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解世事何以變易無常,內心深感焦慮、不安?
你無奈日復一日、千篇一律,想要探索人生的意義?
你害怕老、病,恐懼死亡,生活裡,煩惱總比快樂多?
讓開悟實相的顧老師,翻轉你的頭腦,
引領你進入無量無邊的智慧海……
太陽底下真無新事?
其實是我們太習慣於人生的無解、無奈,
以致不相信生命有玄機,
宇宙間確有智慧通達的「覺者」。
而禪,既是亙古以來開悟實相的方法,
亦為遍一切處,圓滿、究竟的真相。
當前的時空裡,甚為稀有難得的宇宙覺士──顧老師明言,
若要人類的思想和精神完全掙脫無明與壓力的束縛,
前提就在於,必須掌握到「禪」這個源頭。
本書作者不僅忠實記錄了一位與佛同等的覺者誕生過程中的發心,
及其所歷經的艱苦卓絕,
更透過二十載的親身追隨與觀察,
第一手報導了這位大禪師為了「把人腦雕成解脫自在的佛腦」,
所展現的千變萬化、靈活無痕的獨到教法。
◎關於ZenQ
Zen是對日語的「禪」做直接的英譯;Q與IQ、EQ中的Q同義,全文是「Quotient」,是數學裡商數的意思。ZenQ 乃由顧老師創辦的國際禪友會所提出,一種有別於IQ、EQ的新觀念內涵,可直譯為「禪的智慧指數」。
ZenQ與IQ或EQ的差異,在於IQ的內容侷限於,人類語言與數理邏輯能力的評價與開發;提出EQ(情緒智商)理論的學者,則將影響人類成就的因子,擴及對自身情緒、他人情緒,以及人際關係的認識和管理。 ZenQ則不僅涵蓋IQ與EQ,是一切智能的總攝,更為能否圓滿處理一切事物的總指標。一旦ZenQ被開發、提升了,亦必能讓IQ、EQ日臻圓滿。
作者簡介:
溫曼英
自政大新聞系畢業後,曾專事採訪寫作,作品散見《婦女》、《天下》以及《遠見》雜誌,著有《吳舜文傳》、《追尋生命力的人》等書。
1995年獲新聞局公共服務金鼎獎,爾後便全時習禪,為禪再生。
二十年來,每年必參加兩次以上精進禪七,以分享禪的利益為職志。
除了在健康電台製播「3分鐘找健康」單元,並製作「禪樂人生」以及「全民健身操」等影片,亦常應邀以「禪入生活」之相關心得發表演講。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框框之外的可能性 /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我認識曼英超過三十年,一方面,她是一位努力認真、企圖心強的工作夥伴,另一方面,她又有細心體貼、多為人想的天性。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她會拋下表現優異的工作,全心習佛禪修。唯一沒有拋下的,是她用所長勤於筆耕,在寫作中不斷整理、反思所修所學,得以更自在快樂。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算已求得現實面的圓滿,或者是外在輝煌的成就,仍免不了慨嘆人生的無常與限制;這不禁讓人思考,是否有一種思想或是智慧,能讓我們在修習實踐之後,對生命的意義產生不一樣的見解,甚或讓自我提升到另一種境界。曼英把她多年來修禪心得寫成這本書《宇宙覺士──顧老師的禪教室》,適時提供了我們一個指引。對很多人而言,更可能是一個解答。
為什麼要學禪?為什麼要透過實際的打禪靜坐,修煉自己?曼英長年追隨的顧老師,提及了若干珍貴的觀點,值得我們參考:他認為,做為一個文明的現代人,應該具有圓滿的宗教智慧,並積極深入地探討自身端賴寄託的宗教,究竟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深度與廣度。
他也強調,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科學家更進一步研究指出,靜坐可以訓練我們擁有平穩的心靈、開發大腦神經新迴路、釋放壓力,也能改善我們的注意力,甚至強化免疫力。
他更為那些想要了解宇宙實真相的人開設禪教室。在課堂上,學生有任何問題,他都不隱瞞、藏私;有教無類,答一切問,沒有分別心,無所不教。目的無他,就是要翻轉學員慣性思考的頭腦,學習不用舊有的認知去設定一切。讓學員明瞭,只有放下執著,才有機會突破自己,看到框框之外的可能性。
透過禪的訓練,人可以開發本身的智慧與資質,不假外求。更難得的是,學禪重在知行合一,禪的思惟一旦進入日常生活,人在面對生老病死、處世應對,都能安住當下;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自在安然地度過每一天。由這點看來,生活無處不是禪。
這本書也告訴讀者:「禪」不只是一般人認為的宗教,更是能讓人心靈平和、開發智慧,與實際生活聯結的絕妙方法。在資訊發達又快速更迭的現代社會,能擁有這般穩健且靜心的力量,定能掌握健康快樂的人生鎖鑰。
所謂「文殊遇緣則有師」,我在曼英身上看到的這股正向的力量,正是她幸得明師、隨緣修學的成果。
【推薦序】她寫出,開悟實相的「利他」與「教學」/ 顧耀文
我自小鍾愛閱讀,但除了武俠小說之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走進書裡,成為別人閱讀的對象。少時我曾經嚮往成為一名發明家,在初步就業後,卻是以將近十年的時間,歷盡艱辛地完成了人類潛能的極致發明─如實悟證到「無我」、「眾生一體」的宇宙實相,成為與佛同等的覺者。
激勵我超越障礙、克服磨難,達成終極目標的原動力,是我發下「照顧所有眾生」的弘誓;我願意幫助人類解除健康、財富、情感以及發展方向等,各種人生疑難雜症的綑綁,讓每一個生命,都能享有更多快樂與自在的覺受。這樣的心意,非靠古道熱腸就能竟功,必須究竟通達實相的內涵,以智慧為導向,才有能力圓滿履踐。
三十餘年來,我默默地「行一切行」,除了遇緣即施,為來自諸方的垂問眾生決疑解惑之外,並像釋迦牟尼佛住世時那樣,教導有志習學的禪生開發覺性。我鮮少刻意的對外交遊,以避免道林間興起高下之想的分別罣忌,方便圓滿成事。
