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開卷好書獎:美好生活書。
推薦理由:「在豪宅當道的年代,有一群人堅持自己動手蓋家,用土團、自製回收紙磚、貨櫃屋甚至漂流木慢慢塑造與環境共生的屋子。屋如其人,每棟房子都有鮮活特異的生命故事。文字、攝影充滿熱情。(黑鳥麗子)
最綠色環保、友善環境的在地自然屋:
舊料屋、木架黏土屋、紙磚屋、網室屋、土磚屋、土團屋、木屋、老屋綠改造……
友善土地,就是友善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
用自然、有機的方式長出來的家屋,讓家人住得更幸福!
不論是運用最新環保技術建造出的節能屋
還是就地取材甚至是廢料蓋出來的機能房
除了分享如何打造有機家屋、過減碳生活
更告訴您如何善待週遭土地、與環境共生
與鄰里建立社群關係,真正生活紮根於此
「好舒服的風,起霧了/飄雨,飄到臉上/看那邊的霧,看鳥飛/晚上,躺在那裡,看月亮/然後,睡覺/就是這麼舒服!」
這是南投水里自己動手蓋房子的阿忠八歲的女兒愛真,爬上家裡屋頂漫走時,隨性自然的哼唱,天生的小詩人率真地唱出了每個人心裡對「家」最原初的想望。《蓋自然的家屋:打造手感的家.享心安的節奏》便是在這份對「家屋」與自然連結的想望上,尋訪了十六位屋主及他們親自動手打造的自然家屋。
這些「自然建築」與現代主流建築最大的差異有二,一是建築材質,一是建築系統。材質上針對在地環境來選擇設計、房子最終可回歸大地、材質可再利用;建築系統上,則是仰賴人的勞動力、更甚於機械科技,因此怪手卡車等機械,做到了適當的控制。
為什麼會從無到有選擇自己蓋出自然建築?透過屋主分享,像是來自台東的輝哥,父執輩那一代,雖都是務農,但都會蓋房子,與親戚合力把村莊裏的房子輪流蓋起來,所以他覺得自己動手蓋出「共棲寮」是很自然的事;南投水里的阿忠小時候蓋過鴿舍,長大後就蓋出兩層樓有旋轉樓梯的木屋,而且921地震後房子斜了,就把它給拉直就好了!他們把蓋房子視為成天生本領、把維修換新看成跟呼吸一樣理所當然。
此外,書中屋主們多是跳脫傳統價值觀的人。他們的思路不受拘束,像是台北阿立與彰化謝宅的老屋綠改造,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實驗推敲從中找出綠改造的解法,實踐自己對環境的一份心意。
有的則是所謂的自然人,他們習慣於蚊蟲偶爾出現、走路時腳邊會有花草輕拂、想吃什麼就自己種、自己釀,需要什麼家具就自己做,他們對自然中的動植物比較敏感,透過觀察與順從自然,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書中屋主們,大致上有一些共通點,生活簡樸、貼近自然、汗水淋漓、笑得開懷、不隨波逐流、對生命充滿好奇心與熱情。所以,這些房子是他們「自然的家屋」,他們有的找到了青松所提到的「心安的節奏」、有的則進入了「狂喜自由」的境界,他們是真正走在時代的尖端,與我們分享居住與生活的智慧。
【內容特色】
◎收錄以傳統及回收材料,由屋主親自動手打造的友善土地的住宅。
◎收錄木架黏土屋、土團屋、紙磚屋,最綠色環保省能的自然建築。
◎收錄老屋翻新綠改造!潮溼陰暗的房子大變身為採光通風的家。
作者簡介:
林黛羚 住的研究者
綽號阿羚,豐原人,從小住連棟透天到大學畢業。父親是藥劑師、母親是國小代課老師,均已退休。至今記錄國內屋主生活及住宅有《住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及《蓋綠色的房子》等書,受到眾多受訪屋主的耳濡目染,目標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伴隨美好音樂與小說。
部落格alingling.blogspot.com、信箱aling.home@gmail.com
歡迎與我分享你的自然生活。:-)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一
自然手感建築:家的freestyle
FAMILY STORY
屋主:代賢、仲仁
取材時2010年6~8月:夫31歲、妻36歲
租下土地:2007年初
蓋網室屋:2007年4月底~8月底
蓋木造土磚屋:2007年11月~2010年9月(完成90%)
蓋屏東木架黏土屋:2010年8月~籌建中(歡迎加入協力造屋的行列)
HOUSE DATA
風中之星
地點:桃園縣中壢市
地坪:200坪
建坪:40坪
結構:網室、木架黏土屋
