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寬容是一種美
寬容是一種美,因為有了寬容,才使許多人有了浪子回頭的決心。因為寬容,才使那顆犯錯的心有了安全的迴旋餘地。當你選擇寬容時,你就給了這個世界無比的榮耀。而你將得到這世界最美的祝福。禪者說:「量大則福大。」就是在說因為你有一顆寬容的心。所以能獲得最大的福緣。
一天晚上,一位老禪師在寺院裏散步,忽然發現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違犯寺規翻牆溜出去了。
這位老禪師不動聲色地走到牆角邊,把椅子移開,就地蹲著。沒過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牆進來,他不知道下面是老禪師,於是在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原來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老禪師。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木雞般地呆立在那裏,心想:「這下糟糕了,肯定要被杖責了。」但是,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禪師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平靜而關切地對他說:「夜深天涼,快回去多穿點衣服吧。」
老禪師寬恕了小和尚的過錯。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小和尚已經知錯了,那就沒有必要再饒舌訓斥了。之後,老禪師也沒有再提及這件事,可是寺院裏的所有弟子都知道了這件事,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夜裏翻牆出去閒逛了。
這就是老禪師的度量,他給犯過錯的弟子提供反省的空間,使其悔悟,自戒自律,所以寬容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寬容地對待別人的過錯,這是何等的胸懷。學會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氣度,因為你能容得他人不能容,所以你也必將擁有了別人不能擁有的。
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寬容是一劑良藥,醫治人心靈深處不可名狀的跳動,滋生永恆的人性之美。我們不僅要寬容朋友、家人,還要寬容我們的敵人、對手。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你會體會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化干戈為玉帛的喜悅;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喜悅。要知道你並非躑躅單行,在這個世界上,雖然人們各自走著自己的生命之路,但是紛紛攘攘中難免有碰撞。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只能將傷害捆綁在無休止的爭吵上。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婦人與鄰居發生糾紛,鄰居為了報復她,趁夜偷偷地放了一個骨灰盒在她家的門前。第二天清晨,當婦人打開房門的時候,她深深地震驚了。她並不是感到氣憤,而是感到仇恨的可怕。是啊!多麼可怕的仇恨,它竟然衍生出如此惡毒的詛咒!竟然想置人於死地而後快!婦人在深思之後,決定用寬恕去化解仇恨。
於是,她拿著家裏種的一盆漂亮的花,也是趁夜放在了鄰居家的門口。又一個清晨到來了,鄰居剛打開房門,一縷清香撲面而來,婦人正站在自家門前向她善意地微笑著,鄰居也笑了。
一場糾紛就這樣煙消雲散了,她們和好如初。
寬容敵手,除了不讓他人的過錯來折磨自己外,還處處顯示著你的純樸、你的堅實、你的大度、你的風采。那麼,在這塊土地上,你將永遠是勝利者。只有寬容,才能癒合不愉快的創傷,只有寬容,才能消除一些人為的緊張。學會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心存芥蒂,從而擁有一分流暢、一分瀟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與人發生磨擦和矛盾,其實這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常常不願去化解它,而是讓磨擦和矛盾越積越深,甚至不惜彼此傷害,使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寬容的心去體諒他人,真誠地把微笑寫在臉上,其實也是善待我們自己。當我們以平實真摯、清靈空潔的心去寬待對方時,對方當然不會沒有感覺,這樣心與心之間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樑,這樣我們也會獲得寬待,獲得快樂。
