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歐洲人投入北美洲的探尋地盤之旅,縱使來自亞洲的早期人類在美洲入駐了數千年,連北歐的維京人也比他們提前5個世紀抵達北美洲。與此同時,為了繼續邁進大航海時代開天闢地的步伐,歐洲的傳教士也主動、積極分別到全球各地揭開宣教之旅,他們篤信通過宗教的教化,海外殖民地的原住民肯定會信仰耶穌基督與服從殖民國。早期,傳教人士到台灣並非單純扮演神職人員而已,例如荷蘭的傳教士還有監督報告的任務,到了19世紀新的一批傳教士到台灣,目的和貢獻早已超越了早期傳教士的表現。
本書特色
在《使徒行傳》1章8節敘述耶穌基督在復活後四十天顯現在門徒面前,然後升天,祂交代門徒最後一件事─到各地傳播福音。因此傳播福音是耶穌很重視的旨意,這叫做「大使命」,也是宣揚教義的起源。本書即在介紹著名的馬雅各醫生、甘為霖牧師、巴克禮牧師、蘭大衛醫生、馬偕牧師等在台灣的宣教事業,以及所豎立的不朽典範。
作者簡介:
勁草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台灣孩子。專攻台灣史,代表作品有台灣的宗教、臺灣的民俗、台灣的俗諺。
主編簡介
戴月芳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專研明史、台灣史、文化創意產學。投入出版界與學術界已有30年,代表作品有:《五千年人類大史蹟》、《中國名著選譯叢書》、《中國建築》雜誌企畫、《再現台灣》套書(榮獲金鼎獎)、《20世紀全紀錄》、《中國全紀錄》、《台灣全紀錄》、《20世紀中國全紀錄》、《放眼世界》、《中國名畫之旅》、《空中巴士》、《我如何弄垮霸凌銀行》、《台灣三國志》、《明華園》、《中共軍頭點將錄》、《荷蘭人在台灣》、《西班牙人在台灣》、《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台灣錢淹腳目――台灣的行郊》、《台灣文化協會》、《霧社事件》、《蔣渭水》、《國語彩色辭典》(榮獲課外優良讀物)、《世界古文明之旅》、《小小理財家》、《世界歷史》、《英漢日小辭霸基礎型彩色圖解綜合字典簡體版》、〈明太祖太常寺官員陞遷之研究〉、〈明太祖太常寺官員陞遷之研究〉、〈明代皇家機構天文科技管理之研究〉等。
章節試閱
傳教士到台灣
(1)17世紀
16世紀,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投入北美洲的探尋地盤之旅,縱使來自亞洲的早期人類已在美洲入駐了數千年,連北歐的維京人也比他們提前5個世紀抵達北美洲,不過對歐洲人來說發現美洲新大陸確實是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與此同時,為了繼續邁進大航海時代開天闢地的步伐,歐洲的傳教士也主動、積極分別到全球各地揭開傳教之旅,他們篤信通過宗教的教化,海外殖民地的原住民肯定會信仰耶穌基督與服從殖民國。
在16世紀末葉崛起的荷蘭,於17世紀打倒歐洲海上強權葡萄牙、西班牙,榮登海外殖民新霸主的舞台,主要是受到曾經去過印度臥亞(今果阿)的荷蘭人林斯豪頓(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撰寫的《東印度水路誌》(Itinerano)的影響。林斯豪頓書的上編《航海記》第二十三章〈中國的富裕、豐饒、強盛與其他〉引用了西班牙人門多薩(Gonzalez de Mendoza)《中華大帝國史》(Dell’historia della China)的內容,其中有一段紀錄:
……中國(大明)分為十五個省,還有一個海南島省。每個省都有一個省會,……守衛廣東的海港與河流,使用了比西班牙更多的船隻與小艇。這裡因氣候良好,物產富饒例如玉米、稻米與其他此類的穀物、種子,整年都可以播種、收穫。在其內陸,有大象、獅子、老虎等猛獸。另外,還有產麝香的野獸,其體態像一隻小狗,在其死亡後,讓其血肉與麝香、毛皮和在一起,做成丸狀,以一盎司一盎司的分量,有葡萄牙神父將之出口。
所以,這段紀錄讓我們瞭解,傳教人士除了負責傳教使命外,還兼做一些貨物的交易。
西元1624年,荷蘭人占領台灣後,除了建立殖民統治系統外,也展開基督教的教化工作,一項是宗教的傳播,一項即教育的實施。尤其是對幾千年來沒有經過教化又沒有文字發展的台灣原住民來說,歐洲文明的傳播事業象徵新世界的新頁,但是荷蘭傳教士個人堅守宗教信念與人道主義教化台灣原住民,無庸置疑的,他們有教化的行為仍舊是為了荷蘭人的商業目的謀求利益,也就是說 ,他們的教化是建立在政治利益上,如果荷蘭在台灣的統治事業終結,其教化工作也 會無疾而終。
傳教人員在荷蘭懷柔台灣原住民與鞏固威信的基礎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荷蘭在台灣首任長官宋克(Martinus Snock,1624-1625年任期),判斷荷蘭殖民者需要精神依賴,而且荷蘭也需要將宗教傳播給原住民,所以引進了台灣首波新教傳教士。
這些新教傳教士除了傳教、協助荷蘭官方推行政令,還以羅馬拚音創造了新港文字,以方便講述基督教教義,進行新港年輕人正規教育,且以這些年輕人做為教化種子老師,再教育其他族人,以拓展教化工作。在《東印度事務報告》1636年12越28日的記載,顯示荷蘭長官對於傳教的未來是非常有遠景的:
……現在可以斷定,總數已上升到22個村社的居民都願摒棄他們的原有迷信,接受基督的教化,因此這裡急需傳教士和慰問師。
但是,荷蘭教化原住民的工作不如初期想像中那麼順暢,這從西元1635年5月新港人殺害傳教士與士兵事件就可以看得出來。由於荷蘭官方為了減少行政成本,所以仍然保持從原來的住民組織委員會自行管理地方,照例委託傳教士就近監督報告。
總的來說,傳教人士非單純扮演神職人員而已,他們還有監督報告的任務,但也招致依些原住民的反彈。根據戴月芳博士在《明清時期荷蘭人在台灣》乙書裡表示,一位傳教人士要負的責任有:
.傳教;
.教育;
.協助官方監督原住民、漢人,且需往上報告;
.需向高層建議行政管理方針與策略;
.受官方委託與住民進行協商;
.編寫教義。
但是,並非每位傳教士都要負以上陳述的所有任務,不過這些任務對當時荷蘭的傳教人士都算是很普遍的事了。
西元1626年(明熹宗天啟六年)5月4日,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玫瑰省會 士巴爾多祿茂等位修士一行人隨西班牙船隻航抵Santiago(今三貂角)。5月12日,這些會士一行人至大雞籠嶼(今基隆和平島),展開對平埔族的傳教,後來他們在大雞籠嶼上興建聖堂,而且還是台灣第一座教堂。西元1634年(明思宗崇禎七年)後,會士們為了向雞籠港阜經商的漢人傳教,就在唐人街建立「巴利安教堂」,從此教務擴展迅速,一直延展到淡水、台北平原、蛤仔難、蘇澳一帶。直到1641年(明思宗崇禎十四年)西班牙撤出北台灣,所有的教務才告終止。在16年的傳教生涯裡,這些會士也時常和原住民溝通,居中協商,處理官方難以做到的地方,此外他們也編寫淡水、蛤仔難原住民語言的語彙和天主教教義書,加上他們的書信報告,成為後人研究北台灣原住民歷史必要參考的文獻。
(2)19世紀至20世紀
對台灣來說,基督教最早是在17世紀追隨荷蘭統治政權踏入台灣的,她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外來宗教,但也因為外來政權的撤走而結束其教務。今日台灣的基督教是19世紀中葉以後才又傳入的,當中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是在1865年(清同治四年)進入南台灣,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進入北台灣。
