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國中英文」是實用英文的基礎!
本書是專門為「想重新從基礎開始學習英文」的你所撰寫的。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學生時代沒有把英文學好,出了社會之後,想要報名英文的學習課程,不是價格太貴,要不然就是老師講得太困難、完全跟不上英文發音的速度;想要買英文學習書來看,內容卻寫的又太艱澀……。」
其實,你是可以重新把英文學好的!
想要重新學習英文,必須重新奠定英文的相關基礎知識才行。因此,想重新學好英文的您,選擇以前學生時代曾學過的國中英文作為教材是最為恰當的。
幼兒學習母語時,主要藉由耳朵學習。他們的學習速度非常快,差不多在五到六歲之間就幾乎可完全學會發音和文法。
可是,對大人來說,外文的學習條件完全不同。先不論是否能自然而然地學會外文,甚至連本身的母語都會阻礙另一種語言的學習。
然而,很遺憾地,學習外文並沒有特效藥;但是,如果能夠選用適合自己程度的教材,將會事半功倍。
近來英文教育的學習環境出現很大的變化,學習者可利用五花八門的輔助教材來幫助學習。不論是 CD、MP3 或英文廣播節目都已經相當普及,甚至也有英文補習班全程使用英文來上課。也因此,社會人士想重新藉由基礎的英文概念再次學習英文時,更加難以立即找對方法;而且,學習時也應該要依照學習者自身的能力,循序漸進地學習,如果只是盲目地跟著別人的腳步,絕對無法有好的學習效果。
本書的內容包含大部分社會上會使用到的英文,是日常會話、商業場合、TOEIC考試、升學考試等的英文基礎,,對社會人士而言,這些內容都是以前曾經學過且可以說是比較熟悉的。所以,本書是想重新打好英文基礎的你,最佳的選擇!。
本書的中心概念是:將國中英文「簡單、確實地複習,以提升自己的即戰力。」
我深信各位讀者和本書的相遇,將會對您日後的英文學習有很大的助益。
/前言/
醫生的觸診看診時,醫生透過觸摸和按壓患者身體部位及觀察患者的反應,可以尋找出病因和了解病情,這種診斷方法就是所謂的觸診。當自己或家人感到身體不適時,就算不是醫生,一般人也可以運用類似觸診的方法,用手碰觸身體尋找病因。
不過,醫生和一般人所做的觸診在根本上還是不一樣的。一般人只能簡單地看出皮膚變黃或按壓患部會疼痛等這類現象,而醫生則能夠根據「從這個角度按壓這個部位會有刺痛的感覺」而作出「這可能是胰臟發炎」的判斷。
解剖學的知識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是在於有沒有接受過人體內部構造的相關知識(=解剖學)。因為一般人並沒有學過解剖學,所以只能從表面症狀和反應來猜測病情。相反地,醫生有學過解剖學,所以他能將身體表面的症狀和反應與內部的構造聯想在一起。換句話說,醫生在觀察患者的身體時,並不只是觀看身體表面的顏色和反應,實際上,就連隱藏在皮膚下方的器官狀態都是醫師的觀察範圍。正因為如此,醫生才會擁有藥到病除的本事。
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同樣情形也可以用來比喻英文。如果把英文比做人體,英文單字就等於(=身體各部位)肉眼能看到的東西,而影響英文句子正確與否的關鍵(=人體的正常與異常),則是「看不到的東西」(隱藏在皮膚下的臟器 )」。
醫學院的學生在第二學年會實習人體解剖,他們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具備透視人體內部的眼力的。因此,我們接下來就要進行英文的解剖實習,見識一下這些由英文句子表面所看不到的東西(影響英句子正確與否的東西)。
一般人一輩子都很難有實習人體解剖的機會,所以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器官相關的知識。因此,生病了也就只能做出像「總覺得最近身體狀況不太好」或是「肚子偶爾會一陣一陣地痛」這類的判斷,至於如果還想要找出可供治療的病因,則是提都別提了。
英文的解剖實習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實習英文解剖(大部分的人甚至還不知道有這種實習課程)。同樣地 ,在英文方面,一般人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現那些表面上看不到的東西(這左右著英文的正確和錯誤)。因此,即使是寫錯或唸錯了,也只能有「感覺不對」或是「唸起來不對勁」的判斷。如果要靠自己找出真正的錯誤原因並且加以糾正的話,大多數人可能連想都沒有想過。
要成為醫生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努力,因此沒有必要讓全部的人都去當醫生。就讓有能力且適合的人去當醫生吧!一般人只需要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再去醫院找專門的醫師就可以了。
但是英文的學習則不一樣。在英文方面,只要用心學習,不管是什麼人都可以學會類似醫學上的實習解剖之類的內容。只要學習的方法正確,不論是誰都可以看到從英文表面上所看不到的東西。而且,一旦到達這種程度,只要有一本字典,任誰都可以自己判斷英文的寫法和唸法是否有錯誤,甚至自己也能校正這些錯誤。
解剖英文百害而無一利?在醫學界,沒有解剖學知識的人不可能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我是醫生」或是「我能夠看病」之類的話。即使說出口,也不會有人相信他是醫生,甚至還會把他當成假醫生逮捕起來呢!
