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歲前的健康,將是決定孩子未來的最大關鍵!
13歲的前健康,將是決定孩子未來的最大關鍵!在《13歲前的健康決定孩子的未來》中,作者以專業醫師、母親的身分,針對飲食、運動、睡眠、親子互動……多方面而詳細的告訴所有父母:「愛孩子,請從培養他們的健康開始!」
2.別只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健康的身體,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能力」。
想要孩子贏在起跑點,奠定未來的學習能力,父母請先瞭解孩子的潛能比成績更重要!
每位父母對孩子都有著滿滿的期待,期待他們飛得高、飛得遠,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但是,父母無法一輩子陪著孩子,因此,唯有愈早奠定孩子的各項能力,也才能放心的讓孩子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在《13歲前的健康決定孩子的未來》中,作者以母親、專業醫師的身分鉅細靡遺的告訴所有父母,如何在孩子13歲前奠定他們的健康,培養未來領先他人的競爭力。
3.孩子不是只有一種教養方式,請立刻翻開本書,這將能改變孩子的人生!
每個孩子都具有獨特的個人特質,只要用對教養方式,他們都能成為父母心裡的驕傲。
在《13歲前的健康決定孩子的未來》中,作者以母親、專業醫師的身分,告訴所有父母,孩子13歲的健康,將如何影響他們的性格發展、對社會的適應力、智力、自信心、專注力、記憶力……等各種學習能力。同時也告訴所有父母該怎麼做,才能造就出具有成功特質的孩子。
作者簡介:
呂 Esther
畢業於首爾大學醫學大學,並榮獲預防醫學博士學位。曾任首爾大學醫院醫師,現任Esther診所(Esther Clinic)院長、首爾大學家庭醫學科招聘教授兼國際骨質疏鬆症專門醫師,和國內首位醫學專門記者,任職於《中央日報》的洪惠傑先生育有聖佑、英佑兩個兒子。
呂 Esther博士斷言,父母能給成長中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健康的身體」。母親首先要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營養需求,成為多方面管理孩子健康的「家庭主治醫師」。
父母如果想要正確的養育孩子,首先必須注意孩子的健康。如果希望孩子在「人生」這場馬拉松競賽中獲得勝利,請在孩子13歲前培養基礎體力。當然培育孩子的「能力」也很重要,但如何運用這些能力,由孩子自己選擇,父母能做的是先奠定孩子13歲前的健康。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有所成就。
「為了培育孩子的體力,應該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今天要吃什麼食物、該怎麼吃?如何幫助孩子運動?提供什麼樣的睡眠環境?……」依照書中介紹實際地執行,父母將能看到孩子的改變。
章節試閱
唯有母親健康孩子才會健康
大兒子聖佑出生於1995年8月,而小兒子英佑則是1996年9月生,兩個人剛好相差13個月。由於是晚婚,雖然有想過要早點生孩子,但是,剛生下老大後不久,知道又懷了老二時,老實說,我還真的有點不知所措。
雖然非常對不起英佑,然而,當時的我,面對以後要怎麼養育的煩惱,勝過於孕育一個新生命的喜悅。不過又能如何?既然是上天賜予我的寶貴生命,不就該好好養育完成職責嗎?
