新加坡華人移民第三代的獨孤笑笑,偏偏槓上大陸紅遍十方的「國學超女」于丹和「歷史超男」易中天!
獨孤笑笑18歲高中畢業後,因為父親認為女孩子不必念那麼多書,結果沒上大學,便踏入社會找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報館當記者,從18歲一直工作到53歲退休。
三年前,獨孤笑笑開始在部落格上抒發自己的一些人生感觸和牢騷,沒想到就這樣一直不間斷地寫下去。一次偶然逛書店,她把于丹和易中天兩位教授的《經典,可以這樣讀》買來看,發現他們有許多說法似是而非,而且有許多明顯的錯誤,她覺得有責任把所知道的說出來,讓讀者們作為一種參考,結果就寫出了《笑話于丹易中天》。
于丹是很感性,可她實在欠缺理性;說經論典的易中天,卻也是曲解經典之人。所以,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書卷奬得主、《李光耀回憶錄》的責編……年逾知天命的獨孤笑笑,決定要《笑話于丹易中天》。
《笑話于丹易中天》VS.《經典,可以這樣讀》,古老國學在新時代的論戰!
我為什麼寫
中國文化就像無形的根,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緊緊地牽連在一起。我寫這本書,只為了表達飄零的葉對根的深深的依戀和孺慕。
2006年10月1日中國國慶這一天,北京師範大學一個普通教師——于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她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第4套)《百家講壇》開講,不過講了短短七天的《論語》,便引起意料之外前所未有的轟動。中華書局善抓時機,迅速出版了以其講稿為藍本的《于丹〈論語〉心得》,六十萬冊的首印數,超過了《百家講壇》另一「明星」《易中天品三國》的五十五萬冊。這書後來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一天銷出一萬四千本,簽售一萬二千六百本,不但打破了易中天在上海書展中締造的一天簽售四千多本的紀錄,也刷新了中國全國所有書店的銷售和簽售紀錄。
易中天是《百家講壇》「捧」出來的,比于丹更早竄紅的「名人」。他在節目中「大話」三國,靠著一張大嘴巴想什麼就講什麼,結果擁戴者像嗡嗡一窩蜂似的跟著跑。有人認為易中天是「電視忽悠出來的怪胎」,有人認為「這是歷史學界的悲哀」,但更多的是一般群眾的狂追瘋隨,網絡上甚至傳出了許多網民「嫁人要嫁易中天」這樣的「以身相許」。
什麼是「怪胎」?什麼是「悲哀」?鬥不過「易中天現象」,大家懶得管,不管,要管的也管不了。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推出系列文章《于丹現象啓示錄》,說:「一事非同尋常,也便成了『現象』。在『于丹現象』的背後,我們隱約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當今中國百姓心靈深處對於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論的強烈渴求。我們也分明感到,『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在中國有著多麼廣闊的前景。」
然而,一事非同尋常的成為「現象」,「現象」背後透露著什麼訊息,群眾可以不理解不追究,讀書人、有識之士卻不能將之視為理所當然,不聞不問。
在「于丹現象」的背後,我們不是隱約、而是非常清楚的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中國百姓心靈深處對於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論的強烈渴求。但是,「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這四句話,必須修正。
以白話詮釋經典是對的,卻不能想當然爾的說是「心得」,明目張膽的加油添醬胡說八道。以經典詮釋智慧是錯的,智慧不是通過經典詮釋,智慧乃是我們通過正確詮釋經典,通過正確解讀古聖先賢的教誨,靠著我們的悟性向古聖先賢「求」來的。以智慧詮釋人生是對的,但是古往今來智慧只有一種,不分「傳統」與「未來」。以人生詮釋人性,做不到!你我人生多姿多彩,你我人性變化萬端,我們只能向古聖先賢取經,設法知行合一,淨化我們的心靈,以求復歸至真、至美、至善。
在《論語》裡,孔子從無滔滔不絕天花亂墜;孔子是樸實的孔子,說與做都是同樣的一套。所以,歷史上孔子不是萬人空巷被狂追瘋隨的「明星」;孔子的學生、門徒也沒有任何一個是「明星」。
于丹講《論語》而成明星,看來她和一些人是把這傳統文化的路子走錯了。
「錯」在哪裡?錯在許多人聽了于丹的「心得」,「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但若你問他們有什麼「心得」,他們沒辦法說出個所以然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孔子到底真正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心裡想著些什麼。
這就是于丹的「心得」,這就是「于丹現象」背後透露的訊息。
「于丹現象」引來對于丹的批評非常多。《于丹現象啓示錄》介紹,于丹的反應一直很低調也很謙虛。她自己說:「如果在大學講壇上我這樣講,那我是瀆職的,是對專業的學生不負責任。但如果在電視上以一個大學講堂上的嚴謹,講求考據的話,也是對大眾的不負責任……」
于丹的理由是:「因為上電視必須考慮觀眾,十五歲以上的中學生要聽得懂,還要喜歡聽。現在每個人被多重價值觀撕扯著,各種爭鳴都是有道理的,《論語》可以從太多的角度進行解讀。我講的《論語》,不是漢代罷黜百家獨尊的儒術,也不是被後人頂禮膜拜的儒教,也不是被學者皓首窮經、畢生鑽研的儒學,也不是治天下的半部論語。它只關乎個人的修養,是中國人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一個參照系。讓更多人開始重新翻閱中國古書,效果就達到了。」
可惜于丹的話嚴重地似是而非。首先,她承認如果她在大學講壇上這樣講,是瀆職,可見她知道自己是亂亂講。她說,要讓中學生和群眾聽得懂,如果以一個大學講壇上的嚴謹,講求考據的話,是對大眾的不負責任……。天呀,這是哪一門子的邏輯!
