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職籃的最高殿堂,網羅了各國頂尖好手,是千萬人中選一的人才,其中的基督徒球員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作者採訪這些基督徒球星,包括現役的得分王雷霆隊的杜蘭特(Kevin Durant)、芝加哥公牛隊的射手柯佛(Kyle Korver)、還在金州勇士隊的林書豪,其他還有帕克(Anthony Parker)、瑞德諾(Luke Ridnour)、威廉斯(Reggie Williams)、瓦茲奎茲(Greivis Vasquez)等人,他們在多試探的環境中如何保守他們的心,在追求冠軍戒及個人績效的同時,如何持守他們人生更高的意義而不失去方向。還有已故傳奇球星快槍俠彼特(Pistol Pete Maravich),在脫下球衣之後,如何尋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而死而無憾,還有您可能不知道的籃球起源的故事……
林書豪(Jeremy Lin)、柯佛(Kyle Korver)、努內(Nene)、杜蘭特(Kevin Durant)、A.帕克(Anthony Parker)、瑞德諾(Luke Ridnour)、R.威廉斯(Reggie Williams)、瓦茲奎茲(Greivis Vasquez)、卡曼(Chris Kaman)、S.柯瑞(Stephen Curry)、N.柯利森(Nick Collison,)。
所有NBA球迷對這支「夢幻隊伍」中,這些天才球員場上的精湛球術都不陌生,但《為誰而戰》一書,將帶你深入每一位球員背後那更動人心弦的故事,同時也揭開他們為達到頂尖職籃水平所跨越的障礙、為努力成為正直典範人物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提供他們一切行為準則的上帝的信心。
作者簡介:
麥克.約基(Mike Yorkey)
前愛家雜誌編輯與作者,其合著或編輯著作超過七十本,長年為各種全國性書刊撰寫體育文章,不曾間斷。
他和多位運動員合作,完成的著作包括:克里夫蘭布朗隊(Cleveland Browns)四分衛柯爾特‧麥考伊(Colt McCoy)及其父親布拉德(Brad)的《Growing Up Colt》,於2011年由Barbour出版;舊金山巨人隊(San Francisco Giants)投手戴夫‧崔復奇(Dave Dravecky)的《Called Up》;聖地牙哥電光隊(San Diego Chargers)開球員羅夫‧貝納施克(Rolf Benirschke)的《Alive & Kicking》及網球明星張德培(Michael Chang)的《掌握人生發球權》。
在2010年,麥克創作了《Playing with Purpose》,描寫大學美式足球「三聖人」的故事,即山姆.布萊福德(Sam Bradford)、柯爾特‧麥考伊(Colt McCoy)和蒂姆‧提博(Tim Tebow)—三位極具天賦的四分衛,不論在大學或進入職業生涯,都堅定持守他們的信仰。麥可同時也與史帝夫.阿特伯恩(Steve Arterburn)及弗瑞德.史特加(Fred Stoeker)合著《Every Man's Battle》及另外十本好男人系列叢書。
他和妻子妮可(Nicole)有兩個成年的孩子,安卓雅(Andrea)和派翠克(Patrick),現居加州恩辛尼塔(Encinitas, California),他的網址為www.mikeyorkey.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身為教練,我一向是人才與品格並重。《為誰而戰》書中所介紹的幾位職業球星,他們堅定的信仰故事絕不亞於他們球場上的表現,你一定會喜歡。」
麥克.薛塞斯基(Mike Krzyzewski,K 教練)
杜克大學藍魔鬼隊總教練
「現今我們有非常棒的基督徒球員、教練,以及NBA許多決策人員,你會在本書當中讀到他們的故事。這是一群非常特別的人,決定要跟隨耶穌,並在NBA場上為祂而活。」
TNT’s「NBA內幕(Inside The NBA)」節目主持人Ernie Johnson
名人推薦:「身為教練,我一向是人才與品格並重。《為誰而戰》書中所介紹的幾位職業球星,他們堅定的信仰故事絕不亞於他們球場上的表現,你一定會喜歡。」
麥克.薛塞斯基(Mike Krzyzewski,K 教練)
杜克大學藍魔鬼隊總教練
「現今我們有非常棒的基督徒球員、教練,以及NBA許多決策人員,你會在本書當中讀到他們的故事。這是一群非常特別的人,決定要跟隨耶穌,並在NBA場上為祂而活。」
TNT’s「NBA內幕(Inside The NBA)」節目主持人Ernie Johnson
章節試閱
延長賽:快槍俠彼特.馬拉維奇(Pistol Pete Maravich)
帶著使命上場的浪子
預約夢想
彼特.馬拉維奇不是第一個擁有背後運球,或是在胯下傳球等技巧的人,但當球在他手上時,彼特總能吸引他人的目光。
