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年輕人,對於傳統經典的印象,往往認為其內容太過古老,與現代生活毫不相涉;再加上撰寫的文字是文言文,也是同樣古老,因此,面對這樣的典籍,年輕讀者將如何產生閱讀興致呢?
《論語》主旨,全在一個「仁」字。「仁」,也可以說是「人性」,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主要依據,是人能成其為人的根本,而《論語》就是教導我們如何發揚人性光輝的一本書。同時《論語》篇章所言,亦不外乎是討論「人際關係」的道理,這與我們的社交亦有貼切的關係。
本書主要目的,乃是希望年輕人,在閱讀儒家經典之初,能先清楚一些基本觀念,進而弄明白閱讀方法以及涵養工夫。讓他們可深切了解到,其實,古聖先賢那些話頭,也沒有想像中那樣難懂。如此一來,觀念有了,方法懂了,年輕人或許不再視經典為畏途。
作者簡介:
吳銘宏
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章節試閱
啟蒙篇(儒家思想精義的引導啟發)
一、《論語》很難懂嗎?
年輕人普遍不愛讀《論語》,因為《論語》這本書,從大處看,沒系統;從小處看,沒精神。全書只是一段一段的話頭,話與話之間,好像也沒個關聯性,再加上又沒有故事性,難怪大家興趣缺缺。
其實,《論語》這本書比一般的書好讀,因為一般的書,必須各章節的內容你都了解之後,才算讀懂一本書,也纔能起作用。《論語》卻不必如此,了解一則,懂得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上照著去做,就能起作用。譬如《論語》首篇首章記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則,分開來看,好像在講三件事;其實只是一件事――它主要在講「終身學習」的樂趣。而當一個人能完全掌握這種「自得」之樂,別人是否懂得他的才華,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
其次,在生活上,如果你不但能「學」,還能時「習」之,最終,那種所謂的「樂趣」,自然就會產生。在「樂趣」未產生之前,學習上的辛苦是顯而易見的。然而,一旦工夫做得徹底,辛苦慢慢就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喜悅。換言之,工夫成熟也就「苦盡甘來」,讀書到此,可算是「入門」了。
入門之後,若有同好同道,前來一起論學,那麼學習上所產生的樂趣,鐵定會有相乘的效果,因為它會產生共鳴。生命裡,學習的樂趣時時湧現;生活當中,又充滿自得之樂。試問:別人能不能欣賞你?能不能重用你?你還會太在意嗎?
二、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孔子一生的學問,重點就在一個「仁」字。《中庸》第20 章: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仁」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主要依據,亦即身而為人,所言所行能符合「仁」這個標準,才算「成其為人」。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仁」代表的就是「人性」。發揚仁道,就是發揚人性的光輝。《禮記‧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明明德」就是點亮我們生命中本然就具有的光采,而什麼是人類生命的光采?就是「互助」呀!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你成就我,我成就你。你看不清前路,我為你指點,為你照亮;你挨餓受凍,我提供衣物熱食,給你溫暖――這就是人性的光和熱。
有了人性的光和熱,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才有意義,才有價值。否則在「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之下,人類即便擁有極高度的物質文明,這個物種在宇宙中又有什麼特殊的存在價值呢?
孔子在《論語‧八佾篇》中說: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又在〈陽貨篇〉中說: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在在都說明了,禮樂的真實意義,從來就不在代表著物質的禮器與樂器上。人類能確實發揚人性的光輝,禮樂也纔能跟著有意義、有價值。「禮樂」都已然如此,人類創造的「文明」,又何嘗不然?
三、禮怎麼來的?
《論語》末篇末章記載: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泰伯篇》第2章記載: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根據上述這兩則,「禮」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然則,「禮」何所從來?周公制禮作樂,又是何所本?
《中庸》第20 章: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禮」是本於人性、人情創造發展出來的,仁就是「人性」,義就是「人情」,「仁、義」指的就是人情事理之必然與得當者。「義者,宜也。」「宜」就是恰到好處,既沒有「太過」,也沒有「不及」,也就是「中庸之道」。
足見周公制禮作樂,絕對不是憑空創造發明的,也絕不是想些點子來整大家。禮樂的存在,一定是因應人性、人情的實際需要所產生的。而時代的需求有所改變之時,禮的規範也就跟著有所斟酌損益。
以葬禮的沿革為例――上古之人,穴居野處,人死之後,屍腐難聞,往往將屍體拖到野外。某天某人從野外打獵歸來,見到親人的遺體,遭受野獸蚊蠅的滋擾,心中不忍,遂用枝葉與石塊將之掩埋,這便是葬禮的起源。其後,有人發現枝葉、石塊,仍不足以阻擋巨獸之侵擾,遂又演變成挖土埋葬,這是土葬的起源。日後,又有人常思念亡故的親人,欲往憑弔,於是高土為墳、植樹為記、墓碑為誌等等沿革,遂因應實際的需要,一一產生。
後世之人,不了解禮的作用與沿革,乃視禮的儀節繁瑣累人,簡直是厚誣了古人!
