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中國大陸的「館藏民國台灣檔案彙編」,博揚版的《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就更有其意義。
就編選資源上,中國的館藏對比著博揚版的私藏,一則為官方,一則來自民間,前者動用國家資源,後者則多仰賴楊蓮福社長平日的搜集與對史料之認識。
這批複刻重刊的出版品,使得過往難覓的珍貴資料如今有更多傳播的管道,因而嘉惠學人,功德可謂大矣。
「人物篇」收錄資料類型分兩大類,一是包括軍、商、農、工、文藝類之專業領域內的名人鑑、通訊錄等,二為各個領域傑出人士的紀念集、事略、追思錄、行述等,收錄資料共達一百零七種,呈現了繽紛多彩的人文風貌,別具研究與參考之價值。
作者簡介:
楊蓮福,1964年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博士、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淡江大學歷史系學士。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長期從事文史相關工作,學術專長以地方文史、神明信仰、民間文學為範疇。曾任「新新聞」新聞周刊專欄作家,現任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兼總編輯。專書已出版《圖說臺灣歷史》、《圖說臺灣ㄟ代誌》、《圖說臺灣第一勇》、《戀戀蘆洲情》、《蘆洲古厝的故事》、《人口問題與臺灣政治變遷》、《圖說民國百年》、《臺灣神明信仰與民間文學》等多種(以上皆由博揚文化出版)。
陳謙
本名陳文成,1968年生。佛光大學文學博士,《當代詩學》、《北教大通識學報》主編。曾任永豐餘集團印務、電視編劇、專業出版經理人二十餘年,現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暨通識中心。作品曾獲:文建會台灣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磺溪文學獎等重要獎項,並入選各種選集。出版有詩集《山雨欲來》、《灰藍記》、《台北盆地》、《台北的憂鬱》、《島》、《給台灣小孩》,論文:《反抗與形塑:台灣現代詩的政治書寫》、《詩的真實:台灣現代詩與文學散論》、《文學生產、傳播與社會:解嚴後詩刊選題策略析論》等。
章節試閱
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人物篇) 許雪姬教授 推薦序
書寫人物,再現風雲
﹁臺灣研究﹂自一九七○年代第二次鄉土文化運動後,成為一項可發展的選擇。隨政治解嚴與專家學者不斷的研究積累,近廿年來學術成績可謂豐碩。臺灣史學的研究、茁壯,因識者及時推出辛勤地研究就成果,更使臺灣文化的主體性,得能愈發彰顯。在今日,﹁臺灣研究﹂仍有賴於大量歷史文獻的發掘、整理、出版,作為研究的重要基礎;而這樣的基本工作,若僅透過單一個人力量來完成,其實非常辛苦,因此,過去對於臺灣文獻的整理與耙梳,大多經由專業人士及其背後龐大的團隊以及政府預算的支援,方能勉力完成。
已故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雲萍在他的大著《臺灣史上的人物》一書〈序〉文中曽指出,寫歷史而忽略了人物,似有檢討的必要。他說:對於只注意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等等,卻忘卻或忽視﹁人﹂的存在,我以為似有檢討的必要。以目前臺灣史學界偏重生活史︵物質文化史︶、思想史下,下功夫研究人物的,有如鳯毛麟角。當然,在政治不安定、價值觀不斷改變之際,為當代人物作傳,有其困難性,也是使人裹足不前的原因。要為歷史人物作傳,不僅要有史觀、史識、史德、史才,還要有豐富的資料,才能克盡其功。
