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本書特色
白話新譯‧經典重現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
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司馬顒升郅輔為安定太守,把人頭送給司馬越,想和司馬越議和。司馬越收下張方的首級後,卻不答應議和。遣回使者後,司馬越立刻令幽州將領祁弘做前鋒,去長安接回惠帝。並派部將宋胄攻打洛陽,劉琨攻打滎陽。劉琨帶著張方的首級來到滎陽城下,將首級呈給守將呂朗,呂朗急忙開城投降。宋胄在途中碰到鄴城將領馮嵩奉命前來,二人於是一同趕往洛陽。司馬穎只好往長安逃去。司馬穎逃到華陰時,聽說司馬顒和司馬越已經議和,擔心司馬顒謀害自己,就不敢再往西逃。司馬顒見司馬越並沒有退兵,開始後悔殺死張方,再仔細盤問郅輔,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一怒之下就把郅輔殺了。司馬顒又派弘農太守彭隨和刁默率兵抵禦司馬越,並讓馬瞻和郭偉做後應。彭隨和刁默到了關外,迎面遇到祁弘的軍隊。祁弘旗下的鮮卑兵把彭、刁的部下衝成數截,彭隨、刁默兩隊死傷無數。祁弘行軍到霸水,又碰上馬瞻和郭偉,將兩軍打敗。兵敗的消息接連傳到關中,司馬顒嚇得魂飛魄散,不知所措。不久,有人來報,說敵軍已經深入。司馬顒揚鞭逃跑,僥倖出城,旁顧四周,心想孤身一人不能遠去,就策馬向太白山奔去。
祁弘殺進長安,城內無人敢擋,任由鮮卑兵燒殺搶掠。百官都逃到山裡去了,惠帝還在行宮,沒人保護。剛好司馬越隨後趕到,禁止劫掠,進宮拜見,又召集百官,宣布即日東歸。命太弟太保梁柳為鎮西將軍,留守關中,自己則帶領各路軍隊奉惠帝回洛陽。到了洛陽,惠帝登上舊殿,朝見百官。司馬越帶領護駕諸臣草草拜謁,便算完事,轉拜太廟,也是蛛網遍布,滿眼蒼涼。回到宮中,宮內空曠寂靜,只剩下三五個老宮婢及六七個太監。惠帝寂寞得很,草草下了一道詔書,派宮監到金墉城迎回羊氏。羊皇后又驚又喜,略略梳洗,便與來使乘車入宮。桃花無恙,人面重逢,惠帝歡天喜地,仍令她主持中宮,並頒詔內外。
永興三年六月,又改元為光熙元年。惠帝下詔封賞迎駕諸臣,升司馬越為太傅;范陽王司馬虓為司空,仍駐鎮鄴城;司馬模為鎮東大將軍,鎮守許昌;王浚為驃騎大將軍,統領東夷河北軍事,兼任幽州刺史。此外如皇太弟以下,仍然各司其職。對司馬穎和司馬顒,只下了一道赦書。
說也奇怪,惠帝在長安時,江東出了一個假皇太弟,居然承制封官,占據一方。這個假皇太弟,便是丹陽人甘卓。甘卓本來是吳王的隨身侍衛,曾和陳敏等人一起討伐石冰。石冰後來被陳敏的部下殺死,甘卓因此得功受封為都亭侯。東海王司馬越請他做過參軍,後來因天下大亂,甘卓便棄官東歸。甘卓走到歷陽時,遇到了陳敏,二人闊別數年,意外相逢,自然要敘敘舊。陳敏心裡已經有一個打算,但當時沒有對甘卓說,只是表現得和甘卓很是親熱,並提議兩家結為親家。