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聖經,神正在展現祂那掌管天下萬有的權柄和力量!
二十一世紀,是個討厭權威的時代,因為權威似乎妨礙了個人的自由與安舒。在世人眼中,基督教與聖經彷彿也只代表著種種過時的誡命與要求,淪為令人退避三舍的「權威」象徵。
那麼,面對種種對於權威的反感,以及來自科學、宗教、哲學、文化對聖經的挑戰,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閱讀聖經?又該如何理解其權威?
賴特幫助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了解:聖經,原是一齣偉大劇作的劇本。在這些歷久彌新的書卷中,透露出一個偉大的故事正進行著,還沒結束。從創造到墮落經過了一幕,從以色列到耶穌又過了一幕。教會登場兩千年之後,天使和世人仍舊是觀眾。這齣劇作乃是神的故事,神藉此在世界中行事,要讓天上、地下一切萬有,都降服在祂的審判、醫治、統管之下。
莎士比亞的戲劇道出了永恆的人性,因而風靡數百年;然而聖經成書至今千餘年,不只描繪人性與社會張力,更進一步塑造無數人的品格、建立人類文明的面貌。今日,神仍然對信祂的人發出邀請,以謙卑的態度找到自己在這齣神聖戲劇中的角色,讓祂話語的豐富力量,形塑構成一個國度的群體,在忍耐中轉變這個世界。
✽✽✽
堅持「聖經權威」,絕對不是說「聖經的意思我們都懂,不必再提問題了」;反而應該是說,每個時代的教會,必須注滿新的活力,重新嘗試更深刻地去認識聖經,要更徹底地倚靠聖經而活,即便這會跟以往所寶貝的傳統有所牴觸,卻也在所不惜。
我們該作的應該是比現代主義更深入歷史裡頭去認真下工夫。這麼一來,就會發現許多現代主義批判研究裡所發現的問題或「矛盾」,其實都是因為將外來的世界觀投射在經文之上所造成。
摘自第六章,啟蒙運動的挑戰
作者簡介:
賴特(N. T. Wright)是當代不可忽視的重要新約學者,一九八一年起,先後獲得牛津大學哲學與神學博士,曾擔任利奇菲爾德(Litchfield)座堂主任牧師,西敏寺大教堂神學法政牧師,以及德倫教區主教,現任英國聖安德烈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新約與初代基督教」教授。
因著賴特對保羅神學的新觀點,以及對歷史耶穌的重視,他被視為「開放福音派」;一方面,他依然主張耶穌的身體復活和再臨,一方面則跳脫傳統福音派的窠臼,與主流學術界甚至自由派學者持續對話。他的神學也不獨留在學術象牙塔裡,他多次接受講座及電視節目的邀請,將神學洞見以平易近人的語調和擴闊生命的視野,幫助普羅大眾審視個人基督信仰與屬靈生命。
一九九二年起,賴特著手寫作「基督教起源與神的議題」系列,包括《新約與神的子民》(校園)、《耶穌與上帝的得勝》(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暫譯,校園即將出版)等書,關注基督教的起源與福音信仰的關係。已出版之中譯著作有《再思保羅神學爭議》、《邪惡與上帝新世界》、《認識耶穌的10堂課》(校園)、《保羅神學嶄新觀》、《純.基督教》(天道)、《翻天覆地》、《朝聖之路》(友友文化)等書。
章節試閱
「聖經權威」就是「神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
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聖經權威」這個說法,代表「三位一體之神,以特別的方式,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唯有如此理解,才能符合基督教信仰之定義。一旦想通了這個觀念,其他事情就會清楚得多。
保羅論及政府治理時說,一切權柄皆出於神(羅十三1)。而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九章11節裡說的也很類似。等到耶穌復活之後,在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節裡,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那就更加引人注目。此外,聖經在別的地方,也有同樣的話(例如:腓二9~11)與之前後呼應。如果把舊約(例如:賽四十~五十五)和新約(例如:啟四、五)其他部分很快瀏覽一遍的話,也會得到同樣的看法。當約翰高聲宣揚「太初有道」的時候,接下來的高潮不是「道成了聖經」,而是「道成了肉身」。而在那封寫給希伯來人的信裡,作者熱切地提起過去神透過聖經對人說話,然而卻更加堅定地說,現在神終於透過祂的親生兒子對人說話了(來一1~2)。正因為上面這些話全部出自「聖經」,所以聖經如果真有權威的話,那麼聖經很權威地指出:這權威,是在聖經以外;神把那原屬於自己、永遠真正的權柄,如今託付給了耶穌基督。所以按照約翰福音八章39~40節裡所說,是耶穌把祂從神那裡聽見的真理給講了出來。
因此,「聖經權威」這個說法雖然很常聽見,但其實並不是乍看之下那麼樣簡單;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近來有些辯論不太營養的原因。
