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介紹國際關係之概論出發,藉由分析層次、理論基礎等介紹,輔以國際合作相關研究之回顧,以作為理解國際關係與環境政治認識之基礎。
內容分別介紹「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等三大國際關係理論,以作為其與環境政治結合的重要背景。此外,透過介紹影響美國環境政策的國際、國內因素,了解國際環境政治中不同行為者之間的互動與影響。最後,以環境議題的「雙層博弈」特性等探討議題做結。
本書特色
本書從介紹國際關係之概論出發,藉由分析層次、理論基礎等介紹,輔以國際合作相關研究之回顧,以作為理解國際關係與環境政治認識之基礎。
作者簡介:
盛盈仙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經歷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中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修平科技大學博雅書院兼任助理教授
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靜宜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全球氣候變遷
及其它國際行為者的回應
承認地球氣候之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是人類共同關心之問題,……注意到歷史上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之最大來源為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之人均排放量仍相對較低;開發中國家在全球排放中所佔之比重將會增加……,意識到陸地及海洋生態系統中溫室氣體儲存庫之作用及重要性……。(UNFCCC, 1992)
沒有人知道暖化到甚麼程度才算是「安全」,我們只知道氣候變遷已經傷害了人類及生態體系。我們可以從溶化的冰河、破裂的極冰、垂死的珊瑚礁、上升的海平面……等現象中看到這些事實。而這些也正改變著生態體系及帶來毀滅性的熱浪……。這些都還只是開始,面對危險的氣候變遷危機……我們必須要對此作出行動……。Greenpeace, 1992)
早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開始,聯合國便針對改善人類環境需求問題提出一套原則指導方針。當中除了將「環境」視為基本人權之外,並就環境資源規劃、環境保育推廣及協助開發中國家從事環境保護……等任務視為主要努力方向。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設定了國家間共同努力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整體架構;而《里約熱內盧宣言》除了重申《斯德哥爾摩宣言》(Stockholm Declaration)外,更強調須在國家及其他部門間建立創新且公平的夥伴關係。而就國際環境非政府組織而言,透過其綠色訴求及反溫室氣體排放之倡議,企圖影響政府決策及引起公眾關注。以「綠色和平組織」(Greenp
第三章 全球氣候變遷
及其它國際行為者的回應
承認地球氣候之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是人類共同關心之問題,……注意到歷史上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之最大來源為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之人均排放量仍相對較低;開發中國家在全球排放中所佔之比重將會增加……,意識到陸地及海洋生態系統中溫室氣體儲存庫之作用及重要性……。(UNFCCC, 1992)
沒有人知道暖化到甚麼程度才算是「安全」,我們只知道氣候變遷已經傷害了人類及生態體系。我們可以從溶化的冰河、破裂的極冰、垂死的珊瑚礁、上升的海平面……等現象中看到這些事實。而這些也...
作者序
環境議題已然成為當前最困難的集體行動之一。政治因素(被)鑲嵌於環境議題的程度,日益突顯「國際權力結構」及「國內政治因素」的重要性。透過新古典現實主義所強調「系統誘因」及「內在因素」的立論基礎,有助於解釋影響國家氣候環境政策的影響變項。無論是國際體系權力結構的外在因素(如:美國與中國的相對權力消長)、決策者認知(如:時任美國總統的態度主張)、國內政治因素(如:國內民意、政黨、國會傾向)等,皆可視為研究全球氣候變遷議題與國家環境政策的良好觀察點。
本書共分為七章,在第一章「導論」中,介紹本書研究議題背景、研究途徑及研究模型與分析架構。透過本章「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研究模型圖」及「研究架構圖」的描繪,勾勒出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下,國際團體與國家間的複雜互動關係。從而導引出本書的主要觀察-「環境議題的雙層博弈特性。」在第二章「國際關係理論」中,以回顧國際關係三大理論作為背景,進而說明本文理論基礎及國際合作之相關研究回顧。藉此強化本書之核心論點在理論應用上的解釋力。第三章「全球氣候變遷及其他國際行為者的回應」中,將「聯合國」、「綠色和平組織」、「中國」等視為觀察對象。分別將之與氣候變遷議題結合,同時亦納入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第四章「影響美國環境政策的國際因素」及第五章「影響美國環境政策的國內因素」,可視為本書的核心研究主軸。在這兩章中,分別針對各項可能的變項,如:國際政府間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美國總統、國會、國會民意等因素加以研究分析。在第六章「全球氣候變遷及美國的環境政策」中,匯整美國的氣候變遷因應歷程,並將之與「聯合國」、「綠色和平組織」、「中國」之變項結合,研究分析其中的雙向互動關係。第七章「結論」中,歸納出本書對於美國環境議題雙層博弈特性的佐證說明,也再次論述美國環境政策的內外決定性作用。氣候變遷環境議題不僅高度與政治因素相關,也需正視其足以影響美國環境政策之國內與國際成因的角度。
環境議題已然成為當前最困難的集體行動之一。政治因素(被)鑲嵌於環境議題的程度,日益突顯「國際權力結構」及「國內政治因素」的重要性。透過新古典現實主義所強調「系統誘因」及「內在因素」的立論基礎,有助於解釋影響國家氣候環境政策的影響變項。無論是國際體系權力結構的外在因素(如:美國與中國的相對權力消長)、決策者認知(如:時任美國總統的態度主張)、國內政治因素(如:國內民意、政黨、國會傾向)等,皆可視為研究全球氣候變遷議題與國家環境政策的良好觀察點。
本書共分為七章,在第一章「導論」中,介紹本書研究議題...
目錄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議題及背景
第二節 研究途徑
第三節 研究模型與分析架構
第二章 國際關係理論
第一節 國際關係三大理論回顧
第二節 本文理論基礎
第三節 全球氣候變遷及國際合作研究回顧
第三章 全球氣候變遷及其它國際行為者的回應
第一節 聯合國與氣候變遷議題
第二節 綠色和平組織與氣候變遷議題
第三節 中國與氣候變遷議題
第四節 聯合國、綠色和平組織、中國間的雙向關係
第四章 影響美國環境政策的國際因素
第一節 國際政府間組織
第二節 國際非政府間組織
第三節 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影響美國環境政策的國內因素
第一節 美國總統
第二節 美國國會
第三節 美國國內民意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全球氣候變遷及美國的環境政策
第一節 美國的氣候變遷因應歷程
第二節 美國與聯合國的雙向關係
第三節 美國與綠色和平組織的雙向關係
第四節 美國與中國的雙向關係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美國環境議題的雙層博弈
第二節 本文研究發現
第三節 未來延伸與研究方向
參考書目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議題及背景
第二節 研究途徑
第三節 研究模型與分析架構
第二章 國際關係理論
第一節 國際關係三大理論回顧
第二節 本文理論基礎
第三節 全球氣候變遷及國際合作研究回顧
第三章 全球氣候變遷及其它國際行為者的回應
第一節 聯合國與氣候變遷議題
第二節 綠色和平組織與氣候變遷議題
第三節 中國與氣候變遷議題
第四節 聯合國、綠色和平組織、中國間的雙向關係
第四章 影響美國環境政策的國際因素
第一節 國際政府間組織
第二節 國際非政府間組織
第三節 已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