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
~一部二十世紀學術大師們的情感命運之書~
「南渡北歸」系列共分為《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卷,此作品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紀實作家岳南,三下江南、耗時八年,搜閱近千萬字珍貴資料所完成的史詩巨著。書中詳述了民國知識分子們冒著抗戰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再回歸中原,之後因政治局勢對立而各自分別的故事。本系列完整再現了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劇烈變遷的群體命運,可視為一部全面探討民國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流亡血淚史。
在系列之一《南渡》中,描述了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們不同的人生際遇和學術追求。時間以七七事變為始,繼之平津淪陷後,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後在長沙、昆明及蒙自辦學的歲月,並論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教育文化組織在抗戰烽火中艱難跋涉的歷程。書中特別描寫了蔡元培、胡適、陳寅恪、李濟、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梅貽琦等人在這段戰亂時期的顛沛流離與學術研究,深刻解析了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愛恨情仇與文化縮影。
在系列之二《北歸》中,著重在描述抗戰勝利前後,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的學術追求,以及其各自的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遭際,時間跨度約為抗戰中後期至一九四八年末,選舉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止。書中突出地再現了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陳夢家、沈性仁、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吳?等人,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歲月裏,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並對這群知識分子群體於時代大潮中的分化與演變,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究,充分揭示出那些被蓄意掩蓋的歷史隱祕。
在系列之三《傷別離》中,描寫自一九四八年末國共大勢抵定以降,這批知識分子的政治選擇和人生際遇。從國民黨遷臺的國寶爭奪戰及「學人搶救」計劃為始,逐步細膩地考查了在兩岸局勢成形之後,這群知識分子的群體命運出現了分叉流轉的各種面貌。書中特別論及傅斯年、胡適、梅貽琦、李濟、吳金鼎、林徽因、陶孟和、曾昭燏、梁思成、葉企孫、穆旦、陳寅恪、吳宓、金岳霖等人的晚年後事。此為本系列的終章,其情感溢於言表,讀來不勝唏噓,令人扼腕浩歎。
作者簡介:
岳南
一九六二年生,山東諸城人,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他目前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北京。自一九八○年代中期開始關注中國自由知識份子,並著重於中央研究院、中國營造學社、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著名學府中,那群人文知識份子在學術精神及人生歷程的研究。著有以知識分子人生命運、情感歷程、學術精神與成就為主體脈絡的《梁思成、林徽因和他們那一代文化名人》、《從蔡元培到胡適》、《陳寅恪與傅斯年》、《之後再無大師》等紀實文學十部。並著有考古、歷史題材紀實文學作品《復活的軍團》、《風雪定陵》(合著)、《千古學案》、《尋找「北京人」》等十二部著作。其中《風雪定陵》、《千古學案》等十餘部作品被翻譯為英、法、德、義、日、韓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為中國最具全球影響力的當代著名作家之一。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北京中央電視臺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的攝製組已經買下了《南渡北歸》的電視連續劇版權,正積極準備把其搬上電視螢幕。
本書在中國內地出版後,受到對岸眾家重量級媒體高度推薦,包括新京報、北京晚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新聞晚報、廣州日報、南京晨報、新浪讀書、搜狐讀書、騰訊讀書等。並獲得多位中國文壇學界四方名人支持,知名作家李存葆、莫言、朱向前、徐貴祥,詩人王久辛,學者張鳴、張頤武,文化評論家解璽璋、崔衛平等人聯袂推薦。
這套作品透過豐富材料的梳理,細緻的描繪二十世紀三○到七○年代中國讀書人,特別是學術界人物的處境。書中對當時知識分子的人緣、地緣和學緣作了相當生動的分析,突出了時代動盪局面下,讀書人進退出處,隨波而動的無奈。──國史館館長 呂芳上
岳南在書中寫作含蓄而內斂,且收放自如。類似于《水滸》的筆法,點題寫抗戰,不慌不忙地把一個個歷史人物的來龍去脈細細介紹得生動活潑,信筆由韁地挨個兒寫他們的談笑風生、他們的事業成就、他們的命運坎坷。──光明日報
本書為岳南之巔峰力作,大大超越之前的《陳寅恪和傅斯年》。──鳳凰網讀書
媒體推薦:北京中央電視臺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的攝製組已經買下了《南渡北歸》的電視連續劇版權,正積極準備把其搬上電視螢幕。
本書在中國內地出版後,受到對岸眾家重量級媒體高度推薦,包括新京報、北京晚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新聞晚報、廣州日報、南京晨報、新浪讀書、搜狐讀書、騰訊讀書等。並獲得多位中國文壇學界四方名人支持,知名作家李存葆、莫言、朱向前、徐貴祥,詩人王久辛,學者張鳴、張頤武,文化評論家解璽璋、崔衛平等人聯袂推薦。
這套作品透過豐富材料的梳理,細緻的描繪二十世紀三○到七○年代中國讀書...
