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導論:闡述幼兒音樂教學四要素:幼兒、音樂、學習與教師之個別意涵與相互關係。
第二篇理論基礎篇:介紹幼兒音樂與律動教學之學理根據,包括:幼兒感官知覺、動作、認知行為、音樂概念發展與音樂學習的關係;幼兒音樂概念學習與多感官教學的關係;音樂律動遊戲之內涵特性、價值及在幼稚園課程標準中之定位與範圍,以及說明前述另類的音樂律動之意涵與性質。
第三篇教學實務篇:詳述音樂律動教學之實施要素:基本動作技巧、拍子的變化與組合、律動即興、伴奏方式、教具的選擇與功能、課程建議入手,到教學認知、教材選擇、教學實施,及至聽覺、視覺、動/觸覺等多感官策略於音樂律動教學時之運用、規劃與實施。
第四篇活動設計實例篇:依律動教學取材性質分為:創意性、概念性及情境性音樂遊戲;另依感官運用策略多寡分為:聽覺、視覺、動觸覺及綜合遊戲;至於融合舞蹈之律動,則以基本動作之體驗及舞蹈動作之運用為主要取材與教學範圍。各類教學活動均列舉教學設計實例。
章節試閱
第1篇 導論
1-1 幼兒之學習
每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都是上天帶給父母最棒的生命賀禮!
對幼教老師來說,何嘗不是永無止期的生涯挑戰!
引導幼兒像引水、塑陶
有人說幼兒像一灘水,用不同的容器盛裝,或圓或方、或深或淺、或寬或窄,就有不同的水樣,隨手再灑上幾滴顏料,展現在眼前的,便是不同的色彩樣貌;也有人說幼兒像一團陶土,要粗要細、要方要圓、要長要短,全賴塑造手工;要樸實無華或瑰麗絢爛,全憑技師一念之間底定乾坤;而這個遞容器、灑顏料、捏陶塑彩的人,除了家中最親密的父母,就非學校中的老師莫屬了。
鼓勵與善導幼兒的問題
幼兒對生活周遭環境永遠感到新奇,對於學習更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對於這池活水應如何掘圳引流,絕非任其自由發展可以了事。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般年紀的孩童,一句鼓勵的話對於學習的增強效果,勝於周而復始與長時間的練習,遑論自我為主、心智尚待開啟的幼兒!讚美不等於鼓勵,適度的讚美有如苦藥的糖衣,可增加幼兒信心與學習動力;但切忌不要讚美過多,避免引起其他幼兒爭相模仿,失去自主性與原創力。鼓勵與讚美也要評估效益挑對時機,避免讚美了一個幼兒的表現,冷落了其他幼兒;對於幼兒學習挫折的鼓勵,也許個別私下為之較在團體面前有效。語言的讚美要具體,讓幼兒了解被讚美的原因;替代物的讚美方式可偶而行之,長期使用的負面效益不能不顧慮。
樂於打開一扇自由進出的門扉
幼兒的活動往往會因大人的指導或不當干預,而使得原本快樂的遊戲不再是遊戲。幼兒天生好動愛玩,並能享受遊戲的樂趣,在遊戲中幼兒會自發性的拓展活動,使遊戲更複雜,並自由地依照自己的步調及方式來吸收新知,因而建立「我能感」(Rogers & Sawyers, 1998/2009),或許幼兒的活動方式、自由表現,與老師的期待及課室行為有一段距離或衝突,這時老師應能自我控制,非到必要時候避免直接介入,樂於當個旁觀者,依心理學大師皮亞傑(1963)的看法,這正是幼兒學習控制、改變環境的機會,並因此建立對自我行為的責任感。
一向主導幼兒學習活動的老師們,是不是要學會調整心態,敞開心扉樂觀以待呢?
