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輕易理解刑法的相關理論
◎用簡潔的說明方式能快速的記憶重點
◎以圖表方式來加深記憶
本書作者蘇銘翔擅長寫作通俗法律書籍,《圖解刑法》一書,運用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呈現刑法最精華的觀念、知識,將複雜的刑法概念化約為簡單、趣味的關係圖、樹枝圖、概念圖、流程圖、卡通圖及表格,使讀者可藉由圖文並茂的解說瞭解刑法,增加可讀性及趣味性,並使本書成為刑法知識的入門書,甚至可作為大專院校通識教育的法律基礎學科教材。
作者簡介:
蘇銘翔
現職大學講師、補習班法律講師
主持人、唱跳歌手、演員、通告藝人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學士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市長獎
教學經歷
國立嘉義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演講教師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業界專家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經濟系兼任講師
真理大學法律系兼任講師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行銷管理系兼任講師
致理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系兼任講師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財經法律系兼任講師
實務經歷
司法院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電視經歷
台視、三立電視台「超級偶像7」外景主持人
台視、三立電視台「超級偶像6」第8強
中國泉州電視台「唱歌拼輸贏」主持人
觀天下電視台「U-BIKE趴趴GO」主持人
觀天下、紅樹林電視台「法律追追追」主講人
觀天下電視台「生活法律教室」主講人
台灣「綜藝大熱門」、「大學生了沒」、「爸媽冏很大」、「歡樂智多星」、「政經限時批」、「今晚誰當家」、「小宇宙33號」、「愛情敲敲門」、「真的了不起」、「11克拉女王」、中國廈門衛視「雞蛋碰石頭」、浙江衛視「我不是明星」等電視節目表演嘉賓
著作
生活法律刑不刑(原「生活與刑法」;書泉)
新白話六法-刑法(書泉)
新白話六法-刑事訴訟法(與李美寬合著;書泉)
圖解-刑法(五南)
圖解-刑法(考用)
民法概要(五南)
宗教取財與詐欺罪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主編家事訴訟實戰(五南)
不動產訴訟實戰(五南)
智慧財產權訴訟實戰(五南)
認識大法官解釋的第一本書(五南)
修訂新白話六法-強制執行法(書泉)
我要買房子(新自然主義)
住戶權益手冊(新自然主義)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lawboy0730.tw
章節試閱
1-1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護原則
(一)法益保護原則的依據
依據我國憲法第22條,所有人民在正常情況下,本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情,除了吃飯、睡覺、工作、聊天等日常生活行為以外,殺人、放火、搶劫、偷竊等行為,本來也都是可以做的,因為這些都是人民原始的自由權利,本來均應受到保障。但是由於殺人、放火、搶劫、偷竊等行為,會侵害到其他人民的自由或利益,因此依據憲法第23條,國家才可以制定刑法,對行為人施以刑罰。
憲法第23條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政府只有在具備條文所列四項要件之一的情況下,才可以制定法律限制人民的自由權利。法益保護原則即是基於憲法第23條的規定衍生而來。
(二)法益保護原則的意義
刑法的處罰效果,是剝奪犯罪行為人的生命權(死刑)、人身自由權(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及財產權(罰金),因此刑法是憲法第23條裡所謂的限制人民自由權利的法律。基於憲法第23條,刑法中的所有處罰規定,其目的都應該是在保障其他國民的利益(即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增進公共利益等);基於保護法益的目的,刑法才可以限制犯罪行為人的自由,這就是「法益保護原則」的意義。
由此可知,國家只有在為了維護他人的法益時,才能透過刑法規定怎樣的行為構成犯罪(如:殺人者,構成殺人罪),及該犯罪處以如何的刑罰(如:犯殺人罪者,處死刑),再詳言之,法益保護原則的意義就是:刑法所規定的每一個犯罪及其刑罰(或保安處分),均須有其所欲保障的法益,如果沒有所欲保障的法益,刑法就不能規定該行為構成犯罪。
