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漢紀四十三(西元一二五年)至漢紀四十九(西元一八○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章節試閱
卷第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 西元一二五年),盡昭陽作噩(癸酉 西元一三三年),凡九年。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一二五年,迄西元一三三年,凡九年。當安帝延光四年至順帝陽嘉二年,載順帝一朝前期史事。順帝在位十九年,國家多事,史分兩卷。順帝為皇太子被廢,藉宦官之力得以復位,宦官孫程等十九人皆封為侯,由此,宦官勢力熾盛。閻太后臨朝,閻氏兄弟共掌權要,威福自由而庸劣無才,閻太后貪權立幼,策立孩提北鄉侯劉懿入繼大統,半年後病亡,閻氏根基不牢,頃刻倒臺。順帝親政,欲有一番作為,徵召名士及敢言之士上書言事。受徵士人郎顗上疏言七事,皆有益於國。尚書令左雄建言延長地方官任期,少調動以省送往迎來之費,加大考核力度以清吏治。名士樊英徒有虛名,受朝廷徵召而無奇策善言。司馬光認為此等浮華之士乃少正卯之流,應加誅辟,何以徵召。順帝才劣,近於昏庸。西域用兵,敦煌太守張朗違反軍令冒進,僥倖立功受賞,西域長史班勇剋期進兵受罰,順帝賞罰錯位。司隸校尉虞詡懲奸被下獄。李固、馬融、張衡等人對策,建言裁減宦官,宦官子弟不得入仕,提倡孝悌之禮,重民生,使百姓能養育妻子,社會自然和諧。順帝皆不納。
孝安皇帝下
延光四年(乙丑 西元一二五年)
春,二月乙亥1,下邳惠王衍2薨。
甲辰3,車駕南巡。
三月戊午朔4,日有食之。
庚申5,帝至宛6,不豫7。乙丑8,帝發自宛。丁卯9,至葉10,崩于乘輿11,年三十二。
皇后與閻顯兄弟12、江京、樊豐等謀曰:「今晏駕道次13,濟陰王在內,邂逅14公卿立之,還為大害。」乃偽云「帝疾甚」,徙御臥車15,所在上食、問起居如故。驅馳行四日,庚午16,還宮。辛未17,遣司徒劉熹詣郊廟、社稷,告天請命18,其夕乃1發喪。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19。以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20。太后欲久專國政,貪立幼年,與顯等定策禁中21,迎濟北惠王子北鄉侯懿22為嗣。濟陰王以廢黜,不得上殿親臨梓宮23,悲號不食,內外羣僚莫不哀之。
甲戌24,濟南孝王香25薨,無子,國絕。 乙酉26,北鄉侯即皇帝位。
夏,四月丁酉27,太尉馮石為太傅,司徒劉熹為太尉,參錄尚書事,前司空李郃為司徒。
閻顯忌大將軍耿寶位尊權重28,威行前朝,乃風有司奏「寶及其黨與中常侍樊豐、虎賁中郎將謝惲、侍中周廣、野王君王聖、聖女永等更相阿黨29,互作威福,皆大不道。」辛卯30,豐、惲、廣皆下獄死,家屬徙比景。貶寶及弟子林慮侯承皆為亭侯,遣就國,寶於道自殺。王聖母、子徙鴈門。於是以閻景為衛尉,耀為城門校尉,晏為執金吾,兄弟並處權要,威福自由。
己酉31,葬孝安皇帝于恭陵32,廟曰恭宗。
九月33乙巳34,赦天下。
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發敦煌、張掖、酒泉六千騎及鄯善、疏勒、車師前部兵擊後部王軍就,大破之,獲首虜八千餘人,生得軍就及匈奴持節使者,將至索班沒處斬之,傳首京師。
冬,十月丙午35,越巂36山崩。
【章 旨】以上為第一段,寫漢安帝駕崩,閻皇后與外戚閻顯兄弟專權,立孩提北鄉侯劉懿為帝。
