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真的是絕佳的入門書,白話易懂,簡潔扼要,令人讀來輕鬆容易,能讓學習者在敲開研究領域的大門時,少花點力氣,值得初探研究方法、或不得已必須做研究來交差的人士人手一冊。──明道大學教授兼終身教育處郭秋勳處長◎強力推薦
本書記載了初次做研究時可能產生的困惑,並以具體的方法提供資源,為初學者釐清觀念,絕對是初學者必要的第一本工具書。
本書特色
在沒有掌握到方法的時候,「研究」二字聽來,似乎枯躁又令人頭痛。
一般探討研究方法的教科書,不乏大部頭而且充斥專家的理論,用的多是僵硬的「學院語言」,但讀者看完這類書,對怎麼動手開始研究還是一籌莫展。
任何教學若純以理論為教材,往往會因教材的枯燥,使學生無法將之與實際結合,以致成效不彰。而《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是為那些要動手研究,而不是要研究「研究方法」的人所寫。作者以生動乃至有些「另類」的例子,來為枯燥的研究方法學習注入一些活水,讓讀者對其中所敘述的研究方法心領神會,從而啟發讀者研究的能力。
本書分為基礎篇、方法篇、輔助篇等三大篇。全書包括研究資料的取捨;資料整理、分析與詮釋;圖表為數據表達之窗、協同研究與資訊保全;調查、訪談、內容分析、實驗、觀察、個案等研究法;質性寫作的文字表達、論文計畫書綱要及體例、國際論文檢索系統、分享軟體和免費軟體、重要名詞中英對照表……等。
本書記載了初次做研究時可能產生的困惑,並以具體的方法提供資源,為初學者釐清觀念,絕對是初學者必要的第一本工具書。
白話易懂,簡潔扼要,讀來輕鬆容易,是絕佳的入門書,能讓你在敲開研究的大門時少花點力氣;值得初探研究方法、或不得已須做研究來交差者人手一冊。
作者簡介:
葉乃嘉
現職:明道大學通識中心
學歷: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環境科學與管理碩士及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士
經歷:稻江管理學院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
興國管理學院通識中心主任
著作﹕逾百種環境管理及規劃之英文企劃案與研究報告
中英論文寫作綱要與體例
A Comprehensive Guide on Writing Theses, Dissertations, and Research Papers
英文書信與履歷的藝術
Communication in Writing
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
Research Mad Easy
中英雙向翻譯新視野
Two-way Transl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應用英文的第一本書
Better English Correspondence
質性研究寫作的第一本書—質性與量化文字的經營
中英論文寫作的第一本書—論文與研究計畫綱要與體例
Better Thesis, Dissertation, and Research Paper
英漢對譯實務與習作
心靈與意識-新時代的生命教育
意識、時空與心靈
Time, Space, and the Elements of Psyche
專案管理實務—利用完整的控管文件來管理專案
Project Management in Practice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研究——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本章提綱
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個人知識管理的技巧
一、分析個人研究資料的需求
二、建立及維護知識體系
三、開發資料來源
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知識源起於資料(Data),資料是未提煉過的數據,資料好比原礦石,經過「選礦」,把資料中不適用的部分去掉之後,所得的就是資訊(Information),但資訊本身的理路還不夠清晰,還得經過提煉,加上一些結構化的整理後,才能產生知識(Knowledge),知識是將原礦資料經過處理、分析、審核、分類後,所產生的有價值資訊,整個過程可以比作採礦,所以有資料探勘(Data Mining)之比。
經過選取的資料就是資訊,而萃煉過的資訊就是知識。
