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知名兩岸關係觀察家,作者認為:馬英九向外國媒體表示在他任內的政策就是「不統、不獨、不武」。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兩岸的統一,還曾強調這要費數十年工夫。這在以兩岸統一為國家目標的北京聽起來十分刺耳。
馬英九的變不是由量變到質變,而是突然的質變。
作者簡介:
陳毓鈞 簡歷
台灣省南投縣埔里鎮人
1951年11月生
學歷:輔大法律系畢業
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碩士
經歷:行政院顧問
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
國防部三軍大學榮譽講座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代所長
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
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座教授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客座教授
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現任:北京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台灣促進中國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
台灣漢青大陸研究獎學金創辦人
北京漢青中美關係研究獎學金創辦人
著作:
1. 保守主義與美國政治
2. 到民主之路
3. 走向多元民主社會
4. 美國民主的解析
5. 一個中國與台北—華府—北京
6. 戰爭與和平—解析美國對華政策
7. 第一線觀察:兩岸攜手建構世界和平
8. 中美台風雲錄:從兩岸糾葛到中美較量
9. 困境與出路—新世紀中美台關係
10. 半個民主先生—李登輝
11. 我們是誰?台灣是甚麼?
12. 胡錦濤時代的中美台動向
章節試閱
序言
馬英九的「變」 陳毓鈞
一九七○年代初期,我們在輔大搞保釣,馬英九他們在台大搞,從而知道了這個人。參與救國團活動時,見過馬幾次,因而認識了他。不過,對他比較熟識,是到美國留學以後。當時,旅美學生運動有兩個面向,即反共和反獨。我們在華府運作,馬他們在波士頓。
其時,馬英九有個特色,即「只搞文鬥,不搞武鬥」,他透過留學生刊物《波士頓通訊》發表一些愛國文章,文中充滿愛中國、愛民族的立場,令人印象深刻。
比較六、七○年代的留美學生,馬英九是十分幸運的。他有一個在蔣經國救國團系統工作的父親,哈佛畢業後,立即由當年駐美代表錢復和旅美學人領袖丘宏達寫信給蔣推薦,因而隨即到蔣經國身邊當英文翻譯,爾後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局長。在蔣經國風燭殘年之際,以三十七歲出任國民黨副秘書長,跌破許多人眼鏡。從此在官場上平步青雲,直到和李登輝掃黑理念不合,辭去法務部長一職。然而,馬在官場上的一帆風順,卻使他保持「不沾鍋」習性,無法深入群眾,與民間疾苦保持距離,也就是說缺乏群眾魅力的政治性格成為他日後從事選舉政治的致命傷,而不得不用「討好」來取代「求好」的決策風格。
回國後,和馬英九有比較多的接觸,對他仍保有熱血愛國青年的良好印象,特別是他在制訂《國家統一綱領》中的發言與作為,得到許多朋友的贊賞。有好一陣子,他也經常以此為榮。馬選台北市長時,我們全家出錢出力幫忙,競選連任時也是全力幫他拉票,選總統時亦復如此。不過,二○○六年左右,我發現馬英九已逐漸在進行「轉變」。
馬英九首任黨主席任內,他的團隊傳出要將「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去掉,引起國民黨元老和北京的高度關注,後來透過發言人雖然否認,但餘波盪漾。馬訪問歐洲回來後,說是去向陳水扁總統報告,然而兩人辯了九十分鐘,馬沒佔到便宜。隨後,陳不斷批評馬的「終極統一論」,馬從此絕口不提。大約在同時,國民黨的文宣部門出現「台獨選項論」,震動了北京以及深藍陣營。
馬一心一意「想做總統」,辭去國民黨主席後,更向本土化靠攏。他引用李登輝「新台灣人」概念加以包裝而大談台灣是移民社會,早來晚來都是台灣人。這本無可厚非,但成為台灣人並不需要去否定祖先的來源。像在美國,就有華裔、日裔、韓裔、印度裔等等,但沒人會去否定自己的本源。然而,馬英九對「中國人」卻避之唯恐不及,只敢說自己是「華人」,他的恩人蔣經國卻明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馬曾說他死了燒成灰也是台灣人,在大陸就很引起反感。
堂堂正正中華民國總統,竟不敢提「中國」兩個字,而不斷強調他是「台灣總統」。我曾為文批評他的作法,如此將金門、馬祖的人民置於何地?馬英九曾經高唱過「中國一定強」歌曲,而對於我們這一代十分清楚「中共非中國」的人來說,他對中國的遮遮掩掩,實令人憤慨!