一個人能否以寬容的心對待周圍的一切,是一種修養的表現。大多數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寬容和諒解,可是自己卻做不到這一點,因為總是把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放在心裏。所以,帶給自己的就只能是煩惱和怨恨。寬容是一種美,當你做到了,你就是美的化身。
悟語
心有多大,你的舞臺就有多大。
2. 請你選擇寬恕
沒有人不會犯錯,知道自己犯了錯的人,最希望得到別人的寬恕和諒解。假如別人希望在自己犯錯之後求得你的諒解,你是否能夠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這便是你選擇做一個寬容的人,還是做一個苛刻的人的機會。
釋迦在世時,弟子中出了一名叛徒。這個背叛者是釋迦的堂兄弟提婆。
提婆妒忌釋迦的名聲,屢次設計要殺害他都終告失敗。釋迦一次次寬恕了他,不過他這個人卻惡劣成性,始終不改。有一次,尼僧法施諄諄告誡他,卻惹得他凶性大發,殺死了法施。
然而,一重又一重的惡行積壓下來,終使提婆不堪良心的譴責而病倒了。病床上的提婆每天都過得極憂煩痛苦,非常希望有什麼方法,能減輕身心上的折磨。於是他拖著病體,乘了一頂輿轎到釋迦那兒去,想要向他懺悔自己的罪過。
然而當輿轎一著地,大地就刮起了一陣大風,而提婆也就活生生被打入阿鼻地獄去了。
釋迦的一名弟子見狀非常不忍,就對釋迦說:「我想救救提婆。」
釋迦說:「很好,可是有一點要注意,你要以正心說教,讓他徹底改過。因為要讓惡人幡然悔悟,實比在枯木上雕刻還難。」
這名弟子即刻趕往提婆那裡。只見提婆正痛苦地掙扎著,提婆見了他,就哀求他說:「我的痛苦就好像被鐵輪輾碎了身子,被鐵杵痛搗身體,被黑象踐踏,把臉投向火山一樣,請快來救我!」
弟子答:「趕快皈依我佛吧!如此就可以得救。」
說完,所有的痛苦都化為烏有,提婆也痛悔前非,自心底深深悔改。
釋迦用寬廣的心胸,原諒了提婆的過錯,包容了他的無禮,這就是寬恕!人們犯錯是一種平常,而用寬容的心對待別人的冒犯卻是一種超常。
佛陀常常告誡弟子們,「比丘常帶三分呆」,就是要弟子們大智若愚,凡事不要太計較,即使遭到了別人的無禮,也要寬恕他們,因為寬恕別人,也是昇華自己。
寬恕,是一種淨化。當我們手捧鮮花送給他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而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他人時,首先弄髒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手。
寬恕別人並不困難,但也不容易,關鍵是看我們的心靈是如何選擇的。
美國前總統林肯,少年時期曾在一家雜貨店打工。
有一次,一位顧客的錢包被另一位顧客拿走了,丟了錢包的顧客認為錢是在店中丟的,所以雜貨店應當負責,便與林肯發生了爭執。而雜貨店的老闆卻為此開除了林肯,老闆說:「我必須開除你,因為你令顧客對我們店的服務很不滿意,因此我們將失去許多生意,我們應該學會寬恕顧客的錯誤,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
林肯一直都不接受這位顧客的無理和原諒老闆的不通情理,但是很多年以後,做了總統後的林肯,卻意味深長地說,「我應該感謝雜貨店的老闆,是他讓我明白了寬恕是多麼的重要。」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仇恨只能永遠讓我們的心靈生存在黑暗之中;而寬恕,卻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脫。
其實,寬恕別人的過錯,得益最大的是我們自己。曾有這樣一個案例,荷蘭的一所著名大學的研究人員,組織了一批志願者,做了一項有關「寬恕」的實驗。
志願者被要求想像他們被人傷害了感情,並反覆「回憶」被傷害時的情景。研究人員發現,此時的志願者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壓力同時加大,伴隨著血壓升高,他們心跳加快、出汗、臉部表情扭曲。
之後,研究人員又要求他們停止想像自己被別人傷害的事情,雖然沒有剛才的生理反應大,但是某些生理症狀卻依舊存在。最後,志願者被要求想像已經原諒了自己的「假想敵」,這時,志願者感到身心放鬆並且非常的愉快。
這樣,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寬恕別人,不意味著為犯錯的人找藉口,而是將目光集中在他們好的方面,從而把自己從痛苦中拯救出來。這正應了那句話: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佛陀說:「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對憤怒的人,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也能勝於他人。」
這就是寬恕的力量。
悟語
選擇對別人的寬恕,就是選擇了愛護自己。
3. 有容乃大