【注 釋】1乙亥 二月戊子朔,無乙亥。乙亥,三月十八日。2下邳惠王衍 下邳王劉衍,明帝子,死諡惠王。傳見《後漢書》卷五十。3甲辰 二月十七日。4戊午朔 三月初一日。5庚申 三月初三日。6宛 縣名,南陽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陽。7不豫 不適;生病。8乙丑 三月初八日。9丁卯 三月初十日。10葉 縣名,縣治在今河南葉縣。11崩于乘輿 死在轎內。12閻顯兄弟 閻顯兄弟共四人。閻太后臨朝,閻氏兄弟共掌樞要兵權。閻顯為車騎將軍,弟閻景為衛尉,閻耀為城門校尉,閻晏為執金吾。兄弟執權要,威福由己。事見《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13晏駕道次 死在路上。14邂逅 偶然;萬一。15徙御臥車 把安帝屍身從轎子轉移到臥車上。16庚午 三月十三日。17辛未 三月十四日。18告天請命 禱告上天,請求降福。19太后臨朝 閻太后臨朝主政。20儀同三司 官名,權位比照三公。21定策禁中 不朝會與大臣謀議,而在宮禁中決策。22北鄉侯懿 劉懿,濟北王劉壽之子。劉壽,章帝子。23親臨梓宮 親到靈柩前哭奠安帝。24甲戌 三月十七日。25濟南孝王香 濟南王劉香,光武帝子劉康之孫,死諡孝王。26乙酉 三月二十八日。27丁酉 四月十一日。28大將軍耿寶位尊權重 東漢三公為虛位,大將軍為首輔執政大臣,錄尚書事為實際政務官,耿寶為大將軍,故位尊權重。29阿黨 結為朋黨。30辛卯 四月初五日。31己酉 四月二十三日。32恭陵 在洛陽東北。33九月 當作「六月」。《後漢書》卷五〈安帝紀〉載:延光四年「六月乙巳,大赦天下。」又下文敘秋七月事,亦可證此文應作「六月」,而不應作「九月」。34乙巳 六月二十日。35丙午 十月二十二日。36越巂 郡名,治所邛都,在今四川西昌。
【校 記】1乃 原無此字。據章鈺校,甲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有此字,今據補。
【語 譯】孝安皇帝下
延光四年(乙丑 西元一二五年)
春,二月乙亥日,下邳惠王劉衍去世。
二月十七日甲辰,漢安帝南巡。
三月初一日戊午,發生日蝕。
三月初三日庚申,漢安帝到達宛城,身體患病。初八日乙丑,漢安帝從宛城出發。初十日丁卯,到達葉縣,死在轎內,終年三十二歲。
皇后和閻顯兄弟、江京、樊豐等人謀劃說:「現在皇帝在半道上去世,濟陰王在京城內,萬一公卿立他為帝,回去將有大禍。」於是偽稱「皇帝病得厲害」,把屍身轉移到臥車上,所到之處,進食、起居問安依舊。車馬奔馳走了四天,三月十三日庚午,回到宮中。十四日辛未,派司徒劉熹到郊廟、社稷,告天祈福,當晚發喪。尊皇后為皇太后。閻太后臨朝聽政。任命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閻太后想長期專斷國政,想立一個幼小的國君,和閻顯等人在宮中決定了計策,迎接濟北惠王的兒子北鄉侯劉懿做繼承人。濟陰王因為被廢掉,不能到殿上親自哭奠安帝,悲傷號哭,不進食,朝廷內外官員沒有不悲痛的。
三月十七日甲戌,濟南孝王劉香去世,沒有兒子,廢除封國。 二十八日乙酉,北鄉侯劉懿即皇帝位。
夏,四月十一日丁酉,太尉馮石任太傅,司徒劉熹任太尉,管理宮廷機要,前任司空李郃任司徒。
閻顯顧忌大將軍耿寶位尊權重,在前朝很有權威,於是暗示有關官員奏言「耿寶和同黨中常侍樊豐、虎賁中郎將謝惲、侍中周廣、野王君王聖、王聖的女兒王永等人互相結黨,作威作福,不合正道。」四月初五日辛卯,樊豐、謝惲、周廣都下獄處死,家屬流放到比景。耿寶和他的姪兒林慮侯耿承,都被貶降為亭侯,遣返封國,耿寶在中途自殺。王聖母子流放到雁門。於是任命閻景為衛尉,閻耀為城門校尉,閻晏為執金吾,兄弟同居權力中樞,作威作福,為所欲為。