不論是網室屋或即將完成的木架黏土屋,代賢與仲仁蓋房子的概念都讓我印象深刻。仲仁先透過書籍及施工經驗去擷取自然建築的關鍵資訊,然後就以這些資訊為材料,開始發揮屬於自己個性的房子。他們不拘泥於形式、也不想直接copy國外自然屋,自己嘗試揣摩出材料的比例與工法的創意,巧妙多變!我從他們的房子看到了自由和熱情
第一次看到代賢與仲仁家的自然屋,真的被它和諧的美感比例所震懾了。它有一種吸引力,會讓你流連忘返;它輕快、和諧且充滿年輕活力。無怪乎,人家說自然屋可以表現建造者的個性。拜訪幾次,陸續有別的訪客或路人經過,代賢都會跟他們小聊一下,「依照我以前的性格,沒經過告知就來打擾,一開始會覺得很不適應,因為這房子是要讓我們能安靜休息和專心工作的,並不打算對外開放。」代賢說,「但有些朋友來到這裡好像回到了家;有些人則對自己的家有更環保與自然的觀點。我體認到要將這樣的生活慢慢分享出來,最後,我們的家門就始終維持著敞開的狀態!」
仲仁雖然跟我一樣年紀,六十七年次,可是他已經「動手蓋」了兩、三間房子了!是我遇過自己親手蓋完房子最年輕的人,真的好欽佩他和代賢!第一間房子是網室屋、第二間房子是緊鄰在旁的木架黏土屋,第三間則是最近的工程、遠在屏東海邊公路旁。而這些蓋房子的動力與可能性,追本溯源,應該是來自兩人對自然生活的崇敬喜愛、以及對手作生命的極大熱情慢慢轉化而成。
「父親是外省人,晚婚、孩子多、又無專長,大半生的工作是在賣破爛,就是那個年代大家口中說的『買鴨毛、酒罐』。爸爸手很巧,撿來的書、玩具、衣服,稍微修理縫補一下就可以讓我們用了,他也會做飯、幫我們剪頭髮、教我們修理人家丟掉的東西。」代賢說,「但我們家四女一男,我若想要繼續讀書,就得自己想辦法,高中畢業之後,選擇半工半讀,白天上班工作。」
半工半讀大專時,代賢在一間印染旗幟的公司上班,存了一點錢、買了一台吉普車,與公司老闆論及婚嫁。「但我內心有個聲音,覺得人生好像不應該只是這樣,結婚生子?穩定的生活?我想找尋生命的真相,於是選擇離開。」
她開著吉普車,開始四處流浪、加入劇團、參與幕前戲裡人生與幕後道具製作。因為唸的是工藝設計,還自己做了許多手工品到墾丁、台南和天母擺地攤。她當時常環島,晚上大多就睡在吉普車上。「我大概是在二十六、七歲時開始四處流浪,朋友大多沒車,我偶爾也充當他們的司機和伴遊。九二一地震時,我加入吉普車賑災車隊。有了車子讓我在短時間增加許多廣度與視野,那兩年對我來說非常豐富。」二十八歲時,代賢和姐姐們跟朋友在故鄉中壢合開了結合美術教室的小咖啡館,由代賢負責吧台,流浪的旅程才結束,也是那年在回鄉旅途中,結識另一伴仲仁。
代賢與仲仁是在火車上相遇的,「當時他坐隔壁,我們稍微聊了一下,那時他很宅,就是看起來很老實的讀書人,對我這脫疆野馬來說並不覺得印象深刻。那時我二十八歲,他小我五歲,互留資料之後,他持續跟我聯繫,覺得他是個溫暖的人,然後交往六年後結婚。」算算,至今兩人也相遇十年了。「結婚之後我們租下一間公寓的一樓,仲仁就在自己家開的工程行幫忙、去工地釘板模,而我則是教小朋友美術和成人生活DIY。因為朋友要求,我們開始接一些木作案,但公寓空間太小,每次使用鋸台都要搬到馬路對面的軍用大操場,鄰居們覺得這樣搬上搬下也太辛苦了吧。」兩人一直渴望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過著小時候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親手蓋一棟夢想中的房子」。
三年前,他們接了中壢﹁田中香花園﹂的大門創作案,與花園主人聊到他們的想法,他表示很樂意租地給他們使用。於是,代賢與仲仁便以一個月一萬多元的租金,租下面積約二百多坪的土地。他們和朋友借款,工作室的案子也開始有進展了,足敷購買材料與木工的各式機具。
他們決定以最省錢的網室結構,在最快的時間內搭出一個家。仲仁向地主借了一台中古怪手,很有效率地挖出地基,然後以亞管、塑膠膜搭配黑網當房子的主體,兩側垂直面則用木屋的基本工法魚鱗板結構、內部用二手木料隔間,大概一個月的工作天就把新家與工作室搞定。
「很多人都問我們,住在網室裡面堅固嗎?會熱嗎?」代賢說,「從完工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歷經至少十個大小颱風還有梅雨季,但家裡的電腦和書本都沒有壞。不過,到了夏天正中午,這裡就真的很熱,尤其是今年,中午的時候感覺太陽是從網縫中灑下來的。至於下午與早上,還有其他季節,網室其實都還蠻通風的,冬天甚至會冷,需要用壁爐取暖,我想應該跟網室屋的材質有很大的關係吧。」
說也奇怪,房子四周包圍著樹林與草叢,木玫瑰攀爬包覆整個網室屋,通常螞蟻會沿著藤蔓四處找吃的。但是廚房就位於門口旁邊,卻沒看到螞蟻與蟑螂。網室與戶外之間除了墊高外,沒有關門、也沒有裝紗網,或別的預防措施。代賢家有二隻貓,把蟑螂當成零食解解嘴饞是有可能的,但為何沒有螞蟻呢?「可能我們都吃蔬食,而且也不常吃甜食!不過之前是有出現過一、兩次螞蟻的路線,不過我對牠們說,請求牠們到別處覓食。這方法
