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利用 藝術修復 自然材料 生態住家
中古公寓、透天、獨棟、古厝、三合院的綠色變身改造!
※採光、通風、有機的家──綠色版〔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
老屋體檢、健康變身 用無毒建材改造家屋
自然空調、平價省能 為舊屋找尋新的機能
※特別收錄:
.被動式節能屋:自然空調的實踐宅
.老屋維修祕技:防水與壁癌整治、清洗牆面、刷除木頭表面舊漆
.各類工班推薦:木工、鐵工、泥作、板模、營造、水電
目前約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中,都市住宅又以公寓、大樓及透天厝佔大部份,市郊及衛星城市則有獨棟社區圍繞在旁。而這些人居住的房屋屋齡許多都超過20年,因此亟須被調整體質、更新維修。
從頽敗陳舊巧手大變身為舒適新穎,夢想的實現,正是住宅改造最吸引人之處。
改造房子時,屋主最關心的即為理想中的家屋樣貌為何?如何用平價方式進行改造?如何讓工程更順利?如何讓居住環境更舒服更適合人居?以及現代人最新的關注需求:如何把綠色引進住宅中讓生活更省能環保?
愈來愈多人選擇自己發包工程,因之改造進行前補足知識、取得資訊更為重要;而即使選擇交由建築師設計師配合,屋主若也能共同參與,將能在最有效率的方式下使結果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作者簡介:
林黛羚/住的研究者
著有《做自己的建築師:蓋綠色的房子》(商周出版,2009.08)、《蓋自己的房子》(麥浩斯,2007.12),致力於蒐集舒適、節能、生態、綠建築及貼近生活一切住的相關故事與事物。
畢業於東海大學景觀建築系,曾任居家雜誌資深採訪編輯、旅遊雜誌採訪編輯,目前專事採訪寫作,尋找好住宅、好生活的創意。
寫作風格具有親近引人、善於說故事等特質。
章節試閱
台東縣池上鄉 獨棟住宅
33歲開始,面對自己、開心生活
【House Data】
莊稼熟了/屋齡:30年/地坪:60坪/建坪:50坪/格局:前院、玻璃屋、戶外廁所、小廚房、小吧台、用餐區、工作區、客房、客房衛浴/結構:1F磚造、2F及閣樓木構造+輕鋼構
人生通常的公式是,畢業或當完兵後至都市打拼,慢慢習慣一種都市罐頭式的生活,很少人在三十幾歲回鄉的。很多人想、很少人做。然而這篇故事的主角魏文軒,就是個勇敢的黑狗兄,在開始第一份工作前,就期待著「早一點回池上」的人生計畫,積極累積社區營造經驗,同時身兼父親、丈夫、農民、民宿主人、社區營造總幹事與教會傳道等多元角色的生活。
「我覺得家鄉真的很美 、很靜,當心累的時候,最常想到的是『回池上』。」魏文軒是個眷戀家鄉的人,「我二十三歲退伍,接著開設計工作室,工作很順利,業績上揚的曲線,止不住想回鄉的心。」
人生不過就是這樣
十五歲隨父母離開池上,直到碰到九二一大地震,「震後去探望家人,看到驟變的一切,想想,人生難測的事真多,想回家就回家吧!趁年輕!」趁著手邊工作處理告一段落交接後,勇敢的黑狗兄踏上回家的旅程
回鄉第一件事,學做田!