如今因緣成熟,跟我學習時逾二十年的自由作家溫曼英女士,亦以正法利樂有情為前提,興起了真實記錄這個禪教室的課程內容、教育方式,以及學員心得的願力,期許能讓正確的禪思想,普及於全體。我樂見其成,多次接受採訪,原原本本把我教學的箇中來龍去脈,說了個詳盡。更首度合盤托出我從最初修行,到終至開悟的心路始末。
遍觀今世,禪風雖隆,但道場多半致力於硬體建設,讓精確的思想軟體付之闕如。中外的相關出版品中,無論是說的禪、寫的禪,觀念也幾乎都只是「相似」而已,以致有諸多誠心追求的人,或者求告無門,或是盲修瞎練,到頭來終究徒呼負負。
現在有這本書問世,我相信首波受惠的,當為原本就追隨我的千餘名學員。他們長期身在其中,但對我的認知,可能仍限於單一方面;解讀某些教材時,難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我的修行故事,明白指出一條成功的道途,足以省卻許多徒勞無功的奔波,下一位、二位……覺士的誕生,亦指日可待。
透過這本書,以往在禪的修證上遭遇困境的人,可循線敲開問訊的大門。因為培養出正確的觀念,具足訓練的方法,台灣會成為全世界的禪思想中心;禪的利益將由此流佈到各個國度與地區,讓接觸到的人,都能活出更安樂而富有意義的一生。(溫曼英採訪整理)
【推薦序】他肯教我,是我此生最大的富貴 / 毛奕凡◎美國慧天禪寺講師
這千年來真實證悟,並善觀機逗教的「A級」祖師,並不多。而自龍樹菩薩以來,能徹底了證圓成大家,並提振佛法於萎頓,我認為更只有一人,即是我的恩師顧老師。
在求法時,曾因資糧用罄,飽受刁難,老師在三十年前騎機車回家時,慨然發大願:「此生定要成就,當一個隨便讓人家問的人。」願一發,滂沱大雨應聲傾下,全市盡濕,汪洋一片中,他身上卻連一滴水也沒有,如處金剛罩中,此景難解。老師即感此生定可掌握大法、澤被蒼生,盡虛空遍大地法雨為證。
但世間尚不知,見地與黃蘗、宏智正覺比肩,教法更勝百丈、臨濟之熠熠明眼善知識,即將出世於台灣。
二十年來親近老師求法,老師教我一個「宇宙實證修道工程學」。這一個學問不大不小、任持總持,包括天上天下一切所有,但不是你想得出來的任何東西。
老師這宇宙高級實證法,雖超物理、生理與心理,內容卻直是親切。奇妙呵!上天下地的參究,十法界整個過去現在未來,相對收縮與展現內容之探索,到頭來並無冤枉路,只是叫人「如實知自心」。而極不思議之自心!宇宙沒有一物與自己相似,卻非別異。沒有自己的自己,展現全部的自他。
修道才知,出世明師之大恩難報。我等雖現來去而無生死之留難,皆因師之牽成而養孕慧命。盡越時空,真覺妙照,覺本照真,當位即妙。何期人間竟有此等事!
但在惡世傳正法,禍事重重,即便世尊,遇上哥利王,也非死即傷。身為在家居士,老師所經之苦難「比密勒日巴還要密勒日巴」。明明是出世明師,在人間卻只能「能仁、寂默」。不只要被無知的傳統勢力排擠,或被誤指是驚世外道同流,甚要忍受嫉妒集團的抹黑圍勦。但是人類這麼需要正法。老師心意已定。「當今振興佛法的,除了我還有誰呢?」從此三十年,他將身心整個供養眾生。
老師接心方法叫人驚豔。他的用語平常,而對機之至,省下你數十年修行的奔波。
他的法式如三世佛,無量劫來同此心。如如不動而變化無窮,毫無重複的軌跡。那些句句從老師心中自然流出的話語,你聞所未聞,而驚訝如此出世不凡。
老師教導「成佛工程全學」時,從怎麼調食、思惟、正知、入定,其細節甚至包括排氣亦有學問。我豁然有省。原來太陽底下,並非日復一日無新鮮事,而是我們太習慣於人生的無解、無奈,以致不相信生命有玄機,宇宙真有覺者。
你會問:「為何人生罕遇明師?」實際有掌握的人,他沒必要向你報告。你是何人?為何要教你?達摩大師且對傳人說:「要我教你,除非天降紅雪」。常見代代單傳,少有大心廣度。眾生根劣,非師之過。
眾生的難搞特質、與不馴種性,老師全都清楚。但他與歷代明師不同。雖知眾根不堪,老師仍願全盤相授,看重的是蒼生的佛性潛能,發願圓成一切有緣。《華嚴經》所說:「雖行於慈,而於諸眾生無所愛戀,雖行於悲,而於諸眾生無所取著,雖行於喜,而觀苦眾生心常哀愍,雖行於捨,而不廢捨利益他事。」菩薩不捨眾生,原來人間真實有證。
我少年奔波到處求法,次次參訪而期待落空,本以為成道無望,哪知終能遇到具足成就的上師。二十年的參究,我親見老師的悲心與佛不二的大智。隨著我的成長,他仍不增不減,懷抱初心如第一天。像我一樣的學生,三十年來,老師教授超過一萬多個。他循循善誘,法財二施,終讓宇宙不再是輪迴的業跡,而變成修證的實地。
去年在高雄高鐵站,老師身體微恙,但仍抱病南下教學。入晚,課畢,老師開心的持票,要進入車站。因為心臟積水,舉步唯艱。我難過向前扶持,老師揮揮手說:「好啦好啦,你們回去吧。」同學隔柵大聲說:「謝謝老師。」老師微笑舉手示意,一個人慢慢走入電梯。如今事隔數月,老師又示健康,更狀似年輕十年。師所之行,常人莫測。而法輪常轉,更添光采。
老師曾說:「正法隨時要熄滅,是我們奮戰不懈、護法至今。」今時何世,大法難起也。難雖則難,老師仍用生命服務眾生。「我要做的事,我一定要做成。」我少年初聽老師此語,渾不知意,而今親見老師三十年所為,終為感佩。難雖則難,願我等亦能盡力護持正法,報答老師與諸佛的大恩。
名人推薦:【推薦序】框框之外的可能性 /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我認識曼英超過三十年,一方面,她是一位努力認真、企圖心強的工作夥伴,另一方面,她又有細心體貼、多為人想的天性。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她會拋下表現優異的工作,全心習佛禪修。唯一沒有拋下的,是她用所長勤於筆耕,在寫作中不斷整理、反思所修所學,得以更自在快樂。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算已求得現實面的圓滿,或者是外在輝煌的成就,仍免不了慨嘆人生的無常與限制;這不禁讓人思考,是否有一種思想或是智慧,能讓我們在修習實踐之後,對...
