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讀者推薦
幼兒園園長、老師、媽媽們都開心推薦~
【動物寶寶上幼兒園】將幼兒園孩子害怕妖怪、害怕一個人的心情,透過繪本幫孩子表達內心的恐懼,也幫孩子建立了同理心,當相似的情節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孩子也學會了告訴自己,小小的我要怎麼更勇敢,體貼父母也很急著接我們的心情。──小袋鼠0~5歲幼兒親子館 LuLu老師
期待許久,【動物寶寶上幼兒園】系列繪本終於推出第5、6集了!這次的主角是被賦予重任打擊校園妖怪的小豬,以及迫不及待想分享校園點滴,卻盼不到爸爸媽媽來接的小龍。午睡時間,小朋友們趁老師不在,分享自己的勇敢經歷,結果妖怪真的出現了!而放學後在幼兒園等待著爸爸媽媽的寶貝們,到底是什麼心情呢?這套繪本簡單的互動翻頁設計,讓故事充滿驚喜,也會讓寶貝愛上翻書喲!──小蘿蔔繪本館 彩虹老師
幼兒園裡的一天總是充滿了許許多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從事幼兒園的工作多年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是最大的幸福,每一天在學校裡孩子們除了學習還有很多的活動及生活經驗的累積;閱讀更是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要一起培養孩子的重要工作。【動物寶寶上幼兒園】系列繪本讓人看完後不由得會心一笑,繪本中的故事正是實實在在會在幼兒園裡會發生的生活趣事。小龍的生日派對熱鬧又開心,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生日派對中收到禮物的開心,放學後迫不及待要跟爸爸媽媽分享的心情,等待爸爸媽媽接送時的焦慮以及終於看到爸爸媽媽到來的興奮及安心,有趣且貼近生活的故事內容再加上豐富的插畫是非常值得推薦給爸爸媽媽和寶貝們一起共讀的繪本!── 新北市新惠幼幼兒園執行長 郭懿芬 Kelly Kuo
幼兒發展專家推薦
讓小小孩預習幼兒園的每個第一次——周育如(兒童心智與發展專家)
對小小孩來說,上幼兒園代表什麼意義呢?離開親近的家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學習新的人際互動和生活規則,對幼兒來說是夾雜著好奇和恐懼的全新經驗。如果能有人先把幼兒園裡會發生的事讓幼兒知道,讓幼兒瞧一瞧、想一想,該有多好!而【動物寶寶上幼兒園】這套書,就是出自這樣體貼的心意。
看過這套書,幼兒就會知道,哦!原來到了幼兒園要做這樣的事啊!原來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是這樣相處的啊!其實不難嘛!我也可以做得到的!
有了這樣的心理預備,上幼兒園就不用害怕了!
不同於一般介紹幼兒園生活的繪本,這套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作者把上幼兒園可能遇到的情況化為各種「問題解決」的情境,故事中不同個性的孩子來到幼兒園,遇到生活自理、人際相處、教室常規,以及遊戲和學習的種種情況,當一個困難的節點發生時,幼兒可以看到故事中的主角們是如何處理的,因而學到問題解決的有效技巧。
以人際關係為例,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交到好朋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一般的繪本也好,坊間的幼兒教材也好,對於幼兒人際關係的教導常是非常表面的,例如教幼兒在加入遊戲前要說「我可以跟你玩嗎?」或是想交朋友的時候要說「我們當好朋友吧!」。事實上,幼兒是否可以贏得友誼,關鍵根本不在於是否說了某種特定的問話,而在於是否能和其他小朋友合作進行學習和遊戲,而取得同儕的接納。這套繪本對於人際間的合作和協商如何進行,提供了很好的示範,例如故事中的小牛忘了負責要帶的玩具,作者接著就讓幼兒看到,只要改變玩法和素材,一樣可以玩得開心;又例如故事中的小兔子原本覺得自己玩球很好玩,但作者很快讓幼兒看到,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會帶來更大的互動樂趣。這樣的教導明白提示幼兒與人互動的技巧,對幼兒更有實質的幫助。
誠摯推薦這套書給剛要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對於已經上幼兒園,卻還需要學習人際功課的幼兒,這套書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喲!