似乎有用喔,後來就較少看到了!」
代賢也會稱讚植物,因此門口的植物與屋頂上的木玫瑰都十分旺盛,「任何一切都需要愛與尊重。」代賢說。
網室蓋好之後,夫妻倆參加了由國內團體舉辦的身心靈結合綠建築的課程前去美國,實地參訪當地的自然建築,於是回來之後,就更有信心朝夢想前進。仲仁從國內外網路書店買了好幾本自然建築的DIY指南,結合自己之前的蓋屋經驗,從做中學、摸索出自然建築的樂趣。「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會蓋房子,只是現代的建築工法,依賴太多機械,讓人覺得遙不可及。自然建築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沒有一定的答案及規範的工法。」
光是土壤,美國的土壤跟台灣土壤的成份與濕度必然不同;還有材料,美國的白楊木與松木佔大宗,但若真要達到減碳與在地資源的活用,當然是以台灣容易取得的木料為主。有的時候,書上提到用來混和土壤、泥沙與麻絨的小道具,在台灣買不到,就想辦法自己做,用竹子削出類似竹筌的型態,也一樣有攪拌效果。自然建築的精神之一,就是不拘泥形式,依照現況與實際經驗來做機動調整,有動腦、有實驗、有分享才有樂趣。如果今天有人到美國上了自然建築的課程,之後回國就要求要與美國老師操作過程「一模一樣」,那就變成「建築專業技術」了。
喜歡變化與實驗的夫妻倆,房子的四面牆都用不同的形式來建構。「雖然房子的座向基於取景考量,必須座西南朝東北,不過我盡量用牆面材質來確保房子冬暖夏涼。例如南面與西面用會吸熱的磚牆與土牆,這樣冬天時可以吸熱、隔絕寒冷,到了晚上就會慢慢釋放熱氣來。夏天的陽光角度比較高,所以我讓屋簷突出四十五至六十公分遮夏陽。」仲仁說。
在蓋自然建築的同時,夫妻倆的空間設計與木作傢俱案也變多了,因此房子的進度緩慢,有時還會一段時間都沒法動工。不過在製作和堆砌土磚時期,他們還是不忘邀請大家來參與,甚至與學校合作讓學生實際參與。「不過人多不一定進度快,主要還是著重在玩泥土與體驗,做工的紮實度就要看個人了。所以後期要細收的部分,就自己做。」至今木架黏土屋已完工接近百分之八十,除了局部門窗與水電配置外,就剩下室內佈置陳設了。
八個月前,他們遇見江萊(Waiji)這位陽光型的年輕人,邀請他加入名為「風中之星」的這棟家屋,工程進度於是加速進行。「我們真的很像螞蟻,每天忙進忙出、扛東西、捆稻草、自己攪黏土,雖然我跟仲仁還有江萊體格都不算高壯,但我們很勤奮喔!要從平地自己動手蓋房子,如果沒有熱情與決心,是沒辦法做到的,我說真的!」代賢想了一下,又說,「其實,要很感謝小時候物質匱乏的生活環境,不然我應該很難想像房子可以靠自己蓋。因為小時的背景,讓我有能力和勇氣用雙手做現在的事。」
雖然目前還在慢慢還款中,自然屋的室內也尚未完工,但「風中之星」這幾年已走出自己清楚的特色和明確的理念,因此各方面都更成熟、穩定。「我深深相信,只要我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願意敞開心門和更多朋友分享一些好點子,整個宇宙的資源與支持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我很榮幸也能成為代賢信念實踐的其中一個小小環節──當代賢詢問可否介紹高雄提供舊料買賣的地方,因為他們在屏東海邊打算也蓋一間木架黏土屋需要舊材,於是我請代賢向本書另外一位屋主高傑詢問舊材廠。致電舊材廠時,他們正在拆一棟老舊倉庫,仲仁與代賢於是火速趕到現場,當怪手正準備拆最後一棟時,被仲仁即時阻止。他們拆下完好無缺的三角桁架,因此海邊小屋很快就有屋頂了!
蓋自然屋,對代賢與仲仁而言只是邁向理想目標的中途而已,他們還有一個終極的目的。「過回古老印第安式的聚落生活,期望在多年後能有一片廣大土地,邀集理念相同的親人朋友,自給自足。孩子在智慧長者和自然土地上學習、成長。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過一種順應自然、落實環保、提升靈性的簡單生活。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練習這樣的模式,姪女常常參與我們的生活,媽媽時常來玩,弟弟也一起在工作室工作。」這樣自給自足的社區模式,在古巴及瑞士Dornach 已行之有年,以:「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為宗旨,在此誠心祝福代賢與仲仁能夠在台灣及早實踐!再過幾個月一定會再去看看房子有什麼新進度囉!