所以,于丹講《論語》的不嚴謹、不講求考據,她自己隨想亂講,是既定事實。把一部《論語》亂亂讀、泛泛說,說它「只關乎個人的修養,是中國人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一個參照系」,于丹「代入」孔老夫子,「踩」在孔老夫子的頭上,未免太抬舉她自己了。
于丹說,她講的《論語》要是「讓更多人開始重新翻閱中國古書」,效果就達到了。但我們恐怕更多人開始重新翻閱中國古書,便戳穿了于丹的底!或者更多人只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結果孔子說的不是于丹說的,于丹說的被當成孔子說的,孔子被說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便從此沈冤難雪了也!
我不懂傳播學,但是懂得傳播學的于丹教我:「在傳播學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永遠保持它那種特別簡單、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樣子,這才容易傳播,你把它整得特別深邃的話,就傳不出去了。再傳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簡單、『傻瓜』。」
我很慶幸自己永遠也整不出那種「特別深邃」,因為我本來就是那種「傻傻的、笨笨的樣子」。所以,讀經典,我只敢把原典找來老老實實先解讀、注釋搞清楚。我不敢信口開河,所以整不出「深邃」。
于丹有智慧,易中天會幽默;由INK(印刻)出版,以于丹、易中天演講對談內容輯錄而成的《經典,可以這樣讀》,可以說是他們的智慧和幽默的結晶吧!我因為「傻傻又笨笨」,所以沒有智慧也不會幽默,所以我就簡單地(或者特別簡單地)把于丹和易中天的《經典,可以這樣讀》也拿來讀一讀,想要學一點他們的「智慧」與「幽默」。
然後,我學著他們的樣子,也來「傻傻地、笨笨地」寫寫自己的智慧與幽默,希望能在中國文化廣闊深邃的海洋裡,也投入一點自己的智慧與幽默。
中國文化就像無形的根,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緊緊地牽連在一起。我寫這本書,只為了表達飄零的葉對根的深深的依戀和孺慕。
中國文化是一部部智者的精髓合集,如何研究、學習,如何繼承、發揚,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和義務。我之「笑話」于丹和易中天,這樣一篇篇的寫下來,終至於寫成一本書,只不過為了針對于丹和易中天「現象」的背後,做一個鮮明真實的披露。
因為我深深知道也深深相信,有智慧的讀者終將會明白,我們應該懷著何許程度的虔敬,去理解中國文化,去傳承中國文化!
作者簡介:
獨孤笑笑,本名莫潔瀛,又稱gilamok(gila,馬來土話「瘋狂」之意)。
1952年出生於新加坡,在新加坡土生土長,是移民的第三代。祖父、父母皆南遷自中國大陸,祖籍廣東省潮安縣。
出身小康之家,小時候生活、讀書普普通通。十七歲高中畢業後,踏入報界,當記者、翻譯、編輯。於1996年獲指定為《李光耀1回憶錄》中文版上下兩冊之文字編輯。
早在1997年,因緣際會報讀了北京大學2與新加坡東方文化學院聯合舉辦之「中國語言文學文憑與高級文憑課程」,得北京大學派出教授南來指導。一面工作一面求學,兩年後畢業,成績優異,同學六人得緣負笈北京大學,完成文學士本科最後一年課程,2000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學位(漢語言文學)。
2005年退休,2006年繼續讀書,考入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2007年第一學年結束,獲頒書卷奬。2008年第二學年結束,自行辦理退學,為追尋更高理想,告別台大校園,邁向不可知的未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獨孤笑笑
優惠價: 9 折, NT$ 180 NT$ 200
已售完,補貨中
新加坡華人移民第三代的獨孤笑笑,偏偏槓上大陸紅遍十方的「國學超女」于丹和「歷史超男」易中天!