2003年全家搬回池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種田。家裡田地多年無人耕種,好處是這些地反而都變乾淨了,沒有什麼農藥殘留。他先從除草開始,當時池上一帶已經有許多有機農耕的經驗,因此在學習上很快就趕上進度。也因為周遭的農田大多都是有機種植,因此也不用擔心噴灑農藥紛飛及灌溉的問題。一旦上了軌道,不但自己的田有了收成,連親戚閒置的田也交由他來代耕。從家門口放眼望去,盡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稻田的盡頭則是中央山脈支脈。
改造老房子前先累積備料
回家種田的第二年,在社區當志工的太太和他希望將阿公的老房子整修改造,因為希望藉此告訴當地的老人家,老房子也有新生命,請珍惜社區中的老房子。文軒國中前都是住在阿公家,有許多生活的記憶都留在這棟房子裡,捨不得,也珍惜。雖然剛回鄉時忙著種田,有機會也開始收集尋找材料,「最關鍵的是找到一批工程剩餘的火頭磚,總共一萬兩千多塊,老闆每塊才算2.8元,真是開心!」那樣的行情約是現在普通磚頭的價格,而坊間火頭磚一般行情約在5至6元,所以文軒幾乎是以半價購得,屋子的風格也就此抵定。
阿媽的灶變成立體音響
利用這些火頭磚,將老房子右側的外牆打掉一部分,並延伸出一段玻璃磚屋,傍晚時,陽光透過玻璃照射進來,讓採光延續到房子深處,玻璃屋頂上種植紫色大鄧伯花,很是浪漫。更妙的是,文軒將阿媽用來煮飯的灶改造為音箱,將普通小音響喇叭放進去,音效出奇地立體!現場播放音樂時,還以為房間角落都預埋了小音響呢!
完工之後,文軒從原本自用的目的,變成很多人參觀的民宿。「算是巧合吧!」文軒笑說。
當時,文軒除了務農外,也是一間小小教會的傳道者、池上萬安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雖然忙碌但時間還算善於調配,而民宿通常也是週末及假日較多人來訪,於是將自家自產的池上米及體驗活動發展為民宿的特色。「你們是客家人?」我問。「對啊,台東的萬安社區居民27%都是來自西岸新埔的客家人,我們是第四代了,有點像是美國的西部拓荒、先搶先贏的意味,我們曾祖父那一輩也是這樣翻山越嶺而來的。」
一樓空間雅緻,相較於池上火車站附近的民宿,這裡人客更能深度漫遊池上,體驗池上米農的生活模式,住過的客人大多會「黏」上這裡恬靜的生活,一年來個兩、三趟都有,有的固定過年來住,文軒也和他們成了朋友。
禁止外來移民田中蓋房子 破壞視野
專門販賣萬安社區有機米的稻米原鄉館,有了許多單位構構及旅人的肯定,當地農民開始把生產有機米視為一種成就與光榮,而非差事。
與此同時,有些外來移民看中社區平坦廣闊的稻田,想要跟當地農民買下中間幾分地蓋房子,以便自己能享受寬闊平整的自然風景。「他們在享受的同時,卻傷害了別人的視覺,別人怎麼閃都會看到他的房子,同時房子排放的污水也有可能污染周遭乾淨的田地。」說的也是,雖然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的房子一定很有設計感,但時尚、低調等等風格也許很美,破壞自然景觀倒是唯一不爭的事實,何況社區裡荒廢的老屋這麼多,所有的房子不論新舊都蓋在外圍,外來移民實在不該再破壞平整的稻田地景線條,當地居民要為他分攤的視覺成本太高了,而且有一就有二,一旦這樣的自然平原景觀消失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利用老工廠桁架增建二樓與閣樓
第四年,文軒和太太素青決定要在老家頂部再增建喝茶的平台和小棚架,很巧的,又聽朋友說新莊五十年的紡織廠面臨拆除,裡面的上好木頭桁架近百組,於是挑了其中54組桁架,也沒有拆開,就直接用租板車千里迢迢從新莊拖到台東。那麼要拿這些桁架做什麼呢?文軒開始把主意動到老屋子的屋頂上,原本的平台小棚架變成正式的二樓及閣樓,民宿瞬間多了四個房間。從拖板車到用舊料來蓋二樓,而且絕大多數的工程都是全家人一起做,後來鄰居們都覺得這個年輕人想法還真不錯。
「早期的房子蓋得都很紮實,我們的牆很厚,由兩道磚砌成的。」文軒施工中才深知早年建築老師傅的手工。加上文軒平常陸續都在收集一些材料,諸如漂流木、紅磚、磁磚、刺竹、電線桿等當地的素材,於是,二樓就以木桁架跟幾根台電電線桿為主體結構,樓板則是用輕鋼構。結構很輕、有味道且牢固。一根C型鋼由前到後就長達七、八公尺,再搭配磚造牆面混搭而成。「台電早期的電線桿是木頭製的,很高而且泡過油,不會腐爛,拿來當結構柱也不成問題喔!」通往二樓的階梯設在戶外,若從馬路對面看過去,十分有趣,且採光及通風都很棒。
身為基督徒的文軒與素青,將民宿命名為「莊稼熟了」,是引用自聖經的文字,卻也吻合了身為農夫、看到稻子熟成時的歡喜感受。
因為不想一輩子當上班族,現在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中年人回鄉務農、或者SOHO族在近郊租下一小塊田耕作自己食用的作物。帶著新的觀點與趨勢,年輕一輩是以微笑、對環境友善的方式來耕作,同時也將觀點蔓延至社區營造或相關產品的行銷上。或許你可以趁著放假來台東找文軒、素青聊聊,說不定下一個快樂農夫與民宿主人就是你喔!