又,還有一種比知識更深一層的智慧(Intelligence),則是將知識經過正確的行動、驗證後,所產生的更有價值的結果或效益。圖 1-1 示意了這四者的大略關係,它們奠定於同樣的基礎,在量方面,是依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的次序遞減,但在應用價值上,則是依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的次序,逐步上升。研究工作就是一條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四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蒐集資料
設想你要寫一篇有關知識管理的報告,你在網路搜尋引擎上輸入「知識管理」一詞,結果出現了 3,785 項資料,遠超過你所能消化的,於是你加上另一個關鍵字「個人」,把搜得的項目數減到
1,102 項,還是太多,你想縮小探討的範圍,決定只找與資訊技術有關的個人知識管理主題,這時候所得的資料大幅減低到了336項,你覺得這是你能處理的數目,便就此打住。
整理資訊
把這些資料一一下載,快速閱覽之後,決定保留其中五十篇高度相關的文獻,將它們編目、製作索引,並且依論文的章節,把文獻分成幾個大類,存在一個以章節命名的樹狀結構檔案夾(圖1-2)裡。
分析知識
依論文寫作的程序,把這些文獻依類分析、編輯、剪接,再加上自己的研究分析所得,補上自己的看法,綜合整理出論文的草稿,經過反覆審閱與修正,並加上相關的圖表,潤飾了文字之後,成
了論文的定稿。
表達智慧
反覆從事相關的研究,持續發表論文,對知識管理的主題有了完整的認識,也有些獨到的看法,至此受到外界的推崇,從事知識
管理的的教席和顧問,時常發表文章與演講,在知管領域裡有了一定的地位,你能融會貫通,知識管理成了你職業與生涯的一部分,漸漸邁向大師的地位。
在知識代表競爭力的時代,研究者面對快速變化,一方面感到應該迅速補充知識以滿足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體認到資料太多,令人對於大量與研究有關的資訊感到茫然,在這種兩面壓力下,出現了
以下的困擾:
1. 資料匱乏,不能滿足需要。
2. 資料過剩,不知如何取捨。
3. 花費大量時間卻只取得了一些不相關的資料。
4. 取得大量資料,卻不知如何應用到研究工作中。
這些問題彰顯出了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因為,目前已知的資訊量業已十分龐大,而且研究中需要的知識也很廣泛,一般人有時會為了尋找一個文件,而遍搜電腦硬碟或四處電詢未果,這種效率低的原因,就是未能夠有效地管理眾多的資料。因此,為了有助於個人的研究工作,就必須樹立個人知識管理的概念、重視知識管理的工作。妥善的知識管理能更有效地把資料或資訊轉化成知識,對研究工作很有幫助。
凡是能有效增進資料價值的活動,均屬於個人知識管理的範圍,其實,在每個人的工作和學習中,都已經有了知識管理的影子,但這種行而不知的個人知識管理,是無意識的行為,效果不彰,只有透過計畫性的個人知識管理,才能讓資料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個人知識管理是研究者提升研究效率的方法,在做法上,應該先
取得足量的資料,再建立個人的資料系統架構,這個架構裡當然免不了電腦的參與。
個人知識管理的技巧
個人知識管理結合了邏輯概念和實際操作的過程,並形成一套為問題求解的技巧,是研究者提高研究效率的有效手段。與他人多多交流,加上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有效管理,當能在研究時進退有據,因此,個人知識管理的技巧是研究工作所需,應該列入大學通識教育與主要學術研究課程中,以期培養出有知識管理素養的研究人,使這些人能夠確定何時需要資訊,並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資訊的能力 。
在下列七種個人知識管理的技巧中,前五項都是研究工作的重頭戲,其中,資料評估和資料分析能力更是研究方法的核心。
1. 資料獲取。
2. 資料評估。
3. 資料整理。
4. 資訊分析。
5. 資訊表達。
6. 資訊協作。
7. 資訊保全。
1. 獲取資料的能力:乃是根據自己的研究目標,主動、有目的地去發現資料,並能透過各種媒體或方式,蒐集到有效資料的能力。這些媒體包括Internet 、書籍、報紙、電視等,方式則包括親自調查、參觀等。
2. 評估資料的能力:乃是對蒐集到的資訊進行篩選、鑑別,判斷其可信度的能力,這不僅包括判別資料品質的能力,也包括判斷該類資料與自己的研究有否相關的能力。能自覺地抵禦和消除垃圾資訊及有害資訊的干擾和侵蝕。在這資料多而且雜的環境下,評估資料的技巧越來越重要。
3. 整理資料的能力:乃是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種資料組合起來,將其歸納、分類、存儲記憶的能力。在非電腦化的環境裡整理資料,用的是文件夾、抽屜和其他的實體方法,在較高科技的環境裡,則是用電子文件夾、相關性資料庫和網頁來整理資料。雖然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把資料整理得便於運用,就能算是好方法,但是能熟練使用各種資訊工具畢竟是比較高效率的方法。
