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的道謝: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人生中總是免不了死亡
路走到最後總是要放下一切
人的生命漸漸步入凋零、褪色、甚至死亡
但生命消逝前
總是有那麼一些動人的場景
讓人難以忘懷……
小時候阿公總喜歡牽著我的手,帶著我到距離最近的雜貨店挑我最喜歡吃的糖果,玻璃罐裡糖果上的甜粉閃爍著,好像阿公在我的心中永遠是那顆耀眼的小太陽,給我溫暖。小時候的我沒有生與死的概念,總以為這樣的日子會一直不停地延續下去,所有的一切會這樣安然地持續走下去。我從沒想過阿公會老、會生病、會死亡,終有一天,他會放開我的手,離開我到另一個世界。
阿公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只要看到電視上有國民黨的新聞,總是會笑嘻嘻地,此時,我就會揮舞著國民黨黨徽的小旗子,站在高高的圓凳上,大聲喊著「國民黨,凍蒜!」,阿公就會發出嘻嘻嘻的笑聲。每當聽到他的笑聲,我的心情也會跟著變愉快。
有一天,阿公肚子不舒服被緊急的送到醫院,護士幫他抽血,幾個小時後,檢查報告出爐,阿公被宣判是第二期大腸癌,一顆大腫瘤長在他的身體內,必須緊急做放射性治療。從那之後他開始住院,不能吃他最喜歡的食物,每天到診療室進行一連串的放射性治療,每次治療完出來,他的臉色慘白,雙頰憔悴,有時甚至會嘔吐,還開始掉髮……我心中那顆小太陽所散發出的溫暖似乎早已被無情的治療熄滅。
治療了幾個月後,他終於再也無法負荷每天日復一日的化療,最後昏迷躺進加護病房,看著罩著氧氣罩的他,微弱的呼吸和不斷降低的血壓值一絲一絲都牽引著我的心。醒來後,他無法說話,連看似生活中簡單的小事都需要阿嬤幫忙,他無法動彈地躺在病床上。有一次,他想喝牛肉湯,但因為癌症的關係,消化系統已經變得不好,只能被迫吃著他不愛的糙米飯。在累積幾個月連頓飯都無法開心吃的憤懣之下,他大力地把碗丟到地上,碗裡的飯撒了滿地,阿嬤不發一語地收拾一切,伴隨眼淚從她的臉頰滑落,她吞進所有阿公的不快,在治療的過程中默默地守在阿公身邊,現在的我知道她當時內心一定飽富煎熬,只是當時我還小、懵懵懂懂,只能靜靜地坐在一旁,什麼忙也幫不上。
**********
這是我第一次進去看他,進去加護病房前,必須穿上隔離衣、戴上口罩。推開門,看著病榻上的阿公,我的心好似被烏雲蓋住,灰濛濛的,小時候,不懂得什麼是心痛,長大了,我知道那是心碎和不捨的感覺。
**********
幾個月後,阿公在某日的半夜走向死亡的道路,什麼都沒有遺留給我們。
葬禮那天,我們被長輩要求穿上黑色衣服和褲子,帶上麻布、別上別針,然後直直地站立在阿公的棺木前。時間一到,大家往前望著靜靜躺在冰冷棺木裡的阿公,所有的人都落淚了,我的眼眶也濕了一片,但那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只覺得想要流淚。長大後,我才知道人之所以會流淚,是因為悲傷或是感動觸碰到心底深處,我想,那時候的眼淚應該是對於阿公的不捨吧?儘管已經距離我好久好久之前,阿公的影像在我腦海也漸漸模糊,但至少小時候為了讓阿公開心,逗趣地在圓凳上喊著那些話,我很確定做那件事是為了獲得阿公的笑容。
我常常在想,如果沒有做那些放射性治療或化療,他的身體不會受到那些折磨、不用吃許多大大小小的藥丸,也不用整日都躺在病榻上等著護士抽血吊點滴、每天重複同樣的行程,阿公或許能在最後的日子裡,找回過往的生活趣味並交代他想做的事,和他最愛的孫子孫女們,分享以前的故事,好讓我們之後流傳下去吧?而我們也能把握與他相處的時間,告訴他我們都很愛他,至少他不是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恐懼。這段路程上,有我們陪伴他,他可以隨著自然的定律靜靜地步向死亡……
阿公已經不在人世了,他的心願靜靜地躺在冰冷的骨灰罈裡,我無法挖掘也無從得知,只能每次在節日前,摸摸他的骨灰罈,和他報告我最近的近況,並請他保佑一家人平安。
