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以他長年從事教職的經驗,強調父母親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具有教師和學校都無可取代的地位。此外,作者並對現今的年輕父母,為了自己的生活與工作,而漠視子女的教養,甚至把教養責任完全推託給學校等教育單位,發出嚴厲的批判。
全書文字平實樸素,但卻清楚地反映子女所期待的父母樣貌,以及為人父母之道,是所有現代父母必須瞭解與體會的深刻警語。
本書特色
1.不同於坊間親職教養書籍強調父母如何教樣子女,本書則是從子女的觀點出發,述 說孩子心目中所謂「理想父母」的樣貌。為人父母要瞭解子女,可從本書獲得啟發。
2.本書作者長年從事教職,文中所陳述的觀點與案例,皆為作者與孩子們互動所累積的第一手觀察與心得,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船越準藏
1926年生於日本秋田縣明治村(今羽後町)。二次大戰末期到戰後,擔任小、中學教師。1987年退休後從事演講、寫作。1989年獲頒秋田縣教育功勞獎。
著有《寫給當了教師的可奈子的信》、《SOS校園裏的求救聲》、《教師這可怕的工作》、《我的父母是最棒的》、《紅色外套》等書。都是以給當了教師的可奈子的信的形式寫出,也是他四十年教育工作珍貴經驗的結晶。
譯者簡介:
楊守全
1931年出生於台灣桃園大溪。於大溪鎮員樹林國小、花蓮縣瑞美國小讀完小學,進入花蓮中學。高一時輟學,考上小學代用老師,在紅葉國小任教兩年後復學。高中畢業後就讀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後,返鄉服務於初、高中及專科學校擔任教師及校長,創辦及經營瑞穗初中、花崗國中、玉里高中、大漢工商專校;期間兩度留美,修得教育學博士學位。1987年進台灣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1994年退休。1989年創辦《東海岸評論》月刊。著有《青年期社會關係之發展及其指導》、《教育工作人員法律責任》、《當仁不讓》。
章節試閱
—父母親養育孩子,是比教師更重要一百倍的工作。
今天上午,我正在給妳寫另外一封信。
信裡談到:「要從被欺負的痛苦中救出一個孩子,除了成為一個能被孩子喊出:『老師,來救我!』的老師之外,別無他途—」
但是,看了剛剛接到的信,妳寫著「做父母親有那麼難嗎?」讓我吃了一驚,所以把已經寫了一半的信擱下,先跟妳談談這件事,因為我認為妳如果不知道做父母親的責任重大,就無法跟孩子的父母親諮談,也無法成為卓君的好母親。
做父母親的責任之所以重大,可以舉幾個例子說明。
第一,如果不小心,會變成不被孩子信賴的父母。
不被孩子信賴的父母,就無法對最難處理的國中時期的孩子,教導人生的事理,或建議將來的出路。甚至當孩子誤入歧途時,也無法從偏差行為中救出他們;而當孩子無力生存下去時,更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如此,則有辱「保護者(家長)」之名。
目前,這樣的父母正在不斷地增加。
父母得知自己是被孩子信賴,或者是不被期望的時間,通常是在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國中時期,而且是在遭遇到危機的時候。
小時候,孩子們可以說是無條件的相信著父母的話。
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確保安全與舒適,只要發出哭聲,父母親就會很快地來到身邊。想喝奶的時候、尿濕的時候,只要發出哭聲,父母親也會很快就走過來身邊。若有陌生的或可怕的東西靠近時,只要緊緊抓住父母親的胸口,就感覺到安心。
雖然有時候也會遇到說「孩子不可愛」或「成長這麼慢,真傷腦筋」等話,或有會虐待孩子的父母。但是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這時期的父母真的都是值得信賴和期望的。
每天幾乎都全天候由祖父母或褓母照顧到無微不至的孩子,一看到父母回來,眼睛仍然會為之一亮。
不過,親子間這麼美好的關係,並不見得就會無條件地持續下去。
孩子們稍微長大之後,會慢慢開始出現顯著的個性和多樣的行為,而不一定會乖順地聽從父母的話。有時還會傲慢地頂嘴。這時父母親就會不知不覺地出口埋怨。
「小時候那麼可愛的孩子,怎麼會……」
另一方面,孩子們也開始意識到父母親不一定會像小時候那樣,只要自己一出聲音,就會馬上跑過來解救。對於自己曾經完全信賴的父母,雖然嘴巴不說出來,但在心裡卻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
「我遇到這麼困難的事,怎麼一點都不用心聽我說話呢?」
「他用自己的事,比我的事更重要的口氣罵我。」
就這樣,培育孩子十幾年,一直到了孩子進國中,有的親子之間始終有信賴關係牽繫著彼此,有的親子間父母卻難以處理孩子的事,而孩子也完全不期望父母。
身為教師,不一定都能一眼就看到親子間的微妙連結。
但是,國中生正處於性格不安定的時期,大部分的孩子多少都會在學校引起一、兩次問題。就在這些問題發生的當下,親子關係就會浮上檯面,而不信賴父母的孩子,就會讓問題的解決變得困難。
可奈子:
妳看了孩子因為受不了被欺負,而留下遺書自殺的報導嗎?