博揚文化楊蓮福先生,歷年來重視臺灣史料,已經用「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𢑥編」的名義,出過四大套資料集(政治篇、政治續篇、產業篇、文教篇),在學界受到重視。如今,他又捜集以人物為主的資料,成第五套,共廿一冊,計一百零七種。我細看其內容,除了十二種與人物較無關者外,有六十多種是個人紀念集、傳記、榮哀錄、訃告、事略,有廿多種是人物傳、人名鑑;有些是我常用的,有些則是未曾見過、卻期待一見的,有一向較被忽略或不易找到的書,如《南部人物大觀》︵一九六七︶、《本局歷年殉職殉難烈士事略》︵一九五七︶,還有一些女性的傳,亦值得注目。這些書最早在一九四三年、最晩在一九八七年出版,其中有些書看來眼熟,但大半已經絶版,已難購置,因此藉著這次的出版,可以提供給研究者不少方便。
目前對人物資料的搜集,最用心的單位首推國史館,他們努力捜集各種小傳、生平、事宜、生前事記、行傳、行述等,已出版了卅七輯。以公家單位的人力與財力,是博陽文化所難相比的;但以私人對文化的尊重與執著,而能以一己之力策劃一整套書的出版,在當今臺灣社會已不多見,咸信這套書的出版,將為臺灣人物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值此書即將出版之際,爰掇數語,以紀其事。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許雪姬 謹識
民國一○三年六月廿四日
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人物篇) 吳昆財教授 推薦序
提筆為記憶
英國詩人紀伯倫(Khalil Gibran,1883-1931)曾說:﹁記憶是一種相聚的方式﹂,歷史則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在人類文明裡,中國民族重視歷史記憶,絕對舉世無雙,堪稱一絕。有關中國歷史的記載體例,可謂無一民族能出其右,這也是國人可引以為傲!而凡是以歷史傳承為職志,並著重歷史教訓的民族,必定能承受嚴酷的生存競爭與挑戰。
一個民族的歷史長河有多久遠,它的記憶就會有多深刻。個人的回憶或許能藉由博聞而強記,但完整的民族記憶,則必須經由妥善的歷史記憶,才能正確的反映這個民族的生存過往。如何詮釋歷史記憶,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好命題,我國大史學家劉知幾指出,中國史學有﹁六家二體﹂,六家即《尚書》、《春秋》、《左傳》、《國語》、《史記》和《漢書》;二體,即紀傳與編年體。上述的六家二體就是我國傳紀的歷史書寫方式,後代萬法,不離其宗,皆秉持著前輩史家的注述方式,為後世留下不朽的故事,傳頌千古的記憶。唯有透過那些真善美的歷史記憶,才讓後人能與先祖們相聚,並且是真真切切,而非虛構的相聚。
有人說﹁六經﹂可解釋夏、商、周三代之前,但不能解釋三代之後日新月異的歷史變動,這可說是一針見血。藉由文明進化與現代科技之賜,歷史典籍得以呈現多樣的展示,實在是當代讀書人之福。一套原典文獻可由付梓從而勾起人們無限的回憶,和發人深省的故事,必須有三項條件:其一,是先進的出版技術,當今書籍的出刊,由於印刷技術大躍,原有的典籍已經不需再大費周章進行打字排版印刷的繁雜過程,如此一來,一則可避免誤植原典,再則大大縮短出版時程。其次,典章文獻的留存,必須由哪些具有歷史意識的保存者,以積極態度進行長時間的保留;否則這些文化瑰寶,很容易就進入廢紙廠。最後,屬於小眾文化的歷史文獻,在現今出版業乃屬非主流角色,若有人想逆勢操作,非得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犧牲精神,甚是為人訕笑的傻子,方可能走上這一條孤寂之路。
《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人物篇︶》即是在上述因緣際會的原委下,付梓問世。檢視這套廿一冊的人物史料彙編,總共收錄近一百○七種的史料文獻,文獻的出版時間跨度,絕大多數集中在戰後至民國七十年代左右。分析這些典藉內容所記述的掌故和回憶,真是林林總總,美不勝收,實足以發思古之幽情。文章中所搜羅的傳主,或出生於中國大陸如于右任;崛起於中原如閰錫山;黨國元老如吳鐵城;日據時代的臺籍反日人士如林呈祿;臺籍政治精英如黃朝琴等,均一一呈現於這套叢書之內。