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醫療服務,近年來在醫學教育領域中,是一項重要的思考議題。如何將醫療行為由病人的生理照顧延伸至其心理、社會及經濟層面之關懷,是對醫學人文教育的一大試煉。
集結多篇醫學人文推廣教育——「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相關課程作品,藉由生命故事的閱讀與書寫,重新檢視與理解病醫關係,同時藉由解構(檢視、分析)與建構(理解、詮釋)敘事醫學的歷程,讓醫護人員開始學習如何關懷他人。透過反思及回顧自身經驗,重新認識自我,進而找出其職場定位與認同。
章節試閱
▇│敘事醫學反思寫作
〈回憶〉 作者 / 張柔苓
有人說,與你最親密的人總有一天會離開你身邊,死亡是無法預料到的事。但真是如此嗎?死亡是看不到的嗎?
**********
她,是一位牙醫。她像母親一般的溫柔,像朋友一般的親切,是我看過最貼心、最大方、最快樂的人。她,是我的偶像、我的模範,也是我的阿姨。丈夫是一位外科醫生的他,是個非常忙碌的人,平時都不在家;但就算再忙碌他都會把撥出時間來陪伴妻子。
這看似幸福美滿的生活突然被破壞了。這位牙醫剛看完診,準備收工回家時,突然覺得手指無力,一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手指。當時的她覺得這應該只是疲勞的緣故,所以沒去太在意。但這時她還不知道她即將面對的是什麼。
醫生說她患上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也稱為「盧•賈里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或是漸凍人。ALS 是一種無法被治癒的疾病,屬於漸進的神經退化性疾病。ALS將導致病人逐漸癱瘓,終致無法呼吸或吞嚥食物,平均存活率是2~5年。
從一個大名鼎鼎的牙醫成了一個病患。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她的雙手就是她的全部,失去了雙手就等於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愛好。
在病情急速的發展下,她的下半身開始硬化。她開始需要各種協助:需要有人扛她、扶她到廁所、餵她吃飯、幫她洗澡。就在那個時候,她也開始使用拐杖協助自己的移動。
每天早上他的丈夫都會幫她洗澡、餵她吃早餐,並整理一下房子。自從阿姨的病發了之後,家裡就沒像以前一樣的一塵不染,轉角開始堆積灰塵。看到這樣子的她也無能為力,令愛乾淨的她非常傷心沮喪。
不久之後,她開始產生說話困難。她說的話模糊不清,彷彿她的嘴巴已經忘記如何說話。也可以看見她的嘴唇已開始麻痺,讓她無法自然地移動構音器官說話。
還記得當初我扛她起來時,我不小心害她摔跤。但她並沒責罵我,只給我一個大大的、溫暖的微笑。當時的我不知如何是好,心裡有一些擔心又有些害怕。擔心她的身體,也擔心她受苦。
我是一個不會下廚的女孩,就只會吃。但在照顧阿姨時,她很耐心地教導我如何烹飪。我時常把東西不小心打翻,把廚房搞得亂七八糟。但不管我搞砸幾次,她都仍然很耐心地教導我,從來沒有受到她的責罵。我唯一接收到的永遠是她給我的大大微笑。我想,假如我是她,有一個小女孩每天把我家裡的東西打翻、弄壞。我會如何?我會像她一般的冷靜嗎?想起心裡就有一股內疚的感覺。
我曾經問她:「為什麼不論我做錯什麼事妳都不會責罵我,為什麼總是那麼的冷靜,那麼的慈祥?」她說:「所有人都有不會做的東西,那就要教會啊。如果教了你還不會也不是你的錯,是身為老師的我教不好。而人就總是會做錯事,責罵有什麼用呢?」
其實有一段日子她常常想要自殺,因為她不想拖累其他人,她覺得自己給別人添麻煩,心裡有一股罪惡感。在那段日子,她從一個每天都很快樂的人變成一個情緒低落的人。可見病情使阿姨的情緒變化非常的大。不但如此,朋友對她的態度也有所改變。不再約她出去,不再與她問好。但因為一個人的陪伴,她慢慢的開始有所變化,開始接受事實,事情也就漸漸的好轉。
