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丹一邊大便,一邊漫不經心的吃漢堡
——如何指導孩子寫「照樣造句」?
為了讓學生可以熟悉中文的語法規則,「照樣造句」與「照樣寫短語」這兩個項目從小學二年級到畢業,一直都是國語課寫作與測驗的重點之一,但是卻有許多孩子不清楚它們的意思。
基本上,「照樣造句」與「照樣寫短語」都需要遵循詞性(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對應來寫出句子,有點類似寫春聯。另外,還要避免寫出的句子和題目重複或類似,盡量運用其他詞彙,不過像「的」與「得」這類結構助詞重複是無妨的。
話說那天第四節的國語課,也就是營養午餐送來學校、香氣四溢的那一節課,我計畫要完成習作上的課文、大意填充以及照樣造句。
由於「照樣造句」必須找出詞性,對三年級的小朋友比較難,所以我都會鼓勵已經完成造句的學生上台寫出自己的句子,一方面讓孩子使用平時接觸不到的粉筆,可以激勵他們趕快完成;另一方面可以讓不會寫的孩子觀摩,順便抄下來,避免他們對於學習產生恐懼。
我這位溫柔賢淑的老師對於學生寫錯字或內容錯誤,通常不會責罵,而是指出哪裡有錯再請他們更改,然後稱讚寫對的部分。所以每當我在座位間巡視的時候,會有不少孩子興奮的舉手說「好了!」期待老師的稱讚,並得到在黑板寫出句子的機會。
就在我陸續叫了四個人上台寫句子的時候,開始聽到阿丹那組所有組員都在竊笑,我看了看阿丹,發現他正一邊書寫一邊唸自己的答案,而且說的都是一些容易引起小朋友「共鳴」的「大便」、「上廁所」等語詞。
我不慌不忙以古代俠客穿梭樹林的功夫,繞過教室裡掛在椅子後拉鍊壞了、已經開口笑的書包,和掉在地上陣亡的鉛筆、水壺、便當袋等地雷,凌波微步到了阿丹身邊。
阿丹顯然等待這一刻許久,他張著狡黠的雙眼看著我,然後不等我點名,就大聲唸出他的答案:
「媽媽一邊大便,一邊吃東西。」
整組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笑聲吸引了全班的注意。
所有人好奇的轉向這邊,我說:
「阿丹,老師不是說第二句要有四字詞語來形容嗎?你看題目:『大家一邊看,一邊七嘴八舌的討論。』」
不愧是我的學生,阿丹很快的說:
「媽媽一邊大便,一邊漫不經心的吃漢堡。」當然,他加重了「大便」與「漫不經心」兩個詞語。
平時課文都會唸成八部輪唱式的全班,這時則很有默契的成了歌劇裡的大合唱,以完美無誤差的聲音齊發:
「唉呦,好噁心啊!」開始有人做出跌倒姿勢。
我像美麗女主角的高音獨唱般回答全班:
「老師說過,造句裡的名字不能寫別人,一定要寫自己喔!」
接著大家一起等待男主角阿丹再次更改他的句子:
「阿丹一邊大便,一邊漫不經心的吃漢堡。」
接下來五秒鐘的時間,大合唱再度出現:全班爆出一陣笑聲,無論是狂笑、竊笑、不好意思的笑、還是感到噁心的笑。
我微笑面對這群表演者兼觀眾:
「好啊,阿丹,老師允許你不用更改,不過別忘了今天這一課要給家長簽名喔!(阿丹的媽媽以管教兇狠聞名!)反正你的詞性也對,你媽媽如果認為這樣的句子很寫實、值得稱讚,也許還會讓你買第二張星光幫的專輯喔!」
接著,我對著看好戲的觀眾,完成女主角最後一幕的獨唱:
「好,所有的同學一起唸黑板上這個有水準的句子,唸完後,自己拿出課本參考,完成第一大題。還有,不要忘了要帶習作回家給家長簽名喔!」
這時,距離下課還有五分鐘,孩子們看了看時鐘,想想他們如果速度快的話,或許還可以多賺到三十秒的休息時間,所以全班又再次有默契的展現大合唱:大喊「耶!」並且擺出千年不變的「V」字勝利手勢,在隔壁同學的鼻子前面揮舞。
當然,男主角阿丹也只得完成整場戲的最後一段獨唱:
「噢──!」
然後開始拿橡皮擦擦掉他剛剛所寫的句子。
有的學生因為寫作業時間不夠,或者平時不喜歡多動腦,所以有抄參考書答案的惡習,這非常可惜。寫「照樣造句」或「照樣寫短語」,可以幫助初學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習慣我們平時說話的語法,還可以訓練創造力與文筆。
常會有憂心的家長問我,為什麼他的孩子國語考卷都考一百分,但是寫作文時腦袋卻一片空白?這是因為他沒有創造力。
國語考卷裡的閱讀測驗或者詞意測驗等,是考學生的「理解力」,只要孩子的邏輯正確,或者稍微使用考試技巧,便可以寫出正確的答案。部首、改錯字等題目,也只是考學生的記憶力與熟練度。
然而,作文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創造一篇文章所需的架構和內容,像建築房子所需的鋼筋和水泥一樣,從寫下第一個字前,心中就必須先有一幅文章的結構藍圖,才能下筆成章,還得將想法轉化成文字與人溝通。對於人生經驗並不豐富的小學生而言,誰能告訴孩子寫作很簡單呢?
