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工作通則,向滿坑滿谷又無趣的例行工作說掰掰!
教你用最短時間創造最大、最顯著的成果!
每個想鹹魚翻身的上班族都該修煉的工作術!
工作分配過程其實並不公平,只是大家常被「適合」、「有經驗」等字眼矇騙。
努力不見得有所作為!適用於任何種類、業界,也不問公司規模的「螺旋式工作法」,才能讓你付出同樣勞力,卻能得到2倍、5倍,甚至10倍的成績與評價!
上班族的個人品牌價值要透過工作來衡量!
學歷再高、證照再多、口才再好,
如不能展現成果,這層糖衣終究會被撕下來。
你受夠了日復一日、毫無成就感也不會獲得肯定的例行工作嗎?
你知道「遵守交期且絕不犯錯」讓你錯失更多創造性工作的良機嗎?
「有能力的人」可以交出亮眼成績,自己卻原地踏步,真的只是「能力」問題?
該如何爭取具有價值的創造性工作,讓老闆、客戶另眼相看?
本書作者是只花一年半時間,就從普通員工成為上市公司董事的能幹經營者,他將教你用最短時間創造最大、最顯著成果的工作術,將你付出的努力與成果串連在一起。
作者簡介:
福井克明
Lucky River株式會社董事長、經營顧問。
大學聯考失敗後,直接進入公司就職,以極優異的成績在十九歲就當上店長。有感於經營能力的不足,為了學習商業理論再度報考大學。白天在大學學習經營理論,晚上則在物流公司當約聘員工,帶領十幾名員工。
在大學三年內所打工的連鎖補習班中當上社長,其所創下的合格成績及業績都是歷年最高。大學畢業後,開設人力派遣公司,但深感與其當一名創業家,不如當一名上班族更能創造存在價值,因此決心走上上班族之路。
之後,歷經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企業子公司CFO,以普通員工進入上市外食企業,在一年半內當上董事,擔任經營戰略及IR(投資關係管理)。
至今服務過七家企業,歷經無數次從小職員到部長到總經理的過程,以這些經驗為基礎,建構了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成果的工作術。
譯者簡介:
林欣怡
政大英語系畢業,日本國立大阪大學經濟學科研究,英國威爾斯大學MBA。
目前從事英日語口譯及翻譯工作。熱愛音樂、自助旅行及電影欣賞。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鮮為人知的「成果」與「評價」的架構
●無論哪種行業,大體上都可以將工作類型一分為二
世界上有許多各式各樣數不盡的工作種類,但是大致上不出這兩種範疇:一種是「有價值的工作」,另一種則是「沒有價值的工作」。
「有價值的工作」就是,只要好好配合就一定能得到評價,就算結果不如預期,也會讓人覺得「有去做就很了不起」的事。
就像先前所提到的,容易展現成果或是容易獲得肯定的工作,就是指這類「有價值的工作」。
這些工作有以下的共通點:
有價值的工作所具備的十項特色
1.交期較為寬鬆(所以有較充分的時間思考)。
2.從一開始就被要求要多下點功夫(所以會認真思考)。
3.容易反映出自己的個性(所以具備差異化,能夠發揮自我能力)。
4.會忍不住想對人提起「現在正在做○○~」(容易借重並活用他人的智慧)。
5.因為值得所以做得很開心(在閒暇時也會經常思考工作,從各個方面取得線索)。
6.換句話說,在腦子裡總是無給加班,投入大量時間(因此可以充分發揮能力)。
7.因為被賦予許多重要的工作,所以身旁的人無不對他抱以期待,並且守護有加(所以容易獲得好評)。
8.因為投入眾多思緒、時間以及能力,所以會做出一番成績(因此這些成績才會被認可、被加分)。
9.如果遇到很難的題目,大家也會認為失敗在所難免(不會扣分)。
10.面對這樣的結果,仍會委以重任,讓他負責一些有意義的工作(這樣他又可以繼續展現成果,又會再度受到肯定)。