相反地,在英語的世界裡卻有許多人在完全不知道「英文表面看不到的東西 ( 這左右著英文的正確和錯誤 )」的情況下,卻自誇「我是英語專家」或是「我會英語」。更扯的是,也有不少人對他們的話深信不疑!
這些自稱專家的人大多是敵視英文解剖練習的人。他們的批評態度就像是對待殺父之仇般地嚴苛。這種態度會影響才剛要開始學習英語的人。天真無邪的他們 (特別是年輕人),明明都還沒真正接觸到英文解剖就因此而斷言:「英文解剖之流,百害而無一利!」。這真是非常可惜呀!
閱讀和書寫對錯的判斷基準只要透過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可以看見總是摸不著邊卻又朝思暮想的世界,看透做夢也想不到的英文背後的世界。話雖如此,還是有許多人無法跳脫「英文的解剖=惡」的刻板印象,而寧願浪費寶貴時間在錯誤的學習方向上。
如果以書寫和閱讀英文的角度來看,「有英文解剖學知識的人」和「沒有英文解剖學知識的人」之間的差異就像是醫生所作的觸診與一般人所做觸診間的差異一樣,效果實在是無法相提並論的。而這之間的差異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實際的例子吧!
英文解剖學的角度―――英文的寫作下面是東京學藝大學的英文寫作題目
不論味道是否香甜,花只要有好的顏色和形狀,都漂亮。在十月的時候大概有三十位高中三年級學生寫過這個題目。下面是其中兩則答案。
學生A的答案
Flowers seem to beautiful, no matter what color or style is good in spite of smells are good or bad.學生B的答案
Every flours which have good colors and shape look beautiful weather it smell good or bad以上不管是哪個答案都回答的不好。特別是學生B的答案,他把「花=flower」拼成「小麥粉=flour」,把「不管是..=whether」拼成「天氣=weather」,總共犯了兩個基本的拼字錯誤。除此之外,學生B還在 every 的後面加上複數形的名詞,而colors明明寫成複數形的結果,shape竟然還寫成單數形,而且smell也犯了忘記加上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的s,這類錯誤既明顯又粗心。這樣的答案在大學的入學考式應該只能拿到零分吧!
