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隨俗讀聖經,讓我們與古代讀者一同遇見上帝
當我們到一個異文化地區旅行的時候,入境隨俗是最好的接觸方式:跟當地人一起吃喝、一起搭乘交通工具,跟上當地人走路的速度、對時間的觀念,體會身體語言所代表的意思,參與討論日常關注的議題……。那麼,要讀懂聖經這部距離現代幾千年的文學結晶,我們就更需要認識當時的文化背景,好讓我們可以不用憑空猜想經文的意思,盡量避免對經文的誤讀。
今日的世界和聖經時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羅馬地區差異很大。學者們為了要更明白聖經和其所屬的文化,窮畢生之力研究語言、考古學和歷史,但常常只能在大學圖書館裡看到他們的心血結晶。本套註釋首開創舉,把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用便於查找的編排方式,按照經文逐節彙整成冊,並涵蓋整本聖經。
地理、歷史、語言、風俗習慣、古代近東文學和考古學六方面,是本套書關注的焦點。讀者可以在這部註釋中找到從未想過要在聖經辭典裡查的東西,或甚至連聖經辭典也查不到。例如在參孫和押沙龍的故事中「頭髮」的重要,還有鹽之盟約當中鹽的使用,甚或是在被毀的城中灑鹽。認識經文的背景,主要目的不在於讓我們證明聖經的真實性,而是透過對當時代文化的了解,更深地認識聖經真理,也更深認識這位選擇人所理解的世界觀,向人說話的神。
作者給《新約聖經背景註釋》讀者的話
新約的每一節經文,都可以用文化與歷史背景清楚來說明……文化處境的不同,會影響我們對新約的理解。例如:古代有許多驅魔的人,因此,耶穌趕鬼的事不會令古代的讀者太希奇;但是大部分驅魔人都是用咒語,或虐人的辦法,設法把鬼趕出去,而耶穌卻「用祂的話」就奏效,這是令他們非常希奇之處。若知道猶太人說「復活」是什麼意思,就可以回答今天許多懷疑者對耶穌復活之特性的問題。這本註釋書惟一的目的(與大半註釋書不同),是要提供最相關的文化、社會和歷史資料,讓人在讀新約的時候,能像原初的讀者那樣去理解。
作者簡介:
季納(Craig S. Keener)
美國杜克大學博士,現為艾斯伯利神學院新約教授,也是美國浸信會聯會按立的牧師。其作品見於《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和《解釋的時代》(The Expository Times)等雜誌。著作包括《大哉聖靈問(I、II、III)》(友友)、《第二春:新約中關於離婚與再婚的教導》(And Marries Another: Divorce and Remarriag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New Testament)及《保羅、女人與妻子:保羅書信中的婚姻與女性事奉》(Paul, Women, and Wives: Marriage and Women's Ministry in the Letters of Paul)。
季納對於實踐聖經的教導充滿熱忱,年輕時曾經一度因為擔心過度高舉聖經背景的重要性,會讓一般信徒覺得讀經過於困難,因而他徹底拒絕運用文化資料,以至於堅持婦女在教會中應當蒙頭,甚至還鼓起勇氣,想要實行保羅提到的「聖潔親吻」。還好,他後來深入研究聖經的文化背景,發現這是幫助信徒進入聖經世界的途徑。當季納愈是研究,他愈發現神選擇透過文化來傳達祂的話,是有道理的。因為若祂只是賜下抽象的原則,我們可能會倒背如流,卻不會去思想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若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效法神,就需要明白這些教訓在原初的文化中究竟是什麼意思,然後才能嘗試將它們應用在我們的文化中。
更多了解這位跨越時空看聖經的學者,請參考他的個人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site/drckeener/home
作者序
跨越時空的交流—《新約聖經背景註釋》中文版序
華人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近代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我十分感謝有此殊榮,能夠撰寫中文版序,也很高興有機會看到《新約聖經背景註釋》可以對華人做出貢獻。
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交流與溝通是本書目的之一——雖然這裡的文化主要是指古文化,而非現代文化。我的妻子來自剛果,她和我在截然不同的地域及文化中長大,但是透過溝通,我們可以了解彼此。如果在婚姻中這是事實,在其他關係上當然也是實際可行的;我們可以學習去認識、了解別人,並從他們特殊的、與我們不同的觀點中學到有價值的觀念。但是,如果我們要研究的文化是存在於數千年前的古文化,而無法與它溝通時,該如何去理解呢?這時,我們就必須研究那個時代的文件和遺物,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當時的生活和思想。這樣做,有時候比直接溝通更有效、客觀。其實,歷史學家主要就是用這種方法來了解過去文化的。當我們閱讀久遠年代的著作時,透過作者在當時情景下寫出的文字,可以了解到那時的文化形態。
本書提到了古代的眾多著作,大都寫於兩千年前,它們都出自亞洲地區(有一部分地區,現今我們稱之為中東)。這些作品在亞洲情境下讀起來比西方情境更有意義,但是對所有讀者而言,仍然有許多與今日不同的文化觀念。有時在某些方面,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是很相似的,因此讀者仍可直接由現代觀點把握理解的重點。但是在另一些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以自己當代文化作為理解的基礎,那就有誤解的危險。(試想,如果西方讀者認為他們閱讀這些古代著作,就像在研究屬於自己的西方文化;而事實上,這些著作作者的原始動機卻是出於亞洲。)
為了更多地了解這些著作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我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當時中東地區有關文化的著作資料——成千上萬的文字遺產。我盡可能地審閱了一般讀者不熟悉的資料來源,包括了古代土耳其、敘利亞、猶太、希臘和羅馬以及其他地區的文獻。當然,在這本書中,我也嘗試提出許多不同的觀點。但是基本上,本書將提供給有興趣於古代近東文化研究的讀者,使他們更了解古代著作資料的涵義及思想。
期盼這本書可以帶給所有華人讀者幫助。
/季納(Craig S. Keener)
跨越時空的交流—《新約聖經背景註釋》中文版序
華人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近代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我十分感謝有此殊榮,能夠撰寫中文版序,也很高興有機會看到《新約聖經背景註釋》可以對華人做出貢獻。
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交流與溝通是本書目的之一——雖然這裡的文化主要是指古文化,而非現代文化。我的妻子來自剛果,她和我在截然不同的地域及文化中長大,但是透過溝通,我們可以了解彼此。如果在婚姻中這是事實,在其他關係上當然也是實際可行的;我們可以學習去認識、了解別人,並從他們特殊的、與我們不同的觀點中學到有價值的...
目錄
福音書導論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新約書信導論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希伯來書
雅各書
彼得前書
彼得後書
約翰一書
約翰二書
約翰三書
猶大書
啟示錄
福音書導論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新約書信導論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希伯來書
雅各書
彼得前書
彼得後書
約翰一書
約翰二書
約翰三書
猶大書
啟示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