甘卓答應下來。不久之後,男婚女嫁,當即成禮。不料陳敏卻和甘卓商量,要他假充皇太弟。原來陳敏打敗石冰後,認為自己無人可敵,便想占據江東。陳敏的父親多次勸阻,陳敏卻態度堅決。司馬越起兵時,起用陳敏為右將軍。靈璧一戰,陳敏先是被打敗了,後來得到劉琨相助才轉敗為勝。陳敏回到歷陽後,開始召集將士,準備叛亂。剛好碰到了甘卓,陳敏想讓他做幫手,於是先結婚約,再和他商議。甘卓已經中計,只好將錯就錯,做起了「皇太弟」,命陳敏為揚州刺史。陳敏派二弟陳恢及部將錢端往南攻取江州,派三弟陳斌往東奪取東部各郡。江州刺史應邈、揚州刺史劉機、丹陽太守王曠聞風而逃,陳敏占據江東。然後陳敏遍徵名士,召顧榮為右將軍,賀循為丹陽內史,周圯為安豐太守。賀循和周圯都稱病不肯赴任。顧榮擔心不聽從命令會觸怒陳敏,便去見陳敏。陳敏聽說顧榮肯應召,立刻把顧榮迎進。寒暄過後,陳敏便和顧榮談起招募的事情。顧榮建議他要以誠相待,不記小恨,不聽讒言。陳敏聽了,起座謝教,令顧榮擔任丹陽內史。然後令眾人推自己為楚公,統領江東軍事,兼任大司馬。陳敏又謊稱接到密令,順江入漢,奉迎惠帝,當下率兵出發。
鎮南將軍劉弘派江夏太守陶侃和武陵太守苗亮戍守夏口,又令南平太守應詹調集水師回應陶侃等軍。這時,太宰司馬顒還在關中,他令順陽太守張光帶著五千步騎,去荊州協助劉弘。劉弘讓張光前往夏口,與陶侃合兵。陶侃和陳敏同郡,又和陳敏同年當官。隨郡內史扈懷擔心陶侃與陳敏相互勾結,對荊州不利,便偷偷對劉弘說:「陶侃手握強兵,一旦造反,荊州就保不住了。」劉弘笑了笑說:「陶侃忠心耿耿,盡可放心。」陶侃知道後,就將兒子陶洪和侄子陶臻送給劉弘做人質,以表忠心。劉弘讓陶洪做參軍,並出資送陶臻回去。陶臻臨行前,劉弘囑咐他盡心侍奉祖母。陶臻走後,劉弘又提升陶侃為督護,讓他安心抵禦陳敏。陶侃心存感激,於是整軍待敵。陳敏的弟弟陳恢受了陳敏的偽令,掛了荊州刺史的頭銜,進逼武昌。陶侃用運船做戰艦,載兵抵禦陳恢。交戰中,陶侃連連戰勝。陳敏又派錢端進攻,陶侃聯合張光、苗亮兩軍,大勝錢端。陳敏見狀,只好收兵退去,不敢再窺視江漢。
劉弘讓張光回長安,並向司馬顒上疏陳述各位將軍的戰功,把張光列在首位。並派張光西去。張光入關後,司馬越的軍隊已經到達長安。劉弘令參軍劉盤去與司馬越會合。司馬越升劉弘為車騎將軍。劉弘積勞成疾,準備辭官,辭呈還沒送上,就去世了。劉弘在江漢一帶很有威信,每次打了勝仗總是歸功於別人,失敗了卻歸咎於自己;發生事情,總是親自寫信給部下,仔細叮嚀。部下都很敬重劉弘,願意為他效命。朝廷賜劉弘諡號「元」,追封他為新城郡公。劉弘的司馬郭勱因劉弘病故,想把成都王司馬穎接到襄陽。劉弘的兒子劉璠身披孝服,率兵殺死郭勱,保住了襄陽。太傅司馬越寫信給劉璠,對他大加稱讚,並調高密王司馬略鎮守荊州。