但是,光靠想法並不能解決問題。繁忙的醫院業務,再加上生下老大不久,又懷孕的狀況下,對初為人母又身體虛弱的我來說,實在是負荷不了。
結果,只好把還沒認清媽媽的臉,又尚未斷奶的聖佑寄養在爺爺家裡。可是,就算脫離了養育大兒子的重擔,然而,初產後尚未恢復體力的我,並沒有辦法為我肚子裡的孩子提供很好的環境。懷孕期間,我必須拖著骨瘦如柴的身軀,勉強地撐過每一天。在這種胎內環境生長的英佑,從出生時開始,體形就明顯的比哥哥弱小,抱著剛出生的英佑,不知道心裡有多難過。
另一方面,聖佑和爺爺和奶奶住超過了1年,直到肚子裡的弟弟滿周歲。平安的生下英佑後,聖佑雖然回家了,但是,對我來說,卻產生另一個新課題──一次要照顧兩個需要媽媽呵護的孩子。
結果,聖佑回到家後,這次卻換英佑要寄養在爺爺家裡,英佑也是在過了周歲後才回到家裡,滿28個月的哥哥和滿15個月的弟弟,總算可以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了。
但是,一個職業婦女,不管接受多少協助,要扶養兩個連話都不會說的孩子,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有奶奶的照顧,但孩子需要媽媽的地方,卻也不在少數。
情況愈來愈複雜,但我為了追求完美也更加倍努力。在醫院的時候,也一一確認孩子每天的飲食,回到家,也會親自梳洗整理兩個孩子,天天幫他們洗澡,全身擦拭保濕乳霜,衣服如果沾有任何東西,也會馬上換下。
說不定,這就是身為職業婦女的母親,認為應該要把事情做到更好的一種強迫症所使然。也就因為如此,很遺憾的,我幾乎沒有享受到擁有這樣兩個孩子的媽應該享有的幸福。而且,更大的問題是,就像是個要投入到戰場的鬥士一樣,萬事為了追求完美,結果,我的身心始終處於非常疲勞的狀態。
成長期的孩子,理所當然都會以父母親作為成長藍圖、生活榜樣的對象。即使沒有刻意地去教導他們,他們也會從父親和母親的平日行為中自然學習到,生活中重要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
回想當時,如果我的心情能夠稍微放輕鬆些,身體再健康些,那我的兩個孩子,應該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看到他們母親燦爛的笑容。同時,看著全身充滿活力的母親,他們也更能親身體會到什麼叫做幸福,透過母親這樣的身影,也更能感受到幸福。
在另一方面,有時也會有很多遺憾,擔心自己有沒有給聖佑和英佑做一個幸福人生的好榜樣。自從領悟到這些道理後,為了讓自己健康,我也一直做很大的努力。
水果便當帶給我的是……
「聖佑媽媽,妳這麼忙,竟然還能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這是許多媽媽常常問我的問題。每當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就會打開抽屜,拿出一個小便當盒給她們看。那是一個裝滿蘋果、橘子、奇異果、柳橙、小黃瓜、紅蘿蔔等新鮮水果和蔬菜的便當盒。然後,我會這樣告訴她們。
「通常每天都應該吃5次這樣的水果和蔬菜。我都是放在便當盒裡,方便隨時取用,不夠的部分,再用維他命來補充。」
大部分的媽媽,對我這樣的回答,都感到非常驚訝。很明顯的,她們似乎在告訴我:「照顧孩子都快忙死了,哪還有這麼多悠閒時間。」
但是,我所準備的,不是只有水果便當和維他命而已。為了補充飲食中不足的鈣質,我也食用鈣片。在繁忙的公事中,也會抽空利用啞鈴做簡單的體操運動。回到家再利用踏步機做20分鐘的踏步運動。工作忙碌時,雖然不容易抽空挪出時間,但是,每天至少盡量花1個小時的時間在運動上。
不僅如此,吃飯的時候,必須要攝取足夠的營養。每當吃一個食物,我都會仔細思索「今天我為了充實的過一天,是否有完整的攝取營養元素?」如果覺得蛋白質攝取不足,我就會刻意去吃像豆腐之類的食物,也會吃以前不常吃的肉類和魚類。
養育兩個孩子我所領悟到的是:「如果媽媽不健康,其弊病就會完完全全地傳達到孩子的身上。」
自從親自準備水果便當,開始照顧自己的健康之後,我感覺到和兩個孩子間的關係,變得比以前更輕鬆、更幸福。體力補強後,和孩子之間的問題也不再變得難以應付。我和孩子一起運動,也更懂得享受那段時光,而要責罵孩子時,也會告訴自己用輕鬆的心情再想一想孩子犯錯的原因,絕不輕易責備他們。
