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新北市「國民中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橫跨世界五大洲,縱橫古今三萬年
涵蓋繪畫、雕塑、建築、工藝品、攝影、裝置藝術、行動藝術
以珍貴的作品圖片、精闢的解說
展現全人類對「美」的豐沛創造力
本書以時間為經、區域為緯,導覽歐、亞、非、美、澳五大洲的藝術作品,並讓世界地圖擔任藝術解說員,讓您一眼就可掌握全球的藝術演變與走向。
藝術起源與人類的生產活動密不可分,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出對美的不同感受力與創造力。中國的秦始皇在建陵墓、造兵馬俑的年代,古希臘人雕出了「斷臂的維納斯」。歐洲誕生了天才達文西的同時,南美洲印加文明也正逢全盛時期,建造出絕壁上的馬丘比丘城。原本互不相關、獨立發展的藝術,經過了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帝國主義時期直到現代全球化的20世紀,逐漸相互融合激盪,產生了無數混血的聯姻,以及嶄新的藝術形式。
透過時代與區域的雙重架構,整合各時期重要藝術家與流派介紹,並精選藝術品圖片解說,最精華的藝術史躍然眼前,一次滿足您對美的知性渴望。
章節試閱
15-16 世紀的藝術
歐洲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Renaissance)一詞,源出義大利語rinastica,意為再生或復興。1550年,G.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名稱。在書中他自豪地宣稱他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復興時代,並把當時活躍著的許多畫家記錄下來傳給了後人。
「上帝主宰一切」的教會信條在人文主義者的懷疑和詰問中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絕對權威,人們開始把目光從上帝移聚在自我的身上,更加注重世俗生活。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人在歷史中扮演的不再是一個被動的角色,肯定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他們讚揚智慧和技巧,認為它們是可以用來積極掌控人生命運,並強調適度的物質享受有利於追求知識。他們對科學、自然,以及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充滿敬意,掀起崇尚科學、探求自然真諦的熱潮,並力圖使古典文化在新的時代獲得再生。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歷史變革中,藝術終於打破了神學的桎梏,成為探知外部世界的手段,迸發出驚人的創造力,並湧現出大批的藝術巨匠。
義大利
文藝復興最早發端於義大利,接著擴展至整個歐洲。14世紀末,義大利政治分割而形成的諸公國,在商業、戰爭及文化領域中展開激烈競爭,大大促進了所有文化事業的發展。印刷術的發展則為知識普及提供必需的技術支援。同時,《聖經》的詮釋權已不再為教會壟斷,因為印刷術的普及使《聖經》大量流傳,信徒可自己閱讀理解。教會無法像幾世紀前那樣牢固地控制信徒,甚至連其自身都陷入對知識和藝術的狂熱追逐中,成為了藝術家的保護人和藝術品最大的消費者。古代希臘與羅馬藝術的發掘,也使義大利人被先人及隔海相望的鄰居希臘所創作的輝煌所震撼,異教的神話以令人震撼的完美體態登場。
義大利文藝復興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在15世紀前四分之三左右的歲月中,藝術家們擺脫中世紀的規範,借助理性和科學的知識,力圖在藝術創作上開拓出新局面。文藝復興早期雖以古典文化為典範,卻絕非只是古代藝術的再現,實質上它是復古並同時創新。藝術家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準則,反映人的現實生活,將活生生的形象和場景反映在藝術作品中。畫家力圖使平面具有三度空間感,描繪成可感、可融、可知的事物。這一時期由於畫家所處地域環境的不同,而形成了諸多畫派,包括佛羅倫斯畫派、錫耶納畫派、翁布里亞畫派以及帕都亞畫派等。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羅倫斯畫派。
