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晉紀二十一(西元三五一年)至晉紀二十八(西元三八六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章節試閱
卷第九十九(節錄)
晉紀二十一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 西元三五一年),盡閼逢攝提格(甲寅 西元三五四年),凡四年。
【題 解】本卷寫晉穆帝永和七年(西元三五一年)至永和十年共四年間的東晉及各國大事。主要寫了後趙的殘餘勢力石祗與魏主冉閔的反覆爭奪,最後石祗被其部將劉顯所殺,劉顯先降冉閔,不久又自己稱帝,結果被冉閔破殺之,後趙徹底被滅;寫了燕將慕容恪、慕容評等大舉攻魏,破冉閔於常山,俘獲冉閔,冉閔被斬於龍城;寫了燕將慕容評攻佔鄴城,冉閔政權徹底被滅,魏之所轄州郡紛紛北降燕、南降晉,燕軍所至,秋毫無犯,甚得民和;寫了慕容儁在薊城即皇帝位,其勢力擴張,南境直達淮河,與東晉接壤;寫了在北方州郡紛紛降晉,關中地區苻健政權也不穩定的時刻,荊州刺史桓溫屢次請求北伐,而執掌朝政的會稽王司馬昱與徒有虛名的殷浩為怕桓溫勢大難制而堅持不許。其後則一反常態地殷浩自己率領謝尚、荀羨等大兵北出,結果被秦軍大破於許昌,除謝尚的部將戴施從鄴城獲得一塊傳國玉璽外,其他一無所獲;事隔不久,殷浩又來了個二次北伐,結果由於姚襄叛變,兩次被姚襄大破於山桑。這時桓溫遂趁朝野之怒,上書數殷浩之罪,於是殷浩被削職流放,死於貶所;在殷浩北伐之前,王羲之就勸阻殷浩,殷浩不聽;敗回後,復謀再舉,王羲之再次勸阻,以為「力爭武功,非所當作」;又上書司馬昱,以為「今雖有可喜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喜」云云;最後又寫了桓溫的率兵北伐關中。桓溫的步兵由武關入,大破秦軍於蘭田,又破秦軍於白鹿原,進抵灞上,距長安只剩咫尺之遙;後又與秦兵戰於白鹿原,桓溫失敗,加以晉軍乏糧,遂徙關中三千戶而歸;寫了苻健既挫敗桓溫,又平定了各地的反抗勢力,遂穩定了在關中的統治。苻健「勤於政事,數延公卿咨講治道。承趙人苛虐奢侈之後,易以寬簡節儉,崇禮儒士,由是秦人悅之」。苻健在關中即皇帝位,國號曰「秦」,即歷史上所說的「前秦」。寫了羌族頭領姚弋仲死,遺言令諸子歸晉,其子姚襄不從,乃與秦兵戰,被秦兵所敗,姚襄率部歸晉,後又反晉,投靠了燕國;寫了涼州張重華誤用族人張祚,外放其功臣謝艾;重華死後,張祚廢重華子曜靈,殺死了謝艾,自稱為涼王等等。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永和七年(辛亥 西元三五一年)
春,正月丁酉1,日有食之。
苻健左長史賈玄碩等請依劉備稱漢中王故事2,表健3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大將軍、大單于、秦王。健怒曰:「吾豈堪為秦王邪?且晉使4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既而密使梁安諷玄碩等5上尊號,健辭讓再三,然後許之。丙辰6,健即天王、大單于位,國號大秦,大赦,改元皇始。追尊父洪為武惠皇帝,廟號太祖,立妻強氏為天王后,子萇為太子,靚為平原公,生為淮南公,覿為長樂公,方為高陽公,碩為北平公,騰為淮陽公,柳為晉公,桐為汝南公,廋為魏公,武為燕公,幼為趙公。以苻雄7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領車騎大將軍、雍州牧、東海公,苻菁8為衛大將軍、平昌公,宿衛二宮9,雷弱兒為太尉,毛貴為司空,略陽姜伯周為尚書令,梁楞為左僕射,王墮為右僕射,魚遵為太子太師,強平為太傅,段純為太保,呂婆樓為散騎常侍。伯周,健之舅。平,王后之弟10。婆樓,本略陽氐酋也。
段龕請以青州內附11。二月戊寅12,以龕為鎮北將軍,封齊公。