反觀,大部分的媽媽會為孩子準備好的食物,但是,卻偏偏漏掉自己的。常常找藉口說因為太忙或嫌麻煩而錯過三餐,匆忙果腹的一餐,通常也是孩子吃不完的剩菜。然後,這樣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就會慢慢轉換成壓力,影響到自己的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憂鬱症。
為了養兒育女,維持自己的健康是身為母親理所當然要做到的,因為母親的健康是孩子能夠平安成長的前提。平常不注意身體健康的媽媽,怎麼可能會充滿活力呢?沒有活力,一點芝麻小事也會很快就感到疲倦、容易發脾氣。然後,這些就會完完整整地傳達到孩子的身上。
我認為,就算是為了孩子,母親也要懂得維持自己的健康。我想要告訴大家,如果要買水果也要記得買自己那一份,有好的食物,在餵孩子吃之前,記得母親一定要先吃。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著想。
為全家人製作健康檢查表
過去,有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只要你們過得好,爸爸、媽媽再忙、再累也都值得。」雖然,每位父母表示的方法有所不同,但現在大部分的父母仍是如此。
但是,在這世上的任何地方,不可能只有孩子一個人幸福的家庭。在孩子感到幸福之前,必須要父母先幸福。可是,仍然有許多父母不顧自己的想法和幸福,凡事只以孩子為中心。
幸福的要素如此,健康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凡事都覺得疲倦,卻希望孩子健康,這是件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孩子就像是坐在一艘叫做家庭大船上的船員一樣,乘坐的船如果不扎實,又怎麼能夠期待船上的人平安無事呢?在健康的家庭裡,才會有健康的孩子,為此,必須要把只專注在孩子身上的視線,轉移到包括母親等全家人身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第一,需要提升全家人的健康。簡單的方法是,除了孩子,也要為媽媽、爸爸和全家人製作健康檢查表,尤其是媽媽的健康狀態,必須要排在第一順位。
首先,我們來看看媽媽的一天,都在忙些什麼?媽媽的一天,就從一大早起床匆匆忙忙為先生準備早餐,打發孩子去上學開始。雖然很難改變日常生活,但是,一天的開始,最好能從全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正式的早餐開始。
不管是職業婦女還是全職主婦,包括自己在內的媽媽,必須隨時注意到全家人一天的營養狀況。並這樣提醒先生。
「午餐盡量不要吃麵條或炸醬麵等油膩又沒有營養的食物。選擇蔬菜拌飯或豆腐火鍋等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而蔬菜或水果也要刻意多吃些。」
運動也是健康檢查表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如果沒有時間,不一定要去健身房,簡單的徒手體操,或是繞家周圍一圈散散步也都是很好的運動。往後還會再詳加說明,即使只是增加孩子的活動量,也算是一種好的運動方式。
如果可以,請再考慮一項──「逐漸減少妨礙健康的要素。」只要有空,就會躺在沙發上手拿遙控器觀看電視的爸爸、吃剩菜果腹的媽媽,這些情形都必須改變。吃完晚餐,牽著孩子的手去散步也是很好的方法。
可以利用康檢查表重新評估,家人喜歡的零食或平常愛吃的食品。如果是一些沒有營養價值、熱量高的零食或喜歡的食品,最好試著慢慢做適度的改變。原先放餅乾的地方,改放地瓜或煮熟的南瓜,冰箱裡放碳酸飲料的位置改放新鮮果汁。
因為吃、睡、活動,這一切都和健康有關,所以,隨著生活步調的不同,每一個家庭的家人健康檢查表項目也會有所不同。重要的是,過去只專注在先生和孩子身上的焦點,現在開始,身為母親的妳也需要照顧好自己,這樣才有辦法照顧全家人的健康。
如果家人的生活步調變得健康,孩子自然也會變得健康。因此,為了健康,試著改變全家人的菜單、興趣,追求的文化,自然孩子也會隨著這樣的變化而改變。當這些努力被執行時,妳才會親身感受到「在健康的家庭裡,才會有健康的孩子。」這樣平凡的道理所蘊含的意義。
促進成長的運動VS.妨礙成長的運動
如果家裡有成長期孩子的母親,不論是妳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健美的身形。如果我的孩子和同齡的朋友相比,顯得特別矮小、瘦弱的話,那哪裡還會有比這更令媽媽傷心的呢?