舉例來說,如果從事服飾業,那麼所謂有價值的工作,就像是針對某個首次進軍國內的服飾品牌進行獨家代理契約交涉,或是新商品設計思考;如果是不動產方面,可能會接到像取得大面積的工業或商業用地的交涉事宜,或是針對大型公共設施進行設計等工作。
另一方面,有一些工作卻是不管你如何努力也很難獲得肯定的。
那就是即使準時完成、沒有任何閃失,卻還是不會獲得肯定,反而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錯誤遭斥責,導致評價下滑。這類的工作就是「沒有價值的工作」。
以下列舉一些這類工作的特色:
沒有價值的工作所具備的十項特色
1.交期十分迫切(只能期望準時完成,不要犯錯就好)。
2.從一開始就不被要求多下功夫(所以提不起勁,也不想認真思考)。
3.不需要善加利用自己的個性(不管誰做結果都一樣)。
4.不是那種會讓你忍不住想對他人談起的工作(所以很難借重他人的智慧)。
5.因為做得不開心,所以有空時也不願想起(在空閒時只會思考私人的事)。
6.不得已留在公司免費加班(也就是說留下來只是提供身體勞力而已)。
7.受委任的工作多半不太重要,所以旁人對於工作結果也不太在乎(不容易獲得好評)。
8.沒有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當然沒有什麼成果,也不會顯出與眾不同(因此也不會獲得肯定)。
9.因為也不是什麼困難的議題,一旦失敗就會遭受嚴厲斥責(很有可能只是換來扣分)。
10.在這樣的結果下,日後只會接到一些沒有價值的工作(不但看不到具體成果,也得不到任何好評)。
換句話說,就是一些單純的作業流程,或是定型化的業務內容,任誰都可以完成這類的工作。
即使在看似華麗的服飾業領域中,也有像商品管理或顧客資料管理等,雖是不可或缺,但是乍看之下平凡又普通的工作存在。而在不動產業界裡,按表操課、照本宣科的電話行銷,或是物業資訊管理等就是屬於這類工作。
不管是哪種職業,「有價值的工作」與「沒有價值的工作」是同時存在的。不論你是一般的上班族或是接案工作者,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
在本書中我稱這類有價值的工作為「創造性工作」(creative work),而沒有價值的工作則是「例行性工作」(routine work)。
但是,這裡所謂的創造性工作是指不論在哪個部門都一定能有所發揮的「有價值的工作」,並非那些設計、商品開發,或是經營企劃等具有創造性或是要求獨創性的工作內容。
同樣的,這裡所定義的例行性工作,不僅意味著一般定義下的經常性業務或是定型化業務,還包括「沒有價值的工作」等,是一種廣義的通稱。
就同一人付出努力工作時,哪種類型的工作能夠展現較豐碩的成果呢?兩相對照之下就可一目了然。創造性工作不僅可以帶來豐碩成果,還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起容易獲得肯定的環境;反觀例行性工作,儘管需要耗費大量勞力,但是不管怎麼打拚,還是換不到周遭的認同與肯定。
不論是哪種職業,這兩項工作一定是並存的,換句話說,在一個職場當中,有些人會被委任創造性工作,有些人卻是被委任例行性工作。
這些不容否認的事實,就是解開本書一開始提到的,「為什麼這世界上有些人會不斷創造出成果,不斷獲得大家肯定」這一謎題的關鍵。
●一比九法則
我想不管是哪種企業人士,如果一定要工作的話,與其做些例行性工作,大家應該寧願選擇創造性的工作吧!
光是試想工作內容,創造性工作就讓人覺得更具價值也更有趣。不僅如此,如果這項工作又可以幫助你贏得肯定,大家當然都會想從事這類的工作。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並不會被指派負責創造性的工作。
這是為什麼呢?