如果那個報導屬實,那個孩子是被同班同學把臉壓進河水裡、被掐脖子、被腳踢、被迫裸著身體站在水田裡、被差遣跑步辦事、被勒索很多錢、每天過著痛苦的日子。但那孩子卻沒有向父母或老師喊出一次「救命!」,而是自己了斷了性命。
這個孩子,小時候也有因為小的事情向父母求救,而父母也一定會立刻趕到他身邊。那到底是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讓這個只有國中一年級的孩子,完全斷了向父母和老師求救的念頭?
這個孩子為什麼不把心裡的事對任何人說明白而自絕性命?這當中理由不是我所能瞭解。能夠確定的是,這個孩子的周圍有很多大人,有時候也會問些事情,但這個孩子卻沒有向任何人哭訴,也沒有求救。—他沒有期望任何大人。
教師不被孩子期望的悲哀,我自己也經歷過好幾次。若被認定是不能期望的教師,就算是班導師,孩子們也絕不會向他請教任何關於個人的事,甚至是功課上的難題。他們只是非常小心地禮貌應付。
如果認為親子間不會有這樣的情形,那是錯誤的。
孩子們到了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不用說是對教師,就是對生他、養育他的母親,也都能敏感地分辨出,是否會在他求救時真正地幫助他。
為了拯救陷入危機的孩子,有時候必須和以暴力相向的人、學校、教師,以及其他的父母親戰鬥。有時候必須和校規、法令、組織、制度為敵。必須有不顧顏面、謠言,即使賭上職業或與整個世界決裂,也要守護孩子的勇氣。
很多孩子都聽過、見過,甚至親身經驗過,在向沒有上述勇氣的父母傾訴心事後,遭遇到更慘的狀況。於是,這些孩子們下定決心,不再犯同樣愚蠢的錯誤,反而小心隱藏危機,不讓父母或老師知道。
事情過後,有的孩子會這麼說:
「反正以我父母的能力,又不能怎麼樣……」
「如果把事情告訴老師,不但保不住我,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妳說,來找妳商談的母親,她的孩子在屋子裡丟擲東西,大鬧了一番。然而事實上,不管是會鬧的孩子、會偷的孩子,還是會欺負人的孩子,幼小時候都會孺慕父母,一些小事就會出聲向父母求救,而父母也一定會前來協助。絕對沒有一個孩子是一出生就墮落的,每個孩子都是乖巧可愛的。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果得不到幫助,就會一再以「這樣子還不來救我、幫我嗎?」的偏差行為,連續向大人發出求救信號。
妳說,來找妳談的母親哭著說:「孩子為什麼不肯說。」
那也許是一般國中生常有的沈默傾向,但也說不定是獨自忍受著想死念頭的痛苦。到底是哪一種?只有那孩子自己才知道。
當那個孩子會開口說出實情時,就是他相信父母的時候。這看起來是很迂迴的遠路,但我卻不知道有什麼可以解救孩子的近路。
孩子最需要父母親幫助的時期,是長大成人之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青春期。而如何營造在孩子邁入青春期後,還能像小時候一樣,遇到困難會找父母商量,在刻不容緩的危機中向父母發出「來救我!」信號的這種親子關係,不用說,這是父母親的工作。因為孩子們還沒有那樣的能力,千萬不能責備說:「孩子什麼都不說……。」要成為讓孩子有所期望,願意對他說出任何事情的父母,就要先改變自己。—所以做父母是件大事。
下面的故事,是從年輕的教師那邊聽來的。
社團活動結束之後,幾個不想馬上回家的國中二年級男女同學,在和教師聊天當中,說到父母親的事。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是什麼事情都可以談的好父母啊。上了國中之後,就慢慢變得不太講話……。一定是發覺我不太成材吧。」
「看著生日啊,七、五、三參拜日啊,入園式啊,盛裝打扮被父母牽著的照片,想起曾經有過被疼愛的日子,就會掉眼淚。現在,父母親完全變了個樣……」
「小時候什麼都還不懂,所以即使不被疼愛也不會在乎,上了國中之後才覺得真的需要被疼愛。但我好像是不該長大的,一見面就被唸個不停……。我實在不該被生下來。」
