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討論人與實質環境相互關係的書,目的是把有關行為和環境的相關研究編織在一起。本書隱含的目標是理解與揭示怎樣的環境設計是適合人們的生活、生產和學習的,在創造人工環境時應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幫助人們如何利用環境中的各項線索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並藉此促進人與環境之間良性的互動過程。
本書章節結構如下:(1)闡述主題的範疇和性質,並為其下定義;(2)介紹主題的主要理論;(3)整合與主題有關的研究資料,並為這些已經累積的知識做總結;(4)介紹幾個如何在環境設計中應用這些知識的實例。
作者簡介:
徐磊青
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一級註冊建築師
環境行為學會(EBRA)的常務理事
學歷:同濟大學工學博士
楊公俠
現任:英國LING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雜誌的海外編委
英國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編委
國際照明學會(CIE)第21屆執行委員會中國代表
學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徐磊青、楊公俠
優惠價: 93 折, NT$ 427 NT$ 460
本商品已絕版
這是一本討論人與實質環境相互關係的書,目的是把有關行為和環境的相關研究編織在一起。本書隱含的目標是理解與揭示怎樣的環境設計是適合人們的生活、生產和學習的,在創造人工環境時應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幫助人們如何利用環境中的各項線索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並藉此促進人與環境之間良性的互動過程。
本書章節結構如下:(1)闡述主題的範疇和性質,並為其下定義;(2)介紹主題的主要理論;(3)整合與主題有關的研究資料,並為這些已經累積的知識做總結;(4)介紹幾個如何在環境設計中應用這些知識的實例。
作者簡介:
徐磊青
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一級註冊建築師
環境行為學會(EBRA)的常務理事
學歷:同濟大學工學博士
楊公俠
現任:英國LING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雜誌的海外編委
英國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編委
國際照明學會(CIE)第21屆執行委員會中國代表
學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