4. 分析資料的能力:是從資料中找出意義的能力,亦即透過歸納、整合、聯想等找出資料相關性、規律性,或者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本質的能力。基本上,資料間的關係可以應用量化模型來找出。用電子試算表和統計軟體也可以分析資料,但若要建立各種分析軟體裡面的模型,還是得靠人力。
5. 表達資料的能力:是綜合表述所需要的資訊,使之簡潔明瞭、通俗流暢的能力,而資料表達的對象(也是要角)乃是聽眾,無論是透過投影片、網站還是文字來表達,都應該好好整理想表達的資料,俾有助於聽眾理解和記憶。
6. 保全資料的能力:包括應用各種保障資料機密、品質和安全存取方法的能力,一般常用的密碼管理、備份、建檔和加密等,都是保護資料安全的有效方法。
7. 資訊協作能力:運用Internet 等資訊科技平台來拓展自己的交流範圍,使網路成為延伸自己研究範圍的能力。
資訊科技提供群組軟體(Groupware) 這種工具,來支援團隊的協同作業,以資訊工具為交往和合作研究的仲介。要有效協同作業,不僅需要會使用這類工具,而且要充分理解協同作業的各種原則,同外界建立多種和諧的協作關係。譬如,E-mail 的禮節對團隊的協同作業就很重要。
使用上述這些技巧時,可以根據需要交替使用,並非要依著所述的順序(例如:在分析了既有資料之後,可能發現還需要多取得一些資料)。
一、分析個人研究資料的需求
以研究為導向的個人知識管理,其起點,乃是分析自己在研究工作上和學習上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因為,即使是專家,其個人知識總會有瓶頸,這瓶頸會限制其個人能力的發揮,因此,研究者有必要認識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減少瓶頸帶來的限制。
認識自己知識結構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析自己的知識,這種分析
可以從知識累積和知識應用兩方面進行:
在知識累積方面,需要分析自己專業知識深度與廣度的平衡,還有分析自己知識和研究主題與個人興趣的契合度。在知識應用方面,需要分析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看看自己是只會朝單一方向尋找答案,還是能綜合應用多領域的廣泛知識來求解。上述分析的基本原則,就是著眼於提升自己及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
二、建立及維護知識體系
個人電腦有編碼和儲存功能,用戶僅需就個人需要,添加特定的知識類別或內容,將知識在每個類別下,依樹狀結構設置多級檔案夾,將資料按照專業分類,並依第二章〈搜索資料的原則與技巧〉的知識命名及編碼準處理後,分類保存在相關的檔案夾內。
完成個人知識體系的設置後,還應該長期有序地,依既定的準則、按照實際工作和學習需要來維護,這部分的工作包括持續:
1. 增添新的資料來源。
2. 更新、修改或刪除現有的資料來源。
3. 與他人交流知識資源。
4. 改善個人知識管理準則。
三、開發資料來源
電腦操作系統中,提供了路徑檢索和簡單的文件搜索功能,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查找到所需的資料,而專業的知識管理系統則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功能,例如:
1. 設定搜索功能:可設定較為複雜的搜索條件,如;多關鍵字的組合、全文檢
索。
2. 知識交流平台功能:可協助用戶與他人交流專業知識,同時記錄交流的過程
和重要內容,並在交流中協助形成新的資料資源。
善用電腦化知管系統,可以開發各類的資料來源,有助於在研究工作及學習中獲得良好的績效。開發資料來源的方式,有下面幾種:
1. 利用系統提供的軟體功能,從知識庫中提取所需的資料。
2. 利用系統提供的知識管道,去提取系統外的資料。
3. 利用系統提供的平台,與相關專家及使用者交流資料。
第一章
研究——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本章提綱
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個人知識管理的技巧
一、分析個人研究資料的需求
二、建立及維護知識體系
三、開發資料來源
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知識源起於資料(Data),資料是未提煉過的數據,資料好比原礦石,經過「選礦」,把資料中不適用的部分去掉之後,所得的就是資訊(Information),但資訊本身的理路還不夠清晰,還得經過提煉,加上一些結構化的整理後,才能產生知識(Knowledge),知識是將原礦資料經過處理、分析、審核、分類後,所產生的有價值資訊,整個過程可以比作採礦,所以有資...
