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是超現實主義高潮中最令人注目的繪畫大師之一,他善於經營詭異的戲劇化幻覺空間的畫面效果,寫實技術高超,創作出許多精刻細描、體大思精的震撼性畫作。同時,他刻意在自己裝扮及言行舉止製造新聞噱頭,引發社會議題,並自喻「我與瘋子的唯一區別,是我並非瘋子」。
而達利也是藝術走向群眾、派生出經濟效應的商業化時代的先驅。他在八○年代時投入文化消費市場的驚奇另類行徑,也對目前時下風行的文化創意產業極具啟發性。可以說,達利尚未過去,達利仍然活在當今。
林惺嶽以自主性的文化思考及眼光,並注入個人的心得及觀點加以系統性詮釋,帶您深入達利這位大師的天才創意和瘋狂人生。
本書特色
※本書是國人第一本有關於達利的著作,有別於其他譯作,以自主性的文化思考及眼光,並注入個人的心得及觀點加以系統性詮釋,可以快速而完整的吸收天才的其人其事與創作軌跡。
※本書由藝術家達利本人出發,綜觀其人自童年至求學乃至發跡、成名的人生經歷,深度剖析達利的個性和內在,以近乎本人的味道與情緒下筆,為讀者呈現達利的精彩人生。
※六月中旬中正紀念堂將舉行「瘋狂達利—超現實主義大師特展」,本書將隨展販售。
※作者林惺嶽老師將隨展覽或於典藏創意空間,舉行數場達利講座,剖析達利其人其事,更分享當年追尋達利足跡的心得。
作者簡介:
林惺嶽,1939年生於台中市,台灣美術大師。在藝術領域裡耕耘五十年,以自然原生力量為元素,描繪台灣山川的壯闊雄偉與生命力,藉畫布當作舞台,展現個人與土地澎湃的情感,在台灣諸多藝壇事件中均具獨特見解,有衛護台灣美術教父之稱。
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曾獲邀至法國、美國、日本、澳洲、阿根廷、中國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與發表美術論述,完成《中國油畫百年史》、《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戰火淬煉下的藝術:戰爭與藝術的一頁滄桑史》等著作。作品達二百多幅,多幅由北美館、國美館典藏。2008年,畫作《橫臥大地》、《第一道金光》,更因其大尺幅的磅礡氣勢並善於表現台灣之美,而受總統府青睞借展於虹廳與綠廳。
章節試閱
點夢成真的大師──薩爾瓦多.達利
鳥瞰
畢卡索是西班牙人,
我也是。
畢卡索是天才,
我也是。
畢卡索舉世聞名,
我也是。
當飛機從法蘭西平原越過庇里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上空時,透過機窗下望,整個大地呈現枯黃一片。這裡是地球上的一塊堅硬而古老的土地,沒有地震、沒有颱風,也沒有密不透光的大森林,高山、河流、丘陵、平原歷歷可辨。
都市與城鎮在高空看來,就像一堆堆散落在光禿不平荒地上的方形小木頭碎塊一樣,顯得空曠而單調。
這個遠距離的空間印象,與回溯中的壯觀歷史景象甚不相配。初臨斯土的人,真難以想像,這塊乾燥而顯得枯黃的土地上,曾經一度興起了海權稱霸世界的強國。並在過去漫長的紀元中,招引了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條頓人、猶太人以及阿拉伯人,來到此大地舞台,扮演著朝代興衰的故事。
如今,上述歷史已成過往雲煙,但雲煙過處仍留下了引人追懷的陳跡。北從波濤洶湧的沿岸,一直南下到瀰漫北非情調的地中海岸區,到處殘留著圮毀的舊墟,遺立荒野的古堡,橫越狹谷的褐灰色古羅馬水道及石牆,以及那權威性曾經無遠弗屆的大教堂。