照樣造句是幫助孩子駕馭文字的基礎練習,下回,當孩子造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時,指導完畢後,我們一起鼓勵他的創意吧!
到底答對幾題
——孩子為什麼搞不清楚狀況?
您是否有過這種經驗:明明已經幫孩子複習好幾次,同樣的考題,他竟然還是寫錯答案?
有的孩子解讀能力較差,往往搞不清楚我們在問什麼,也常常看不懂考卷題目,因此對於同類型的題目,每次考每次錯!他們常會讓家長感到挫折與失望,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比別人「笨」了一點?
其實這種類型的孩子,有的是因為訊息接收不良,有的是對於大人的訊息解碼錯誤,就像迷航的鴿子與無法回溯的鮭魚,感應不到正確的地球磁場,找不到回家的路。
有天下午,我撐起疲倦的身體,拿著紅筆批改早上的數學考卷。
「讀懂統計長條圖」這一單元算簡單,心想這次家長簽名一定會很高興,因為孩子們都可以拿高分回家。但在改了十張考卷之後,我知道我又被孩子上課瘋狂回答的自信給騙了!
考卷上有一題:
下圖是今年快樂市數學杯競賽答題正確數的結果:
題目:橫軸代表( )
正確答案:隊伍
路家的答案是:橫軸代表(橫的)
我嘆口氣,嘴裡碎碎唸:「虧你想得出來!」
另外一題同樣很絕:
題目:縱軸每一格代表答對( )題
正確答案:(4)題
小雷竟然寫:縱軸每一格代表答對(幾)題
我只好在他的答案旁邊用紅筆寫下:到底答對幾題嘛?
這種題目無論在上課中,或是在平日的回家作業裡,都已經寫了不下三十遍,但平時看來似乎都會回答的孩子,卻像個音波不同的收音機,雖然在那裡,卻沒有接收到頻率!
諸如此類的情節,時常在教室裡上演。總以為孩子懂了、會了,但他們卻是「你過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雖然他們不是故意跟老師或家長唱反調,但表現出的樣子,就好像大人說的是聽不懂的「火星語」!
究竟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像壓錯按鍵的翻譯機,反應和我們要的就是不一樣呢?從教學現場的觀察,有個很關鍵的原因是「聽的能力不夠」。
自我與外界的互動,是不斷從生活經驗建構出來的。對於成長的孩子來說,聽力訓練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從小讓孩子培養「注意聽」以及「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但是家長往往會忽略這一環。
當我們叫孩子拿「積木」,他卻拿了「小汽車」給我們,這樣子的錯誤反應可能是因為:
一、孩子無法分辨: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這個反應較常發生在年紀小的孩子身上,因為他們生活經驗不夠,或者沒有學過。家長們必須耐心拿著「積木」與「小汽車」擺在孩子眼前,告訴他「積木和小汽車的不同」。下回,當孩子聽到我們喊「積木」時,他就可以做出正確判斷。
這就是生活經驗與學習的累積。
二、孩子沒有「專心聽話」:訊息接收不良
現代生活中,高科技產品充斥,經由電視、電影、電動等影像、聲音,傳遞出的訊息過多,導致有些孩子無法判斷什麼是重要的資訊該留、什麼是不重要的廣告該丟。孩子從小受到太多外在刺激,時間一久,專注力就會降低,無法正確的將訊息接收到腦子裡,所以做出錯誤的回應。
跟孩子說話時,應該要求孩子眼睛看著說話者,心無旁騖,讓頭腦思考與聽力接收一起進行,不要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回應父母。學習的四個步驟是:「聽↓說↓讀↓寫」,當孩子學會「專心聽」,才能夠在日後學習正確的說、讀、寫。
另外會讓老師感覺無奈的情形是:「家長給予孩子錯誤的自我投射」,使孩子以為自己有問題,所以不用努力改變自己,反正也改不了。
現在許多家長都很認真,會閱讀關於孩子學習反應的專業醫學文章,這點值得肯定與鼓勵。但最近這幾年我常會聽到家長跟老師「解釋」孩子的學習成效不佳,因孩子「疑似」有「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者「ADD」——就是我們所說的過動症。無論是ADHD或著ADD的孩子,他們比較明顯的共同特徵是「容易衝動」,往往還沒聽完完整的問題,就急著回答,或是只以自己的方式解讀別人的話語。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只是皮加上不聽話,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給予孩子「有點兒問題」的訊息,可能間接導致孩子拿本身「缺陷」當作藉口,認為「我就是這樣」,而失去矯正與學習的機會。
有一次,小妮問我「什麼叫做『注意力缺乏症』?」我很驚訝她這麼問,所以先反問她為什麼會提到這個名詞?