章節試閱
摘自《南渡北歸.傷別離》第一章 山河崩裂
第二節 學人搶救計畫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共產黨所屬東北野戰軍會同華北軍區主力共一百萬人,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聯合發起平津戰役,與國軍傅作義部六十萬人展開決戰。十二月十二日,北平城被共軍包圍,南苑機場失守,國軍氣脈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將陷落。蔣介石急派飛機空投手諭致平津守軍各軍長,以鼓舞士氣。手諭末尾以悲壯無奈的口氣道:「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十三日,北平西郊炮聲隆隆,共軍發射的彈片從清華園上空掠過,校內師生及家屬大為驚恐,紛紛逃跑躲避,清華陷入混亂。鑒於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課,師生員工自尋出路。
在國民政府危急時刻,朱家驊、傅斯年、杭立武、蔣經國、陳雪屏等在蔣介石授意下,於南京緊急磋商謀畫「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搶救計畫」細節辦法,很快擬定了搶救人員名單。名單包括四類:
一、各院校館所行政負責人;
二、因政治關係必離者;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在學術上有貢獻並自願南來者。
計畫既定,立即實施。南京方面急電北大祕書長鄭天挺,令其迅速組織胡適等重量級知識分子火速南下,共商圖存大計。密電到達,胡適卻以籌備北大五十週年校慶為由不肯起身,而接到電文的清華校長梅貽琦也磨蹭觀望。當時北平出現了一股北大將要南遷的謠言,身為北大校長的胡適為穩住師生情緒,在積極籌備校慶活動的同時再三闢謠:「北京大學如果離開北平就不能稱為北京大學了,所以決無搬遷之理。」事實上,面對共軍的進逼,胡氏曾有過把北平各大學遷往南方,再度成立像抗戰中長沙臨時大學或西南聯大的念頭,但僅是一個念頭而已,尚未來得及詳細籌劃,共軍潮水一樣湧來,國軍卻躲在高大城牆包圍的城中不敢冒頭,對此胡適深感失望,學校南遷也無望了。既如此,北大就得面對是留還是走的抉擇。
而此時,鑒於胡適在中國政學兩界不可忽視的地位,中共方面也對胡適加緊拉攏、爭取。根據中共高層指令,幾個地下黨人、原胡適的弟子紛紛潛入北平,透過各種方式做胡的政治思想工作。早些時候已棄教職走出清華園,祕密潛入解放區等待出任中共高官的吳?,曾專門指派嫡系找到胡適密談,讓胡留在北大,不要無事找事地跟著國民黨亂跑找死。
這次交談中,吳?許諾只要胡適不走,共產黨占領北平後,胡氏將有大大的好處,而不至於被別有用心的造反舉事者一腳踹下來。但是,胡適沒有聽從這位前愛徒的指引,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最後,胡適讓來使告訴吳?三句話:「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
吳氏知胡老師心意已決,遂放棄繼續努力,但中共高層仍不死心,便以其他方法行心理攻勢。據時任北大教授兼東方文學系主任的季羨林回憶,當共軍包圍北平郊區時:「我到校長辦公室去見胡適,商談什麼問題。忽然闖進來一個人──我現在忘記是誰了,告訴胡適說解放區的廣播電臺昨天夜裡有專門給胡適的一段廣播,勸他不要跟著蔣介石集團逃跑,將來讓他當北京大學校長兼北京圖書館館長。我們在座的人聽了這個消息,都非常感興趣,都想看一看胡適怎樣反應。只見他聽了以後,既不激動,也不愉快,而是異常平靜,只微笑著說了一句:『他們要我嗎?』短短的五個字道出了他的心聲。看樣子他已經胸有成竹,要跟國民黨逃跑。但又不能說他對共產黨有刻骨的仇恨。不然,他決不會如此鎮定自若,他一定會暴跳如雷,大罵一通,來表示自己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的忠誠。我這種推理是不是實事求是呢?我認為是的。」老季又說:「因此,說他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說他『一生追隨國民黨和蔣介石』,都是不符合實際情況。」
直到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胡適接到南京教育部長朱家驊親自拍發的密電:「明天派專機到平接你與陳寅恪一家來京」,胡適才有離平的打算。當國民黨派出的飛機飛抵北平上空時,南苑機場已被共軍控制,飛機無法降落,只能空返。十四日,蔣介石兩次親自打電報催促胡適飛南京,並派專機迎接。胡得此消息,決定乘機南飛,臨行前,他派人勸輔仁大學校長兼好友,與陳寅恪齊名的史學大師陳垣共同乘機赴京,陳垣不從。令胡適想不到的是,不但老友陳垣不從,即使他的小兒子胡思杜也表示暫留在親戚家,不隨父母南行。這一拒絕令胡適夫婦大為吃驚,不知如何是好。