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就現實面來說,創造性的工作原本就比較少。
在這世界上,一項有價值的創造性工作,必定會伴隨著幾項沒有價值的例行性工作。如果就比例上來看,大概是一比九左右的壓倒性差距。
工作其實就像是一件任務,除了核心業務之外,其他業務就像大樹的枝葉般擴散開來。
比方說,當我們要做到「刪減五百萬日圓經費」這項任務時,就會產生幾項工作,包括整理經費數據資料、根據資料進行各種交涉以刪減經費,最後還要彙整報告等。
另外,如果是「讓營業額成長一倍」的任務,就會產生和顧客接洽交涉、簽訂契約,也會產生業務管理的工作,還包括負責將商品配送至客戶指定地點的後勤工作。
在這麼多工作當中,創造性工作和例行性工作是並存的。但是很可惜,就數量上來看,例行性工作仍然占絕大多數。
除了沒有價值的工作其數量原本就較多之外,數量稀少的創造性工作又必然會衍生出許多事務性的工作或是瑣碎的雜務,所以例行性工作也就越來越多了。
例行性工作占絕大多數,就機率上來看,也意味著被指派創造性工作的可能性降低。
因此,如果我們不做任何努力,很有可能只會被分派到例行性工作。如果沒有任何作為,只是祈禱能夠被分派到有價值的工作,不僅創造性工作不會找上門,等到天荒地老,我們也不會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評價。
那麼,到底哪些人才會備受肯定呢?就是那些能抓住數量稀少,具有工作價值的人。
具體來說,就「刪減經費」這項任務而言,實際進行交涉刪去經費,絕對比輸入資料更容易獲得肯定;如果是「提高營業額」的任務,比起配送商品,集讚美於一身而享受光環的是簽下訂單的人。儘管輸入資料或是配送商品所耗費的時間與體力遠遠超過交涉或簽單,但是現實就是如此。
即使主管對著全體組員稱讚道:「大家做得很好!因為大家團結一致,才能有這麼好的結果。」但這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實際上全體組員並不會一起獲得升遷。
雖然聽起來很殘酷,即便是為了完成相同任務,朝著相同目標而努力工作,但升遷機會或是獎金分紅,都只會落在少數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身上,這是不爭的事實。
●「能力不佳的人」才會謹守交期
工作和能力或適合與否並沒有關係。
無法做出一番成績,是因為所接獲的工作是那些不會和良好評價有所連結的例行性事物,絕對不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或工作不適合的緣故。
不論你是不是上班族,工作多半都是從例行性的內容開始。除了因為例行性工作的數量較多之外,當你還是新進人員時,因為還沒有實際的績效,所以負責例行性事務是理所當然的。
不論是誰,在一開始時,即使是負責例行性工作,也會拚了命去做,嚴格遵守交期,不犯下絲毫錯誤,光是做到這樣就能獲得長官稱讚。
但這其實是個極大的陷阱。
比方說,手上握著兩百張電話費用申請表的課長走到座位旁對你說:
「麻煩你,可以在後天早上前,幫我打好這些單據,然後送到會計那去嗎?」
如果是你在處理這項工作,最會留心哪一方面呢?
沒錯,不犯下任何計算錯誤,一定要確實遵守後天早上為止的這個期限──大部分的人都會意識到這些事。
更有趣的是,不管是已經在職場上打滾的人,還是完全沒有社會歷練的學生,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如果有一百個人碰到這樣的狀況,就有一百個人都會把「嚴格遵守交期並且不犯任何失誤」這兩件事列為優先考量。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學生時期開始,各項作業或是考試、專題講座要交的報告等的不良影響,對多數的日本人來說,「嚴格遵守交期並且不犯任何失誤」這樣的習慣早就深植人心、滲透到骨頭裡去了。因此,幾乎所有人都下意識的認為工作也是一樣,必須遵守交期並且不犯錯。
的確,當你還是新進員工時,這樣做是好的。把例行性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毫無失誤,這樣就會獲得主管稱讚。
但是幾年之後,光只做到這樣卻不再被稱讚了。如果工作上一直以來都是「遵守交期並且不犯錯」,漸漸地也會不再獲得好評,之後演變成只有例行性工作才會分配給你。
這正是先前提到的「負面螺旋」。
即使留心不要犯錯,謹守交期,但是大家對你的評價還是不會變好。當今這個年代已經不像以往的年功序列制,只要做久了,總有一天會輪到你出人頭地,有時候還會因為績效不彰而被列為裁員重整的頭號候選人也不一定。
問題是,你只會被分配到例行性工作也是不爭的事實。即使依照上級交辦內容,盡力完成工作,一年過去,當我們試著在評鑑表上寫下今年做過哪些工作時,也就只能寫下這些極為平凡的內容。
換句話說,站在向上螺旋階梯入口的最大障礙,就是「例行性工作」這個大陷阱。
只要你帶著謹守交期、不犯錯的心態做著例行性工作,創造性工作就不會找上門,正因為如此,你總是被分配到例行性工作,等再久也不會獲得好評。
為了脫離這種困境,我們勢必要做些改變才行。但是,也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改變,我想有很多人應該連要怎麼改變的方法都不知道吧!
舉剛才提到電話賬單的例子。如果接獲這項工作的是一位拚命三郎,雖然長官指示後天早上前交就可以,但是他有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就完成了。於是他會這麼說:「課長,已經完成了!」
聽到這句話的課長心裡想的卻是:「唉呦,後天再做好就可以了嘛!」
你明白了嗎?這種努力是不會換得任何成果的。但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努力,所以多數人只會做出這種「錯誤的努力」。
做事遵守交期,不犯錯,已經很足夠了,但是為什麼我們就只能想到這些呢?