小妮說:「我昨天和媽媽到美食街點餐。媽媽要去洗手間前,叫我先想一下要點什麼,但是因為我很久沒去百貨公司了,所以我就很高興的看著人來人往。媽媽回來後,問我要點什麼?我才剛說:『我想一下喔』,她就生氣的罵我:『想個吃的也要想這麼久,我就說你有『注意力缺乏症』!乾脆我幫你點,你坐著!』」
看著疑惑的小妮,我微笑告訴她:「你想太多啦!只要下次媽媽跟你交代事情的時候,先將媽媽要求的事完成,再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啦!」
瘋子球與推呆子
──訂定與遵守規則的重要
孩子的腦中,沒有受到太多既定規範,因此總是有天馬行空的創意。他們有時候會發明一些奇怪的遊戲,看在大人眼裡,明明是無聊至極且容易引起糾紛的遊戲,卻讓孩子每節下課都想衝出去玩。
日記一則 (by 韋哥)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十一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浩軒忘記帶籃球,大家都很失望,所以我提議玩「瘋子球」。
瘋子球的規則是:只要接到球,就要學瘋子一樣把球丟出去,而且要一直叫「啊」。我們揉了阿單的自然考卷當球,玩的時候,每個人都像瘋了一樣,不但大吼大叫,阿單還一邊抓頭一邊丟球,史先生則是一邊緊緊的閉眼睛,一邊吐舌頭。雖然一下子就到了上課時間,但是第二節下課我們都衝出去丟「瘋子球」,連隔壁班的男生也不打籃球了,跑過來一起玩「瘋子球」。
就這樣,我們整個早上的下課都在丟「瘋子球」。
看到這篇學生的日記時,我心裡想:「這種容易引起糾紛的遊戲,他們絕對不會玩超過三天!」可是當老師禁止孩子玩遊戲時,他們總是會認為老師「不近人情」、「小題大作」,所以我決定先不動聲色,只在上課時提醒學生:「下課到操場玩,要守秩序並注意安全!」
果然,第二天的最後一節課,就有學生氣得臉紅脖子粗,一邊和同學互相叫罵,一邊擦著滿身汗水回教室。
委屈得要掉淚的正哥:「我明明說不要玩了,你還丟我!」
生氣的史先生:「你明明接不到球,還說我丟你!」
愛管閒事的浩軒:「老師,史先生閉著眼睛亂丟球,剛剛有一年級的小妹妹也差一點被他丟到!」
史先生的麻吉阿單則義憤填膺的說:「明明就是那個小女生自己跑過來,你懂不懂啊!」
聲音很大的史先生忍不住吼叫:「本來就這樣玩,你不要不懂裝懂!」
「STOP!」我雙手插著近年來變胖的腰說話了:「我有沒有說過『要一起玩就不要吵架』?」
「有!」全班一致通過。
「有沒有說過『要注意安全』?」
「有!」全班再度通過。
「你們的『瘋子球』亂丟,本來就容易讓大家吵架,而且沒有訂定規則,就容易會有人受傷,對不對?」
「對!」有的孩子開始偷笑。
就像「你工厚吾厚啊(你說好不好啊)!」這一句十分有渲染力的選舉語言,看戲的小朋友也一致附和我這「造勢晚會主持人」。
「以後玩遊戲,先訂好規則,不要玩這種危險的遊戲,好不好?」
「好!」
於是就這麼解決了一場「友誼危機」。
諸如此類的下課糾紛,常常在校園內上演。追根究底,除了有的小朋友愛告狀,大部分是因為有人「不遵守規則」而引起。
不遵守規則的孩子,若沒有適時引導,容易導致日後有偏差行為。孩子若無法或者不願意遵守規則,長期來看,人際關係會變差,沒有人想跟他玩,日後進行分組討論時,就變成心理上的壓力!再嚴重一點,有的孩子會以挑釁的方式強迫同學跟他吵架,甚至造成反社會情節,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
當「遵守秩序」的觀念無法深植在孩子腦內,溝通與相處上的障礙便會出現。孩子認為沒有人關心他、站在他這邊,因而採取某一種防禦策略或抵抗行為。因此,協助孩子瞭解守秩序的重要,絕對是不可忽略的課題。
在班上,我的處理流程是:
第一步:請「第三者」說明當時情況,再讓產生糾紛的孩子有解釋機會,免得一開始即演變成不理性的互相叫罵。有的孩子越解釋越覺得理虧,就會不好意思的承認錯誤,這時老師要給孩子正向的肯定與鼓勵。
第二步:從孩子的回應,例如「誰叫他們都欺負我!」或者「我只是不小心的!」等詞語,判斷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是為了博取注意?報復?還是單純不小心,但又不好意思道歉,承認錯誤?
