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室中的教與學
現今的科學教育,在教與學方面,不再僅止於科學概念的傳遞與接收了,它的主體,更在於科學教室裡的「人」,是教師、學生,以及其蘊含的社會、語言與文化,這些都在科學知識的建構與意義化之中,分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著者蔣佳玲老師,大學就讀理科,有科學背景,為科學教育博士,本書為其近年的研究匯集,並從三大部分,很有層次地呈現科學教室裡不同角色的「人」。全書包含了:「學生小組中的社會關係」,是從科學教室裡的學生著眼;「科學教室的表徵與話語」,則將焦點拉回教師身上;「科學課程社會文化取向的發展與實踐」,著者嘗試進行科學教室裡的文化對話,並以原住民小學作為切入對象,藉此探討在科學教室裡進行文化對話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蔣佳玲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博士
專長:科學教學與學習、多元文化科學教育、科學語言、地球科學教育
作者序
自序
隨著科學哲學、科學知識社會學、與多元文化領域的發展,科學教育展開了社會文化(socio-cultural)的取向,科學的教與學不再單純地被視為科學概念的傳遞與接收,相對地,科學教室裡的「人」─包括教師、學生,及其蘊涵的社會、語言與文化─都在科學知識建構與意義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教室中的科學社群 : 從社會文化的觀點剖析科學的教與學》一書嘗試從三個部分呈現科學教室裡的「人」。第一部分「學生小組中的社會關係」著眼於科學教室中的學生,首先發展研究工具分析學生在同儕小組中的互動行為,接著將學生的互動行為分類,探討學生的行為與學習成就、自我效能的關係,並反思異質分組的社會意涵。第二部分「科學教師的表徵與話語」則是將焦點拉回教師身上, 除了探討教師對文本的詮釋與表徵,也從「教師的說與學生的聽」,呈現訊息傳播的複雜性。在「教師科學釋讀之話語分析」一文中,分析教師教學時的口語解說,以闡述語言在科學教室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後,第三部分「科學課程社會文化取向之發展與實踐─以原住民小學為例」嘗試進行科學教室裡的文化對話。長期以來,科學課程獨尊西方科學,這使得其他文化背景的學生必須跨越文化邊界,在科學學習上不易產生認同。因此,本書最後從幾方面提出科學教室進行文化對話的可能性。其中包括:發展原住民族文化導向的科學課程與教學模組、剖析原住民族教師的教學取向、透過資訊融入讓原住民族學生體會傳統知識與智慧的價值、以及訓練科學志工辦理具原住民族文化底蘊的科普營等。
本書是筆者十餘年來主持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與指導研究生之成果,部分曾發表於學術研討會,限於篇幅陳述較為簡短,但在中小學科學教學的社會互動上,適合作為進一步研究之試金石。
本書得以完成,實有賴於多人的鼓勵與投入。對所有同意接受教室觀察、個別訪談、及填寫問卷的研究參與者,協助資料蒐集與分析的合作夥伴,以及提供行政支援與校稿的同仁,謹此致上最深忱的謝意。
蔣佳玲
於東華大學
自序
隨著科學哲學、科學知識社會學、與多元文化領域的發展,科學教育展開了社會文化(socio-cultural)的取向,科學的教與學不再單純地被視為科學概念的傳遞與接收,相對地,科學教室裡的「人」─包括教師、學生,及其蘊涵的社會、語言與文化─都在科學知識建構與意義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教室中的科學社群 : 從社會文化的觀點剖析科學的教與學》一書嘗試從三個部分呈現科學教室裡的「人」。第一部分「學生小組中的社會關係」著眼於科學教室中的學生,首先發展研究工具分析學生在同儕小組中的互動行為,接著將學生的互動行為分類...
目錄
第一部份 學生小組中的社會關係
第一章 小組行為之意義
1-1 學生小組工作核心性檢核表之效化與小組互動之分析
1-2 國小學童在不同類型科學活動中學習行為之比較
1-3 國小學生小組科學學習行為與學習成就之關係
1-4 從自然科學習自我效能看小組互動
第二章 學生異質分組比較好?好在哪裡?
2-1 從小組任務結構、科學學術能力組成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剖析異質分組之意涵
2-2 他為什麼不想投入小組活動?─同儕關係影響學生科學學習之個案研究
第二部份 科學教師的表徵與話語
第三章 科學教師對文本的詮釋與表徵
3-1 國小科學教師對教科書的詮釋及其與教學表徵之關係
3-2 當理論值與實驗值不符─一個小組實驗歷程之分析
3-3 星星為什麼閃爍─沒給答案在科學教學中的不同意涵
3-4 星星為什麼閃爍
─想法、實驗設計、與實驗結果在社會脈絡中的交織
第四章 教師的說與學生的聽
4-1 下課之後,學生還記得什麼?
─應用「回憶單」探討國小學生科學學習之研究
4-2 國小學生專題報告中的問與答
4-3 職前教師分享與溝通的延伸
─數位歷程檔案在自然科教材教法課程中的運用
第五章 教師科學釋讀之話語分析
5-1 教師科學釋讀之話語分析─課室教學中的因果解釋
5-2 除了「因為…所以…」之外
─國中理化教師口語敘說中因果意涵的體現
5-3 「因為慣性所以水離開你的手」
─國中理化教師話語中的因果關係
第三部份 科學課程社會文化取向之發展與實踐
─以原住民小學為例
第六章 原住民族文化導向科學課程之發展與實踐
6-1 Gaya與科學的對話
—原住民族國小「天氣」課程之發展與實踐
6-2 搭起傳統知識與學校課程的橋樑
─以布農族小米祭典為主軸之教學模組為例
6-3 「你去想像皮帶怎麼轉嘛」
─原住民國小教師強調情境與圖像表徵的教學取向
6-4 運用平板電腦營造偏鄉原住民兒童正向成長環境
6-5 原住民族兒童科普營科學志工之培育
參考文獻
第一部份 學生小組中的社會關係
第一章 小組行為之意義
1-1 學生小組工作核心性檢核表之效化與小組互動之分析
1-2 國小學童在不同類型科學活動中學習行為之比較
1-3 國小學生小組科學學習行為與學習成就之關係
1-4 從自然科學習自我效能看小組互動
第二章 學生異質分組比較好?好在哪裡?
2-1 從小組任務結構、科學學術能力組成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剖析異質分組之意涵
2-2 他為什麼不想投入小組活動?─同儕關係影響學生科學學習之個案研究
第二部份 科學教師的表徵與話語
第三章 科學教師對文本的詮釋與表徵
3-1 國小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