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姆.‧庫哈斯
定價:NT$ 280
優惠價: 88 折, NT$ 246
本商品已絕版
◆2000年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得主
◆2010年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
◆北京中央電視建築設計師
◆台北藝術中心建築設計師,曾多次訪台演講
◆當代最具爭議與矚目度的建築大師
◆認識都會建築的必備觀念
◆龔書章_導讀,特別收錄_建築師代表作
阮慶岳︱李清志︱施植明︱徐明松︱曾成德︱龔書章 (依姓氏筆劃排序)推薦!
「建築需要爭議,只有令人厭煩的建築,才只有一種聲音」。──Rem Koolhaas
當代最受爭議的建築師
道出建築的危險與未來
他說,建築需要更多反叛精神!
北京中央電視台、台北藝術中心設計案得主,大膽實驗2014年即將在台誕生!
庫哈斯1944年生於荷蘭鹿特丹,最初的職業是記者。發生在1968年的學生運動——「68風暴」使庫哈斯從記者和劇作家轉變為一位建築師。這一轉向幾乎可說是一個傳奇。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形容:「庫哈斯是一個將作為社會現象的建築轉變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記者。他是世界上唯一這類型的建築師。」雖然他的記者身份早已結束,但他卻將記者的本能注入了建築,建築成為他發掘和製造事件的方式。
他先到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然後又到紐約研究新世界。在美國學習期間,庫哈斯開始對大都會的城市現象著迷,於是他寫作了都市研究的經典之作:《狂譫紐約》,揚名海外。
31歲,庫哈斯由理論轉向實踐,回歐洲成立了「大都會建築事務所」(簡稱OMA )。OMA 就像庫哈斯手下的軍團,在一間簡陋、蒼白的工作室裡,以不可思議的特性運作著:流動性(庫哈斯幾乎是惟一的固定成員)、劇變性(任何事情都可能在最後一秒發生突變)、全球化(建築師和學生來自各國);疲於奔命(平均每日工作16小時)。
庫哈斯是當代的異數,極少數兼具多種角色於一身的建築師──狂想家/實踐家、哲學家/實用主義者、以及理論家/預言家/建築師。他更是當今最富浪漫色彩的實用主義者、是最具烏托邦色彩的建築師,也是最具時代實驗精神的創作家。
近年庫哈斯將視角轉往亞洲快速發展中的城市。他以客觀多樣而獨創的觀點,企圖從中看見當代都會新的潛在可能。從北京中央電視台到台北藝術中心,都是這些觀察後的具體實踐。2010年他再度受到肯定,獲頒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總策展人妹島和世讚譽「庫哈斯對世界的影響超越了建築領域本身,不同的人們都能從他的作品中領略到什麼叫作自由。」為他對當代的影響,下了如是註腳。
本書內容來自這位言詞犀利的建築師,參與萊斯大學的建築講座內容。其中包括一場演講及座談會的內容。在演講中,庫哈斯分別講述三個OMA的建築提案,包括 : 比利時澤布魯日海上轉運站、法國國家圖書館、德國ZKM藝術與媒體科技中心,透過這三個提案,深入探討大都會建築的四個核心概念──內與外、距離、電梯和量體。座談會透過對談的方式,分別就城市規劃、歐美城市比較、建築史、建築教育和未來建築等議題,提出精闢而犀利的觀點,預示了即將到來的重大發展──來自大都會的挑戰。這本令人振奮的作品直指,建築需要更多的反叛精神。書中特別取得OMA授權,收錄歷來代表作並輔以年表及導讀,帶領讀者認識這位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傳奇。
Q&A
What did Rem Koolhaas say?
Q:為什麼建築是危險的職業?
A:難到不可置信,非常耗元氣。
Q:建築為何既全能又無能?
A:建築師總是懷抱偉大的夢想,但夢想要實現,非得仰賴其他人,仰賴環境不可。
Q:建築師能做的事?
A:偶爾在既定的條件下,創造出一些多少稱得上出色的建築物。
Q:建築師該面對的事?
A:承認並接受人們正以一種更民粹或更商業的模式重新塑造空間。
Q:全球化的影響?
A:全球化將所有人徹底從土地拔起,變成失根之人,變成所有地方的陌生人。
Q:商業對建築的影響?
A:商業利益是推動大型、複雜建案的火車頭。
Q:身為建築師該有的態度?
A:樂觀主義不只是建築師該有的基本立場,甚至是絕對要履行的義務。
Q:建築教育的功能?
A:學院的貢獻是瓦解建築野心而非訓練建築企圖。
Q:未來關鍵的建築形式為何?