第三步:若孩子只是一時不注意而不守秩序,他會不好意思的笑一笑。若孩子刻意以負面行為表達不滿情緒,就必須私下溝通,讓孩子正視這個問題。
處理到第三個步驟時,我一定會採取下面的方法:「時光倒流」,指導孩子該如何解決糾紛,最後讓孩子互相擁抱。
「時光倒流」,是讓孩子重新模擬正確的解決方式,例如:「對不起,我不應該用力的用球丟你,我下次會注意。」並且請另一個孩子說:「請你不可以再這樣!」孩子們總是覺得演戲很有趣,所以常常在邊演邊笑的情況下,輕鬆化解緊張的氣氛,也感受到「原諒是一件好事」!
所謂「一抱泯恩仇」,藉由肢體行動,讓孩子具體感受對方傳達的歉意與諒解。若是男女生吵架,可以握手或者九十度的互相鞠躬代替。
有一天,韋哥又發明了一種奇怪的遊戲:推呆子。一群人圍在一起,被推到的就是呆子。
上課了,正哥又哭著回來。
每次都玩得滿身大汗的正哥哽咽的說:「老師,他們一直推我!」
「是你自己要玩的還怪別人!」史先生大聲的說。
「他們還罵我呆子!」淚眼汪汪的正哥。
想到前幾天才發生的「瘋子球」事件,我問那一群男生:「誰要來說明剛剛發生的事?」
「老師,我沒有玩,我來說。」史先生第一個舉手。「韋哥說要玩『推呆子』,被推到的人是呆子,然後去推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就是呆子。」
「我告訴他們,『推呆子』推來推去一定會吵架,而且很危險,可是他們不聽,我只好在旁邊看。」史先生得意的說著。
「很好,看來史先生已經很清楚如何分辨好的遊戲,以及遵守遊戲規則的重要。」我大大稱讚上回發生爭執但這一次沒有加入戰局的史先生。
「後來正哥說他也要玩,大家就說好,要玩的話,不可以告狀,反正只是遊戲,但是正哥一直去挑釁當『呆子』的人,所以他一直被推到,結果又怪別人一直說他是呆子!」
想到上次「瘋子球」事件的孩子們,這時才驚覺自己玩的遊戲似乎觸犯「訂定良好規則」與「遵守秩序」的準則,機靈的韋哥馬上見風轉舵:「老師,我知道了,我們之後不能再玩這個遊戲,因為推來推去很危險。」
「很好,聰明的小孩!」我大大鼓勵了韋哥一番。
「老師,我剛剛不應該哭的,因為我們已經講好要玩這個遊戲。」正哥也主動提出來。
「很好,正哥也很聰明。」我也讚美邊哭邊笑的正哥。「希望你們以後都要記得玩遊戲的規矩以及遵守規則的重要喔!」
這一陣子的奇怪遊戲風波終於結束。
孩子有錯就要教,知道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後,還要協助他們糾正錯誤並遵守共同的規則,而非一味替孩子找理由,這才是協助孩子的最好方法。
Tip:許多研究文獻都指出,男童比女童有較多狂野嬉鬧的遊戲,他們只是在玩鬧,並非真正打架。但如果孩子惡意傷人,就必須正色制止。
鹹蛋配咖啡
──營養午餐面面觀
有幾次我對睡過頭,到第四節課才來學校的小朋友打趣的問:「都快中午你才來,你是專程來吃便當的喔?」幾乎每個遲到的孩子,都會天真的回答我:「對啊!」
可見,午餐魅力難檔,吃午餐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孩子專心了一整個上午,在體力與腦力都大量耗費之後,輕鬆的午餐時間是必要的。我常從孩子身上見證到「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句俗諺,是多麼富有智慧!
小影像個仙女,只愛閱讀課外讀物,不喜食人間煙火。當她看到她害怕的炸排骨、大雞腿或滷蛋等油膩食物,會馬上把餐盒遞到同桌男同學面前,「低聲下氣」又溫柔的問:「你要不要吃這個?」這時候就達到她每次選組的目的──同組一定要有很能吃的男生幫她解決不敢吃或者吃不完的便當!
珍珠妹一次只吃一粒飯,最後同桌同學看了火大要餵她,幾次下來,她覺得不好意思,每到午餐結束的鐘聲一響,她就像灰姑娘聽到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開始埋頭苦吃。
秀妹雖然吃得慢,但若當日餐點中有珍珠奶茶等飲料,在老師規定便當必須吃去八分量的情況下,她竟能不到十五分鐘就快速解決便當,然後開始排隊拿珍珠奶茶!