※內文試閱二
回收材再利用:順著自然的韻律過日子
FAMILY STORY
屋主:阿忠、怡文
取材時2010年8月:阿忠42歲、怡文41歲、愛真8歲、阿寬3歲
來到水里承租古厝:1993年
蒐集拆除的木料:1993~1995年
親手蓋房子:1994~1996年
蓋第二間:2006年
HOUSE DATA
阿忠與怡文的家
地點:南投縣水里鄉
建坪:一樓約20坪、二樓約12坪、二處閣樓約5坪
建材:舊木料、河邊泥沙
「飄雨 飄到臉上
看那邊的霧 看鳥飛
晚上 躺在那裡(指著屋頂) 看月亮
然後 睡覺
就是這麼舒服!」
── by 愛真(摘自吳德淳導演的《愛真》影像詩,是七歲時的愛真,在屋頂上遊玩時的隨口說說。)
從阿忠那裡回來之後,就一直想念著愛真。
之所以會來阿忠家,是因友人Davis 在一次機緣下與阿忠的妻子怡文相識,大夥兒聊到阿忠家很特別,引起Davis 的興趣。怡文那天雖然外宿,還是大方向Davis 報路,「房子沒有鎖、也沒有門,走進去就是,就當自己家,隨意!」Davis 跟我描述那天晚上他與朋友借宿所見,即使突然拜訪,家裡擺設一樣有型,真是優雅兼氣質的房子。
不過等我約好拜訪的當天,怡文已出國進修瑜珈近一個月,阿忠讓兩個孩子愛真與阿寬自由地在屋裡追趕跑跳,當然不會有什麼優雅或氣質擺設,但反而有著孩子們的率真自然與調皮氣氛,負責拍照的Davis 很快就淪陷,以鏡頭拍下他們的瘋狂行徑。媽媽再過一週就會回來,Davis 問姊弟倆,會不會想媽媽?愛真立刻點點頭,阿寬則是故作堅強的搖頭。
在家裡出生的孩子
今年八歲的愛真與三歲的阿寬,都是怡文在這間房子裡自然分娩生下的。「在得知懷孕後,我們就一直認為會在家裡生,頂多找助產士,完全沒考慮過去醫院。不過也不敢跟親友長輩講,他們一定會擔心與反對。記得愛真出生當天,怡文媽媽還打電話來叮囑一些懷孕要注意的事情,我們還要故作鎮定假裝沒事,因為我們希望寶寶剛出生的這幾天,只有我們和寶寶獨處。」
愛真出生當天,怡文原本在二樓,阿忠在一樓釘窗戶、防止冷空氣進來,準備讓怡文在一樓生產。當怡文感覺到羊水破了,她跟阿忠說要生了,當時阿忠窗戶還沒釘好、又要聯絡助產士,竟慌張地跟怡文說:「等一下……」怡文好氣又好笑,哪有人連生小孩也要等?只好低頭跟肚子裡的愛真說:「等一下,我們到一樓生喔!」她感受到本來準備出來的愛真似乎又平靜下來,到一樓之後不到十分鐘,愛真就出生了,那時從埔里趕來的助產士還在半路上。助產士抵達後,正好可以處理怡文意料之外的植入性胎盤*問題,好在順利解決了。
房子的寶貝
愛真和阿寬,不但是怡文和阿忠的寶寶,也是這間房子的寶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所爬、所觸摸、所看到的空間,就是這間房子的溫暖黃光、厚實又陳舊的地板,以及自然風和周遭的一草一木。
儘管阿忠建造的螺旋樓梯間距頗大、儘管屋脊和屋簷都沒有欄杆、儘管他們的房間和寫功課的地方都是懸空的,但他們姊弟倆可以飛快地在樓梯間嬉戲跑跳、在屋頂上飛簷走壁。這間房子是有生命的,它透過樓梯、地板與牆,保護著阿寬與愛真;與孩子一起嬉戲,可以明顯感覺到房子的心跳跟著他們一起脈動,很難想像將來若他們長大離家,屋子會如何凋零與心疼。
單車環島後 決定落腳水里
蓋這間房子的時候,是阿忠二十六歲時,在這之前,阿忠有如漂浮不定的風箏。「退伍之後,我從事過鷹架拆除、水果批發、賣茶壺等生意,內心一直處於浮動狀態,」阿忠邊泡著墾丁港口村的武夷茶,邊跟我們聊著,「於是我決定買一台二手腳踏車去環島,那個時候也沒帶地圖,只收拾簡單衣物就出發了。」那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當時尚未興起單車環島。阿忠往東岸騎,騎到台東縱谷一帶,內心就已經暗自決定,將來要住在有山、有樹的地方。「好像是在蘇花公路上某段隧道吧,總之,我從台東往北騎啊騎,遇到一條隧道。那時候的隧道並沒有鋪柏油,隧道的壁面也是開鑿的凹凸表面,不像現在都用水泥收得平平整整的。我沒有手電筒,裡面比黑夜還要暗,是全然的黑、全然的無聲。我緊貼著帶著濕氣的山壁,如盲人一般,以手當觸角,一手摸著山壁、一手牽著單車,好慢、好黑、好似永無止境,那時內心所面臨的恐懼與未知,是如此真實與直接,當你看到隧道末端的小光點時,會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走出隧道,恍如隔世。」從壓縮、黑暗、獨自面對恐懼到重見光明,這段隧道的經歷,事後阿忠回想,猶如某種形式的重生。阿忠接著騎到花蓮,鞋子磨破了,赤腳騎經台北、新竹,然後往南經過水里,遇見一位陶藝家。陶藝家答應教他做陶,於是回到屏東之後,跟妹妹借了三千元,帶著一只皮箱,再次回到水里。
房子歪了,拉正就好
現在阿忠蓋房子的地是租的,地主是一位留日的性情中人,後來過世、地由兒子承繼,兒子同意讓阿忠續租。「當時憑藉的是國小曾在頂樓偷蓋木造鴿舍的經驗。如果當時我爸媽發現時,不是把它拆掉,而是鼓勵我朝木作方向發展的話,我可能在高中就有辦法自己蓋房子了。總之,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當時我偶爾打些零工、幫人家拆房子,就順便把拆下可用的舊料留下;又背著竹簍去溪邊挖砂石,自己攪拌成水泥做地基;然後再把木柱與地樑放在水泥基柱上。」經過現場確認,阿忠所謂把木柱「放」在水泥基柱上是真的,木柱與基柱之間,只用鐵環連結器相互扣住,有的甚至沒有連結器,只是單純放在上面而已,實在
有些不可思議!
