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真正讀懂蒙田,人們不可以太年輕,不可以沒有閱歷,不可以沒有種種失望。
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知道,在那些烏合之眾瘋狂的時代裡,要始終忠於最內在的自我,需要多少勇氣、多少誠實和堅毅。
法國思想家和散文家米歇爾‧德‧蒙田(1533-1592),年輕時深受人文主義思想的浸染,38歲時回到蒙田城堡,在讀書、思考和寫作中度過了十年隱居生活,對那個片褊狹、非理性和充滿暴力的時代中的人性進行了冷靜地審視和思考,寫出四百多年來流傳不衰的《隨筆集》,並因此被譽為歐洲近代散文之父。本書通過對蒙田人生中的幾個不同階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隱居及之後的旅行等,刻畫了蒙田這位「達觀寧靜和隱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導師」、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竭力爭取內心自由的先驅戰士」的形象。
本書是斯蒂芬‧褚威格的最後一部傳記作品,是他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仍在從事的寫作之一。褚威格在寫作本書時所面對的戰爭、暴力和專橫的意識形態,彷彿就是蒙田一生所處時代的寫照;而蒙田執著的自由意識、他始終保持的公正和明智,更使褚威格將其看成自己的精神楷模,因而他為這本書最初寫下的標題是《感謝蒙田》。
作者簡介:
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出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父母親都是猶太人。
在中學時代,褚威格已經在柏林的雜誌《社會》發表作品,大學時代便出版第一本詩集《銀弦》。23歲取得維也納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褚威格在小說、詩、戲劇、傳記、評論、翻譯方面皆卓然有成,更被譽為世上最傑出的三大中短篇小說家之一。褚威格對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學說頗感興趣,擅長刻畫人物和描寫性格。
游歷世界各地,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1934年遭納粹驅逐,過著流亡生活,先後移居英國、北美、巴西。1942年,褚威格深感孤寂與失望,在巴西住所與妻子服毒自盡。
代表作有小說《馬來狂人》、《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同情之罪》等;自傳《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傳記《三位大師》、《瑪麗安東尼傳》、《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