我認為那正是阻礙螺旋上升的最大障礙。同時,能夠幫助我們從例行性工作跳脫出來的線索,也被這障礙給掩蓋了。
關於這個祕密我們將在下一章中詳加說明,不過請先拋棄「工作要遵守交期,不犯錯誤」這項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以來被視為常識的觀念。
另外也請充分理解,跳脫例行性工作這項大陷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第二章 請降低「例行性工作的比例」
●只要降低「例行性工作比例」,就可以脫離困境
總是有著一堆做不完例行性工作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陷入「例行性工作地獄」當中。
所謂例行性工作地獄,就是被例行性工作包圍的人,陷入了「不僅在工作上無法獲得評價,甚至連運用時間的自由度都很低,失去成長機會,感覺不到工作的價值與意義,積極努力的幹勁就這麼被抹煞,而外界的評價也因此越來越低」的「負面螺旋」。
如果能理解這個可怕的「負面螺旋」的存在,那麼上一章所提到的,「進入螺旋之前最大的障礙就是例行性工作」的理由,大家就都能接受了吧。
是的,不論你多麼認真完成例行性工作,「嚴格遵守交期,不犯任何錯誤」,仍然無法開拓自己的未來。
那麼,要如何開拓自己的未來呢?
那就只有降低「例行性工作比例」這個方式了。
所謂例行性工作比例就是,「在一天所有的工作時間內,處理例行性工作所占去的時間」。
為什麼說這是可以幫助大家跳脫例行性工作或負面螺旋的方法呢,因為一旦降低例行性工作的比例,就可以相對提高創造性工作比例。只要能夠得到多一些的創造性工作,就能夠擠出更多的自我成長時間。
那麼,具體來說,有哪些實際上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降低例行性工作比例呢?
我想多半的人應該都會想到以下四種方法。
延長工作時間
這個點子看起來很像是六○年代的想法,但的確是一項可能的解決方法。只要增加一天的工作時間,相對來說,例行性工作所占用的時間就會降低。
但是不斷加班,累到精疲力盡,這樣一來是否還有餘力嘗試新的努力,這點有些令人不安,而且身體狀況也會出問題。我們還是不要讓自己累到快要過勞死的地步比較好。
讓例行性工作變得有效率
比方說,如果可以讓目前手邊的例行性工作都在一半的時間內完成,比例就會變成原來的二分之一。
這也是個可行的方法。但是如果無法讓主管察覺自己已經提高工作效率的話,會有更多例行性工作送上門來也不無可能。
不僅如此,即使效率稍為提高,評價也不會因此高到哪裡去,所以還是不要過度招搖,方為上策。
把自己的例行性工作交給下屬或同事
如果可以把自己的例行性工作分給其他人,數量的確就會降低,比例也會因此而下降。
但是,這麼做還真的是滿惡劣的。把工作分出去的理由是因為你想要讓自己的工作更具成效,如果哪一天被對方抓包的話,對方一定會對你恨之入骨,聲望肯定會因此而下降。
也就是說,還沒有到出人頭地的地步,真的找得到地方塞那些例行性工作嗎,這也是個大問題。
拒絕或是不再從事例行性工作
「麻煩一下喔,這些資料明天要建好。」
「不行,我沒辦法做到。」
如果真的這麼說,在還沒踏上正面螺旋之前,應該就已經被革職了吧。如果委婉「拒絕」的話,可能還算好。但是如果主管提出要求,你總不能在隔天早上進辦公室時對他說:「我發現這是件例行性的工作,所以就沒做了。」以主管的立場會覺得,「已經交辦的事情居然不做,你乾脆辭職算了。」
這個方法當然也可以降低例行性工作的數量,讓比例下降。但是你的績效評價也會因此而降低。你可能會因為這樣惹怒主管,或是繞了大半圈,主管又交辦其他例行性工作。就算不是這樣,也可能會搞到在職場上待不下去。
換句話說,不僅、行不通,、也不行。不管或都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這時候我所提出的第五項解決方法就派上用場了。
●從例行性工作地獄中跳脫出來的唯一方法
我所提出的第五項解決方法就是,「把例行性工作變得不像例行性工作」。
你的例行性工作比例之所以會高,是因為它占滿了整個工作時間。如果能將其中一項工作變成不是例行性工作的話,比例就會下降。
「但是什麼叫把例行性工作變成不是例行性工作呢?」
「不管如何瞞天過海,例行性工作就是例行性工作啊!」
大家會這麼想一點也不奇怪。
請回想一下剛剛提到的方法,「讓例行性工作變得有效率」。
比方說,從交辦的例行性工作當中找出浪費的地方加以改善;過去輸入資料要花一百八十分鐘,現在減少十分鐘,把時間縮短成一百七十分鐘……等,就是屬於這種方法。
但即使提高了效率,也不過是縮短十分鐘而已,再怎麼說還是屬於例行性工作的範圍。從主管的角度來看,即使屬下跟你報告縮短了十分鐘,你也不會大大稱讚一番吧!