蓋了兩年,終於完工。
「九二一大地震時,閣樓放了一堆書,造成房子頭重腳輕,整棟屋子傾斜十五度。」
「那怎麼辦?有重蓋嗎?」
「沒有啊,把它拉回來就好。我用三條鋼索,固定在房子的三根柱子上,然後對邊綁在東向的三株老梅樹上,慢慢勒緊、慢慢拉正。」阿忠泰然地說。
把傾斜的房子拉回來,別人聽起來也許會很訝異,但對阿忠來說卻是理所當然,壞了就修、斜了就扶正。雖然有的窗戶已經錯位無法復原,但房子本身顯然還是很堅固,它繼續保護著一家人,經歷接下來的地震與颱風都安然無恙。
自然而然就會蓋了
「房子是慢慢長出來的。一開始只有樓梯間以及這邊的起居室,後來增加了廚房和浴室,然後阿寬出生,我又把一樓往東邊拓出一間、起居室這邊也往右邊再拓寬。我都是一個人蓋,包括屋頂的桁架,在立完八根最高的柱子之後,慢慢把橫樑架到高處。二樓還沒蓋好的時候,就遇到赫伯颱風,為了怕窗戶破掉,我趕緊把窗戶全部拆下來,讓雨水打進來,反正濕了之後就乾了。」阿忠說。「我以前是個批判心很重的人,腦子會自動對看到的事物進行分析與批判。當我在蓋房子的過程,感受到自己好像天生就會蓋,不必人家教,雙手自動會去敲敲打打,內心會放空,腦袋裡沒有雜訊,只剩下我與材料、我與工具、我與動作,那種感覺真好。至於錢,我倒是完全沒有考慮,很多時候就是你想蓋,資源就會自己冒出來。我當時只專注在工程的難易度、技術上的克服,若只擔心錢夠不夠,其實那是很大的障礙,我可能就蓋不出來了。所以人家問我花多少錢蓋這棟房子?老實說我真的沒有算過,只能說應該不超過十萬元。」房子蓋好後,不少朋友看到,也委託阿忠去幫忙蓋,因此在水里一帶有不少阿忠的作品。
學著放下 讓孩子擁有冒險的自由
後來,阿忠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剛從澳洲回來的怡文。怡文在澳洲時,曾待在某個自給自足的社區,那裡不論蓋房子或食物來源,都盡量自己來,「我在澳洲與一群生活很自在的朋友一起居住,他們都活在當下,認識阿忠後,我才很驚訝發現台灣也有人這樣生活。阿忠的房子和裡面的傢俱,都是他自己做的。那是從『裡面出來』的那種溫暖感覺。」於是,他們交往、結婚,在自己的家生小孩,都顯得再自然不過。
他們讓愛真和阿寬自由自在地奔跑、冒險,「我們不是放任他們去觸碰危險,而是教他們先學會觀察,分析可能的危險、提供資訊給他們,然後他們再自行評估要不要去做。」窗外有隻青竹絲就在梅樹上探頭探腦,愛真經過時只是隨口說:「那裡有隻青竹絲。」對牠沒有恐懼也沒有好奇,好像只是隨口介紹居家的擺設。
愛真會用鋸子鋸出一把木劍、照相機;阿寬會在樓梯上翻身擺姿勢,還會拿菜刀幫忙切自己從樹上摘下來的果實。就如同大部分的山上住家,蚊蟲比較多,但阿寬怕熱,包括我們到訪的那天,他衣服才穿沒多久,又央求老爸幫他脫光,即使蚊子叮得全身超過二十多處腫包,阿寬也不以為意。姊弟倆常又爬樹又爬屋頂的,「放手讓小孩去『冒險』,對父母來說是最難的。但從另外一方面想,我們這群經過現代化過程的成人,想要回歸自然、重拾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已有難度,而小孩子則是一出生就跟自然還保有連結,如果我們不去切斷這個連結,他們會很自然地一直保有這份關係。」阿忠也常帶孩子去游泳,從游泳池到海邊,讓小孩自行憶起游泳的方法。「有些人問說是不是該帶小孩去補習班,但我們覺得在這個年紀,大自然就是最棒的老師。小孩不是你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特質,很多時候需要有覺知地與他們相處,而不是規範他們成為自己心目中所想要的那樣。」
