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乾隆立政治國總是寬猛並提,把二者看作因時而異,相輔相成的一體。「寬猛相濟」是他就康、雍前兩代皇帝的施政得失,以及自己的親身實踐,總結出來的具有他自己之鮮明特色的黑白之道。「寬猛相濟」給他的心計手段提供了很大的迴旋餘地:有時,可以把立政放寬,聽其自然而不加干涉,以便緩和社會矛盾;有時,他又可以嚴厲整飭,雷厲風行,及時查出一些逆行惡為。「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這可以說是乾隆治國安邦的不二法門。
中國古代帝王所使用的治吏之術,大大小小,千種千樣,但其本質不外乎賞罰「二柄」。在實踐中,乾隆秉政越久,越清楚地認識到,必須在賞罰之間尋求平衡。過多的賞賜容易使人誤認為軟弱,從而得寸進尺,變本加厲;過分的懲罰,又容易導致殘暴的酷政,從而引起強烈的反抗,致法紀大亂。對官吏,他或封以官爵,或刑之大獄,或賞以利祿,或沒其家產,或示以寵信,或使之坐冷板凳。賞罰嚴明,黑白相濟,軟硬兼施。
乾隆曾說:「蓋君之於民,其猶舟之於水耶!舟不能離水而成其功,人主亦不能離民而成其治。」這裡所強調的主體是舟而不是水,不是舟被載被覆的老話,而是因勢利導,恩威撫民的新題。人君一方面為了「成其治」,而「厚民生,紓民力,加惠於兵丁,施恩於百姓。」同時,還要乘舟治水,讓老百姓知道君主的威嚴;甚至不惜對民施以酷政,打一巴掌再給個棗吃。
乾隆朝武功極盛,征伐頻仍。乾隆晚年,將其最著名的戰爭列出十項,謂之「十全武功」。十場戰爭,戰場不同,對手不同,功過得失,說法不一,心計手段也極不一樣:或不戰而屈人之兵;或以番制番,分化敵人;或見好就收,不圖難成之功。「用兵之道,一張一弛。」乾隆用兵之法,不外乎張、弛二法。張時為弛,弛時為張;張弛相彰,黑白相承。
乾隆身邊有兩類人:和珅之輩是讓皇上開心的,劉墉等是助皇上治國的。他知道他們各自的作用。所以,儘管劉墉等常使他難堪,他也不能趕他們走;沒有他們,國將不國。他更了解和珅之輩;但也不能趕他們走。因為沒有這些媚骨,生活就太枯燥了。更深刻地講,沒有了黑,也就沒有了白,沒有和珅之輩,劉墉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乾隆就是要讓各色臣等同籠相爭,各為我用。
乾隆的心計手段黑黑白白,白白黑黑,黑白交濟,互為制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本書為您全方位剖析了乾隆的帝王學,將使您對乾隆的領導力得到一個全面細緻的了解。希望它對您在實戰中有所啟示,有所助益。
章節試閱
乾隆遊江南的目的何在?
乾隆曾經六巡江南,民間流傳著無數他下江南時富有傳奇色彩的風流韻事和奇聞異談。這六次下江南之舉是他一生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他自己曾說:「予凡舉兩大事,一曰西師,一曰南巡。」可見他是多麼重視南巡這件事。
南巡,刺激了江南的商業發展
乾隆為什麼六下江南?表面看來,是效法他的祖父康熙。他曾說:「朕恭讀聖祖實錄,上面詳載祖父侍候皇太后南巡的歷史。當時老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齊聲讚頌皇家的孝順美德,朕心裡真是羨慕極了!」所以他後來把自己的南巡稱作「法祖省方」,也就是效法祖宗,視察地方。而且他也是恭奉皇太后巡幸江南,次數也是六次。