獨孤笑笑18歲高中畢業後,因為父親認為女孩子不必念那麼多書,結果沒上大學,便踏入社會找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報館當記者,從18歲一直工作到53歲退休。
三年前,獨孤笑笑開始在部落格上抒發自己的一些人生感觸和牢騷,沒想到就這樣一直不間斷地寫下去。一次偶然逛書店,她把于丹和易中天兩位教授的《經典,可以這樣讀》買來看,發現他們有許多說法似是而非,而且有許多明顯的錯誤,她覺得有責任把所知道的說出來,讓讀者們作為一種參考,結果就寫出了《笑話于丹易中天》。
于丹是很感性,可她實在欠缺理性;說經論典的易中天,卻也是曲解經典之人。所以,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書卷奬得主、《李光耀回憶錄》的責編……年逾知天命的獨孤笑笑,決定要《笑話于丹易中天》。
《笑話于丹易中天》VS.《經典,可以這樣讀》,古老國學在新時代的論戰!
我為什麼寫
中國文化就像無形的根,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緊緊地牽連在一起。我寫這本書,只為了表達飄零的葉對根的深深的依戀和孺慕。
2006年10月1日中國國慶這一天,北京師範大學一個普通教師——于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她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第4套)《百家講壇》開講,不過講了短短七天的《論語》,便引起意料之外前所未有的轟動。中華書局善抓時機,迅速出版了以其講稿為藍本的《于丹〈論語〉心得》,六十萬冊的首印數,超過了《百家講壇》另一「明星」《易中天品三國》的五十五萬冊。這書後來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一天銷出一萬四千本,簽售一萬二千六百本,不但打破了易中天在上海書展中締造的一天簽售四千多本的紀錄,也刷新了中國全國所有書店的銷售和簽售紀錄。
易中天是《百家講壇》「捧」出來的,比于丹更早竄紅的「名人」。他在節目中「大話」三國,靠著一張大嘴巴想什麼就講什麼,結果擁戴者像嗡嗡一窩蜂似的跟著跑。有人認為易中天是「電視忽悠出來的怪胎」,有人認為「這是歷史學界的悲哀」,但更多的是一般群眾的狂追瘋隨,網絡上甚至傳出了許多網民「嫁人要嫁易中天」這樣的「以身相許」。
什麼是「怪胎」?什麼是「悲哀」?鬥不過「易中天現象」,大家懶得管,不管,要管的也管不了。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推出系列文章《于丹現象啓示錄》,說:「一事非同尋常,也便成了『現象』。在『于丹現象』的背後,我們隱約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當今中國百姓心靈深處對於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論的強烈渴求。我們也分明感到,『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在中國有著多麼廣闊的前景。」
然而,一事非同尋常的成為「現象」,「現象」背後透露著什麼訊息,群眾可以不理解不追究,讀書人、有識之士卻不能將之視為理所當然,不聞不問。
在「于丹現象」的背後,我們不是隱約、而是非常清楚的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中國百姓心靈深處對於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論的強烈渴求。但是,「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這四句話,必須修正。
以白話詮釋經典是對的,卻不能想當然爾的說是「心得」,明目張膽的加油添醬胡說八道。以經典詮釋智慧是錯的,智慧不是通過經典詮釋,智慧乃是我們通過正確詮釋經典,通過正確解讀古聖先賢的教誨,靠著我們的悟性向古聖先賢「求」來的。以智慧詮釋人生是對的,但是古往今來智慧只有一種,不分「傳統」與「未來」。以人生詮釋人性,做不到!你我人生多姿多彩,你我人性變化萬端,我們只能向古聖先賢取經,設法知行合一,淨化我們的心靈,以求復歸至真、至美、至善。
在《論語》裡,孔子從無滔滔不絕天花亂墜;孔子是樸實的孔子,說與做都是同樣的一套。所以,歷史上孔子不是萬人空巷被狂追瘋隨的「明星」;孔子的學生、門徒也沒有任何一個是「明星」。
于丹講《論語》而成明星,看來她和一些人是把這傳統文化的路子走錯了。
「錯」在哪裡?錯在許多人聽了于丹的「心得」,「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但若你問他們有什麼「心得」,他們沒辦法說出個所以然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孔子到底真正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心裡想著些什麼。
這就是于丹的「心得」,這就是「于丹現象」背後透露的訊息。
「于丹現象」引來對于丹的批評非常多。《于丹現象啓示錄》介紹,于丹的反應一直很低調也很謙虛。她自己說:「如果在大學講壇上我這樣講,那我是瀆職的,是對專業的學生不負責任。但如果在電視上以一個大學講堂上的嚴謹,講求考據的話,也是對大眾的不負責任……」
于丹的理由是:「因為上電視必須考慮觀眾,十五歲以上的中學生要聽得懂,還要喜歡聽。現在每個人被多重價值觀撕扯著,各種爭鳴都是有道理的,《論語》可以從太多的角度進行解讀。我講的《論語》,不是漢代罷黜百家獨尊的儒術,也不是被後人頂禮膜拜的儒教,也不是被學者皓首窮經、畢生鑽研的儒學,也不是治天下的半部論語。它只關乎個人的修養,是中國人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一個參照系。讓更多人開始重新翻閱中國古書,效果就達到了。」
可惜于丹的話嚴重地似是而非。首先,她承認如果她在大學講壇上這樣講,是瀆職,可見她知道自己是亂亂講。她說,要讓中學生和群眾聽得懂,如果以一個大學講壇上的嚴謹,講求考據的話,是對大眾的不負責任……。天呀,這是哪一門子的邏輯!
