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唐紀十六(西元六五五年)至唐紀二十二(西元七○○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章節試閱
卷第二百
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閼(乙卯 西元六五五年)十月,盡玄黓閹茂(壬戌 西元六六二年)七月,凡六年有奇。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六五五年十月,迄西元六六二年七月,凡六年十個月史事。當唐高宗永徽六年至龍朔二年。此時期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是唐高宗廢黜了王皇后,新立了武則天為皇后,伴隨廢王立武的成功,產生兩大後繼政治事件。其一,是武則天皇后殘酷迫害王皇后和蕭淑妃之死,表現了武則天強烈的報復心,這一性格將對武氏後來執政產生深遠影響。其二,是武氏黨羽許敬宗、李義府等以謀反罪徹底毀滅了長孫無忌等士族集團的執政。唐高宗乘勝追擊,重修《氏族志》,以官品定門第高低,從根本上剷除了士族集團東山再起的社會基礎,結束了門閥政治,對社會變遷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時期也是唐高宗執政獲得文治武功最鼎盛的時期。唐高宗完成了唐禮儀的制定。在軍事上,在北方撫定了鐵勒九姓,鞏固了對西域的統治,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在東方大發兵征高麗,破百濟,但唐軍最終未能取勝。唐高宗因患風疾,大權逐漸旁落武則天皇后之手。武氏黨羽許敬宗、李義府也權勢日盛。李義府因貪黷遭貶,仍能干預朝政,最終拜相。唐高宗的昏聵也日益顯現。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
永徽六年(乙卯 西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己酉1,下詔稱:「王皇后、蕭淑妃2謀行鴆毒3,廢為庶人4,母及兄弟並除名5,流嶺南6。」許敬宗7奏:「故特進8贈司空9王仁祐10告身11尚存,使逆亂餘孼猶得為蔭12,並請除削。」從之。乙卯13,百官上表請立中宮14,乃下詔曰:「武氏15門著勳庸16,地華纓黻17,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18,德光蘭掖19。朕昔在儲貳20,特荷先慈21,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壼22之內,恆自飭躬,嬪嬙23之間,未嘗迕目24,聖情鑒悉,每垂25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26,可立為皇后。」
丁巳27,赦天下。是日,皇后上表稱:「陛下前以妾為宸妃28,韓瑗29、來濟30面折庭爭,此既事之極難,豈非深情為國,乞加褒賞。」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彌憂懼,屢請去位,上不許。
十一月丁卯朔31,臨軒32命司空李勣33齎璽綬冊皇后武氏。是日,百官朝皇后於肅義門。
故后王氏、故1淑妃蕭氏並囚於別院,上嘗念之,間行34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竅壁35以通食器,惻然傷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對曰:「妾等得罪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又曰:「至尊若念疇昔36,使妾等再見日月,乞名此院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處置。」武后聞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去手足,投2酒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王氏初聞宣敕37,再拜曰:「願大家38萬歲!昭儀39承恩,死自吾分。」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它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40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貓。尋又改王氏姓為蟒氏,蕭氏為梟氏。武后數見王、蕭為祟,被髮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41,復見之,故多在洛陽42,終身不歸長安43。
