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教你迅速掌握市場經濟的精髓
本書把經濟學變簡單了,簡單到連政客都看得懂!
市場,無所不在。
市場也很人性,因此從來就不完美。
循著作者的帶領,透過非技術性的語言與簡潔的說明,
您可以略去教科書繁雜的理論模型,
快速的掌握市場的真相與運作。
------------------------------------------------------------------------------
你準備好一窺市場的真相了嗎?
本書將改變你對世界的觀感!
市場無所不在!但是在我們當中,有多少人了解市場是如何運作,還有是為了什麼而運作?「自由市場」真正的意思是什麼?自由市場存在嗎――我們該有大約多少比重的自由市場?最重要的一點――我為什麼應該在意這些事?
伊蒙.巴特勒用日常生活中簡潔、非技術性的言語和範例,來解釋我們現有,以及更多我們需要的市場,是要如何能夠運作,以創造一個更富裕、更自由、更和平的世界。
--------------------------------------------------------------------------
找出「選擇的自由」是怎麼讓大家都受惠!
如果你質疑過,政府要穩定市場的企圖,為什麼最後常把事情搞得更糟;黑市為什麼會這麼做;或是你的經濟學教科書怎麼會錯得一塌糊塗;你就需要本書。
作者簡介:
伊蒙.巴特勒(Eamonn Butler)
要是有誰能夠解釋市場如何運作,那人就是伊蒙.巴特勒博士。身為英國重要的智庫「亞當斯密研究所」(Adam Smith Institute)主席,他花了三十年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公共行政的改革,以及為世界各地政府領導人指導市場經濟學。他是英國自由市場政策分析的元老級人物,並帶頭倡議在愛丁堡為蘇格蘭先驅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建立一座世界級紀念館。
巴特勒博士,挾其聖安德魯斯大學經濟學、心理學、哲學學位,在探討市場方法、市場心態以及市場倫理問題上,更具有絕佳的專業資格。由支持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與活躍份子在一九四七年創立的國際著名協會朝聖山學社(Mont Pelerin Society),他也是董事之一。他曾獲頒「自由基金會」(Freedoms Foundation)獎章,並擔任許多國際經濟政策社團的顧問。
巴特勒博士所著,關於亞當.斯密、米瑟斯(Ludwig von Mises)這些自由市場思想家,以及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的一些極具可讀性的入門書,已經廣獲好評並已譯成多國文字發行。他也和麥德森.皮里〔Madsen Pirie〕博士合著數本智商測試的書,並與勞勃.薛廷吉〔Robert Schuettinger〕合著《工資與價格控制四千年》(Forty Centuries of Wage and Price Controls)。
譯者簡介:
林東翰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喜愛音樂、電影,對搖滾、爵士、藍調音樂稍有研究。兼職翻譯、編輯、插畫。譯有《THE BEATLES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等書。
章節試閱
交換物品是天性
市場裡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交換貨品,以前是如此,現在也是。
交換貨品是這麼自然,連小孩子也是想都不想地去做。從第一份三明治發明以來,學校裡的學童打開餐盒,遠遠望著鄰桌小朋友的餐盒,並同意互相交換。