—這個時期的男生,臉上長了一些鬍鬚,講話低沉,個性也變得沉默,是最需要父母親幫助的時候。
卓君很快也會進入這個時期。
2 現在正是衝刺期
可奈子:
「做父母是件大事!」的第二個理由,是做父母的為了培育孩子而開始要忙碌時,也正好是事業與家業的衝刺期。尤其是當孩子開始不好處理,常會惹些問題的小學、中學時期,父母親的職場生活也正好處在成敗的關鍵期;所以如果成天將心思花費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上,職場上的工作極可能產生障礙。
曾經有一位母親,因為自己就讀國中的孩子在家裡的暴力行為,而求助於班導師。「父親呢?」當班導師這樣問時,母親哭著說,因為明天要在學會提出研究報告,所以抱著資料和睡袋到研究室去了。這是一個例子。
當警察打電話給父親,請他來帶回因為扒竊而被留置的孩子時,父親的回答是「因為會計檢查院的監察來了,課長以上的人員都在待命,無法離開;很抱歉,請和學校聯絡。」結果是學校派人去把孩子帶回來。這是第二個例子。
還有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弄傷了同班同學,老師打了好多次電話到家裡,都沒人接電話,班導師不得已才打電話到公司找孩子的父親,結果那父親竟大聲回罵說:「現在正在審查明年的教育預算;這個時候打這樣的電話來,真是太沒常識了!」
父親無法抽身,至少母親也該趕來啊;本來想這麼說,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似乎已不能這麼說了。就像妳一樣,母親也有工作,不比父親好抽身。甚至有的母親比父親還要晚回家,職位也比較高,工作更繁重。
像我這種古板的人,如果不小心在媽媽教室說「至少在孩子的成長時期,如果能有母親一起陪伴,那孩子會有多高興……」,一定會被吊起來責問:「為什麼只有母親……。」
那也難怪。
現在的父母親在孩提時期,周圍的大人都沒有教他們:「長大後要成為好父母。」不管是對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教導說:「將來要做好事、做大事。」當大人問「未來的夢想是什麼?」時,如果有孩子回答「找到好的對象結婚,生孩子做好父母」的話,人家一定會說:「啊!這真是怪胎,是個沒有夢想的孩子。」
因此,這些年輕的父母,從小就只是抱持著出路的夢,往長大後要成為對眾人有用的醫師、護士、公務員、企業家、實業家、政治家的道路邁進。之後如願以償地就了業,累積了幾年的經驗,熟悉了工作,也有餘裕照顧後輩。工作上肯用心研究改進,所以上司也認為是「可栽培的人才」,因此有不少父母會覺得待在職場比家庭有趣。
古板的我,不論是在親師會的聚會,還是在企業職場的研修會中,都常拿「做好父母親的重要性和困難度」作為話題。
「職業、家業在現在的社會是創造幸福的重要關鍵。要是忽略了職業、家業,家庭生活必然無法成立,社會也會毀滅。但是—,用愛心和信賴培育孩子,卻是父母更重要的工作。如果無法培養好孩子,那麼大人所建立的繁榮和幸福,也會在一夕之間瓦解。
把不出門工作而專心在家做家事和陪孩子的人叫作『沒做事的人』,是錯誤的。培育孩子的工作,是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工作都更有價值的。職業、家業可以請別人代勞,但父母的工作卻是無法請別人代理的。
如果因為培育孩子無法工作而經濟窮困的話,政府會用大家的稅金來照顧,以維持最低的生活保障。因為孩子們不久就會成為給我們幸福的主角……。」
—這樣的話,無論是在任何場合,都不受歡迎,會鼓掌的只有專業主婦和為了照顧孩子而每日疲於奔命的年長者。企業的負責人會把臉偏到一邊,而在社會上就業的女性則會露出輕蔑的苦笑。
父母親去充實自己的人生,對社會有所貢獻,是好事。父母親雙雙就業,如果從父母的角度來看,一定是很好的事情。但重要的是孩子怎麼辦?如果因此而造成孩子墮落、挫折、叛逆,那對社會會有貢獻嗎?