台中龍井 合院
被動式節能屋(Passive House)實踐宅
【House Data】
龍井紀宅生態建築/地點:龍井蚵仔寮/地坪:450坪/建坪:100坪/格局:前院、前廊、玄關走道、客廳、起居室、和室、客房x2、廚房、母親房、衛浴x2、大中庭、小中庭x2/結構:強化磚造
這間房子讓人很驚喜,因為超有料!它是棟被動式設計概念的住宅,結合台大城鄉所教授的理念、屋主兼監工者的專業、以及六兄弟的孝心。針對環境氣候、機能、科學、家族鄰里等綜合思考的好宅,而且過程由全家人、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採訪過程中分別來到龍井訪問老五、在台北木柵訪問全程監工的老六以及台大劉可強教授,將整個故事與機能拼湊起來。任何人想要蓋間舒服又有氣質的房子,也許都應該參考紀宅重建的過程!
在一次天氣晴朗的午後,我和友人Nancy沿著台17線來到龍井鄉,在火力發電廠附近,拜訪了Nancy的鄰居紀先生(排行老五)的老家,目前主要是給阿嬤居住。紀宅是這附近少數的現代平房,周遭要不就是沒有住人的破舊三合院,要不就是現代的三、四層樓獨棟透天。
紀宅家裡鋪著紅褐色的方形陶磚,午後的陽光透過木格子窗灑在地上,我忍不住把鞋子脫掉,讓腳底享受陶面的溫潤觸感,這是第一個友善印象;在紀宅裡面走動,想要聊天或停下來觀察,隨時都有舒適的窗台可坐,這是第二個友善印象;第三個友善印象,則是可愛健談的八十歲阿嬤、以及接下來與我分享房子重生故事的紀先生……
六兄弟的孝心 成就了體貼阿嬤的好房子
五十年前父親在這塊地上蓋了傳統一條龍合院,房子陪著六兄弟長大,直到他們都離家到都市工作、成家立業。之後父親過世,留下母親一人住這兒,長年海風侵蝕的房子加速頹敗,甚至到了影響安危與舒適的程度。
原本六兄弟想要輪流讓母親到各自家中居住,但母親希望待在龍井,那裡有她熟悉的鄰居、親戚和周邊環境。經過一番討論,決定將很難局部加強的老房子拆除,在原地蓋新的房子,鑑於六兄弟各有自己的事業,每次六個人都要聚在一起討論的機率很低,房子的設計討論就全權交給老六紀瑞棋策劃及監工,所有的費用則由六兄弟平均分攤。
堅持延續「平房」形態 串起未來
房子要重建,六兄弟都希望延續房子以前的平房形式,不打算蓋二樓以上,鄰居親戚都覺得不可思議,「鄰居笑我們又不是沒錢,難得要蓋當然要蓋氣派些啊,怎麼會蓋平房呢?他們一直勸說,但是我對不通風又不美觀的鄉下水泥洋樓實在沒興趣,我堅持這間房子一定要設計的舒適、通風,我們覺得這樣才不會完全切斷跟舊房子的關係。」
一般人改造房子會找建築師或者室內設計師,但老六自己就是室內設計師,卻仍透過夏鑄九教授的介紹,找了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劉可強教授為他們設計。
劉可強通常做的都是大型公共案,原本打算婉拒,然而……「老六紀瑞棋提到阿嬤吹冷氣很不舒服,希望我幫他們延續平房概念,轉化出不須安裝冷氣的房子。這點很吸引我,也許可以透過這次運用被動式設計(Passive Design)的概念在房子裡。」劉可強說,「所以,我提出了幾項條件,首先,就算設計失敗,也不能裝冷氣……」劉可強調皮的大笑。