**********
就這樣我像女兒一般的,照顧了她三年。
她有一個朋友,是跟她一樣屬於ALS的患者。每天我都會陪著她去找她的朋友。她的朋友是一個很正面的人,她知道她自己即將離開世間,所以她每天都在享受當下,把想做的事情在離開前完成,再安樂地離開。那位朋友給了她許多的鼓勵和自信。
每一天我都會陪同阿姨,跟她一起做她一直以來因為工作而沒時間去做的事情,達成她的一些小小願望和夢想。
有一天,當我陪同她到也患有ALS的朋友家探望時,鄰居告訴我們她的朋友病情發作,現在在醫院。到了醫院,發現朋友已經瀕臨末期了,需要呼吸器、器官內管、鼻胃管、中央靜脈導管、點滴幫浦、導尿管,無法自己呼吸,無法說話。阿姨就在那個時刻對我說:「不管我多嚴重,我都不要插管。這樣插管急救,痛苦的活著有什麼意義?」
**********
一個星期後的禮拜五晚上,我聽到她咳嗽,咳得很嚴重, 非常的痛苦。於是就撥打119叫救護車,但是被她阻止。為什麼?為什麼不讓我撥打119求救?我一直重複地問她,終於她回答我說,她知道她患上的病是個醫治不好的病,把她送到醫院就只能延長生命,根本醫治不了,也改變不了事實。送到醫院只是會拖累別人,把醫生的時間奪走,把別的病人治療的時間奪走。她想把治療的機會和時間讓給比她更需要治療的病人。
我記得夏天的時候,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上,我陪同她坐在院子裡。那個時候她告訴我: 「今晚,如果你聽到什麼,都不要告訴別人也不要求救。答應我,不管怎樣,不管發生什麼事,沒有我的允許,你不能求救。」聽了這些話讓我提心吊膽。
就在那天晚上,凌晨12時,她在我懷裡逝世了。
她,是第一個給予我鼓勵的人。她,是第一個給予我自信的人。她,是唯一一個相信我一定可以的人。她,教了我怎麼去自我察覺;有了自我察覺才能夠跟病人站在一樣的角度去看某件事情,才了解病人的心情、情緒、病人的感想,才能體會到病人體會到的。她,教了我什麼叫耐心,教了我不要放棄自己。
也許很多人覺得照顧一個ALS病人是一個負擔,是一個麻煩,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無法取代的經驗。
這是阿姨用她的生命來教我的人生道理。
〈看著我〉 作者 / 林冠妤
那是個年近八十,已經中風第二次,全身的肌力都十分衰弱的老奶奶。學長來做治療時,她剛好醒了。
「阿嬤,起床了!那我們要來做治療了喔!」
奶奶沒有什麼反應。中風又臥床的病人因為身體的衰弱,大抵如此。
「會喘嗎,還是會累嗎?」
按照流程,學長還是進行必要的詢問,沒想一旁的老爺爺見了,擺了擺手。
「你和她講台語吧!」學長笑了笑,於是轉為台語模式又問了一次,終於老奶奶微弱地點了點頭。
「沒關係,她今天狀況還好。」老爺爺是老奶奶的丈夫,帶著副老花眼鏡,坐在病床旁給照顧者休憩的小床上。他看起來比老奶奶硬朗得多,操著字正腔圓的外省口音如是說到。
要知道,床邊治療的病患大多還處於急性期,是病況還未穩定的一群,換言之,他們身上可能還有未癒的傷口,或是身體剛開始從急病中復原,因此治療的過程須非常小心,尤其要隨時留意病人的狀況,治療的項目也以緩和的類型為主。老爺爺人倒是不錯,表現出接受治療的意願,也讓學長放心了不少,畢竟,家屬的配合度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不僅能在治療時提供協助,也可以教他們一些給病患的擺位以及簡易具治療性的運動,讓他們可以在治療以外的時間自己也可以協助病患練習。
學長幫奶奶側躺,而後又扶著她的背脊讓她坐在床邊。
「奶奶,阮現在來抬腿喔!」(台語)
學長輕拍著她的大腿──中風的病人常有感覺方面的問題,所以對外界的指令是比較遲緩的──好一會兒她才緩慢的伸直了膝蓋,抬起腳來,學長不斷的鼓勵著她:「擱再抬高喔!擱來,擱來!」(台語)