不過,從更深的層次考慮,乾隆六次巡幸江南,絕不僅僅是效法祖父,而有著複雜的社會背景。其中,根本原因是江南地區在清朝的統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具體地說,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穩定江南,清除危機。乾隆年間,雖然處於盛世,但深刻的社會危機已經孕育,江南地區農民起義和各種形式的反抗鬥爭接連不斷:馬朝柱領導農民在安徽、湖北等省起義;混元教等祕密組織在河南等省廣泛活動;農民抗租、爭田、反剋扣工錢、奪糧、抗糧鬥爭時有發生;奴婢逃亡、贖身、嚴懲奴主的鬥爭接連不斷;手工業工人罷工罷市,水手罷工,鹽販抗官罷市等鬥爭,在江南地區表現得尤其激烈。應當怎樣做,才能緩和日益深刻的社會矛盾?這是乾隆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二、是勘察水情,解決水患。乾隆曾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乾隆年間,從直隸經山東、江蘇、安徽,直至浙江,水災多有發生。七年,夏秋雨水過量,黃河在銅山、石林決口。十年,黃河決口陳家鋪。二十五年,夏水稍多,河湖盛漲,高、寶、興泰等州低窪地方一片汪洋。除黃河水患外,還有浙江海潮之災。杭州灣一帶地理環境特殊,海潮一至,洶湧澎湃,形成強大的潮汐流,對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的破壞。應當怎樣做,才能免除水患,這是乾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三、是江南秀麗的山水風情深深吸引著乾隆。江南向以水鄉見稱,以水景為主的園林比比皆是。例如以山石見勝的上海豫園、揚州箇園、南京瞻園、蘇州滄浪亭、獅子林等。乾隆曾說:「江南名勝甲天下。」他希望「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乾隆南巡,還和江浙一帶的客觀環境及政治地位分不開。在乾隆心目中,江浙的地位確實十分重要。先從經濟地位上說,江浙是清朝的魚米之鄉和「財賦之區」。江蘇、浙江二省的田地、賦銀、漕糧數分別占全國田地、賦銀、漕糧的百分之十六、二十九、三十。再以田賦之外的第二大收入︱鹽課而言。二十九年,全國鹽課共收銀三百八十餘萬兩,僅江浙就收二百五十八萬餘兩,
占鹽課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八。在每年運京供帝王后妃、文武官員兵丁食用的四百萬石漕糧中,江浙就占百二百五十七萬石,為糟糧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四。
僅這幾個簡單的數字,便足以表明江、浙二省在清朝經濟中的特殊地位。
江浙地區不僅經濟發達,文化也甚為繁榮,為歷代中舉率最高的地區,高官名宦層出不窮。有清歷代科舉,順治朝舉行了八次殿試,取了八名狀元,其中江浙六人;康熙朝進行了二十一次科舉,除山東鄧鍾嶽外,其餘二十個狀元皆係江浙人;雍正朝的五個狀元中,江浙人居其四;乾隆年間出了二十七個狀元,江浙就占了二十一位;榜眼、探花及二、三甲進士的比率也與此類似。這自然會影響到大學士、九卿、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職的人選。僅乾隆朝的大學士,就有江浙人徐本、汪由敦、梁詩正、陳世倌、于敏中、劉綸、史貽直等。其他才幹學者的人數也高於其它省區。江浙之人任職之多,在政界影響之大,是其它各省都難以比擬的。
以文化的另一層面來講,江蘇、浙江也是清朝歷代明末遺民活動的中心,反清復明思想的大本營,反清活動經久不滅。乾隆年間發生的著名文字獄案尤以江浙為最多。所以,乾隆自然得時刻看牢這個地方,籠絡江南士子,以防他們起謀逆之心。
江浙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內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乾隆心裡自然十分明白。雖是效仿康熙而有六巡江南之舉,但他的目的實是為大清江山而著想。
但是,一般大臣豈能看出他的這些心計手段。於是,便有大臣出來勸阻他放棄南巡,以使江南父老免受拖累。
在乾隆剛下達完南巡之諭後,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就奏言江南一帶地形山水交錯,實在難走,若修路鋪橋,就會妨礙民生;意即奉勸皇帝收回諭旨。後來嚮導大臣努三和北惠也說南巡之路難走,奏稱若真要前往,需大興土木,滋擾百姓;也意在諫阻巡幸江浙。面對這些反對意見,乾隆視若無睹,決意踏入江浙,巡幸百姓。
