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動盪的大時代中,一位重要政治人物詳實紀錄
道出台灣經濟發展、民主轉型、兩岸關係突破的精彩歷程
八十回顧是一件難得的喜事,看盡人間的鉛華,體驗世間的悲喜,徐立德透過回憶錄的形式,為生命的菁華歲月,留下時代傳承的寶貴經歷。
徐立德先生一九三一年出生於中國湖北漢口市。動亂的年代,全家人隨著職業軍人的父親四處遷徒,一九四五年來到台灣,已是十八歲的少年。他在台灣完成了中學、大學及研究所的學業,之後考上高考後進入政府部門服務,開始他近四十年的公務員生涯。從人事行政到專業財經部會首長,徐立德在本書詳細記錄了他的從政、從公歷程;讀他的傳記,可以讀出台灣六十年公務體系的發展史,以及台灣重大財經建設的規劃進程。
這本回憶記述我這一生所經歷過的「事」與「人」,其中當然有個人的風雨得失,對我來說,都是過眼雲煙;但人間的情義,在我心中並未隨時間而消逝。我要記錄的是這一生的情義,而不是功業。我要表達的是心中的感恩,也希望讓有機會看到這本書的人,觸動一些感受。
──徐立德
作者簡介:
徐立德。民國20年出生於湖北漢口。曾任行政院第五組組長、財政部常務次長、台灣省政府財政廳廳長、財政部部長、經濟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資政。
民國41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國防研究院第11期、革命實踐研究院國建班第1期結業。民國70年當選為中央委員,並曾任國民黨副祕書長、財委會主任委員暨政策會執行祕書、中央常務委員等職務。民國77年成立環宇投資公司,擔任董事長,另曾任私立聯合工專董事長、孫運璿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航發基金會董事長。
民國42年高等考試及格,進入公職,推動加值營業稅、修正銀行法、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成立境外金融中心、強化中國生產力中心、改革紡織品配額處理辦法、成立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催生公務人員財產信託法、消費者保護法、全民健保法等。民國83年行政院副院長任內,以中華民國亞運代表團代表身分,到日本廣島參觀第12屆亞運會,成為中日斷交以來,訪問日本層級最高的中華民國官員。連戰參選2000年總統時,為核心幕僚,積極促成連宋配、國親合。卸任公職後,穿梭兩岸,協助部署民國94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至大陸的和平之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動亂時代的平凡家庭
回想往事,我擁有相當多值得回憶的經驗與記憶,內心也充滿許多感恩之情: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家人,感謝我的朋友與長官,更要感謝這個社會與孕育我成長的國家。
民國二十年農曆八月六日,我出生於大陸的湖北漢口。與一般同年齡的中國人一樣,自幼年開始,便飽嘗動亂。就讀小學期間,我隨父母避難大後方的福建南平,記憶中許多時光,都是逃避日軍的轟炸,以及在中國傳統而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度過。
相對來說,我還是相當幸運的。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隨父母遷居台灣,在台灣的安定環境中完成了中學、大學,與研究所的學業。
波折顛沛道從前
我的父親賓實公(諱成名),幼年喪父,隨寡母到河南羅山縣投奔親戚,當然也無法受到正統的教育。民國十九年與母親結婚後便決定外出謀生,初期在湖北漢口協助他人經營事業,後來投考軍校,於民國二十四年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特別班訓練第二期,自此在軍中服務。
在我們子女的印象中,父親軍職生涯並不十分順利。抗日期間,在福建等地隨二十五集團軍到處奔波,很少有長期安定的時間能與家人共聚。遷台後,父親曾在台東遊民習藝所擔任隊長,最後的軍職是軍法處看守所長。因與當時的長官相處不佳,辭去職務,也因此興起了歸鄉之念。當時變賣了僅有的一間房子,並將所有積蓄分成兩部分,一半匯回家,仰託大姊購置田房;一半則隻身奔往上海購置貨品,準備返鄉從事商業。不幸此時大陸情勢逆轉,中共渡江而上,父親到上海即折轉回台,以攜回的一些貨物,在台北羅斯福路經營一家小小的雜貨商店,不久便因不順利而結束。對父親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迄今仍難以忘懷父親那段非常辛酸的歲月。
