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區域經濟學」這門課程在台灣已有相當久的歷史,但至今仍缺乏碩、博士班適用的中文教科書,因此一般的授課方式 ,均以研讀原始文獻為主。但很多初學此課程的學生,即使認真閱讀原始文獻,仍感吃力,除語言問題之外 ,相關的數學推導在文獻中有時亦嫌過於簡略。因此很多學生反應,希望能有一本可以循序漸進,且適用於碩、博士班,甚至是大學部高年級「區域經濟學」課程的中文書籍,作為輔助。
本書四位作者早期均在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任教或就讀,大約十年前開始,固定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間,一起研讀區域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相關文獻,每週研讀一至兩篇文章,一年下來約有二、三十篇文章的累積量 ,透過這樣的研讀,不但可以瞭解學界的最新發展 ,同時也為爾後學期中的授課內容作準備。但經過數年之後,每每發現讀過的文章,隔一段時間後,常會忘記部分內容與細節 ,每當需要引用時就必須重看一次,在時間上頗不經濟,因此大約自 2004年開始,我們嘗試將每次討論的內容留下記錄,如此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記錄逐漸累積到相當的數量,我們開始將這些筆記進行必要的增刪,進而形成本書初稿。在此過程中,我們首先感謝林瑞益教授長期參與我們的討論 ,也感謝鄭倩莉、鄭惠尹、藍蔚迎、許詠茹、宋瑟婷、廖翰民、曾意翔及張本華等諸位小姐先生的幫忙,協助繕打相關文件,尤其張本華小姐在本書即將付梓階段,投 注相當多心力完成最後的出版格式 ,尤為感謝!另外,也感謝曾在讀書會中報告過文章的林瑞益教授、劉崇堅教授、蔡智發教授、郭文忠教授、楊易霖先生、魏安孜小姐、陳執中先生、鄭元菖先生、陳金盛博士、黃仁志先生等,因人數眾多,且時間久遠,如有漏記,尚請見諒,再版時必再補記。
本書初稿完成後 ,非常感謝林燕淑教授、郭文忠教授、林瑞益教授、陳金盛博士、蔡智發教授、彭正浩教授,以及梁文榮教授,分別協助審閱全書第一至第七章 ,惟書中如有任何錯誤之處,仍皆應由作者負全責。又翰蘆出版社洪詩棠總經理的鼓勵與支持 ,是本書最後能順利出版的臨門一腳;吳聰敏教授撥冗協助解決cwTEX排版上的問題,在此一併表達由衷的謝意。此外,賴孚權特別感謝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以及家人長年的全力支持 ,才能讓其專心於學術工作,也才有今日本書的出版;姚仁德特別感謝輔仁大學經濟系及家人的支持 ;余家銘特別感謝 Marcus Berliant、麥朝成教授、王平教授、彭信坤教授、周建富教授、陳恭平教授,以及國立臺北大學經濟系友會的支持 ;孫嘉宏特別感謝國立成功大學經濟系以及家人的支持。
本書為方便讓讀者易於與原始文獻對照,所有數學符號均盡量依照原始文獻的用法與定義,這樣的作法對於碩、博士班學生而言很方便,但對於大學部學生,或是僅想概略瞭解區域經濟學的讀者而言 ,可能會有符號混淆之感,但是作為專業學術書籍,作者只能選擇做某種取捨,此點懇請讀者見諒。本書的「附錄 3」是部份文獻的模型求解過程 ,我們以著名的數學軟體 Maple V實際操作文獻中的數學模型,讓初學的讀者可以從程式當中,印證文章的模型是如何建構與求解,希望讀者自己動手求算一遍,可以更徹底瞭解文獻的數學模 型。本書如做為大學部課程用書時 ,請授課教師盡量著重在各文章的經濟意義與其主要結論 ,至於數學模型部分,可斟酌學生程度做適當的取捨,建議選擇書後附有完整數學附錄的文章為主。修習「產業經濟學」的學生,也可以從本書的第二章及第六章,獲得有關水平產品差異化的相關文獻介紹。
最後 ,衷心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對區域經濟學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有效率的參考方向。也希望讀者能針對本書疏漏或錯誤之處,提供寶貴意見。再版時,我們會依據各方讀者的建議對本書做適當的修正與補充。
賴孚權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姚仁德輔仁大學經濟學系余家銘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學系孫嘉宏國立成功大學經濟學系
謹識中華民國 100年 5月 4日
「區域經濟學」這門課程在台灣已有相當久的歷史,但至今仍缺乏碩、博士班適用的中文教科書,因此一般的授課方式 ,均以研讀原始文獻為主。但很多初學此課程的學生,即使認真閱讀原始文獻,仍感吃力,除語言問題之外 ,相關的數學推導在文獻中有時亦嫌過於簡略。因此很多學生反應,希望能有一本可以循序漸進,且適用於碩、博士班,甚至是大學部高年級「區域經濟學」課程的中文書籍,作為輔助。
本書四位作者早期均在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任教或就讀,大約十年前開始,固定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間,一起研讀區域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相關文獻,每週研讀一至兩篇文章...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引言
1.2 基本模型
1.3 Hotelling (1929) 模型的發展與應用
1.3.1 運費結構的調整
1.3.2 消費者分布型態的調整