(三)法益的意義與種類
「法益保護原則」中的「法益」,指的是以法律手段加以保護的生活利益,或說是法律所承認的生活利益。如果以法益的持有人為誰來作區分標準的話,法益可分為國家法益(包括國家存立安全法益、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法益、國家權力作用法益、司法權正當行使法益)、社會法益(包括公共安全法益、公共信用法益、善良風俗法益)及個人法益(包括生命法益、身體健康法益、自由法益、名譽及信用法益、秘密法益、個別財產法益、整體財產法益),這正是我國刑法所採取的分類方式。
小博士解說
對老幼處刑之限制
未滿十八歲之人思慮未周,身心狀態較不成熟,而滿八十歲之人身心開始衰退,值得同情,因此刑法第63條規定:「未滿十八歲人或滿八十歲人犯罪者,不得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而若所犯之罪的本刑只有死刑或無期徒刑二種時,則必須減輕為二十年以下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2法益保護原則的箝制──比例原則
(一)比例原則的依據與內涵
依據憲法第23條,政府可以為了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在「必要」程度內,以法律限制之。這個「必要」,指的就是「比例原則」。比例原則的內涵,包括有效性原則(又稱適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及衡平性原則(又稱利益衡量原則),茲分述如下:
1有效性原則:指一個刑罰規定必須能有效地達到保護法益的目的。
2必要性原則:指該刑罰規定必須對行為人所造成的損害程度最少。
3衡平性原則:指該刑罰規定所保障的法益,必須大於其所犧牲的法益(對行為人所造成的損害)。
(二)比例原則的實例操作──以竊盜罪為例
舉例來說,竊盜罪的處罰規定所欲保護的法益,是個人法益中的財產法益,因此刑罰的手段,必須能有效的達到保護財產法益的目的,才算是符合有效性原則。如果今天刑法規定竊盜罪只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小偷們可能覺得罰得太輕,仍然值得冒險一偷,那麼該規定就不足以嚇阻小偷們犯罪,也無法有效達到保護被害人財產法益的目的,而不符合有效性原則。由此可知,在決定一個刑罰規定要對犯罪行為人處以多重的處罰時,首須考量的是該刑罰規定是否已經達到足以嚇阻犯罪之目的,唯有如此,法益才能有效地獲得保障。
其次,我們要判斷的是,一個刑罰規定是否符合必要性原則,也就是是否對犯罪行為人所造成的損害是最少的。以竊盜罪為例,如果刑法規定犯竊盜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已足以達到嚇阻犯罪之目的,那麼刑法就不應該規定犯竊盜罪者,應處以死刑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為基於必要性原則,刑法必須選擇一個對犯罪行為人損害程度最少的手段,因此在這麼多足以有效保護法益的手段中,應該採取對犯竊盜罪者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手段。
最後,當一個刑罰規定符合有效性原則及必要性原則後,我們還要判斷它是不是符合衡平性原則。衡平性原則主要是在判斷一個刑罰規定究竟「經不經濟」,如果它所保障的法益大於所犧牲的法益,那麼就是經濟的;相反的,如果它所保障的法益小於所犧牲的法益,那麼就是不經濟的,該規定就會被認為不符合衡平性原則。以竊盜罪為例,該刑罰規定所保障的是不特定被害人的財產法益,所犧牲的是犯罪行為人「偷東西」的自由及最高五年的人身自由(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有當前者的總價值(保護法益:眾多被害人的財產法益)大於後者的總價值(犧牲法益:行為人偷東西的自由及人身自由)時,這個刑罰規定才能被認為符合衡平性原則。
當一個刑罰規定同時符合有效性原則、必要性原則及衡平性原則時,該刑罰規定才會被認為符合比例原則。否則,該刑罰規定將會因違背比例原則而被認為違反憲法,進而被宣告為無效。
為了保護全體國民的法益,刑法可以限制行為人的自由(法益保護原則),但是為了避免行為人的自由受到過度限制,刑法所採取的手段必須要在「必要」程度內為之(比例原則),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比例原則是法益保護原則運作上的重要箝制;法益保護原則保障的是全體國民的自由權利,比例原則保障的是犯罪行為人的自由權利;只有當二者同時運作時,全體國民及犯罪行為人的自由權利才可以得到均衡且妥適的保障。
1-3刑法的意義、架構與功能
(一)刑法的意義
刑法是規定怎樣的行為會構成犯罪(法律要件),以及構成犯罪後應處以何種刑罰或保安處分(法律效果)的法律。換言之,當一個人犯罪時,便可以給予刑罰或保安處分。前者(犯罪)是原因,所以是法律要件,後者(刑罰或保安處分)是結果,所以是法律效果。