這似乎也說明了媽媽們的心情,從幾年前開始,在媽媽們之間似乎特別流行讓孩子參加跆拳道或游泳等一、二項運動,如今已然變成了一種慣例。近來,從幼兒運動團到全盤管理體能的運動健身中心等,衍生出各種不同類型,也增加了豐富的選擇性。
可是,當媽媽要求孩子運動的時候,必須有一點要注意。在成長期時,過度又激烈的運動,反而可能會妨礙孩子的正常發育。
會直接影響成長的部分是骨端生長板。位於骨骼兩端,負責成長的生長板,透過運動做適當的刺激,可以促進骨骼的成長而達到發育的目的。
可是,如果骨端生長板受到過度的刺激,負責成長的生長板就會受到傷害。同時,一旦受到傷害的生長板又很難復原,一不小心就可能錯失成長時期。因此,過度又激烈的運動,不但不能適當的刺激,甚至還會留下難以復原的傷害。
當孩子逐漸長大,變得好動、愛跑跳時,有時會從高處跳下來,或突然舉起很重的物體,也會一下子跳過3、4個台階。在家裡,如果孩子從高處跳下來,有些媽媽看到這種情形,還會在旁鼓舞說好棒。可是,就在媽媽不知不覺中,因為這種細微的小動作而讓孩子的生長板慢慢受到傷害,最後,會失去正常發育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由於這樣的激烈運動,骨骼和骨骼之間的軟骨會受到傷害。當軟骨受到撞擊時,絕不是一天、二天就會顯現出來,是會長時間持續累積而成,所以,當孩子逐漸長大時,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後遺症。
大家聽到我這麼說,不知道會不會馬上就停止孩子的跆拳道課,把足球或籃球藏起來。但是,與其極端的決定要不要讓孩子學任何運動之前,必須優先考慮的是,在給予孩子身體適當刺激的同時,也必須要保護孩子的安全。例如,讓孩子學跆拳道時,要觀察他們有沒有被強迫要求過度激烈的動作,當他們跑跑跳跳踢著足球跑時,則必須要準備厚的襪子或運動鞋等保護腳部,這些都是父母需要注意的部分。
運動前奠定孩子正確的姿勢
在孩子的成長期,還有一個必須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在孩子開始運動前,請糾正他們不正確的姿勢,奠定成長基礎。近來,因為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姿勢不正確、營養攝取不均衡等,導致骨骼發展發生異常的孩子愈來愈多,而更大的問題則是年齡層已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錯誤的姿勢,長期下來不僅會帶給孩子骨骼和關節上的傷害,同時,也是引發腰痛或肌肉酸痛等各種酸痛的主要原因。因此,像是以畏縮的姿勢看電視、趴在桌上看書、書包只掛在一邊肩膀等姿勢,父母都需要更注意這些看似微小,但對孩子成長卻有著極大影響的不正確姿勢。
不要只用嘴巴說「坐好」來責罵孩子,平常就應該對孩子說明,讓孩子可以自覺到正確姿勢的重要性。每當看到孩子不正確姿勢的時候,就要立刻糾正,以免變成固定的習慣。請不要忘記,正確的姿勢絕不是一天就能夠養成的,它需要靠持續的生活習慣才能導正。
從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量
孩子可以盡情玩耍的空間愈來愈少了。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不禁對這種情形感到惋惜。遊戲空間的減少,意味著孩子的活動量減少,也阻礙了對成長期孩子最有益的「運動」。
如果不是特別肥胖的孩子,成長期最好的運動方法,就是增加本身的活動量。沒有什麼能比多活動身體適度地刺激生長板,進而增加肌肉量更好的運動了。
可是,增加活動量,並不像嘴巴所說的這麼簡單。如果妳不瞭解我在說什麼,我們可以馬上回想一下孩子平常的日程表。每當戶外的天氣稍有異常,父母就深怕孩子會感冒,而把孩子留在家裡,不讓他們出門,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待在家裡玩電動或線上遊戲,而不喜歡到郊外了。這樣,孩子就幾乎失去活動身體的機會。