無力的腿在半空中,彷彿隨時都會氣力用盡掉下來。這時,只見老爺爺伸出手,擺在了奶奶的腳尖上。
「來,來碰我的手!再高一點!」
學長見了也趁勢更加引導著奶奶,終於,奶奶黑色布鞋的腳尖碰到了爺爺的手。
「對!碰到了呀!來,我們再一次吧!」
學長讓奶奶放鬆了腿,才又再一次開始這緩慢的抬腿,老爺爺的手當作目標,一次一次讓奶奶碰著,一條腿五次,換邊,再五次。
「來,還有一次!」
「阿嬤,阿公如果平常對你不好就給他用力踢下去喔!」
老爺爺聽了學長的玩笑,靦腆的笑了。然而老奶奶的力氣不足,怎麼也碰不到他的手,她的腳尖微微的發顫,老爺爺於是用手拍了下她腳尖,一面說著:好,碰到啦,咱們休息一下吧。想他是見到老奶奶呼吸有些急促才這麼說的,於是學長讓老奶奶歇息了一會,才開始下一個訓練項目,站立。
站立是中風病人復健很重要的一環,尤其著重訓練病人的平衡和軀幹肌力。
學長扶著奶奶,讓她藉著拐杖站起來,然而她的頸部和背部肌群肌力不足,需要讓她挺直軀幹才行。學長引導著她,扳著她肩膀,一旁的爺爺也挺直了腰桿。
「你看,像我這樣。」
奶奶垂著頭,她彎著脖子,似乎正努力著將頸部後收。坐在她面前的老爺爺握住她撐在拐杖上的手,幫她擦掉她嘴邊無法自制流出的口水,叫了她的名字,和她說:「袂食飯某?」(台語)
短短兩句台語,說得怪腔怪調的。爺爺湊過去看奶奶的臉,突然哎呀了一聲。
「妳笑我呀!妳笑我說台語呀!」
奶奶終於抬起的臉,一改原本的木然,蜿蜒的皺紋裡都是笑意。學長見她抬頭看著爺爺的時候,正好將脖子撐到正確的姿勢,趕緊提醒她保持住。
「嘿看著阿公喔!噯挺起來喔!」
「對對對,看著我,看著我……」
於是從坐到站的訓練,一次一次,他們都深深地望著彼此。
▇│敘事醫學閱讀反思
〈延遲的死亡〉
《死亡需要一個過程‧死亡如此多情:百位臨床醫生口述的臨終事件》
江曉雯、黃一林、黃湘琪、張柔苓、劉政佑、楊皓蘋
有一位35歲晚期癌症合併重症肌無力女性患者送來醫院急救,當我見到此病患時,病人已無呼吸和心跳。此女性患者育有一8歲幼子。由於家屬在醫院裡聲嘶力竭地呼救,考量此刻若突然告訴家屬病人已經去世,家屬肯定無法接受。幾度思量之下,為顧及病患家屬之感受,雖知病患已回天乏術仍給予實施急救。經過50分鐘的全力搶救,我、麻醉科醫生和兩名護士竟活生生地把病患從鬼門關救回來,回復心跳並能自主呼吸,但其瞳孔變形(說明其腦幹受損了)。一天後,病患仍宣告不治;然而此延遲的死亡讓家屬心理較為平復,也較能坦然接受病患往生之事實。同時,因為一同經歷了這個全力搶救的過程,我和這位麻醉科醫生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閱讀反思‧▇
- 江曉雯 -
每個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訊息可能都會無法接受,但如果有個緩衝可能就能夠接受且面對了。我在想如果是我自己突然接到我重要的人的意外死訊,我可能也會無法相信。但我所需要的緩衝時間難道就是讓躺在床上的她/他在接受無效醫療行為嗎?我想這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坦然地接受死亡,不要用我們自私的愛在去殘害已逝去的人之軀體才對。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死亡即將來到,那何不把握現在,把握此時此刻呢?假如我們知道家屬的時間所剩不多了,那麼早該提前做心理準備,也要與他/她試著談論相關的事,而不是忌口不談。我想在這樣的一個準備過程,便可以讓我們更能坦然面對至親離開我們的那一日了。
像現在的安寧病房我想也是其中一種歷經死亡的過程;在那裡不是要送死,而是讓病患感到舒服為首要目標。大多數待在安寧病房的人都是生命剩不多的人,在那裡可以盡量獲得舒適,我想也勢必可以沉澱心靈;那麼當死亡將近時,必然可以心平氣和、安詳地離開。而在身邊的家屬透過那段時間的陪伴,我想對逝去的親人也不會有所遺憾,也不會再用自私的愛去綑綁住已了無生命的人了。