孩童們會互換玩具、小玩藝兒的歷史,也差不多一樣久。確實,所有產業都是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從一八八○年代第一批附在香菸、茶葉和糖果裡的收藏卡(trading cards),到現今的貼紙冊;貼紙冊的貼紙是隨機包裝販售的,舉例來說,如果要收集一整套完整的世界杯球員貼紙,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你重複的貼紙和擁有多出你想要的貼紙的人交換。
不過,通常我們不會直接交換貨品。我們反而是藉由使用金錢,讓交換的過程更方便、更簡單明瞭。這就叫做買─賣,不過這仍然只是物品交換的一種複雜形式。我們把自己的時間、技術和產品,換取(賣得)現金——然後,將來我們要選擇的時候,可以使用這現金換取(購買)其他人製造的不同商品和服務。
為什麼交換得這麼頻繁
地球上每個人都會進行交換——因為每個人都會從中獲益。如果你媽媽這個星期已經讓你帶過三次酸菜起司三明治,你會很希望有點變化——就跟你那已經忍受過三次番茄蛋三明治的朋友完全一樣。簡單的交換過程,讓你們雙方得到比現有的更喜歡的東西。你們雙方都能從交易中獲益。如果你們無利可圖,也就不用大費周章交換了。
這看起來很明顯:不過,牽扯到金錢時,這種交換常被誤解。人們通常把金錢視為財富,所以會想像成唯一從交易裡獲益的人,是拿到錢的那個人(賣方);同時,把錢付出去的人(買方)必定有損失。
這種說法很荒謬——人們為什麼要同意一樁陷自己於不利的交易?但是在十九世紀之前,整個國際貿易體系都是建立在這個觀念上。許多國家促進出口,卻禁止進口或是加以課稅,希望能盡可能撈進越多、付出越少黃金白銀越好(有個相當沒意義的喜好:黃金白銀看起來不錯,不過一旦你擔心起自己的黃金首飾和桌上擺滿的銀製茶具,你所能做的,就是把這筆「財富」擺進保險庫裡)。
近來,這種狀況更加嚴重,因為你甚至不必用貴金屬支付,只需要用紙張。空白的紙,你至少還能用來寫東西,但是政府想盡辦法在紙上印上已故總統肖像,讓紙變成毫無用處的東西。對這玩意兒你能做的,就是把它轉手給其他願意用你想要的東西來交換的人;他們也希望還有其他人願意接受它,願意用他們想要的東西來交換。
舉例來說,冰島人出口魚貨到德國,換得歐元回來。歐元在冰島花不掉:不過沒關係,因為你可以用歐元從德國買到BMW、向法國買葡萄酒,或是向義大利買時尚產品。現金讓交易變得更容易,不過它的原則和小朋友交換貼紙的原則一樣:人們把他們有很多的東西,拿去交易他們想要的。
交易並不限定只在兩個夥伴之間。一個惡名昭彰的例子就是十八世紀的「三角貿易」。加勒比海的農人把蔗糖、棉花、蘭姆酒、菸草和咖啡銷往歐洲;同樣的貨船把歐洲的布料、槍炮、五金工具載往非洲;在非洲,他們把一批一批的奴隸裝上船,送到加勒比海的農園。俐落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藉由歧見而合作
以議定好的價格,讓一個人能買進、另一個人能賣出同樣的東西,雙方都覺得完成了一次很划算的交易,這看起來可能會讓人大惑不解。然而,會讓我們大惑不解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我們常常認為每個物品都有它本身特定、單一的價格或價值:腦筋清楚的人,想必不會願意付出比設定好的價值還高的錢,或是少拿一點錢吧?
但價值不是設定好的。價值是很個人的事:像是美貌,那可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是主觀而不是客觀的東西。若是我們把所有東西評價得一模一樣,就完全沒有理由跟別人交換東西。會出現交易,而且可能進行交易,完全是因為每個人對物品的評價不同。只需要一張貼紙就能集滿貼紙冊的小朋友,會很樂意將一整疊其他的貼紙拿去交換。船艙裡有一大堆魚貨的冰島船員,也會願意拿去賣得值一輛BMW的價碼。
事實上,人們對物品價值的歧見越大,一起合作交換物品就越容易。他們在評價上的差異,讓他們更有可能同意交換,也越會認為自己從這次交易中獲益。我還是小孩子時,曾經在一個派對爆竹中得到一個粉紅髮夾:不過其中一名得到水槍的女孩子,卻興高采烈地要跟我交換。拿水槍跟其他男孩子交換這種事,我甚至連想都不想。