近來,患有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而受苦的孩子特別多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
我們身體上鼻子的黏膜和氣管的細胞,是隨著氣溫升高而擴張,氣溫降低而收縮來維持它們的機能。可是,如果總是生活在一定溫度的室內環境,機能就會自然降低,進而就會導致疾病產生。
當然,聖佑和英佑住在公寓裡,活動量受到先天條件的限制也是事實。但是,我為了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到最大的活動量,有時會耍一點小聰明。因此下班後,刻意帶著孩子到附近去散步,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只要把他們放在戶外,他們就會知道要怎麼活動。每次只要沿著家周圍繞個1、2圈,兩個孩子的臉就會變得紅咚咚。因為在他們跑跑跳跳的過程中運動到全身,增加了運動量的關係。
要不要增加孩子的運動量,這一切全都和媽媽有關。如果住公寓,可以利用爬樓梯取代坐電梯,送他們去托兒所或補習班時,可以用步行取代車子接送等,只要簡單的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就可以大幅地增加孩子的運動量。
在家裡讓孩子參與需要活動身體的家務事,例如拖地板、打掃周圍環境等,對孩子來說也都是不錯的運動。
和媽媽一起做促進成長的運動
到底有什麼方法,在不傷害孩子生長板的前題下又可以協助發育呢?幾經思考後,我決定從聖佑和英佑4歲半和3歲半開始,讓他們去學習游泳。我認為對孩子來說,沒有比游泳更容易上手且有趣的運動了。因為,游泳不會對成長板或軟骨帶來任何傷害,對成長期的孩子來說是最好不過的運動。
可是,如果孩子排斥學游泳,我應該會馬上停掉它。因為不管是多麼有益身體的運動,如果造成孩子的壓力,這可能又會對健康引起副作用。幸好,聖佑和英佑都非常喜歡游泳。比哥哥早一年開始學游泳的英估,現在實力非常堅強,就算和大人比賽也不見得會輸呢!
以防萬一,說不定孩子會不想繼續學游泳,我也有準備其他的方案。不算是很特別,只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和媽媽一起玩的遊戲。
「媽媽,我們趕快吃完晚餐,去踢足球。」
孩子常常催我要去踢足球,當然這不是正式的足球,只是在公寓附近利用小球玩的迷你足球。沒有特別的規定,只要在狹小的空間裡,揮舞著手腳,盡可能活動就可以了。可能是因為和媽媽一起玩,所以孩子非常喜歡。
有時候,也會在家裡玩迷你手球,把桌子移到一邊,和孩子翻翻滾滾,經過一番身體對抗,不知不覺中,連我也會汗流浹背。
有時我們也會把厚重的毯子鋪在地板上,在上面做地板運動。雖然,只是在地板上翻滾,或做著伸展手腳的簡單動作,可是,這些小小的動作,對於促進孩子成長卻綽綽有餘。如果這又是和心愛的媽媽一起做的運動,對孩子來說,哪裡還有比這個更好的運動良藥呢?
有活力的孩子也會充滿自信心
當孩子成長到某一階段,我們全家人開始每個週末都去爬山。起初,從鄰近又容易爬的山開始,現在已經慢慢朝更高的山挑戰。剛開始時,為了配合孩子的步伐,沿途都會停下來休息,有時也會放棄爬上山頂。但是,現在局勢反而逆轉了,孩子像松鼠一樣爬上爬下,而我和我先生卻累得必須要叫住他們了。
有人說山不是用來爬的,而是用來挑戰的。活動自己的身體慢慢培養體力,這不僅只是單純為了身體而已,另一方面,也是在培養心靈的健康。事實上,自從聖佑和大人一起爬過稚岳山之後,凡事開始顯得非常有信心。有一次,因為小事和朋友吵架,他卻留下這麼一句話,就得意洋洋的回來了。
「你有登上稚岳山的山頂過嗎?我有登上山頂喔。」
會讓孩子去運動,是因為有明顯的醫學性效果。我身為醫生和兩個成長期孩子的母親,比任何人都知道,為什麼要需要運動而且也知道要怎麼去做。但是,我卻尚未察覺,運動不僅會帶來身體上的變化,也能增強自信心,有助於用正向的思考方式來面對未來的人生。
當我看到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害怕,臉上常保笑容的孩子,我總算有所領悟。終究,自信心是來自於健康,而為了維持這個健康,今天也要努力地跑跑跳跳活活動身體,培養孩子的體力喔!
