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必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人與人之間為何會有誤會?為什麼會反覆走上相同的失敗之路?何故一個人明明看似很眼熟,可自己卻想不起他的名字?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你無法掌握的心靈世界,潛意識地支配著你的一舉一動。你的行動未必出於自己的本意,有時不知不覺受到潛意識的影響,甚至連你的人生都受潛在意識所左右。
以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有人失敗也有人成功。讓人感覺值得信賴,天生贏家的人不少,給人感覺「朽木不可雕也」的,也大有人在。
有這樣一則故事:
甲、乙兩家販賣鞋子的公司,同時各自派遣一位業務員到非洲考察業務。看到那麼多的原住民都沒有穿鞋子,甲公司的業務員給公司回電如下:
「毫無希望,此地無人穿鞋。」
乙公司業務員的回電則恰好相反:
「此地每個人都需要鞋子穿,大有可為!」
現實社會中,乙公司的業務員必然是成功者。做同一件事,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的人,和抱持相反念頭的人,所得到的結果必然不同。因為「潛在意識能使深信不移的事情獲得實現」—人的潛在意識,名之為心理的「黑盒子」,是如此浩瀚難測,令人驚嘆且具實行力。
失敗者和成功者之間的差異受潛在意識左右,從相反的角度而言,這也正是能否理解心理機制的關鍵所在。
簡而言之:「是否了解人心的流向,妥善運用?」所謂「人心的流向」就是心理,它的順暢與否,常常在我們的日常生中產生出乎意料的影響!例如:在眾人面前怯場;對自己缺乏信心,生活態度消極;或是人際關係不佳等。尤其是我們未意識到,隱藏於心靈深處的種種欲求、希望正牢牢地限制著我們的行動。
本書試著用種種不同的論點,以淺顯的文字,說明這樣的心理狀態。由探討自我內心深處的第一章開始,一直敘述到男女的心理差異以及男女的身體語言,還有如何將心理學在人際關係中活用等等,十分豐富,是一部小而美寓教於樂的心理學入門書。
此外,書中亦編列了檢查表,藉由這些出發點不同的測驗,希望能增進你對心理和人際關係的認識與了解。測驗所得結果即使不好也無須在意。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弱點,並加以克服、轉化為優點的人,才能充分掌握、運用自我的發展潛力。相信本書必能幫助你找出達成此一目的的方法。
章節試閱
潛意識中的另一個「自己」
—為何猜不透對方心理?因為你不了解自己!
想必每個人對自己腦筋好壞,個人好惡,性格內、外向都有自知之明。但如果想從這些零碎的資料中,拼湊出一個真正的「自己」,譬如:求職、就學所寫之履歷、自傳、卻往往摸不著頭緒,無法確實掌握住自己的能力、性格、性向。這在我們稱之為—「自我迷失的時代」尤其明顯。
最典型的就是「過渡型人類」—一種發生於西歐等高度工業化、都市化先進社會的「退化病理現象」。
這種「過渡型人類」既無法脫離國家、社會而獨立生存,卻又像貓一般,四處找尋獵物,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雖然可算是一種文明社會病,但如此無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恐怕也是件棘手的事。
占星術、血型分析之流行也有著同樣的背景。初次見面就開口詢問對方「血型」、「星座」的人,認為這樣做是了解對方和自己最簡便的方法。經由此一方法可以在雙方交談的剎那間,判斷出對方是敵是友,讓自己和陌生人之間的關係明朗化。即使不見得將對方個性摸得一清二楚,卻也或多或少能稍解因不了解而感不安的情緒。詳細分析此一行動的動機,不外乎是為了消除因不了解對方而引起的欲求不滿。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矣!」
愛琴海的狄洛斯島上的阿波羅神殿石柱上刻著—「了解你自己!」傳說是希臘神話的太陽神阿波羅所說,由女祭司轉述給古希臘人的神諭。這句話,不僅對二千五百年前的希臘人有著極大的衝擊力,時至今日,仍深深影響現代人的生活。那麼要怎樣才能「了解自己」呢?心理學上最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周哈里窗戶」。
「周哈里窗戶」由美籍心理學家 Joseph Luft 和 Harry Jugham 共同設計出來,將人類的心理構造,依「現象」加以分類的方法。為了讓世人知道兩學者的貢獻,取二者名字的前半部,稱之為—「周哈里窗戶」。
你我心中都有「自己曉得,別人不知道」的部分,這部分就是「周哈里窗戶」中的「逃避或隱藏領域」(隱私)。當然這部分在工作上,或人際關係方面無多大關係。另一方面,「別人知道,自己不曉得」的部分,就是「周哈里窗戶」中的「盲目領域」部分。大多數人都會想隱藏甚至消除這一部分。四個領域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活動領域」,它會隨著與他人的交往或接觸,而漸漸擴大。
人們在和他人交往(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得以將自己知道,別人不曉得的「逃避或隱藏領域」呈現出來,並予以縮小,而擴大「自由活動領域」。同樣地,別人也會指出自己未曾注意到的部分,帶來相同的結果。
也就是說,與他人接觸機會少的人,也就等於放棄再次發現自我的機會。因此,
為了了解自我,實在有必要盡一切所能地給自己製造機會。但麻煩的是,他人的指摘往往摻雜著某種目的。
孔子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洞悉事物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
—拿掉有色眼鏡後,將會看到什麼?
