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作術獨裁者聯盟玫瑰的名字宛如阿修羅手機成癮銀髮川柳楊双子悲傷是一頭大象最透明的故事時報66折起TeamTaiwan
暫存清單
可購買時通知我

論殺戮:什麼是殺人行為的本質?

On Killing:The Psychological Cost of Learning to Kill in War and Society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戴夫.葛司曼

4評價
95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9 NT$ 324 NT$ 360

已售完,補貨中

其他二手價
58 210
圖書館借閱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我們若不知道黑暗,就無從了解光明。
我們若不知道死亡,就無從了解生命。
第一本探討殺戮行為的系統性研究專書


李茂生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顧立雄 律師、立法委員
共同推薦

★美國亞馬遜書店人文社科類第3名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平均4.5顆星好評
★美國聯邦調查局、聯邦緝毒局訓練學院、西點軍校、空軍官校以及許多執法單位之必讀書目


在號稱步入文明社會的今日,暴力仍不斷在全世界蔓延,殺人事件、恐怖攻擊、大大小小的戰爭……層出不窮,手段似乎也越見兇殘。殺戮難道是人類的天性?到底什麼是殺人行為的本質?

作者透過歷代戰爭研究發現:
•南北戰爭期間,士兵在平均27公尺外朝無掩蔽的敵方部隊射擊,每分鐘造成的傷亡數只有1~2人,且在戰場上發現90%的槍枝裝填但未擊發;
•一次大戰期間,有多數士兵只朝天空開槍;
•二次大戰時的美軍步兵中,朝敵人射擊的比例僅15%;
•不朝敵人射擊的士兵並沒有逃跑或躲藏,他們不是朝敵人頭上方開槍,就是協助同胞裝填彈藥,或是假裝開槍,在隔壁同袍開槍時假裝受到後座力的撞擊。

為什麼數百年來士兵拒絕殺敵的情形不斷出現?
為什麼明知拒絕殺敵會危及自己性命,卻依然不開槍?
有沒有可能,人類其實有著強烈「抗拒殺戮同類」的本能?

本書為第一本探討殺戮行為的系統性研究專書。作者從歷代研究著手,輔以許多戰後老兵的訪談,以科學方法剖析人類的殺戮行為本質、有哪些心理與社會因素促使人類出現殺戮行為,以及殺戮行為要付出的代價。最終目的是找出影響殺戮行為的各種力量,進而了解社會上暴力犯罪的原因。

光明與黑暗力量同時存在我們體內,惟有理解人類行為,才有可能影響人類行為,得到文明得以延續的希望。

國外讀者好評
如果你想了解暴力發生的原因,這本書可以提供你很多知識。──Donald J Seiler

針對殺人這個主題,集結大量資訊、研究,作者也提供精闢見解,說明我們受到的訓練會產生什麼情緒與後續影響。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必讀。──EVANB

從警探一職退休後,我埋頭讀了大量討論行為科學的書籍,對人處於生死關頭時的行為有些疑惑,譬如為何戰鬥人員遇到危機時,反應卻大不相同,這本書印證了我的想法。
──Al Toth

本書深入分析殺人時的心理狀態,內容之紮實、複雜,絕對超乎你的想像。作者提出有力的研究佐證,剖析人類暴力史,探討社會為何演變成如今這種病態的樣貌。」──Hwkeye1

作者簡介:

戴夫・葛司曼 Dave Grossman
前遊騎兵、傘兵,曾任西點軍校心理學教授。1998年退伍,此後投身教學、寫作,受邀至世界各地的軍警組織,訓練學員了解何謂戰鬥的本質。現為殺戮學研究組織(Killology Research Group)負責人。

譯者簡介:

霍大
年逾五十的文字個體戶。翻譯專長是國際現勢、外交與軍事事務,以及歷史。覺得最難翻的書是食譜。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