甚至在他幾次南巡過程中,愛民有加的良臣也不斷勸諫,希望停止江南之行。
譬如首次南巡時,身邊頗受器重的侍衛博爾奔察就曾巧妙地幾次諷諫,勸他不要給百姓增加負擔。皇帝的龍船行至鎮江,兩江總督黃廷桂命人放煙火相迎,有人被煙熏得咳嗽。博爾奔察就在一旁笑著說:「此乃素被黃煙所熏怕者,故望而生畏也。」這是以黃煙寓指黃廷桂,譏諷其諂媚,並以此提醒皇上:黃廷桂此舉是不該受到表彰的。帝聽罷,只得苦笑。
在蘇州觀光時,乾隆見靈岩梅粗可合抱,甚為喜歡,大有流連忘返之意。這時,博爾奔察在一旁拔出劍來,對著梅樹作欲砍狀。乾隆大吃一驚,忙問何故。博爾奔察故作生氣地說;「恨其不生於圓明園中,而使皇上跋涉江湖之險也。」乾隆明知他這是在勸誡自己,雖有些不快,但因其用心畢竟良善,也不便說什麼,只得轉身而去。
這次南巡,由於乾隆遊意甚濃,因此十分得意。一日,他揮筆寫了一個「福」字,
然後對身邊的博爾奔察說:「汝識此中佳否?」博爾奔察應聲答道:「知之。上所書福,黑且亮也。」乾隆本想讓他說上幾句吉利話,沒想到他竟說出這種近乎呆氣的話,於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在第三次南巡到揚州時,乾隆讓休假在家的禮部侍郎齊召南一同遊玩。他對齊召南說:「你和朕一起遊覽金山吧!」
齊召南對乾隆南巡遊山玩水本就不滿,於是奏答:「臣有足疾,不能走路。」
乾隆說:「那就賜你馬騎。」
齊答:「臣不能騎馬。臣乘船即可一覽江山風光。若新修台閣殿宇,粉飾得儘管漂亮,皆人工罷了。」
這種回答實在讓人掃興。乾隆很不高興,但也不好發作。
後來,乾隆又讓齊召南做嚮導,遊覽天臺山。齊召南卻說:「山皆峭壁懸崖,虎豹所居。臣雖生長於此,敬遵孝子不登高、不臨深之義,未曾登過此山。」所謂「孝子不登高、不臨深」,意思是:為了父母尊長,不做冒險的事,以免出了意外,使父母無以贍養。此為孔孟儒家之道,但齊召南另有含義。乾隆自然也從中聽出了話外之音,只好解嘲說:「齊召南真是個士人。」
乾隆四巡江浙時,想去湖州巡視一下。內閣學士程景伊勸他不要去,說若去了,那裡便會因迎駕而耗費民力。但乾隆執意要去。為了阻攔乾隆此行,紹興知府在試航時,往河道中拋下石塊、木頭,才免了勞民之苦。
為了得以南巡,乾隆可真是衝破了層層阻力。在他看來,江浙是清朝統治的政治戰略要地,無論多少大臣勸諫,也得去,誰也阻止不了。
可是,他又不便把自己的心計手段全部說出,總是以准民所訪的名義堵眾臣的嘴巴:「前因江南督撫等奏請南巡,特命大學士、九卿會議,詢謀僉同,業經降旨諭允。江、浙鄰封接壤,均係聖祖屢經臨幸之地,且海塘亦重務也,今既據該省士民感恩望幸,群情踴躍,合詞代奏,宜允所請。」
那麼,乾隆首次南巡,為什麼在即位十四年以後才提出呢?這是因為,乾隆十四年以前,他需要做一些比較緊迫的事,以鞏固皇位和國家的統一。這些事包括:東巡盛京謁祖,巡幸避暑山莊和木蘭秋獮,聯絡蒙古上層人士,平定西南苗民起義,降服大小金川土司首領。待辦了這些事,鞏固了事權和國家統一以後,南巡問題才得以提到日程上來。此外,南巡作為一個極為重要的活動,需要得到朝廷中高官大吏的支持。乾隆即位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輔政大臣鄂爾泰、張廷玉主事。鄂爾泰、張廷玉資歷深,作用大,辦事謹慎,為政清廉,在朝廷中影響很大。如果他們二人反對南巡,乾隆將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十年,鄂爾泰去世;十四年,張廷玉退休;南巡可能出現的阻力基本消除。這樣,他才認為南巡可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南巡是聲勢、規模都很浩大的活動,需要認真準備。南巡前一年,要指定親王擔任總理行營事務王大臣,負責全面的籌劃與安排;要派嚮導勘察沿途道路,制定巡幸計畫。巡幸所經過的地方,各級官員要提前修橋鋪路,建築行宮,準備器玩,安排迎鑾。另外,穩定社會秩序、美化環境的工作也要做,包括訓練士卒、通緝盜匪、清理刑獄、安撫窮苦百姓、修繕城郭、治理河渠等等。這一切工作都做完之後,南巡才能成行。