人往往滿足於和能接受自己,贊同自己看法的人之間的交往關係,而「忠言逆耳」,不願意見到別人「哪壺不開提哪壺」。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碰到與自己所倡導學說互相抵觸、矛盾的事實時,當場筆記下來。為什麼呢?他說:「矛盾的事實,讓我感覺難受。一般人都會想忘記這種難受感覺,同時也想將這一感覺的起因—這一絕對的事實,一併忘記。為了不忘記這一事實,我才將它記錄下來。」
這或許就是後世的我們,會認為達爾文是個偉大人物的原因吧!?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坦率地對他人,面對自己。以有色眼光看待事物,既無法看清對方,也無法了解自己。
—他人的眼,照映出自己看不到的內心!
想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交往的朋友、公司同事回饋的訊息中,獲得情報。而且,遭到他人非難、攻擊時,不要只顧著為自己辯白,不妨問問第三者自己行為,是否有遭人非議的地方,進而從中學到教訓。如此越能正確地了解自己。總之,不管你採用什麼方法,愈是能客觀正確理解自我者愈佳。
當別人看到的「我」,不像自己想像的「我」時,我們往往會自認為「遭到誤解」。然而,對方所感覺完全是事實,「遭到誤解」也只不過是你自己這樣認為。暫且不用為—「為何他們會誤解我?」而心生不快,應該想想為何對方會如此看待自己。
也就是說:自己所認為的「自己」和別人眼中所見的「自己」,也許完全不一樣。為了清楚地知道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經由別人的眼睛,修正自己所繪的「自畫像」。儘可能不固執己見,客觀地「由別人的眼光來看自己。」一旦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就能反省自己,「為什麼他有這樣的反應?」、「是不是自己所說的話和態度,有讓人看不過去的地方?」進而了解實在沒有好好注意到內在的自己。
能覺悟到—「人原來是充滿偏見的」,也算是一大進步。
潛意識的三個「人物」,哪一個正在扮演人生大戲的主角?
—「什麼決定了自己的一生?」
一提到認識自己的方法,最容易聯想到的是「精神分析」。眾所皆知,「精神分析」是基於潛意識無時無刻不影響我們日常行為的理論,分析我們內心深處,不被注意的另一個「世界」。此一心理分析方法由佛洛伊德創始,容格、阿德勒等學者繼續研究發展。時至今日更由美國的精神醫師柏恩研究出劃時代的自我分析法—人際溝通分析,簡稱T.A。
人際溝通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了解自己他人所見的「自我」,盡可能地將日常生活中,個體的價值觀、感情和行為模式導入正軌,且意識到—「什麼因素決定自己所過的一生」,進而激發出內在的潛能。
—三個「我」中,何者佔有你潛意識最大比例?