馬英九就任總統之後,曾做了一件十分愚蠢和膚淺之事。他藉蔣經國百年誕辰之時,透過他和蔣的合照,有意將自己塑造成蔣的接班人。問題是他對蔣瞭解多少?蔣對他又認識多少?他是蔣經國在最後歲月時才到蔣身邊工作。他對蔣的瞭解以及蔣對他的認識,怎能比得上長期在蔣身邊的周應龍和宋楚瑜?一位在美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受教,又在美國待過不少時日的馬英九,腦中竟然還帶有威權時代的「接班人思維」,實令人遺憾!
凡是懂民主政治的人,都知道要依憲法治理國家,因為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然而,馬卻在就職演說中公然提出「不統」政策,這等於是「違憲」之舉,是馬英九言行中最不可原諒之事。中華民國憲法雖經過修訂,但仍沒放棄中國終極統一目標,仍然是一中憲法,這一點馬當然知之甚明,但為了政治他犧牲了立國的憲法精神。尤有甚者,他還沾沾自喜地向外國媒體表示在他任內的政策就是「不統、不獨、不武」。
所謂「不統、不獨、不武」是一九九○年代美國柯林頓政府所提出符合美國在台海地區的戰略安全利益政策。如今,馬英九拾人牙慧,還加以宣揚,證明他還跳不出美國的掌心。日本媒體曾十分擔心馬的親中傾向,但政治老將李登輝告訴日本人說,馬英九祇會親美不會親中,因為馬怕死了被貼上「親中賣台」的標籤。而他的心腹幕僚亦大多是外省第二代,由於受到「外省原罪論」的誤導,他們不敢親中。
馬英九曾多次向外國媒體表示,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兩岸的統一,還曾強調這要費數十年工夫。這在以兩岸統一為國家目標的北京聽起來十分刺耳。誠然,馬的觀察有其客觀依據,但在兩岸努力維持和平現狀,走向和平發展道路之際,話有必要講得那麼白嗎?眾所周知,決定台海安全的人是華府與北京而非台北,即便你不求美國保護,基於美國國家安全利益,他也會不請自來;而即使你請他來保護,他也不見得會來。至於兩岸,雖然目前戰爭風險很低,但並不表示就不會發生戰爭。所以,馬英九常說幾年內不會有戰爭,這種話還是少講為妙。
馬英九的變不是由量變到質變,而卻是突然的質變。有人說他掩飾得好,有人說他忍辱負重,但有一點無法不認,他是一個說話經常改變調子的人,是一個見民調而見風轉舵、隨波逐流的政客。
本書中的大部分文章,是本人在北京養病時所寫的文章,交由本人學生楊蓮福主持的博揚出版社出版,並由另一位學生彭志平負責編排,在此要一併感謝他倆的辛苦。
陳毓鈞序於
台北南陽大廈
二○一○年六月
胡提九二共識即含一中各表
【聯合報記者郭乃日特稿】
中共藉國共「兩岸經貿論壇」宣布對台十五項開放措施,以及昨天連胡會上胡錦濤對「一中各表」的態度,備受各界關注。中國文化大學美國所所長兼大陸所教授陳毓鈞指出,胡錦濤以「九二共識」來包含「一中各表」,因此沒有直接回應陳總統所提的「一中各表」,並不令人意外。
他說,雖然大陸認同一中,但「一中各表」畢竟是國民黨的主張,且各表部分兩岸仍有爭議,所以胡錦濤不可能幫國民黨解釋。
和平發展 胡的兩岸思維
陳毓鈞說,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已用「和平發展」取代過去從鄧小平到江澤民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展現他維持兩岸現狀的概念和思維。
以下是陳毓鈞專訪,以第一人稱記述:
雖然胡錦濤沒有明講一中各表,但我認為他提九二共識,即包含一中各表,因為大陸對九二共識的認知,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對「中國」的政治意涵,可以保持不同的理解。這裡要注意的是,一個中國原則最早是國統綱領中提出的,當時大陸並不接受,可是當大陸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時,陳總統卻又進行「終統」。曾有大陸高幹告訴我,大陸好不容易讓步了,而陳水扁卻要廢掉國統會、國統綱領,這要中共領導人如何向下面解釋。
拉攏綠營 中共柔軟務實
今年三月中共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十一五」規畫,重點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顯示胡錦濤已注意到大陸城鄉差距問題,要動用國家資源解決三農問題。而十五項對台利多中有一半是針對台灣中下階層的利益,除了可解讀為是針對民進黨傳統支持者施放利多,展現中共軟的一面和務實的態度外,也顯示胡錦濤平民主義作風已反映在對台政策上。
除了十五項利多外,其實中共也默默在進行硬的一面,大陸中央電視台最近剛播完的「施琅大將軍」電視劇即是一例。「施琅大將軍」一劇,據我所知,早在前年即已拍攝完畢,但中共卻在三月陳總統確定終統時才播映,一天兩集直到前幾天才播完。劇中對當時明鄭內部自立乾坤和奉明正朔兩派,以及清廷內和戰兩派的角力有非常詳細的交代,也提到當清廷得知明鄭自立乾坤派占上風後,即決定對明鄭動武。
大陸歷史劇向來有「以古喻今」的意涵,之前的「漢武大帝」一劇,劇情中有漢匈勢必一戰的情節,曾引發美國人注意,私下關切此「匈」是暗喻日本或美國。解放軍更要求各單位要收看並學習「施琅大將軍」,這是一個值得台灣注意的訊息。
看小馬哥 有些不解疑惑
二次連胡會雖然再為連戰增添光環,不過連戰畢竟已是榮譽主席,現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理念言行,才是中共更關切的。不過目前中共對馬英九的理念言行,仍感到撲朔迷離。馬英九最近訪歐的演講內容和台獨選項廣告,就曾引發中共的緊張。不過中共對馬英九訪美時提到的一中各表、維持四不一沒有、合理軍購等,則持肯定態度;但對馬英九回台後,主動要求進行扁馬會又感到不解。
布希見胡 應不會再批扁
至於即將上場的布胡會,我認為中國和美國不會有第四公報,布希應該也不會再公開修理陳總統。這次終統風波,美國對台表現的嚴厲態度,確實說服北京不要有太激烈的反應,所以大陸不會給美國太大壓力,尤其目前布希本身也正被國內外情勢搞得焦頭爛額,但美國勢必會再度重申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三個公報、反對台獨或不支持台獨等基本態度。不過根據過去的經驗,美方也許會在私下場合對終統風波,向胡錦濤多做一些解釋。
【2006-04-17 聯合報】
序言
馬英九的「變」 陳毓鈞
一九七○年代初期,我們在輔大搞保釣,馬英九他們在台大搞,從而知道了這個人。參與救國團活動時,見過馬幾次,因而認識了他。不過,對他比較熟識,是到美國留學以後。當時,旅美學生運動有兩個面向,即反共和反獨。我們在華府運作,馬他們在波士頓。
其時,馬英九有個特色,即「只搞文鬥,不搞武鬥」,他透過留學生刊物《波士頓通訊》發表一些愛國文章,文中充滿愛中國、愛民族的立場,令人印象深刻。
比較六、七○年代的留美學生,馬英九是十分幸運的。他有一個在蔣經國救國團系統工作...