魏主閔攻圍襄國百餘日,趙主祗危急,乃去皇帝之號,稱趙王。遣太尉張舉乞師於燕13,許送傳國璽14,中軍將軍張春乞師於姚弋仲。弋仲遣其子襄帥騎二萬八千救趙,誡之曰:「冉閔棄仁背義,屠滅石氏。我受人厚遇15,當為復讎,老病不能自行。汝才十倍於閔,若不梟擒16以來,不必復見我也。」弋仲亦遣使告於燕,燕主儁遣禦難將軍悅綰將兵三萬往會之。
冉閔聞儁欲救趙,遣大司馬從事中郎廣寧常煒使於燕。儁使封裕詰之曰:「冉閔,石氏養息17,負恩作逆,何敢輒稱大號18!」煒曰:「湯放桀,武王伐紂,以興商、周之業。曹孟德養於宦官19,莫知所出20,卒立魏氏之基21。苟非天命,安能成功22!推此而言,何必致問23!」裕曰:「人言冉閔初立,鑄金為己像以卜成敗,而像不成,信乎?」煒曰:「不聞。」裕曰:「南來者皆云如是,何故隱之?」煒曰:「姦偽之人欲矯天命以惑人者,乃假符瑞24、託蓍龜25以自重26。魏主握符璽27,據中州28,受命何疑29!而更反真為偽30,取決於金像乎31!」裕曰:「傳國璽果安在?」煒曰:「在鄴。」裕曰:「張舉言在襄國。」煒曰:「殺胡之日,在鄴者殆無孑遺32。時有迸漏33者,皆潛伏溝瀆34中耳,彼安知璽之所在乎?彼求救者35,為妄誕之辭36,無所不可37,況一璽乎!」
儁猶以張舉之言為信,乃積柴其旁38,使裕以其私誘之39曰:「君更熟思,無為徒取灰滅40!」煒正色曰:「石氏貪暴,親帥大兵攻燕國都41,雖不克而返,然志在必取42。故運資糧、聚器械於東北43者,非以相資44,乃欲相滅也。魏主誅翦45石氏,雖不為燕,臣子之心46,聞仇讎之滅47,義當如何?而更為彼責我48,不亦異乎49?吾聞死者骨肉下于土,精魂升于天。蒙君之惠,速益薪縱火,使僕50得上訴於帝51足矣!」左右請殺之。儁曰:「彼不憚殺身以徇其主52,忠臣也。且冉閔有罪,使臣何預53焉!」使出就館54。夜,使其鄉人趙瞻往勞55之,且曰:「君何不以實言?王怒,欲處君於遼、碣之表56,柰何?」煒曰:「吾結髮57以來,尚不欺布衣58,況人主乎!曲意苟合59,性所不能。直情盡言,雖沈東海,不敢避也。」遂臥向壁,不復與瞻言。瞻具以白儁,儁乃囚煒於龍城60。
【章 旨】以上為第一段,寫晉穆帝永和七年(西元三五一年)一年間的大事。主要寫了苻健在關中自稱天王,國號大秦,廢除以往石氏政權的暴政,頗得民心;寫了冉閔圍攻襄國,石祗求救於姚弋仲與燕國,姚氏與燕國派兵救趙,大破冉閔軍;石祗又派劉顯攻鄴,被冉閔所破;劉顯回軍殺趙主石祗,降冉閔;尋又反水攻鄴,敗還,自己稱帝於襄國;寫了燕主慕容儁派封奕討伐渤海郡,魏將逄約、劉準等降燕;燕將慕容恪南攻中山,魏之中山、趙郡皆降燕。燕軍所至,秋毫無犯,甚得民和;寫了在石祗、冉閔戰亂不休的狀態下,冉閔部下的徐州、兗州、荊州、豫州、上黨等州郡紛紛降晉;晉之荊州刺史桓溫屢次請求北伐,晉王朝因怕桓溫因此生亂而不許,桓溫則遂率眾東下,軍於武昌,朝廷震駭。朝廷權臣殷浩、司馬昱無計可施,王彪之勸其「靜以待之」,「以正義相裁」;高崧為司馬昱起草致桓溫書,為之分析利害,桓溫乃率軍還鎮等等。
【注 釋】1正月丁酉 正月初一。2劉備稱漢中王故事 劉備在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西元二一九年),趕走曹操,據有漢中,不久自稱漢中王。事見本書卷六十八建安二十四年。3表健 上表晉王朝請求封任苻健。4晉使 謂苻健派去晉朝的使者,即參軍杜山伯。5諷玄碩等 示意賈玄碩等人。諷,隱微示意。6丙辰 正月二十。7苻雄 苻洪之子,苻健之弟。8苻菁 苻健之兄子,苻健之姪。9宿衛二宮 保衛苻健所居與太子苻萇所居之宮。宿衛,值宿並保衛。10王后之弟 苻健天王后強氏之弟。11段龕請以青州內附 段龕是段蘭之子,鮮卑段氏被慕容氏所滅後,段蘭先投宇文氏,後被送歸石虎,石虎令其駐於令支。段蘭死後,石氏內亂,段龕逃到青州(州治為山東淄博東南的廣固城),現又帶青州反歸晉室。12二月戊寅 二月十三。13乞師於燕 請求燕國發兵相救。14許送傳國璽 答應把當年滅西晉所獲得的傳國玉璽,送給燕國。