四、讓善良的本心重起作用!
孔子的學問,只用一個字來說明,就是「仁」字;若是分開來講,也可以是「忠」和「恕」兩個字。
《論語‧里仁篇》記載: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解釋:「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無論「忠」或「恕」,有關道德的事,都是自己的事,也就是牟宗三先生所謂的「操之在己,盡其在我」。
道德的特性,就是內在於你生命中本然就具有的,它是「與生俱來」的,只要生而為人,就一定擁有這樣的特性,也就是孟子所謂的「善性」。試問:「仁、義、禮、智」四個善端,誰不具備?
從現實觀點看,有些惡人,惡行惡狀,似乎不具絲毫善性。其實,他不是不具備,也不是沒有,只是暫時失去了作用而已。他的善性之所以會暫時失去作用,主要是因為他受到太多物慾的蒙蔽。如果能夠把蒙蔽善良本心的物慾給排除掉,善性自然就能明朗呈現,就能重新再起作用。換言之,他的人性也就恢復了。
在物慾橫流、科技掛帥的今日,我們要如何來充實人類文明的內涵呢?重點已然不再是持續向外探索,追求太空科技的發展,而是到了該重視內省的時候了。如何把我們善良的本心找回來,使它再起作用,並喚起人類普遍道德意識的覺醒,纔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最重要的課題。
啟蒙篇(儒家思想精義的引導啟發)
一、《論語》很難懂嗎?
年輕人普遍不愛讀《論語》,因為《論語》這本書,從大處看,沒系統;從小處看,沒精神。全書只是一段一段的話頭,話與話之間,好像也沒個關聯性,再加上又沒有故事性,難怪大家興趣缺缺。
其實,《論語》這本書比一般的書好讀,因為一般的書,必須各章節的內容你都了解之後,才算讀懂一本書,也纔能起作用。《論語》卻不必如此,了解一則,懂得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上照著去做,就能起作用。譬如《論語》首篇首章記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作者序
啟蒙篇(儒家思想精義的引導啟發)
一、《論語》很難懂嗎?
二、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三、禮怎麼來的?
四、讓善良的本心重起作用!
五、一切就從孝弟做起吧!
六、有仁心的人最好騙嗎?
七、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嗎?
八、該怎麼行仁呢?
九、聖人反對追求富貴嗎?
十、聖人最自豪的事!
十一、聖人的境界高不可攀嗎?
十二、不要與人對立!
十三、別著急,慢慢來!
十四、孔門的學問,怎麼建立的?
十五、仁是高標?還是本性?
十六、批評人,好嗎?
十七、該從政嗎?
十八、無禮,行嗎?
十九、詩有何用?
二十、聖人挑學生嗎?
二十一、聖人相信命運嗎?
二十二、朱熹為何要編纂四書?
二十三、《中庸》的理論基礎
二十四、大學的功夫層次
二十五、走進古人的生命
二十六、讀書人要自我期許
二十七、學問要懂得「以簡御繁」
二十八、君子與人無爭
二十九、聖人相信鬼神嗎?
三十、儒家對於人倫關係的看法
三十一、「無為」不是道家的專利
三十二、「大義滅親」非儒家之言
三十三、「開悟」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三十四、善事形容的子貢
精進篇(對應啟蒙篇相關經典篇章的閱讀)
一、《論語》很難懂嗎?
二、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三、禮怎麼來的?
四、讓善良的本心重起作用!
五、一切就從孝弟做起吧!
六、有仁心的人最好騙嗎?
七、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嗎?
八、該怎麼行仁呢?
九、聖人反對追求富貴嗎?
十、聖人最自豪的事!
十一、聖人的境界高不可攀嗎?
十二、不要與人對立!
十三、別著急,慢慢來!
十四、孔門的學問,怎麼建立的?
十五、仁是高標?還是本性?
十六、批評人,好嗎?
十七、該從政嗎?
十八、無禮,行嗎?
十九、詩有何用?
二十、聖人挑學生嗎?
二十一、聖人相信命運嗎?
二十二、朱熹為何要編纂四書?
二十三、《中庸》的理論基礎
二十四、大學的功夫層次
二十五、走進古人的生命
二十六、讀書人要自我期許
二十七、學問要懂得「以簡御繁」
二十八、君子與人無爭
二十九、聖人相信鬼神嗎?