啟動學習的萬花筒
幼兒遊戲是自發的,對學習似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他們無法區分遊戲、學習和工作的異同,當孩子們沉浸在遊戲時,分分秒秒都在學習和享受遊戲的樂趣(Rogers & Sawyers, 1998/2009),此時也正是父母及老師啟動幼兒多樣學習的好時機,透過遊戲語彙,自編歌唱、故事、動作、教具及情境,徵得幼兒的認同,由角色扮演開始,引導幼兒由無意識、無目的的遊戲活動,進入運用感官知覺意識性的學習活動。
誰說引導幼兒學習不需計畫
從滿週歲到六足歲,一般稱為幼兒期,也是人類認知與學習能力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時期。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亦認為這段時期是人類吸收能力最強、最敏感的階段,要特別重視感官及動作的訓練(感覺訓練)(引自陳文德,1986),強調引導幼兒學習應從具體到抽象,再到概念(Montessori, 1912/2003)。有許多研究已經證明幼兒是從經驗中學習──從遊戲、操作、探索和發現中學習。近來,有更多的研究顯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運用了不同的學習型態和個別的能力技巧,經由多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覺)來進行學習(Pica, 1995);但教師們亦必須牢記一點,引導的內容與過程在於協助幼兒,並非主體,幼兒能獲得全人的發展才是引導學習的最終目的。
第1篇 導論
1-1 幼兒之學習
每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都是上天帶給父母最棒的生命賀禮!
對幼教老師來說,何嘗不是永無止期的生涯挑戰!
引導幼兒像引水、塑陶
有人說幼兒像一灘水,用不同的容器盛裝,或圓或方、或深或淺、或寬或窄,就有不同的水樣,隨手再灑上幾滴顏料,展現在眼前的,便是不同的色彩樣貌;也有人說幼兒像一團陶土,要粗要細、要方要圓、要長要短,全賴塑造手工;要樸實無華或瑰麗絢爛,全憑技師一念之間底定乾坤;而這個遞容器、灑顏料、捏陶塑彩的人,除了家中最親密的父母,就非學校中的老師莫...
作者序
林序
四十年的教師生涯,歷經國小、國中、五專(含高中階段)、大學及碩士班,獨缺幼稚園階段,但在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及幼保系任教的二十幾年中,和「幼兒音樂與律動」相關之課程教學一直不曾停歇;受邀在各種研習會、研討會擔任講員,講題亦多與音樂律動遊戲教學有關;加上帶領學生在幼兒園試教實習的輔導經驗,彌補了這個未曾扮演幼稚園教師角色的缺憾。
時至卸甲退隱之年,念茲在茲一直割捨不下的,卻是學生渴求學習的眼神與滿足的笑靨,而這道魔力,正是來自課前準備最傷腦筋、課中流汗最多、最耗體力、課後讓筆者不斷掏心回味、反思的音樂律動教學,也讓筆者戴著老花眼鏡,坐在電腦前敲著鍵盤,記下多年來課堂中,師生在遊戲式互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與同好分享教學心得,一方面對自己耗費半生的「賣藝」生涯給個交代。
國教年齡向下延伸是全國幼教界的共識與期待,幼托整合政策亦討論多時,紛紛嚷嚷至今仍無定論。現行的幼稚園課程標準已實施多年,時勢所趨,改弦更張或大幅修訂已是必然,音樂領域是否如國教九年一貫課程融入「藝術與人文」或化身為其他領域,仍不得而知,目前課程設計與教學所能依循的,仍為教育部(1987)頒布的「幼稚園課程標準」。