目錄
目錄
序言■ 馬英九的「變」 陳毓鈞
一、在北京看兩岸關係
胡提九二共識即含一中各表
勸扁辭職共尋政治解決
反獨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北京不必然反呂
抱美大腿民進黨唯一戰略
正確評估倒扁運動的影響力
布希政府為何力挺貪腐阿扁
北京三對策因應台灣變局
2008獨立建國VS2008北京奧運
台灣不該有第二個失落的十年
白樂崎殘酷不仁的台獨告白
台獨到底是什麼?
台灣多紛擾北京多憂慮
井蛙之見的四要一沒有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活路外交馬得過三關
北京對馬謝無好惡問題
北京不再寄望藍綠對抗了
馬英九拿香跟拜北京火大
北京警惕馬謝主力反扁
北京對謝長廷抱最後希望
對台動武論已有變化
兩岸漸進統一不須統一公投
馬玩平衡木北京冷眼看
兩岸和平發展初露曙光
綠卡攻擊缺乏慈悲與良善
中共為選後兩岸佈局
兩岸經濟有望政治難解
文明衝突下的西藏
選舉已過馬應慎言
馬英九兩岸牌北京等著兌現
九二共識與四不一沒有
兩岸藉博鰲互相探底
兩岸發展出現陰影
論馬英九的外省原罪
再論馬英九的外省原罪
地震震出了兩岸關懷
馬上兌現支票尚賴吳胡會
好樣的馬英九總統
政治:台北急,北京不急
鬥智外交用智慧找方法
巨人旁台灣要更謹慎
面對無極世界台灣將如何
向大陸借力使力激活台灣經濟
北京警惕出現兩個中國
北京對台將貫徹一國兩制
馬英九的眼淚史觀
親美友中才是重點
北京看馬總統一週年
兩岸能互設什麼樣的機構
馬胡會可能性微乎其微
馬李皆已看清形勢,民進黨呢?
馬胡互電顯示的思維差異
馬英九的三個不確定
兩岸互信基礎不應損害
背國父遺囑所為何來
牛肉自貿協定台海安全
兩岸互信考驗的一年
北京對台政策新提法:一家人
對於ECFA 不能只講機會不談風險
對台軍售 壓力朝向台北
尊崇孫中山 怎能去中國化?
兩岸危機的根源及其解除之道
二、在北京看中美關係
荒腔走板的楊隸康和美國務院
大國崛起就是「海權崛起」
中國崛起?還是復興?
只許州官放火評美國對中共衛星試測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美國是負責任大國嗎
巨棒與胡羅蔔
美國台海戰略將有轉變
美國衰落與台美關係
中國客戶論時代來了
胡錦濤大戰略美日台韓遠交進合
脫美入亞重尋台灣國際定位
以美為戒中共反省自由市場
歐巴馬胡錦濤碰出火花
向中美命運共同體說不
從中國威脅到中國救世
和平崛起關鍵是文化
中美進入又合又爭年代
中國不能做超強大夢要做美夢
目錄
序言■ 馬英九的「變」 陳毓鈞
一、在北京看兩岸關係
胡提九二共識即含一中各表
勸扁辭職共尋政治解決
反獨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北京不必然反呂
抱美大腿民進黨唯一戰略
正確評估倒扁運動的影響力
布希政府為何力挺貪腐阿扁
北京三對策因應台灣變局
2008獨立建國VS2008北京奧運
台灣不該有第二個失落的十年
白樂崎殘酷不仁的台獨告白
台獨到底是什麼?
台灣多紛擾北京多憂慮
井蛙之見的四要一沒有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活路外交馬得過三關
北京對馬謝無好惡問題
北京不再寄望藍綠對抗了
馬英九拿香跟拜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