「可是他設計成功了,所以我只記得他提出的另外兩個條件,」紀瑞棋補充,「他們要寫空間劇本、還要角色扮演,屋主也要全程參與!」老六紀瑞棋答道,「因為劉教授強調兩點:一、生態建築,二、參與式設計。」
過往日常生活感想 成為設計新方向
在劉教授的引導下,大家也提出一些想法,「以前一進門就是神明廳,也是大家唯一可以聚在一起的客廳,在神明面前總覺得要畢恭畢敬。這次我們希望能夠將客廳與神明廳各自獨立,這樣神明祖先不會被我們打擾,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空間。」老五說。
「另外,我們希望有兩個客廳,一個讓母親平日使用,有點像起居室這樣,若兄弟只有一兩個回來,就在這裡陪她。」老六說,「至於逢年過節,六兄弟都會攜家帶眷回來,兩個客廳及所有的房間都會用到。」他們也希望能在一些窗戶底部設置平台,甚至連室外也設置,鄰居、親戚隨時都可以在室內外坐下來聊天。
透過劇本、角色扮演來發想空間格局
劉教授試圖避開制式思考模式來想設計,所有的空間、房間,都不是先畫好再來想活動或閒置,要先想活動,先有活動才會有那個房間,所以房子是方是圓不曉得!希望從屋主的日常生活來想空間怎麼放,而這需要許多人的幫忙。「教授與學生常和我們全家人訪談,希望找出我們家族之間互動的特色。」紀瑞棋說,「然後他們再角色扮演,分別扮演阿嬤、我們六兄弟、幾位喜歡來跟阿嬤住的孫子、鄰居以及老榕樹,(沒錯,老榕樹,它表達的是風、陽光及雨水對自身的影響。)每場角色扮演我都得出席在旁觀看,以便能及時提供意見與修正。」
每一位學生必須花時間瞭解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個性,這樣才能講出該人物對住所的需求與觀點。」教授並以色紙拼組空間,在定案之前與學生們拼湊出各種可能性,然後和紀瑞棋一起進行立體模型的空間場景組合。即使是在施工過程,也不放棄修改的可能,與紀家人、營造商、木匠不停的協商、修改,使房子能夠滿足所有相關居者的共識。
生態建築:採光、通風、隔熱、保溫的被動式設計
屋主與教授都認為,一棟建築物若一開始就以被動式設計的方式來構築,實踐低耗能與冬暖夏涼的「設計」,就可以省下很多添購節能科技產品的昂貴費用。「被動式住宅在國外頗為普遍,它主要概念,就是在蓋房子的時候,順便把能源轉化融入到設計裡,藉由設計誘導自然能源的功能用在需求上。」劉可強解釋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例如被動式太陽能(passive solar)的運用,將太陽直射的那面牆加成兩倍厚,白天時它會吸收太陽的熱度,晚上就會釋放出來。因此你不需要再把太陽能板的熱轉成電、再將電轉到電熱器上面。」
而離海濱僅二公里的紀宅,除了要面對國內平均的氣候變化外,因不受盆地或山脈的保護,還要面對強風的威脅。
對紀家人而言,冬天的海風,不只是冷,還很刺骨,即使是待在屋內,還是要穿厚外套、襪子。另外還有因之產生的噪音問題,白天狀況影響較小,晚上要睡覺了,風切透過窗戶尖聲呼嘯,好像拉高分貝的口哨,常常半夜被吵醒。