南方的寧州,因為李氏兄妹二人而轉危為安。寧州常年饑荒,瘟疫不斷。邊疆的蠻夷勢力逐漸強大,趁機在寧州大肆劫掠,甚至圍逼州城。寧州刺史李毅身患重病,聽說夷人進攻,急上加急,竟然氣絕身亡。寧州百姓都很惶恐,這時一位年僅十五歲的女子,滿身縞素來到州府門口,召集兵民,流著淚宣誓說:「父親身亡,小女子當和全城同生共死,奮力抵抗夷虜。」眾人一看,原來是刺史的愛女李秀,不由得肅然起敬,齊聲回應。李秀又說:「我只是一個弱女子,恐怕難以制服夷虜,希望各位推舉一名主帥,統領軍政,以保萬全。」眾人見她氣宇不凡,都推她為主帥。李秀大聲道:「各位推我暫做主帥,試想保住全城責任何等重大,敢問各位肯聽我命令嗎?」眾人齊聲答道:「願意!」李秀便指揮士兵分隊守城,並親自寫了幾條賞罰條例,貼在城門上。李秀身穿銀鎧,腳跨蠻靴,左持寶劍,右執令旗,整天登城巡邏,毫不鬆懈。一看到夷人戒備有所鬆弛,便出兵攻打。夷人雖然氣餒,但一時還不肯退兵。不久,城內糧食斷絕,沒有吃的,只能用老鼠、草根做口糧。李秀卻堅定如故,士兵很受鼓舞,誓死抵禦。剛好這時,李毅的兒子李釗從洛陽趕來,帶著幾百兵馬來援救寧州。李秀從城內殺出,與李釗內外合攻,終於殺退夷虜,保全了寧州。李釗本在洛陽做官,李毅去世後,李秀向李釗報喪,並把夷人猖獗的情況告訴了他。於是李釗招募勇士,連夜趕來營救寧州。李秀當即把保城大任交給李釗,眾人也都願意推李釗為主帥。李釗暫時從命,並派使者去洛陽,請求寧州另派刺史。朝廷命王遜為南夷校尉兼任寧州刺史。王遜任職後,安撫饑民,擊退夷人,李釗兄妹便回家守喪去了。
成都王司馬穎從洛陽逃到華陰後,聽說惠帝回了洛陽,先是折回南行,後來又渡河北上,準備投靠公師藩。頓邱太守馮嵩在路上截住司馬穎,把他送到鄴城囚禁起來。公師藩得知後,親自帶兵攻打鄴城,司馬虓急忙令兗州刺史苟晞帶兵禦敵。交戰中公師藩被殺,汲桑、石勒等人逃跑。不久,司馬虓在鄴城病死。長史劉輿擔心鄴城人會釋放司馬穎,於是令人假充朝使,逼司馬穎自盡,然後為司馬虓發喪,並報告朝廷。司馬穎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死。司馬越徵召劉輿為左長史,和他商量鎮鄴事宜。劉輿請求司馬越調東瀛公司馬騰鎮守鄴城,推薦自己的弟弟劉琨任并州刺史,委鎮北方。司馬越於是命劉琨為并州刺史,升司馬騰為東燕王兼任車騎將軍,統領鄴城軍事。
河間王司馬顒逃進太白山,一直不敢露面。故將馬瞻等人召集散卒,混入長安,殺死關中留守梁柳,然後和始平太守梁邁一起去太白山接司馬顒進城。弘農太守裴頠、秦國內史賈龕和安定太守賈疋又起兵攻打司馬顒。馬瞻和梁邁立刻率兵抵禦,因寡不敵眾,雙雙戰死。幸好鎮守馮翊的平北將軍牽秀趕來,才把三鎮士兵全部擊退。太傅司馬越聽說司馬顒入關,馬上派督護麋晃帶兵征討,麋晃在路上接到三軍敗退的消息,不敢進軍。誰知司馬顒又遭遇內變,長史楊騰想背叛司馬顒歸附司馬越,於是假傳司馬顒的命令,令牽秀罷兵。牽秀出營迎接,卻當頭挨了一刀,倒地身亡。這一刀便是楊騰下的毒手。楊騰騙牽秀的屬下,說自己是奉命行事。士兵們見牽秀無辜被殺,對司馬顒更加不服,不肯為他效命。楊騰把牽秀的首級送給麋晃,麋晃正打算進關,都城卻傳出急詔,說惠帝暴崩,太弟登基,大赦天下。知道不必去討罪了,麋晃樂得在途中等候,靜待後命。