「是喔,提高效率縮短十分鐘啊!不過這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不用向我報告吧,你去休息個十分鐘吧!」
站在主管的立場,搞不好這就是他們心裡的OS。
但是一樣是提高效率,如果過去要花三天的時間,現在只要十分鐘就可以辦到的話,又是不同的故事了。主管絕對會開心到不行,甚至會放下手邊的工作,用力給你稱讚一番。
如果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到這樣的境界,那麼該項工作就不再只是件例行性工作。雖然說縮短十分鐘不會受到讚揚,但是如果可以縮短到在十分鐘內完成,效率大幅提升到這個地步的話,當然會成為讚揚的對象。
換句話說,即使是件不會獲得好評的例行性工作,如果可以提高效率,賦予其『附加價值』,例行性工作也會大變身,變成一件可以獲得高度評價的工作。
這樣一來,例行性工作的比例也會下降,確保自我成長的時間。而例行性工作本身會變得令人讚賞,可以讓我們脫離負面螺旋,而你終於也收集到一項創造性的工作了。
這可說是一箭雙鵰的解決方法。簡單來說,你的首要任務就是從例行性工作當中找出沉睡中的好機會。
第三章 只要使用「思考模版」,就可創造出驚人成果
思考模板1
●請推測工作委託人的「期待值」
最近有關個人品牌的重要性不斷受到熱烈討論。有關這個問題,之後會再仔細闡述。但是我們是否會被分配到創造性工作這一點,的確和個人品牌有關。
擁有高學歷或證照的人,之所以會被委任創造性工作,並不是因為能力上有所差別,而是因為這些條件融合成他們的自我品牌。
那麼不具備這些條件,總是被分配到例行性工作的各位,要怎麼塑造屬於自己個人的品牌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在上一節提到的,替例行性工作增添附加價值。只要附加價值越大,個人品牌價值就越可被提高。
其實委託例行性工作的人,多半一開始也不太抱期望。搞不好委託人事前的期待值不過就是「遵守交期,不出差錯」,沒有過多的期望。
當我們被指派負責計算電話費時,我們是否會想到課長其實是希望,「如果一切順利,能否從下次就大幅降低電話費支出」呢?
假設他們真是這麼想的,從一開始就直接下指令說,「可以的話,請檢討一下電話費下降的空間……」如果只是依照委託人的期待值完成這份工作,你的評價還是只會停在B級而已。更慘的是,萬一趕不上截止日或是犯了錯,評價甚至會被降到C級也不一定。即使在遵守期限、不出差錯的情況下完成工作,不管你多麼努力,獲得的評價也不過是B級或C級而已。
在這邊希望大家明白的是,雖然對工作的評價可以分成S級到C級等四個階段,但是如果工作成果只是一如委託人期望,那麼頂多也只能獲得B級評價而已。也就是說,如果達到課長所預期一般,順利完成電話費統計工作的話,會獲得B級評價。但是如果稍微整理資料,讓資料更易閱讀的話,應該可以獲得B+的成績。但是萬一犯了錯,不如委託人事前預期,評價就會降到C級,如果能夠大幅降低電話費,就可以獲得S級的評價。
換句話說,從能夠做到大幅超越對手事前期待值開始,那項工作才能成為你個人品牌的一部分。
為了達到這項目的,我們一定要先正確掌握指派工作的委託人對你所懷抱的期待是什麼。
當我們在評論別人時,有時會用言語表達出來。像是「雖然○○○卻可以XXX,真的好厲害喔!」這類的字句。
比方說,一個幼稚園小朋友竟然可以把九九乘法表背起來,不論是誰都會忍不住大為稱讚吧。
「幼稚園的小朋友竟然會背九九乘法表,好厲害喔!」
「還只是學生,卻已經擔任社長了,好強喔!」
「雖然只是新進員工,卻簽下一張大訂單,好棒喔!」
就像這樣子,將旁人的認定:「如果○○○的話,就不能XXX吧!」大幅改變,做出遠遠超越期待的成果時,人們就會給予較高的評價。
重點就在於清楚掌握對方所懷抱的期待,也就是說「理所當然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幼稚園的小朋友竟然會背九九乘法表,這就是大幅超越一般標準,小學六年級會背九九乘法表是理所當然,但是能夠超越這種一般標準的話,就十分厲害,無法超越標準的話,也只是普通而已。
簡單來說,我們最好一邊思考要如何做才能超過對方期待的水準,讓對方讚美一句「他好厲害喔」,然後著手進行作業才對。
思考模板2
●請調查一下委託人所「關心的事」
大家知道主管或是生意上往來客戶等工作委託人,今年最關心什麼事情嗎?