◆ 早期文藝復興
早在13世紀,義大利一些畫家就開始著手實驗新的繪畫風格。他們試圖在繪畫領域裡更真實地描寫自然,並創造出像哥德式雕刻那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早進行這種新風格實驗的畫家是佛羅倫斯的契馬布埃(Giovanni Cimabue, 1240-1302年)和錫耶納的杜喬(Duccio, 1225-1318年)。受契馬布埃影響的喬托(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年)是佛羅倫斯畫派的創始人。他是中世紀藝術向文藝復興藝術過渡的第一位畫家,最主要的成就在教堂壁畫,《逃亡埃及》、《猶大之吻》、《哀悼基督》都是其代表作。儘管仍是宗教題材,但他在繪畫中將富有體積感的人物置於秩序井然的構圖中,力圖在平面上展現三度空間,表現出人物和背景的層次結構和立體感。喬托成為佛羅倫斯人的驕傲,至此畫家們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姓名。從此,藝術史不僅是作品的歷史,更是藝術家的歷史。
15世紀,佛羅倫斯畫派的中堅畫家是馬薩其奧(Masaccio, 1401-1428年)。他繼承喬托,將解剖學、透視學的知識運用於繪畫中。他所描繪的人物結實有力,並注重心理刻畫,一改前人均勻布光的方法,將光源集中,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和明暗對比,使形體具有立體感。其名作《逐出伊甸園》、《納稅錢》以及《聖三位一體》,都表現出他汲取了建築和雕塑裡的營養來創造繪畫中的空間景深。
波提且利(Botticelli, 1445-1510年)是15世紀下半期,佛羅倫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波提且利的作品注重用線造型,多取材於文學作品和古代神話傳說,更自由地抒發個性和世俗感情,並擅長用優美典雅的節奏和富麗鮮豔的色彩表現人物。在他的代表作《春》、《維納斯的誕生》中,充滿了柔情的詩意。
佛羅倫斯畫派的重要畫家還包括:烏切羅(Paolo Uccello, 1397-1475年),他熱烈追求運用三度空間畫法,代表作《聖羅馬諾之戰》被認為是運用透視學作畫的典範;安基利訶(Fra Angelico, 1399-1455年),善於用細膩恬靜的筆調,輕快透明的色彩來表現人物和環境;以及善於刻畫人物肖像和生活細節的利皮(Fra Filippo Lippi, 1406-1469年)等等。
與佛羅倫斯畫派重視體積和明暗不同,錫耶納畫派以重視線條和色彩為其特色。該畫派創始人杜喬採用富麗色彩和優美線條,突出抒情效果。以寫實手法著稱的羅倫澤蒂(Ambrogio Lorenzetti)兄弟,是14世紀中期的主要代表。但15世紀當佛羅倫斯畫派繁榮時,錫耶納畫派已趨衰落,繼之而起的是翁布里亞(Umbria)畫派。他們追求柔和與明媚的色調,代表畫家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1416-1492)、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 1445-1523),風格靜雅優美,前者的代表作是《示巴女王覲見所羅門王》,後者的代表作是《基督授鑰匙於聖彼得》。此外,佩魯吉諾還善於描繪聖母,特別是描繪處於沉思狀的聖母,文藝復興盛期大師拉斐爾就是他的學生。
帕都亞畫派是15世紀在義大利北部形成的一個地方畫派,重視形式結構及對人物真實形體的刻畫,以曼帖那(Mantegna, 1431-1506年)為傑出代表。他著名的作品《哀悼基督》運用透視原理表現出強烈的悲劇效果。
在人文主義思想的鼓舞下,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雕塑創作也逐漸脫離了中世紀雕塑僵硬、呆板的宗教面孔,代之以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一時期重要的雕塑家包括吉貝爾蒂、多納太羅、韋羅基奧等。
……