即使合作的人之間觀念互異(實際上還對立),市場促進合作的能力,仍是它最令人驚奇、最迷人的特性之一。你可能會想像,人類只有在對於共同的目標有共識,並且有共同的計畫來達成目標時,才可能合作。但是透過利益交換,人們可以合作並且互蒙其利,不需要做出任何這類的政治協議或現實妥協。他們無須反覆討論他們的差異,甚至也不須知道這些的差異。他們可以維持互不相讓、對立的世界觀。他們需要知道,並且取得共識的,只有他們打算要交易的物品的價格。
專業化和效率
接著,市場,從人類的差異性裡,創造了有利的東西。而且市場鼓勵人類,藉著把這種有利所有人的創造性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善用他們的差異。市場鼓勵我們專業化,然後把一些我們製造的東西,和其他專精製造別種東西的人交換。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比起凡事都試著自己做、自己製造,那樣做會更有效率。
一九七○年代中,BBC曾經拍過一齣叫做《美好生活》(The Good Life)的電視喜劇,戲裡的一對夫妻(由理察.布瑞爾斯〔Richard Briers〕和菲莉西緹.肯達爾〔Felicity Kendall〕扮演)決定擺脫激烈競爭的日子,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必須把花園用來種菜、養雞、養羊,使得他們與聰明的郊區鄰居之間產生不少滑稽的驚奇事件;但是另一個滑稽的情節,則是他們發現到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實際上相當累人。也許通勤生活終究不算有多糟。
但為什麼要凡事親力親為?你需要不一樣的知識、技術、土地與器具來養羊和種馬鈴薯;還要有夠牢固的籬笆來隔開,讓羊不會吃掉馬鈴薯。讓不同的人來做這兩件工作,然後在需要的時候,互相交換羊奶和蔬菜,就相當合理。那樣的話,各自都能變得專精、技巧熟練、準備比較齊全,而且更有效率,這也意味著,在他們之間,會比一人身兼兩職還要能夠生產出更多東西。
這個專業化與交換的系統(市場系統),讓人類能夠進行真正極大規模的合作。我們今日所使用的每樣東西,幾乎都是交換得來,而不是自己親手製造的。而這些東西製造過程的每個階段,也取決於許多人的專業化和交換過程。早在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就已經認清了這點。他解釋,即使是最簡單的產品,也和「一大批」專業人員的心血有關,全都是透過交換過程而結合。比如說,一件工人的粗羊毛外套,就包含了牧羊人、梳毛工、染匠、紡織工、編織工和漂布工的努力。單是在運送材料上,就需要船員、造船工人和製帆工。甚至他們的工具需要靠這些人:礦工、熔解礦砂用的熔爐的建造工人、伐木工人、熔鑄室用木炭的燒炭工人、製磚工人、砌磚工人、熔爐的操作工人、機件工人、鍛造工、鐵匠……。
在工人的襯衫、鞋子、床、火爐、廚房用具、傢具、餐具和窗戶的製造上,更牽涉到數百種專業。簡單的說,這個專業化與交換的市場系統,給了大家每個人「數千人的協助與合作」。沒有這個系統,我們會更貧窮。
專業化的龐大生產力
沒有專業化,我們會更窮,因為專業化之後比起我們凡事都親力親為,生產效率實在高太多了。亞當.斯密舉的著名例子,是大頭釘的製造。這大頭釘的製造,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事實上並不容易。你必須先抽出金屬線,將它拉直,切斷,把一端磨尖、另一端磨平,讓它可以接上釘頭;接下來輪到要做出釘頭並固定上去。然後,大頭釘必須白化處理再包裝……
事實上,在製造這個簡單產品的過程裡,大約有十八道程序。亞當.斯密說,我,或是你,試圖把所有步驟完成,很可能一天做不到二十根大頭釘——而且,如果我們還要挖礦、熔鑄金屬,可能一年都做不到二十根。但是在大頭釘工廠,這工作會分工給二十名專業工人,每人只進行一、兩項獨立的作業。他們當中,由技術純熟的製造工組成的十餘人小組,一天內可以生產四萬八千根大頭釘——比起由單一個人的產出,多出了幾千倍。
這可是在這「沒什麼了不起」的生產過程中,生產力的大幅提升。所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專業分工,在整個經濟體裡,能產生多大的利益啊!不過,這樣的巨大獲益要怎麼成為可能?
