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吹拂,細雨濛濛,
我孤獨地在微雨中踟躕,在微雨中行吟;
在我自己的精神道場中,
無怨亦無悔地繼續做一個微雨獨行的苦行僧。
很多時候,偶爾看見普通人的文字,才發現中國思想並沒有消失,而只是從習慣上以為它應該出現的地方轉移了,轉移到沒有時間空談、幹著實事的普通人的文字中,他們業餘時間偶爾記錄下的想法,讀起來卻比知識分子的引經據典更為智慧。我說的是李清明的隨筆集《微雨獨行》。──著名詩人 于堅
本書是李清明的生活哲理散文集,作者結合自己身在商海的經歷,對人生社會,對得失、成敗、取捨等獨到的感悟。全書闡述了一種寬容平和,講求奉獻的人生哲學。作者內心所體驗到的現實,是文字的現實,也是心靈的現實。這是他的人生實踐和人生行動的記錄,他的思想心得是來自行動中的體悟,有一種真實感人的力量。
作者簡介:
李清明,湖南湘陰人,一九六五年清明節出生,暨南大學新聞系畢業,高級工程師,註冊建造師。一級作家,財經專欄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廣東省文學院簽約作家 。
自一九八三年開始在中國的《花城》、《美文》、《讀者》、《作品》、《散文》、《廣州文藝》、《散文選刊》等報刊雜誌發表各類作品兩百餘萬字。出版的作品集有《滾石上山》、《夢起洞庭》、《微雨獨行》、《股海無邊》、《寥廓江天》、《清明復清明》、《牛鈴叮噹》等,二○一五年在臺灣出版散文精選集《水鄉月色》。曾獲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長江頌」散文獎、「我心中的澳門」散文獎等獎項,作品連續多年進入《中國散文年選》、《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中國散文排行榜》、《中國散文100篇》等各種選本,多篇散文被選入大學和中學的語文閱讀教材及高考語文試題。
章節試閱
〈常懷感恩之心〉
聽到過一個故事,主人公名叫賴東進,是臺灣第三十七屆十大傑出青年,一家生產消防器材的公司負責人。那是在兩岸傑出青年的一次座談會上,由於前面的發言者沒有把握好時間,於是主持人只給了他三分鐘。就是這三分鐘,他讓人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人們當時甚至忘了鼓掌。
賴東進說:「我的父母都是瞎子,我母親還有智障;在我家,除姐姐和我,剩下的弟弟妹妹全都是瞎子。因為瞎,我的父母只能靠乞討來養家餬口。我們家沒有住房,父母把家安在亂墳崗的墓穴裡……直到我九歲,父親才在好心人的勸說下把我送進學堂。上學那天,九歲的我第一次在老師的幫助下洗了澡……父母那個樣子,自然沒有能力供我上學,當時才十三歲的姐姐便到青樓去賣身;姐姐不在家,我放了學還得照顧一家大小。但我從不缺課,放學後連家都不回,便去要飯,之後餵給家人吃。因為智障,我母親每次來了月經都是我給她換紙……儘管如此,我還是要說,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跪著給他們餵飯;我同樣感謝苦難的命運,是命運給了我磨難,使我的人生是這樣的與眾不同……。」
我後來又把這個故事說給了幾個朋友聽。那是一個節日,記得大家當時正在玩牌,聽了賴東進的故事,朋友先後找藉口離開了牌桌。我想,十有八九他們是回到了父母家人的身邊去了。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十七歲時,當我跌跌撞撞地離開我的家鄉湘陰,故鄉給予我的所有恩惠便隨著我的憧憬和抱負一起進入了行囊。在從軍的旅途上,在經商的風雨中,我都不曾忘記,也不敢忘記。