在架構編排上,刑法將各種犯罪行為及法律效果的共通部分,如:法例、刑事責任、未遂犯、共犯、刑、保安處分等,規定在總則,而將各種犯罪行為及法律效果的個別部分,如:侵害國家法益、侵害社會法益及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規定在分則。
(二)刑法的架構
刑法總則第一章至第四章、第六章至第七章的內容,係在說明怎樣的行為會構成犯罪,這在刑法學上稱為「犯罪論」;第五章、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係在說明一個行為構成犯罪後,應該如何施以刑罰,在刑法學上稱為「刑罰論」;第十二章,係在說明一個行為構成犯罪後,應該如何對犯罪行為人施以保安處分,在刑法學上稱為「保安處分論」。
刑法分則的第一章至第十章,係在說明哪些行為會構成侵害國家法益之犯罪(包括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侵害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之犯罪、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司法權正當行使之犯罪)及其刑罰為何;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第十六章之一至第二十一章,係在說明哪些行為會構成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包括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及其刑罰為何;第十六章及第二十二章至第三十六章,係在說明哪些行為會構成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包括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侵害身體健康法益之犯罪、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侵害名譽及信用之犯罪、侵害秘密之犯罪、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及其刑罰為何。
(三)刑法的功能
1.保護法益的功能
這是依據憲法的精神及規定而來,所有刑罰規定的背後,都是為了保護一個或數個法益,此即法益保護原則。
2.抑制犯罪的功能
透過刑罰的威嚇,使犯罪行為人不敢犯罪,而這也同時達到了保護法益的目的。
3.保障人權的功能
就被害人而言,透過刑罰的威嚇,使犯罪行為人不敢犯罪,固然是保障被害人之人權;就犯罪行為人而言,刑法將何種行為會構成犯罪,及犯罪後應處以如何的刑罰明定出來,也可使犯罪行為人不致遭受不可預期的過重刑罰,而保障人權。
4.矯治犯人的功能
除了透過刑罰抑制犯罪、保護法益、保障人權外,刑法更透過保安處分之手段,對犯人進行再社會化之矯治,使其能改過向善,重新適應社會生活,避免再度犯罪。
1-4刑法的性質與種類
(一)刑法的性質
關於刑法的性質,可以分述如下:
1.刑法是公法
刑法是規定國家對於犯罪行為人的刑罰權為何的法律,所以是規定國家與人民間上下權力服從關係的法律,性質上屬於公法,而與規定人民與人民間平等關係的法律,如民法、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等性質上屬於私法者有所不同。
2.刑法是實體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及其刑罰為何的法律,所以是規定權利義務關係的法律,性質上屬於實體法,而與規定權利義務如何實行的法律,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之屬於程序法者有所不同。
3.刑法是成文法、強行法、國內法
刑法是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及總統公布之法典,所以是成文法,而非不成文法。刑法不容許個人自由選擇是否加以遵守,所以是強行法,而非任意法。刑法施行於我國領域之內,所以是國內法,而非國際法。
(二)刑法的種類
關於刑法的種類,可以分述如下:
1.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
廣義刑法泛指一切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而狹義刑法則專指刑法法典,本書所謂的刑法係指狹義刑法而言。
2.形式刑法與實質刑法
形式刑法指就法律的外形或名稱,即可知其為刑法,如刑法、陸海空軍刑法、貪污治罪條例等。實質刑法則指不具刑法的外形或名稱,但具有刑法內涵的刑罰規定,如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證券交易法、家庭暴力防治法中規定犯罪行為與刑罰的條文,則屬於實質刑法。本書所謂的刑法係指形式刑法而言。