沈翔體形壯碩,吃飯狼吞虎嚥,像是在家餓了兩天才來學校「拼」午餐一樣。他是小胃口同學的救星,一個便當盒裡,有時會塞滿三、四隻大雞腿,而吃完雞腿再喝湯的「享受」,會讓他下午的課程心情愉快!
和雄是「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他說自己吃滷蛋會頭暈、吃紅蘿蔔會過敏、吃魚會想吐……。如果同桌同學也不想幫他吃,例如遇到大家都怕的茄子,他就一小丁茄子配一大杯白開水,像在吃藥一樣!
艾里更絕,書包裡總是有一些奇怪的配料,例如蕃茄醬、梅子粉、辣椒醬等調味包,當別人吃薯條配蕃茄醬,他就薯條配梅子粉,炒米粉配蕃茄醬!他的媽媽還說這孩子在家愛吃鹹蛋配咖啡耶!
無論家裡是否有發育中的孩子,沒有一個父母會否定午餐的重要。然而,在營養要求嚴格的家庭裡,餐桌是否會成為家庭的另一個戰場呢?
每次帶新班,都會有家長請老師特別注意孩子的午餐:
「老師,我的孩子吃飯很慢,請你催她吃飯快一點!」
「老師,我的孩子討厭吃青菜,請你務必規定他把餐盒裡的蔬菜吃完,否則週末我要炒一大盤蔬菜逼他吃下!」
「老師,我的孩子食量太小,所以長不高,你一定要檢查他每天是不是有把午餐全部吃乾淨!」
每次聽到憂心忡忡的家長向我訴苦,我心裡總是猜想,孩子從幼稚園甚至更小年紀,餐桌上的拉鋸已經開始了。
從我與學校裡的孩子接觸以來,我漸漸體會孩子食量小、挑食或吃太慢等「問題」,和大人並無不同。但是,大人有權力替自己決定要吃什麼,喜歡吃的東西多買、不喜歡吃的東西不買,甚至用餐時間來不及,還可以趁著工作空檔解決,那孩子呢?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從小就討厭吃青菜,尤其光是聞到芹菜的味道,胃與腸子會開始異常蠕動,甚至嘴巴開始分泌大量口水,好像正在宜蘭的「九彎十八拐」山路上跟暈車奮戰一樣。
記得有一次,幼稚園老師以凌厲的眼神威脅我把陽春麵裡的青菜吃下去,因為害怕受到處罰,我只好大口猛吞湯汁中的白菜,結果青菜硬是不肯乖乖滑入我的食道,不到五秒鐘,加上剛吃飽的麵條,全部吐了出來。小小年紀的我心想:「完了,又要被老師打了!」所以臉色發青。沒想到,老師看我這樣,竟打電話給我母親,告訴她我有發燒的症狀,請她帶我回家。當然,省了被老師棍子伺候的我,心裡不知有多麼高興!
但神奇的是,長大後,我竟然超愛吃生菜沙拉以及泰式料理中的任何一道青菜,我都跟母親戲稱,小時候蔬菜吃太少,因此長大後,老天爺懲罰我自動把小時候沒吃到的蔬菜量補齊!
後來,經歷大學住宿的團體生活,以及工作後常有的聚餐,我更發現每個人面對食物的情況一大堆。為了維持身材的朋友,每次餐桌上都要放一碗清水,美味的食物送入口中前,必須放入那碗清水「洗淨」才入口。有的人喜歡重口味,每餐桌上一定有一碟辣椒醬。有的人討厭吃魚,所以只好買魚肝油或著DHA魚油補充。諸如此類的挑食案例,不勝枚舉。正因為大人的挑食情況多,補藥、維他命、果菜汁等才會有這麼大的市場需求,不是嗎?既然用餐「正確」那麼重要,為什麼大人們也做不到呢?
對於發育中的孩子,均衡又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必要的,但是我們如何幫助孩子自動「矯正」呢?在輕鬆、少壓力的情況下,給予孩子自動改變與學習的機會。例如,中午打菜的人員不必把餐盒都裝滿,有時學生帶來的餐盒容器之大,連我也吃不完!如果有不喜歡吃的菜,可以選一樣送給別人吃,但是其他的菜和飯就一定要吃到一口不剩,學生看到老師已經如此「寬宏大量」,怎麼好意思拒絕全部的餐盒菜色呢!
吃太慢的孩子,我會給予十分鐘的彈性時間,避免他們營養不良。午餐時間可以輕鬆一點,和同組同學輕聲聊天,能讓孩子們用餐氣氛愉快,比較不會兩隻眼睛瞪著食物愁眉苦臉。通常,給他們一點彈性,並且時常提醒,我觀察到大部分的孩子可以在一個月內,解決用餐習慣不良的問題。
教導很重要,但是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情況下,給予他進步的機會,畢竟餐桌不應該成為親子間爭執的地方。我提供兩篇孩子的書信,給家長們做為參考。
親愛的同學:
我有一個煩惱,那就是我不喜歡吃苦瓜、茄子,尤其苦瓜我最不喜歡了。雖然它們都很營養,可是我就是討厭,爸爸卻一直叫我吃,沒有想到我的喜好,你覺得我應該怎麼辦?