再分析這些典籍的性質,不同於其他的史料文獻套書可謂:種類眾多,別具特色。其中,就份量而言,包括卷帙浩繁的《自由中國名傳》、《南臺灣名人誌》、《于右任先生紀念集》等;也有薄薄數頁的〈陸軍一級上將黃振球將軍事略〉等;就體裁而論,自傳、他傳、紀念集、名人錄、人物誌,各式紛呈,為本套書的重點,尤其特殊如《傅故校長哀輓錄》竟也成為選錄的書籍,實在令人驚羨不已;就傳主選擇而言,舉凡在此時期與中華民國、臺灣有連結者,皆為羅列的對象,而範圍之廣與之深,更是同類型的套書,難以望其項背。之所以有此傲人成就,實乃源自於出版者楊蓮福博士所具有的史學底蘊。
總之,在溫情與敬意的堅持下,透過理性與感性的選擇,倘若稍具歷史情懷的讀者,均能藉由這套叢書,回憶過往故事,進而與美好的歲月相聚相守。
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吳昆財 謹識
民國一○三年七月六日
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人物篇) 楊蓮福博士 主編序
兩岸百年,典藏史料
民國三十六年,章子惠先生在其所編《臺灣時人誌》﹁弁言﹂內,提及到:
本省地處海疆,為我國防重地,物產豐富,人才輩出,中經甲午戰役,割讓異族,淪陷達五十又一年,幸我抗戰勝利,版圖重光,金甌無缺,海內外有志之士,莫不聞風興起,眾志一心,或涉重洋,或來自田間,以謀新臺灣之建設。惟寰塵遼廓,相見期難,端賴以文會友,互通情誼,矧值國憲初頒,民治基始,濟濟多士,俱屬地方碩彥,允宜表彰,以資矜式。編者有鑒及此,爰將服務本省公務機關與社會知名之士,廣羅博採,敘其行誼,附以玉影,編成鉅帙,題名曰《臺灣時人誌》。
在此文中,吾輩得清楚可知二事:一、臺灣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特殊。日人入臺五十年,造成兩岸長期阻隔,形成其特殊性。其功過臧否,各界歷史評價不一。今學界研究發展蓬勃,日臻成熟。但戰後迄今六十餘年,對於此一時期之研究,仍有許多議題,尚待努力。二、戰後人、事、地、物等資料亟待整匯。日治時期資料完整,但戰後兩岸重新交流,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人物,影響臺灣政治發展,並成為該時期之社會之砥柱主流、中堅分子;因此,這些服務臺灣省公務機關、社會人士、軍界將領等人事資料,都成為戰後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在一九四五年戰後至今之史料匯集、整理出版,近幾年於兩岸官方、學界及民間出版間的努力下,已出版的史料套書不少,其要者如下||《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臺灣戰後初期留學教育史料彙編》、《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50—70年代文獻專輯︶》、《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等;另有中國九州出版社之《臺灣光復檔案》、《臺灣光復資料叢刊》;數位化資料庫部分,則有《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查詢資料庫》、《臺灣光復前後史料概述》不等。此列書籍出版單位,有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陸半官方出版單位等。此外,臺灣國家圖書館也將戰後出版品數位化,提供各界參考、下載。不過,純由民間出版單位進行史料蒐藏、整理、邀請學者解讀、重新復刊出版者,尚屬少見,特別是當時的照片、證書、單據各式文類的文獻重現,多面向地對於瞭解戰後臺灣政經等社會背景、當時的時空環境有所助益;而這,正是博揚文化近年來主要的工作項目!