迎向快樂的幼兒園生活——葉嘉青(Bookstart推廣講師)
初入幼兒園的孩子面臨了各項學習的挑戰,高品質的幼兒園經驗能夠促進孩子未來的學業表現及社會能力。面對各種陌生經驗及人際關係,幼兒不免會害怕擔心,一些活動能夠幫助他們適應團體生活,例如:閱讀故事、戲劇扮演、說及複述故事。如果所選擇的故事內容與孩子的經驗相關,不僅能幫助幼兒模仿學習,抒解情緒,還能增進幼兒的讀寫能力。幼兒已具有閱讀完整故事情節的能力,內含角色、時間、場景、問題、目標、事件及解答的繪本很適合他們。根據美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統計,動物幻想類的故事最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
【動物寶寶上幼兒園】系列繪本以民間故事〈十二生肖〉為構想,神仙成了老師,十二生肖加上貓被擬人化成了幼兒,共同組成一個歡樂學園。每本故事輪流由一位不同性格的動物當主角,在幼兒常處的環境裡學習解決團體中常面臨的問題。舉例來說,小老鼠在表演會中扮演王子遭到冷落而想放棄,後來他善用長處幫助牛妹妹度過難關,使得表演圓滿落幕。這些富創意的溫馨故事,事件發生的原由,角色的反應與互動,以及對問題的思考與解決很容易獲得幼兒的理解與認同。幼兒在閱讀中除了模仿角色的正向行為,還能對幼兒園的生活感到熟悉與放心。
父母與孩子共讀時可以用問問題引導孩子預測故事的發展,例如:「聽了《小老鼠的表演日》和看了封面插畫,你想故事裡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說故事時也可適時地停頓,問:「接下來你想小老鼠會發生什麼事?」「你為什麼會這麼想?」共讀後,可以一起討論其中的角色、背景、問題、解決法,以及面對問題的感受,讓孩子設身處地的模擬如何處理問題,以及接納不同人的感覺,進而有自信與安心地迎向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幫助孩子從「看見自己」到「了解自己」——涂妙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牽著孩子的手,邁開小腳,從家庭走入學校,在一陣淚眼模糊的日子後,孩子開始發現自己的世界變得不一樣。原來的我,角色地位受到挑戰,從以「自己」為中心,開始和周遭的人事物互動,慢慢地孩子有機會從看見自己到了解自己,進而和其他的人和諧相處,做自己與別人的好朋友。
到了3至5歲學齡前階段,幼兒對認識自己的描述傾向於有關他們的身體特質、擁有物或自認為驕傲的事件,例如「我很瘦」、「我有一輛新的腳踏車」、「我會自己騎腳踏車到學校」等。至於心理方面的特質描述,如「我喜歡自己玩」、「我很快樂」、「我很能幹」較少被主動提及。透過生活經驗與繪本,讓孩子有機會一次次地從「看見自己」,進而「了解自己」。在《小老虎的打掃日》一書中,小老虎翹著腿坐在桌子上發號施令地安排其他孩子打掃的工作,讓其他孩子很不服氣,經由一陣爭執,老虎弟弟發現原來我也會擦地,而且獲得其他孩子的肯定與讚賞。而《小老鼠的表演日》中,小老鼠雖然沒當成自己很想要演的王子角色,卻也在幫助牛妹妹時,發現自己的另一項特質,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
慢慢地,4歲幼兒開始能區分「公開我」(可以清楚眼見的外在特質)與「私下我」(內在、思考特質等無法眼見的內在特質),而發展出更抽象、具心理層次的自我觀點。這個時期,遊戲是促進幼兒理解他人信念與認識自己的有趣活動。《小兔找朋友》,經由拍球的個人遊戲,在衝突中,慢慢地小兔子學會和別人的互動,也發現和別人一起玩一樣很快樂。
早在5、6歲時,兒童即會使用「社會比較」的訊息,來協助自己分辨在不同領域上,自己的表現是比同儕更好或更差,如「我跑得比你快」、「我的剪紙作品比他好」等,進而形塑兒童對自我的看法與自尊。《小牛去郊遊》一書中,牛妹妹熱心地包辦其他同學的遊戲用具,認為自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卻因為自己的興奮而把這個工作拋諸腦後,當孩子們想要的遊戲器材無法獲得時,懊惱的牛妹妹只能連聲道歉,所幸活潑的孩子總能找到遊戲的點子,化解了這次的衝突。
在兒童追尋認識自我的歷程中,家庭的環境特質、父母的教養方式、同儕團體的互動經驗、學校教育以及廣泛的社會文化內涵等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父母的支持與鼓勵,允許與期待孩子去尋找與探索自己,都是促進個體發展健康自我的重要基礎,期待我們的孩子心中的「心理我」種子都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