煩惱的小天敬上
以下是另一位同學的回信:
不喜歡吃苦瓜、茄子的小天你好:
其實我也不喜歡吃苦瓜、茄子,但是每次媽媽叫我吃我不想吃的東西,像黑豆、薏仁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吃完了,我會更健康。別灰心,也許你會想出辦法。
我覺得或許是你用舌尖去舔苦瓜,才覺得很苦又不好吃,因為舌尖會感覺食物甜不甜?辣不辣?還有鹹不鹹?所以你只要讓舌尖別碰到苦瓜就可以了。
或者請媽媽把苦瓜切得薄薄的,再加上美乃滋涼拌,就很好吃喔!不然可以把苦瓜加上蘋果和鳳梨,最後加上蜂蜜,打成果汁,那真是人間美味啊!
祝你一切順利
杜阿文敬上
看了孩子的建議,你是不是也想要嘗試這杯美味的苦瓜汁呢?
Tip1:現在有供應營養午餐的學校,因為環保考量,多避免盒餐(一盒一盒裝好的紙便當)而改採桶餐,老師會指導小朋友打菜,用餐禮儀方面(排隊、嘴裡有食物時不說話等)也請家長提醒孩子們注意。
Tip2:午餐時間除了打菜、用餐,還要簡單的清洗餐具或擦拭餐具。有的學校會利用餐後十分鐘進行教室打掃,並鼓勵小朋友潔牙。建議在孩子上小學前,家長就應該協助孩子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
Tip3:建議養成孩子吃完早餐再上學的習慣。否則孩子們到了下課才吃早餐,有的一吃就要花兩、三次的下課時間,有的還會到了快中午才想起早餐忘記吃而匆匆忙忙的囫圇吞棗,到了午餐時間就吃不下啦!
聯絡簿大鬥法
——為什麼家長要簽閱聯絡簿?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生寫了聯絡簿,家長就可以更周全的幫忙孩子準備學習所需的用品。
現在的學習科目多元,又講求實作理解以避免死背知識,除了每天的國語、數學作業,孩子在電腦、鄉土課等,可能都有回家作業,加上自然課要做實驗、社會課要調查訪問、健康課要做早餐、視覺藝術課要準備畫具等,孩子的學習內容可謂相當豐富。如果不想忘記任何一樣學用品,寫聯絡簿是一個好方法。
當然,面對琳瑯滿目、需要幫助孩子準備的學習用品時,若遇到較無經驗的老師,只在上課前一天寫在聯絡簿上,那麼對於晚下班的父母,甚至第二天送孩子上學的路上才簽聯絡簿的父母而言,的確會令人抓狂。
常常在網路或報紙上,看到一堆吐苦水的父母,抱怨聯絡簿上老師要家長幫孩子準備一些奇怪或瑣碎的學用品,例如:帶吹泡泡的用具、青菜(有的家裡不開火)、報紙(有的家庭不訂報)或者帶小動物、甚至盆栽等,只要想得出來的物品,都有可能成為聯絡簿上的必攜品,急壞了許多父母。但是,若教師可以提早告知,相信家長會更有意願協助孩子。
教師要求孩子正確抄寫聯絡簿,也是一種挑戰。我常發現,只要聯絡簿當天的項目超過四項(包括回家作業以及第二天該帶的學用品),許多孩子就會偷懶。
有一學期剛開學時,阿旁的媽媽打電話給我,問說:「老師,昨天晚上阿旁邊寫數學習作邊被我罵,因為他都寫錯!我問他為什麼都不會寫,他竟然說老師還沒教,所以他不會寫,是真的嗎?」
我很訝異,每天出的作業是跟著上課進度在複習啊!
我趕快翻開阿旁的聯絡簿尋找原因,原來阿旁漏抄了一個「甲」字,我規定當天寫「數甲P3~P5」,但阿旁卻只抄「數P3~P5」,數學習作有兩本,應該先寫甲本,結果阿旁隨手拿了乙本就開始寫,當然進度不一樣嘛!
可見得抄寫是需要訓練的。如果連黑板上聯絡簿的條列項目都無法正確抄寫,隨著年級增加,將來在課堂上如何正確的抄寫重點呢?