如何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如果找到了孩子食慾不振的原因,請針對原因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如果孩子患有憂鬱症,找到原因後請尋求治癒憂鬱症的方法。如果是飲食習慣不良的孩子,那就必須要糾正錯誤的飲食習慣。另外,如果是活動量少的孩子,那就要想辦法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如果是身體有異常的孩子,就應該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
可是,就算解決了這些問題,並不代表一切都結束了。為了不讓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發生,需要根本的解決方案,而答案就是正確的飲食習慣。
那麼,為了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母親必須要具備那些條件呢?
脫離「吃得多才是好的」固有觀念
差不多在聖佑3歲時,為了想盡辦法讓他吃飯,我孤軍奮鬥很久。我用盡了各式各樣的方法,甚至最後還硬逼他坐在餐桌前,在還沒有吃完飯之前,不准他離開。如果像平常,我可能也只會嘮叨幾句就打消念頭。但是,那一天,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卻狠下了心不打算就此罷手。可是,經過了1個小時、2個小時……聖佑卻似乎沒有任何動靜。我原以為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自動投降拿起碗筷,可是,結果卻讓我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已經忍耐到極限的我,偷偷走到餐桌邊,卻發現聖佑正把給他配飯用的小魚乾,一個個的排在餐桌上,玩起遊戲來了。
我既生氣又無奈,另一方面,也覺得很荒唐。「聖佑,你到底在做什麼?」我生氣的問道。結果,聖佑卻裝作好像沒事一樣,反而回問我一個問題。
「媽媽、媽媽,小魚乾是生活在海裡?還是生活在河裡啊?」
結果,我不得不放棄硬逼聖佑吃飯的念頭。
我相信,大部分的母親應該有過和我同樣的經驗,或是目前正在經歷中。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想要讓孩子吃飯的這種心情,不就是天下父母心嗎?可是,當孩子不想吃的時候,硬逼他們吃,到底是不是好的方法,值得重新商榷。
母親時時刻刻都在擔心,深怕孩子沒有吃飽,或是有任何需要。可是,不同於母親的擔心、煩惱,孩子不但有自己感受到飽腹感和飢餓感的能力,而且也有依身體所需要的量,或是隨著營養要素變化調整攝取食物的能力。
根據某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孩子每天會選擇食物的量和種類都不同,但是,以一個週期來觀察,平均而言,都能夠固定攝取到一定的量。尤其以就學前的孩子而言,即使他們每一餐的起伏都很大,但是,以一個週期來觀察的話,孩子會自己攝取必要的量,自律地調整能量以達到平衡。
如果要硬逼孩子吃飯,通常老人家都會說「肚子餓了自然就會吃,不需要強迫他們。」就如同這句話一樣,孩子自己會對飲食攝取做某種程度的調整。母親也請拋棄「孩子必須攝取的飲食量」這樣的固有觀念了。
教科書式的育兒指南並不是不變的法則
如果參考一般的育兒指南,大部分都會建議不要針對孩子的飲食問題使用任何獎罰的方法。事實上,這句話也有道理。如果,每一次吃飯都有獎罰的話,那孩子勢必會為了得到獎賞而吃飯,這樣,反而會對孩子的飲食習慣造成反效果。
但是,我認為為了養成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某種程度的獎罰是必要的。事實上,我也看到了一些效果。