【章 旨】以上為第一段,寫高宗立武氏為皇后,以及武氏迫害王皇后、蕭淑妃致死。
【注 釋】1己酉 十月十三日。2王皇后蕭淑妃 高宗后妃。王皇后為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高宗為晉王時,王氏為晉王妃。晉王為太子,王氏冊封為皇太子妃。高宗即帝位,王氏立為皇后。蕭淑妃即蕭良娣,曾有寵於高宗。生子雍王素節與女義陽公主。唐制,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為夫人。兩人事詳《舊唐書》卷五十一、《新唐書》卷七十六。3謀行鴆毒 陰謀毒害皇帝。鴆是一種毒鳥,羽置酒中可使人致死。鴆毒即毒害之義。4庶人 平民。5除名 削除名籍。名,原有的姓名。籍,戶籍。根據唐律,凡因罪除名者,免去所有官爵,課役從本色,不再擁有原來的資格和特權。6嶺南 地區名,指五嶺(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以南,約當今兩廣、海南及越南北部一帶。7許敬宗 (西元五九二六七二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陽西南)人,時任禮部尚書。傳見《舊唐書》卷八十二、《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上。8特進 散官名,正二品,無實職。9司空 官名,三公之一,正一品。唐制,三公均為加官。10王仁祐 王皇后之父。貞觀中任羅山令,其女為皇太子妃,仁祐擢升陳州刺史。其女立為皇后,仁祐以特進封魏國公,卒贈司空。兩《唐書》無傳,其事散見《舊唐書》卷五十一、《新唐書》卷七十六。11告身 授官的文憑。12蔭 子孫因先代有功勳或官爵而得賜官爵。唐制,品官可庇蔭子孫。五品以上蔭孫,三品以上蔭及曾孫。曾孫降孫一等,孫降子一等,贈官降正官一等。13乙卯 十月十九日。14中宮 皇后。15武氏 即武則天(西元六二四七○五年),并州文山(今山西文水縣東部)人,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削髮為尼。永徽四年(西元六五三年),又被高宗召入宮中,封為昭儀。傳見《舊唐書》卷六、《新唐書》卷四、卷七十六。16勳庸 功勳。勳、庸二字義同。17纓黻 纓為繫冠的帶子,黻為繫印的絲帶,二字連言借指官高位重。18椒闈 后妃居住的宮殿,借指妃嬪。19蘭掖 後宮。20儲貳 太子。21先慈 先父,即唐太宗。22宮壼 宮中;內宮。壼係宮中道路,常引申指宮內。23嬪嬙 古代女官名,這裡泛指宮內妃嬪。24迕目 逆視。比喻不和諧。25垂 施。26事同政君 就像漢宣帝把王政君賜給太子奭一樣。王政君事見本書卷二十七漢宣帝甘露三年。27丁巳 十月二十一日。28宸妃 內官名,先無此職,高宗特為武則天而設。29韓瑗 (西元六○六六五九年)歷任兵部侍郎、侍中等職。30來濟 (西元六一○六六二年)官至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韓瑗、來濟二人同傳,見《舊唐書》卷八十、《新唐書》卷一百一。31丁卯朔 十一月初一。32臨軒 皇帝親至殿前平臺處。33李勣 (西元五九四六六九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公,後賜姓李,避太宗名諱,單名為勣,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西北)人,曾參加瓦崗起義。歸唐後戰功卓著,封英國公。官至尚書左僕射,進位司空。傳見《舊唐書》卷六十七、《新唐書》卷九十三。34間行 私行。35竅壁 在壁上開鑿小洞。36疇昔 往昔;過去的事。37敕 詔令。38大家 皇帝。39昭儀 妃嬪稱號,借指武則天。40生生 世世。避太宗名諱,將「世世」改用「生生」。41蓬萊宮 即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禁苑內的龍首原上,故址尚存。原名永安宮,貞觀八年(西元六三四年)唐監督員宗所建,後更名大明宮,唐高宗龍朔三年(西元六六三年)大修,改名蓬萊宮。42洛陽 唐代東都。背倚邙山,面對伊闕,地處交通要衝,是僅次於長安的大城市。43長安 唐代京師。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組成,面積達八十三平方公里,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今陝西西安。
【校 記】1故 據章鈺校,十二行本、乙十一行本皆無此字。2投 原作「捉」。據章鈺校,十二行本、乙十一行本、孔天胤本皆作「投」,張敦仁《通鑑刊本識誤》同,今據改。按,兩《唐書‧后妃傳》皆作「投」。
【語 譯】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