在他之前,沒有人能像他這樣打球,儘管一些人知道,他為場上的移動方式、花式的投球,和出盡鋒頭的傳球表演,想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很多籃球純粹主義者認為,他比較像是耍花招,而非真正在打籃球。不過,在彼特的腦海中,只要他能讓你拿到球,不管用胸前傳球或背後彈射傳球,用什麼樣的方式傳球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我有機會用花俏或直接的方式傳球,而且不管哪種方式都可以拿到這個球,」他說:「那麼,我會選擇花俏的方式。」
保羅.韋斯特法爾( Paul Westphal)在他從事教練生涯前,曾跟馬拉維奇在 NBA一起比賽,他將彼特比喻成一個藝術家:「他的畫布是籃球場的地板,他的筆刷則是籃球。」
彼特塑造了不受約束的形象,那正符合 60年代末 70年代初的風潮。他奇幻式的運球 ─「快速兩下運球」( double clutch)與「搖擺魚燈運球」(單手胯下運球 flip flap jack),這在當時是令人震驚的。再加上他披頭四般的棕色掃把頭,幾乎有如註冊商標的鬆垮襪子,還有他神準的投球技術,使他獲得「快槍俠」的稱號,成為籃球界不可思議的象徵。他有三年在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比賽生涯,平均每場得 44分,如果當時有三分球的存在,那麼每場得分超過 50分也不是難事。
彼特跟一般的孩子一樣,在成長期間總是球不離手。當彼特七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佩斯正在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的後院投籃,那時他在克萊姆森大學擔任籃球教練。彼特過來投了個球,但沒有投進。
不過,彼特被吸引住了。「爸爸,讓我再試一次,」他請求道。
他父親看著他。「彼特,如果你讓我教你籃球,可能有一天,你會跟我一樣,可以在職業籃球場上打球。也許你會進入一個贏得世界冠軍賽的隊伍裡,他們會給你一個很大的冠軍戒。」
彼特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想要得到那戒指超過一切。他想要打籃球,想要獲得名聲和將來的前途。
情況並不如人所願
彼特.馬拉維奇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 NBA冠軍戒。
在他十年的 NBA生涯中,所展露出來的個人成就以及所有才華,並未讓他成為職業領域的大贏家。當然,他帶領這支球隊在一個賽季中得了很多分,他也參加了五次 NBA全明星賽,在他的籃球生涯裡,平均每場得 24分。但快槍俠彼特卻永遠無法跳脫一個概念,就是他只為自己打球,對他來說,球隊只是次要的。
彼特膝蓋的問題太嚴重了,以致他無法克服,彼特最後幾季 NBA的生涯,幾乎下滑到平庸的地步。他戴著跟紐約噴射機( JET)四分衛喬.奈米斯( Joe Namath)同樣的兩磅重繃帶,綁在他的右膝上,同時還得忍受下背部的舊傷之痛。戴著沉重的膝蓋繃帶打籃球,就好像是戴著腳鏈帶球在跑,他過去的快速腳尖轉身移動,而今變成了慢動作原地打轉。
彼特在 NBA球場上的最後一站,是在波士頓塞爾提克(Boston Celtics)隊裡一小段暫留的時間,擔任三分射手(NBA於 1979-80的賽季中,增加三分球的規則)。即使在最後的賽季,他的命中率是 15投 10中,卻無法勝過光陰與舊傷的摧殘,於是彼特在卅三歲的時候離開了球場。
他飛回了紐奧良的家,在那裡他的妻子杰姬( Jackie),以及兩歲大的兒子杰森( Jaeson)迎接他歸來,他跟籃球做了乾淨的切割,把他的獎盃跟值得紀念的東西都放進箱子裡。任何可以讓他回憶起比賽的東西,都要讓它們從自己的生活中過濾出去,不是收起來就是送人。
「兩年的時間裡,我過著隱居生活,嘗試斷除籃球對我的影響。」他在他的《預約夢想》裡寫道:「一開始,放棄籃球好像很簡單,但我很快就發現,放棄籃球是最困難的事,是我過去從來沒有做過的。我曾經想像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應當是在一個懶散的午後,在泳池畔喝著冷飲。但取而代之的卻是,發現自己被困在失落和自憐當中,想著應當用我所有的時間做些什麼。」
(以上摘錄自《為誰而戰》延長賽精彩片斷)
成功地打造一個團隊、贏得冠軍,並在各種形勢中堅持到底的故事。這讓我想到《豪情好傢伙》(Rudy)、《所向披靡》(Invincible)、《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以及《洛基》( Rocky)第一到第五集。沒錯,它們相當公式化:戰勝艱難、逆境、厄運,一直是這一類電影劇情的主軸。
我手上這位不被看好的運動員的故事,極具票房潛力,而且即使以好萊塢的標準來看,都是絕佳題材。更棒的是,關於這故事的主角: NBA中第一位亞裔美籍球員林書豪的故事是真人真事。
我們下週能夠找一天一起午餐嗎?