三十、儒家對於人倫關係的看法
三十一、「無為」不是道家的專利
三十二、「大義滅親」非儒家之言
三十三、「開悟」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三十四、善事形容的子貢
參學篇(儒家思想相關論文的參考)
孔、孟「道德論」初探
儒家「和與同」問題的探討
儒家領導管理的現代意義
啟蒙篇(儒家思想精義的引導啟發)
一、《論語》很難懂嗎?
二、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三、禮怎麼來的?
四、讓善良的本心重起作用!
五、一切就從孝弟做起吧!
六、有仁心的人最好騙嗎?
七、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嗎?
八、該怎麼行仁呢?
九、聖人反對追求富貴嗎?
十、聖人最自豪的事!
十一、聖人的境界高不可攀嗎?
十二、不要與人對立!
十三、別著急,慢慢來!
十四、孔門的學問,怎麼建立的?
十五、仁是高標?還是本性?
十六、批評人,好嗎?
十七、該從政嗎?
十八、無禮,行嗎?
十九、詩有何用?
二十、聖人挑...
目錄
啟蒙篇(儒家思想精義的引導啟發)
一、《論語》很難懂嗎?
二、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三、禮怎麼來的?
四、讓善良的本心重起作用!
五、一切就從孝弟做起吧!
六、有仁心的人最好騙嗎?
七、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嗎?
八、該怎麼行仁呢?
九、聖人反對追求富貴嗎?
十、聖人最自豪的事!
十一、聖人的境界高不可攀嗎?
十二、不要與人對立!
十三、別著急,慢慢來!
十四、孔門的學問,怎麼建立的?
十五、仁是高標?還是本性?
十六、批評人,好嗎?
十七、該從政嗎?
十八、無禮,行嗎?
十九、詩有何用?
二十、聖人挑學生嗎?
二十一、聖人相信命運嗎?
二十二、朱熹為何要編纂四書?
二十三、《中庸》的理論基礎
二十四、大學的功夫層次
二十五、走進古人的生命
二十六、讀書人要自我期許
二十七、學問要懂得「以簡御繁」
二十八、君子與人無爭
二十九、聖人相信鬼神嗎?
三十、儒家對於人倫關係的看法
三十一、「無為」不是道家的專利
三十二、「大義滅親」非儒家之言
三十三、「開悟」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三十四、善事形容的子貢
精進篇(對應啟蒙篇相關經典篇章的閱讀)
一、《論語》很難懂嗎?
二、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三、禮怎麼來的?
四、讓善良的本心重起作用!
五、一切就從孝弟做起吧!
六、有仁心的人最好騙嗎?
七、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嗎?
八、該怎麼行仁呢?
九、聖人反對追求富貴嗎?
十、聖人最自豪的事!
十一、聖人的境界高不可攀嗎?
十二、不要與人對立!
十三、別著急,慢慢來!
十四、孔門的學問,怎麼建立的?
十五、仁是高標?還是本性?
十六、批評人,好嗎?
十七、該從政嗎?
十八、無禮,行嗎?
十九、詩有何用?
二十、聖人挑學生嗎?
二十一、聖人相信命運嗎?
二十二、朱熹為何要編纂四書?
二十三、《中庸》的理論基礎
二十四、大學的功夫層次
二十五、走進古人的生命
二十六、讀書人要自我期許
二十七、學問要懂得「以簡御繁」
二十八、君子與人無爭
二十九、聖人相信鬼神嗎?
三十、儒家對於人倫關係的看法
三十一、「無為」不是道家的專利
三十二、「大義滅親」非儒家之言
三十三、「開悟」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三十四、善事形容的子貢
參學篇(儒家思想相關論文的參考)
孔、孟「道德論」初探
儒家「和與同」問題的探討
儒家領導管理的現代意義
啟蒙篇(儒家思想精義的引導啟發)
一、《論語》很難懂嗎?
二、點亮生命中的光彩!
三、禮怎麼來的?
四、讓善良的本心重起作用!
五、一切就從孝弟做起吧!
六、有仁心的人最好騙嗎?
七、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嗎?
八、該怎麼行仁呢?
九、聖人反對追求富貴嗎?
十、聖人最自豪的事!
十一、聖人的境界高不可攀嗎?
十二、不要與人對立!
十三、別著急,慢慢來!
十四、孔門的學問,怎麼建立的?
十五、仁是高標?還是本性?
十六、批評人,好嗎?
十七、該從政嗎?
十八、無禮,行嗎?
十九、詩有何用?
二十、聖人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