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評量向來都是語文教育重要的課題,隨著各國對閱讀理解的重視,更成為語文課堂關係著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效等極重要的一環。
在諸多研究報告中,一般閱讀檢證呈現僵化且過於侷限,無法提升讀者的閱讀力,讀者對文字的疏離感愈形嚴重;再者無法深刻體會文本意涵,造成狹隘的閱讀視界。
因此,有必要重新針對一般閱讀檢證既有論說架構進行研究上的突破。採取跨領域理解、說話相呼應表出以及書寫轉利用等方式來進行創意閱讀認證論理的演繹、論據的歸納,以新穎的理論建構來啟發閱讀者超越文字解析及詞彙理解的層次,並能涉及各種目的去理解運用及省思語文訊息,開拓一條新閱讀理解的路徑。
本書特色:
本書重新針對一般閱讀檢證既有論說架構進行研究上有所突破。採取跨領域理解、說話相呼應表出以及書寫轉利用等方式來進行創意閱讀認證論理的演繹、論據的歸納,以新穎的理論建構來啟發閱讀者超越文字解析及詞彙理解的層次,並能涉及各種目的去理解運用及省思語文訊息,開拓一條新閱讀理解的路徑。
作者簡介:
周靖麗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公立小學教師,臺北市國語輔導團輔導員。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談論創意閱讀認證的緣起
2006年在PIRLS國際閱讀評比的結果裡,臺灣的閱讀教育被重重的敲了一記警鐘:四十六個參加評量的國家裡,臺灣排名二十二;而過去一度被視為「文化沙漠」與臺灣同樣使用繁體字的香港,卻從先前的第十四名,五年後躍升到第二名。令人震撼且辛酸的數字,使得「教閱讀,應該有策略和方法」的觀念頓時受到重視。然而,數據的背後告訴我們什麼?
第一,PIRLS的題目不是考實質(語言面)的內容,而是考思考力(非語言面)。
第二,在閱讀過程中,能力、知識與理解監控,這三者是彼此交互影響的。
第三,教師在課堂上仍多維持尋找文章中以明確陳述的特定資訊或是做直接推論的教學活動,較少進行詮釋、整合文中的意念及資訊的思考訓練。
第四,教師在作業單上缺乏針對文章的意涵、目的、鋪陳方法提出評論這種題目的設計。
從2006年PIRLS的落敗中,讓我們開始思考閱讀教學哪裡出了問題?過去認為孩子只要認得字應該就會閱讀,但是真實的閱讀經驗告訴我們:有時看完整頁明明都懂的字的文章後,其實還是搞不清楚作者說了什麼;而一些閱讀經驗少的孩子,更對於翻開書有極大的恐懼和不願意,讀者和文字的距離變得很遠。
在教學現場努力經營幾年後,開始帶領學校夥伴教師在語文領域共築社群組織:研討中,我們從孩子身上、教師的教學設計以及自己在閱讀的過程,開始察覺說話和寫作與閱讀的關係密不可分。閱讀後,如何用說話或寫作的表達方式來和大家分享或討論,如何細緻且準確的說出或寫出異於他者並具有深度理解的內容,實在和本身在獲取文本訊息的過程中達到哪一層次的理解歷程有極深的關係。
在一般的課內教材教學裡,摘取大意是高年級孩子需要具備的能力,從一段文章裡先找到重要訊息,然後歸納整理,最後能簡要且清楚的表達出來,無論是透過口頭發表或是書寫的方式。但是我們卻要求孩子把標準答案填入格子裡,中間省略了討論的教學活動,我們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權力,也代替作者告訴孩子說作者的意思是什麼。這其實離閱讀很遠。讀一本書,其實是一種對話,讀者才是最後一個說話的人,因為作者要說的話都已經說完。好像《紅樓夢》如今已成為「紅學」、金庸小說激起了一批「金學」社群,有一群人開始在共同閱讀的書本裡,透過對話再創造另一新的作品,而這樣的情形也可以搬演到我們的閱讀課堂。
為什麼學生的閱讀興趣會被剝奪?因為本來應該讓學生「投入」、「對話」的閱讀課,許多重要的步驟被忽略了。我們很少讓學生去感受「主角的感受」,沒讓學生有機會對話,也沒有省思自己對這本書是否滿足過自己的期待,更不知道別人對這本書的想法,甚至問自己:假如我是作者,我可以如何續寫發展,提取自己的背景經驗,可以關連到什麼議題或建構新的知識。老師扮演一個帶領學生將閱讀後的想法說出來的角色,所以需要建立一個討論的機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能深刻體會文本豐富的意涵,不是只有教學生現象面的事實,而是可以建立一個幫助學生從不同面向深入探討文本;最後提供有意義詮釋的平臺,並透過學生的說話或寫作來檢核孩子的理解力,建立學生閱讀時摘取重要訊息,歸納推論、詮釋整合的能力。因此,在一次次的專業對話與經驗分享中,我們試著改變原來的教學目標與模式,並跳脫傳統課堂經驗,以學生的角度出發來代替教師的主導權。加上研習中不斷跟上教育新政策:成立班級圖書角、圖書館教育的閱讀課程、閱讀磐石、閱讀理解策略的運用……冀以立意良善且系統化、目標化的閱讀架構,帶領學生領略文字的美麗與力量。