同樣的問題在其他領域也有,而其實我們早該成熟到會處理才是。因為不論標語也好,口號也罷,都是為複雜的論述找個簡稱而已。而基督教神學裡,就常常會把這樣的片語當作「隨身書」(portable stories)來使用,把聖經裡關於神、耶穌、教會、世界的長篇敘述打包塞進手提箱裡,方便隨身攜帶。比方說像「贖罪」(atonement),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實這個說法在聖經裡很少出現,出現比較多的,是像「彌賽亞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或是「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之類的話。但如果要探討贖罪這個題目,那麼用一個片語來談,當然要比每次重複那許多句子方便得多,前提是「贖罪」這兩個字「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句子。換句話說,這些簡稱就跟手提箱一樣,可以把很多複雜的東西一起帶著走。但是別忘了這麼做的目的為何,就像是把家當帶在手提箱裡一樣,爲的是要到了新的地方,可以打開來、拿出來用的。但是很可惜,太多人在辯論「聖經權威」這個題目的時候,就像拿著還沒打開的手提箱彼此互毆。現在,該是把手提箱打開,把這些教義簡稱攤出來,好好檢查一下的時候了。畢竟,擱在箱子裡頭這麼多年,有些可能都發霉了;透透新鮮空氣,甚至用熨斗燙燙,肯定只會有好處的。
一旦把「聖經權威」從手提箱裡拿出來就會發現:這個說法,在基督教信仰裡要有任何意義,一定得從「託付或中保的角度」(in a delegated or mediated sense)來看待才行。而且這個權威(或者說權柄),是神自己所擁有,也是復活主、神的兒子耶穌、以馬內利所擁有的。換言之,「聖經權威」如果要有符合基督教信仰的意義,其意義就必須是「神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因此,應該問的是:神的權柄,或者說耶穌的權柄,到底是什麼?而聖經在其中的角色為何?聖靈呢?還有很重要的,這「權柄」實際上又是如何有效運作的?而且這些又和教會領袖、長執的「權柄」是否有關?又如何相關?
故事與權柄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還有另一道難題得先處理。因為問題不僅是聖經宣告所有權柄,都屬乎神(在耶穌裡並藉由聖靈所啟示出來)而已;問題出在聖經本身──因為聖經,不管從整體來看也好、從組成內容來看也罷,跟現在一般人所謂的「權威」有一點差距。
首先,聖經不是一堆規定;雖然在不同情況下,裡頭是有各式各樣的誡命。再來,聖經也不是真理教義手冊;但當然,裡頭談了很多神、耶穌、世界、人的偉大真理,清清楚楚,毫不含糊。但如果看其中大部分內容,並且整體來看的話(不論按照猶太教、或基督教正典的編排),對聖經最恰當的描述應該是:故事。這個題目有點複雜,而且歷來討論甚多,但是絕不能避而不談。
所以問題在於:故事怎麼可能會有權威呢?想像一下:某位司令官走進營房,一開口就是「很久很久以前」──那大概阿兵哥都會給搞迷糊了;又或者是某間自行車俱樂部的秘書,想要張貼出遊啟事,但是上頭沒寫時間,反而講了個小故事──這樣那些會員是不會知道何時該報到的。所以乍看之下,「權威」和「故事」好像不太能湊在一塊兒。
但是再深思,就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先來看這位司令官:他很可能需要讓阿兵哥先曉得過去幾個禮拜以來的進展,好讓他們知道接下來維和任務的敏感之處,以及內部的動態。這時候用說故事的方式,就可以讓阿兵哥進入狀況,可以知道自己在這場冒險行動裡,下一階段所要進行的任務。再說俱樂部裡的秘書。假設她已經嘗試過提醒會員要注意安全,但是效果不彰;於是她換個做法,貼張公告,裡頭什麼也沒說,只有某位自行車騎士忽視安全、釀成悲劇的故事。所以從這兩個案例就可以發現:故事,其實是可以帶有某種「權威」的,甚至有時候比單單發號施令還有效。
此外,故事還能以其他方式改變人的思想行為;而這也是透過故事,可以行使「權柄」或「權力」的原因。(至於「權柄」和「權力」間的關係,本身就是個出了名的謎團,為了行文流暢,這裡就不多談。)比方說,某個耳熟能詳的故事,結尾之處卻神來一筆,峰迴路轉,能讓大家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角度陡然不同。而故事說得或哀怨動人、或風趣幽默、或張力十足,也能讓讀者聽眾發揮想像設身處地,對神對人產生新的眼光,也更有智慧去安排自己生活。
像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而聖經正是用這種方式來影響人並行使權柄。因此,如果想要讓聖經發揮出神原初設計應有的效果,那麼教會就必須要照著聖經來讀聖經,不能斷章取義、變出別的花樣來才行。關於這一點,稍後會再談到。
「聖經權威」就是「神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
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聖經權威」這個說法,代表「三位一體之神,以特別的方式,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唯有如此理解,才能符合基督教信仰之定義。一旦想通了這個觀念,其他事情就會清楚得多。
保羅論及政府治理時說,一切權柄皆出於神(羅十三1)。而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九章11節裡說的也很類似。等到耶穌復活之後,在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節裡,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那就更加引人注目。此外,聖經在別的地方,也有同樣的話(例如:腓二9~11)與之前後呼應。如果把舊約(例如:賽四十...