如果雙親都要外出工作,那就先把孩子訓練到不隨意哭泣,盡力讓孩子能健全地成長之後再去;否則孩子就太可憐了。有一次,有個孩子突然發燒,雖然被送到校醫那裡,但因為聯絡不到父母親,只好由老師們陪伴到很晚。到現在我還忘不了那孩子不安的表情。
黃昏時回到家,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即使是國中生,心裡也會不好過。社團活動結束後還黏著教師不離開學校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等父母親回家的時間。如果教師這時候把他趕回去,那孩子就可能和類似際遇的孩子們,一起到公園啊、圖書館啊、超市啊、遊樂場等場所流連以消耗時間。如果是有弟弟妹妹的國中生,可能就會因擔心在家等待的弟弟妹妹,而忐忑不安地趕路回家。
但是,國中生不會把這種感受,在很多人面前表現出來。
在校外旅行的火車車廂裡,聽到幾個女同學在誇耀自己的父母親。
「我媽媽四月就要升販賣部的課長喔。」
「我媽媽是飯店的總務部長,說不定快升總經理喔。」
「我媽媽的薪水比爸爸高,給我的零用錢也比較多。」
—旅行回來後,有個叫作一條的孩子,在日記裡寫著:
「我的母親是專業主婦。校外旅行的零用錢,我只用了一半,買了送給家人的御守。很高興留下很多錢,只用了一點點,因為我要買想了很久的書。
我知道在車上誇耀自己母親的同學們,其實是很寂寞的。我不需要多餘的錢,只要我回到家說一聲『我回來了』,馬上就有母親回一聲『哦,回來了』,這樣的生活真幸福。我希望快快長大,一定要好好地孝順父母。
到東京的修業旅行,我學到了這些—」
可奈子:
大致上,人在當小學生、中學生的父母時,是一生中氣力、體力、生活力都最充實的時候。這是神的安排,因為培育孩子是人類最重大的工作,而這個時期是培育孩子最重要的階段。
然而,就是有些父母不好好地將這種特意授與的充實力氣用在培育孩子上,而在職場上用盡。即使還有些餘力,也說著「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把餘力用在打高爾夫球、麻將、卡拉OK等大人的應酬上。有些父母將笑臉、親切、有趣的話題等,都大方地送給外面的交際,卻很少留到家裡。
結果,有些父母一回到家就癱在電視機前,老是讓孩子望著背後,還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長大的。」而孩子卻說,不想和這樣的父母親商量任何事。
我有一位認識很久的教師朋友,他會在班級通訊中,寫上讓父母和教師都會臉紅的孩子們心聲,一年兩百四十天,連續寫了好幾年。在那段教育荒廢的風暴中,這位「怪人」寫的班級通訊,就像一道光,發出異色光芒。
那當中,有一段「最近父親的話」,是這樣寫的:
【父親最好的話五則】 【我心中的回答】
你最近有在用功嗎? (有,在學校裡想到時有一點)
測驗有過嗎?幾分? (不值得你看的)
怎麼都不談學校的事呢? (因為父親看起來很累的樣子)
託誰的福長大的? (託自然恩惠和學校供給的飲食)
不要讓父母丟臉 (孩子丟臉和父母丟臉是相互的)
對於孩子們來說,母親是生他,餵他吃奶,幫他換尿布,唱搖籃曲給他聽,每天提供食物給他的人,實質感受比較強烈,但是父親呢……?為什麼他是父親呢?孩子們並沒有明確的感覺。當被孩子們問到這個問題時,母親若總是窮於回答或迴避,孩子們就越覺得奇怪。說父親是工作賺錢以維持家計,雖然聽了這樣的回答,但還是覺得母親的工作比較忙碌。而自從薪水改為直接撥到銀行帳戶之後,因為看不到父親拿錢回家,父親賺錢養家的印象就更加模糊了。
「爸爸從來不幫我做什麼事。隔壁的叔叔常擺笑臉,而且從不罵人,從來不會叫我做事,比爸爸好多了。」有個小學生這麼說。