專業化讓你更嫻熟
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各自相異的天賦能力。甚至連學童都很清楚,同學裡哪個人運動最在行,哪個人腦袋最靈敏,或是誰的作文最棒。要讓人覺得很酷,就和足球隊一起廝混,但是如果你要抄別人的作業,就坐到班上的書呆子旁邊。
有這樣的天生差異,專業分工就很合理了。手大而有力的人,或許可以成為優秀的建築工人,但是要當錶匠就差多了。一個內向的人也許能成為勤奮認真的辦公室職員,卻無法成為稱職的政治人物。所以手錶需要送修的建築工人,會去找手指靈巧的專業人士;而需要找政治人物的辦公室職員……嗯,例子舉得不好,不過你知道問題重點。
人們也喜歡做些不同的事。我喜歡經濟學,藉由專業化,我可以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不喜歡做菜,不過很幸運地,我本地的義大利餐廳老闆瑞奇(Ricky),卻是樂在其中。所以我撰寫談論經濟學的書,把寫書的一些收入用在瑞奇的餐館享受大餐,賓主盡歡。
第三個原因是,專業分工後,就不用浪費時間在兩個工作間奔走。《幸運的吉姆》(Lucky Jim)作者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曾經說過,如果人們吃飯得自己做菜,事後還要自己洗碗,那大概就沒辦法寫作出有創意的作品了。做菜也許花不了多久時間,不過會讓人相當分神。偶爾去瑞奇的餐廳用餐,你可以在他做菜的同時,構思你下一段要寫什麼。
專業人士也可透過重複的作業,磨練自己的技術。瑞奇轉披薩餅皮的技術是爐火純青,因為他每天都要轉。換我嘗試轉餅皮時,簡直是慘不忍睹。而且他也相當了解他的市場——他知道顧客想吃什麼、喝什麼,哪個供應商給的優惠最好,還有到哪可以找到可信賴的員工。如果我想開一家餐館,可能幾個星期內都是手忙腳亂的。這種事需要專家、對當地的了解,這都只能藉由經驗來取得。
資本累積
為什麼專業分工的產能這麼高,其主要原因也許是專業人員發現,把錢投資在省力的工具、機械和設備上,相當值得。赤手空拳捕魚也許可行;但是花一點點時間弄個魚鉤、釣線,你能抓到更多魚;花更多一點的時間織一張網,你捕到的魚又會更多。建造一艘船,你就真的認真了。砸大錢下去弄艘柴油動力船,配上聲納,那你就算是踏進捕漁業了。
當然,沒有哪個家庭會為了證明這樣耗費巨資是因為自己所需,而吃掉那麼多魚。但是,對於要用漁獲交換其他東西而捕魚的專業船員來說,這種做法十分合情合理,因為這樣的產量十分龐大。
歡迎來到資本主義的世界——這兒不用耗盡你所生產的一切東西,你可以留下一些,利用它來購買省力、專業的設備,讓你能夠生產更多東西。用術語來說,你預留部分收入當作資本,把這筆資本用在增加資本設備的作為上。一個團體累積的資本越多,它能生產的東西就越多,必須交換的東西也越多,而團體裡每個人的收益也就越多。今日,我們生活在一個中世紀國王也夢想不到的豪華社會,不是因為我們工作得更辛勤,而單純只是我們擁有更多的資本來為我們做事。
專業化的急速成功
這是個自命不凡的圈子。藉著專業化,我們生產更多東西,產生更多財富。這也讓我們花更多錢在設備上,好讓我們生產越多東西,產生越多財富,以便用來購買更省力的設備……等等。
沒錯,這個圈子要仰賴我們能夠把我們生產的大量過剩品,交換到我們更需要的東西。但是對人類而言,這很自然而然地會出現。而我們藉由像是金錢(讓交易過程更加容易)和資本市場(讓專業化的生產者取得他們所需的增加效能的資本)的發明,為這過程推波助瀾。
實際上,這圈子還在壯大。當一個電話網路有更多用戶加入時,它的可用性會大大地提升,因為雙方通話的可能組合的數量,會像等比級數般增加。同樣的道理,突然出現的專業者越多,尋求交換的機會也就越多,而市場系統獲利的速度也就越快。
交換、專業化以及專業分工所得到的龐大生產力,都是今日我們經濟能快速進展的驅動力。受惠於這些因素,我們已經比古埃及時代碼頭邊以物易物的方式進步太多了。
交換物品是天性
市場裡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交換貨品,以前是如此,現在也是。
交換貨品是這麼自然,連小孩子也是想都不想地去做。從第一份三明治發明以來,學校裡的學童打開餐盒,遠遠望著鄰桌小朋友的餐盒,並同意互相交換。
孩童們會互換玩具、小玩藝兒的歷史,也差不多一樣久。確實,所有產業都是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從一八八○年代第一批附在香菸、茶葉和糖果裡的收藏卡(trading cards),到現今的貼紙冊;貼紙冊的貼紙是隨機包裝販售的,舉例來說,如果要收集一整套完整的世界杯球員貼紙,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你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