永徽六年(乙卯 西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十三日己酉,高宗下詔說:「王皇后、蕭淑妃圖謀毒害皇上,把她們廢為庶人,她們的母親及兄弟一併廢除原來的名位,流放到嶺南地區。」許敬宗上奏:「皇后的父親故特進贈司空王仁祐的委任官職的文憑還保存著,會使逆亂的子孫餘孽仍然得到先人的庇蔭,請將王仁祐的委任官職的文憑一起廢除。」高宗聽從了他的建議。十九日乙卯,百官奏進表章請求冊立皇后,高宗便頒下詔書說:「武氏之家勳業彪炳,位處華貴高官重任,以往憑藉才貌德行選入後宮,譽滿宮闈,德耀掖庭。朕往日在太子位時,蒙受先皇特殊的慈愛,經常侍隨,朝夕不離。得悉武氏在宮院之內,常常自我反省,處理嬪嬙之間的關係,未反目失和,先皇對武氏的言行舉止瞭解得很清楚,屢屢加以讚賞感歎,於是將武氏賜與我,此事如同漢宣帝立王政君為太子妃一樣,可以冊立武氏為皇后。」
十月二十一日丁巳,朝廷赦免天下。這一天,皇后武氏上奏說:「陛下以前將妾冊立為宸妃時,韓瑗、來濟在朝廷上當著陛下的面諫阻,這件事既然極其難辦,可見他們的做法豈不是在深切為國考慮!我請求對他們加以褒獎賞賜。」高宗把奏表展示給韓瑗等人,韓瑗等人甚為憂懼,屢次奏請辭去官位,高宗沒有同意。
十一月初一日丁卯,高宗駕臨殿前平臺,命令司空李勣攜帶玉璽印綬冊立皇后武氏。這一天,百官來到肅義門朝拜了皇后。
以往所封的皇后王氏與淑妃蕭氏,一同被囚禁於別院中,高宗曾經思念她們,私下前往囚禁她們的處所,看見囚室封閉得極為嚴密,只是在牆壁上開一個窟窿遞送食品,為此惻然傷心,呼喊道:「皇后、淑妃你們在哪裡?」王氏哭泣著回答說:「妾等獲罪被廢為宮婢,怎麼能夠再用皇后、淑妃的尊稱!」又說:「至尊的皇帝如果念及往昔情分,使得妾等重見日月,在此我們乞求命名此院為『回心院』。」高宗說:「我立即就會有所處置。」武后獲悉這一情況,大為惱怒,派遣人員杖擊王氏、蕭氏每人一百下,斬斷了她們的手足,丟到酒甕裡面,說:「讓這兩個老太婆的骨頭沉醉其中吧!」王氏、蕭氏幾天後就死掉了,又斬碎了她們的屍骨。王氏剛剛聽到宣布敕命時,跪拜了兩次說:「祝願皇帝萬歲!昭儀承蒙恩典,赴死本來是我分內之事。」蕭淑妃罵道:「阿武妖媚狡猾,竟然到了這種地步!願來世我轉生為貓,阿武為鼠,生生世世掐住阿武的喉頭。」從此以後宮中不再養貓。不久又把王氏改姓為蟒氏,蕭氏改姓為梟氏。武后眼前多次出現王氏、蕭氏鬼魂作祟,看到她們披頭散髮、流血不止,如同死亡時的那個模樣。後來武后遷居蓬萊宮,又看見了她們的鬼魂,所以她多半待在洛陽,終身不再返回長安。
己巳44,許敬宗奏曰:「永徽爰始45,國本46未生,權引47彗星48,越升明兩49。近者元妃載誕,正胤降神50,重光51日融,爝暉宜息52。安可反植枝幹,久易位於天庭;倒襲裳衣,使違方於震位53!又,父子之際,人所難言,事或犯鱗54,必嬰55嚴憲56,煎膏染鼎57,臣亦甘心。」上召見,問之,對曰:「皇太子,國之本也,本猶未正,萬國無所係心58。且在東宮59者,所出本微,今知國家已有正嫡60,必不自安。竊位而懷自疑,恐非宗廟61之福,願陛下熟計之。」上曰:「忠62已自讓。」對曰:「能為太伯63,願速從之。」
西突厥64頡苾達度設65數遣使請兵討沙鉢羅可汗66。甲戌67,遣豐州都督元禮臣冊拜頡苾達度設為可汗。禮臣至碎葉城68,沙鉢羅發兵拒之,不得前。頡苾達度設部落多為沙鉢羅所併,餘眾寡弱,不為諸姓所附,禮臣竟不冊拜而歸。
中書侍郎69李義府70參知政事71。義府容貌溫恭,與人語,必嬉怡72微笑,而狡險忌克,故時人謂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謂之「李貓」。
【章 旨】以上為第二段,寫武氏黨羽許敬宗、李義府兩小人之行跡。
【注 釋】44己巳 十一月初三日。45爰始 初始。46國本 國家之本。暗指太子。47權引 暫且利用。48彗星 又稱孛名,俗名掃帚星。49明兩 《易‧離‧象》:「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明謂太陽;兩作謂兩次升起,今朝太陽升起,明朝太陽又升起,相繼不已。此處明兩指太陽。也有學者認為是指日月。50正胤降神 皇后生子。指武則天所生李弘,封代王。51重光 重日之光。52爝暉宜息 指太陽出來,星光應當熄滅。太子降生,如同太陽已出,其餘諸子如同眾星,應當暗淡才是。爝暉,星光。53震位 東方之位。《易‧說卦》:「震,東方也。」引申指太子宮。54犯鱗 冒犯皇上。55嬰 觸犯。56嚴憲 嚴肅的法令。57煎膏染鼎 猶粉身碎骨。58係心 心有所繫,意有所託。係,通「繫」。59東宮 皇太子居住的宮室。60正嫡 嫡子。61宗廟 天子祭祖之所,代指國家。62忠 高宗長子李忠(西元六四三六六四年)。傳見《舊唐書》卷八十六、《新唐書》卷八十一。63太伯 周太王長子,讓位於其弟季歷,與仲雍同避江南,成為吳國的始祖。64西突厥 突厥族的一支,活動在今新疆及中亞大部地區,由五咄陸和五弩失畢十姓部落組成,對中西交通有重要影響。65頡苾達度設 乙毗咄陸可汗之子,號真珠葉護。66沙鉢羅可汗 名阿史那賀魯,曾任瑤池都督等職。永徽初反叛,建牙帳於千泉(今中亞塔什干北),自號可汗,勝兵數十萬,控制西突厥全境。