據說西晉當年的玉璽是從秦朝,歷經漢、魏一直傳下來的。璽上有李斯所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劉淵陷洛陽後,傳國璽到了漢都平陽;劉曜亡國後,璽又到了後趙。15厚遇 厚待,指石虎對他的厚恩。16梟擒 擒梟,將其擒拿而來,梟首示眾。17養息 養大的孩子。冉閔之父冉瞻為石虎養子,從姓石氏。冉閔篡弒建立魏國後,始復姓冉氏。息,子嗣。18輒稱大號 竟然稱起皇帝的名號。19曹孟德養於宦官 曹操父曹嵩,本姓夏侯,過繼給東漢順帝、桓帝時的大宦官曹騰為養子,改姓曹氏。曹操曾為漢丞相,封魏王。其子曹丕又篡漢稱帝,建國號為魏。事詳《三國志》卷一〈武帝紀〉。20莫知所出 說不清曹操的身世是從哪裡傳下來的。21卒立魏氏之基 最後也還是為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2苟非天命二句 如果不是有上天的旨意,曹氏能夠成功嗎。23推此而言二句 既然曹氏家族可以,冉氏家族為什麼就不可以呢?你又何必提這樣的問題呢。推,推論;推究。冉閔既是以臣弒君,又以養子為亂,所以常煒引湯、武、曹操為據。24假符瑞 假借「符瑞」以騙人。漢代以來,統治者鼓吹天人感應以騙人,說什麼上天對下界的某個帝王高興,就顯示祥瑞,如鳳凰出、麒麟降等等,於是騙子們就紛紛大搞這一套。25託蓍龜 藉著占卜、算卦以騙人。龜甲和蓍草都是算卦使用的東西。26以自重 以抬高自己。27握符璽 親自握有帝王的兵符與傳國玉璽。28據中州 實際佔據著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帶。29受命何疑 這是秉承天命而為帝,難道還有什麼疑問嗎。30而更反真為偽 難道還能拋棄真的不顧,而另造作一套假的。31取決於金像乎 而讓一個金像來說明什麼嗎。32殆無孑遺 幾乎是殺得一個不剩。殆,幾乎。無孑遺,一個沒剩。33時有迸漏 即使有個把逃脫。34皆潛伏溝瀆 都深藏在陰溝裡。35彼求救者 有人為了騙得救兵。36為妄誕之辭 故意編造騙人的鬼話。37無所不可 什麼好聽的話編不出來。38積柴其旁 以準備點火燒他相威脅。39以其私誘之 用個人的私下關心相引誘。40無為徒取灰滅 不要白白地被燒死。徒,白白地。41攻燕國都 成帝咸康四年,石虎曾率軍進攻燕都棘城。42然志在必取 他的內心是一定要滅掉燕國。43運資糧聚器械於東北 指咸康六年,石虎聚兵五十萬,備船萬艘,自河通海,運穀一千一百萬斛於樂安城事。資糧,財物和糧食。44非以相資 並不是想把那些東西送給你。45誅翦 屠滅;殺絕。46臣子之心 作為你這個受過其害的燕國人。臣子,指封裕。意思說封裕既是燕臣,固應不忘舊仇,應敵燕王之所愾。47聞仇讎之滅 聽到石氏即將被滅的消息。48為彼責我 替石祗來責怪我們。49不亦異乎 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50僕 謙稱自己。51上訴於帝 到天上向上帝告狀。訴,告狀。帝,上帝。52徇其主 為其主而死。徇,通「殉」。為了某人或某種目的而死。53何預 猶言「何干」。預,參與;關聯。54就館 到他住宿的賓館去。55勞 慰勞;慰問。56處君於遼碣之表 想把你關押到遼海、碣石山的邊沿。遼,遼海,即今渤海。碣,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北。57結髮 長大成人。古代男子二十歲開始束髮,從此進入成年。58不欺布衣 對一般平民都沒有說過假話。59曲意苟合 違背自己的意願,以屈從於別人。60龍城 燕國的都城,即今遼寧朝陽。
【語 譯】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永和七年(辛亥 西元三五一年)
春季,正月初一日丁酉,發生日蝕。