很意外的是,竟然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答案。
事實上,事先了解關係人目前、這個月,還有今年所關心的事,是除了工作本身外的另一件重要的事。
比方說,請回想一下年初拜年時社長說過的話(或許社長算不上是工作上的直接委託人,但也應該算是間接委託人)。
當時社長應該發表過公司今年的目標或是抱負之類的內容。
「今年公司目標是進軍關西地區,第一步是希望成立十家據點,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即使社長特別在公開場合說出今年的目標,但是絕大多數的員工卻認為社長的想法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直接影響,所以幾乎都是充耳不聞。如果對自己工作有幫助的話,肯定會拚了命的聽清楚吧。但是大家對於社長的這番話卻不這麼認為。
的確,日常瑣碎的工作和社長所關心的事情,或許沒有多大的直接關係,再說不過就是例行性工作而已,應該跟社長抱持的遠大目標沒多大關係吧。
但是請大家試著想想看,身為公司代表的社長所闡述的目標,和身為公司一員的你的工作之間,應該不會完全無關吧。
請回想一下前述電話費的例子。
就像那件事一樣,或許你只是想要降低例行性工作比例,希望提高附加價值,但這件經過改善的例行性工作,卻可能足以徹頭徹尾改變社長最想要改善的經營課題。
就算沒到這麼厲害的地步,但如果可以掌握社長所關心的事,或許也有機會自我行銷,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比方說,偶然和社長共乘一部電梯時,或許可以試著這麼說說看。
「社長,今年夏天關西地區酷暑持續不斷,低溫商品的營業額應該會成長,除了進軍關西地區之外,如果可以藉此機會開發一些新菜色,感覺好像很有機會的樣子。」
這類的發言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注意到「關西」這件事,就會讓社長覺得「這小子好像掌握得到重點」也不一定。
反觀,「嗯,今天天氣不錯喔……」只擠得出這種乏善可陳的話題,讓人很難接下一句的人,和可以掌握到重點的你,誰的好感度較高呢,就高下立判了。
換句話說,細心留意工作委託人所關心的事是非常重要的。
平常就要多留意社長或是主管等委託人「特別希望提高的部分」、「特別想要解決的課題」是什麼,想想透過手中的例行性工作,是否可以為這些事做出一點貢獻。
這項習慣在實際層面上不見得有多高的可能性,但是只要清楚掌握他們所關心的事,也就更容易找出潛藏在例行性工作中需要被改善的問題點。經常確認周遭的情況,就會更容易掌握潛藏的改善方向。
第一章 鮮為人知的「成果」與「評價」的架構
●無論哪種行業,大體上都可以將工作類型一分為二
世界上有許多各式各樣數不盡的工作種類,但是大致上不出這兩種範疇:一種是「有價值的工作」,另一種則是「沒有價值的工作」。
「有價值的工作」就是,只要好好配合就一定能得到評價,就算結果不如預期,也會讓人覺得「有去做就很了不起」的事。
就像先前所提到的,容易展現成果或是容易獲得肯定的工作,就是指這類「有價值的工作」。
這些工作有以下的共通點:
有價值的工作所具備的十項特色
1.交期較為寬鬆(所以有較充分的時間...
作者序
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向上攀升
明明拚了命努力,卻完全看不見成果。
一切都按部就班去做,卻總是沒有獲得好評。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都懷抱著這樣的煩惱吧!
每天晚上工作到很晚,有時甚至還要加班熬夜。該讀的書都有讀,也參加了企業財經講座……但是努力就是無法和成果串連在一起。
如果你正這麼想著,那麼為什麼又有所謂超人氣商品推手,或是手腕高明的超級業務員之類的人存在呢?