所以,于丹講《論語》的不嚴謹、不講求考據,她自己隨想亂講,是既定事實。把一部《論語》亂亂讀、泛泛說,說它「只關乎個人的修養,是中國人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一個參照系」,于丹「代入」孔老夫子,「踩」在孔老夫子的頭上,未免太抬舉她自己了。
于丹說,她講的《論語》要是「讓更多人開始重新翻閱中國古書」,效果就達到了。但我們恐怕更多人開始重新翻閱中國古書,便戳穿了于丹的底!或者更多人只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結果孔子說的不是于丹說的,于丹說的被當成孔子說的,孔子被說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便從此沈冤難雪了也!
我不懂傳播學,但是懂得傳播學的于丹教我:「在傳播學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永遠保持它那種特別簡單、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樣子,這才容易傳播,你把它整得特別深邃的話,就傳不出去了。再傳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簡單、『傻瓜』。」
我很慶幸自己永遠也整不出那種「特別深邃」,因為我本來就是那種「傻傻的、笨笨的樣子」。所以,讀經典,我只敢把原典找來老老實實先解讀、注釋搞清楚。我不敢信口開河,所以整不出「深邃」。
于丹有智慧,易中天會幽默;由INK(印刻)出版,以于丹、易中天演講對談內容輯錄而成的《經典,可以這樣讀》,可以說是他們的智慧和幽默的結晶吧!我因為「傻傻又笨笨」,所以沒有智慧也不會幽默,所以我就簡單地(或者特別簡單地)把于丹和易中天的《經典,可以這樣讀》也拿來讀一讀,想要學一點他們的「智慧」與「幽默」。
然後,我學著他們的樣子,也來「傻傻地、笨笨地」寫寫自己的智慧與幽默,希望能在中國文化廣闊深邃的海洋裡,也投入一點自己的智慧與幽默。
中國文化就像無形的根,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緊緊地牽連在一起。我寫這本書,只為了表達飄零的葉對根的深深的依戀和孺慕。
中國文化是一部部智者的精髓合集,如何研究、學習,如何繼承、發揚,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和義務。我之「笑話」于丹和易中天,這樣一篇篇的寫下來,終至於寫成一本書,只不過為了針對于丹和易中天「現象」的背後,做一個鮮明真實的披露。
因為我深深知道也深深相信,有智慧的讀者終將會明白,我們應該懷著何許程度的虔敬,去理解中國文化,去傳承中國文化!
作者簡介:
獨孤笑笑,本名莫潔瀛,又稱gilamok(gila,馬來土話「瘋狂」之意)。
1952年出生於新加坡,在新加坡土生土長,是移民的第三代。祖父、父母皆南遷自中國大陸,祖籍廣東省潮安縣。
出身小康之家,小時候生活、讀書普普通通。十七歲高中畢業後,踏入報界,當記者、翻譯、編輯。於1996年獲指定為《李光耀1回憶錄》中文版上下兩冊之文字編輯。
早在1997年,因緣際會報讀了北京大學2與新加坡東方文化學院聯合舉辦之「中國語言文學文憑與高級文憑課程」,得北京大學派出教授南來指導。一面工作一面求學,兩年後畢業,成績優異,同學六人得緣負笈北京大學,完成文學士本科最後一年課程,2000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學位(漢語言文學)。
2005年退休,2006年繼續讀書,考入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2007年第一學年結束,獲頒書卷奬。2008年第二學年結束,自行辦理退學,為追尋更高理想,告別台大校園,邁向不可知的未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