音樂是幼稚園課程六大領域之一,音樂教學範圍包括:「唱遊」、「韻律」、「欣賞」與「節奏樂器」,韻律是其中的一個項目。然坊間出版圖書及一般高職、大學幼兒教保科系之課程架構,多以「幼兒音樂律動」為名,並已習以為常。主要在於幼兒韻律教學強調音樂旋律、節奏的感受與表現,想像與創作,並不刻意要求肢體動作的專業技術性表現與學習,「韻律」一詞,易與舞蹈之韻律混淆,故捨而不用,但又難免有些矯枉過正,實際教學內容往往與身體動作的運用與操作劃清界限,不但有違幼稚園課程標準「韻律」內容中,身體能隨音樂節拍,作「走、跑、跳、擺、躍、轉……」等各種基本動作的課程規範,而且如此切割,對學習者── 幼兒來說,亦失去探索與開啟幼兒舞蹈門扉的機會與興趣。而且心理學大師皮亞傑(J. Piaget)之認知發展理論提醒我們,認知與理解是經由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而形成,所以建構以幼兒為中心的肢體動作經驗,並喚醒幼兒自身的感官意識,是幼兒認知發展與學習的起點,更是對課程標準「韻律」教學精神內涵的落實與體現。因此本書第二、三篇中,美雲老師分別以「另類的音樂律動」與「律動基本動作技巧」為題,涵蓋肢體對大自然、人聲、音樂節奏、曲調以及舞蹈風格的體驗,透過既專業又淺顯的圖文,介紹創意性律動與融合舞蹈之律動基本動作,讓幼兒亦能透過想像、模仿、探索與創作的過程,感受肢體運用的自我滿足感與愉悅情感;並於第四篇之活動設計實例篇中,特闢「融合舞蹈之律動」區塊,配合第二、三篇之理論,介紹「動作體驗」及「舞蹈動作」之教學活動實例。
教學成功與否,繫於教學計畫之周延與適性、教學方法之創意,以及教學取材、內容之多元。遊戲是幼兒的天賦本能(劉沛,2004),也是幼兒的工作與最愛;遊戲是幼兒生活的準備,也可以說幼兒透過遊戲來學習。幼兒音樂律動結合故事、圖畫、表演、歌唱、樂器、舞蹈、戲劇,由幼兒生活的角度去思考,以遊戲的方式自然地進行活動,引導幼兒發揮想像與創造能力,讓幼兒快樂習得音樂經驗。幼稚園課程標準中亦說明,健康、遊戲、工作、音樂、語文、常識等課程領域,均可運用視、聽、觸、動、嗅、味覺等感官之遊戲來教學,以增進幼兒身心發展與感覺知能。因此本書本質與功能兼顧,強調全方位的幼兒音樂學習,以音樂概念為經,音樂律動與遊戲為緯,融合達克羅士、奧福、柯大宜之教學理念,整合運用幼兒的聽、視與動/觸等感官知覺,進行動態、趣味化的音樂體驗,引導幼兒快快樂樂的學習。
幼兒階段應著重感官知覺啟發與多元化的學習,以激發幼兒的潛能,已不容置疑;幼兒的音樂學習需以概念作為基礎,遊戲更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模式,因此幼兒音樂律動之內涵是多面向的,教學實施則是全方位的,如何將理論落實在實際教學中,應是所有幼教工作者必須深思的課題,也是本書所要傳達的訊息。
本書分為五大篇,理論與實務並重,為讓讀者與幼教老師能迅速掌握本書內容與取材運用,茲將各篇之重點概述於下:
第一篇「導論」,分別就幼兒之學習、幼兒音樂、幼兒之音樂學習及教師與幼兒音樂學習等四面向,闡述幼兒音樂教學四個主體要素:「幼兒」、「音樂」、「學習」與「教師」之個別意涵與相互關係,以了解這四個主體在幼兒音樂與律動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篇「理論基礎篇」,乃針對幼兒音樂與律動教學之學理根據,包括:幼兒感官知覺、動作、認知行為、音樂概念發展與音樂學習的關係;幼兒音樂概念學習與多感官教學的關係;音樂律動遊戲之內涵特性、價值及在幼稚園課程標準中之定位與範圍,以及說明前述另類的音樂律動之意涵與性質,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實務時,不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第三篇「教學實務篇」,由音樂律動教學之實施要素,包括:基本動作技巧、拍子的變化與組合、律動即興、伴奏方式、教具的選擇與功能、課程建議入手,到教學認知、教材選擇、教學實施,及至聽覺、視覺、動/觸覺等多感官策略於音樂律動教學時之運用、規劃與實施,均一一詳述,以圖文並茂方式說明,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實務時更能得心應手。
第四篇「活動設計實例篇」,所占篇幅最多,也是作者多年來教學一步一腳印,累積之精華所在。為方便教師與讀者查閱,乃將幼兒音樂律動教學活動,依律動教學取材性質分為:創意性(直覺感受式、即興式,熱身活動多屬之)、概念性音樂遊戲(以音樂元素概念體驗為主要目的)及情境性(配合故事、生活情境、議題);另依感官運用策略多寡分為:聽覺遊戲(以聽覺感官為主)、視覺遊戲(以視覺感官為主)、動觸覺遊戲(以動觸覺感官為主)及綜合遊戲(多感官融合運用);至於融合舞蹈之律動,則以基本動作之體驗(基本動作、肢體感受)及舞蹈動作之運用為主要取材與教學範圍。各類教學活動均分別列舉教學設計實例,最後並就坊間幼兒園慣用的主題性單元教學設計方式,採不同的敘寫格式,以「小皮球去旅行」及「水中世界」為主題,分別設計3~6個連續性的單元活動,以供音樂同好及教師教學取材與參考。