值得提及的還有早期文藝復興的代表建築師布魯內勒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 -1446年),他將古羅馬建築形式與哥德式結構相融合,使建築物縱橫線分明而協調、複雜而統一,給人和諧、明快、精緻的感覺。聖羅倫佐教堂內部和佛羅倫斯育嬰堂正面敞廊都充分地體現出他的建築風格。
亞洲
日 本
◆ 桃山藝術
政治上的桃山時代,是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重建封建制、確立全國統一政權的時代,其間不過三十年左右。而歷史上的桃山藝術,一般比政治史上的桃山時代存在時間更長,止於豐臣氏滅亡的1615年。
此時的藝術乃以新興武將營建的大型建築為主,集各類藝術之長,形成金碧輝煌的裝飾、視覺藝術的繁榮。桃山建築的特色是營建大城郭。中央首領首先大興土木,極盡壯美,如信長的安土城,秀吉的大阪城、聚樂第、伏見城。各地方領主也大興城郭以示威嚴,如姬路城、松本城、彥根城、名古屋城。室町時代發展而來的書院式建築已漸完善。相對於豪華的書院,茶室呈現閑寂的草庵風格。它以農舍的意匠為基本,使用自然素材與中和色彩的土壁繪畫裝飾建物內部,以障壁畫最發達,包括襖繪、屏風繪、壁畫、杉門畫等。當時障壁畫流行強烈的彩色畫,屬大和繪的一種,多用金銀箔和金銀泥,融入漢畫的強勁線條,極富裝飾性。花鳥與風俗題材頗受歡迎,並誇張地描繪物件的力量感與動勢。
狩野派成為當時障壁畫的中堅力量,其次是漢畫派、洋風畫派。狩野派代表人物是狩野永德,是桃山時代障壁畫的開拓者,先後於安土城、大阪城、聚樂等地作畫,其作品幾乎都隨建築物的破壞而蕩然無存。據記載,狩野永德早期作品風格清新,後期則迎合武將炫耀權威的目的。得以保存的《唐獅子圖》、《檜圖》都是結合漢畫法的金碧畫,充滿粗放的威壓感。他死後,狩野派分裂,其弟子狩野山樂歸屬秀賴,繪畫傾向於均衡的裝飾形式;長子狩野光信依附德川幕府,其代表作《花木圖》以優美的抒情性,取代其花鳥畫中的剛強和力度。同期還出現一批具有漢畫素養的出色畫家,以長谷川等伯、海北友松、雲谷等顏三人為代表。
長谷川等伯學習了以牧溪為代表的宋元繪畫和市町時代的水墨襖繪,在狩野永德的障壁畫手法基礎上,獨創了金碧障壁畫和水墨障壁畫,其代表作《楓圖》、《櫻圖》都發揚了狩野永德豪壯的繪畫式樣與大和繪的優美傳統,是代表桃山時代金碧障壁畫的傑作。
與長谷川等伯相比,海北友松的畫風略顯保守,構圖單純,力度感誇張,畫面明快。雲谷等顏一生留下的作品很多,幾乎都是水墨畫。其山水畫效仿雪舟,人物畫效仿梁楷,並透露出清冷憂鬱的情緒。
1549年,耶穌會教士沙勿略攜帶《受胎告之》和《聖母子》在日本鹿兒島登陸,向封建領主傳播基督教。他們為製作聖像,在1583年從羅馬招聘畫師,前往北九洲的神學院向年輕的日本信徒傳授西洋畫技,並製作了一批表現異國風物的世俗畫。聖畫在17世紀幕府對基督教的鎮壓中遭到毀滅,而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世俗畫卻被保留。這些世俗畫多採用屏風形式,在題材與風格上與歐洲矯飾主義有許多共同處,與傳統日本繪畫則完全迥異。
城郭建設也促進工藝藝術的繁盛。建築裝飾上使用金銀細工、七寶金具等;蒔繪廣泛用於室內裝飾和器皿裝飾,還開發蒔發、針描、平蒔繪等技法,高臺寺蒔繪是其代表作。因茶道流行,促進了茶湯釜與茶陶器的發展。築前蘆屋釜、下野佐野天明釜都在這時出現繁榮盛況。京都的「樂陶」,是最具代表性的茶陶器,此外,在美濃地區(今岐阜縣南)還產生了瀨戶黑、志野、黃瀨戶以及織部等獨特的茶陶器。
15-16 世紀的藝術
歐洲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Renaissance)一詞,源出義大利語rinastica,意為再生或復興。1550年,G.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名稱。在書中他自豪地宣稱他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復興時代,並把當時活躍著的許多畫家記錄下來傳給了後人。
「上帝主宰一切」的教會信條在人文主義者的懷疑和詰問中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絕對權威,人們開始把目光從上帝移聚在自我的身上,更加注重世俗生活。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人在歷史中扮演的不再是一個被動的角色,肯定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他...