順在韻律裡頭
中午,阿忠炒了一桌好菜,食材包括自己種的以及山上與海邊採來的常見野菜。「在這裡住久了,怡文和我不知不覺地順在韻律裡頭。就是說,凡事不用急,第一件事好好做完、再做第二件,不要做第一件時腦袋急著想第二件。譬如種菜,每當我們忙完、開始種菜時,隔天就會下雨,屢試不爽!真的,常常好幾天都是大太陽,播種的隔天就下雨了。當你把頭腦放掉的時候,自然就會順在這個韻律裡面,積極地接受自然的安排。」
目前生活主要支出,是孩子們的學費、貨車的油錢及夫妻倆出國進修的費用。主要收入則包括阿忠設計的木作家具與創作、賣給裝潢的實木原料、怡文釀製的有機醋和瑜珈課程。幾年前,阿忠買下地主旁邊的一塊地,並在上面用磚、土、泥要蓋出木構瓦房,不過蓋到一半就停滯至今。阿忠給了我們一片光碟,是吳德淳導演在二○一○年完成的《愛真》,記錄了他們家幾年來的生活,內容十分溫暖、真實。
近期,阿忠正處於放空與休息的狀態,怡文不在,他也要負責接送小孩上下學、照顧他們,「那間蓋到一半的房子和那塊地,想要賣掉了,直覺告訴自己又該動了。靠山久了,現在想靠海,最近正在墾丁一帶找地。」阿忠是很依照直覺行事的人,講話慢慢的,不太講理論與技術,倒是很喜歡講故事。在我們離開之前,阿忠又講了一個關於覺知的故事。
好久以前,有一位屠夫因長期屠宰豬隻,內心覺得似乎不太妥當,於是去找修行的老和尚。屠夫問和尚:「師父啊!我長期宰殺豬隻,覺得不太安心,是否該停止了呢?」
和尚說:「我不知道啊,你自己覺得呢?」
屠夫得不到明確的答案,悻悻然回去,繼續屠宰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真的受不了內心的愧咎,決定放下屠刀、不再宰殺動物。
其他和尚問老和尚:「他最後終究還是放下屠刀了,為何你不早點跟他說,這樣可以讓他少殺幾隻啊!」
老和尚說:「如果當時我就要他停止,那就變成我的決定,他只是照做。這次他停止屠宰,是他覺知到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真的放下屠刀,就是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內文試閱一
自然手感建築:家的freestyle
FAMILY STORY
屋主:代賢、仲仁
取材時2010年6~8月:夫31歲、妻36歲
租下土地:2007年初
蓋網室屋:2007年4月底~8月底
蓋木造土磚屋:2007年11月~2010年9月(完成90%)
蓋屏東木架黏土屋:2010年8月~籌建中(歡迎加入協力造屋的行列)
HOUSE DATA
風中之星
地點:桃園縣中壢市
地坪:200坪
建坪:40坪
結構:網室、木架黏土屋
不論是網室屋或即將完成的木架黏土屋,代賢與仲仁蓋房子的概念都讓我印象深刻。仲仁先透過書籍及施工經驗去擷取自然建築的關鍵資訊,然後就以這...
作者序
自然人,野房子
當您想像心目中的房子時,是從現有既存的房子樣式中去選擇、還是從無到有自行描繪出來?你有想過也許有可能住沒有直線與直角的房子嗎?幫自家老厝改造時,有從平價綠房子的角度思考嗎?有想過除了水泥之外的建築素材嗎?甚至,不論您是男生或女生,有想過要可以透過自己的雙手蓋房子嗎?