一九四一年,胡思杜投奔在美當大使的胡適進入美國學校讀書,一九四八年夏回到國內,八月三十日到北平圖書館報到,成為北圖的一名職員。據胡適辦公室祕書鄧廣銘回憶說:「當時胡思杜不願意隨胡適南飛,他剛從美國回北平不久,對國內這幾年的情況不熟悉。他說:我又沒有做什麼有害共產黨的事,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結果胡適夫婦就把他留下來了。」因事涉緊急,胡適無法也無力在短時間內勸通年輕氣盛的兒子,未久,胡適驅車來到鄧廣銘家中,急切地詢問能否找到陳寅恪,並謂昨日南京政府來電,說今日派專機抵達南苑機場「搶救」胡適與陳寅恪等著名教授離平。胡打電話至清華問詢陳氏的情況,告之已回城內,但不知具體落腳何處,因而要鄧廣銘想辦法尋找。
一九四三年年底,陳寅恪辭別傅斯年邀請,自重慶攜家繞過南溪李莊,徑直赴成都燕京大學任教。到校後,與早些時候由史語所轉赴燕大任教的李方桂一家同住學校租賃的民房,生活艱難。時陳寅恪身體極度虛弱,右眼失明,上課之後回到家中,仍在昏暗的燈光下用唯一的左眼備課和研究學術。一九四四年春,陳寅恪上課地點改在華西大學文學院,一家隨之遷入華西壩廣益宿舍,居住條件稍有改善。因物價仍在飛漲,陳家柴米不濟,夫人唐篔時常犯心臟病,可謂饑病交迫,令人心焦。因生活困苦,營養不濟,陳寅恪左眼視網膜剝離加重,終致失明。這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陳寅恪給傅斯年與李濟的信中寫道:「弟前十日目忽甚昏花,深恐神經網膜脫離,則成瞽廢,後經檢驗,乃是目珠水內有沉澱質,非手術及藥力所能奏效,其原因是滋養缺少,血輸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明瞭),衰老特先,終日苦昏眩,而服藥亦難見效,若忽然全瞽,豈不大苦,則生不如死矣!」……
摘自《南渡北歸.傷別離》第一章 山河崩裂
第二節 學人搶救計畫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共產黨所屬東北野戰軍會同華北軍區主力共一百萬人,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聯合發起平津戰役,與國軍傅作義部六十萬人展開決戰。十二月十二日,北平城被共軍包圍,南苑機場失守,國軍氣脈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將陷落。蔣介石急派飛機空投手諭致平津守軍各軍長,以鼓舞士氣。手諭末尾以悲壯無奈的口氣道:「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十三日,北平西郊炮聲隆隆,共軍發射的彈片從清華園上空掠過,校內師生及家屬大為驚恐,紛紛逃...
目錄
南渡北歸 南渡
序章 烽火照京都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第二章 英雄輩出的時代
第三章 通往歷史隧道的深處
第四章 流亡歲月
第五章 弦誦在山城
第六章 又成別離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第八章 揚子江頭的來客
第九章 似水流年
第十章 大愛無言
第十一章 歸去來兮
第十二章 三隻新生代「海龜」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第十四章 南渡自應思往事
第十五章 國破花開濺淚流
南渡北歸 北歸
第一章 穿越歷史之門
第二章 聞道在蜀郡
第三章 小鎮故事多
第四章 山下旌旗在望
第五章 勝利的前夜
第六章 北大春秋
第七章 血染紅土地
第八章 大角逐
第九章 大幕在黃昏中落下
第十章 獨宿春城燭炬殘
第十一章 血性男兒
第十二章 從學者到「鬥士」
第十三章 聞一多之死
第十四章 殘陽如血
第十五章 還都南京
南渡北歸 傷別離
第一章 山河崩裂
第二章 浮海說三千弟子
第三章 短兵相接
第四章 勝利的犧牲品
第五章 梅貽琦流亡海外之謎
第六章 大師遠去
第七章 池南舊事不堪記
第八章 高才短命人誰惜
第九章 「鐵證」下的亡靈
第十章 簡編桀犬恣雌黃
第十一章 百年駒隙過如馳
第十二章 壯志未酬陳夢家
第十三章 人間熱淚已無多
第十四章 狂釁覆滅,豈複可言
第十五章 悲回風
致謝
南渡北歸 南渡
序章 烽火照京都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第二章 英雄輩出的時代
第三章 通往歷史隧道的深處
第四章 流亡歲月
第五章 弦誦在山城
第六章 又成別離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第八章 揚子江頭的來客
第九章 似水流年
第十章 大愛無言
第十一章 歸去來兮
第十二章 三隻新生代「海龜」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第十四章 南渡自應思往事
第十五章 國破花開濺淚流
南渡北歸 北歸
第一章 穿越歷史之門
第二章 聞道在蜀郡
第三章 小鎮故事多
第四章 山下旌旗在望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