乾隆六次南巡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十六年正月,以省方問俗、考察官方戎政、閱視河工海防、了解民間疾苦、奉母遊覽為由,首次南巡江浙。二十二年正月,以免除江蘇、安徽、浙江累年積欠錢糧,賑濟江蘇清河等十九州縣水災,奉皇太后啟鑾出京師,開始第二次南巡。二十七年正月,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三十年正月,第四次南巡。四十五年正月,從京師出發,開始第五次南巡。四十九年正月,從京師出發,開始第六次南巡。
乾隆歷次南巡,自然都會給沿途百姓造成巨大的負擔,他自己也深深地明白。因此,每次出巡時,他都對農糧商賦大加減免,以不負百姓愛君之意。這樣做,也可以穩定江浙地方的人心,使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事實上,乾隆每次南巡,也總能給江浙地方帶來實惠。他六次南巡,無時不以先祖康熙為榜樣,一路上籠絡士農工商的諭旨不停地頒布。
凡南巡所到之處,所經州縣,均下令只交本年應徵地丁錢糧的十分之三。如果當地上年受災,再減免十分之五。這已經形成慣例。
十六年,乾隆首巡江浙,下諭免江蘇、安徽、浙江錢糧;還宣布:豁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蘇省積欠地丁銀二百二十萬餘兩,安徽省積欠地丁銀三十萬餘兩。浙江省向來不欠交糧賦,免本年地丁銀三十萬兩作為獎勵。
第二次南巡時,江淮地區剛剛發生大水災,因此又下令免除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二十一年前積欠的所有地丁錢糧。以後歷次南巡,都是這樣辦理。直隸、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也是南巡經由之地,凡因水旱之災所欠地丁錢糧,常因此恩免。
江蘇糧賦最重,免賦也最多。以四十九年為例,乾隆進入江蘇省界即宣布:加恩將江寧藩司所屬積欠地丁漕項等款未完銀三十六萬七千餘兩,民借籽種口糧未完銀十五萬餘兩,漕糧漕項等款未完米、麥、豆十八萬九千餘石,蘇州藩司所屬地丁漕項等款未完四萬餘兩,民借籽種田糧未完銀一千二百餘兩,漕糧糟項等款未完米、豆三萬八千餘石,安徽藩司所屬地丁等項未完米銀三十七萬三千餘兩,民借籽種口糧未完銀六萬餘兩,漕倉等項未完銀八萬三千餘兩,漕糧漕項等款未完麥豆六萬餘石,「俱著全行豁免,用敷愷澤,副朕行慶施惠之意。」
就實際而言,江蘇比浙江欠賦多,純係連年水災造成。江蘇淮安府地處黃、淮、運三河交會區,水災最重。乾隆六度南巡,對欠賦之因心裡十分明白。與其官逼民反,不如承認現實,適當豁免,順坡下驢,正是這位皇帝高明的心計手段。
第四次南巡,剛剛起程之後,乾隆就宣布:對直隸和山東「本年應徵地丁錢糧,俱著加恩蠲免十分之三。」兩省辦差的官員原來受罰或降級處分的人都准予免除懲罰,無處分的人官加一級。同時還賞給兩省銀各二萬兩,作為新建行宮之用。
這種蠲免對老百姓來說,自然是天大的喜事。乾隆深知,即使自己不想驚擾百姓,南巡所耗的民力和財力也定然會傷及民生元氣,所以試圖以這種措施補償民之所失。
乾隆六次南巡,鹽商都捐助了大批銀兩,供各地辦差使用。早在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時,乾隆就表揚「兩淮商人踴躍急公,捐輸報效」,說自己見「眾商情詞肫懇」,推辭又擔心顯不出商人們的誠意,於是悉數收取。然而,他並不是白要商人捐資。為了不使鹽商因鉅額捐資而入不敷出,他利用多種辦法,給鹽商以政治和經濟上的補償。
經濟上的補償是:讓鹽商們多賣鹽而少交稅,並且對以往因各種差務集資而欠下的大量鹽稅,給予一次性的豁免。四十五年,乾隆曾下令免除兩淮商人應還未繳銀兩一百二十萬兩、緩徵銀兩二十七萬兩。四十七年,免淮南商人未完銀二百萬兩。四十九年,又免兩淮未完餘利銀一百六十三萬餘兩。這樣大宗的免稅,更激發了商人經商的積極性和辦差的積極性,為江南經濟的建設與繁榮做出大貢獻。