佛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構造可分成超我P、自我A、本我C三種層次。超我指的是人格中理想與道德良知部分;自我是人格中適應社會規範,講求現實部分;本我則指人格中最原始的本能性部分,不受個體意識支配,亦不受外在社會觀規範約束。
柏恩(EriC Berne)以P代表超我;以A代表自我;以C代表本我。也就是認為每個個體的心中存在著「父母」、「成人」、「兒童」三種自我狀態。父母P的自我狀態是受到雙親等養育自己長大的人的影響,趨向自我批判、追求理想,對他人喜歡拽出權威態度。成人A的自我狀態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由經驗學習、構築成的「我」,能洞悉周遭現實,並予以歸納、分析,謀取適當對象,表現出冷靜而理性的態度。兒童C的自我狀態是個體與生俱來的本能,及兒童時期對外在事物的體驗、反應模式,在某一時刻左右著生理、心理上已是成人的個體,回復幼兒時期淘氣、我行我素,要求立即滿足的狀態。
—「道貌岸然」、「玩世不恭」的背後是
P、A、C三種自我狀態,存在於每個個體的潛意識中,其相互運作決定了個體外在的行為,及內在的心理狀態。愈能明瞭P、A、C三者的構造,愈是能客觀地掌握自己的性格和性向。
在健全、正常的心理狀態之下,P、A、C三者各自視外在的環境而運作,互不干擾。舉例來說,工作時個體的自我狀態是由A所主導;下班後到哪逍遣散心時,卻是由C決定個體的自我狀態;回到家中,在孩子們面表現出的自我狀態的卻又是P了。
相反地,一是個體這三種自我狀態無法自由運作而互相干擾、排斥,問題就產生了。凡事正經八百,有著強烈使命感、責任感,排斥玩樂的人,是因為父母P的自我狀態,大過於兒童C、成人A的自我狀態,壓抑「兒童」C玩樂的念頭,干擾「成人」A「是該輕鬆一下」的事實判斷。
而社會上公認「缺乏道德良知的人」,則是他的「兒童」C的自我狀態勝過「父母」P自我狀態的道德良知,而擾亂「成人」A「是否會傷害他人」的顧慮,表現出來的就是我行我素、反社會的傾向。
潛意識中的另一個「自己」
—為何猜不透對方心理?因為你不了解自己!
想必每個人對自己腦筋好壞,個人好惡,性格內、外向都有自知之明。但如果想從這些零碎的資料中,拼湊出一個真正的「自己」,譬如:求職、就學所寫之履歷、自傳、卻往往摸不著頭緒,無法確實掌握住自己的能力、性格、性向。這在我們稱之為—「自我迷失的時代」尤其明顯。
最典型的就是「過渡型人類」—一種發生於西歐等高度工業化、都市化先進社會的「退化病理現象」。
這種「過渡型人類」既無法脫離國家、社會而獨立生存,卻又像貓一般,四處找尋獵物,沒有明確的...
目錄
第一章 探索心靈深處的自我!
潛意識中的另一個「自己」
潛意識的三個「人物」,哪一個正在扮演人生大戲的主角?
四種「生活態度」當中,你的是「積極型」?還是「消極型」?
你自己的「自我狀態構造分析圖」—是長處?還是短處?
第二章 你(妳)的魅力何在?
所謂的男性化性格、女性化性格是什麼?
你的男性化程度多大?女性化程度又如何?
由了解自己魅力所在,進而產生自信,洞悉人心!
《性格分析》外向性與內向性—知之者必能左右逢源!
第三章 人們為何言不由衷?
人們常常言不由衷,卻感嘆「做人難」的心理糾葛
第四章 兩性交往面面觀
男女關係的四種形態—由平日交往方式了解個性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從對方的話語、態度、行為,透視他的內心世界
異性的對方到底是哪一方面吸引你(妳)?
第五章 你的喜好到底是什麼?—不經意行為細節中,可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在《小酒館》之內
《酒、淚、男、女》
《女人與化》
《感覺型?還是理論家型?》
《內心深處的色彩世界》
有趣的色彩心理學
第六章 心理盲點—鬼迷心竅,所為何來?
「黃金分割」的心理學解釋
數字心理學
幾何級數的心理學
制服的心理學觀點
服裝的心理學
由設計師名牌服飾看人的心理
色彩心理學
「信念」的心理學
高爾夫球心理學
「丟三落四」的心理學解釋
動機性遺忘
第七章 身體語言—姿勢、動作述說著一個人的心理、情緒
悄悄入住對方內心世界的「動作」訣竅
手勢顯現「女人心」—有意或無意?
眼睛會說話—由眼睛看女人心
笑聲讀心術—由笑聲和嘴形看人的心理
抽菸、熄菸的手勢,暴露出一個人的性格
由「睡相」看性格
第八章 人際關係活用術
讓對方聽得心花怒放的「說話心理術」
初次見面就能突破對方心理防線的祕訣
讓人無法說「不」的心理技巧
第一章 探索心靈深處的自我!
潛意識中的另一個「自己」
潛意識的三個「人物」,哪一個正在扮演人生大戲的主角?
四種「生活態度」當中,你的是「積極型」?還是「消極型」?
你自己的「自我狀態構造分析圖」—是長處?還是短處?
第二章 你(妳)的魅力何在?
所謂的男性化性格、女性化性格是什麼?
你的男性化程度多大?女性化程度又如何?
由了解自己魅力所在,進而產生自信,洞悉人心!
《性格分析》外向性與內向性—知之者必能左右逢源!
第三章 人們為何言不由衷?
人們常常言不由衷,卻感嘆「做人難」的心理糾葛...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