四月二十三日己酉,將孝安皇帝安葬在恭陵,廟號恭宗。
九月乙巳日,大赦天下。
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調動敦煌、張掖、酒泉六千騎兵,以及鄯善、疏勒、車師前王國的軍隊,攻打後王國國王軍就,大敗後王的軍隊,殺死和俘虜八千多人,生擒軍就和匈奴持節使者,把他們帶到索班戰死的地方殺掉,把頭顱送到京城。
冬,十月二十二日丙午,越巂郡發生山崩。
北鄉侯病篤,中常侍孫程謂濟陰王謁者37長興渠38曰:「王以嫡統,本無失德,先帝用讒,遂至廢黜。若北鄉侯不起,相與共斷39江京、閻顯,事無不成者。」渠然之。又中黃門南陽王康,先為太子府史,及長樂太官丞40京兆王國等並附同於程。江京謂閻顯曰:「北鄉侯病不解41,國嗣宜以時定42,何不早徵諸王子,簡43所置乎?」顯以為然。辛亥44,北鄉侯薨。顯白太后,祕不發喪,而2更徵諸王子,閉宮門,屯兵自守。
十一月乙卯45,孫程、王康、王國與中黃門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汎、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等聚謀於西鍾下,皆截單衣為誓。丁巳46,京師及郡國十六地震。是夜,程等共會崇德殿47上,因入章臺門。時江京、劉安及李閏、陳達等俱坐省門48下,程與王康共就斬京、安、達。以李閏權勢積為省內所服,欲引為主,因舉刃脅閏曰:「今當立濟陰王,毋得搖動49!」閏曰:「諾。」於是扶閏起,俱於西鍾下迎濟陰王即皇帝位,時年十一。召尚書令、僕射以下從輦幸南宮,程等留守省門,遮扞內外50,帝登雲臺,召公卿百僚,使虎賁、羽林士屯南、北宮諸門。
閻顯時在禁中51,憂迫不知所為。小黃門樊登勸顯以太后詔召越騎校尉馮詩、虎賁中郎將閻崇將兵屯平朔門以禦程等。顯誘詩入省,謂曰:「濟陰王立,非皇太后意,璽綬52在此。苟盡力效功,封侯可得。」太后使授之印曰:「能得濟陰王者,封萬戶侯,得李閏者,五千戶侯。」詩等皆許諾。辭以「卒被召53,所將眾少。」顯使與登迎吏士於左掖門外,詩因格殺54登,歸營屯守。
顯弟衛尉景遽從省中還外府55,收兵至盛德門。孫程傳召諸尚書使收景。尚書郭鎮時臥病,聞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車門,逢景從吏士拔白刃呼曰:「無干兵56!」鎮即下車持節詔之,景曰:「何等詔57!」因斫58鎮,不中。鎮引劍擊景墮車,左右以戟叉其胸,遂禽之,送廷尉獄,即夜死。
戊午59,遣使者入省,奪得璽綬,帝乃幸嘉德殿,遣侍御史持節收閻顯及其弟城門校尉耀、執金吾晏,並下獄,誅,家屬皆徙比景。遷太后於離宮。己未60,開門61,罷屯兵62。壬戌63,詔司隸校尉64:「惟閻顯、江京近親,當伏辜誅,其餘務崇寬貸。」封孫程等皆為列侯,程食邑萬戶,王康、王國食九千戶,黃龍食五千戶,彭愷、孟叔、李建食四千二百戶,王成、張賢、史汎、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食四千戶,魏猛食二千戶,苗光食千戶。是為十九侯。加賜車馬、金銀、錢帛各有差。李閏以先不豫謀,故不封。擢孫程為騎都尉65。初,程等入章臺門,苗光獨不入。詔書錄功臣66,令王康疏名67,康詐疏光入章臺門。光未受符策68,心不自安,詣黃門令自告69。有司奏康、光欺詐主上,詔書勿問。以將作大匠來歷為衛尉。祋諷、劉瑋3、閭丘弘等先卒,皆拜其子為郎。朱倀、施延、陳光、趙代皆見拔用,後至公卿。徵王男、邴吉家屬還京師,厚加賞賜。帝之見廢也,監太子家小黃門籍建、傅70高梵71、長秋長趙熹、丞72良賀73、藥長夏珍皆坐徙朔方74。帝即位,並擢為中常侍。