章節試閱
第五章 坐禪,打破我執、一體全觀──人間至大的潛能開發
坊間以「潛能開發」做為訴求的課程不勝枚舉,卻沒有一個可以比諸「坐禪」──只要放鬆身心、雙手相疊、雙腿交叉,五官不再對外交涉、念頭來時「沒有理它」……,即可不斷更新腦部潛藏的能力,並掌握健康快樂的人生鎖鑰,終至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探索出整體宇宙的究竟真相。
在顧老師的指導下,這個教室的學員具足正確的觀念與方法,的確有人默然殊勝的超越了諸多古聖先賢,坐到……
豔陽高照。兩位穿著潔白襯衫、黑色長褲,一身素樸的美國摩門教青年,騎著自行車在台灣的新北市沿街陌生拜訪,期望有機會登門宣教。而這一回叩門,他們碰到的恰是一位禪教室學員。
聽完年輕宣教士充滿熱情的朗朗陳述,學禪的主人家依照本身學習過程,理所當然的追問了一句:「Can it be proved?」(你們所說的,可以實證嗎?)但霎時間,炎夏的空氣就和青年的表情一般,因此為之凝結。
在禪教室裡,人人都可以透過打坐來實地驗證顧老師介紹的學科內容;這是講者承襲釋迦牟尼佛的法脈,繼開演三法印、六大、八識、十法界、十二因緣等宇宙實相後,必為學員安排的實證課程。從八○年代初期至今,禪教室已舉辦過近三百次為期七天的初級班禪七,以及四百多次七天以上的中級班禪七。曾經透過專業禪訓體驗「人間至大的潛能開發」的學員,累計已達六、七萬人次之譜。
打坐、靜坐、冥想、坐禪、禪修、打七……,自二十世紀中葉以降,禪風由東方漸向西方世界吹拂,不僅名稱不一而足,觀念與方法也未盡相同。不過因有愈來愈多人參與其中,「禪風」逐步發展成為「禪潮」;顯而易見,這個拿自己的身體做為工具的靜心活動,必有其值得一窺堂奧的內涵。
一位西藏喇嘛曾以「人生最美好的禮物」行文,向世人推薦打坐的諸多利益。而西方科學家早已對進入禪定狀態的喇嘛,為何能像冬眠動物般長久不思飲食,卻一息尚存的維持生命狀態深感好奇,便紛紛以對照組的觀察方式,摩肩接踵的把實驗儀器架設在打坐者身上。
素來享有國際聲望的美國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是進行這項研究的先驅團隊;兩校並曾聯袂合作,發掘打坐可能衍生的生理效應。早在一九六七年,創立「身心醫學中心」的哈佛醫學教授本森(Herbert Benson)即已測出,人在靜坐時消耗的氧氣和心跳次數,較平常為少;經過靜坐訓練,腦部反應會從「對抗或逃避」轉為「接受現實」,使當事人更能增加滿足感,益趨沉靜而快樂。換言之,以這個活動做為抗壓或紓壓的解方,將十分奏效。
較新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靜坐可以訓練人們的心靈,並改變腦部結構。科學家透過精密的顯像技術,展現了靜坐如何確切的「重新調整」腦部,例如改變讓血液升溫的「交通堵塞點」,疏通腦部的血液循環;和動手術比較起來,讓血管阻塞的患者坐在墊子上,可是便宜多了!因此,美國政府已用健保資助打坐療程,也有愈來愈多的醫生推薦,以長期靜坐來防止心臟病、憂鬱症等慢性疾病,同時強化免疫系統。
靜坐的實用性經醫藥科學佐證後,二○○三年八月四日出版的《時代》雜誌,首度讓這個在西方文化發展中消失數世紀的話頭,以「靜坐的科學」為題登上了封面故事。根據報導,當時在美國地區約有包括各界菁英在內的一千多萬人,定期的靜心打坐。穿著白色露肩長洋裝,在海灘上席地而坐的封面人物─好萊塢女星海瑟.葛瑞翰(Heather Graham)並現身說法:「我們很容易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煩惱上,但是靜坐卻使我樂而忘憂。」除了個人之外,還有監獄用打坐來洗滌服刑人的身心,降低他們出獄後的再犯率;亦有學校把靜坐安排在正規課程中,以增進學習效果。
致力推動學習革命,期能開發更多人類潛能的英國知名教育家與演說家─肯.羅
賓森(Ken Robinson),在其暢銷著作《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一書中,即援引靜坐為「訓練腦部加速製造新細胞過程」的方法。因為已有明顯的證據指出,即使年事己高,頭腦的創造功能依然十分活躍;只要刻意加以運用,便可重建或更新腦部潛藏的能力。就像身體運動足以重建肌肉一樣,腦部運動也能讓創造力重新活躍起來。
以自己的身心實證潛能
雖然同為探索身心的奧祕、開發人類的潛能而坐,但坐者的觀念足以定奪其深度與廣度,打坐的目的則能取捨心態和方法。和科學家用儀器來檢測打坐的實效相較,顧老師所安排的術科訓練,則直接以自己的身心做為實證潛能的工具。
早有智慧圓滿的覺者發現,打坐不僅只是健心整腦的運動;每一個人都具足發生萬法萬物的宇宙本體所含攝的物理、心理與生理條件,當本身的這個小宇宙透過坐禪和宇宙本體同步運動時,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更可探索出整體宇宙的究竟真相。而只要掌握住身體、心理及物理源頭與宇宙共通的「六大性質」,便能擁有此生的健康與快樂,以及超越時空的生命智慧。
比一般靜坐內容更為深廣的坐禪或禪修,即意謂著透過打坐相應宇宙實相,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禪修本來叫做「打禪七」,七是指第七意識。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我執」,我的來源是,眼、耳、鼻、舌、身這五官,跟外在環境互動、交涉,因而產生了「我」這種意識。但每一個人類本來的心識,其實都遍一切處存在,與整個宇宙同體,並沒有任何限制;一旦習慣抓取了一個「我」,這個框框便會限制住自己的心力、資源以及智慧。