我不曉得這一段關於林書豪的簡短提案,會得到什麼樣的回應;但我很確信,如果我坐在一位好萊塢舉足輕重的人物面前,我的林書豪電影提案必然獲得首肯。這位從台灣移民來美的華人子弟,究竟是如何打破誰能或誰不能進入籃球界最高殿堂打球的刻板印象的呢?這個故事有很多可以感動觀眾的必備元素。
林書豪
連好萊塢都不敢相信的故事
奇蹟般地長高
林書豪就讀帕羅奧圖高級中學時,他讓高一的籃球教練印象深刻,而那時候他還是隊上矮個子中的一員。經過在 YMCA籃球隊中長年的訓練,已經讓他的球技爐火純青,當時的教練在季末聚餐中,當著整個球隊的面說:「在同年齡的球員當中,林書豪的球技最好。」
後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林書豪長高了!
他繼續長高!
還繼續長高!
就在他高二的那一年,他突然長高了九吋之多,達到他夢寐以求的六呎身高。不僅如此,在林書豪高三的時候他又長高了兩吋,上大學之後又長了一吋到一吋半左右,於是他現在來到六呎三吋的高度。同時他也增胖成功:現在他體重達兩百一十五磅。
除了他好像魔術豆苗一樣,在高一、高二的那些年迅速長高以外,他也向帕羅奧圖高中的對手展現跑快攻、切入、外線長射以及擁有組織球隊的能力。他打的位置是控球後衛,這個位置很可能是籃球場上最特別的角色,控球後衛的任務在於指揮球隊半場進攻、進行快攻、適時傳球,以及突破防守等,好讓隊友可以因為他被包夾,而讓他們有出手的機會。
當林書豪把球運到前場的時候,他就像一個四分衛,在攻防線上( line of scrimmage)掃視對手的強項與弱項。林書豪的頭腦動得很快,在短時間內可以判斷對方的防守是如何形成的,並找出弱點在哪裡,他的敏捷與靈活帶動了整個球隊。
在他高二的賽季中,林書豪不只是成為一個很好的先發控衛,他那神乎其技的球技打法,為球隊贏得三次中的首次聖塔克拉拉體育聯盟( All-Santa Clara Valley Athletic League)排名第一的肯定,在三年級的賽季中,他就已經是帕羅奧圖高中隊伍的驅動力,為學校創下 32勝 2負的戰績紀錄。
當林書豪就讀高中四年級時,率領他的球隊一路打進加州二級校際聯賽( Division 2 California state)冠軍賽。在比賽當中,帕羅奧圖高中處於劣勢,因為他們對上常勝軍聖母高校( Mater Dei),這支來自南加州聖塔安娜( Santa Ana)的天主教學校的校隊,所贏得的錦標頭銜無人能及, 32勝 2負的戰績,是頂尖的球隊之列。
這是一場類似於大衛與歌利亞的捉對廝殺,聖母高校派出八位身高超過 6呎 7吋球員,而帕羅奧圖高中沒有任何一位球員高過 6呎 6吋。比賽在沙加緬度國王隊的主場阿科球館( Arco Arena)舉行,林書豪整場比賽中,巧妙地穿針引線,帶領這支身高相對矮小、但勇氣十足的帕羅奧圖高中隊,在離終場剩兩分鐘時仍領先兩分。這支不被看好的球隊能堅持下去嗎?