大部分教學現場的老師都認為閱讀有助於激發學生創意、想像力,以及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和邏輯思考力。而在九年一貫的指標中,也將教科書內容擴展到生活中的各樣素材,更重視課外閱讀的擴充、應用;紛紛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納入教學重點。然而,在推動的過程中,很多的困境並不是只能從老師是愛書人、老師重視閱讀、老師知道閱讀的重要等,就能表示這社會已有一群人肩負了文化傳承的使命。其實部分老師在推動閱讀時,方法並不多元,也不活潑得要,多是陳舊的教學模式以及「熱鬧有餘、理解不足」的課堂;加上除了指定閱讀的書本外,要求學生習寫閱讀單、書面報告、課堂口頭報告或是撰寫心得、彩繪圖畫等檢核學生理解能力的方法外,忽略了學生失去閱讀的熱情該如何拯救。老師們即使在行政單位高分貝喊話後,願意審視其中陳疴已久的問題,但又因政策不明在實施後仍欲振乏力;並且跟著教育政策執行閱讀計畫卻又怨聲載道,這諸多閱讀課堂上的難題正是我們需要改變的起點。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談論創意閱讀認證的緣起
2006年在PIRLS國際閱讀評比的結果裡,臺灣的閱讀教育被重重的敲了一記警鐘:四十六個參加評量的國家裡,臺灣排名二十二;而過去一度被視為「文化沙漠」與臺灣同樣使用繁體字的香港,卻從先前的第十四名,五年後躍升到第二名。令人震撼且辛酸的數字,使得「教閱讀,應該有策略和方法」的觀念頓時受到重視。然而,數據的背後告訴我們什麼?
第一,PIRLS的題目不是考實質(語言面)的內容,而是考思考力(非語言面)。
第二,在閱讀過程中,能力、知識與理解監控,這三者是彼此交互影響的。...
作者序
序
閱讀評量向來都是語文教育重要的課題,隨著各國對閱讀理解的重視,更成為語文課堂關係著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效等極重要的一環。但在有限的教學時數裡,教師不僅難以顧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更遑論其思辨能力的運用與發揮,這些課題都是許多教師心裡沈重的壓力與負擔。
在諸多研究報告中,一般閱讀檢證呈現僵化且過於侷限,無法提升讀者的閱讀力,使得讀者對文字的疏離感愈形嚴重;再者無法深刻體會文本意涵,造成狹隘的閱讀視界。因此,有必要重新針對一般閱讀檢證的既有論說架構進行研究上的突破,採取跨領域理解、說話相呼應表出以及書寫轉利用等方式來進行創意閱讀認證論理的演繹、論據的歸納,以新穎的理論建構來啟發閱讀者超越文字解析及詞彙理解的層次,並能涉及各種目的去理解運用及省思文本訊息,開拓一條新閱讀理解的路徑。每一個讀者的角色都應該是積極主動詮釋與評價閱讀內容,並與作者互動,探索作者、文本、閱讀群體間的新關係,而不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對所閱讀的訊息不加思索照單全收。
本書整體理論以透過主題/概念的跨領域、學科的跨領域、科際整合的跨領域和多媒體運用的跨領域等理解途徑來達到無中生有、製造差異的閱讀創意顯出。此外,更以將說話帶入跨領域與創新表出相呼應和透過寫作完成跨領域與創新書寫轉利用的多元認證方式,再次突破既有閱讀檢證狹隘的地方。期望透過這項理論架構的建立,達到協助讀者促進閱讀理解的昇華以及成為各場域教學者從事相關閱讀教學時的參考資源,並作為語文教育政策擬訂的借鏡等三方面的價值。冀以本理論架構進行有意義的閱讀檢證,提升讀者深度的文本詮釋視野,帶給閱讀認證領域另一番新的氣象。
文本的詮釋多少含有主觀的想法,一百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有一百種理解,一部《論語》讀了兩千多年還找不到正解。在我們閱讀一部作品時,我們首先一定是帶進我們對作品的前理解,所以必須承認我們與作品和作者之間的歷史距離,許多時候是超越現實的想像,我們同樣也必須承認我們不可能擺脫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傳統,所以在看待一個文本時,詮釋在某種特定的意義上其實就是再創造,閱讀理解多少得容許部分的「過度詮釋」,無法在大家絕對認同的基準點上成為一種無中生有的創意表現。在本書中所舉例子,所示範的理解圖、表以及質性敘述的部分,多少來自於文本與解讀者之間的關係,本書僅止於示範,目的是希望能透過思維的拓展而增進閱讀理解的能力。
本研究屬於理論架構的研究,以普世性大眾作為研究對象,所舉的例子各階層可適用,而認證的對象亦適用於社會各階層。至於檢核過程不免侷限於受試者與檢核者之間因理解的不同,造成檢核困難或判斷上的質疑,甚或文本理解基礎點設定的不一等,這些都可能成為檢核上的問題。基於對文本有「各自表述」的主觀權利,筆者認為宜採取肯定、同意的作法來作為認證的標準。
此外,檢核類型圖依多元檢證模式不同與運用途徑不同出現達十一次之多,乃是為避免讀者翻尋的困擾,所以不避重複。文中或有文字、章節連繫不暢之處,則請讀者多惠予指教。