這些象徵昔日朝代風雲的古老建築,與那久經風吹雨淋的奇峰孤岩,摻雜並立地成為突起於伊比利亞半島上,引人探幽思古的巨大雕塑。這些巨大而日朽的雕塑之間,不時低沉迴盪著清楚幽怨的弗拉明哥舞,節奏亢奮的吉他聲,以及那隨著陽光季節來臨而掀起的鬥牛狂熱。諸如此類的風情,經由觀光宣傳家的筆下,遙遙迷惑著千里之隔的異國人們──西班牙是充滿浪漫情調與傳奇色彩的地方。這些容易滿足東方人幻想的浮面表象,卻也往往遮掩了那些更耐人尋思的雋永事物。
想要觀察西班牙民族的形象,就得入而出之,退到較遠的距離,站在較高的角度,使視野遍及歐洲,才能調整出適當的焦距,看出西班牙人如何從舊帝國的衰微下,邁向現代的坎坷旅程。
遙想昔日輝煌的藝術,西班牙歷經哈布斯堡、波旁兩大王朝,帝國疆域擴及到現今的奧地利、荷蘭及葡萄牙,殖民地遍及全球。並且產生了三位偉大的畫家──艾爾格列克、維拉斯貴茲、哥雅,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刻畫出西班牙的古典輪廓與光景──高聳陰森的教堂、耶穌會色彩的僧侶、王朝權貴的影像、高雅的宮女、卡門式的美女、鬥牛場的狂熱,以及西班牙人反抗異族壓迫的悲劇臉譜等等,在時光的淘洗中,閃閃發亮。
但是,每一個時代的心靈,都應該有自己的聲音,何況時代的巨輪,已經將西班牙後代的子民,推驅到一個與祖先完全不同的世界裡。
輝煌的朝代相繼消失以後,菲立普二世所建立的龐大帝國乃趨於消蝕收縮。繼之政治紊亂,社會動盪,經濟也陷入了困境,在在使支撐過去偉大古典藝術的壯觀背景支離破碎。
當拿破崙大軍在1808年蹂躪伊比利亞半島時,這位一世之雄,對西班牙血跡斑斑的抗暴,不但無動於衷,還不屑地丟下一句話:「歐洲到庇里牛斯山為止。」言下之意,把西班牙逐出了光榮的歐洲,認為西班牙人,不配做歐洲人。從此以後,權力的角逐、經濟的變革、思想的激盪、藝術的雄辯等等的搬演舞台,都移到了庇里牛斯山的那一邊。
1898年,已經步上沒落的西班牙,被新興的美國擊敗,喪失了最後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與菲律賓。這次打擊,驚醒了西班牙人的帝國迷夢,更激發了新生代的悲憤心智,痛切反省政治上的全盤失敗,體認國家悲劇的造成,在於忽視自己的文化而又輕蔑外國的文化,造成了西班牙與自己的歷史脫節,也與歐洲分離。於是一個力挽狂瀾的文化運動乃告興起,運動中的人物,決心經由文學、科學與藝術的努力,來重振自己國家的歷史,並積極試圖與歐洲先進國家的文化相呼應,這就是所謂「九八年代」的運動。影響所及,慢慢地扭轉了歷史的輪子,這一次不是靠艦隊開路,而是迂迴地由藝術來領銜。
儘管帝國的氣數已衰,但歷盡滄桑的大地依然靈氣未泯,到了本世紀開頭,就孕育出了舉世最佳的畫家品種,把西班牙式的天才智慧,帶到歐洲的藝術中心舞台上光芒四射,其叱吒風雲的氣勢,強有力地反擊了拿破崙在一個世紀以前的羞辱性挑戰,逼得法國的評論家嘆道:「現代藝術的思潮來自庇里牛斯山脈的那一方!」
這是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挑戰與反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人物就是名震天下的畢卡索、米羅、達利。
他們三位都啟蒙於卡達隆尼亞這塊地靈人傑的基地,單槍匹馬地闖蕩國際藝壇,而成為二十世紀主要繪畫思潮中的掌舵人物。
畢卡索始創了立體主義,也幾乎在每一個較重要的畫派領域裡奔馳過,造就了他高高在上而影響力廣泛深遠的地位。
米羅則是橫跨超現實主義與抽象主義的巨匠。
達利更是盤踞在超現實主義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傑。