為什麼會有這種天差地遠、南轅北轍的不同?
為什麼你的努力無法獲得回報?
你明白這其中的原委嗎?
事實上,無法交出成績的人,是因為不明白其中一些真相,所以才一直沒有成果。
這個真相就是──「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向上攀升」。
到目前為止,我曾經在七家不同的企業工作。不論是在哪一家企業,或多或少都留下一些讓我自己覺得俯仰天地,無愧於心的成績。
比方說,在高中補習時,我進入一家屬於業務性質的公司,因為業績亮眼,十九歲時便被拔擢擔任分店店長;大學打工時加入一家連鎖補習班,最後還成為補習班的老板,不論是學生成績或是營業額等,都創下過去以來的最高記錄。最近任職的大型外食企業,一開始被任用時屬於一般職員,但是進入公司一年半後,我便擔任取締役(董事)之職,負責便利商店等大型採購案,並且成功達成使命。
每次進入不同業界,我都是從一般職員開始做起,大家給予我的評價也都是從零開始。但是,不論身處哪一個業界,我都能做出一番成績,以超快速度出人頭地,從擔任課長開始到部長,甚至是董事。
多數人一生當中能夠出人頭地的經驗不過一、兩次。像我這樣在短期間內做出一番成績,一次又一次獲得好評的人,應該不算太多。
因為有這樣的經歷,那些在工作上總是做不出成績,不知該從何處著手努力的人經常找我聊聊──
怎樣才能做出一番成績呢?
我該如何努力才好呢?
我能在不同業界繳出亮眼的成績,就一名商務人士來說,我無法判斷自己到底算不算得上是個成功人士。但是,從我在各個不同產業或企業工作所得的經驗,以及綜合許多同事、主管、下屬、朋友以及往來相關企業員工的話之後,我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向上攀升」。
在你身旁應該也有一些「工作能力不錯」、「公司的王牌」、「有出息」的人吧。但出乎意料的,他們其實一點也不厲害。
他們之所以會受到注目,不過是因為被指派了「容易展現成果的工作」罷了。
只要被指派「容易展現成果的工作」,做出一番成績也是必然的。這樣一來,該項成果以及他的工作方式與態度都會受到好評,接下來也會被繼續指派「容易展現成果的工作」。如此,容易做出一番成績的工作接二連三地找上他,想當然爾,他也不斷展現成果,旁人也會覺得他堪當大任,也就這樣一路順風,扶搖直上,不斷加官晉爵。甚至有人會認為,「他非常值得信賴」、「具備領袖特質」。
這就是那些「有能力的人」的工作模式,也就是我所說的「螺旋上升」的本質。
商務人士在「做出一番成績→獲得好評」這樣的循環中來回數次之後,就會踏上不斷向上的螺旋狀(spiral)階梯,扶搖直上。
而且只要能夠交出一次漂亮的成績單,等於站在螺旋階梯的入口,這樣一來,即使付出相同勞力,就能獲得過去兩倍、五倍、十倍、甚至是更多的好評。
但是,能夠幫助你站在螺旋階梯入口的方法十分隱諱不明。到底該如何讓自己獲得「容易展現成果的工作」,誰也說不清。因此,直到天荒地老,就是做不出好成績,努力總是無法獲得回報。
本書將針對如何站在螺旋階梯入口的方法做說明,這可能也是商業叢書中首次做這樣的大公開。
在讀完本書後,你將能在最短期間內做出一番成績,並且贏得壓倒性的一致好評,變身為「有能力的人」。
第一章將針對「成果與評價的真正構造」做說明。為什麼你做不出一番成績?為什麼有能力的人可以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除了說明這些原委外,也將徹底打破大家對工作的一些既有印象與根深蒂固的觀念。
第二章中,我將說明為了達到螺旋上升的狀態,「降低例行性工作比例」的重要性。這是針對如何從沒有成果、無法獲得好評的狀態中跳脫出來,必要的「思考方式」做說明。
第三章中,會舉出降低例行性工作的具體方法,介紹各種不同的「思考模板」。只要照著書中所介紹的方法依序實踐,你一定也能做出一番成績,並且獲得周遭的好評。
第四章則是闡述透過螺旋上升獲得些許名聲之後,商務人士必備的「建構真正的自我品牌」相關方法。針對建立自我品牌的重要性和如何才能建構自我品牌做進一步說明。
第五章則針對開始螺旋上升之後的行動進行說明,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助益,永遠處於螺旋上升的狀態。
為了變成「有能力的人」,所需要的並不是能力或是學歷,也不是溝通能力或是證照、知識。只要讀了本書後,你就能夠心領神會。
希望大家也能夠成為獲得周遭一致好評的人。我向大家保證,只要獲得良好的評價,不但工作會比現在更有樂趣,人生也將會比現在更加豐富。
福井克明
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向上攀升
明明拚了命努力,卻完全看不見成果。
一切都按部就班去做,卻總是沒有獲得好評。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都懷抱著這樣的煩惱吧!