如果不假修習,一逕慣用本位的立場去思考,行事時自會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不能考慮到別人,其觀照力更將無法普及於整體。禪修之「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第七識執著的「我」放下來。
身體的感官如何運作,實足影響人類對於世界以及本身的了解。顧老師在舉辦禪七之初所傳授的心法與口訣,即為閒置眼、耳、鼻、舌、身的「只管打坐」,一切沒有理它,終究連沒有理它也「沒有理它」。這個方法既究竟又方便,如今在他所印可的第一位傳承弟子─國際禪友會會長吳文正主持禪七課程時,亦一貫稟持師教,深入淺出的闡揚其中至理:
「坐禪的當下我們要收攝五官,不再跟外界交涉;當感官沒有這麼忙碌,心識就會沉寂下來。這樣的一直坐下去,身心會起變化。我們心識的抓取性會變得愈來愈淡薄,因為原本執著的框框變淡了,你的心就會擴量。
擴量的初步,是忘記自己有一個『我』的位置,呈現忘我、無我,所以『我』會空掉,感覺這個位置沒有身體了。但這個空掉是清清楚楚的,並非沒有知覺;因為知覺變成擴量,不再在身體上抓取執著。有這樣的感覺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個身體並不是永遠保持那樣的存在感,它是會變化的。
能夠擴量時,所涵蓋的整體,自己和別人,整個就在你的心識之中;再去處理事情,便會自動展現出更為圓滿的考量和智慧。本來比較在意與執著的現象、人物或事項,因坐禪之後心放下了,著眼的角度也就不一樣。一旦認知到要放下執著,人際關係的整個氣氛,自亦跟著改觀。
坐禪的目的不在追求神通或特異功能,而是要開發我們本來具有的智慧和資源。這個智慧與資源,和宇宙實相是一體而不可分割的。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出,如何讓自己的人生達到最圓滿的結果,可以利益到更多的眾生。」
只管打坐,沒有理它!
但回顧三十年前禪風未開,因為不明就裡,社會輿論提及打坐時,多少存有恐易走火入魔的顧慮。顧老師在為首期學員洽尋驗證學理的場所時,難免一波三折;後來是透過熟識雙方的林錦貞女士居中牽線,方才獲得金山慧明禪寺住持宏海法師的首肯。
耐人尋味的是,好不容易覓得活動場地,開出借用條件的,居然是看來有求於人的顧老師。
「十分感謝住持成全,但要讓我們在這裡舉辦禪七,務請法師也親臨聽課,並和大家一起打坐才好;否則雙方沒有共識,事情不會長久。」深謀遠慮的顧老師直言相約。
宏海法師平素以唸佛來修持,在寺廟法會的唱頌領域裡已然聲名卓著。以往她只參加過「佛七」,自對參與禪訓感到有些為難;她說:「我是唸佛的,我辦我的事,你們去打坐就好。」儘管勸進之聲言詞懇切,在做最後決定前,她仍數度反覆。倒是顧老師始終相當堅持,他表示,「如果住持法師不坐,我們就打包回家。」所幸幾經溝通,法師終究接受了中間人的意見,「你自己下去聽聽看、坐坐看,才會知道這是不是正法、值不值得相挺啊!」
她跟禪教室就此結緣,只是初始是打七在先,爾後方才聽課聞法。
在一次閒談中,習於唸佛的宏海法師以顧老師傳授的坐禪口訣「沒有理它」,就教於曾任慧明禪寺首屆住持的前輩─賢頓法師。低頭盤坐的老和尚聽其問訊後,當即回應:「喔,對啊!這就是日本曹洞宗開山始祖、永平道元禪師的修行法門──只管打坐!」
創建日本永平寺的道元禪師,曾於南宋時期渡海來中國學習禪法,在天童寺長翁如淨門下得到印可傳承。修習期間他晝夜精勤,幾近兩載脅不沾席。一日如淨法師巡堂見僧打睡,他從旁側聽師尊出言斥責:「參禪要身心脫落,何得只管打睡!」當下即脫落身心,廓然契悟。返國後他開山弘法,便經常隨機開演逗教。
他曾對求教者說:「你要捨棄對過去的執著。當你從執著中解脫出來時,即使身在世俗,心境也會十分清純」、「遠離無明的方法,除了坐禪,沒有其他路徑。只管打坐,是佛佛祖祖言傳心教的呈現」、「坐禪的目的不是開悟,心無旁騖、只管打坐,這本身就是開悟」;又有云,「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寂寂溢清寒,事物本來就是如此;能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這就是開悟了!」
「這個年輕人有東西喔!」
賢頓老和尚雖為台籍人士,但在二十四歲時,便前往福建鼓山湧泉寺受具足戒,其後又再赴大陸遍訪名山古剎,參學見聞十分廣博。透過他的解讀,不僅使宏海法師對由「只管打坐」演進而來的禪修口訣「沒有理它」豁然有省,同時也讓老和尚間接認識了顧老師;「這個年輕人有東西喔!」他如此直心的背書。
開宗明義,對於上過宇宙運行三法則──一切在演變、一切無實體、畢竟空的學員而言,用沒有理它的心態,超然物外的在禪堂裡結跏趺坐,七天下來,果然體證歷歷。
為印證真理一心精進的吳文正,一路篤實的遵從師教。當他正感覺自己坐得瀕臨融解時,了解每個人心境與生理狀態的顧老師,即如先知般,從他背後輕聲送來臨門一腳的四字真言:身心泯然。他承蒙明師相助,放輕鬆的繼續坐下去,「空」的變化果然愈來愈深入。
即使未能空卻身心,禪七過程中幾乎大多數人都能體驗到的,是時間、空間並沒有固定的樣態,其長短和大小完全「唯心所現」,依個人的感受而定。當雙腿劇痛、苦楚不堪時,受者便覺度分秒有如長日;當身心清涼、進入定境時,好幾個鐘點亦如彈指般快速流逝。