據說惠帝是被太傅司馬越毒死的。一天晚上,惠帝在顯陽殿裡吃了幾個餅子,不一會兒,忽然肚子絞痛起來。內侍召進御醫時,惠帝已經不省人事了。御醫診視六脈,發現脈搏已如游絲,於是搖頭說:「罷了!罷了!」宮人問是什麼病,他不敢說明,等窮究細問後,他才輕輕地說出「中毒」二字,然後一溜煙地出宮去了。究竟毒是誰下的,無從追究。不過司馬越掌握政權後,對皇帝暴崩的事一點也不追究,只令侍中華混趕緊召太弟司馬熾繼位。說他可疑,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皇后羊氏擔心太弟司馬熾被立為皇帝,自己只能做皇嫂,做不了太后,於是密召清河王司馬覃進入尚書閣,有意推立司馬覃。恰巧司馬熾也進來了,又有太傅司馬越在旁擁立,羊氏一時尷尬,只好閉口不言,任司馬熾即位。照此看來,內外早已明爭暗鬥,羊皇后想立司馬覃,司馬越想立司馬熾,只可憐那呆皇帝被人無辜毒死。惠帝在位共十六年,改元七次,享年四十八歲。
太弟司馬熾是武帝的幼子,繼承兄位,大赦天下,即晉懷帝。尊諡先帝為「孝惠皇帝」,號羊皇后為「惠皇后」,讓她移居弘訓宮;追尊生母太妃王氏為皇太后,立妃梁氏為皇后,命太傅司馬越輔政。司馬越請出詔書,封河間王司馬顒為司徒。司馬顒應詔前去洛陽,當下攜著家眷上車,出關東行。路過新安時,忽然來了一班兇悍的武夫,手持利刃,攔住司馬顒的去路,大聲喝道:「快留下腦袋!」司馬顒被嚇呆了,不得不硬著頭皮,戰慄地問來人:「你們是誰,居然敢攔我的車?」來人卻反問司馬顒是誰。司馬顒說:「我是河間王,被封為司徒,現在奉詔去洛陽。」來人哄然大笑,跳上車,把司馬顒按倒,扼住他的喉嚨。司馬顒的三個兒子上前相救,卻被這班莽夫拳打腳踢一陣,相繼斃命。司馬顒被扼了很久,氣不能出,兩手一抖,雙足一伸,一命嗚呼!
司馬顒升郅輔為安定太守,把人頭送給司馬越,想和司馬越議和。司馬越收下張方的首級後,卻不答應議和。遣回使者後,司馬越立刻令幽州將領祁弘做前鋒,去長安接回惠帝。並派部將宋胄攻打洛陽,劉琨攻打滎陽。劉琨帶著張方的首級來到滎陽城下,將首級呈給守將呂朗,呂朗急忙開城投降。宋胄在途中碰到鄴城將領馮嵩奉命前來,二人於是一同趕往洛陽。司馬穎只好往長安逃去。司馬穎逃到華陰時,聽說司馬顒和司馬越已經議和,擔心司馬顒謀害自己,就不敢再往西逃。司馬顒見司馬越並沒有退兵,開始後悔殺死張方,再仔細盤問郅輔,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
目錄
司馬越起兵
呆皇帝暴死
陳敏敗亡
北宮純平賊
劉聰繼位
司馬越自誤誤國
洛陽失陷
懷帝愧死他鄉
祖逖渡江
大意失薊城
陶侃勇破亂賊
西晉亡
湣帝之死
東晉的興立
石勒建後趙
王敦造反
譙王舉義
呆皇帝暴死
司馬越起兵
呆皇帝暴死
陳敏敗亡
北宮純平賊
劉聰繼位
司馬越自誤誤國
洛陽失陷
懷帝愧死他鄉
祖逖渡江
大意失薊城
陶侃勇破亂賊
西晉亡
湣帝之死
東晉的興立
石勒建後趙
王敦造反
譙王舉義
呆皇帝暴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