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計劃性地將民國時期暨戰後時期相關之名人錄、年鑑、史地、法規、政治、社會、經濟、文教等出版品,復刊、出版之,希冀能有利於學界研究參考,並有助於戰後特殊時空環境之重現、重建。由於純由民間私人收藏及獨立出版,故取套書名稱為《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再者,為尊重著作權法律之規定,復刊出版品盡量以當年之行政機關出版品為主,如已撤除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或已不復存在之出版單位,如臺北明明書局、中央書局等。此外,出版品的年限,也盡量含納在相關法規定之年限以內。
這一套《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人物篇)》,收錄資料類型分兩大類,一是包括軍、商、農、工、文藝類之專業領域內的名人鑑、通訊錄等,二為各個領域傑出人士的紀念集、事略、追思錄、行述等,收錄資料共達一百零七種,呈現了繽紛多彩的人文風貌,別具研究與參考之價值。此﹁人物篇﹂二十一冊,收錄資料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冊
《自由中國名人傳》,世界文化服務社編纂委員會編纂,世界文化服務社出版,丁滌生於民國四十一年四月發行。此書之前,丁氏曾於民國三十七年六月編《中國當代名人傳》,達收砥礪群倫之助。其後五年,自中國各地,收得使國運維新、蓄反共抗俄實力、具旋轉乾坤魄力之能人於此名人傳內,以民國三十七年本為底,刪削增訂,收錄人物共計一百七十位,以俾得供風雨舟、快覽之效。《中國台灣名人傳》,中華史記編譯委員會編撰,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印刷,此為台灣光復十五周年紀念日初版,即出版於民國四十九年十月廿五日。自民國四十七年元月開始籌備編纂,羅列光復十五年內獻身國家、服務地方、促進政經建設、富裕鄉村地方、暨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之行政首長、艱苦鬥士、地方工農、學者專家等各領域人物,分「社會名流」、「文化教育」、「實業專家」三部分,計一百零三人;充實史料,垂範百世。
第二冊
依時間順序,分別收錄了「廬山溫泉旅社」介紹文宣︵民國三十二年︶、《初中本國史第一冊》︵民國三十五年八月︶、《臺灣地理》︵民國三十五年九月︶、《初中本國史第二冊》︵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初小常識第八冊》︵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安平縣雜記》︵民國四十七年︶六種文書。除介紹廬山文泉相關資訊的小冊子,以及黃典權、賴建銘編校,海東山房印行的《安平縣雜記》此二以地域範圍為概念介紹資訊、歷史的知識外,其餘四冊皆是一九四○年代各級學校學生上課所需教材。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臺灣書店印行的、《初小常識第八冊》、《初中本國史第一冊》、《初中本國史第二冊》,為學校教學用之標準課本;而宋家泰編著、正中書局發行之《臺灣地理》,則類似於今大學專校之基礎通識教育用書。四者於選材內容、意識形態,不可諱言地,確實在無形中形構了那一代人的知識來源面貌。
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人物篇) 許雪姬教授 推薦序
書寫人物,再現風雲
﹁臺灣研究﹂自一九七○年代第二次鄉土文化運動後,成為一項可發展的選擇。隨政治解嚴與專家學者不斷的研究積累,近廿年來學術成績可謂豐碩。臺灣史學的研究、茁壯,因識者及時推出辛勤地研究就成果,更使臺灣文化的主體性,得能愈發彰顯。在今日,﹁臺灣研究﹂仍有賴於大量歷史文獻的發掘、整理、出版,作為研究的重要基礎;而這樣的基本工作,若僅透過單一個人力量來完成,其實非常辛苦,因此,過去對於臺灣文獻的整理與耙梳,大多經由專業人...