A:由一名外地人,為遙遠土地上的一塊高貴基地,以不可置信的龐然尺度所做的思辯性投射。
作者簡介: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生於荷蘭的鹿特丹,於1952年至1956年間在印尼生活,之後定居阿姆斯特丹。
˙早年曾任Haagse郵報記者並投入電影劇本的創作,之後赴倫敦的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生於荷蘭的鹿特丹,於1952年至1956年間在印尼生活,之後定居阿姆斯特丹。
˙早年曾任Haagse郵報記者並投入電影劇本的創作,之後赴倫敦的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
˙1972年以獎學金在美國停留,當時正對紐約市感到著迷,開始分析都會文化在建築上的衝擊,進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頓都市沿革的經典之作《狂譫紐約》(Delirious New York)。
˙1975年於倫敦,與Zenghelis夫婦(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會建築辦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簡稱OMA。
˙2000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2010年獲頒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
˙被視為當代最具實驗性的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形容他是「一個將作為社會現象的建築轉變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記者。他是世界上唯一這類型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讚譽他「對世界的影響超越了建築領域本身,不同的人們都能從他的作品中領略到什麼叫作自由。」
˙代表作品包括:葡萄牙波多音樂廳(Casa da Musica)、西雅圖中央圖書館(SEATTLE CENTRAL LIBRARY)、北京中央電視台(CCTV)、台北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
˙1972年以獎學金在美國停留,當時正對紐約市感到著迷,開始分析都會文化在建築上的衝擊,進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頓都市沿革的經典之作《狂譫紐約》(Delirious New York)。
˙1975年於倫敦,與Zenghelis夫婦(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會建築辦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簡稱OMA。
˙2000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2010年獲頒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
˙被視為當代最具實驗性的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形容他是「一個將作為社會現象的建築轉變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記者。他是世界上唯一這類型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讚譽他「對世界的影響超越了建築領域本身,不同的人們都能從他的作品中領略到什麼叫作自由。」
˙代表作品包括:葡萄牙波多音樂廳(Casa da Musica)、西雅圖中央圖書館(SEATTLE CENTRAL LIBRARY)、北京中央電視台(CCTV)、台北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霍布斯邦看二十一世紀》、《建築的法則》、《留住一切親愛的》、《設計是什麼?》、《光與影》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雷姆.‧庫哈斯
優惠價: 88 折, NT$ 246 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2000年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得主
◆2010年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
◆北京中央電視建築設計師
◆台北藝術中心建築設計師,曾多次訪台演講
◆當代最具爭議與矚目度的建築大師
◆認識都會建築的必備觀念
◆龔書章_導讀,特別收錄_建築師代表作
阮慶岳︱李清志︱施植明︱徐明松︱曾成德︱龔書章 (依姓氏筆劃排序)推薦!
「建築需要爭議,只有令人厭煩的建築,才只有一種聲音」。──Rem Koolhaas
當代最受爭議的建築師
道出建築的危險與未來
他說,建築需要更多反叛精神!
北京中央電視台、台北藝術中心設計案得主,大膽實驗2014年即將在台誕生!
庫哈斯1944年生於荷蘭鹿特丹,最初的職業是記者。發生在1968年的學生運動——「68風暴」使庫哈斯從記者和劇作家轉變為一位建築師。這一轉向幾乎可說是一個傳奇。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形容:「庫哈斯是一個將作為社會現象的建築轉變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記者。他是世界上唯一這類型的建築師。」雖然他的記者身份早已結束,但他卻將記者的本能注入了建築,建築成為他發掘和製造事件的方式。
他先到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然後又到紐約研究新世界。在美國學習期間,庫哈斯開始對大都會的城市現象著迷,於是他寫作了都市研究的經典之作:《狂譫紐約》,揚名海外。
31歲,庫哈斯由理論轉向實踐,回歐洲成立了「大都會建築事務所」(簡稱OMA )。OMA 就像庫哈斯手下的軍團,在一間簡陋、蒼白的工作室裡,以不可思議的特性運作著:流動性(庫哈斯幾乎是惟一的固定成員)、劇變性(任何事情都可能在最後一秒發生突變)、全球化(建築師和學生來自各國);疲於奔命(平均每日工作16小時)。
庫哈斯是當代的異數,極少數兼具多種角色於一身的建築師──狂想家/實踐家、哲學家/實用主義者、以及理論家/預言家/建築師。他更是當今最富浪漫色彩的實用主義者、是最具烏托邦色彩的建築師,也是最具時代實驗精神的創作家。
近年庫哈斯將視角轉往亞洲快速發展中的城市。他以客觀多樣而獨創的觀點,企圖從中看見當代都會新的潛在可能。從北京中央電視台到台北藝術中心,都是這些觀察後的具體實踐。2010年他再度受到肯定,獲頒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總策展人妹島和世讚譽「庫哈斯對世界的影響超越了建築領域本身,不同的人們都能從他的作品中領略到什麼叫作自由。」為他對當代的影響,下了如是註腳。
本書內容來自這位言詞犀利的建築師,參與萊斯大學的建築講座內容。其中包括一場演講及座談會的內容。在演講中,庫哈斯分別講述三個OMA的建築提案,包括 : 比利時澤布魯日海上轉運站、法國國家圖書館、德國ZKM藝術與媒體科技中心,透過這三個提案,深入探討大都會建築的四個核心概念──內與外、距離、電梯和量體。座談會透過對談的方式,分別就城市規劃、歐美城市比較、建築史、建築教育和未來建築等議題,提出精闢而犀利的觀點,預示了即將到來的重大發展──來自大都會的挑戰。這本令人振奮的作品直指,建築需要更多的反叛精神。書中特別取得OMA授權,收錄歷來代表作並輔以年表及導讀,帶領讀者認識這位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傳奇。
Q&A
What did Rem Koolhaas say?