第一~三篇最後之「問題與討論」,乃為各篇內容之彙整與回顧,以問題方式呈現,一方面方便教師於期中或期末,進行班級形成性或總結性教學評量,一方面提供溫習或自學使用本書之學生,能藉以了解各篇之重點所在,並作自我評量。
本書能夠順利付梓,除了感謝美雲老師鼎力相助,在老二臨盆進產房之際,猶不忘交代夫君快快e文稿給我,怕我久等心急;也因為她,本書之「律動」得以豐盈完整呈現;另書中第三、四篇許多的圖片,則是我一群可愛的學生們,犧牲午餐、午休、晚餐時間,心甘情願依令擺pose,讓我操鏡的成果,一切只為了讓老師快點圓了將多年來教學心血集結成書的願望,以及早日與老師分享出書的期盼與喜悅;且因助理雅貴發揮其電腦長才,協助活動設計圖卡及譜例之繪製,讓本書更具實用性與可看性。當然啦!如果沒有華杏出版機構的專業策劃、編輯與校稿,以及對個人之敦促與體恤,本書如何能知性與實用兼具,並如期賞心悅目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光說聲謝謝,仍難以道出我由衷之謝忱。
最後借用本書首篇部分標題文字,說出個人之心聲與期待,並藉此與幼教同道共惕、共勉之:
打開一扇自由進出的門扉,
啟動學習的萬花筒;
誰說引導幼兒學習不需計畫,
把握現在放眼未來;
和幼兒共享音樂的樂趣,
一起歌唱、律動,一起成長。
林朱彥 謹誌
-----------------------------------------------------------------------------------------
張序
「幼兒」是筆者投入學齡前音樂教職工作以來最喜愛的族群之一。這十餘年透過教學現場感受到他們敏銳且直接的課堂反應,筆者時常不斷地思索如何讓課堂內容玩得有道理、玩得有興趣、玩得有內涵。因此,這個「玩」對於每一位課堂成員來說,都充滿了挑戰也充滿了樂趣。
中國《詩經》毛詩序篇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段話說明舞蹈是因肢體受到喜、怒、哀、樂等情緒的刺激和感染,不知不覺自然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身處於大自然的環境中,處處都展現了生命的奧妙與奇蹟,透過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讓我們學習必須多關注自身,理所當然「律動」即是很好的開始。許久以來,筆者一直將「幼兒音樂律動」定位為「博大精深」的課程。對幼兒而言,它是一個看似簡單但確是許多領域課程的基石,因為透過肢體動作的自我控制,不但可以培養幼兒敏銳的聽力、注意力、觀察力與創造力,更是達成身心平衡發展的不二法門。
筆者十分榮幸在林朱彥教授邀請下參與此次的編著工作,林教授是筆者在國立台南大學研究所時期望塵莫及的學習對象,她也是不斷提攜後輩的優秀學者。此次撰寫,多偏重在融合式舞蹈與教學實務之運用。「融合式舞蹈」概念來自多年的實務教學工作,筆者發現透過生活化、情境式的教學最能引起幼兒的學習動機並提高教學效能。但筆者所謂「融合式舞蹈」的內涵,不是建構在舞蹈的形式,而是較深層的人文素養之提升,從基礎的舞步體驗到各國族群文化差異的認識。
而「活動設計實例」是將實務經驗中的教學活動彙整成教案與同好先進分享與共勉。這幾年在與幼保系的大學生做實務經驗分享時,常期許學生除了自身的專業修練外,別忘了加入想像力與創造力在課程中。義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曾說道:「請讓我們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吧!」這讓我想起「學海無涯」的道理。如何維持孩子高度的學習興趣與持續的注意力,對於一位自許出色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是極為重要的課題。讓我們一起共勉勵之!