作者序
聖經的詮釋與權威—談賴特的《神話語的力量》
梁碩恩(《神話語的力量》責任編輯)
前一陣子沸沸揚揚的社會法案,讓聖經的內容再一次成為公眾的焦點,「聖經」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力,似乎從沒有這樣顯於眾人眼前,從社群網站到主流報紙,都有支持方與反對方引用聖經經文作為自己立論的依據。
或許在立場的光譜上,許多人不能歸類為完全支持或反對的任何一方,但是正反兩方的存在卻也突顯出一個問題:究竟我們該如何詮釋聖經?賴特在《神話語的力量》提到,我們首先需要重視聖經的敘事性質,並且認識到這種性質對人產生的影響力。假設有一個自行車俱樂部的秘書,將提醒安全的小啟事換成了小故事,描述一個人如何因為未做好防護措施而受傷,這樣的作法比起只是單純地重複注意事項,更容易引人注意、也更能達到提醒的效果。雖然聖經中包含了命題式的陳述,但是究其根本,這些陳述是嵌鑲在一個總體的大故事中:從以色列開始到耶穌,乃至神在教會與這世界中的工作,都算是這大故事的一部分。
當教會將這故事傳遞給信徒與非信徒時,其實也正在潛移默化地發揮聖經的影響力。對非信徒而言,聖經的故事包含了未來的走向,能夠提醒他們若堅持走在向神獨立之路上的後果;對信徒而言,聖經也描述了教會的來由與身分,能讓教會群體明白自身的任務與裝備,並按照故事的含義而活。
神聖故事的五幕劇
在建立對這個大故事的認識時,我們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以故事的內部而言,這包括調理新舊約之間好像連續又不連續的關係。從故事的角度出發,賴特建議將聖經看作一齣五幕的戲劇,包括:創造、墮落、以色列、耶穌和教會。若以一夫一妻的例子來說,解決舊約看似允許多妻的關鍵,在於效法耶穌的作法,回歸到神聖故事第一幕的走向(可七17~23)。因此,第一幕創造呈現神原初的旨意(一男一女,二人成為一體),第二幕墮落引進劇情的變數,人變得心硬而難以維持婚姻,第三幕以色列的律法嘗試在人墮落的光景中,為人訂出符合人性的規定,比如休妻另娶的注意事項,但第四幕耶穌的來臨徹底顛覆人們的期待,成為劇情的轉捩點,耶穌根據教會的身分(新創造)重新建立原則,令第五幕的教會能夠在祂的同在中,扭轉第二第三幕的發展,朝向第一幕原本的方向前進。
另外一面,從外部來看,聖經的故事在不同宗派、時代的表述中,也有許多的不同。聖經所呈現的世界觀和時代中其他的世界觀,如科學所告訴我們的,可能也會有衝突,這該如何是好?關於這些外部的困難,賴特認為,教會應該學習接納並吸收合適的聖經學術研究。一直以來,每個時代都有人嘗試運用符合當代學術的標準,為信仰辯護。賴特觀察,曾經主導學術研究的啟蒙主義意識型態,已經受到許多挑戰與質疑,新的方法與成果能幫助信徒正面維護與建立自己的信仰,有些甚至能在不同的宗派之間,找到對話與合一的基礎。
更進一步來說,賴特所提倡的讀經取向,不僅要超越聖經中表面上的矛盾,還要注重聖經的中心要旨,因為我們若要完整地理解聖經權威,就不能將之抽離神要藉聖經作工的脈絡:聖經是神完成本身計畫的媒介,但這個計畫要透過讀聖經的群體來完成,也就是藉由教會,使世界得更新。因此,聖經的權威不僅來自於神的啟示,也在於教會回應時代的挑戰,成為國度的體現。
在歷史上,聖經被賦予許多的用途,舉凡從靈修讀經,教會對抗異端,甚至科學辯論,都有聖經的影子。但是最根本的用途,在於把神的話引進受眾的生活,改變他們的生命,因為這是神介入、關懷這個世界的最主要方式。讓聖經恢復原來的目的,並用細緻且平衡的方法讀經,將會是我們在公共參與的同時,必須持續進深的方向。
聖經的詮釋與權威—談賴特的《神話語的力量》
梁碩恩(《神話語的力量》責任編輯)
前一陣子沸沸揚揚的社會法案,讓聖經的內容再一次成為公眾的焦點,「聖經」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力,似乎從沒有這樣顯於眾人眼前,從社群網站到主流報紙,都有支持方與反對方引用聖經經文作為自己立論的依據。