1.3.3 市場區位結構的調整
1.3.4 競爭結構的調整
1.3.5 廠商家數的調整
1.3.6 決策順序的調整
1.3.7 願付價格的調整
1.3.8 需求不確定
1.3.9 需求彈性的調整
1.3.10 生產成本的調整
1.3.11 產品差異化
1.3.12 其他應用
1.4 結論
第2章 Hotelling (1929) 模型與其爭議
2.1 Hotelling (1929)
2.2 d’Aspremont et al. (1979)
2.3 其他重要文獻之介紹
2.3.1 Economides (1986)
2.3.2 Neven (1986)
2.3.3 Graitson (1980)
2.3.4 Smithes (1941)
2.3.5 Lerner and Singer (1937)
2.3.6 Anderson (1988)
第3章 圓形市場(Bertrand 競爭)
3.1 Salop (1979)
3.2 Anderson (1986)
3.3 De Frutos, Hamoudi and Jarque (1999)
3.4 De Frutos and Jarque (2002)
3.5 其他相關文獻
第4章 Cournot 競爭
4.1 直線型市場
4.1.1 Anderson and Neven (1991)
4.1.2 Pal and Sarkar (2002)
4.1.3 Chamorro-Rivas (2000b, SER)
4.2 圓形市場(Cournot 競爭)
4.2.1 Pal (1998)
4.2.2 Matsushima (2001)
4.2.3 Chamorro-Rivas (2000a, RSUE)
4.2.4 Shimizu (2002)
4.2.5 Yu and Lai (2003a)
4.2.6 Gupta et al. (2004)
4.2.7 Chen and Lai (2008)
第5章 其他重要分支
5.1 三角形市場
5.1.1 Moses (1958)
5.1.2 Mai and Hwang (1992), Hwang, Mai and Shieh (2007)
5.1.3 Tabuchi and Thisse (1995)
5.1.4 Tsai and Lai (2005)
5.2 願付價格
5.2.1 Economides (1984)
5.2.2 Hinloopen and MarMarrewijk (1999)
5.3 需求不確定
5.3.1 Harter (1997)
5.3.2 Balvers and Szerb (1996)
5.4 生產成本
5.4.1 Mai and Peng (1999)
5.4.2 Mayer (2000)
5.4.3 Brekke and Straume (2004)
5.5 依序決策
5.5.1 Hay (1976)
5.5.2 Neven (1987)
5.5.3 Dewatripont (1987)
5.6 廠商家數
5.6.1 Lerner and Singer (1937)
5.6.2 Chamberlin (1933)
5.6.3 Dewatripont (1987)
第6章 產品差異化
6.1 產品差異化與特徵空間理論
6.2 Shaked and Sutton (1982)
6.3 訂價策略與產品差異化
6.3.1 Holahan (1975)
6.3.2 出廠訂價法
6.3.3 空間歧視訂價法
6.4 空間訂價法在產品定位上的應用
6.4.1 Thisse and Vives (1988)
6.4.2 Economides (1989)
6.4.3 Neven and Thisse (1990)
6.4.4 Dos Santos Ferria and Thisse (1996)
6.4.5 其它學者的研究發現
6.5 運輸成本與空間競爭
6.5.1 Von Ungern-Sternberg (1988)
6.6 運輸不對稱問題
6.6.1 Gronberg and Meyer (1981)
第7章 其他應用
7.1 方向性市場
7.1.1 Cancian et al. (1995)
7.1.2 Lai (2001)
7.1.3 Sun (2011)
7.1.4 Sun (2010)
7.2 租稅與zoning
7.2.1 Lambertini (1997)
7.2.2 Lai and Tsai (2004)
7.3 啞鈴模型
7.3.1 Hwnag and Mai (1990)
7.3.2 Liang, Hwnag and Mai (2006)
7.4 其他文獻
7.4.1 Nilssen (1997)
7.4.2 Cremer, Marchand, and Thisse (1991)
7.4.3 Matouschek and Robert-Nicoud (2005)
附錄1 Hotelling 模型與空間Y 字形分析法
附錄2 空間Cournot 競爭模型之回顧
附錄3 區位均衡存在的條件、均衡(equilibrium) 與均衡結果(equilibrium outcome)
附錄3 重要文獻之數學解答
第1章 導論
1.1 引言
1.2 基本模型
1.3 Hotelling (1929) 模型的發展與應用
1.3.1 運費結構的調整
1.3.2 消費者分布型態的調整
1.3.3 市場區位結構的調整
1.3.4 競爭結構的調整
1.3.5 廠商家數的調整
1.3.6 決策順序的調整
1.3.7 願付價格的調整
1.3.8 需求不確定
1.3.9 需求彈性的調整
1.3.10 生產成本的調整
1.3.11 產品差異化
1.3.12 其他應用
1.4 結論
第2章 Hotelling (1929) 模型與其爭議
2.1 Hotelling (1929)
2.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