作者序
再版推薦序
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於進入研究所求學時,幾無例外,一定會被要求修習「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等課程;個人曾在國立彰化師大與明道大學擔任過「研究方法」課程之教學同時亦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因此,常會挑選相關教材作為授課及指導研究生之用。然而,大部份的研究方法教科書,常以「學院派語言」撰寫,這些教科書花了很多篇幅在理論、定義與歷史的論述,雖然不乏引經據典,寫成洋洋灑灑厚厚一部紮實且有份量的大作,但是研究生常會在看完這類教科書後,對怎麼開始動手進行學術研究,仍是一籌莫展。
葉乃嘉教授是我在明道大學擔任教職多年的好朋友,他的學術研究成果令人刮目相看,近年來,幾乎每年都有數篇 SCI 等級論文發表在國外的知名期刊上;他除了具有高度的研究熱忱外,亦在本校教授「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等課程;有感於坊間這一方面的教科書不能讓研究生有效且迅速地切入學術研究領域,特將他近年來擔任「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之教學心得,整理成這一本內容相當精要之《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個人於擔任研究方法課程時,亦常推薦研究生詳讀這一本大作;今茲適逢本書再版,個人有幸得有機會拜讀新作,發現這本書不僅對於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的研究生來說,有減少摸索之宏效,亦將讀者的回饋詳實納入於新修正版之中。
誠然,研究方法的教學若純以理論為教材,學生將不易把實際情境與研究方法甚至其後續的論文撰寫作合適連結,以致學習成效不彰,研究工作也輕鬆不起來。本《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是專為那些要動手做研究的新手,而不純為那些要鑽研「研究方法」的人所寫。葉教授以生動乃至有點「另類」的例子,來為研究方法的學習者注入心頭活水,讓讀者對其中所敘述的方法迅速心領神會,從而啟動
研究的能量,令人敬佩。
葉教授留學美國二十餘載,教學情境常薀涵著美式自由民主教育之浪漫風格,其教學平易近人,更熱心啟迪後進,本書承襲了他一貫充滿學者風範之人文精神;讀者可一邊喝著自己喜愛的咖啡,一邊翻閱著這一本相當實用的研究方法大作;或許您只花費幾個鐘頭就能將本書從頭到尾閱讀完畢,但會發現這竟然比苦讀那些理論教條充斥的教科書還更有心得。本書行文白話易懂,內容簡潔扼要,讀來輕鬆容易,能讓學習者在敲開研究領域大門時,減少從事摸索之宏效;因此,值得初探研究方法的大學生及或有興趣從事研究的文職人士人手一冊;亦盼望本書能對有志從事學術研究的新學者,在老師啟迪及同儕互動下,早日開啟個人研究潛能,快速領略系統化研究方法。
明道大學教授兼終身教育處處長
郭秋勳 謹識
2013/3/31
再版推薦序
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於進入研究所求學時,幾無例外,一定會被要求修習「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等課程;個人曾在國立彰化師大與明道大學擔任過「研究方法」課程之教學同時亦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因此,常會挑選相關教材作為授課及指導研究生之用。然而,大部份的研究方法教科書,常以「學院派語言」撰寫,這些教科書花了很多篇幅在理論、定義與歷史的論述,雖然不乏引經據典,寫成洋洋灑灑厚厚一部紮實且有份量的大作,但是研究生常會在看完這類教科書後,對怎麼開始動手進行學術研究,仍是一籌莫展。
葉乃嘉教授是...