事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四、《新唐書》卷二百十五。67甲戌 十一月初八日。68碎葉城 唐代西北重鎮之一。過去曾有中亞、焉耆兩碎葉的說法,已被中外學者所否定。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碎葉城在中亞,但具體地望仍有兩種觀點。一說在吉爾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瑪克附近,一說在今中亞楚河南岸楚伊斯闊葉一帶。前說較為流行。張廣達更據中外文獻認為碎葉城即今托克瑪克城南八至十公里的阿克‧貝希姆廢城。69中書侍郎 官名,中書令之副。70李義府 (西元六一四六六六年)祖籍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東北)。太宗時以對策擢第,高宗時初任中書舍人,曾參與擁立武則天的活動,升中書侍郎參知政事。顯慶二年(西元六五七年)任中書令,後改右相,執掌朝政。傳見《舊唐書》卷八十二、《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71參知政事 官名。唐太宗貞觀十三年(西元六三九年)始以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其後非三省長官而加此銜者即為宰相。72嬉怡 和顏悅色。
【語 譯】十一月初三日己巳,許敬宗上奏說:「永徽初年,是國家的根本還沒有建立,暫且利用彗星作為權宜之計,地位超越了天上明日。近來皇后生育了兒子,正統的皇太子已經降生,雙重的日光融合光明,群星的光焰應當息滅。怎麼可以顛倒樹木的枝幹,長期改變太陽和彗星在天庭的位置;如同倒穿上衣下裳,使得嫡長子之位違錯不正!況且父子之間的關係,是旁人難以言說的,事態如果發展到觸犯龍鱗的地步,必定會遭受嚴法懲處。臣下的話如果不中聽,就是把我投入沸鼎裡煎熬,也心甘情願。」皇上召見了許敬宗,詢問他奏表的意思,許敬宗回答說:「皇太子乃是國家的根本,倘若根本還未能端正,天下之心則無所依托。而且目前居住在太子宮的人,出身本來就微下,如今他知道國家已有了正統的嫡子,自己一定不會安心。他竊據太子之位而內心又懷抱疑忌,這恐怕不是宗廟的福祉吧,但願陛下深思熟慮。」高宗說:「太子李忠已經自行讓位了。」許敬宗回答說:「他能仿效西周太伯的做法,希望陛下從速予以接受。」
西突厥頡苾達度設多次派遣使者請求朝廷發兵討伐沙鉢羅可汗。十一月初八日甲戌,派豐州都督元禮臣為使前去冊立頡苾達度設為可汗。元禮臣到達碎葉城,沙鉢羅調發兵馬加以抗拒,元禮臣不能前行。頡苾達度設的部落大多為沙鉢羅所兼併,餘下的部眾勢單力薄,難以使得各姓部族來歸附,元禮臣最終沒有完成冊立使命而返回。
任命中書侍郎李義府為參知政事。李義府容貌溫和恭敬,與人交談,一定和顏悅色,面帶微笑,而內心卻是狡詐陰險,忌恨刻薄,因此當時人們都說李義府笑裡藏刀。又認為他外表溫柔而害人,把他稱作「李貓」。
卷第二百
唐紀十六 起旃蒙單閼(乙卯 西元六五五年)十月,盡玄黓閹茂(壬戌 西元六六二年)七月,凡六年有奇。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六五五年十月,迄西元六六二年七月,凡六年十個月史事。當唐高宗永徽六年至龍朔二年。此時期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是唐高宗廢黜了王皇后,新立了武則天為皇后,伴隨廢王立武的成功,產生兩大後繼政治事件。其一,是武則天皇后殘酷迫害王皇后和蕭淑妃之死,表現了武則天強烈的報復心,這一性格將對武氏後來執政產生深遠影響。其二,是武氏黨羽許敬宗、李義府等以謀反罪徹底毀滅了長孫無忌等士族集...
作者序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二十七冊
卷第二百 唐紀十六 西元六五五至六六二年 一
卷第二百一 唐紀十七 西元六六二至六七○年 七七
卷第二百二 唐紀十八 西元六七一至六八一年 一五一
卷第二百三 唐紀十九 西元六八二至六八六年 二三一
卷第二百四 唐紀二十 西元六八七至六九一年 三○七
卷第二百五 唐紀二十一 西元六九二至六九六年 三七九
卷第二百六 唐紀二十二 西元六九七至七○○年 四五一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二十七冊
卷第二百 唐紀十六 西元六五五至六六二年 一
卷第二百一 唐紀十七 西元六六二至六七○年 七七
卷第二百二 唐紀十八 西元六七一至六八一年 一五一
卷第二百三 唐紀十九 西元六八二至六八六年 二三一
卷第二百四 唐紀二十 西元六八七至六九一年 三○七
卷第二百五 唐紀二十一 西元六九二至六九六年 三七九
卷第二百六 唐紀二十二 西元六九七至七○○年 四五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