目錄
許雪姬教授推薦序
吳昆財教授推薦序
楊蓮福博士主編序
總目次
第一冊
自由中國名人傳
中國台灣名人傳
第二冊
「廬山溫泉旅社」介紹文宣
初中本國史第一冊
臺灣地理
初中本國史第二冊
初小常識第八冊
安平縣雜記
第三冊
視察台灣水利報告
社會救濟
杭俗遺風
自治人名鑑
陳素卿之死
國民革命烈士專輯第二輯
台北市模範母親專輯
第四冊
臺灣水利人物誌
中華民國名人傳之四
第五冊
南臺灣人物誌
南部人文大觀
第六冊
本局歷年殉職殉難烈士事略
蘭陽名人傳
第七冊
中國近代人物逸話初集
北縣人物誌
第八冊
中華民族英雄傳第一、二集
中外古今女傑
第九冊
中國名人傳
臺灣英烈傳
模範母親專輯
第一屆模範國民專輯
模範母親專輯
第十冊
臺灣時人誌第一集
台灣名人集第一集
第十一冊
顧正秋專集
先烈吳清波入祀忠烈祠記
績谿胡商巖先生傳
明星列傳第一集
張蔭梧將軍傳
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史蹟冊
臺灣名女人傳奇第一集
第十二冊
台灣農工商聯合大觀
自由中國工業要覽
第十三冊
台灣省礦油商同業寶鑑
台中市商人節紀念冊
傅故校長哀輓錄
萬壽山將軍榮哀錄
王翦波先生逝世告暨自傳
杜月笙先生紀念集初集
第十四冊
杜月笙先生紀念集二集
陳伯南先生榮哀錄
吳鐵城先生紀念集
第十五冊
桂上將永清逝世紀念集
李公伯夷永思錄
李母白太夫人榮哀錄
第十六冊
何保儀先生訃告及事略
周鴻經先生事略
阮重光先生訃告
張母吳太夫人榮哀紀念冊
毛故上將人鳳先生哀思錄
閻故資政錫山事略附﹕補心錄
第十七冊
林節母唐太孺人七秩徵詩文啟
石建中將軍殉國事略
林母唐太夫人訃告
胡故上將宗男先生行述
曾省三先生事略
朱家驊先生事略
羅萬俥先生事略
林長國自傳
于右任先生紀念集
第十八冊
陳積中先生追思錄
章銳初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哀思錄
資政衡山趙夷午先生九秩華誕專輯
張懷九先生九秩大慶特刊
裴鳴宇先生暨德配王夫人八秩雙慶徵文啟
武進張壽賢七秩壽序
余母儲太夫人九秩榮壽徵詩文啟
尚幹林希岳先生七秩壽啟
吉林栗天雄先生七秩大慶徵求詩文書畫啟事
第十九冊
嘉義縣私立博愛救濟院十週年紀念特刊
舒城耆舊錄
南台灣人文大觀
第廿冊
吳稚暉先生的生平
陳述經先生自述生平前傳
國父的學生時代
林主席遺墨集(原名:林主席家書)
第廿一冊
寸草心
方定凡將軍七十自述
黃朝琴先生事略
楊貞菊先生自述生平前傳
吳季惠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集
靜山先生九十大慶特刊
賀靜山先生八十自傳
吳彥復墓誌
李鴻文先生事略
林呈祿先生行述
陳頤先生七秩華誕徵詩文書畫啟
杜負翁先生八秩華誕徵詩文書畫啟
章代表益修先生七秩壽序
方永蒸蔚東先生行誼簡述、方永蒸先生八秩雙慶徵詩文書畫啟
羅大愚先生行誼
蕭瑜(子昇)先生八秩華誕徵詩文啟
黃光普先生事略
陸軍一級上將黃振球將軍事略
高逸鴻先生事略
于故代表榮岑先生事略及其訃帖
李醒悟先生事略
胡漢鼎先生事略
重印劉漢卿先生像贊及治喪訃文序
許雪姬教授推薦序
吳昆財教授推薦序
楊蓮福博士主編序
總目次
第一冊
自由中國名人傳
中國台灣名人傳
第二冊
「廬山溫泉旅社」介紹文宣
初中本國史第一冊
臺灣地理
初中本國史第二冊
初小常識第八冊
安平縣雜記
第三冊
視察台灣水利報告
社會救濟
杭俗遺風
自治人名鑑
陳素卿之死
國民革命烈士專輯第二輯
台北市模範母親專輯
第四冊
臺灣水利人物誌
中華民國名人傳之四
第五冊
南臺灣人物誌
南部人文大觀
第六冊
本局歷年殉職殉難烈士事略
蘭陽名人傳
第七冊
中國近代人物逸話初集
北縣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