有些話真的講得很難聽,而且帶有種族歧視的意味。有些人會喊:「糖醋排骨」或「餛飩麵」,「滾回中國去!」和「樂隊在校園的另一邊!」有一次在喬治城(Georgetown),林書豪聽到一個非常惡劣糟糕、隱含著種族歧視意味的咒罵:「中國佬」與「斜眼的」。
林書豪總是顯出從上帝來的恩慈,他忍受著這些無禮的對待,但他同時更加迫切禱告,就算那些嘲弄讓他很不舒服,他仍決定讓比賽本身來說話。在他的努力下,哈佛重新在大學籃球隊當中引起眾人的注意。
連哈佛大學中許多博學的教授,也很難形容林書豪對哈佛大學籃球隊究竟有多重要的影響。林書豪以傑出的場上領導,讓籃球隊進入狀況。在他大三、大四的時候,他是 NCAA一級聯賽男籃球員當中,唯一一位在得分、籃板球、助攻、抄球、蓋火鍋、投球命中率、罰球命中率以及三分球命中率各個項目,排名前十的人。
我們有漏掉什麼嗎?嗯,他也是校園查經小組的小組長之一,因此,很可能在「帶領人得救」的項目上,也該幫他記上一筆。
(以上摘錄自《為誰而戰》第 5章精彩片斷)
延長賽:快槍俠彼特.馬拉維奇(Pistol Pete Maravich)
帶著使命上場的浪子
預約夢想
彼特.馬拉維奇不是第一個擁有背後運球,或是在胯下傳球等技巧的人,但當球在他手上時,彼特總能吸引他人的目光。
在他之前,沒有人能像他這樣打球,儘管一些人知道,他為場上的移動方式、花式的投球,和出盡鋒頭的傳球表演,想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很多籃球純粹主義者認為,他比較像是耍花招,而非真正在打籃球。不過,在彼特的腦海中,只要他能讓你拿到球,不管用胸前傳球或背後彈射傳球,用什麼樣的方式傳球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我...
作者序
格林(A. C. Green)離開NBA職業生涯已經超過十年,但他勇於發聲,說出聖經的價值觀,正顯示出這些年,他在爭球與搶籃板之際,他一直帶著異象。今日,有數十位NBA球員跟隨格林的腳步—嘗試在身邊的人群以及一旁觀看的球迷當中帶來改變。在《為誰而戰》這本書中,我將繼續介紹重要的球員(包含其他NBA中重要的球員),就與格林一樣,他們同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帶來更大的意義,而不只是追求冠軍戒(championship rings)、個人績效(individual rewards)和優渥的薪水。在NBA打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賽季中例常的82場比賽,使得球員們像個陀螺般團團轉,不斷往來於各個城市當中。每天在不同的城市當中,接踵而來的比賽所帶來的消耗,讓他們的身體累壞了,也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在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即使是身體狀況最好的運動員,也發現他們必須在賽季中調整步伐-即使在比賽中間-好讓他們可以保留體力,好在第四節重振旗鼓。我相信NBA中,基督徒球員的遭遇更不容易,因為許許多多的試探,每天持續地轟炸著他們,使他們經常暴露在「是否離開基督、轉向自己與世界」的抉擇當中。這些決定跟隨基督的NBA球員,面對許多挑戰,以及許多我們難以理解的試探。在他們的手中有許多金錢和空閒的時間……同時還有成群的女子,期待在飯店大廳、餐廳或酒吧中,可以引起他們的注意。這些女子都相當迷人,而且打扮得非常誘人,她們就像校園女孩一樣地搔首弄姿,拋出暗示著「來吧!」的眼神。很不幸的是,有些女子只是期望從NBA球員懷孕,她們把擁有NBA籃球明星的私生子,當成領取達五位數之贍養費的途徑,也就是每個月總計可得75,000美元。NBA球員婚外所生的孩子,數量難以估計,在其他的運動領域當中,情況也是類似的,孩子的贍養費成為某些運動員最大的開銷。在本書中提到的NBA球員中,有一位曾經告訴我,協會曾經派人告訴他們要如何「小心防範」。「他們基本上教導我們要如何欺騙以及脫身,」他說:「這真的很瘋狂,他們告訴我們要擁有一支不是用我們的名字註冊,且使用預付卡的手機,也不要留下任何電話或簡訊紀錄。他們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採取避孕措施,而且使一位女孩懷孕,將會付出代價,特別是在紐約市,政府會因為你平均收入為五百萬美金,將贍養費判為一個月75,000美元。