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商數,亦即 AQ(Adversity Quotient),是衡量我們處理逆境能力的標準。無法應付逆境的人很容易就會情緒激動、不知所措、退縮不前,不敢嘗試;而善於處理逆境的人卻會成為今日和未來的領導者。
近來在企業管理領域出現了個新名詞 AQ( Adversity Quotient )明確地描繪出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或是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根據AQ 專家保羅 . 史托茲博士的研究,一個人AQ 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積極樂觀,接受困難的挑戰,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
相反的,AQ低的人,則會感到沮喪、迷失,處處抱怨,逃避挑戰,缺乏創意,而往往半途而廢、自暴自棄,終究一事無成。
AQ不但與我們的工作表現息息相關,更是一個人是否快樂的重要關鍵。尤其在大環境不景氣的當下,不論是在職或待業,突發狀況的發生機率都會提高,因此練就一身回應逆境的好本領,就愈顯重要了。
章節試閱
從挫折中奮起
挫折與失敗是一種挑戰和考驗。適度的失敗與挫折,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
挫折助人成長。
人的成長過程是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如果適應得好,就覺得寬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彆扭、失意。而適應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正是藉由鼓勵、制止、允許、反對、獎勵、處罰、引導、勸說,甚至身體上的體罰與限制,才學得舉止與行為的適應和得當,學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對象、不同規範條件下調整行為。反之,從小無法無天的孩子,一旦獨立生活,就會被淹沒在矛盾和挫折之中。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待了七個多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五十九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法者」。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巴爾札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生活中的失敗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負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壞個人的前途。其關鍵在於──你怎樣面對挫折。
挫折增強你的意志力。
現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被服務的環境中,從進小學到讀大學,直到工作選擇,都由父母去承受壓力,因而他們對各種困難的體驗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沒有堅強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擊垮了。實現生活中的許多輕度挫折,是意志力的「運動場」,當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會獲得愉快的體驗。心理學家把輕度的挫折喻為「精神補品」,因為每戰勝一次挫折,都強化了自身的力量,為下一次應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你必須體識到──挫折的價值,就是刺激你奮起,只有當你失去信心時,你才真的被打敗了。
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
不懂得在痛苦中豐富和提高自己的人,多半是愚蠢和懦弱的。對我們遇到的麻煩和問題,既不迴避,也不沮喪,而是多想辦法,這樣才能使自己與智慧結下緣分,成為生活的強者。
笑對人生的智慧
沒有河床的沖刷,便沒有鑽石的璀璨﹔沒有挫折的考驗,也就沒有不屈的人格。
時時鼓勵自己
孩子需要鼓勵,大人也需要鼓勵;他人需要鼓勵,自己也需要鼓勵。什麼是鼓勵?鼓勵就是透過特定的獎賞,對人對己的再理解和再認同。
能幹的波麗,總是要把一切都做得完美,她的B.B.女裝賣得非常好,夏季的到來,給了她更好的機遇,一次一次地追單趕工,已經把波麗累得毫無往日的輕鬆亮麗。錢是永遠也賺不完的,況且她喜愛的法國電影週要在她喜愛的城市開演了,波麗想要慰勞自己,把生意轉給女伴,和老公飛到那個聽濤觀海的城市去了。波麗特別知道善待自己,她這樣做了,現在的她是那麼悠然自得,不再有焦慮、緊張,更加自信從容。
在這個世界上,你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你也可以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兩者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態度:前者樂觀、後者悲觀,前者積極、後者消極。悲觀和消極是你的心理毒品,它們很快會瓦解你的自信、吞蝕你的自我。相反地,唯有根植於積極的樂土,你的自信才能在不偏不倚的自愛中,獲得對人對己的寬宏,達到明辨是非的準確。像波麗這樣善待自己吧!你會覺得陽光、鮮花、美景總是離你很近。你平和的心境是滋養女人的優良沃土。