或許在立場的光譜上,許多人不能歸類為完全支持或反對的任何一方,但是正反兩方的存在卻也突顯出一個問題:究竟我們該如何詮釋聖經?賴特在《神話語的力量》提到,我們首先需要重視聖經的敘事性質,並且認識到這種性質對人產生的影響力。...
目錄
推薦序:敘事、神的計畫與教會使命(關浩然)
導讀:兼顧倫理與敘事的聖經觀(曾思瀚)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聖經權威」面面觀
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聖經權威」這個說法,代表「三位一體之神,以特別的方式,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
第二章 以色列與國度百姓
聖經所要作的,就是神自己所要作的:用說話的方式介入,把審判跟憐憫帶進世界,也帶進以色列人的生活裡。
第三章 聖經與耶穌
聖經的目的一直是「把神全新的國度秩序帶給神百姓,從而帶給全世界」,現在耶穌毅然決然地做到了,便完成了歷史的最高潮。
第四章 使徒教會與「神的道」
新約聖經非常清楚本身的角色,乃是神所設立新約的憲章,更是神的故事重新開始的基礎。這故事不但創造了基督徒,更改變、轉化了基督徒,讓他們為了神的世界而承擔作神子民的責任。
第五章 教會與聖經:第二至十七世紀
倘若改教家重返人間,與我們對談,那他們應該不會說:「這些我們當年全都搞懂了!只要跟著我們的解經和神學,依樣照作就好。」
第六章 啟蒙運動的挑戰
解構所能做的,就是把一切都變成虛無;差可安慰的,只有解釋聖經時的自我陶醉,以及舞文弄字時的自得其樂而已,讓世界跟自己擦身而過,卻渾然不覺。
第七章 當代對聖經的誤讀
若將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兩極化的困境擺在天平上,與擺在另一邊的聖經、基督教傳統與理性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後者仍然較具分量。
第八章 回歸正途
聖經本身其實就含有該如何解讀聖經的模型;關鍵在於要知道自己在整齣戲裡的位置,以及在每一幕戲裡,合宜的行為是什麼。
第九章 解經範例:安息日
要慶祝任何一種「基督徒的安息日」,合宜的作法或許就是──慶祝:以創意的方式,以音樂、藝術、舞蹈,還有以家庭生活來慶祝,承認天與地已經以新的方式結合在耶穌裡,古老安息日的「安息」已經被新的「慶祝」取代。
第十章 解經範例:一夫一妻制
當人們問到「為何基督徒的道德觀也對非基督徒有好處」與其他許多問題時,真正的重點是,基督教主張在拿撒勒人耶穌(也是世界的創造者)裡,整個世界(而非基督徒所居的小區塊)都正在蒙拯救與更新的過程中。
附錄:研經相關資料
經文索引
主題索引
推薦序:敘事、神的計畫與教會使命(關浩然)
導讀:兼顧倫理與敘事的聖經觀(曾思瀚)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聖經權威」面面觀
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聖經權威」這個說法,代表「三位一體之神,以特別的方式,透過聖經來行使權柄」。
第二章 以色列與國度百姓
聖經所要作的,就是神自己所要作的:用說話的方式介入,把審判跟憐憫帶進世界,也帶進以色列人的生活裡。
第三章 聖經與耶穌
聖經的目的一直是「把神全新的國度秩序帶給神百姓,從而帶給全世界」,現在耶穌毅然決然地做到了,便完成了歷史的最高潮。
第四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