個別的體證不一而足。原本對「眾生一體、自他不二」的學科內容一知半解的陳慧敏,在二十三歲那年初次打禪七,便有了實際領悟。
她說:「我坐在那裡,可是跟周圍的人似乎是同一個;我就是他們,他們好像也是我。這很難用言語來形容,但我已初步體驗到,大家是不可分割的。有了這樣的發現,我的執著心便不會那麼重;也不需要再用什麼大道理來解釋,人不應該太自私、應該要慈悲。我很自然就知道,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給別人好處,即是給自己好處。」
葉麗惠在大學畢業時,就已把追求真理,設定為此生目標。因緣出自於成長過程中,她的五官曾經歷過許多莫名所以的體驗;諸如緊閉的雙眼仍能視物、耳朵聽得到非常遙遠的聲音……。因此,她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告訴她宇宙之間真實狀態的明師。
禪七期間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但葉麗惠已不再迷惑。昭然若揭的事實是,只要五官不向外馳求而交涉,我執的框框變淡了,心識含攝的範圍便能擴量。然而,正當她對身體的變化已略知其所以,卻又面臨了新處境。她的神識數度出離後再回來,如此出出入入,令她不知所措。所幸顧老師不眠不休的隨時巡視禪堂,她的問題當即得解。
「告訴自己你在這裡打坐。」一切唯心,禪師教她起動心念來鎖定神識,從此之後,這種狀況便不再發生。
在第一次到慧明禪寺打禪七前,常超法師就經常向諸佛菩薩虔誠祈求,能遇到一個可以教自己開悟成佛的高人。不過真人不露相,當她初識「走在路上跟普通人一樣,從表面看不出他很有內容」的顧老師時,並未發覺明師當前;但在經過一個禪七的歷練之後,她又認定這位主七者必有三頭六臂。因為禪師在課堂上所說的種種現象,她歷經久坐就逐一應驗;而每有學員碰到疑難雜症,他都能當機立斷對症下藥,不捨晝夜的予以解決。
面對這位發心成佛的打七法師,顧老師則祭出公案來激發她的見地。由印度西來東土,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的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曾留諸後世如下的悟道旨要:「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矣。」結七時,禪師突如其來的對面壁七天的常超法師拋來一參:「你的兩塊磁磚破掉了沒有?」提及這段往事,如今依然熱中坐禪、參禪的常超靦腆憶述:「那時我根本不懂,整個人傻在那邊,直說沒破、沒有!」
食物、生理與心理互為因果
而在禪七的初階訓練中啟迪出的調食之道、所喚醒的健康潛能,則是讓學員們皆能親身經歷且心領神會的共法。
事實上,每一個眾生的身體跟宇宙都是一體的,它會互通轉換,互通和轉換的平臺,就是六大的性質:地(堅固性)、水(潤濕性)、火(溫暖性)、風(流動性)、空(無質礙性)、識(了別性)。眾生可以用心識去認知: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及所吃進去的食物,影響了自己的身心狀態。
坐禪開發出身心的靈敏度,禪者對於身心物一體,食物、生理與心理三者互為因果的關聯性,便有了較為切身的覺受。此時顧老師則現場示範,如何運用萬物互通的本質─水大(遍一切處的潤濕性)、火大(遍一切處的溫暖性),來觀照和分辨自己的身心究竟是處於寒涼的水大(流鼻水、提不起勁兒……),抑或是燥熱的火大(便祕、氣脹、煩悶、易怒)。水大者用火大調,火大者用水大調,調和到水火相濟,身心既不太燥熱、亦不過於寒涼時,即不僅解開了健康與快樂的密碼,更有助於打坐趨於定境。
因此,即使結跏趺坐的拗腿苦痛令人刻骨銘心,禪七期間學員最深沉的震撼仍在於:就在方寸之大的蒲團上,經由自己直接體證,發現了身心的鎖鑰與真相。
「禪法是真的!佛經的內容是真的!顧老師之所說、所教,也都是真的!」就連初來乍到、中文聽說讀寫都有障礙的美國留學生聶道升,在年復一年連番禪修後,亦道出了與同儕如出一轍的心聲:「去坐禪才體會得到,《心經》上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真的一回事啊!」
親身的體驗最具感染力。透過口耳相傳,接下來的一、兩年間,禪教室初級班開課的頻率愈來愈高,等待打七的學員也隨之與時俱增。眼看慧明禪寺的場地逐漸不敷使用,顧老師秉持「涓滴之恩、湧泉以報」的回饋心意,領導學員擴建道場。大家追隨禪師一同學習,如何以千年穩固為前提,來考量建材與鑄造禪堂的方式。此時打過數次禪七的老參已能體會,像這樣把禪的思想運用在生活事項上,正是一種「動禪」的訓練。
第五章 坐禪,打破我執、一體全觀──人間至大的潛能開發
坊間以「潛能開發」做為訴求的課程不勝枚舉,卻沒有一個可以比諸「坐禪」──只要放鬆身心、雙手相疊、雙腿交叉,五官不再對外交涉、念頭來時「沒有理它」……,即可不斷更新腦部潛藏的能力,並掌握健康快樂的人生鎖鑰,終至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探索出整體宇宙的究竟真相。
在顧老師的指導下,這個教室的學員具足正確的觀念與方法,的確有人默然殊勝的超越了諸多古聖先賢,坐到……
豔陽高照。兩位穿著潔白襯衫、黑色長褲,一身素樸的美國摩門教青年,騎著自行車在台灣...