**********
- 黃一林 -
死亡這回事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接受的,總是得經過一些過程才能被接受、被明白。醫生的天職就是盡力搶救病人;但是面對一個幾乎已經沒有生存希望的人,就算救起也很快就會去世,那醫生該如何面對呢?我想他們只能做應當做的事,盡力搶救,就算是沒有希望,也是為了給家屬一個交代,也給家屬一個緩衝、舒緩這個悲劇帶來的衝擊。
最能夠接受現實的人,我想應該是醫生;面對許多的生命消逝,不接受也沒辦法。畢竟,在醫院,醫生幾乎每天接觸到死亡的案例,如果掛念於上一個往生的病患,就無法專心處理下一個病患了。很多人說醫生們非常現實,但我認為他們只是因為其所處環境而強迫自己必須接受現實罷了。
也許每個醫生曾經都比其他人還要相信奇蹟會出現──
**********
- 黃湘琪 -
在故事裡,醫生了解到死亡過程很重要,他擔心馬上對病人宣告死亡,會讓家屬無法接受。他們的努力雖然沒辦法讓病人繼續活下去,但是卻讓家屬好受一些。
是的,人往往都是如此。我考不上頂端的大學,需要經歷與接受高中時成績不好的過程。倘若缺乏了這些過程,我們都會迷茫、崩潰、感到挫折。
我想,他們都是出色的醫生,至少這份可貴的同理心是存在的。
最後有提到,「我和那個麻醉科醫生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這句話,震撼我整個心靈,我相信這是上帝給他們在困難中得到最棒的禮物。
**********
- 張柔苓 -
接受死亡需要一些時間。
醫生到病人身邊時,病人的呼吸及心跳已經停止了。但身為醫生的還是得給病人急救,也許你會覺得這名醫生是以醫生的身份、醫生的責任而做下此決定,或許是家人給醫生的壓力。雖然知道病人已死,但還是搶救給予病人挽回一個生命,給家屬一個希望。
最後病人還是死了,但家屬心裡上是容易接受一些了。
我覺得誰也不想要死亡,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認為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然而死亡是與我們毫不相干的,因為「當我們存在的時候,死亡不在;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也早已不存在了。」誰也不了解死亡,也不知道死亡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也控制不了死亡;所以我想大家就只能接受死亡;面對事實是一個選擇。當死亡發生的當下許多人都不會勇敢地去面對、接受事實。我覺得大多數的人都會慢慢地去接受,就像我們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慢慢地忘記。或許有些人會隨著時間找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來接受死亡。
所以接受死亡真的需要一些時間。
**********
- 劉政佑 -
對家屬來說,家屬突如其來的離世,在心理方面,會有很深的陰影,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或許,這個時候的搶救,明知是無意義的,但是,在心理上,會比較能夠接受。在精神準備好之後,再接受到死亡的消息,或許可以緩解一些病人離世所帶來痛苦吧!在故事中,作者和麻醉科醫生,一同搶救心跳停止的病患,而建立起革命情感,因為他們一起為了可以在事後給家屬一個好的答覆而做出努力,為了讓家屬能好過一些而拚盡全力搶救患者,讓大家都好過一些。
- 楊皓蘋 -
因為害怕他們的離開,在他們倒下時不忍放手,所以選擇讓他們躺在雪白的醫院裡,插上管子;這條是為了餵食、那條是為了抽痰,有時累得連分辨的力氣都沒有了,只是單純地去遵守規則,唯一的目的只是維生──維持著病者的生命,抑或是家屬的小小自私?