感謝林教授於撰寫的過程中,提供寶貴的經驗與協助。也謝謝班上學生主動協助拍攝活動照片。其次,是華杏出版機構給筆者此次參與的機會與耐心督促、等候。而內子在繁忙工作之餘,對筆者的體諒與照護兩位小犬的那份認真,筆者銘感五內,在此一併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張美雲 謹誌
林序
四十年的教師生涯,歷經國小、國中、五專(含高中階段)、大學及碩士班,獨缺幼稚園階段,但在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及幼保系任教的二十幾年中,和「幼兒音樂與律動」相關之課程教學一直不曾停歇;受邀在各種研習會、研討會擔任講員,講題亦多與音樂律動遊戲教學有關;加上帶領學生在幼兒園試教實習的輔導經驗,彌補了這個未曾扮演幼稚園教師角色的缺憾。
時至卸甲退隱之年,念茲在茲一直割捨不下的,卻是學生渴求學習的眼神與滿足的笑靨,而這道魔力,正是來自課前準備最傷腦筋、課中流汗最多、最耗體力、課後讓筆者不斷掏...
目錄
第1篇 導論
1-1 幼兒之學習
1-2 幼兒音樂之意涵
1-3 幼兒之音樂學習
1-4 教師與幼兒音樂學習
第2篇 理論基礎篇
2-1 幼兒發展與音樂學習
2-2 幼兒音樂概念學習
2-3 音樂律動遊戲之內涵、特性與價值
2-4 幼稚園課程標準中的音樂律動遊戲
2-5 另類的音樂律動
第3篇 教學實務篇
3-1 律動教學之實施要素
3-2 音樂律動遊戲教學之認知
3-3 幼兒音樂律動遊戲多感官教學策略運用
3-4 音樂律動遊戲活動之規劃與實施
第4篇 活動設計實例篇
4-1 音樂律動遊戲教學活動分類
4-2 分項教學活動設計實例
4-3 主題單元活動設計示例
參考文獻
第1篇 導論
1-1 幼兒之學習
1-2 幼兒音樂之意涵
1-3 幼兒之音樂學習
1-4 教師與幼兒音樂學習
第2篇 理論基礎篇
2-1 幼兒發展與音樂學習
2-2 幼兒音樂概念學習
2-3 音樂律動遊戲之內涵、特性與價值
2-4 幼稚園課程標準中的音樂律動遊戲
2-5 另類的音樂律動
第3篇 教學實務篇
3-1 律動教學之實施要素
3-2 音樂律動遊戲教學之認知
3-3 幼兒音樂律動遊戲多感官教學策略運用
3-4 音樂律動遊戲活動之規劃與實施
第4篇 活動設計實例篇
4-1 音樂律動遊戲教學活動分類
4-...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