目錄
contents
再版推薦序/郭秋勳(明道大學教授兼終身教育處處長) (3)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章 研究—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3
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技巧 7
一、分析個人研究資料的需求 9
二、建立及維護知識體系 10
三、開發資料來源 10
第二章 研究資料的取捨 13
獲取資料的途徑 14
搜索資料的原則與技巧 16
實用的知識檢索網站 23
由80/20 法則看資料的取捨 38
搜索資料習作 39
第三章 資料整理、分析與詮釋 41
建立研究架構 42
資料檔案的命名、編碼、維護和搜尋 44
主觀與客觀之間 45
小心落入偏頗的陷阱 48
一、糖能致癌? 50
二、離家越近越容易出車禍? 51
三、分析的面面俱到了嗎? 52
分析與詮釋習作 53
第四章 圖表為數據表達之窗 65
長條圖家族 66
一、長條圖 66
二、圓錐、圓柱及金字塔圖 70
折線圖、區域圖和曲面圖 72
一、折線圖 72
二、區域圖 77
三、曲面圖 78
圓形圖與圓環圖 79
XY 散布圖與泡泡圖 83
一、XY散布圖 83
二、泡泡圖 85
雷達圖(Radar Chart) 86
有關圖形的提醒 87
第五章 協同研究與資訊保全 89
創造協同研究的機會 89
建立以人脈為基礎的知識網 90
研究資料及成果的保全 93
第二篇 方法篇
第六章 調查研究法 101
調查研究法的定義及分類 101
調查研究的範例 109
一、使用自填問卷調查 109
二、使用訪問問卷調查 114
市調中發現的問題 116
問卷品管習作 123
第七章 訪談研究法 129
訪談研究法的定義及分類 129
訪談研究的注意事項 132
一、訪問前 133
二、訪問中 134
三、訪問後 135
訪談資料分析的範例 136
資料分析習作 138
第八章 內容分析法 141
內容分析法的定義及分類 141
案例分析的步驟 143
內容分析的範例 144
一、封閉式分析法 144
二、開放式分析法 149
內容分析的量化 151
內容分析結果的應用 152
問題分析表的製作與應用 154
內容分析習作 157
第九章 實驗研究法 161
實驗研究法的定義及分類 161
實驗研究的範例 162
一、事前事後對比法 162
二、控制─對照對比法 164
實驗有效性分析習作 167
第十章 觀察研究法 171
觀察研究法的定義及分類 171
觀察研究法的範例 172
一、對自然現象的觀察 172
二、對統計結果的觀察 173
觀察結果的應用實例及習作 177
一、執行方法 177
二、實況探討 178
第十一章 個案研究法 187
個案研究法的定義 187
個案研究法的範例 188
一、個案追蹤法 188
二、個案追因法 190
個案研究習作 192
第十二章 其他研究法 193
行動研究法 193
文獻調查法 196
相關研究法 199
第三篇 輔助篇
第十三章 質性寫作的文字表達 205
內容審閱和文字潤飾 206
寫作實例分析 209
第十四章 論文計畫書綱要及體例 217
題目(Title) 219
摘要與關鍵詞(Abstract and Keywords)220
研究目的(Motivation and Purpose)221
相關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223
研究內容描述 224
一、研究程序與步驟 225
二、具體工作項目與預期成果
228
結果分析(Results and Discussion) 229
結論(Conclusion and Future Works)230
參考資料(Reference) 231
第十五章 國際論文檢索系統 235
第十六章 分享軟體和免費軟體 241
FlashGet 242
Teleport 247
一、建立新專案 248
二、 專案儲存、執行及成果檢視 256
WinZip 262
一、解壓縮檔案 262