初,閻顯辟崔駰之子瑗75為吏,瑗以北鄉侯立不以正,知顯將敗,欲說令廢立。而顯日沈醉,不能得見,乃謂長史76陳禪曰:「中常侍江京等惑蠱77先帝,廢黜正統,扶立疏孽78。少帝即位,發病廟中,周勃之徵,於斯復見79。今欲與君共求見說將軍,白太后,收京等,廢少帝,引立濟陰王,必上當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80不下席而立,則將軍兄弟傳祚於無窮。若拒違天意,久曠神器81,則將以無罪并辜元惡82。此所謂禍福之會,分功之時也。」禪猶豫未敢從。會顯敗,瑗坐被斥,門生蘇祗欲上書言狀,瑗遽止之。時陳禪為司隸校尉,召瑗謂曰:「弟83聽祗上書,禪請為之證。」瑗曰:「此譬猶兒妾屏語84耳,願使君勿復出口!」遂辭歸,不復應州郡命。
己卯85,以諸王禮葬北鄉侯。
司空劉授以阿附惡逆,辟召非其人86,策免。十二月甲申87,以少府河南陶敦為司空。
楊震門生虞放、陳翼詣闕追訟震事。詔除震二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於華陰潼亭88,遠近畢至。有大鳥高丈餘集震喪前,郡以狀上。帝感震忠直4,詔復以中牢具祠89之。
議郎陳禪90以為:「閻太后與帝無母子恩,宜徙別館,絕朝見91。」羣臣議者咸以為宜。司徒掾汝南周舉謂李郃曰:「昔瞽瞍92常欲殺舜,舜事之逾謹;鄭武姜謀殺莊公,莊公誓之黃泉93,秦始皇怨母失行94,久而隔絕,後感潁考叔、茅焦5之言,復脩子道,書傳美之。今諸閻新誅,太后幽在離宮,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將何以令於天下!如從禪議,後世歸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羣臣朝覲如舊,以厭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陳之。
【章 旨】以上為第二段,寫中官孫程等十九人與朝官聯合推倒外戚閻氏兄弟,迎立濟陰王即位,是為漢順帝。
【注 釋】37謁者 官名,掌賓贊受事。諸侯王亦置謁者。38長興渠 人名。長興,複姓。39斷 剷除。40長樂太官丞 官名,掌長樂宮皇太后膳食。41病不解 病不癒。解,散;病情好轉。42國嗣宜以時定 皇帝繼承人要及時確定。43簡 選擇。44辛亥 十月二十七日。45乙卯 十一月初二日。46丁巳 十一月初四日。47崇德殿 南宮正殿。48省門 即禁門,此指章臺門。49毋得搖動 不要動搖變卦。50遮扞內外 阻斷宮內與外朝的聯繫。51在禁中 在宮中。52璽綬 天子璽綬。53卒被召 突然被召。卒,通「猝」。54格殺 鬥殺。55外府 衛尉府。56無干兵 不要碰兵器,即不要擋路。57何等詔 什麼詔書。58斫 砍。59戊午 十一月初五日。60己未 十一月初六日。61開門 解除戒嚴令,打開洛陽城門。62罷屯兵 撤除戒嚴部隊。63壬戌 十一月初九日。64詔司隸校尉 下詔給司隸校尉。司隸校尉治京師治安,故以詔囑之。65騎都尉 官名,掌皇宮羽林騎兵。66錄功臣 簿錄功臣。67疏名 疏奏名單。68光未受符策 苗光一直沒有得到封侯的策文。69自告 自首。70傅 太子中傅。71高梵 人名。72丞 長秋丞。73良賀 人名。74朔方 北方邊郡。治所臨戎,在今內蒙古磴口北。