每天晚上工作到很晚,有時甚至還要加班熬夜。該讀的書都有讀,也參加了企業財經講座……但是努力就是無法和成果串連在一起。
如果你正這麼想著,那麼為什麼又有所謂超人氣商品推手,或是手腕高明的超級業務員之類的人存在呢?
為什麼會有這種天差地遠、南轅北轍的不同?
為什麼你的努力無法獲得回報?
你明白這其中的原委嗎?
事實上,無法交出成績的人,是因為不明白其中...
目錄
前言 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向上攀升
第一章 鮮為人知的「成果」與「評價」的架構
為什麼「有能力的人」可以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無論哪種行業,大體上都可以將工作類型一分為二
董事長和新進員工之間並沒有能力上的差別
一比九法則
「比較適合」、「有經驗」這類的話都是謊言
「偶發的差別待遇」引起極大的實際成果差異
雖然模糊不清,不公平卻是每天不斷發生、真實上演
成果與評價的螺旋階梯
「能力不佳的人」才會謹守交期
第一章的重點整理
第二章 請降低「例行性工作的比例」
就算讀到一本好書也無法有所改變的理由
「能力不佳的人」多半很忙碌
只要降低「例行性工作比例」就可以脫離困境
從例行性工作地獄中跳脫出來的唯一方法
把垃圾山變寶庫
光靠整理電話賬單,一年省下五百萬日圓的人
一旦「權限」受限,人類的思考就會停止
不要讓自己變成「例行性工作之神」
如果不是第一個發現的人,那就沒有價值
工作就像是陀螺一般轉個不停
第二章的重點整理
第三章 只要使用「思考模板」,就可以創造出驚人成果
把例行性工作變成非例行性工作的思考法
為什麼工作會變成只是遵守交期、不犯錯呢?
思考模板1 請推測工作委託人的「期待值」
思考模板2 請調查一下委託人所「關心的事」
思考模板3 請試著想像工作成果的「使用場景」或「使用者」
思考模板4 請想像「繼任者」或「假想敵」的行為
思考模板5 請意識到公司的「六項目的」
思考模板6 請經常思考「驚喜」這個問題
思考模板7 請透過「數據化」和「分析」發現無法找到的部分
思考模板8 請確認努力的「方向性」
思考模板9 請自行決定「時間表」
你的工作價值何在?
第三章的重點整理
第四章 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真正的個人品牌價值」
商務人士真正的個人品牌價值為何?
品牌價值是透過「成果」而形成
產出的對象一定是「人」
正因為有差異化,所以才具備存在價值
不要只是一個橡樹果,要成為桃子
不會有人委託孫正義負責統計電話費用
為什麼好評與報酬都是事後獲得?
就算未受賞識,也無須恐慌厭煩
欲速則不達
強摘的果子不甜,越想要的職位只會越受束縛
遇到不好的主管等於遇到絕佳的機會
第四章的重點整理
第五章 永久維持「螺旋上升」的方法
工作就像九九乘法表一樣
最後的二十%創造出一五○%的成果
看似他人的責任,也必須視為自己的責任
以自我反省為一天劃下句點
充分了解自己未受肯定的原因
不要用向他人口述般的口吻寫下你的夢想
人生的目的在於「將存在價值極大化」
第五章的重點整理
結語 用力,掙出一片美好風景!
前言 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向上攀升
第一章 鮮為人知的「成果」與「評價」的架構
為什麼「有能力的人」可以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無論哪種行業,大體上都可以將工作類型一分為二
董事長和新進員工之間並沒有能力上的差別
一比九法則
「比較適合」、「有經驗」這類的話都是謊言
「偶發的差別待遇」引起極大的實際成果差異
雖然模糊不清,不公平卻是每天不斷發生、真實上演
成果與評價的螺旋階梯
「能力不佳的人」才會謹守交期
第一章的重點整理
第二章 請降低「例行性工作的比例」
就算讀到一本好書也無法有所改變的理由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