Q:為什麼建築是危險的職業?
A:難到不可置信,非常耗元氣。
Q:建築為何既全能又無能?
A:建築師總是懷抱偉大的夢想,但夢想要實現,非得仰賴其他人,仰賴環境不可。
Q:建築師能做的事?
A:偶爾在既定的條件下,創造出一些多少稱得上出色的建築物。
Q:建築師該面對的事?
A:承認並接受人們正以一種更民粹或更商業的模式重新塑造空間。
Q:全球化的影響?
A:全球化將所有人徹底從土地拔起,變成失根之人,變成所有地方的陌生人。
Q:商業對建築的影響?
A:商業利益是推動大型、複雜建案的火車頭。
Q:身為建築師該有的態度?
A:樂觀主義不只是建築師該有的基本立場,甚至是絕對要履行的義務。
Q:建築教育的功能?
A:學院的貢獻是瓦解建築野心而非訓練建築企圖。
Q:未來關鍵的建築形式為何?
A:由一名外地人,為遙遠土地上的一塊高貴基地,以不可置信的龐然尺度所做的思辯性投射。
作者簡介: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生於荷蘭的鹿特丹,於1952年至1956年間在印尼生活,之後定居阿姆斯特丹。
˙早年曾任Haagse郵報記者並投入電影劇本的創作,之後赴倫敦的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生於荷蘭的鹿特丹,於1952年至1956年間在印尼生活,之後定居阿姆斯特丹。
˙早年曾任Haagse郵報記者並投入電影劇本的創作,之後赴倫敦的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學習建築。
˙1972年以獎學金在美國停留,當時正對紐約市感到著迷,開始分析都會文化在建築上的衝擊,進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頓都市沿革的經典之作《狂譫紐約》(Delirious New York)。
˙1975年於倫敦,與Zenghelis夫婦(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會建築辦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簡稱OMA。
˙2000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2010年獲頒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
˙被視為當代最具實驗性的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形容他是「一個將作為社會現象的建築轉變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記者。他是世界上唯一這類型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讚譽他「對世界的影響超越了建築領域本身,不同的人們都能從他的作品中領略到什麼叫作自由。」
˙代表作品包括:葡萄牙波多音樂廳(Casa da Musica)、西雅圖中央圖書館(SEATTLE CENTRAL LIBRARY)、北京中央電視台(CCTV)、台北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
˙1972年以獎學金在美國停留,當時正對紐約市感到著迷,開始分析都會文化在建築上的衝擊,進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頓都市沿革的經典之作《狂譫紐約》(Delirious New York)。
˙1975年於倫敦,與Zenghelis夫婦(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會建築辦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簡稱OMA。
˙2000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2010年獲頒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
˙被視為當代最具實驗性的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形容他是「一個將作為社會現象的建築轉變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記者。他是世界上唯一這類型的建築師。」妹島和世讚譽他「對世界的影響超越了建築領域本身,不同的人們都能從他的作品中領略到什麼叫作自由。」
˙代表作品包括:葡萄牙波多音樂廳(Casa da Musica)、西雅圖中央圖書館(SEATTLE CENTRAL LIBRARY)、北京中央電視台(CCTV)、台北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霍布斯邦看二十一世紀》、《建築的法則》、《留住一切親愛的》、《設計是什麼?》、《光與影》等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