作者序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溫曼英
在截至目前一甲子的人生歲月裡,有兩個二十年對我饒具意義。一是自政大新聞系畢業後,依序進入《婦女雜誌》、《天下雜誌》以及《遠見雜誌》從事採訪寫作。因三本刊物性質各異,我相繼涉獵了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不同領域的重要人物與議題,內容不限台灣,時而廣被國際。
我非常喜歡採訪,總覺得只要敏於觀察、勤於探索追問,天底下似乎沒有什麼解不開的謎題。至於需要降伏個人的情緒波動,方能如期交差的寫稿工作,對芳華正盛的我而言,可就並非絕對的賞心樂事了。
不過,在二十啷噹出頭,以初生之犢特寫「雲門舞集」的那段經驗,一直砥勵著我筆耕不輟。記得這篇長達萬餘字、登上封面故事的報導刊出後,身兼舞蹈家與小說家的「雲門」創辦人林懷民,這樣告訴我:「你是一個寫作好手!」
不爭的事實是,即便是個好寫手,依然需要好故事。回顧年復一年的採訪寫作生涯中,我和同僚們曾經為了激發創意獨具的新題材,開過無數次動腦會議;結果正如同優秀前輩所言,「日光底下無新事」,我們所需發掘的,似乎總只是看待事物的新角度!
然而縱使讀者的屬性時有變換,話題亦隨之更迭,在九○年代的台灣,我仍愈來愈感覺到筆下乏善可陳。我那不耐原地踏步的個性,始終找不著出口。因為迫切想替逐漸痲痹的頭殼充電,經友人介紹,我去旁聽了顧老師開講的「宇宙實相」,並且排除萬難,首度參加當時已然蔚為風潮的「禪七」活動。
禪七期間,一向習於以記者的慣性往外攀緣的我,身心的熱惱與煎熬毋庸贅述。但因此開展的奇特經歷是,我前所未有的見識到一群夜以繼日服務禪友、樂在揮發善巧智慧、助人超越現實困境的護七學長。當我幾近無理取鬧地企圖逃離禪堂,他們時而隨順,時又諄諄勸慰,終究讓我乖乖留在蒲團上,實際品嘗到了頻率提升轉相後,身心無比清涼自在的好滋味。
無時稍歇的新聞嗅覺,迅疾引領我聞出當前境象的非比尋常:「在這個爭相競逐、優勝劣敗的地球上,竟有一批人,擁有如此美妙而超脫的心智!是怎樣的老師,能夠調教出這等品格的學生?這個禪教室裡,肯定有大寶藏!」因著好奇與嚮往之心的強烈趨使,我毅然決定留下來,以探虛實與究竟。
這一探,晃眼即逾二十個春秋。二十年深入寶山,透過一位已圓滿完修「宇宙實證修道工程學」的大禪師指導,我逐漸體認到「無我、眾生一體」的究竟實相,並且與時俱進,點滴開發出人人皆具的佛性潛能。雖然千載年來「潛心讀經、極善思惟、深入禪定」的課目,名相廣為流傳,但此一實證工程學的實際內容完全超越人類的傳統教育,非遇出世明師,誠難竟功。明師輕車熟路,不僅具足脈絡分明的思想觀念、修行方法與步驟,且能開解一切疑惑,無所不答。
而我本一介心猿意馬的凡夫俗子,初見素來低調作育的顧老師,根本無從辨識其深廣奧妙;直到長期浸潤在他的教化之下,不知不覺間已脫胎換骨,被友人指認出:「哈!你跟以前大不相同了!」這才恍悟,所謂能夠調伏剛強難馴眾生的大禪師、大明師,不正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一日展讀《大般若經》,經云:「財寶、親屬及自身命,生生恆有甚為易得,諸佛正法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乃得一遇,遇已長夜獲大利樂。」我百感交集,覺得今生既有幸值遇與佛同等覺的顧老師,我有責任把自己蒙受的正法教育分享出來,以其利樂普及所有眾生。
儘管進入禪教室後,曾經專事寫作的我狀似休耕,卻從來沒有忘記讀者、忘記人們天賦的「知的權利」。其實我並非不耕,反倒是在長養一塊有機的沃土;更何況,我已掌握到「透過明師的禪訓,凡夫可以即身開悟成佛」這個堪稱曠世最獨特的報導題材!對此題材,一位禪友解讀得格外精闢,「原來太陽底下,並非日復一日無新鮮事,而是我們太習慣於人生的無解、無奈,以致不相信生命有玄機,宇宙真有覺者!」
於是,我生命中的兩個精采二十年──採訪寫作的專業和明師的專訓,就這樣攜手結合了。我開始貫穿台灣南北,真人實事的採集在顧老師禪教室裡修習的各式樣本;每每在傾聽個人心得時,即有策發我「見賢思齊」的功效。這股受到激勵的振奮感,總能源源不絕創造出正向能量,即便在其後閉門寫作的兩年多裡,我亦能以禪訓開展的「自動化管理」規律作息,不僅少見情緒干擾,更時有「破繭而出」的喜樂相隨。
開悟明師的教化,其力果然不可思議!