另外,聯絡簿上的回家功課項目,是用來幫助孩子溫故知新,家長簽閱聯絡簿時,也可以瞭解學校的進度。
二、生活記錄,成長點滴
聯絡簿是親師生三方的聯絡管道。
在這個注重隱私且家長下班時間較不固定的時代,聯絡簿因應而生。聯絡簿取代以往的家庭訪問,讓老師和家長隨時都可以透過每天的聯絡簿,瞭解孩子的情況。
雖然大家都知道,要避免聯絡簿成為學生不良紀錄的檔案,但是,老師若沒有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不適當的舉動,似乎又有失職守。所以,我常花許多時間寫孩子的聯絡簿,不只給予鼓勵、稱讚,也會補記學生在學校的「特殊表現」。
一來,當孩子在學校的錯誤行為一犯再犯,若沒有經過親師間的相互溝通配合,讓孩子知道老師及家長都很重視這個問題,孩子不容易警惕在心。再者,我常開玩笑說,如果不曾告知家長孩子的錯誤行為,會不會像電視新聞上的情節,孩子被抓去關了,家長才說:「怎麼會這樣,他一向都很乖啊?」
我第一年教書,還是菜鳥老師時,便見識到學生使用聯絡簿的「功力」。
有一回,我在辦公室瀏覽當天的聯絡簿,看著看著,不自覺的對著聯絡簿嘆了一口氣。
好心的英語老師珍珍關心的問:「怎麼了啊?」
我十分洩氣的回答:「改了好幾天的聯絡簿,我剛剛才發現我一直覺得『怪怪的』原因!」
珍珍老師:「怎麼怪法?」
我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看了好久,才發現貝克吳把我用紅筆寫的『補交生字預習簿』幾個字,用黑色的原子筆蓋上了!他可能認為沒有紅字,就不會被媽媽發現他又缺交作業!」
珍珍老師說:「有可能他每天這樣子寫,他媽媽誤以為這些都是當天的回家作業,搞不好還會抱怨功課太多喔!」
我說:「對啊!」
教中年級的阿德老師說:「你們高年級的還真聰明,我們中年級的,曾經有學生把聯絡簿撕掉,重新再抄一次。最後,別人的聯絡簿厚厚一本,他的用不到學期中又要買新的!我跟他爸爸說了這件事,他爸爸一氣之下,把聯絡簿一頁頁編上頁碼,警告他:『如果頁碼不連續,你就慘了!』」
珍珍老師聽了,也說:「我還教過好幾個學生,忘了請家長簽名,結果自己學家長簽名,但小孩子執筆的力度和大人不同,當然一看就知道筆跡不符啦!」
坐在我對面的韓老師,攤開一本聯絡簿,上面的「親師交流道」一欄,有學生寫:「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大家不可以這樣做。」
我好奇的問:「怎麼了嗎?」
韓老師無奈的笑了一下,說:「你也看不出來,覺得沒什麼特別的事發生吧!」
我和珍珍老師對看了一眼,聳聳肩表示不知道,我們「道行」真的太淺了!
韓老師說:「這個小朋友昨天放學時,無緣無故打了班上的一個學生,還辯解說只是小力的打怎麼會痛?我要他自己在聯絡簿上把他的行為和反省寫下來,讓家長瞭解。沒想到,這個學生刪去主詞──我,將這件事寫得無足輕重,事不關己!所以他的家長也沒跟孩子再教育了!」
以往,若孩子在校表現不甚理想,老師們會用紅字寫在聯絡簿上,所以許多家長或孩子,一看到聯絡簿上有紅字,就感到頭痛,孩子免不了挨罵。但是現在時代不一樣,聯絡簿被賦予更多樣性的功能,老師和家長可以在聯絡簿寫下對孩子的觀察,讓孩子感覺受到重視。即使孩子有負面的行為需要家長協助改進,老師也會盡量避免使用紅筆而改用藍筆。
我常鼓勵家長在聯絡簿上寫稱讚孩子的話語,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並加強學習意願。例如:「小如好棒,早上會自己折棉被!」、「思佳一回家就專心寫作業,作業寫得又快又好!」、「漢可每天幫忙洗碗和倒垃圾,是爸媽的好幫手!」不但鼓勵孩子,也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我看到這些家長對孩子的讚美,也會在聯絡簿上寫:「好棒!」、「不但是老師的好幫手,也是爸媽的好幫手呢!」等話語,讓孩子感受到專屬於他個人的讚美。
有一次,我要求已經連續三天忘了給家長簽名的小楚寫「愛的作文」,題目是:「為什麼要請家長簽聯絡簿?」他寫出一個我不曾想到卻又令人莞爾的論點:「因為這樣老師才知道你的爸媽是誰!」
很實際的回答,不是嘛!
密室失蹤事件
——為什麼文具要貼姓名貼?
記得小時候開學日拿到新書,第一件事是將十幾本課本、作業簿等,都帶回家寫上班級、座號、姓名,並且包上書套,小心翼翼將書本收好放在書包內。由於父母的身教,我們養成愛物惜物的好習慣,任何文具、書籍都會好好保管,深怕不見了。
但現在,我常常在教室裡撿到許多沒人認領的文具。我用孩子們帶來的乖乖桶或糖果鐵罐「收留」沒有主人的文具,不用半學期,班上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筆一桶;直尺、三角板、量角器一桶;橡皮擦、筆心盒一桶。沒人認領的衣物,可以組成牛仔、運動套裝,還附上帽子、水壺,甚至還有冬季、夏季外套可以替換呢!