75崔駰之子瑗 崔駰,東漢文學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其子崔瑗,亦有文名。父子同傳,見《後漢書》卷五十二。76長史 大將軍閻顯之長史。77惑蠱 迷惑。78疏孽 疏遠的支族。79周勃之徵二句 周勃誅除呂氏所立少帝的苗頭,今天又重現了。徵,徵兆。見,通「現」。80伊霍之功 效法商伊尹、西漢霍光扶危安宗廟之功。伊尹,名阿衡,輔助商湯王建立殷朝。湯死後,長孫帝太甲立,暴虐無道,伊尹流放太甲到桐宮守湯王之墓,太甲改過自新,伊尹迎太甲回宮主政,殷朝復興。事見《史記》卷三〈殷本紀〉。霍光,輔助西漢昭帝中興的大臣。昭帝崩,無子,迎立昌邑王劉賀即帝位,劉賀荒淫,即位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廢除,改立漢武帝孫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霍光傳見《漢書》卷六十八。81神器 指帝位。82元惡 首惡;大惡。83弟 但。84屏語 私語。85己卯 十一月二十六日。86辟召非其人 徵用了不稱職的人。此指劉授辟召耿寶、閻顯所請託的人。見上卷安帝延光二年。87甲申 十二月初一日。88潼亭 潼關西之郵亭。89中牢具祠 備辦中牢祭祀。中牢,即少牢,有羊、豕二牲。90陳禪 字紀山,巴郡安漢縣(在今四川南充北)人,仕安帝、順帝兩朝,官至司隸校尉。傳見《後漢書》卷五十一。91絕朝見 斷絕母子關係,不再朝見。92瞽瞍 傳說虞舜姚重華之父,與後妻多次謀害舜,舜孝謹無怨言。93誓之黃泉 黃泉,地下之泉。潁考叔感喻莊公事詳《左傳》隱公元年。94秦始皇怨母失行 失行,指秦始皇母莊襄王太后與假宦官嫪 私通。秦始皇誅嫪 ,幽囚母親,齊人茅蕉說秦始皇以統一天下大局為重,要敬禮母親,秦始皇迎請母親回咸陽宮。事詳本書卷六秦王九年。
【校 記】2而 原無此字。據章鈺校,甲十六行本、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有此字,今據補。3劉瑋 原無此二字。據章鈺校,甲十六行本、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有此二字,張敦仁《通鑑刊本識誤》、張瑛《通鑑校勘記》同,今據補。4直 原無此字。據章鈺校,甲十六行本、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有此字,張敦仁《通鑑刊本識誤》同,今據補。5焦 原作「蕉」。據章鈺校,甲十六行本、乙十一行本皆作「焦」,今據改。
【語 譯】北鄉侯劉懿病重,中常侍孫程對濟陰王的謁者長興渠說:「大王是皇上的嫡子,本無過錯,先皇帝聽信讒言,才被廢除。如果北鄉侯一病不起,我們一同剷除江京、閻顯,事情沒有不成功的。」長興渠以為有理。另外,中黃門南陽人王康,以前做太子府史,和長樂太官丞京兆人王國等人都依附孫程。江京對閻顯說:「北鄉侯病情不癒,皇上繼承人應及時確定,為什麼不早些徵召各王子,選擇儲嗣?」閻顯認為言之有理。十月二十七日辛亥,北鄉侯去世。閻顯稟告閻太后,祕不發喪,而徵召各王子,關閉宮門,駐軍守衛。
十一月初二日乙卯,孫程、王康、王國和中黃門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汎、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等人,在西鐘樓下聚集謀劃,每人都裁塊單衣作盟誓。初四日丁巳,京城和十六個郡國地震。這天夜裡,孫程等人一起在崇德殿會合,進入章臺門。當時江京、劉安和李閏、陳達等人都坐在禁門下,孫程和王康一同就地斬殺了江京、劉安、陳達。因為李閏有權勢,一向在宮內為人所服,想拉他做領頭人,因而舉刀威脅李閏說:「現在應立濟陰王,不得動搖變卦!」李閏說:「是。」於是扶李閏起來,一同到西鐘樓下迎接濟陰王即皇帝位,年僅十一歲。召集尚書令、僕射以下隨從輦車到達南宮,孫程等人留守宮門,阻斷宮內和外朝的聯繫。新皇帝劉保登上雲臺,召集公卿百官,命令虎賁武士、羽林武士駐守南宮和北宮的各個宮門。