這次再繞台灣一圈又一半,接收到許許多多的震撼教育,尤其以親手蓋房子這件事。像是輝哥跟我說,他父執輩那一代,雖都是務農,但都會蓋房子,與親戚合力把村莊裏的房子輪流蓋起來,所以他覺得自己蓋一間共棲寮是很自然的事。水里阿忠在小時候蓋過鴿舍,長大後就蓋出兩層樓有旋轉樓梯的木屋.而且921地震後房子斜了,就把它給拉直就好了!他們把蓋房子視為成天生本領、把維修換新看成跟呼吸一樣理所當然。
除此之外,書中的屋主們多都是跳脫傳統價值觀的人。他們的思路不受拘束,像是阿立與謝兄的老屋綠改造,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實驗推敲從中找出綠改造的解法,實踐自己對環境的一份心意。
有的則是所謂的自然人,他們習慣於蚊蟲的偶爾出現、走路時腳邊會有花草輕拂、想吃什麼就自己種、自己釀,需要什麼家具就自己做,他們對自然中的動植物比較敏感,透過觀察與順從自然,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書中的屋主們,大致上有一些共通點,生活簡樸、貼近自然、汗水淋漓、笑得開懷、不隨波逐流、對生命充滿好奇心與熱情。所以,這些房子是他們「自然的家屋」,他們有的找到了青松所提到的「心安的節奏」、有的則稍微沾過「狂喜自由」的邊邊,他們走在時代的尖端,分享居住與生活的智慧。遲早,玩膩了現代遊戲規則的人,都會慢慢跟上他們的腳步。
以下是本書中的幾項特點,稍作整理如下,但屋主精采豐富的人生故事則要慢慢看了。
◎自己動手做:房子是親手蓋的、菜是自己種的、家具是自己做的、舊料再生的、窗簾布是朋友染的,甚至連衣服,都可以是自己手縫的。
◎自然建築:自然建築的種類與差別,主要在於牆體的施工方式。包括土團(Cob)、土磚(Adobe,似台灣早期的土角厝)、斷木土牆(Cordwood,本書代賢家的東面牆)、紙磚牆(Paper Crete,本書的大茉莉農莊)、茅草牆(Straw bale)、客土袋(Earth Bag,在《蓋綠色的房子》中的村上家)...等很多種工法可選擇,但共同點是對土地友善、擅用既成資源。例如挖出來的石頭與土壤,當做日後的牆體材料。砍下的木頭作為日後的工具或家具。
◎場所感:有時候,場所的狀況甚至也會影響房子的設計與造形。不同的屋主,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西晒、結露、東北季風及颱風等氣候問題,有務農的則會規劃土地的用途。位於海邊、都市與深山,遇到的氣候狀況各不相同,也會有不同的解法,甚至化缺點為優勢。
◎最小拆除量:除非是整棟嚴重損毀或脆弱不堪,不然拆除時建議不要大動,能夠不丟棄的材料就回收或送人。可以不拆除、堪用的部分就留著,使廢棄物減量、新舊材料並存。
◎再生再利用:將看過的報紙經過處理變成紙磚、老房子拆下的木料、門窗成為素材,用過的材料經過再生、再處理,成為便宜又天然的建材。
容我強調,本書並不與所謂樂活、慢活、綠能經濟、綠色科技等時尚名詞搭上邊。而屋主的生活態度,也不是一時的流行,而是以長遠來看,對人類及環境都會比較有益的方式。
最後,我要祝福每一位翻開這本書的人,內心將種下一顆幸福種子,它將慢慢萌生、成長、茁壯,讓您有勇氣去實現理想中的生活!
自然人,野房子
當您想像心目中的房子時,是從現有既存的房子樣式中去選擇、還是從無到有自行描繪出來?你有想過也許有可能住沒有直線與直角的房子嗎?幫自家老厝改造時,有從平價綠房子的角度思考嗎?有想過除了水泥之外的建築素材嗎?甚至,不論您是男生或女生,有想過要可以透過自己的雙手蓋房子嗎?
這次再繞台灣一圈又一半,接收到許許多多的震撼教育,尤其以親手蓋房子這件事。像是輝哥跟我說,他父執輩那一代,雖都是務農,但都會蓋房子,與親戚合力把村莊裏的房子輪流蓋起來,所以他覺得自己蓋一間共棲寮是很自然的事。水里阿...
目錄
序:自然人,野房子
Part I 有機材料-自然屋
01桃園.中壢→自然手感建築→家的freestyle
不論是網室屋或即將完成的木架黏土屋,代賢與仲仁蓋房子的概念都讓我印象深刻。仲仁先透過書籍及施工經驗去擷取自然建築的關鍵資訊,然後就以這些資訊為材料,開始發揮屬於自己個性的房子。他們不拘泥於形式、也不想直接copy國外自然屋,自己嘗試揣摩出材料的比例與工法的創意,巧妙多變……
02南投.水里→自然材再利用→順著自然的韻律過日子
飄雨飄到臉上,看那邊的霧、看鳥飛;
晚上躺在那裡,看月亮;
然後睡覺,就是這麼舒服!
03嘉義.番路→山上的發桂家→被祝福的土地與房子
當你懂得呵護、尊重與讚美土地上的動植物時,你會得到相對回饋。發桂家的這塊土地與森林,即使是深夜,散發的仍是友善的氣息。發哥親手敲敲釘釘、機動調整,例如蓋到一半覺得衛浴長得像廚房,那就改成廚房等充滿直覺的決定,小屋宛如在故事一開始好久好久以前……就已經存在了。
04高雄.美濃→木架黏土屋→用汗水和笑聲蓋的房子
現代水泥住宅成為主流之後,高傑恐怕是國內第一位發起協力蓋木架黏土屋的「屋主」吧!他重現了阿公阿嬤時代的造屋方式,呼朋引伴一起開心蓋房子,在歷經三年半之後完工。雖然初衷是想要省錢,不過最後得到許多金錢也換不到的真摯情誼,以及健康涼爽的自然建築!
05屏東.里港→Love, Peace & Freedom→敲敲打打Just can't stop
其實應該稱它為「紙磚屋」,不過因為它是國內第一家用回收報紙做成的可住人的房子,「報紙屋」已經成為它的稱號。然而,「大茉莉農莊」精采的部分,可不只是「報紙屋」,從土地的設計、植栽到屋主對資源的珍惜與回收,都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06台東.東河→土團屋→揉捏而成的手工房子
什麼樣的人,會願意不計時間代價,用一顆顆的土丸子,又搓又擠又壓地堆成厚實的土牆?什麼樣的經歷與成長環境,會讓人對大地不敢冒然、會對土地及大樹產生疼惜之心?透過這間土團屋自然建築,來聽聽簡姊的故事吧!