長老教會剛傳入台灣初期,傳教的速度非常緩慢也發生過一些滋擾教會的事件,例如1876年的「三重埔教案」、1877年的「艋舺教案」、1885年的「二崙事件」等,之所以傳教困難,歸究其因,主要在於老百姓視基督教為帝國主義侵略的一部分,而一旦信奉基督教,會被貼上「靠番仔勢」的標籤。不過,無論教務多麼艱辛,始終有一批充滿愛心的傳教士,為台灣奉獻他們精采的人生。一直到20世紀,甚至到現在,他們的足跡遍及全台,在傳教、醫療、出版、傳播、教育等事業皆有可觀的表現與貢獻。
今日的天主教從西班牙人撤退北台灣後,到了20世紀才再度進入台灣,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49年至1963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年成長率都在10%以上,可謂傳教迅速成長期;第二個階段從1964年以後,教徒人數的成長率就大幅下滑,可謂傳教成長停滯期。而第一個階段之所以快速成長,其主因在於有利的政治因素,中國內地教徒遷徙到台灣,社會經濟尚未穩定,原住民大量人口信奉,神職人員快速從中國內地轉來台灣宣教;而第二個階段之所以停滯,其主因在於中國文化持久性抵制西方宗教,社會經濟改善造成人們需求宗教下降,民間信仰的抵制,人口大量遷徙。
體制方面,台灣地區天主教在1883年至1913年屬於廈門宗座代牧區,從1913年至1948年才獨立為台灣宗座監牧區。世界大戰後,台灣地區重入中國版圖,天主教的發展才見曙光,1949年台灣宗座監牧區分為台北與高雄兩個監牧區,台北監牧區範圍有台北、基隆兩個省轄市,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宜蘭、花蓮六縣與草山管理局;高雄監牧區有高雄、台南、台中三省轄市,高雄、屏東、台東、台南、澎湖、嘉義、雲林、彰化、南投、台中10縣。2年後,再增加台中監牧區,以利推動台中市與台中、彰化、南投三縣教務。到了1952年,因為全台信徒增加到2萬多人,故教區重新分配,擴充到5區。台北監牧區改為台北總教區,管轄台北、基隆兩市和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5縣與陽明山管理局;台中監牧區沒有變更。另外,又加設嘉義、花蓮兩個監牧區。嘉義監牧區有嘉義、雲林2縣。花蓮監牧區有花蓮、台東2縣。高雄監牧區除了嘉義、雲林、台東3縣分別劃交嘉義、花蓮兩個教區外,其他照舊。1年後,全台教徒人數達25075人,比較1952年與1953年的教徒人數,成長率達25%之高,到1956年教徒人數高達8萬多人。發展至1963年,天主教始終維持在10%以上的成長,因為發展迅速,所以1961年再設新竹、台南2個教區。新竹教區有新竹、桃園、苗栗3縣。台北總教區除了劃出上面3縣外,其他照舊。台中監牧區沒有變更,到1962年才升至教區。嘉義監牧區與台中相同。台南教區管轄台南市與台南、澎湖2個縣與高雄市。花蓮監牧區的轄區沒有變更,在1963年升格為教區。在1969年時,天主教教徒發展飆高,人數達305793人,在1968年另成立金馬署理區,1970年增加澎湖署理區。1970年以後,天主教的發展出現了衰退的現象,7個教區平均約有6年的成長率低於10%的成長或零成長。
當中國淪陷時,中央政府播遷來台,於是中國各地的傳教士相繼來台成為天主教推展教務的新動力,1962年天主教司鐸人數達585人,那時基督教有605人,假使把神職人員的總數也計算在內,天主教的神職服務成員數高過基督教很多,根據《費聲遠回憶錄》乙書,記載費聲遠主教的一段話,這段話論及花蓮地區由中國內地來台教友回到教會的情形:
他說:我們先談大陸人吧!在這個圈子裡,出乎意料之外的,我們沒有遇到真正的困難。由於語言相同,我們很容易融在一起。在他們之間有些老教友,雖然由老家被趕了出來,卻仍舊保持著信德。其中更有些不僅是忠誠的朋友,也是我們熱心的好幫手。
他們機警的去偵察、去尋覓、召集其他的教友
從上面這一段話,可以瞭解中國內地各省同胞來台因為生活不安定,在精神上需要外界的支持與撫慰,促成了天主教在傳教上有所斬獲。
此外,天主教的教士大部分為外省籍,故更容易向來自中國內地的同胞傳教,不過也成為不易吸納台灣在地同胞的原因之一。
天主教在1963年以後衰微,從1968年以後神父的人數逐漸下降,而神職人員的停滯成長,最顯著的影響是連帶的促成教勢的衰落,特別是這些人員的年齡過於老化,缺乏主動積極的精神。從表1即可看出679為神職人員的平均年齡是53.64歲,裡面有568為神父平均年齡是55歲,可以說在推動教務
傳教士到台灣
(1)17世紀
16世紀,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投入北美洲的探尋地盤之旅,縱使來自亞洲的早期人類已在美洲入駐了數千年,連北歐的維京人也比他們提前5個世紀抵達北美洲,不過對歐洲人來說發現美洲新大陸確實是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與此同時,為了繼續邁進大航海時代開天闢地的步伐,歐洲的傳教士也主動、積極分別到全球各地揭開傳教之旅,他們篤信通過宗教的教化,海外殖民地的原住民肯定會信仰耶穌基督與服從殖民國。
在16世紀末葉崛起的荷蘭,於17世紀打倒歐洲海上強權葡萄牙、西班牙,榮登海外殖民新霸主的舞台,主要是受到曾...
目錄
傳教士到台灣
目錄
1.傳教士為何到台灣?
(1)17世紀
(2)19世紀至20世紀
2.荷蘭基督教傳教士抵台傳教
(1)首批登台傳教士:甘第究士、尤紐斯
(2)與鄭成功交涉的亨伯魯克
(3)其他傳教士
3.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在台開教
(1)天主教傳入台灣
(2)修士瑪蒂涅
(3)修士艾斯奇維
(4)修士法斯
(5)修士慕洛
(6)修士奎洛斯
(7)修士眼中的原住民
4.長老教會的傳教士
(1)首位駐台宣教士:馬雅各醫生
(2)台灣女子教育的開拓者:李庥牧師
(3)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牧師
(4)北台灣醫療教育播種者:馬偕牧師
(5)台灣出版先驅:巴克禮牧師
(6)中台灣醫療的救世者:蘭大衛醫生
(7)台灣癩病患者的天使:戴仁壽醫生
(8)長老教中學的校長:萬榮華牧師
5.春風化雨:傳教士的任務與貢獻
(1)多元的任務
(2)無私的奉獻
傳教士到台灣
目錄
1.傳教士為何到台灣?
(1)17世紀
(2)19世紀至20世紀
2.荷蘭基督教傳教士抵台傳教
(1)首批登台傳教士:甘第究士、尤紐斯
(2)與鄭成功交涉的亨伯魯克
(3)其他傳教士
3.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在台開教
(1)天主教傳入台灣
(2)修士瑪蒂涅
(3)修士艾斯奇維
(4)修士法斯
(5)修士慕洛
(6)修士奎洛斯
(7)修士眼中的原住民
4.長老教會的傳教士
(1)首位駐台宣教士:馬雅各醫生
(2)台灣女子教育的開拓者:李庥牧師
(3)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牧師
(4)北台灣醫療教育播種者: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