作者序
出 版 序
龍吟虎嘯‧爭奇鬥豔的藝術史詩
閱讀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尤其是閱讀歷史。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傳承;什麼是人性的善美;什麼是人類思想的真諦;而藝術的歷史,則以具體的視覺圖像,訴說著在地球上各種文明的發展脈絡,與相互之間的影響與連結。
因為有了視覺的圖像,所以我們很容易掌握區域文明的發展脈絡,如果再加上空間的元素,我們便能很快跳脫只觀察斷代歷史的侷限性。但《圖解藝術史》最難能可貴的是,除了有具體的視覺圖像、有時間縱軸的傳承關係之外,還切入了地圖板塊中的橫軸,將歐、亞、美、非四大洲的重要藝術發展,直接展開在讀者眼前,讓縱橫交錯的文明發展,井然有序地攤在書頁上,讓我們直接比較、系統化連結、前後參照,於是我們更容易歸納出文明與文明之間承先啟後的發展關鍵,也更能夠打開宏偉遼闊的藝術視野與史觀。
於是我們恍然大悟:當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如火如荼開展之際,中國早已經邁開大步,來到極權統治的明朝,那時國家畫院重新開張了,戴進、文徵明、仇英、唐寅、沈周……盤據在中國藝術的峰頂;而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則共存於印度半島上,有著波斯、土耳其、印度圖騰的美麗建築,兼容並蓄、比鄰而處。
當時在日本,桃山美術正盛,濃豔華麗的茶陶、金銀細工等工藝美術,令人驚豔;南美洲,印加文明的彩繪技巧、馬丘比丘城廓的雄偉堅實,璀璨的黃金面具,兀自訴說著太陽神的偉大;而非洲則有貝寧王國的青銅雕刻與浮雕,見證非洲歷史上繁榮、興盛的文化風貌。
歷史的長河波瀾壯闊、繁花似錦、爭奇鬥豔,宛如疊翠巒峰中此起彼落的龍吟虎嘯。《圖解藝術史》篇篇精彩絕倫,處處撼動人心,值得讀者們細細的品嚐、慢慢的比較、深深地咀嚼。
藝術書系的出版,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重要的出版方針。創業至今,我們一直堅持要邀請讀者,用眼睛欣賞高品質的美的閱讀元素;用耳朵聆聽美好的樂章;並且用心思索這些人類的經典作品背後,深刻而感人的創作故事。當藝術書系的出版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我們也覺得應該要用心為讀者出版一部,分析精闢、脈絡清楚、容易閱讀的藝術史。為您清楚歸納藝術歷史中,重要的轉折與發展面貌,更重要的是,讓讀者可以思索、比較、連結羅布在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精彩藝術與視覺圖騰。
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許多美好事物,當然包括了音樂、藝術、文學、生活美學與環境關懷,它們之間息息相關,交錯發展,藉著閱讀、傾聽、經驗交換、用心思索,形成大家堅持、信守的文化風格。由衷的感謝您不吝伸出的溝通與友誼的雙手,那是我們長期以來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更是我們向前邁進的最大動力。
華滋出版 總編輯
許汝紘
出 版 序
龍吟虎嘯‧爭奇鬥豔的藝術史詩
閱讀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尤其是閱讀歷史。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傳承;什麼是人性的善美;什麼是人類思想的真諦;而藝術的歷史,則以具體的視覺圖像,訴說著在地球上各種文明的發展脈絡,與相互之間的影響與連結。
因為有了視覺的圖像,所以我們很容易掌握區域文明的發展脈絡,如果再加上空間的元素,我們便能很快跳脫只觀察斷代歷史的侷限性。但《圖解藝術史》最難能可貴的是,除了有具體的視覺圖像、有時間縱軸的傳承關係之外,還切入了地圖板塊中的橫軸,將歐、亞、美、非四大洲...
目錄
出版序
第一編 世界上古藝術
第一章 史前藝術
第一節 石器時代藝術
第二節 歐洲藝術
第三節 亞洲藝術
第四節 非洲藝術
第五節 大洋洲藝術
第六節 美洲藝術
第二編 文明形成時期的藝術
第一章 早期文明時期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三節 非洲
第二章 古典文明時期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三節 美洲
第三編 中世紀與過渡時期的藝術
第一章 中世紀時期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三節 美洲
第四節 非洲
第二章 15—16世紀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三節 美洲
第四節 非洲
第四編 近現代藝術
第一章 17—18世紀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二章 19世紀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美洲
第三節 亞洲
第三章 20世紀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美洲
第三節 亞洲
第四節 20世紀80年代後的主流藝術
出版序
第一編 世界上古藝術
第一章 史前藝術
第一節 石器時代藝術
第二節 歐洲藝術
第三節 亞洲藝術
第四節 非洲藝術
第五節 大洋洲藝術
第六節 美洲藝術
第二編 文明形成時期的藝術
第一章 早期文明時期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三節 非洲
第二章 古典文明時期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三節 美洲
第三編 中世紀與過渡時期的藝術
第一章 中世紀時期的藝術
第一節 歐洲
第二節 亞洲
第三節 美洲
第四節 非洲
第二章 15—16世紀的藝術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