當時台北市羅斯福路的兩旁蓋了一些簡陋的店面,許多雜貨店與小吃店沿街而設。父親購置了一個小店面,經常要到迪化街等地批貨,再親自擺設,等待顧客來購買。我想這是他在職業生涯中從未經歷過的。他默默地做著,看在家人眼中,無限心痛。這可以說是我們家庭相當困難的時期。
後來父親因朋友幫忙,轉到基隆民防指揮部工作,母親則以做些家活補貼生計。父親對人生日漸消極,可是即便在極苦環境中,他們始終支持著我們的教育。民國四十五年退休,日後父親就在我與弟弟徐立功家中分別居住。父親生活得似乎不愉快,民國六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因心臟病逝世於耕莘醫院,享年六十九歲。我相信他是抑鬱而終。
我的母親李秀英女士,就像一般的中國舊式婦女,沒有受到正式教育,但是終其一生相夫教子。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國女性的特質。我記得在抗日期間,大後方物資極端困難,母親除了張羅我們的生計外,總是千方百計地積存一些雞蛋與乾麵條,供父親返家後食用。這種平凡的動作,使我終身難忘。在我們家庭生計困難時,她調製家鄉的食品,供應我們居處附近的小學生,以貼補家用。我們從來沒有聽到她抱怨,或者放棄她的責任。直到她晚年,我們的生活有了改善,她依舊沒有改變簡樸的生活習慣。她永遠是那樣安貧樂命,些微的生活改善都能讓她滿足。
我常想,母親一生最大的願望,恐怕就是照顧全家大小的生活,成為家庭精神凝聚的中心。我常常非常感傷地回想母親去世前的一段生活。母親住在弟弟徐立功的家中,每逢假日或是她生日時,總會與弟妹在我家聚會,打打小牌、吃吃家鄉菜,看到她慈祥的笑容,子孫繞膝,是多麼幸福的時光。
她對我們的工作並不了解,只是告誡我們不要太忙,要注意身體。每看到電視對我有所報導時,就聚精會神地看,並要我的弟妹加以解說,時時表現她的擔心受怕。我深深記得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十一日,我辭去經濟部長的次日,回到弟弟立功家晚餐,母親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現在好了,可以好好休息一陣子」。她那種解脫的感覺,使我有著一種溫暖與避風港的感受。只有從母親的口中,才能體會到她對子女無限的呵護。她並不期望你的功成名就,只要你能安全不受攻擊,就是她們最大的安慰。
母親的一生中,我們對她的照顧實在太少了,只有在她生前最後的十年中,每次在她生日時或節慶日家庭的聚會,使她有無限的快慰。這些時光,我是多麼希望能永遠延續下去!但是民國七十九年,母親在我們家聚會中,因暈倒而急送國泰醫院,經診斷為癲癇症。也許是藥物的關係,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使她喪失了往日的健康,並逐漸虛弱下去,最後送到台大的急診室中去世,享年八十三歲。我們看到醫生急救的一些措施,都有種刻骨銘心的痛楚。我一直懷念我偉大的母親,她對子女與家庭付出的愛,是那樣無私與完整。
父親對於我們的家世,很少描述,兩岸隔絕,也無從聯繫,直到九十一年七月十日,我第一次返鄉,回到河南羅山,我的表哥何明江先生,才對我有了簡單的敘述。我的祖父徐公有應,原籍是湖北黃坡,光緒末年自湖北到河南正陽縣大林店落戶。膝下有二男三女,祖父在大林經營糕餅事業,頗有名氣。但中年不幸身染重病,再加上小叔溺水身亡,氣急而歿,家道因此中落。
祖母遷到羅山縣依女而生,父親雖然沒有受到什麼正統教育,但努力上進、勤勞工作,民國十九年出外謀生,祖母就靠三姨媽照顧,於民國三十六年去世。
我的記憶中,我出生於漢口,從未返回河南,但明江兄告訴我在襁褓中,三姨媽對我疼愛有加,直至三、四歲時,才由母親攜帶往福建與父親團聚。姨媽生前時時惦記著我們這段往事,引起親戚們無限感傷。我在返鄉時也只能在她老人家的墳前跪拜。想起中國人在動亂時代中的分合離散,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遭遇,大家都有無限的感傷與無奈。
感恩惜福話家常
我們的親人除了在大陸的表兄弟姊妹幾人外,後來全部都定居台灣。我的妹妹徐亞麟適邵府,與妹婿邵振凱育有二男一女,孫輩成群,目前自公務上退休,生活平靜舒適。對於這個妹妹,我要多說幾句。她到現在為止,還是我們家人生活的重心,因為她繼承中國女性吃苦耐勞的本性,對於親人所發生的困境,總是夜以繼日地付出與協助。我記得弟弟立功因腦中風住院,幸虧她不眠不休的照顧才得以脫離險境,逐漸復原,給我難以磨滅的印象。逢年過節,親人在他們家中的團聚成為慣例,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真值得珍惜。
弟弟立功輔大哲學研究所畢業,是一個著名的電影製片家。他酷愛電影,這方面的知識非常豐富。在我的面前似乎有些木訥,但是他在影劇界些許的成就,許多人都讚不絕口。近年來他所製作的《臥虎藏龍》、《人間四月天》等片子,在華人地區獲得一些名氣,尤其是《臥虎藏龍》,成功打入美國好萊塢與西方世界,掀起一股東方熱。朋友常常揶揄我,認為我在公務上的表現,還比不上我第弟在電影界的成就。我有時還真有這種感覺。