能夠完成這本書,深切銘感於摩訶恩師──顧老師的提攜、指導與加持,以及眾多同參道友的深入分享和熱心協助。我不熟諳電腦打字,因得陳美懿小姐代勞,方使進度順暢,特此一併致謝。
付梓前曾分別徵詢受訪者,書中引述內容是否正確。在台中偶遇顧老師的咖啡達人鄭志強,雖非正規禪生,但其回函足堪玩味。
「所言確實。」他寫道:「看完深受感動。也常想起那三年所修的人生學分,希望能讓更多人有此福報!」
誠如這位咖啡達人的親證,經由專業禪訓,的確可以使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愈過愈好,生命更有意義。因此,本書版稅將全數捐贈大毘盧遮那禪林基金會,以為有人間瑰寶──出世明師顧老師在坐的台灣,能向全世界輸出正確的禪思想及其訓練,略盡棉薄之力。
【跋】追隨恩師三十載無止期/吳文正◎國際禪友會會長、大毘盧遮那禪林講師
回憶三十年前,老師剛開始弘法不久,就有同學建議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招收學員。
結果,刊登後隔天就有人來電詢問:「你們要不要收費?」
同學:「我們的課程免費。」
詢問者:「有沒有賣書、講義?」
同學:「沒有。」
詢問者:「那有沒有賣道具之類的?」
同學:「沒有。」
詢問者:「那你們是不是假的?」
後來,就有早期的同學建議:我們應該要收費,而且學費要貴一點,這樣才會有人來參加(該位同學幾年後就沒再來上課了)。
老師一直恪遵世尊所教,不把佛法當買賣,三十年來從未向學生收費、募款。不僅如此,他還告訴同學:「我教的佛法是很貴的,貴到你們買不起,既然買不起,就乾脆不收費。」
老師不僅不收費、募款,還親自尋覓場地讓同學無憂地修行,為同學解決大小難題,有時還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同學、為其家屬付喪葬費;至於供養專業修行的出家人,就更不在話下了。
老師沒有星期天。他每日南北奔波、勤奮地授課,隨時隨處充滿智慧的語言、觀念,經常三、兩句話就解決了問題。老師說:「我是從佛經裡走出來的人。」其教法空前未有,靈活至極而不著痕跡。有時一句話就讓學生覺醒,有時學生得回家「參」好幾天。老師甚至還採用霹靂手段,藉由自毀形象、多重教育的方式,讓破壞團體的學員自動遠離。這種教育方法,總是讓學生各自解讀,見地立判,其形自現。而檢視老師所言、所行,無不出自佛經的無礙智慧、圓融語句,只是用一般的言行舉止表達出來而已。
記得約二十幾年前,有一回同學請老師吃飯,席間同學們還是問題、話題不斷、老師說著、說著,坐在旁邊的我,突然聽到輕輕地一聲「ㄎㄛ」,老師的一顆牙齒掉到桌上,他卻像沒事般地,用衛生紙把它包起來。這時讓我想起,老師當年從中國請回來的一尊老文殊菩薩像,已經齒牙稀疏了還在說法。不過那時老師的年紀其實還不大,真是難以想像,如何能堅持到現在,以及未來。
照理說,老師這麼忙碌,處處需要經費著落,看起來應該精神緊繃、捉襟見肘才對。
可是,說也奇怪,老師一向是神情從容、悠遊自在。
老師曾說:「我修行時,找不到人可以問,當初如果有一個像我這樣的人來教我,不知道該有多好!」老師處處希望學生快點成就,不怕學生超越他,他經常說:「雖然你們很難超越我,但還是一定要設法超越老師。」
這樣的世間導師,我們何其有幸才能恭逢門下受教。但卻也有些同學自動捨棄、離師叛道、臨門挖角、破壞和合,這樣的人我們只能說是因緣不契,或當初來禪林的動機各有盤算,真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而老師卻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常說:「我知道未來你們會有人背叛我,但是,不管你做了什麼,老師都會原諒你。」他還能為這樣的學生如此考量,其見地與胸襟,何人能出其右?
學生在此只能略舉三十年來老師所教的隻字片語,無法窺探老師的無量內涵與智慧。但願能追隨恩師學習,永無止期,更能傳佛法脈、續佛慧命,恢弘無量!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溫曼英
在截至目前一甲子的人生歲月裡,有兩個二十年對我饒具意義。一是自政大新聞系畢業後,依序進入《婦女雜誌》、《天下雜誌》以及《遠見雜誌》從事採訪寫作。因三本刊物性質各異,我相繼涉獵了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不同領域的重要人物與議題,內容不限台灣,時而廣被國際。
我非常喜歡採訪,總覺得只要敏於觀察、勤於探索追問,天底下似乎沒有什麼解不開的謎題。至於需要降伏個人的情緒波動,方能如期交差的寫稿工作,對芳華正盛的我而言,可就並非絕對的賞心樂事了。
不過,在二十啷噹出頭,以初...