生者本該好好當個人、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為生活瑣事努力,為了開懷而大笑、為了哀傷而痛哭。語言的創造,是為了溝通,而病者他們的隻字片語像碎裂的玻璃,靜靜躺在家屬生命的角落。家屬認為這是他們挽留病者的最後一絲希望,但人們卻總為了他們的最後希望付出最大代價,病者的遺容懨懨,令人不忍直視……
選擇醫療的任何行為,醫師應從旁協助,讓家屬理解如何治療才是對病者最好的選擇,人難免走上死亡,好好走完一程比當醫師英雄還要重要多了。
▇│敘事醫學反思寫作
〈回憶〉 作者 / 張柔苓
有人說,與你最親密的人總有一天會離開你身邊,死亡是無法預料到的事。但真是如此嗎?死亡是看不到的嗎?
**********
她,是一位牙醫。她像母親一般的溫柔,像朋友一般的親切,是我看過最貼心、最大方、最快樂的人。她,是我的偶像、我的模範,也是我的阿姨。丈夫是一位外科醫生的他,是個非常忙碌的人,平時都不在家;但就算再忙碌他都會把撥出時間來陪伴妻子。
這看似幸福美滿的生活突然被破壞了。這位牙醫剛看完診,準備收工回家時,突然覺得手指無力,一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手指。當時...
作者序
編者序 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醫療服務,近年來在醫學教育領域中,是一項重要的思考議題。如何將醫療行為由病人的生理照顧延伸至其心理、社會及經濟層面之關懷,是對醫學人文教育的一大試煉。
為推廣中山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教育,編者自九十九學年度著手籌劃並辦理「醫學人文電影賞析之夜」,以公播版播放醫學人文電影賞析,希冀藉以培養悲天憫人胸懷的醫療人員。同時,為了喚醒學生對醫學人文議題之重視,已於一○二學年度下學期成立「醫學人文暨電影欣賞與論壇研習社」,進行醫學人文議題討論。一○三學年度下學期進行「醫學人文電影反思心得寫作」優良作品選拔、一○四學年度上學期「敘事醫學反思寫作」優良作品選拔,向中山醫學大學與附設醫院醫療工作者與學生徵稿。藉由醫學人文電影反思與敘事醫學閱讀及寫作,增進本校院教職員、學生與醫療工作者對醫學倫理與人文之重視,進而學習以病人為主軸的良善溝通方式,達到以病人福祉為優先的醫療倫理與人文關懷。並於一○三學年度上學期開始陸續在本校教授醫學系五年級「臨床醫學導論」之敘事醫學與反思寫作,通識教育中心開設「敘事醫學與反思閱讀/寫作」與「醫學人文文學作品與電影賞析」等醫學人文相關課程。
深知醫學教育中,人文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與人性關懷面上之文學省思。為推廣醫學人文教育,編者將近年來以上相關課程與活動的學生優良作品集結成冊,衷心期盼本書能使讀者藉由生命故事的閱讀與書寫,重新檢視與理解病醫關係,同時藉由解構(檢視、分析)與建構(理解、詮釋)敘事醫學的歷程,開始學習如何關懷他人。透過反思及回顧自身經驗,重新認識自我,進而找出其職場定位與認同。
感謝本校醫學系高潘福教授(醫師)協助文章內容的校訂,並給予相關醫學知識上的建議,以及陳香先同學在美工方面的協助。最感謝的是本書之敘事者,樂意分享其故事,藉由分享個人與家屬或實習的疾病故事與經驗,回應感動。
在此祈禱──
更加和諧的病醫關係與人性化的臨終照護。
編者序 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醫療服務,近年來在醫學教育領域中,是一項重要的思考議題。如何將醫療行為由病人的生理照顧延伸至其心理、社會及經濟層面之關懷,是對醫學人文教育的一大試煉。
為推廣中山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教育,編者自九十九學年度著手籌劃並辦理「醫學人文電影賞析之夜」,以公播版播放醫學人文電影賞析,希冀藉以培養悲天憫人胸懷的醫療人員。同時,為了喚醒學生對醫學人文議題之重視,已於一○二學年度下學期成立「醫學人文暨電影欣賞與論壇研習社」,進行醫學人文議題討論。一○三學年度下學期進行「醫學人文電影反思...