政治上的補償則主要是提高鹽商的政治地位。乾隆宣布,對兩淮鹽商「本身原有職銜,如已至三品者,俱賞給奉宸院卿銜;其未至三品者,俱各加頂戴一級。」賞賜給商人的雖然都是一些空銜,對於封建社會屬於下層之輩的商人來說,卻使他們成為官僚中人,不再以自己的身分低微而受人輕視。
乾隆南巡,對江南商人所採取的種種優惠政策,客觀上刺激了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的日趨繁榮,同時帶動了城市建設,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商人前來投資。以揚州為例,乾隆南巡前還不太發達,自從南巡後,兩淮商人為迎駕,曾先後集資修了天寧寺、錦春園、高橋、蓮花橋、虹橋、寶塔寺等宮殿樓宇五千一百多間,各種亭台近二百座,使揚州來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城內更是商賈雲集,百貨齊備。連山西、安徽等地的商人也紛紛到這裡做生意。
總之,在南巡之中,乾隆皇恩普施,對江南的農業和商業發展所建立的功績實不可沒,為封建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所起的作用亦不可小視。
乾隆遊江南的目的何在?
乾隆曾經六巡江南,民間流傳著無數他下江南時富有傳奇色彩的風流韻事和奇聞異談。這六次下江南之舉是他一生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他自己曾說:「予凡舉兩大事,一曰西師,一曰南巡。」可見他是多麼重視南巡這件事。
南巡,刺激了江南的商業發展
乾隆為什麼六下江南?表面看來,是效法他的祖父康熙。他曾說:「朕恭讀聖祖實錄,上面詳載祖父侍候皇太后南巡的歷史。當時老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齊聲讚頌皇家的孝順美德,朕心裡真是羨慕極了!」所以他後來把自己的南巡稱作「法祖省方」,也就是效法祖宗,視察地方...
目錄
第一章 乾隆遊江南的目的何在?
南巡,刺激了江南的商業發展
要格外關照自己人
第二章 豈容太歲頭上動土
消除不和諧的聲音
既當婊子,又立牌坊
弓不可張得過滿
時存防患於未然之心
第三章 戰爭的目的是和平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不圖難成之功
戰思和,和思戰
遇強敵,更不能示弱
第四章 勝利就是要了解敵人的弱點
以番治番,借刀殺人
洞察對手的弱點
分化敵人但需防
長痛不如短痛
第五章 進退之間,要把握好分寸
不可急遽,亦不可疏縱
順坡下驢,見好就收
風物長宜放眼量
斬草必須除根
第六章 做人哪個沒有一點黑手腕
身邊少不了「知心人」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皇上也得撈外快
先冤而後用
第七章 小事糊塗,大事抓緊
良藥苦口亦得吃
治國仍靠真宰相
臣下不可太過剛直
用人要盡其才
第八章 在矛盾的人事之中,維持平衡
近臣是個重要的砝碼
大樑還得能人挑
人為地設立對立面
同籠相處,使其自制
第一章 乾隆遊江南的目的何在?
南巡,刺激了江南的商業發展
要格外關照自己人
第二章 豈容太歲頭上動土
消除不和諧的聲音
既當婊子,又立牌坊
弓不可張得過滿
時存防患於未然之心
第三章 戰爭的目的是和平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不圖難成之功
戰思和,和思戰
遇強敵,更不能示弱
第四章 勝利就是要了解敵人的弱點
以番治番,借刀殺人
洞察對手的弱點
分化敵人但需防
長痛不如短痛
第五章 進退之間,要把握好分寸
不可急遽,亦不可疏縱
順坡下驢,見好就收
風物長宜放眼量
斬草必須除根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