當一九九八年那場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了我的家鄉,母校買馬村小學搖搖欲墜、村官們難為無米之炊、孩子們不得不寄讀在村民家時,我的心便被揪得緊緊的。買馬村,那是生我養我的家鄉啊!儘管在此之前,我已經在縣城給父母買了房子,兄弟姐妹也全都隨我在外面闖蕩,一個個先後離開了買馬村,但在聽說村幹部們為了籌集建校款欲找人募捐時,我不曾絲毫猶豫,便應承了全部的款項,並且承諾以後每年都捐一筆錢,用來獎勵那些學習成績好、家庭困難交不起學費的學生。
因為此舉,村民們後來又是送匾又是立碑,讓我惶恐不安。老實說,我捐獻那二十萬元錢的初衷很純粹:報恩!是買馬村養育了我,如果我尚能長成一棵大樹,那麼買馬村便是我永遠的根;倘若我可以流淌成一條河,它便是我不竭的源。
就像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年老家集鎮上那個擺書攤的老奶奶一樣,當時自己嗜書如命,卻常常囊中羞澀,不管什麼時候去她的書攤,老人家總是一臉笑意,怎麼翻怎麼看,老人家從來沒有不耐煩,她是知道我口袋裡面沒有幾個子兒的。遺憾的是後來好幾次回到家鄉,我都沒能夠在集鎮的街頭找到老人家略顯佝僂的身影,但老人家的慈眉善目,卻讓我常懷感念。
有時候想,自己的路能走到今天,其實是緣於文學。自己文學夢的萌芽,卻是得益於中學語文老師的栽培和引導。我那時偏科特別嚴重,語文老師卻因勢利導,不僅給我推薦好書,細心地點評我的每一篇作文,還將一本當時書店裡不常見的《四角號碼詞典》送給了我。至今還記得老師指導我背「橫一垂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時的情形,以至後來每看到「老師」的字眼,我的腦際便會浮現他那親切的容顏。也因此,就在我個人經濟狀況略有好轉的時候,我總是會常常在給老師寫信的同時,不忘也寄點錢。我曾一直認為「忘記就意味著背叛」這種觀點不免有些絕對,但不該遺忘的如果也遺忘了,那甚至比背叛更讓人不屑。前年六月,我還派人把老師接到廣州,我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陪老師遊珠江、登白雲山。有次他有個親戚在東莞出了點事,我亦是全力以赴,替他把事情處理好。
在西方(其實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有個感恩節,我覺得這個節很好。他們怎麼感恩?他們這樣說:有的人有食品卻不能吃,有的人能吃卻沒有食品,我們有食品,我們能吃,感謝上帝!在這風雨交加的日子裡,我們有房子住;在這夜幕降臨的時刻,我們有燈光照;在我們孤獨的時候,我們有朋友;在我們寂寞的時候,我們有音樂,在我們……感謝上帝!
美國是一個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國家,也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但在感恩節這一天,美國人在盡情享受豐盛食物的同時,卻也不會忘記窮人。去超市購物,他們會將已購物品留下幾包放在超市的募捐框裡,或者將一包食品塞在飢餓的小孩手中,又或者去參加公益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認為,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彎腰,便是屬於前者;感受上蒼懂得要抬頭仰視,便是屬於後者。跪拜在教堂裡的那些人,仰望著從教堂彩色的玻璃中灑進的陽光,是懷著感恩之情的,縱使我並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總是被那種肅穆和虔誠所感動。
當然,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感恩而去抄襲一個感恩節,但我們必須常懷感恩之心。感恩是會產生力量的,這點我深信不疑。