他們告誡我們有許多女子想要我們的錢,因此我們要有所警惕。」「很多人忘記他們不過是二十來歲的孩子」,奧蘭多魔術隊(Orlando Magic)的牧師傑夫.瑞安(Jeff Ryan)說道:「如果你我都還記得自己二十來歲時的樣子,我們知道,當時我們並不能總是作出正確的決定。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遇到這些年輕人面對的試探,別忘了,他們是被鎖定的目標,有些人可以處理得很好,但有些人卻不能。很不幸的是,有很多年輕人捲入了桃色糾紛而昏了頭。他們帶著最好的目標來到球隊,期待可以更為可靠、更加強壯,但他們向試探讓步了,就好像我的醫師曾經告訴我哪些東西不該吃,偶爾我還是會偷吃,我想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情況也常是一樣的,他們知道不應該,但最後卻屈服了。」儘管有這些確認生父的訴訟、性病的傳遞、一夜情的空虛感一直威脅著,但這種垂手可得的誘惑,卻讓許多NBA球員走向一條道路,如世上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在箴言七章22節寫道的:「好像牛往宰殺之地,又如鹿一步步走往套索之地。」我們應當為這些在NBA裡堅守立場的人禱告—他們是今日的格林—也該會那些曾經聽過真理,但如今卻過著在糜爛中生活的人禱告。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當然,我希望告訴你們—讀者—一些有趣的故事,是關於那些在NBA裡帶著使命打球的人(或幫助別人帶有使命)。但同時我也希望提供你們一個機會,來支持這些有才幹的球員,使他們可以運用NBA的球場,成為向隊友以及身邊的人,傳遞耶穌基督信息的平台。正因為在籃球場上他們是如此地強勁,在場下他們需要有更強勁的心。
格林(A. C. Green)離開NBA職業生涯已經超過十年,但他勇於發聲,說出聖經的價值觀,正顯示出這些年,他在爭球與搶籃板之際,他一直帶著異象。今日,有數十位NBA球員跟隨格林的腳步—嘗試在身邊的人群以及一旁觀看的球迷當中帶來改變。在《為誰而戰》這本書中,我將繼續介紹重要的球員(包含其他NBA中重要的球員),就與格林一樣,他們同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帶來更大的意義,而不只是追求冠軍戒(championship rings)、個人績效(individual rewards)和優渥的薪水。在NBA打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賽季...
目錄
序文
引言:艱辛的演出—NBA場上的較勁
1.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帶著使命創新
2.凱爾.柯佛(Kyle Korver):震撼人心的百步穿楊神射手
3.安東尼.帕克(Anthony Parker):在耶穌走過的土地一展所長
4.克里斯.卡曼(Chris Kaman):擺脫藥物
5.林書豪(Jeremy Lin):連好萊塢都不敢相信的故事
6.盧克.瑞德諾(Luke Ridnour):快槍俠皮特的接班人
7.同樣帶著使命上場的人
延長賽:快槍俠彼特.馬拉維奇(Pistol Pete Maravich),帶著使命上場的浪子
關於作者
參考資料
序文
引言:艱辛的演出—NBA場上的較勁
1.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帶著使命創新
2.凱爾.柯佛(Kyle Korver):震撼人心的百步穿楊神射手
3.安東尼.帕克(Anthony Parker):在耶穌走過的土地一展所長
4.克里斯.卡曼(Chris Kaman):擺脫藥物
5.林書豪(Jeremy Lin):連好萊塢都不敢相信的故事
6.盧克.瑞德諾(Luke Ridnour):快槍俠皮特的接班人
7.同樣帶著使命上場的人
延長賽:快槍俠彼特.馬拉維奇(Pistol Pete Maravich),帶著使命上場的浪子
關於作者
參考資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