盤珪禪師是一代名師,教育出很多高超的僧才。一次,他收了一位由於家裏無法管教,而希望藉由佛法的薰陶、使之改過向善的壞孩子當徒弟。沒想到這孩子到了寺廟,依舊我行我素,時常偷寺中的古董去典當花用。弟子們怕影響寺廟的聲譽,立刻向盤珪禪師報告。過了幾天,禪師卻沒有表示有處理之意,而那孩子依舊無惡不作。弟子們實在看不過去了,便再次向禪師要求馬上開除這個孩子,否則的話,他們將立即集體離開這個寺廟。這時,盤珪禪師閉著眼睛安詳地說:「如果你們一定要離開這裏,那麼我不為難你們,請離開吧!」
弟子中有人大感意外地問:「您為什麼不開除那為非作歹的壞孩子,而要犧牲我們呢?」
禪師睜開眼睛說:「你們在我這兒修行已有數年,稍有見地,就是離開這裏,也可以外出自立門戶;倘若這孩子被我們開除了,那他將無處安身。」弟子們恍然大悟,瞭解了師父的用心,羞愧之餘,立即向師父道歉。
禪師以一顆寬容善良的心感動了弟子們,也教育了弟子們,向弟子們展示了一代禪師的胸懷。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誤,也不可能不犯錯誤,能容人之錯,使之有改過之機,則可謂賢者。因為賢,所以會有許多人跟從他。世間萬物,有容乃大,一個人有容人之量,則可成就大業。
以本田宗一郎來說吧,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而且是一位不斷完善自己和周圍人的德行的人。他透過實施一套獨特而又恰當的管理方法,激發了職員們不怕失敗、敢於向自我挑戰的勇氣。
一九五四年四月,宗一郎將自己親自制定的《我公司之人事方針》,發表在公司的報紙上,公開表示要關心職工,並和他們交朋友,聆聽他們的意見,讓員工擁有充分的自由,有和幹部辯論的權利……
一九五九年,宗一郎開始了邁向世界的第一步,創辦了「美國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川島被任命為公司的負責人,時年三十九歲,還有兩名年輕的助手,分別為小林隆幸和山岸昭之。對川島一行的這次出征,本田公司的領導層內擔心者不在少數。但宗一郎對川島等深信不疑。
然而,川島一行出師不利,在頭六個月的時間裏收效甚微,僅僅售出二百台摩托車,且未收到貨款。
宗一郎得悉這一消息後,沒有對川島一行嚴厲斥責,而是提示他們瞭解美國摩托車市場的交易規律,還有美國居民的消費心理,改變行銷策略,繼續開展業務。到了一九六一年年底,本田公司在美國已擁有五百家銷售點,進軍美國市場已初見成效。
給年輕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不怕他首戰失利,也不怕暫時的利益虧損,重要的是激發他的潛能,運用他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是本田宗一郎一貫的用人思想。與那些只重眼前利益、唯恐虧損的經營者相比,宗一郎的做法,充分展現了一個企業家的寬闊胸懷和容人之量,這就是本田公司能夠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對於部下或同事的失誤,不能抓住不放、小題大做、四處宣揚,而要以誠感人的「話語」糾錯。
當他人遭受失敗時,如果不假思索地進行呵斥,只會激起失誤者的逆反心理,不利於事情的發展。聰明的做法是用柔和之詞,去啟發勸導他修正錯誤。如此,失誤者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見解,並心存感激。
微軟副總裁傑夫‧拜克斯,也有一段與這位商場經理類似的經歷。一九八四年,微軟試算表軟體上市後,被發現有重大瑕疵,當時還是產品經理的傑夫,硬著頭皮去見比爾‧蓋茲,建議將上市產品全數收回,並誠懇表示願意承擔一切責任。蓋茲告訴他:「今天你讓公司損失了二千五百萬美元,我只希望你明天表現得好一點。」蓋茲認為,一旦犯了錯誤,切實檢討的實質意義要比追究處罰大得多,因為「如果輕易解雇了犯錯的人,也就等於否定了這個教訓的價值」。
同樣,諾基亞總裁奧利拉也有一句類似的名言,這就是「過失導致發展」。他一直把失敗看做接受教育,幾乎沒有因此而辭退過任何一個員工。他的理由是,如果員工總有失業的壓力,總是心存恐懼,就不會產生創新意識。而只有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才是公司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人無完人,不能苛求完美。用人時要揚人之長,避人之短;對有過失的人,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要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更不能求全責備,以短蓋長。
生活中,對人同樣如此。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許多有才能,有個性的人團結在你的周圍,助你成就你的事業。
悟語
一個人不做事就不會犯錯。犯了錯是因為他做了。容忍這種做事但犯了錯的人,你將得到他對你全心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