目錄
編者序 I
◎敘事醫學反思寫作
未知的心願故事│徐鈺佳 1
七天│許詠喨 4
回憶│張柔苓 8
外婆│黃一林 12
來不及到來的新生命│江曉雯 15
好好生活│楊立宇 20
有毒的仙丹│王思瓔 24
老爺爺│林思怡 28
看著我│林冠妤 32
我所看到的世界│林詩育 35
知曉│盧雅眉 38
無憾的人生│林美瑤 41
家人… 一段紀錄的回憶│陳柏諺 45
鬼門關走一回的外公│賴翊稜 55
適時放手的愛│周易群 60
家屬不應該只有害怕│游蕎鎂 63
無論如何,也不要放棄愛│王薏荃 65
定位│楊皓蘋 69
來不及的道謝│黃湘琪 72
◎敘事醫學閱讀反思
未曾出生的寶寶│治療性墮胎‧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77
活人靈堂│人還活著,竟被送進殯儀館?(新聞反思) 80
甚麼樣才叫做孝順?│努力培育孩子出國留學的父親‧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 84
人性的貪婪│別有用心的孝行‧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 94
延遲的死亡│死亡需要一個過程‧死亡如此多情:百位臨床醫生口述的臨終事件 99
是鞭刑還是急救?│急救是在救病人,還是在治療醫生和家屬‧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 104
善終的權力│那一回,我關掉了呼吸機‧死亡如此多情:百位臨床醫生口述的臨終事件 110
愛無邊界│愛有多少‧死亡如此靠近:一位社工師的安寧病房手記 117
從課堂教育到臨床實務之兩難│不正常的數值‧夕陽山外山(生死迷藏2) 121
醫生可以選擇病人嗎?│飛不到你的天‧白袍裡的反思 125
無私的奉獻│和死神搏鬥的一顆心‧看不見的角落:急診室裡的人生故事 128
愛情神話│悄悄告訴妳‧天使的微光:一位女醫生的行醫記事 132
◎敘事醫學人文電影反思
隔離病房:赤裸的人性 盲流感│俞懿平 137
折翼天使:遺落世間的愛 不存在的女兒│孔令宇 142
卵葩爭奪戰:民間信仰與現代醫學之對撞 沒卵頭家│蘇庭君 146
◎附錄
醫生誓詞 151
編者序 I
◎敘事醫學反思寫作
未知的心願故事│徐鈺佳 1
七天│許詠喨 4
回憶│張柔苓 8
外婆│黃一林 12
來不及到來的新生命│江曉雯 15
好好生活│楊立宇 20
有毒的仙丹│王思瓔 24
老爺爺│林思怡 28
看著我│林冠妤 32
我所看到的世界│林詩育 35
知曉│盧雅眉 38
無憾的人生│林美瑤 41
家人… 一段紀錄的回憶│陳柏諺 45
鬼門關走一回的外公│賴翊稜 55
適時放手的愛│周易群 60
家屬不應該只有害怕│游蕎鎂 63
無論如何,也不要放棄愛│王薏荃 65
定位│楊皓蘋 69
來不及的道謝│黃湘琪 7...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