這三位大師的出現,不但為西班牙本土的畫家,打開了通往國際大道的信心,也把西班牙的繪畫史,帶到異常醒目的地位,更給予本世紀的美術,增添了許多燦爛的光輝。
畢卡索已在1973年昇天。
米羅隨之在1983年謝世。
碩果僅存的,就是生命已進入黃昏的達利,面對逼臨的死神,他仍凜然無懼地宣稱:「由於我是天才,我沒有死亡的權利,我將永遠不會離開人間!」
為什麼年老體衰的達利,仍能口出「不會離開人間」的豪語?這得從也如何來到這個人間說起。
卵生的卡達隆尼亞人
我是一個天才,
我在母親的懷胎裡
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達利的全名是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誕生於西班牙東北部靠近法國邊界的小城費格拉斯(Fiqueras)。從小他就是一個眼光炯炯而又充滿特殊好奇心的頑童,對生活周圍異常的、新奇的或令人驚疑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並勇於付之行動予以反應。
有兩件童年往事,最足以點出達利與生俱來的「反常」性格。有一次,他鄭重其事地告訴母親,他已在住家裡的某一角落大便,但不說出確實的地方,引起了全家人急切地尋找達利的「傑作」,其緊張懸疑的過程與氣氛,滿足了小達利惡作劇的心理。
另一件達利樂道的往事,是關於REVOLUCION(西班牙文意思是變革)這個字,達利在少年時期一直把它寫成RREHEBOLUZION,或其他的變體,氣得他父親躺在床上痛哭,悲嘆這個看來聰明的孩子,怎麼突然變成了白痴。其實並非達利愚笨,而是他認為REVOLUCION這個字的意思非常多變而複雜,因此不能以正常的拼音表達出來。如正確地寫出來,也就把意思定了型,失去原來活潑的內蘊。
費格拉斯雖然是一個小城,但它鄰近西班牙東北邊瀕臨地中海的著名港都巴塞隆那。這個工商業大城,在1900年前後,正是西班牙最富歐洲色彩的卡達隆尼亞(Cataluna)地區的首府,也是最受歐洲新思潮衝擊的地方,不但經濟繁榮,同時蓄存著自羅馬時代經文藝復興而發展出來的地域性藝術。基於地緣關係,使達利從小就受到了本土傳統與現代新潮的雙重薰陶。
達利的父親是一位頗為體面的法律公證人,喜好藝術,並結交了一些富有藝術素養的朋友,無形中提供了達利的少年啟蒙環境。
據已披露的資料顯示,達利開始接觸繪畫,是緣起於造訪一座名為塔形磨坊(El Molino de la Torre)的建築,這幢豪華的大廈,乃是父親的朋友披索(Ramon Pitxot)先生所擁有,裡面闢有一座經過精心規劃且散發稀有香味的花園,達利就在陶醉於稀有花香之時,看到了披索先生的油畫,如觸電般的激起了他的靈感,從此迷上了繪畫。這次極富戲劇性的際遇,在往後達利所寫的「夏日的午後」散文中(寫於1919年至1920年之間),透露了動人的片斷:
陽光將滿山遍野染成一片金黃,濃霧為萬物繪出輪廓,添上彩衣,薄薄的溼氣籠罩著屋簷,也浸潤了青草地。鳥兒的歡唱,響遍了滿山滿谷,清晨的微風吹拂了小樹林,流出了悅耳的音樂,編織出如詩如夢的美妙時光。……藝術的渴望,美感的迷戀,清澈明亮的眼眸,攝住了陽光,浸潤著喜悅,透視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大自然。……
經由「塔形磨坊」的激發,達利沈醉在充滿著陽光與喜悅的大自然,畫出了他的處女作──「卡達隆尼亞的田園與房屋」,受到了長輩們的激賞,鼓勵了達利決心投入繪畫的創作,當一名畫家。
1917年,達利通過了基督教學校及馬利斯達(Maristas)學校的教育階段,追隨約翰努尼斯(Juan Nunez)教授在格拉巴多(Grabado)市立學校研習繪畫。在這段求學期間,達利不但學得了素描、水彩及油畫的技巧,也開始萌發他對問題的思考及文字表達的能力。