因此,我會不定時檢查:任何文具都要貼姓名貼,甚至連鉛筆盒、抹布等,都要用麥克筆寫上名字,以免不見。之所以這麼做,主要不是因為怕小朋友「偷」,而是怕拿錯或掉了。尤其小朋友東西一不見,第一個想到的往往都是「有人偷了我的東西」,而不是「我自己把東西弄丟了」。
以鉛筆為例,當有小朋友說他的鉛筆不見,我會先問:「你的鉛筆有貼姓名貼或寫名字嗎?」如果有,請全班一起找找看,看看是不是旁邊同學整理桌面時拿錯,沒有看仔細就收到書包裡。
我還會謹慎的告訴全班:「老師知道同學不是故意拿的,是因為沒有仔細看名字所以拿錯,下次注意就好。但如果拿錯了,一定要還給同學,同學會很高興鉛筆失而復得。」
但相反的,如果鉛筆沒貼姓名貼或寫名字,我會告訴孩子:「自己的物品要保管好,並且寫上名字,這樣如果有人撿到,才知道要如何還給你。」
給孩子一個機會教育:自己的東西沒保管好,不是別人的責任!如此來引導孩子培養責任感。
我很不希望學生第一個反應是:「老師,有人偷了我的東西。」因為若沒有辦法證明是誰偷拿的,等於全班都成了嫌疑犯,如果座位在失主附近,嫌疑就更大了!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聽到自己的孩子被當成嫌疑犯。一旦某個孩子東西常常不見,我會觀察:這個孩子的人緣不好嗎?還是他迷迷糊糊?
幾乎每位老師都會規定:離開座位時,文具要放回鉛筆盒,並把鉛筆盒放進書包或抽屜,椅子靠攏才能下課。如此規定的原因,第一是把桌面收拾乾淨,為下一節課做準備;第二,文具又小又輕,放在桌上,若有人走過,外套不小心撥到,文具就會掉在地上,當小朋友回教室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文具被踢來踢去,弄髒或者「分屍」了,學生打掃時,以為是垃圾,可能直接掃到垃圾桶,不見的文具就成了班上的一件「懸案」!
各位家長千萬別以為這是電視卡通科南推理劇,這樣的情況不只在我的班級上演,我也從其他老師們的口中聽過!
有一次,小瑄的鉛筆盒離奇的在班上失蹤了!他說,只有早上拿出鉛筆盒抄聯絡簿,之後都沒有再把鉛筆盒帶出教室。
我利用簡短幾分鐘,要求全班同學找一找自己的抽屜、櫃子、書包,小瑄也認份的從操場到每間教室,依循一整天的足跡,找遍每個地方、也問過所有老師,但還是找不到!
放學時,我正想打電話給小瑄的媽媽,就在這個時候,學生們一個個拿走放在地上的東西,突然鉛筆盒眼睜睜的出現在小珍的座位角落!
我大叫了一聲:「鉛筆盒!」
旁邊同學循著我的視線,指著小珍說:「喔,在你位置底下!」
小珍無辜的張大眼睛,急著說:「不是我偷的!」
我如釋重負的呼出一口氣,好氣又好笑的說:「老師知道不是你偷的,應該是粗心的小瑄沒有把鉛筆盒放好,就急著到操場打球,鉛筆盒掉在地上也不知道。上課了,他又急忙拉開椅子坐下,不知道鉛筆盒已經被踢到一旁,旁邊同學因為認真上課,也沒有感覺腳下有東西(一定是平時座位底下亂慣了),所以鉛筆盒從早上就開始被踢來踢去,最後落腳在一堆便當袋、口風琴、飼養箱的中間,直到放學。」
聽了我精闢的解說,孩子們張大嘴巴,崇拜的說:「老師,你好像名偵探科南喔!」
第二天,我告訴全班這件事,小瑄舉手說:「游老師,有人罵我:『都是你啦,害我們全班都要找,好像嫌疑犯一樣!』可是我沒說有人偷啊!」
我說:「沒錯,但因為你沒有將鉛筆盒好好收進抽屜或書包,所以班上才會人心惶惶呀!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有誰會想和東西常常不見的同學當鄰居呢?」
我繼續「開釋」:「不過,老師很高興小瑄承認是自己弄丟鉛筆盒,而不是指責同學偷走,並且認真到每間教室、操場去找,還好這件事情終於圓滿落幕,但希望大家記得這次經驗,以後要確實保管好自己的東西喔!」
小朋友的生活中,什麼怪事都有。我們班上的孩子,課本和作業簿就常在書櫃和牆壁的縫隙中、家長的辦公室裡,甚至洗衣籃內出現!所以小小姓名貼學問大、用處大,請家長們千萬別忽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