撰寫期間,要感謝周慶華老師,給予明確的理論架構方向、清晰條理的章節與相關知識的傳授和教導。另外,丁敏老師和楊秀宮老師在文學、哲學領域的經驗分享與求證過程、理論推導上的提醒,提供了極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您們讓這本書更加充實完整,也提供了日後研究可以再增進的方向。
序
閱讀評量向來都是語文教育重要的課題,隨著各國對閱讀理解的重視,更成為語文課堂關係著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效等極重要的一環。但在有限的教學時數裡,教師不僅難以顧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更遑論其思辨能力的運用與發揮,這些課題都是許多教師心裡沈重的壓力與負擔。
在諸多研究報告中,一般閱讀檢證呈現僵化且過於侷限,無法提升讀者的閱讀力,使得讀者對文字的疏離感愈形嚴重;再者無法深刻體會文本意涵,造成狹隘的閱讀視界。因此,有必要重新針對一般閱讀檢證的既有論說架構進行研究上的突破,採取跨領域理解、說話相...
目錄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談論創意閱讀認證的緣起
第二節 建立創意閱讀認證理論可以設定的目的與方法
第三節 創意閱讀認證理論與涵蓋的範圍
第四節 相關用詞的界定
第二章 既有探討類似課題成果的檢討
第一節 關於閱讀的論說
第二節 關於閱讀認證的論說
第三章 創意閱讀認證的新需求
第一節 既有的閱讀認證太狹隘
第二節 新閱讀認證可以關連多元的閱讀能力
第三節 特別強調以創意領航的閱讀認證
第四章 跨領域與創新理解的閱讀認證
第一節 主題/概念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造差異
創新理解的認證
第二節 學科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造差異創新理
解的認證
第三節 科際整合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造差異創
新理解的認證
第四節 多媒體運用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造差異
創新理解的認證
第五章 將說話帶入跨領域與創新表出相呼應的閱讀認證
第一節 說話帶入主題/概念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
/製造差異創新表出相呼應
第二節 說話帶入學科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造差
異創新表出相呼應的認證
第三節 說話帶入科際整合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
造差異創新表出相呼應的認證
第四節 說話帶入多媒體運用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
製造差異創新表出相呼應的認證
第六章 透過寫作完成跨領域與創新書寫轉利用的閱讀認證
第一節 寫作完成主題/概念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
製造差異創新書寫轉利用的認證
第二節 寫作完成學科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造差
異創新書寫轉利用的認證
第三節 寫作完成科際整合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
造差異創新書寫轉利用的認證
第七章 相關論說成果的運用途徑
第一節 促成閱讀理解的昇華
第二節 提供各場域閱讀教學的參考資源
第三節 作為語文教育政策擬訂的借鏡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理論建構成果及其運用途徑的要點回顧
第二節 未來再行論說的展望
參考文獻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談論創意閱讀認證的緣起
第二節 建立創意閱讀認證理論可以設定的目的與方法
第三節 創意閱讀認證理論與涵蓋的範圍
第四節 相關用詞的界定
第二章 既有探討類似課題成果的檢討
第一節 關於閱讀的論說
第二節 關於閱讀認證的論說
第三章 創意閱讀認證的新需求
第一節 既有的閱讀認證太狹隘
第二節 新閱讀認證可以關連多元的閱讀能力
第三節 特別強調以創意領航的閱讀認證
第四章 跨領域與創新理解的閱讀認證
第一節 主題/概念的跨領域與無中生有/製造差異
創新理解的認證
第二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