通常,每餐我都會分配給孩子應該攝取食物的量,如果他們有把自己的分量全都吃完,就會有獎賞。譬如說,像火鍋或主菜類的料理,我們會放在餐桌中間,大家一起來共用。但是,像山菜、豆腐、豆類料理等營養上需要,可是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我就會在每個人的餐盤裡分配一定的量。然後,如果有把這些全部吃完,我就會在月曆上標示一個紅色的圈圈,然後,在每個月月底,依照月曆上紅色圈圈的數量來增加孩子的零用錢,或買孩子想要的東西作為獎賞。
當然,不是只有獎賞而已。萬一,孩子沒有特別的理由,卻又不肯吃飯時,我就會取消原先預定好的點心。如同前面所說,這是為了避免主食和點心的角色被互換的惡性循環發生。
偶爾,會有媽媽們來找我諮詢孩子的問題。那麼,我就會根據孩子的個性和家庭環境來給予建言。所以,每次的建言,想當然都會不一樣。可是,在聽我建言的其中一位媽媽,曾經這麼跟我說過。
「上次我看過的育兒指南裡,可不是這麼說的。」
那麼我就會這樣回答。
「育兒書籍中的指南是重要的基石,這點亳無疑問。如果一切都能依照書籍上所寫的就可以解決,那當然再好不過了。可是,如果連這樣也無法解決問題的話,妳總不能堅守原來的方法吧?」
在我養育聖佑和英佑的過程當中,我領悟到一點就是──「育兒是沒有王道的。」個性和能力都完全不一樣的孩子,怎麼可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來養育他們呢?我認為真正好的育兒方法,不是把一般的育兒指南套用在孩子身上,而是應該配合孩子由母親來擬定一套育兒指南才是。
用餐氣氛愉快孩子就會主動吃東西
小時候,因為父親的下班時間和我們五個姐妹的下課時間各自都不同,所以,大家很難得會有機會一起吃晚餐。可是,不管是我們之中誰因為晚回來,需要一個人吃飯時,母親也不會讓我們一個人面對著餐桌。就算是她已經吃飽了,她也會坐在旁邊幫忙夾菜或聊天。
當時,我並不瞭解母親的這片心意,但是,現在換作我在養兒育女,總算可以瞭解母親當時的心情。孩子一個人孤孤單單吃飯的時候,與其說是在吃飯,不如說只是在填飽肚子而已。所以母親會在我們吃飯時陪在身邊,這一切都是為了營造讓孩子可以愉快吃飯的環境。當然,也因為有這樣的母親,我們用餐時的氣氛始終都非常愉快。
因為母親的關係,我一直認為用餐的時候應該要愉快。所以,我也要打算告訴孩子,用餐時間是個多麼愉快的時間。這不只是單純的因為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而覺得愉快,而是想要他們感受用餐時間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聖佑和英佑即使是肚子不餓,每到用餐時間,也一定會坐在餐桌上吃一些東西。而且,就算一定要他們吃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時,也從沒看過他們皺著眉頭。這是因為,想要享受用餐本身的心情起了很大的作用,面對面看著爸爸和媽媽的臉,渡過愉快的用餐時間,即使是不合口味的食物,也能很容易被接受。
現在幾乎很少挑食的聖佑,有時候還會笑著取笑偏食的爸爸。
「爸爸,你為什麼都不吃小魚乾的頭?吃這個骨骼才會強壯啊!」
不論是多麼好吃的食物,如果孩子是在承受著壓力的情況下被逼著吃,那對健康一點幫助也沒有。但是,在愉快的氣氛當中,孩子發自內心主動所吃的食物可能就會是補品。請父母務必銘記在心,愉快的用餐時間是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唯有母親健康孩子才會健康大兒子聖佑出生於1995年8月,而小兒子英佑則是1996年9月生,兩個人剛好相差13個月。由於是晚婚,雖然有想過要早點生孩子,但是,剛生下老大後不久,知道又懷了老二時,老實說,我還真的有點不知所措。雖然非常對不起英佑,然而,當時的我,面對以後要怎麼養育的煩惱,勝過於孕育一個新生命的喜悅。不過又能如何?既然是上天賜予我的寶貴生命,不就該好好養育完成職責嗎?但是,光靠想法並不能解決問題。繁忙的醫院業務,再加上生下老大不久,又懷孕的狀況下,對初為人母又身體虛弱的我來說,實在是負荷不了。結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