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我常懷感激之情。感謝上蒼給了我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和睦的家庭,其中包括賢淑的妻子、活潑可愛的女兒,健康安穩的父母和家人。他們讓我放心在外面奔波,每當我拚搏得「遍體鱗傷」或「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之際,親人們定會給我療傷、給我清醒、給我鼓勁。
我感恩,因為仁慈公允的上蒼給了我一個好的時代和機遇,給了許多幫助我的「貴人」……。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和不幸。
學會感恩,包括對曾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包括對曾欺騙過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包括對曾遺棄過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自立……。感恩,對所有使你堅定信念和取得成就的人。只有心懷感恩,我們才會生活得更加美好。
現實生活當中,因為忘了感恩,因為欲壑難填,受到報應和懲罰的例子還真不少。君不見,因為階段的成功,不知自己「姓什麼」,而失去了更多,甚至丟掉了老本;因為升遷的順意,不想久居人下,甚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尚無滿足,到頭來竹籃打水,反誤了卿卿性命;因為多方的擁有和富足,而忘了感恩,求全責備,總想有了還有、要了還要,總追求完美和全部,卻失去了更多……正應了一句格言:「上帝叫你滅亡,先要叫你瘋狂。」
《風俗通》裡邰子擊壤的句子這樣說:「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在吳稼祥的《把海水倒進杯子》裡曾經寫道:「上帝其實很公平,祂給富人以好食物,給窮人以好胃口;給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軀,給偉岸者以卑微的靈魂;給馥郁的桂花以可憐的形貌,給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讓惡人得到詛咒,但用享樂補償;讓善人獲得讚美,但用痛苦折磨;讓強大者獨處,讓弱小者群居;給無爪牙者以翅膀,給不能飛翔者以爪牙……。祂不讓任何東西完美,於是,人類才有了對完美的渴望。」祂給你這麼多,也一定會拿走這麼多。你所擁有的,都是必須感恩的。想通了,就感到周身舒坦,惶恐和浮躁便會隨風遠去。
還有,因性格的使然,在常懷感恩之心的同時,我也深知自己有許多的毛病和不足,比如有時有「牛脾氣」,經常有「刀子嘴」、「土匪相」……所以,我經常自己與自己作「鬥爭」,努力讓自己做「小」,讓自己「低調」……猶如一棵莊稼,成長發育期總是直矛朝上、葉面帶刺,只有成熟了,才慢慢低下豐碩的穗頭。
這個世界充滿了變數,我們的命運也充滿變數。不管什麼樣的日子,既然是上蒼賦予,那就會有祂的道理,那就需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
〈常懷感恩之心〉
聽到過一個故事,主人公名叫賴東進,是臺灣第三十七屆十大傑出青年,一家生產消防器材的公司負責人。那是在兩岸傑出青年的一次座談會上,由於前面的發言者沒有把握好時間,於是主持人只給了他三分鐘。就是這三分鐘,他讓人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人們當時甚至忘了鼓掌。
賴東進說:「我的父母都是瞎子,我母親還有智障;在我家,除姐姐和我,剩下的弟弟妹妹全都是瞎子。因為瞎,我的父母只能靠乞討來養家餬口。我們家沒有住房,父母把家安在亂墳崗的墓穴裡……直到我九歲,父親才在好心人的勸說下把我送進學堂...