苻健左長史賈玄碩等人請求苻健依照劉備在蜀中自稱漢中王的先例,上表給東晉朝廷請求任命苻健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大將軍、大單于、秦王。苻健生氣地說:「我哪能擔當得了秦王的重任?再說,派往東晉朝廷的使者杜山伯還沒有返回,我的官爵是什麼,不是你們這些人所能知道的。」過後,苻健悄悄指使梁安暗示賈玄碩等,聯名向苻健奉上皇帝尊號,苻健假惺惺地再三推辭謙讓了一番之後,便同意了眾人的意見。正月二十日丙辰,苻健即位為天王、大單于,國號大秦,實行大赦,改元皇始。他追尊自己的父親苻洪為武惠皇帝,廟號太祖,立自己的妻子強氏為天王后,立自己的兒子苻萇為天王太子,任命苻靚為平原公,苻生為淮南公,苻覿為長樂公,苻方為高陽公,苻碩為北平公,苻騰為淮陽公,苻柳為晉公,苻桐為汝南公,苻廋為魏公,苻武為燕公,苻幼為趙公。任命苻雄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兼任車騎大將軍、雍州牧,封為東海公,苻菁為衛大將軍、平昌公,負責保衛苻健所居與太子苻萇所居之宮,雷弱兒為太尉,任命毛貴為司空,任命略陽人姜伯周為尚書令,任命梁楞為左僕射,王墮為右僕射,魚遵為太子太師,任命強平為太傅,段純為太保,呂婆樓為散騎常侍。姜伯周,是苻健的舅舅。強平,是天王后強氏的弟弟。呂婆樓,原本是略陽氐族部落的酋長。
佔據廣固、自稱齊王的段龕獻出青州,請求歸附東晉朝廷。二月十三日戊寅,東晉朝廷任命段龕為鎮北將軍,並封他為齊公。
魏主冉閔率軍圍攻襄國一百多天。後趙皇帝石祗處境十分危急,遂去掉皇帝稱號,改稱趙王。派擔任太尉的張舉為使者前往燕國請求出兵相救,答應把滅掉西晉時所獲得的傳國玉璽送給燕國,派擔任中軍將軍的張春前往灄頭向姚弋仲求援。姚弋仲遂派自己的兒子姚襄率領二萬八千名騎兵救趙,姚弋仲告誡自己的兒子說:「魏主冉閔背棄仁義,屠滅了石氏,我深受石氏厚恩,應當為石氏報仇,但我年老多病,不能親自領兵前去。你的才能勝過冉閔十倍,如果你不把冉閔生擒活捉、梟首示眾,就不要再來見我。」姚弋仲也派使者告訴燕國,燕王慕容儁派禦難將軍悅綰率三萬兵馬前往與姚襄會合,一起攻打魏主冉閔。
魏主冉閔聽到燕王慕容儁準備出兵救趙的消息,就派擔任大司馬從事中郎的廣寧人常煒出使燕國。燕王慕容儁派封裕質問常煒說:「冉閔,本來是石家養大的孩子,怎麼竟敢忘恩負義、犯上作亂,公然稱起皇帝名號!」常煒回答說:「商湯放逐了夏桀,周武王討滅了商紂,才使得商王朝、周王朝的大業興旺。曹孟德被宦官收養,沒有人能說清楚他的身世是從哪裡傳下來的,但他最終還是為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如果不是有上天的旨意,曹氏怎麼會獲得成功呢!以此推論,既然曹氏家族可以,冉氏家族為什麼就不可以呢?你又何必提出這樣的問題!」封裕說:「人們都說冉閔當初登基時,曾經用黃金為自己鑄造了一尊金像,以此來占卜成敗,而金像卻始終沒有鑄成,確有此事嗎?」常煒回答說:「我沒有聽說過。」封裕又說:「從南方過來的人都這樣說,你何必要隱瞞?」常煒駁斥說:「只有那些奸佞詐偽之人想要假借天命來迷惑人心,才會假託祥瑞,借用占卜、算卦來欺騙人,以抬高自己的身價。魏主冉閔手中握有帝王的兵符和傳國玉璽,佔據著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帶,這就是秉承天命而為帝,難道還有什麼值得懷疑嗎!難道還能拋棄這些真實的東西不要,而另外製造一套虛假的東西,讓一尊金像來預示成敗嗎!」封裕問:「傳國玉璽究竟在什麼地方?」常煒堅定地說:「在鄴城。」封裕說:「石祗的使者張舉說傳國玉璽在襄國。」常煒說:「冉閔下令消滅胡人的那天,在鄴城的胡人、羯人,幾乎殺得一個不剩。即使當時有個把人逃脫,也都是深藏在陰溝之中,他們怎麼會知道玉璽在哪裡呢?石祗的使者前來求救,為了達到目的,故意編造了一套騙人的鬼話,他們什麼好聽的話編不出來,何況是傳國玉璽呢!」