1919年,年僅十六歲的達利,與幾位同學創辦《畫室雜誌》(Studium),擔任總編輯與撰稿人。這份雜誌專門介紹與討論畫史上的大師。第一期先從哥雅(Goya)開始,接下去是艾爾格列克(El Greco)、杜雷羅(Turero)、達文西、安格兒、委拉斯貴茲等,在介紹委拉斯貴茲的第六期,也就是最後的一期,達利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詩作──「當萬籟寂靜時」(Cuando los ruidos se duermen)。同時他的油畫亦在費格拉斯劇院展出,受到了評論家的重視。
1921年,達利持著高中畢業文憑,在父親的同意下,由妹妹陪同遠赴省都馬德里,參加聖.費南多(San Fernando)美術學校的入學考試,他的應試作品獲得評審教授們一致通過,評語是:
雖然他的畫並沒有按照規定的格式畫,但卻是如此的完美。
事實上,達利在1910年至1921年之間的油畫作品,已經顯示出非凡的技巧,幻想的氣質及色彩的強烈情感。這些潛力,透過印象主義及點描派的啟發,生動地表現出他的家鄉景物──港灣、村落、漁船、漁夫、橄欖樹等特有的風情,及親友們富有性格的形象。
當達利在1919年第一次公開展示他的作品時,評論家就已經在該年11月11日出版的Ampordan Federal雜誌上,寫下了樂觀的預言:
就藝術的觀點來看,在音樂協會展出的繪畫作品,很明顯地說明了作者是一個道道地地的成人,再不需要用「這位年輕的達利」來稱呼他了,因為這位「年輕人」已經是個成熟的男人了,也無須再說「他將是個有出息的人」,因為他已經是了。像達利憑著對光線的敏銳度,畫出了漁夫優雅的一面,以他十七歲的年齡,勇於用他那熱情洋溢的絢爛彩筆,表現出令人陶醉的意境。他對畫面構圖的意念是如此的清晰,如同活現在我們面前一般地生動,特別是「Balaurt」那一幅,已經是達到成熟藝術家的表現水準了。即使如銀行借據般最不具藝術氣息的東西,在達利的手中,也能點化為上乘的藝術作品。
我們祝賀這位後起之秀的藝術家,深信隨著時光的推進,我們可以預言─薩爾瓦多.達利將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篇文章是針對1919年5月,達利在費格拉斯音樂協會會館的市立歌劇院裡的一項展覽會上,所展出的數幅油畫而論,也可能是第一篇有關達利的報導文章。)
點夢成真的大師──薩爾瓦多.達利
鳥瞰
畢卡索是西班牙人,
我也是。
畢卡索是天才,
我也是。
畢卡索舉世聞名,
我也是。
當飛機從法蘭西平原越過庇里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上空時,透過機窗下望,整個大地呈現枯黃一片。這裡是地球上的一塊堅硬而古老的土地,沒有地震、沒有颱風,也沒有密不透光的大森林,高山、河流、丘陵、平原歷歷可辨。
都市與城鎮在高空看來,就像一堆堆散落在光禿不平荒地上的方形小木頭碎塊一樣,顯得空曠而單調。
這個遠距離的空間印象,與回溯中的壯觀歷史景象甚不相配。初臨斯土的人,真難以想像,這...
目錄
作者序:向新讀者說開心話
鳥瞰
卵生的加泰隆尼亞人
叛逆的學生
蛻變
卡拉與反理性運動的呼喚
風起雲湧
決裂
遠征新大陸
核子與天主
一代大師
附錄1:成為畫家的五十個神奇奧祕
附錄2:達利的黃昏(朱麗麗)
作者序:向新讀者說開心話
鳥瞰
卵生的加泰隆尼亞人
叛逆的學生
蛻變
卡拉與反理性運動的呼喚
風起雲湧
決裂
遠征新大陸
核子與天主
一代大師
附錄1:成為畫家的五十個神奇奧祕
附錄2:達利的黃昏(朱麗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