作者序
〈說話與說道〉賈平凹
李清明從軍、經商、作文,都做得風生水起,他是心氣高的人,做什麼,都想著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有心氣,一個人就不會鬆垮,就能立起來。我讀他的散文,知道他年少的時候,就不甘於做農事,想著讀書,常常騎車去很遠的地方借書看。到了部隊,也保持著讀書人的本色,還迷上了寫作,也是那股子心氣,使他成了有為的青年。
他後來經商,接觸人,接觸社會越發廣泛,大概也經歷過挫折,對人情冷暖、世事浮沉有了很多感受,但他那顆崇文之心、向善之心不變。他一邊觀察,一邊體驗,也一邊記錄,這本書裡的篇章,大概就是這種觀察和記錄的結果:真實、有感而發,包含著自己對人生的思索,也向讀者傳遞著他的善心和暖意。他是渴求著內心能寬闊,愛能感化堅硬的社會,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立於世間。他把自己放在低處,卻一刻也沒有忘記嚮往、攀援在高處的事物。
他像一個理想主義者,在自己認定的價值道路上竭力往前,把醜陋和污濁忘在身後。他的文字,也強調著美好和希望的力量。他說的道理很樸素,可是一結合他的人生經驗,用他樸實的語言說出來,感覺就能入心,能被說動。寫作有時就是重複人心世界裡那些恆常的道理,重複得多了,道理就深入人心了。有理,道才不空虛啊。
天意起斯文,人心歸正道。寫作是說話,也未嘗不是說道,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說,目的都為了滋潤人心。李清明也是個寫作之人,說道之人,他的方式,安妥了自己,啟發著別人,也給我留下了頗深的印象。
李清明曾在我任主編的《美文》雜誌寫過散文專欄,一些散文界權威的年選、精選也常常選用他的散文,前段又聞他獲得了「孫犁散文獎」、 「冰心散文獎」等獎項,期望他在文學之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說話與說道〉賈平凹
李清明從軍、經商、作文,都做得風生水起,他是心氣高的人,做什麼,都想著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有心氣,一個人就不會鬆垮,就能立起來。我讀他的散文,知道他年少的時候,就不甘於做農事,想著讀書,常常騎車去很遠的地方借書看。到了部隊,也保持著讀書人的本色,還迷上了寫作,也是那股子心氣,使他成了有為的青年。
他後來經商,接觸人,接觸社會越發廣泛,大概也經歷過挫折,對人情冷暖、世事浮沉有了很多感受,但他那顆崇文之心、向善之心不變。他一邊觀察,一邊體驗,也一邊記錄,這本書裡的篇章,大概就...
目錄
序:說話與說道 賈平凹
第一輯 心的重量
常懷感恩之心
給咖啡加點鹽
第三隻眼
小處不可隨便
孝義至重
多修口德
成功是一種心態
調控情緒
寬容乃大
福有定數
吃虧是福
關上身後的門
知足知止
第二輯 坐看世界
學點妥協
膽大心細
百靜不如一動
朋友一生一起走
巧詐不如拙誠
經營人生
學會定位
說「不」蠻難
做個有心人
忍韌至上
儲蓄人緣
不負機遇
過河拜橋
「勢」在人為
第三輯 我的覺悟
富貴險中求
展現笑容
改變自己
陽光總在風雨後
崇尚失敗英雄
聆聽內心的掌聲
莫把指揮棒交給別人
人生的算術題
追擁財智人生
守住底線
化蛹成蝶
勤儉立人
守望理想
不失原則
扼緊命運的咽喉
富因書而貴
心中有劍
第四輯 簡單生活
靜坐之妙
健康成就未來
離錢近,離是非遠
簡單生活
陪著妻子慢慢變老
學當貴族
變財富為幸福
讀書至樂
快樂是一種境界
心安是福
風水也有益處
智者樂水
第五輯 道非常道
懂點政治
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站在巨人肩上
思維財富
感謝敵人
商道即人道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整合資源
淡化家族
厚積薄發
財富與罪惡無關
重視教化
將一籃雞蛋多放幾處
附錄:對當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賈平凹
跋:喧囂的世界,沉著的心
──讀李清明的散文所想到的 謝有順
作者的話(代後記)
序:說話與說道 賈平凹
第一輯 心的重量
常懷感恩之心
給咖啡加點鹽
第三隻眼
小處不可隨便
孝義至重
多修口德
成功是一種心態
調控情緒
寬容乃大
福有定數
吃虧是福
關上身後的門
知足知止
第二輯 坐看世界
學點妥協
膽大心細
百靜不如一動
朋友一生一起走
巧詐不如拙誠
經營人生
學會定位
說「不」蠻難
做個有心人
忍韌至上
儲蓄人緣
不負機遇
過河拜橋
「勢」在人為
第三輯 我的覺悟
富貴險中求
展現笑容
改變自己
陽光總在風雨後
崇尚失敗英雄
聆聽內心的掌聲
莫把指揮棒交給別人
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