二、壓縮檔案 264
OpenOffice.org 2.0 264
第十七章 重要名詞中英對照表 267
Appendix Windows副檔名
的意義 273
參考書目 278
索引 280
圖目錄
圖1-1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的關聯 4
圖1-2 Windows 檔案總管的樹狀結構 5
圖2-1 GoogleDesktop 中文搜尋結果示意 22
圖2-2 GoogleDesktop 英文搜尋結果示意 22
圖4-1 單自變項-4 群組 縱向長條圖 68
圖4-2 雙自變項-4 群組 縱向長條圖 68
圖4-3 單自變項-3 群組 橫向長條圖 68
圖4-4 雙自變項-4 群組 橫向累進堆疊長條圖 69
圖4-5 雙自變項-12 群組 三維縱向長條圖 69
圖4-6 單自變項-6 群組 縱向金字塔圖 71
圖4-7 單自變項-5 群組 橫向圓柱圖 72
圖4-8 座標點距離與圖形走勢的關係 74
圖4-9.1 雙自變項-3 群組 有標記資料點之折線圖 74
圖4-9.2 雙自變項-3 群組 有標記資料點之折線圖(平滑化) 75
圖4-10 單自變項-雙依變項 有標記資料點之折線圖 75
圖4-11A 單自變項-雙依變項 有標記資料折線圖 76
圖4-11B 單自變項-雙依變項 曲線及長條混合圖 76
圖4-12 堆疊區域圖 78
圖4-13 平面圓形圖 81
圖4-14 平面圓環圖 81
圖4-15 附堆疊長條之圓形圖 82
圖4-16 立體圓形圖 82
圖4-17 未連線的XY 散布圖 84
圖4-19 帶有折線的有標記XY 散布圖 85
圖4-19 平面泡泡圖 86
圖4-20 帶有資料點標記的雷達圖 87
圖6-1 績效分佈示意圖一 118
圖6-2 績效分佈示意圖二 121
圖6-3 績效分佈示意圖三 122
圖8-1 案例分析量化比較 152
圖14-1 即時環境安全監控系統示意圖 226
圖16-1 有助建立個人知識系統的軟體 242
表目錄
表4-1 長條圖的各種類型 67
表4-2 三維圓錐、圓柱與金字塔圖的各種類型(A) 70
表4-3 三維圓錐、圓柱與金字塔圖的各種類型(B) 70
表4-4 折線圖的各種類型 73
表4-5 區域圖的各種類型 77
表4-6 曲面圖的各種類型 79
表4-7 圓形圖的各種類型 80
表4-8 XY 散布圖的各種類型 83
表4-9 泡泡圖的兩種類型 85
表4-10 雷達圖的各種類型 86
表8-1 案例分析量化矩陣 153
表8-2 問題分析量化矩陣 155
表8-3 外籍新娘婚姻問題分析表 156
表8-4 學習困難問題分析表 157
表10-1 男女有別的題目 174
表10-2 愛情觀點中兩性差異極大者 174
表10-3 愛情觀點中兩性頗具差異者 175
表10-4.1 愛情觀點中兩性稍具差異者(A) 176
表10-4.2 愛情觀點中兩性稍具差異者(B) 176
表10-5 愛情觀點中兩性幾無差異者 176
表16-1 OpenOffice 與MS-Office 元件及用途對照 265
contents
再版推薦序/郭秋勳(明道大學教授兼終身教育處處長) (3)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章 研究—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3
由資料到知識之路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技巧 7
一、分析個人研究資料的需求 9
二、建立及維護知識體系 10
三、開發資料來源 10
第二章 研究資料的取捨 13
獲取資料的途徑 14
搜索資料的原則與技巧 16
實用的知識檢索網站 23
由80/20 法則看資料的取捨 38
搜索資料習作 39
第三章 資料整理、分析與詮釋 41
建立研究架構 42
資料檔案的命名、編碼、維護和搜尋 44
主觀與客觀之間 45
小...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