Part II 活用回收材-再生住宅
07宜蘭.員山→夢想的feedback→心安的節奏
我只要在田裡持續耕作,我就有一個基本生計;我只要在田裡持續耕作,我就對環境有發聲的機會;我只要在田裡持續耕作,我就能持續影響周遭的人事物;這樣,就很完美啦!
08宜蘭.冬山→友善土地、友善的家→生活才是主角,不是房子
為了讓孩子接受完整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綺文與吉仁從台北移民到宜蘭,並在有限的預算內,以十個友善的設計觀點蓋了一間房子,同時善用土地資源,朝著提高糧食自給率的理想生活邁進!
09花蓮市→愛的移動城堡→老爸送給女兒的承諾
這間房子名叫「蘇湖」,因為它座落在湖畔的蘇家三合院旁,是愛、想像與實踐的結晶。敏敏,本故事的主角,剛滿十歲,蘇湖的發想者。而她的母親蘇湘芬以及父親許先生,則是敏敏的造夢者,至今仍持續不斷地為敏敏編織新的夢想!
10台東.太麻里→從一頂帳篷開始→玩家,玩自己的家!
走一趟輝哥與文麗姊的家,不但讓我開車技術升級,也是居住方式的震撼教育。他們的生活同時強調連結土地、手動價值、分享生活及減法農法。手動價值是輝哥對「玩」的延伸,從共棲寮乃至於眺望臥室,都已經超越單純的DIY,而是包含著享受自然、玩樂人生的目的。
11台東.卑南→有機生活→自給自足的鄉居生活
簡單大方的小鐵皮屋,讓夫妻倆得以在退休之後,享受悠閒的鄉居生活。透過停止使用農藥,並搭配各類果樹林木混種,讓原本只是單一生產酪梨的土地得以休養生息,現在,夫妻倆過著幾乎自給自足的生活,並浸淫在各種令人讚嘆的生態驚喜之中!
12台東.都蘭→廢木變藝術→在太平洋崖上的小屋
從台東市開車前往都蘭的路上,一定會經過飛魚.夏曼的家。透過Google地圖看都蘭一帶,飛魚的家是台十一線上最靠近海岸邊的民宅,後院板凳拉出去就是太平洋,地形是臨海懸崖的岩岸,房子與海的高度落差約在二十公尺左右。住在這間房子裡,隨時得以享受海風、海景、海聲……
13南投.埔里→不只是貨櫃屋→跳脫迴圈,築Dream Box
剛看到Julia和KH的家,一開始還理不出頭緒。有貨櫃、有曲線型的鐵皮屋頂、磚牆,後兩者一看就不是貨櫃屋的材質啊!那到底什麼是主結構?哪些範圍又是貨櫃空間?Julia和KH是怎麼交錯使用?走在其中猶如試圖破解詭異的空間謎題,滿是驚喜!
Part III老屋綠改造
14台北市→老屋綠改造→用功的屋主vs.發光的工班
簡直像是把透天改造當成益智遊戲在玩的阿立先生,以打造綠房子為宗旨,邊看展覽邊參與實作、與工班一起參與施工、還分享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給工班。長達十個月的施工期,歷經三個強颱,持續討論與分享、添加新構想……完工後,屋主與工班已經情同患難兄弟,房子的各個角落,可以看出屋主的創意設計……
15台北市→老屋綠改造→美好時光的移築與再生
因為房子旁種的山茶花,讓Sherry回想起童年的家,決定買下這間老房子。幫忙改造設計的Peter,以少拆、少丟、多回收再利用為出發點,幫老房子穿上隔熱又隔絕濕氣的外衣,室內並發揮Form follows function︵形隨機能︶的簡約概念,辛苦了半年,終於完成了心目中的Green Villa。
16彰化市→平價綠建築→維持老屋骨架的關鍵式改造
這間謝孟霖買下的二十九歲老透天,之前未被善待,屋裡充斥著壁癌、霉味、油垢、老鼠與髒亂。因為不想製造垃圾,新屋主希望老屋的拆除量降到最低,決定用現有格局與骨架為基礎、投入約三百萬元的預算,以﹁關鍵改造﹂的方法,融入通風、採光、雨水回收、隔熱、熱泵系統等五項零耗能或低耗能設計。這是他對環境資源所盡的一份心意,也為全家人長期居住創造舒適又省錢的生活。
附錄
老屋細部防水措施、連棟透天拆除過程 、火箭爐製作
序:自然人,野房子
Part I 有機材料-自然屋
01桃園.中壢→自然手感建築→家的freestyle
不論是網室屋或即將完成的木架黏土屋,代賢與仲仁蓋房子的概念都讓我印象深刻。仲仁先透過書籍及施工經驗去擷取自然建築的關鍵資訊,然後就以這些資訊為材料,開始發揮屬於自己個性的房子。他們不拘泥於形式、也不想直接copy國外自然屋,自己嘗試揣摩出材料的比例與工法的創意,巧妙多變……
02南投.水里→自然材再利用→順著自然的韻律過日子
飄雨飄到臉上,看那邊的霧、看鳥飛;
晚上躺在那裡,看月亮;
然後睡覺,就是這麼舒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