父親沒生下孩子,沒餵奶,所以當孩子讀小學、中學時,如果不好好照顧孩子,就很難讓孩子認知到父親。曾經有小學生偷偷問媽媽說:「我們家的爸爸是真的爸爸嗎?」
有父母親說:「屆齡退休之前,哪有心情培養孩子?」也有父母喪氣地說:「每天被孩子弄得暈頭轉向,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都是因為戰後五十年裡,我們教師在義務教育時期,沒有把「培育孩子是最重要的工作」這樣的概念傳授給學生們的緣故。所有的生物都以傳遞生命給孩子作為最優先的生命意義,而人類是萬物之靈,職業、家業等都是為了讓下一代的人類生命也能繁榮而創造出來的手段。因為工作忙碌而失去戀愛、尋求伴侶、生孩子、培育孫子的喜悅,是本末倒置,而且是違反天命的。
想在屆齡退休之後才發揮培育孩子的熱情是沒道理的,那時候能做的事,頂多只是看看孫子。不管有多忙,培育孩子的事,還是要設法在職業、家業最忙碌的時期做好,以免後悔。因此,要外出工作的父母親,就要先把孩子好好訓練成可以離開父母生活,不怕孤獨的個體。如果培養好一起同甘共苦的共識,孩子們可是很能吃苦的。
我寫了「培育孩子比職場工作重要」,而且我是真正這樣想的。
—父母親養育孩子,是比教師更重要一百倍的工作。
今天上午,我正在給妳寫另外一封信。
信裡談到:「要從被欺負的痛苦中救出一個孩子,除了成為一個能被孩子喊出:『老師,來救我!』的老師之外,別無他途—」
但是,看了剛剛接到的信,妳寫著「做父母親有那麼難嗎?」讓我吃了一驚,所以把已經寫了一半的信擱下,先跟妳談談這件事,因為我認為妳如果不知道做父母親的責任重大,就無法跟孩子的父母親諮談,也無法成為卓君的好母親。
做父母親的責任之所以重大,可以舉幾個例子說明。
第一,如果不小心,會變成不被孩子信賴的父母。
不被孩...
推薦序
教師的工作和父母親的工作,壓根兒就不一樣。父母親生出新的生命,在與他同寢同食的過程中,為他注入靈魂。當孩子遭遇危險時,父母親會拋下生命去守護。
——父母親養育孩子,是比教師更重要一百倍的工作。——船越準藏
教師的工作和父母親的工作,壓根兒就不一樣。父母親生出新的生命,在與他同寢同食的過程中,為他注入靈魂。當孩子遭遇危險時,父母親會拋下生命去守護。
——父母親養育孩子,是比教師更重要一百倍的工作。——船越準藏
目錄
目 次
前言
Ⅰ 做父母是件大事 1 不被期望的父母
2 現在正是衝刺期
3 突然當了父母
4 父母育兒十五年
5 帶上一輩子
6 說不通的話
Ⅱ 育兒的智慧 1 年長者給年輕父母的話
2 現在正是傳承的危機
3 孩子是沒有規格的
4 即使讀了萬卷書也還不夠
5 第一個負責人
6 被培育者的角度
Ⅲ 現在該父母親上場 1 世紀末的危機
2 罕見的異常現象
3 徬徨的年輕靈魂
4 失去目標的父母親
5 教育的失衡
6 父母的教育能力
Ⅳ 家庭是心靈的港口 1 有目標的父母親
2 灌輸人性
3 友好的榜樣
4 婆婆的學習會
5 雙親和樂相處
6 父母親的情況
Ⅴ 我的父母親是最棒的! 1 叫你第一名
2 有時候要像惡友那樣
3 跌倒前的援手
4 四種辛勞
5 妳這個傻女兒!
6 媽媽,不要哭!
目 次
前言
Ⅰ 做父母是件大事 1 不被期望的父母
2 現在正是衝刺期
3 突然當了父母
4 父母育兒十五年
5 帶上一輩子
6 說不通的話
Ⅱ 育兒的智慧 1 年長者給年輕父母的話
2 現在正是傳承的危機
3 孩子是沒有規格的
4 即使讀了萬卷書也還不夠
5 第一個負責人
6 被培育者的角度
Ⅲ 現在該父母親上場 1 世紀末的危機
2 罕見的異常現象
3 徬徨的年輕靈魂
4 失去目標的父母親
5 教育的失衡
6 父母的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