3.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
普通刑法指不分人、事、時、地,均可適用的刑法。特別刑法指針對特定人(如:陸海空軍刑法)、特定事(如:懲治走私條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特定時(如:非常時期農工商管理條例)或特定地(如:台灣省內菸酒專賣暫行條例)的特殊需要而制定的刑法。基於「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對於同一犯罪行為,若普通刑法或特別刑法均有刑罰規定時,應優先適用特別刑法。本書所謂的刑法係指普通刑法而言。
小博士解說
刑法的最後手段性
基於比例原則,有學者提出所謂「刑法的最後手段性」或「刑法的謙抑思想」,其立論基準點在於,刑法相較於其他法律,如民法、行政罰法等,是屬於犧牲犯罪行為人自由程度較重的法律,因此若採取其他法律手段已足以有效達到保護特定法益之目的時,那麼刑法就應該「謙抑」地退出,只有在不得已時,刑法才可以作為「最後手段」出現。
1-1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護原則
(一)法益保護原則的依據
依據我國憲法第22條,所有人民在正常情況下,本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情,除了吃飯、睡覺、工作、聊天等日常生活行為以外,殺人、放火、搶劫、偷竊等行為,本來也都是可以做的,因為這些都是人民原始的自由權利,本來均應受到保障。但是由於殺人、放火、搶劫、偷竊等行為,會侵害到其他人民的自由或利益,因此依據憲法第23條,國家才可以制定刑法,對行為人施以刑罰。
憲法第23條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
作者序
序
筆者先後任教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淡江大學、真理大學、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致理技術學院、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等學校講授法律科目,深切瞭解法學用語的艱澀難懂足以使一般民眾望而生怯,並阻礙法治教育的推廣普及,從而將法律「平民化」,使其更容易被讀者接受,一直是筆者努力的目標。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筆者前曾著有《生活法律刑不刑》,透過具體案例向讀者介紹刑事法相關概念,並著有《新白話六法-刑法》及《新白話六法-刑事訴訟法》,運用平易通順的文字對刑事法的重要理論、制度等進行完整闡述。
為使讀者能更輕鬆容易地明瞭刑法相關知識,增加可讀性及趣味性,本次《圖解刑法》運用一頁文一頁圖的方式呈現刑法知識,使讀者可藉由圖文並茂的解說與圖示瞭解刑法,使本書成為刑法法學知識的入門書;甚至可作為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中心的法律基礎學科教材。
俗話說「大孝揚親」,筆者的父親蘇德濱先生及母親楊玉秀女士原本出生於宜蘭鄉村,為了使筆者能有較好的生活環境,當年不辭勞苦移居臺北,使筆者得以接受教育、長大成人。無奈筆者才疏學淺,至今尚無任何足堪稱道的成就來顯揚雙親,為此常感孝道有虧、自羞慚愧。
人活得愈久,愈覺得自身渺小,今後唯有持續秉著「散發光與熱,直至生命盡頭」的信念,把愛、歡樂與知識帶給人群,回饋社會,方勉能報答父母養育栽培之恩及天地蘊生造化之情。
讀者朋友們如有興趣,可在youtube網頁(www.youtube.com)輸入關鍵字「蘇銘翔」搜尋,即能欣賞筆者在「超級偶像」及「法律追追追」等節目的演出。另如欲瞭解筆者的寫作、教學、演講、最新動態,或提出問題與筆者討論分享,也可透過以下方式與我聯絡:
信箱:lawboy0730@hotmail.com
臉書:www.facebook.com/lawboy0730
無名:www.wretch.cc/blog/lawboy0730
蘇銘翔(超級偶像之蘇哥哥)
序
筆者先後任教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淡江大學、真理大學、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致理技術學院、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等學校講授法律科目,深切瞭解法學用語的艱澀難懂足以使一般民眾望而生怯,並阻礙法治教育的推廣普及,從而將法律「平民化」,使其更容易被讀者接受,一直是筆者努力的目標。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筆者前曾著有《生活法律刑不刑》,透過具體案例向讀者介紹刑事法相關概念,並著有《新白話六法-刑法》及《新白話六法-刑事訴訟法》,運用平易通順的文字對刑事法的重要理論、制度等進行完整闡述。
為使讀者能更輕鬆容易...