不過話說回來,學生B的答案其實也是蠻有潛力的。如果以英文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也就是指拼字、單複數形、第三人稱的s這些表面看得到的領域外,那些從表面看不到的領域如單字的「詞性」和「格」等等),他的答案完全找不到錯誤。我們可以說他的答案大致上「有英文的形」了。很明顯地,學生B看得到「英文表面看不到的東西」。像這一類的人,只要老師好好地叮嚀,讓他不要犯一些不小心的錯誤,要拿到及格的分數是很容易的。十月距離入學考還有三個月,這樣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他拿到足夠的分數了。
相對的,雖然學生A的答案並沒有出現類似拼字、單複數或第三人稱有無加s的錯誤,但是從英文解剖學的解度來看 ( 單字的「詞性」或「格」這類表面看不到的領域 ),卻會發現他所寫的英文形態沒頭沒尾的。與其要給這種答案零分,倒不如說這種答案根本就不應列為計分的對象。由於學生A只看到英文的表面(可能連有「表面看不到的東西」這類概念的存在都不知道 ),所以如果想讓學生A在三個月內就擁有「知道自己的英文錯在哪裡的能力(看到表面看不到的東西的能力)」就成了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對學生A來說,盡量多背一些例句(=正確的英文 ) 就是讓他及格的最佳策略。「運氣好的話,就會遇到相同的題目然後考上。運氣不好的話,也就只好放棄了」也是可能性最高而且最實際的指導方法。附帶一提,理想的答案要像下面這樣:
Flowers look beautiful if they have good colors or shapes, whether they smell sweet or not.英文解剖學的角度―――解讀英文這次是解讀英文的例子。下面是大學入學考試的英翻日題目。
Another thing that astonished me was the enjoyment these boys got out of their life at school.對沒有英文解剖學觀點的人來說,因為只能看到英文的表面,所以會誤認 get out of是一組的,也就是會以為這是慣用語「get out of~ ( 從~出去 )」(英:a (an idiomatic) phrase/日:熟語)。因而就會有下面這樣的翻譯出現:
另外一件令我驚訝的,是這些少年從學校生活偷溜出來的樂趣。接著,這一類的人又會比照自己的經驗,深有同感:「我懂!我懂!就是這種感覺!翹課溜出學校玩實在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呀!」並藉此深信自己的解讀是正確的。
相反地,如果是有英文解剖觀點的人,就能夠看到英文表面所看不到的地方(=單字的「詞性」或「功用」),所以能夠清楚知道如果要將these boys got out of their life at school 和 the enjoyment 連接再一起的話,就必須切開got 和 out of (也就是說不再把get out of看作是一組慣用語)。如此,就能夠寫出下面這樣正確的解讀︰
另外一件令我驚訝的,是這些少年從學校生活中得到的樂趣。這兩篇譯句的意思完全相反(「喜歡學校」和「討厭學校」兩個意思相反),實在不是可以笑著說這只是個不起眼的小錯誤。話又說回來,那些沒練習過英文解剖的人(沒有英文解剖學觀點的人 )卻是一直會犯這類錯誤而不自知呀!
對於英文解剖的批評常常會有一些「將英文像剁碎般解剖的話,不就失去了英文風味和美感了嗎?」的批評出現(其他批評會記載在本書後面的「後記」中)。這類批評大多來自一些稱之為英語教師的人。影響力實在不容小看。現在就讓我來回答這個批評吧!
解剖英文是為了判斷對錯將英文解剖剁碎的時候,是不會把風味和美感放在心上的。這是因為解剖英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判斷英文(在書寫和閱讀上)的對錯(以便能培養判斷能力)。風味、美感和對錯判斷是沒有關係的(並非有風味有美感的英文就是正確,沒風味沒美感的就是錯誤)。正因為如此,當然就不必再回頭考慮英文的風味和美感囉!
話說回來,在書寫和閱讀英文時,當然也不是只追求對錯的判斷而已。在知道了寫法和讀法正確後,也要懂得如何感受英文的風味和美感。這時該做的就是盡情品味英文的韻味和作者選字的巧妙,至於解剖,也就免了吧(既然知道正確性無誤,當然也就沒有再解剖的必要了)!
有時候,從英文解剖學角度來看,即使是錯誤的英文句子,也會因為醞釀出了一些無法言喻的風味,而被視為名諺佳句。這種時候,與其判斷句子的對錯,倒不如更以品嘗風味為前題來欣賞這些句子吧!