在紐約的北郊住著一個名叫艾美莉的女孩,她整日自怨自艾,認定自己的理想永遠無法實現,她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妙齡女郎的理想:和一位瀟灑的白馬王子結婚、白頭偕老。艾美莉總以為別人都有這種幸福,自己卻永遠被幸福拒之於千里之外。
一個雨天的下午,不幸的艾美莉去找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因為據說他能解除所有人的痛苦。她被請進了心理學家的辦公室,握手的時候,她冰涼的手讓心理學家的心都顫抖了。他打量著這個憂鬱的女孩,她的眼神呆滯而絕望,講話的聲音像是來自於墓地。她的整個身心都好像在對心理學家哭泣著:「我已經沒有指望了!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
心理學家請艾美莉坐下,跟她談話,心裏漸漸有了底。最後對她說:「艾美莉,我會有辦法的,但妳得按我說的去做。」他要艾美莉去買一套新衣服,再去修整一下自己的頭髮,他要艾美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對她說星期二他家有一場晚會,他要請她來參加。
艾美莉還是一臉悶悶不樂,對心理學家說:「就是參加晚會我也不會快樂。誰需要我,我能做什麼呢?」心理學家告訴她:「妳要做的事很簡單,妳的任務就是幫助我照料客人,代表我歡迎他們,向他們致以最親切的問候。」
星期二這天,艾美莉衣衫合適、髮式得體地來到了晚會上。她按照心理學家的吩咐盡職盡責,一會兒和客人打招呼,一會兒幫客人端飲料,一會兒給客人開窗戶,她在客人間穿梭不息,來回奔走,始終在幫助別人,完全忘記了自己。她眼神活潑,笑容可掬,成了晚會上的一道彩虹,散會時,同時有三位男士自告奮勇要送她回家。
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一個月又一個月,這三位男士熱烈地追求著艾美莉,艾美莉終於選中了其中的一位,讓他給自己戴上了訂婚戒指。不久,在婚禮上,有人對這位心理學家說:「你創造了奇蹟。」心理學家說:「不!是她為自己創造了奇蹟。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憐惜自己,而應該想著別人、體恤別人,艾美莉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變了。所有的女人都能擁有這個奇蹟,只要你想,你就能讓自己變得美麗。」
這就是關於「我」的故事,一份神奇的美麗。喜歡自己,因為你是你今生的唯一;善待自己,你將獲得對自己的認同和理解;愛自己,為使自己能更好地給予他人;否定自己,你將擁有一個更堅實的自己;丟掉自己,你將丟掉自己的私欲;鼓勵自己,你將獲得一份神奇的美麗。
笑對人生的智慧
善待自己,你將獲得對自己的認同和理解﹔鼓勵自己,你將獲得一份神奇的美麗。
從挫折中奮起
挫折與失敗是一種挑戰和考驗。適度的失敗與挫折,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
挫折助人成長。
人的成長過程是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如果適應得好,就覺得寬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彆扭、失意。而適應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正是藉由鼓勵、制止、允許、反對、獎勵、處罰、引導、勸說,甚至身體上的體...
目錄
第一章 豁達與寬容是一種境界
01.學會心平氣和 02.及時發洩你的壞情緒
03.擁有寬舒的人生 04.放棄也是一種美
05.知足的意義 06.生活在「當下」
07.從放棄到改變 08.雅量是一個「標尺」
09.器量是一種修養 10.如何養量
11.豁達才會贏得擁戴 12.讓自己豁達起來
第二章 笑對人生
01.學會笑對人生 02.失敗是成功之母
03.從挫折中奮起 04.時時鼓勵自己
05.熱情是通往運氣的捷徑 06.讓自信時刻伴隨你
07.夢想源自奮鬥 08.生活是一種折磨
09.誰能決定你的命運 10.你是否足夠冷靜
11.讓希望伴你前行
第三章 逆境情緒管理
01.挫折帶來的啟示 02.逆境需要你去面對
03.敢於面對,才能處理 04.凡事要往好處想
05.沮喪時你別灰頭暗臉 06.怒氣消解法
07.轉移你的情緒注意力 08.要學會變通
09.給自己一點「心理補償」 10.不氣真的很難嗎?
第四章 走出逆境的良方
01.保持良好的心態 02.把它當作一面「鏡子」
03.該「激」的時候就要「激」 04.你要一步步來
05.彈出倒楣的「塵埃」 06.鑄就奮進意識
07.與好情緒為伴 08.找回你的自信
09.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10.在逆境中平庸還是奮起
11.荒蕪的花園 12.別跟自己過不去
第一章 豁達與寬容是一種境界
01.學會心平氣和 02.及時發洩你的壞情緒
03.擁有寬舒的人生 04.放棄也是一種美
05.知足的意義 06.生活在「當下」
07.從放棄到改變 08.雅量是一個「標尺」
09.器量是一種修養 10.如何養量
11.豁達才會贏得擁戴 12.讓自己豁達起來
第二章 笑對人生
01.學會笑對人生 02.失敗是成功之母
03.從挫折中奮起 04.時時鼓勵自己
05.熱情是通往運氣的捷徑 06.讓自信時刻伴隨你
07.夢想源自奮鬥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