目錄
自序
第一章緒論
1-1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護原則
1-2法益保護原則的箝制──比例原則
1-3刑法的意義、架構與功能
1-4刑法的性質與種類
1-5犯罪成立要件的三階層理論
第二章法例
2-1罪刑法定主義
2-2從舊從輕主義
2-3屬地主義、國旗主義與隔地犯
2-4保護主義、世界主義與屬人主義
2-5刑法的用語——以上、以下、以內、公務員
2-6刑法的用語-公文書、重傷、性交、電磁紀錄
2-7刑法的解釋方法
2-8外國裁判的效力與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
第三章刑事責任
3-1故意犯與過失犯
3-2過失的種類
3-3不作為犯
3-4保證人地位
3-5違法性錯誤
3-6加重結果犯
3-7責任能力──年齡
3-8責任能力──精神狀態、瘖啞
3-9阻卻違法事由──依法令與命令之行為
3-10阻卻違法事由──業務上之正當行為
3-11阻卻違法事由──正當防衛
3-12阻卻違法事由──緊急避難
3-13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第四章未遂犯、正犯、共犯、累犯與想像競合犯
4-1犯罪行為階段與普通未遂犯
4-2不能未遂犯與中止犯
4-3共同正犯與教唆犯
4-4幫助犯與身分犯
4-5累犯
4-6數罪併罰
4-7想像競合犯
第五章刑罰與保安處分
5-1刑罰的種類
5-2易刑處分——易科罰金及易服社會勞動
5-3易刑處分——易服勞役、易服社會勞動及易以訓誡
5-4刑之酌科與自首
5-5緩刑
5-6假釋
5-7追訴權時效與行刑權時效
5-8保安處分——感化教育、監護處分、禁戒處分
5-9保安處分——強制工作、強制治療、保護管束、驅逐出境
第六章侵害國家法益之犯罪
6-1犯罪的分類(一)
6-2犯罪的分類(二)
6-3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內亂罪
6-4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一)
6-5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二)
6-6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外患罪(三)
6-7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妨害國交罪
6-8侵害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之犯罪——瀆職罪(一)
6-9侵害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之犯罪——瀆職罪(二)
6-10侵害國家執行職務公正性之犯罪——瀆職罪(三)
6-11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公務罪(一)
6-12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公務罪(二)
6-13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投票罪
6-14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秩序罪(一)
6-15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妨害秩序罪(二)
6-16妨害司法權正當行使之犯罪——脫逃罪
6-17妨害司法權正當行使之犯罪——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
6-18妨害司法權正當行使之犯罪——偽證及誣告罪
第七章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
7-1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一)
7-2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二)
7-3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三)
7-4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四)
7-5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五)
7-6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六)
7-7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七)
7-8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八)
7-9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公共危險罪(九)
7-10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貨幣罪
7-11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有價證券罪(一)
7-12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有價證券罪(二)
7-13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度量衡罪
7-14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文書印文罪(一)
7-15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偽造文書印文罪(二)
7-16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風化罪(一)
7-17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風化罪(二)
7-18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一)
7-19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二)
7-20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
7-21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妨害農工商罪
7-22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鴉片罪(一)
7-23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鴉片罪(二)
7-24侵害善良風俗之犯罪——賭博罪
第八章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
8-1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殺人罪
8-2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墮胎罪
8-3侵害生命法益之犯罪——遺棄罪(一)
8-4侵害身體健康法益之犯罪——傷害罪(一)
8-5侵害身體健康法益之犯罪——傷害罪(二)
8-6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一)
8-7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性自主罪(二)
8-8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一)
8-9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二)
8-10侵害自由法益之犯罪——妨害自由罪(三)
8-11侵害名譽及信用之犯罪——妨害名譽及信用罪(一)
8-12侵害名譽及信用之犯罪——妨害名譽及信用罪(二)
8-13侵害秘密之犯罪——妨害秘密罪(一)
8-14侵害秘密之犯罪——妨害秘密罪(二)
8-15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竊盜罪
8-16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搶奪、強盜及海盜罪(一)
8-17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搶奪、強盜及海盜罪(二)
8-18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侵占罪
8-19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恐嚇取財罪、擄人勒贖罪
8-20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毀棄損壞罪
8-21侵害個別財產利益之犯罪——妨害電腦使用罪
8-22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詐欺、背信及重利罪(一)
8-23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詐欺、背信及重利罪(二)
8-24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詐欺、背信及重利罪(三)
8-25侵害整體財產利益之犯罪——贓物罪
自序
第一章緒論
1-1刑法的核心思想──法益保護原則
1-2法益保護原則的箝制──比例原則
1-3刑法的意義、架構與功能
1-4刑法的性質與種類
1-5犯罪成立要件的三階層理論
第二章法例
2-1罪刑法定主義
2-2從舊從輕主義
2-3屬地主義、國旗主義與隔地犯
2-4保護主義、世界主義與屬人主義
2-5刑法的用語——以上、以下、以內、公務員
2-6刑法的用語-公文書、重傷、性交、電磁紀錄
2-7刑法的解釋方法
2-8外國裁判的效力與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
第三章刑事責任
3-1故意犯與過失犯
3-2過失的種類
3-3不作為犯
3-4保證人地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