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代,在黑暗的政治態勢之下,知識階層由個體焦慮轉為哲理思索。與此同時,人物品評催生了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自我表現,清談盡顯時人的才情與蔑視禮教─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時代。
知識階層或如竹林七賢之醉酒任誕,或如七賢中嵇康之直接抗爭,此外,亦有無奈而悲憤、亟於仕宦以重振家聲的陸機,有懷抱悲痛而取得巨大藝術成就的王羲之,還有隱逸中仍有所期盼者如陶淵明。
此書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基礎,以嵇康、陸機、王羲之、陶淵明之生平及關鍵作品,突顯各人個性與困惑,經緯縱橫,呈現魏晉期間知識階層的種種掙扎、解脫及最終的抉擇。
作者簡介:
陳岸峰
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暨博導。研究範圍涉及中國詩學、魏晉文學、文學史、現當代中國小說、王羲之書法、書畫藝術及創作。獲邀參加2019年「東京國際美術大賞」。著作《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獲2012年華東優秀古籍二等獎;《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獲2015年香港書展「十大好書」;杜甫與吳梅村研究論文分別獲得2018年省部級優秀成果二等獎以及2019年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盛世危言:杜甫與政治》獲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共8項;香港大學出版基金資助共4項。專著包括:《鏡花水月:金庸武俠小說的思想與結構(增訂版)》、《吶喊與迴響》、《惠風和暢:王羲之及其〈蘭亭集序〉研究》、《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1644》及《沈德潛詩學研究》等二十多部。
章節試閱
一、書名
《世說新語》的內容所涉及的歷史時空,從後漢到南朝劉宋時期,約近三百年時間。此書所包含的史料相當豐富,此中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思想、宗教以及語言等諸多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房玄齡等修撰的《晉書》,乃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文化的必讀經典。
《世說新語》原書名應為《世說》,「世」指世間,「說」則為「論說」、「說法」或無關宏旨之「小說」;後又改為《世說新書》,以別於劉向之《世說》。至於何人改為《世說新語》,就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小說家類《世說新語》中亦稱未可知。臺灣學者馬森指出:
臨川王與劉向同出楚元王交之後,向為元王五世孫,義慶為向兄陽城節侯安民十八世孫。義慶書成,即以其先世亡書之名以名之。至劉孝標做注時,猶稱《世說》。以顧野王撰顏氏本《跋》觀之,梁、陳間又有題作《世說新書》者行於世。以劉知幾《史通》所言觀之,則隋唐之際或有題作《世說新語》者行於世。蓋自是三名並行,故唐、宋人修史稱《世說》,唐寫本及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世說新書》,劉知幾《史通》稱《世說新語》。
其書名的源流,大致如此。
此外,歷代學者對《世說新語》的文體有多種界定,大致有「小說」、「史書」、「兼具史書和小說特徵」等幾種判斷。「語」,作為一種古老的文類在先秦中就已出現。先秦的子集,更是以記載人物言論為主的著作。影響最為深遠的《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內容多直接採用了「某某曰」的形式,對話多簡短,沒有形式完整的篇章。後世稱《論語》類似體例為「語錄體」。此外,還有《孔子家語》、《國語》,再到西漢初年陸賈《新語》。《新語》成書於西漢,作者陸賈,《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
高帝……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
賈誼《新書》卷九則有《修政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語」這種文類的自覺發展與演變。在先秦兩漢,「語」作為一種文類,它具有用「嘉言善語」進行道德和政治教育的特點,甚至帶有教科書的性質。許慎《說文解字.言部》釋「語」云:「論也。從言,吾聲。」又於「言」字下云:「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指出「語」的功能重在談論、辯難。錢穆《論語新解》釋「語」曰:
語,談說義,如《國語》、《家語》、《新語》之類。此書所收,以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之語為主。
張政烺先生認為,「語」是春秋時期書籍中的「一種固定的體裁」,「語,就是講話。」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談起語體小說產生的社會背景時指出:
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於片言,魏晉以來,乃彌以標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於玄虛,舉止則故為疏放,……終乃汗漫而為清談。渡江以後,此風彌甚,……世之所尚,因而撰集,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叢殘小語,而俱為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也。
後世仿作繁多,這也說明了《世說新語》之影響力。仿作較著名的有唐代劉肅《大唐新語》,宋代《唐語林》、《續世說》,明代《何氏語林》,以及清代的《世說新語》等等。
魯迅先生將《世說新語》列為「志人小說」,可視為現代對《世說》文體研究之濫觴。1949年以後出版的各種文學史、小說史幾乎都將其當成小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世說》為史料筆記,以周祖謨、袁行霈等人為代表,周祖謨先生認為:
《世說新語》雖是古代的一部小說,但一直為研究漢末魏晉間的歷史、語言和文學的人所重視。
二、作者
關於《世說新語》的「作者」,一般均認為是劉義慶。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出兩點意見:一、《世說新語》是把前代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加以選擇取捨編纂起來的,並非劉義慶自己的創作;二、這部書乃「成於眾手」,即是有可能是由幾個人共同執筆的,劉義慶只不過擔任主任編纂者或監修者而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如此介紹劉義慶:
臨川王劉義慶為性簡素,愛好文義,撰述甚多(詳見《宋書.宗室傳》),有《幽明錄》三十卷,見《隋志》史部雜傳類,《新唐志》入小說。其書今雖不存,而他書徵引甚多,大抵如《搜神》《列異》之類;然皆似條錄前人撰作,非自造也。唐時嘗盛行,劉知幾(《史通》)云《晉書》多取之。
又曰:
《宋書》言義慶才詞不多,而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則諸書或成於眾手,未可知也。
「撰述甚多」與「才詞不多」貌似矛盾,實際指的是劉義慶側重於學術性的撰述,而非文學創作。周一良先生也曾嘗試探索《世說新語》的作者問題,主要圍繞了劉義慶所面對的政治危機提供了一些其棄政從文的證據,但也只是為魯迅之說作了補充而已。
當代學人對《世說新語》作者問題的研究還在繼續,意見大致可分為三種:一、《世說新語》乃劉義慶單獨完成,此說以王能憲為代表,他在《世說新語研究》中分別對劉義慶、招聚文學之士、《世說》本身這三方面進行考察,認為「《世說新語》歷來著錄為臨川王義慶所撰,我們應當尊重歷史的記載」;二、《世說新語》乃「成於眾手」,此說以范子燁為代表,他在專著《〈世說新語〉研究》中分別從作品本身、劉義慶及其幕府文士、氏族譜系及文士交遊這三方面論述得出《世說新語》成於眾手的結論,認為「劉義慶只是充當主編,發號施令,總理全局,而非具體的執筆人」;三、日本學者川勝義雄推測《世說新語》的作者該是劉義慶封國的管家何長瑜。事實上,何長瑜主要並非擔任「管家」,而是名列鍾嶸《詩品》之中,稱之為「宋記室」,即劉義慶幕府的「記室參軍」,掌管章表、書檄,同時也是一位頗有才華而輕佻的詩人,因以韻語嘲弄同僚而被貶為曾城令。簡而言之,《世說新語》卷軼浩繁,所費的人力物力,特別是眼光識力,絕非一位何長瑜一人所能達致,他可能只是《世說新語》編撰團隊中的其中一名成員而已。
再進一步而論作為「作者」的可能性,若仔細披閱《宋書》,便可知劉義慶政治任務竟是如此繁重:
年十三歲,襲封南郡公。除給事,不拜。義熙十二年,從伐長安,還拜輔國將軍、北青州刺史,未之任,徙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復督淮北諸軍事,豫州刺史、將軍並如故。永初元年,襲封臨川王。徵為侍中。元嘉元年,轉散騎常侍,祕書監,徙度支尚書,遷丹陽尹,加輔國將軍、常侍並如故。
此後,其政治生涯更是出將入相,所負擔的責任巨大:一、永初六年(425),加尚書左僕射;二、八年(427),解僕射,加中書令,進號前將軍,常侍、尹如故;三、在京尹九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四、十六年(435),改授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衛將軍、江州刺史,持節如故;五、十七年(436),即本號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從以上的職銜及履歷可見,宋文帝劉義隆對劉義慶可謂恩寵有加,終其一生,未曾受貶抑或打擊。劉義慶或有謙抑、防備之心,即所謂的「少善騎射,及長以世路艱難,不復跨馬。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周一良先生由此而引伸至宋文帝猜忌之說,不知從何說起?關鍵是,劉義慶公務如此繁多,何來時間獨自從事撰述?故有論者便認為:
劉義慶已經有了獨自編撰《世說新語》的文學才華,那麼有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從事這項工作呢?首先要明確劉義慶流傳下來的作品卷數雖多,但是正如上文所說諸如《宣驗記》《幽冥錄》《世說新語》此類作品大都是輯錄舊聞而成,費時不會太多;而《集林》屬總集類作品,更是容易,所以「算得上創作的只有《徐州先賢傳》十卷,《江左名士傳》一卷,以及別集八卷,總共不到二十卷。
其實,劉義慶編撰之作遠超上述之數,歸其名下的撰述包括:《後漢書》五十八卷、《徐州先賢傳》十卷、《江左名士傳》一卷、《宣驗記》十三卷、《幽明錄》二十卷、《世說》八卷、《小說》十卷、《典敘》、《宋臨川王義慶集》八卷、《集林》二百卷,共計10種,無論規模或數量均十分龐大,劉義慶絕對不可能獨自完這些編撰以及
「創作」。
值得注意的是,《隋書.經籍志》記載劉義慶曾主編《江左名士傳》,由此可以推測,以劉慶義為首的文學集團編撰涵蓋東漢至魏晉時期的「名士傳」而成《世說新語》,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簡而言之,據劉義慶的政治任務及職銜而言,他不可能獨力完成編撰《世說新語》或其他著作,其所有編撰之著作全賴幕府文士所組成的文學集團,通過整理《世說新語》及其他文集,以此傳播及建構文化記憶,既有確立自己作為文化傳承者的身份,同時亦具有將劉宋政權塑造為中原文化正统的政治意圖。
一、書名
《世說新語》的內容所涉及的歷史時空,從後漢到南朝劉宋時期,約近三百年時間。此書所包含的史料相當豐富,此中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思想、宗教以及語言等諸多方面,深刻地影響了房玄齡等修撰的《晉書》,乃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文化的必讀經典。
《世說新語》原書名應為《世說》,「世」指世間,「說」則為「論說」、「說法」或無關宏旨之「小說」;後又改為《世說新書》,以別於劉向之《世說》。至於何人改為《世說新語》,就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小說家類《世說新語》中亦稱未可知。臺灣學者馬森指出:
臨川王...
目錄
出版緣起/陳鳴華iii 第一章 劉義慶及其與《世說新語》的編撰、版本及
經典箋注
一、書名 2
二、作者 5
三、版本 10
四、箋注 16
五、章節安排 20
第二章 魏晉時代的政治變革與個體的自我發現
一、前言 26
二、從門閥制度到唯才是舉 27
三、清談 38
四、任誕 44
五、瘟疫與服食 50 六、情之所鍾 67 七、結語 72 第三章 嵇康神仙嚮往與養生矛盾及〈廣陵散〉之寄託 一、前言 76 二、養生:服食、隱逸及撫琴 78 三、政治漩渦 91 四、〈廣陵散〉之寄託 97 五、越名教而任自然 107 六、結語 111 第四章 八王之亂與陸機的抒情理論及其鄉愁 一、前言 114 二、陸機與「八王之亂」 115 三、違心的政治 117 四、從《典論.論文》到〈文賦〉的遞進 123 五、擬古詩及其鄉愁 130 六、結語 142 第五章 王羲之的宗教信仰、服食與〈蘭亭集序〉中的
悲痛及其藝術成就
一、前言 144
二、琅邪王氏家族與「五斗米道」 146
三、服食及其影響 159
四、〈蘭亭集序〉與〈金谷園詩序〉的互文 172
五、「蘭亭雅集」的意義 182
六、〈蘭亭集序〉在書法上的突破 188
七、結語 198
第六章 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並序〉中出仕與隱逸的掙扎
一、前言 202
二、門閥制度影響下的仕與隱 206
三、酒與政治及隱逸 210
四、醉醒之間 228
五、固守隱逸 234
六、撫柯的孤獨 247
七、結語 251
第七章 餘論
一、魏晉之酒 254
二、自然審美觀念 260
三、文學自覺 262
四、書法大放異彩 264
五、門閥觀念 268
徵引書目272
後記283
出版緣起/陳鳴華iii 第一章 劉義慶及其與《世說新語》的編撰、版本及
經典箋注
一、書名 2
二、作者 5
三、版本 10
四、箋注 16
五、章節安排 20
第二章 魏晉時代的政治變革與個體的自我發現
一、前言 26
二、從門閥制度到唯才是舉 27
三、清談 38
四、任誕 44
五、瘟疫與服食 50 六、情之所鍾 67 七、結語 72 第三章 嵇康神仙嚮往與養生矛盾及〈廣陵散〉之寄託 一、前言 76 二、養生:服食、隱逸及撫琴 78 三、政治漩渦 91 四、〈廣陵散〉之寄託 97 五、越名教而任自然 107 六、結語 111 第四章 八王之亂與陸機的抒情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