閻顯當時在宮中,驚惶失措,不知道怎麼辦。小黃門樊登勸閻顯以閻太后的詔書,徵召越騎校尉馮詩、虎賁中郎將閻崇率兵把守平朔門,抵抗孫程等人。閻顯誘使馮詩進宮,對他說:「濟陰王即位,不是皇太后的意旨,天子玉璽和綬帶在這裡。如果盡力報效,就可以封侯。」太后把印信交給他,說:「能抓獲濟陰王的人,冊封為萬戶侯,抓到李閏的人,冊封為五千戶侯。」馮詩等人全都答應了。然後推辭說「突然被徵召,所帶的軍隊太少。」閻顯要馮詩與樊登到左掖門外去接官吏、將士,馮詩趁機殺了樊登,回軍營防守。
閻顯的弟弟衛尉閻景急忙從宮中回到衛尉府,集合士兵到了盛德門。孫程傳令召集各尚書收捕閻景。尚書郭鎮當時臥病在床,聽到命令,立即率領值宿的羽林軍出南止車門,正遇到閻景率領部下拔刀大叫:「不要擋路!」郭鎮立即下車,拿著符節,宣告詔書,閻景說:「什麼詔書!」於是用刀砍向郭鎮,沒有砍中。郭鎮拔劍擊刺閻景,閻景墜落車下,身邊隨從用鐵戟叉住他的胸膛,於是抓住閻景,送到廷尉獄,當晚就死了。
十一月初五日戊午,派使者進入北宮,奪得璽印、綬帶,皇帝到嘉德殿,派侍御史持符節收捕閻顯和他的弟弟城門校尉閻耀、執金吾閻晏,一同下獄,殺死,家屬全都流放到比景。把太后遷移於離宮。初六日己未,開宮門,撤除戒嚴部隊。初九日壬戌,下詔司隸校尉:「只有閻顯、江京的近親,當伏罪處死,其餘的人從寬處理。」冊封孫程等人為列侯,孫程食邑萬戶,王康、王國食邑九千戶,黃龍食邑五千戶,彭愷、孟叔、李建食邑四千二百戶,王成、張賢、史汎、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食邑四千戶,魏猛食邑二千戶,苗光食邑一千戶。這就是同日所封十九侯。又加賜車馬、金銀、錢帛,各有不同的等級。李閏因為事先未曾參與謀劃,所以沒有冊封。提升孫程做騎都尉。當初,孫程等人進入章臺門,只有苗光沒有進入。下詔記錄功臣,命令王康疏奏姓名,王康謊稱苗光進入章臺門。苗光沒有收到封侯的策文,心中不安,前往黃門令自首。有關官員奏劾王康、苗光欺騙君主,下詔不加責問。任命將作大匠來歷為衛尉。祋諷、劉瑋、閭丘弘等人先死了,全都任命他們的兒子做郎官。朱倀、施延、陳光、趙代都被提升任用,後來官至公卿。徵召王男、邴吉的家屬返回京城,賞賜豐厚。皇帝被罷黜時,派到太子宮擔當監視的小宦官籍建、中傅高梵、長秋長趙熹、丞良賀、藥長夏珍都獲罪流放朔方。皇帝即位,全都提升為中常侍。
當初,閻顯徵召崔駰的兒子崔瑗為官吏,崔瑗認為北鄉侯即位不合正統,知道閻顯將要失敗,想要勸說廢立之事。但是,閻顯終日沉醉,崔瑗見不到閻顯,於是就對長史陳禪說:「中常侍江京等人迷惑先帝,廢掉正統,扶立疏遠的支族。少帝劉恭即位,在廟堂發病,周勃誅除呂氏所立少帝的徵兆,今天又重現了。現在想和你一起求見將軍進行勸告,稟告太后,逮捕江京等人,廢黜少帝,擁立濟陰王,必定上合天心,下符民望,效法商伊尹、西漢霍光扶危安宗廟之功坐而可得,那麼,將軍兄弟的封爵就可以傳之久遠。如果違背天意,皇位久缺,恐怕會以無罪而與元兇一同獲罪。這是禍福的關鍵,建立功業的時機。」陳禪猶豫不敢接受。適逢閻顯潰敗,崔瑗受到譴責,門生蘇祗想要上書陳述往事,崔瑗立刻阻止了他。這時陳禪為司隸校尉,召見崔瑗說:「你只要聽從蘇祗上書,我為你作證。」崔瑗說:「這些往事不過是像小兒、女妾的私下話,但願你不要再出言提及!」於是辭職回家,不再接受州郡的聘請。