燕王慕容儁仍然相信張舉的話是可信的,就令人在常煒的旁邊堆起柴草,以準備點火燒他相威脅,又讓封裕以個人的私下關心引誘常煒說:「先生再好好考慮考慮,不要白白地被燒死!」常煒非常嚴肅地說:「石氏貪婪暴虐,石虎曾經親自率領大軍攻打燕國的首都棘城,雖然沒有攻克就撤軍而回,然而在他心裡征服燕國的決心卻從來沒有改變。所以才往東北的樂安城運送了大批的糧食和財物,聚集了許多的兵器和器械,並不是想把那些東西送給燕國,而是為了消滅燕國。魏主冉閔滅絕了石氏,目的雖然不是為了燕國的利益,然而你作為一個深受其害的燕國臣民,當聽到自己的仇敵即將被消滅的消息,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你們竟然站到自己仇敵的立場上,替石祗來責備我們,這不是令人感到非常奇怪的事情嗎?我聽說人死後,他的骨肉雖然被埋葬在土裡,而他的靈魂會升到天界。承蒙貴國的恩惠,請多加點柴草,快點點火,使我能夠早日到上帝那裡去申訴就足夠了!」左右的人都請求殺掉常煒。燕王慕容儁說:「常煒不懼怕被殺,甘願以身殉主,是一個忠臣。再說,冉閔有罪,與使臣有什麼關係呢!」遂釋放了常煒,讓他回到自己住宿的賓館去。當天夜裡,燕王慕容儁派常煒的同鄉趙瞻前往賓館慰問常煒,趙瞻對常煒說:「先生為什麼不說實話?燕王很生氣,準備把你關押到遼海之濱或是碣石山邊,怎麼辦?」常煒說:「我自從把頭髮紮起來的時候起,就連對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沒有說過假話,何況是對君主呢!為了屈從別人而違背自己的意願,我天生就做不到。我已經實言相告,該說的也都說完了,就是把我沉到海底,我也不敢逃避。」遂躺下身去,把臉朝向牆壁,不再跟趙瞻說話。趙瞻把與常煒的談話情況如實地向燕王慕容儁做了彙報,慕容儁就把常煒囚禁在龍城。
卷第九十九(節錄)
晉紀二十一 起重光大淵獻(辛亥 西元三五一年),盡閼逢攝提格(甲寅 西元三五四年),凡四年。
【題 解】本卷寫晉穆帝永和七年(西元三五一年)至永和十年共四年間的東晉及各國大事。主要寫了後趙的殘餘勢力石祗與魏主冉閔的反覆爭奪,最後石祗被其部將劉顯所殺,劉顯先降冉閔,不久又自己稱帝,結果被冉閔破殺之,後趙徹底被滅;寫了燕將慕容恪、慕容評等大舉攻魏,破冉閔於常山,俘獲冉閔,冉閔被斬於龍城;寫了燕將慕容評攻佔鄴城,冉閔政權徹底被滅,魏之所轄州郡紛紛北降燕、南降晉,燕軍所至,秋毫無...
作者序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四冊
卷第九十九 晉紀二十一 西元三五一至三五四年 一
卷第一百 晉紀二十二 西元三五五至三五九年 七七
卷第一百一 晉紀二十三 西元三六○至三六八年 一五五
卷第一百二 晉紀二十四 西元三六九至三七○年 二三一
卷第一百三 晉紀二十五 西元三七一至三七五年 二九九
卷第一百四 晉紀二十六 西元三七六至三八二年 三六七
卷第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 西元三八三至三八四年 四四五
卷第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 西元三八五至三八六年 五一九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四冊
卷第九十九 晉紀二十一 西元三五一至三五四年 一
卷第一百 晉紀二十二 西元三五五至三五九年 七七
卷第一百一 晉紀二十三 西元三六○至三六八年 一五五
卷第一百二 晉紀二十四 西元三六九至三七○年 二三一
卷第一百三 晉紀二十五 西元三七一至三七五年 二九九
卷第一百四 晉紀二十六 西元三七六至三八二年 三六七
卷第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 西元三八三至三八四年 四四五
卷第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 西元三八五至三八六年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