我的妻子劉勤生,是大學同學,真正是相戀相愛而結婚。因為兩人都家居基隆,必須通勤上學,就在台北基隆之間,我們寫下一頁頁戀愛的回憶,基隆的電影院、 風景區與街道,都有我們的足跡。
我們於民國四十六年十一月十日在台北結婚。我必須承認,我們兩人在性格上有相當差異。我好動、她愛靜;我外向、她內向;我對事業有強烈企圖心、她畢業後學以致用,默默在電信局從事會計工作,長達三十餘年,敬業守分,從來不因為我的工作,在生活或人際關係上作重大的改變。民國八十三年因病申請提早退休,長官還曾至家中慰留。退休後過著恬靜的家庭生活。
這麼長的歲月,口角難免,也有一些小衝突,但是我越來越覺得對她的依賴。我從她身上感受到一種安定、知足與本分的生活態度。她對家庭的操持,不但使我在公務上無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在我一生公職生涯中,她使我的家庭絲毫不捲入是非之圈。坦白地說,我們家庭的一些積蓄,都是靠她辛勤操勞所獲致,有些結餘之後,靠她打會或作一些房屋上的投資。從她身上,我深深體會到她對家庭和子女無私的愛,以及中國女性所保有的那種賢慧。
說到這裡,我必需要談談老友李捷程先生,我們從初中開始,相識近六十年,彼此推誠相與,終身信賴。我們來往密切,無話不談,我的財務他最清楚,許多投資也都靠他幫忙,我非常感謝他。
早年我們育兒養子不是易事,夫妻兩人薪水會發生買奶粉不繼的狀況,都賴我內人張羅。我們於民國四十八年、五十八年先後育有兩子。由於我一直忙於公務,與兒子的接觸並不算多,父子間總覺得有些許距離;兒子長大後總有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期望有所不同。雖是如此,子女對父母而言,是一輩子最刻骨銘心的關懷與褂念。
兩個兒子個性都非常獨立,在國內大學畢業後,先後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碩士。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但是兩個人似乎對這項安排都有些抗拒。
長子志奕學建築,相當內向。我記得他要出國進修時,我對他說:「你現在長大了,要去讀最好的學校了,往後你就照自己的意願與想法去發展,我就不再管你了。」他回答說:「這一切都聽你了,還講什麼呢?」孩子的個性令我印象深刻。
至於小兒子志恆,是學財務的,性格外向,交友熱情豪放。原本也是遲遲不想出國讀書,在我的催促下只好動身。出國前夕,父子倆單獨談心,我說:「孩子啊,如果在MIT求學時遇到困難,要告訴爸爸;至於你不太想離開台灣,是不是因為感情的因素?我可以儘量幫你解決。」小兒子聽完之後,抱著我哭起來。那一刻,父子間沒有距離,那種感覺至今難以忘懷。返國後,他在金融界服務,我覺得,國外的專業教育並沒有給他真心快樂,反而在性格上產生一些變化。
民國八十九年我從公職生涯退下來之後,盡力拉近父子之間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了解。但是我依然覺得,在一些認知上仍有許多差距。也許我的期望與他們的意願不同,因此往往變成彼此的壓力。有時想到中國人有句口頭禪──「兒孫自有兒孫福」來放鬆自己,但說實話,很多事情我非常難以釋懷。這也許襯托出父母對子女無限的關懷所產生的無奈,我也的確常常自責對兒子呈現關懷的方式不對,但我發自內心希望全天下的兒女,都能了解「父子連心」這種不變的人間至情。
現在,大兒子自己經營一家裝潢公司,並致力於發展3D動畫事業,娶得一位賢慧的妻子—-盧秀芳。她雖是中天電視主播,但生活愛好恬靜,現在已育有一女一男。我們有了孫兒、孫女後,生活又進入另一境界,把自己的愛灌注到他們身上。我的太太常說,我對兒子從未如此關心,我也接受這種看法。不過我也發覺時代雖有不同,從我媳婦身上,看出她對子女更加疼愛,這一代的孩子是多麼幸福!
小兒子則是在金融機構服務,二媳婦洪韶卿是個學有專長的金融人才,畢業於美國卓克索(Drexel)大學。兩個兒子都有美滿的家庭,讓我感到相當欣慰。我擁有一個圓滿的家庭,真是要感謝我的賢妻。
第一章 動亂時代的平凡家庭
回想往事,我擁有相當多值得回憶的經驗與記憶,內心也充滿許多感恩之情: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家人,感謝我的朋友與長官,更要感謝這個社會與孕育我成長的國家。
民國二十年農曆八月六日,我出生於大陸的湖北漢口。與一般同年齡的中國人一樣,自幼年開始,便飽嘗動亂。就讀小學期間,我隨父母避難大後方的福建南平,記憶中許多時光,都是逃避日軍的轟炸,以及在中國傳統而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度過。
相對來說,我還是相當幸運的。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隨父母遷居台灣,在台灣的安定環境中完成了中學、大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