十一月二十六日己卯,採用諸王的禮儀埋葬了北鄉侯。
司空劉授因為攀附邪惡勢力,徵辟任用了不稱職的人,被下令免職。十二月初一日甲申,任命少府河南人陶敦做司空。
楊震的門生虞放、陳翼到宮門為楊震陳述冤情。下詔任命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官,賜錢百萬,按禮節改葬楊震於華陰縣潼亭,遠近的人都來了。有一隻高一丈多的大鳥落在楊震的靈堂前,郡守把這一情形上奏。漢順帝深感楊震忠直,詔命再用中牢祭祀。
議郎陳禪認為:「閻太后和漢順帝沒有母子情義,應遷移到別的宮館,對太后斷絕朝見。」群臣議論都認為妥當。司徒掾汝南人周舉對李郃說:「過去舜的父親瞽瞍常常想殺害舜,舜侍奉他卻更加恭謹;鄭武姜要謀殺莊公,莊公發誓不到黃泉不相見,秦始皇抱怨母親與假宦官嫪毐通姦,長期隔絕,後來受到潁考叔、茅焦的進言而感動,重新修行兒子的孝道,史書讚美他們。現在閻氏一門剛剛被誅,太后幽禁在離宮,如果悲傷生病,一旦發生意外,皇上將何以號令天下!如果接受陳禪的建議,後世就要把罪責歸咎到你們的身上。應祕密向皇上進言,讓皇上侍奉太后,像過去一樣率領群臣朝覲,以順天心,以答民望!」李郃立即上疏陳述了此事。
卷第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 西元一二五年),盡昭陽作噩(癸酉 西元一三三年),凡九年。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一二五年,迄西元一三三年,凡九年。當安帝延光四年至順帝陽嘉二年,載順帝一朝前期史事。順帝在位十九年,國家多事,史分兩卷。順帝為皇太子被廢,藉宦官之力得以復位,宦官孫程等十九人皆封為侯,由此,宦官勢力熾盛。閻太后臨朝,閻氏兄弟共掌權要,威福自由而庸劣無才,閻太后貪權立幼,策立孩提北鄉侯劉懿入繼大統,半年後病亡,閻氏根基不牢,頃刻倒臺。順帝親政,欲有一番作為,徵召名士及...
作者序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八冊
卷第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 西元一二五至一三三年 一
卷第五十二 漢紀四十四 西元一三四至一四五年 七三
卷第五十三 漢紀四十五 西元一四六至一五六年 一三五
卷第五十四 漢紀四十六 西元一五七至一六三年 一九五
卷第五十五 漢紀四十七 西元一六四至一六六年 二五五
卷第五十六 漢紀四十八 西元一六七至一七一年 三一五
卷第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 西元一七二至一八○年 三七一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八冊
卷第五十一 漢紀四十三 西元一二五至一三三年 一
卷第五十二 漢紀四十四 西元一三四至一四五年 七三
卷第五十三 漢紀四十五 西元一四六至一五六年 一三五
卷第五十四 漢紀四十六 西元一五七至一六三年 一九五
卷第五十五 漢紀四十七 西元一六四至一六六年 二五五
卷第五十六 漢紀四十八 西元一六七至一七一年 三一五
卷第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 西元一七二至一八○年 三七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