所以啦,紀家的生態建築不但要達到採光、通風、隔熱,還要特別解決海風所帶來的寒冷與噪音。
截斷風切路徑 不再刺骨也不刺耳
房子有三個中庭,不論是中庭或者四周,都會因為強大的東北風產生風切聲,劉可強將基地的風向及日照路徑資料送到美國研究生態建築的朋友那裡,請其幫忙計算,從而在房子北面牆設置「阻風牆」,並且於內側再增設一道矽酸鈣板,形成中間有空氣層的雙層牆,寒氣經過兩道關卡,進不了室內,阿嬤的膝蓋關節就不必受寒風所苦。
房子四周的圍牆,看起來似乎只是裝飾用的磚牆,其實也把風阻設計進去,透過圍牆的緩衝,將風切聲打碎,現在晚上不用聽到恐怖的尖聲口哨,可以安穩睡覺了。
冷氣機全部送人以示決心!
紀宅共有三個中庭,一大兩小,可以作為空氣對流的緩衝空間。炎炎夏日,鄰居們甚至不想待在自己的家,跑到紀宅陪阿嬤,因為這裡不用吹不自然的冷氣,就可以享受自然的涼爽感了。
「當初老房子拆掉時,安裝的冷氣我們一台不留,全部送鄰居了。」老六說,「房子的屋頂有內外兩層,使中間形成中空層,兩側屋簷下方設有透氣孔,當中庭與外界產生溫差時,就促進室外與中庭的冷空氣與屋簷裡的熱空氣進行交換。」不過,這樣的情形只適用於有風的時候。沒有風時,雙層屋頂就沒輒了。不過這時候還是可以靠牆壁上方靠近屋簷的百葉窗,達到冷熱空氣對流。
沒風的時候,還可試著在房子裡創造風壓效應,甚至可以決定風向。「同一個高度、溫度相同的空氣,會從風壓大的地方流往風壓小的地方,也就是從開窗小的地方流往開窗大的地方。」因此,可以在中庭開大窗、朝前院的方向開小窗,每扇窗都可以調整大小,藉此由居者自己來創造風壓與風向。
拜訪紀宅的當時是十二月,外面冷風刮著臉、呼嘯著,一進到室內則轉為一片寂靜,不過也不會讓人覺得空氣不流通,因為還有中庭的空氣調節,與戶外對照起來真是天差地遠。
阿嬤待在陽光照進來的起居室打著盹兒、看著電視,旁邊有全天候看護陪伴,兒子、孫子輪流回龍井陪她。這裡很舒服,鄰居親戚也三不五時來串門子,阿嬤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坐在搖椅上望著窗外老榕,或看著一旁兒子眼角笑出的魚尾紋……儘管大家只是無關緊要的聊天,守護著這平凡一刻的,卻是來自兒子們的孝心、設計參與者們的用心。
台東縣池上鄉 獨棟住宅33歲開始,面對自己、開心生活【House Data】莊稼熟了/屋齡:30年/地坪:60坪/建坪:50坪/格局:前院、玻璃屋、戶外廁所、小廚房、小吧台、用餐區、工作區、客房、客房衛浴/結構:1F磚造、2F及閣樓木構造+輕鋼構人生通常的公式是,畢業或當完兵後至都市打拼,慢慢習慣一種都市罐頭式的生活,很少人在三十幾歲回鄉的。很多人想、很少人做。然而這篇故事的主角魏文軒,就是個勇敢的黑狗兄,在開始第一份工作前,就期待著「早一點回池上」的人生計畫,積極累積社區營造經驗,同時身兼父親、丈夫、農民、民宿主人、社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