學習英文解剖學不會喪失感受美感的能力將英文剁碎解剖時,不會把英文的風味和美感放在心上。這並不是喪失了感受英文的風味和美感的能力,而只不過是沒考慮到這件事罷了。因此,只要停止解剖,開始沉浸在英文的韻調裡,就可以感受到英文的風味與美感了。
透過解剖英文所得到的英文解剖學觀點,並不會造成英文美感的感受能力喪失,因為這只不過是改成從不同於風味和美感的觀點(=對錯的觀點)來眺望英文罷了。
這就像醫生和病人的關係。當醫生診斷患者的時候,即使患者是個美女,醫生也能夠單純地從解剖學角度審視患者身體,而不會出現其他的念頭。這並不代表醫生喪失了對女性美感的感受能力。一旦脫離了醫生和患者的關係,醫生應該還是會說出:「我從沒看過像你這樣美麗的人!」這種讚美吧。
情況就如同畫家學習解剖學或者說,這道理就如同以美為追求目標的畫家。請問擁有解剖學觀點的畫家在構圖上會缺乏藝術性嗎?沒這回事!相反的,從解剖學來看,作品除了能夠有正確的構圖外,也能綻放豐富的藝術內涵。
練習解剖學的過程中,必須跟著指導者作正確的學習醫學院的二年級學生,會花上一整年的時間跟著專業指導者進行解剖實習。英文解剖實習也是一樣,必須要跟著專業的指導者作正確的學習。本書就是一本實習指南。透過本書及本書的續篇『翻開就會的英文閱讀』,各位一定可以看見「從表面看不到,卻支撐著英文的背後世界的東西」(也就是在閱讀和書寫上能夠靠自己判斷錯誤以及作訂正)。此時,我保證各位對自己的英文能力一定會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為了迎接那一刻的來臨,請各位一定要努力學習,我會在背後支持你們的!
撰寫本書的時候,研究社的佐藤陽二先生給我許多鼓勵和協助。我要在此萬分感謝他。
/前言/
發現特洛伊遺跡的施里曼曾強調朗讀和背誦的重要性,他的自傳在語言學習方法的書籍中非常有名(註a) 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是德國著名的考古學家,也是一位自學而精通德、英、法、荷蘭、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俄、瑞典、波蘭、希臘、拉丁,波斯、阿拉伯、土耳其語等十八國語言的天才 )(註b)「古代的熱情—施里曼自傳」。同樣是自傳,卻沒多少人知道二次大戰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自傳 My Early Life裡所提到的方法(譯者註: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獲一九五三年諾貝爾文學獎 )。那是就讀哈羅公校(Harrow School,英國頗負聲望的明星學校)時的邱吉爾所發生的一段插曲。
「我學過英文,也曾被認為蠢到只學得會英文。比起他們對這個成績極差的學生的藐視,真正受汙辱的是被指定只負責教我英文的索默維爾老師(註c)索默維爾(Somervell)。我虧欠這位老師非常多,他真的很好!
他很懂如何教英文,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教得像他這麼好了吧!當時,我們不斷地練習解剖句子,而不是聽講解。老師他有一種特殊的教法,他會利用黑、紅、藍、綠等各種顏色把相當長的句子用括號區隔成各種的組成成份和術語:主詞、動詞、受詞、關係子句、條件子句、連接子句、離接子句(譯者註:原文為離接節 (子句),作者用離接一詞表達關於詞彙的選擇、概念的選擇、題目的選擇等意思 )。這種練習題目,我們幾乎每天重複做。此外,因為我留級了三年,所以我也比別人多了三倍的時間來學習。
我完全學會老師所教的東西,對於一般的英文句子,更是連它的結構都清清楚楚地記在心裡。這實在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幾年以後,曾經因優美的拉丁文詩歌和簡潔的希臘諷刺詩而成名獲獎的那些同學,也變得不得不依靠普通英語來開拓事業或另謀生計。跟他們相比,我完全不會覺得自己差勁。」
最近有越來越多出社會的人來我的補習班學習所謂的「考試英文」。我常聽到他們很困擾地提到「即使是用了施里曼的朗讀背誦法,再加上持續每天學習,都還是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效」。有些人則是再怎麼努力也還是看不懂、聽不懂、寫不出來,這些人則是不信任對這樣的學習方式。
實際上,並不是學習方法本身不好,而是要靠這種方法來提高英語實力的話必須要有一項「前提」,否則的話,效果並不明顯。這個前提就是「必須要了解單字組成句子的原則」。即使不講出來,大家也應該知道單單把單字放在一起是無法組成句子的吧!英文單字的排列配置有一個基本原則,只有在這個原則上排列單字才能寫成正確的英文句子。以下是其中幾個原則的例子:
1. 動詞如果不是述語動詞的話,必然就是動名詞。
2. 現在式和過去式的動詞一定是述語動詞(當作句子主軸的動詞)
3. 過去分詞如果不加be也不加have的時候,其必定為動名詞。
4. ing形不加be的時候,其必定為動名詞。
還有許多其它像這種的原則,而且這些原則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由抽象的詞性所構成,而不是具體的單字」。也就是說,看到dog和cat的時候,並不是在思考要把dog這個字放在哪裡,而cat又該排列在哪一個位置。相反地,必須是要把dog或cat抽象化,也就是要先把這兩個單字看成「名詞」,之後再來決定該如何排列。
動詞也是如此。動詞cut的語形變化為cut-cut-cut,它的原形、現在式、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的形態都一模一樣。就像剛剛2.和3. 所提到的一樣,過去式的cut和過去分詞的cut有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如果只從字面上來看的話,是看不出要把cut放在哪個位置上的。因此,我們就必須先把cut抽象化,接著再判斷cut是屬於過去式還是過去分詞,這樣才能夠知道cut的確實排列位置。
按照施里曼的方式來學習卻得不到效果的人就是沒作到這一點,而索默維爾老師教給邱吉爾的「句子的解剖」,簡單來說,就是從具體的英文句子中抓出詞性的抽象化練習。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漸漸地就會體會詞性和詞性之間所存在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能夠逐漸理解排列英文單字時所需要的原則(邱吉爾在自傳裡是說:「I got into my bones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British sentence. 」,意思就是「我把英語常用句子的基本結構都刻到骨子裡去了。」 )
對於用了施里曼的朗讀和背誦方法而不停練習聽但是又得不到效果的那些人,我建議可以試試邱吉爾的方法:「句子的解剖」。除此之外,有些人則是看得懂英文報紙但是卻對TIME(註:英文雜誌)束手無策,其實這也都是缺少了這個「前提」的緣故,而不是單純地因為TIME和報紙之間的單字難度差異所造成。
話說回來,「句子的解剖」就像強力特效藥一樣,副作用是很強的,如果隨便使用的話,反而會造成傷害,也因為如此,常會有人批評「句子的解剖」。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要自學「句子的解剖」,還不如藉由別人的講解或是準備一本指導書在身邊,這樣絕對是比較好的作法!
為了幫助想用邱吉爾的方法來學習的那些人,我寫了《英文讀法秘訣》來說明「英文的句子結構」。很幸運地,承蒙時下對死記硬背的英文學習法感到質疑的眾讀者的支持,本書得以再版。各位手上這本書就是根據《英文讀法秘訣》的讀者所提出的「希望有一部練習手冊能讓所理解的觀念獲得實踐」的建議撰寫而成的。
很多書都會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它所講的我們都懂,但是真要實際執行的話,卻又往往不是那麼順利」,這種現象在《英文讀法秘訣》也是如此。「知道」和「辦得到」常常是兩回事,本書就是一本「讓讀者辦得到」的書。因此,本書內容要上手並不容易,真想要熟練必須要有相當的耐力。各位請注意!所謂的「熟練」並不是指「知道」了本書的內容,而是指「辦得到」唷!如果只是「知道」內容那還真只是小意思而已,但是要「辦得到」的話可就沒有各位想像得這麼簡單了喔。相反地,只要各位能夠確實將本書從頭到尾都練到熟透了的話,我保證各位就能夠達到「確實理解英語句子含意」的境界。至於要如何才能練到熟透呢?各位請參考後面的「本書有效的學習方法」吧!
邁入二十世紀後,一股社會人士應該俱備英文能力的風潮就掀起來了。很多人也被迫要在短時間內學好英文而使用短期速成的學習方法。話說回來,「了解之後才辦得到」這個道理依然不變,不論是在過去或現在!也唯有不管眼前的術語多麼麻煩,都仍然會盡力去了解的人,才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希望這本書能對這些奮學不倦的人有所助益。
我在撰寫本書的時候受到滝澤佐衣子小姐的許多協助和鼓勵,在此我也要表示萬分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