目錄
推薦序 框框之外的可能性 王力行
推薦序 她寫出,開悟實相的「利他」與「教學」 顧耀文
推薦序 他肯教我,是我此生最大的富貴 毛奕凡
自 序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 溫曼英
第一章 遇緣即施──當咖啡碰到禪師
這是一趟咖啡達人脫胎換骨的學習之旅。他幸遇「顧老師」,並受教於其「心法」;讓自己整個歸零後,居然發現咖啡這苦澀飲品的本來面貌,竟可如蔗糖般甘醇香甜。
化苦澀為甘甜的要領就在:泡的人必須把「我」拿掉。只要心無旁騖,身體放輕鬆,人跟咖啡的互動,自會融為一體……
第二章 禪師、明師──顧老師宇宙全學
顧老師不在傳統的教育體系裡。他追隨兩千五百年前地球上第一個覺者的腳步,早在而立之年,就能涵蓋乾坤、博通古今的為人決疑解惑。
他是一位宇宙全學的禪教育家,長期以來,不僅開辦「揭開宇宙實真相,啟示人生安樂門」的公益講座接引初機,更足堪教授有志追求者,如何究竟的達通實相,誠可謂稀有難得的「出世明師」。
第三章 他,為什麼能?—一位宇宙覺士的誕生
顧老師不可思議的能耐,究竟緣何而來?當大多數人正汲營於功名利祿時,他則堅忍立誓,此生定要親體實證,透過正確的觀念與方法,世間眾生,的確可以開悟成為智慧圓滿、自由度無礙的宇宙覺者。
過程中,他那「誓為所有眾生決一切疑、答一切問」的強大願力,助他超越種種艱苦困頓,他終於撥雲見日,為人類向上提升的真正文明史,寫下了光華璀璨的新頁。
第四章 舉世獨一的禪教室──開演實相、有教無類,答一切問、無所不教
這個禪教室的外觀、設備,一貫素樸平凡,但其以開發心智、契入實相為導向的教學內涵與方式,卻獨步寰宇,十足展現平凡中的不思議境界。堪稱全球首見的是:顧老師採用百冊大藏經典為教本,任由學生開卷提問;應答的深淺、時機,可因人而異。
從個人的食衣住行,到國家的政經、文化……,他無所不教。
不論學生根器如何,他都能予以拉拔、提升。教材活活潑潑、俯拾即是;教法則千變萬化、靈活無痕……
◎毛奕凡的「寧靜革命」
第五章 坐禪,打破我執、一體全觀──人間至大的潛能開發
坊間以「潛能開發」做為訴求的課程不勝枚舉,卻沒有一個可以比諸「坐禪」─只要放鬆身心、雙手相疊、雙腿交叉,五官不再對外交涉、念頭來時「沒有理它」……,即可不斷更新腦部潛藏的能力,並掌握健康快樂的人生鎖鑰,終至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探索出整體宇宙的究竟真相。
在顧老師的指導下,這個教室的學員具足正確的觀念與方法,的確有人默然殊勝的超越了諸多古聖先賢,坐到……
第六章 禪入生活
學禪貴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唯有把禪訓開發的智慧與定力啟用在生活上,方堪稱為真正的「禪行者」。
透過長期薰變,這個教室的眾多禪生已不只以朗朗陳述宇宙實相為足。他們在待人接物中展現「眾生一體」的慈悲胸懷,在行事決策間流露「一切在演變」、「一切唯心所現」的無住、無著,因此所投射出的極正向能量「自他齊利」,正一步步提升著台灣社會的幸福指數。
◎禪友隊 在高爾夫球場揮灑「禪」
◎郭隆德 發現建築的另一祕境
◎許文福 用三法印逆轉人生
◎黃 飛 直心探索,繪出「本土油畫」
第七章 覺士的傳承
生也有涯,禪也無涯;禪的盡頭,就是開悟實相,成為解脫自在的覺者。因此,數十年來,顧老師始終以親身實證的經驗,教化眾生「凡夫可以成佛」。
而人腦與佛腦的差異,在於前者粗糙,後者微細。當微細度愈深,心識的自由度就愈加廣泛;你會知道一切事物的發生之先,真理、實相,將不言可喻……
◎「我在把人腦雕成佛腦!」
◎「我的論文報告,就是你們!」
願心量廣大如顧老師──吳文正
浸成「後天與天然不二」的黃蘿蔔──毛奕凡
第八章 顧老師如是說
不同於在台中香馥咖啡館的個別際會,這是顧老師以另一種形式展現的「遇緣即施」。他應外界邀請,數度對不同社團發表演講;儘管交流的時間十分有限,仍皆以最究竟的禪思想供養會眾。
「機會難能可貴,」他說,「即使當下聽不太懂,種在八識田裡的種子,還是會有萌芽的一天。」
本章重現這位當代覺者「心智結晶」的原汁原味。
◎禪──超越宗教,追求實相
◎禪與人生
◎現有軌道中,如何活出新生命
跋 追隨恩師三十載無止期 吳文正
推薦序 框框之外的可能性 王力行
推薦序 她寫出,開悟實相的「利他」與「教學」 顧耀文
推薦序 他肯教我,是我此生最大的富貴 毛奕凡
自 序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 溫曼英
第一章 遇緣即施──當咖啡碰到禪師
這是一趟咖啡達人脫胎換骨的學習之旅。他幸遇「顧老師」,並受教於其「心法」;讓自己整個歸零後,居然發現咖啡這苦澀飲品的本來面貌,竟可如蔗糖般甘醇香甜。
化苦澀為甘甜的要領就在:泡的人必須把「我」拿掉。只要心無旁騖,身體放輕鬆,人跟咖啡的互動,自會融為一體……
第二章 禪師、明師──顧老師宇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