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唐紀四十二(西元七七九年)至唐紀四十九(西元七九一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章節試閱
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紀四十二 起屠維協洽(己未 西元七七九年)八月,盡重光作噩(辛酉 西元七八一年)五月,凡一年有奇。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七七九年八月,迄西元七八一年五月,凡一年又十個月。當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八月到唐德宗建中二年五月。這是唐德宗初即位,欲有一番大作為的時期。德宗即位之年三十八歲,正當盛壯年富力強之時。安史之亂平定後,經代宗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唐朝恢復了一定的國力。天下稅戶三百八十五萬餘,籍兵七十六萬餘,稅錢一千又八十九萬餘緡,穀二百七十萬餘斛。德宗重整朝綱,有一定的實力。德宗革除積弊,採納楊炎建議,在建中元年實施兩稅法,是中國財政史上的一次大變革。德宗又將宦官所掌管的天下財賦轉歸戶部左藏管理,懲貪,罷貢奉,節制方鎮,和好吐蕃,確實有了一番新氣象。但所用非人,德宗的革新大打折扣。楊炎入相大權獨攬之後就專以報仇害人為能事,冤殺理財家劉晏是唐朝政治的一大損失。不久盧杞入相,奸詐誤國,德宗朝政治很快走了下坡路。德宗性偏執,因曾受回紇之辱,即皇帝位後指使振武節度使張光晟濫殺九姓回紇商人,是外交上的一大敗筆。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
大曆十四年(己未 西元七七九年)
八月甲辰1,以道州2司馬3楊炎4為門下侍郎5,懷州6刺史喬琳7為御史大夫8,並同平章事9。上方勵精求治10,不次用人11,卜相於崔祐甫12,祐甫薦炎器業13,上亦素14聞其名,故自遷謫15中用之。琳,太原16人,性粗率17,喜詼諧18,無它長,與張涉19善,涉稱其才可大用,上信涉言而用之,聞者無不駭愕20。
代宗之世,吐蕃數遣使求和,而寇盜21不息,代宗悉留其使者,前後八輩22,有至老死不得歸者。俘獲其人,皆配23江、嶺24。上欲以德懷之,乙巳25,以隨州26司馬韋倫27為太常少卿,使于吐蕃,悉集其俘五百人,各賜襲衣28而遣之。
協律郎29沈既濟30上選舉議31,以為:「選用之法,三科32而已,曰德也、才也、勞33也1。今選曹34皆不及35焉,考校之法36,皆在書判37、簿歷38、言詞39、俯仰40而已。夫安行徐言41,非德也;麗藻芳翰42,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43。執此以求天下之士,固未盡矣。今人未土著,不可本於鄉閭44;鑒不獨明45,不可專於吏部。臣謹詳酌古今,謂五品以上及羣司長官46,宜令宰臣47進敘,吏部、兵部48得參議49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50,許州府辟用51,其牧守52、將帥53或選用非公,則吏部、兵部得察而舉之54,罪其私冒55。不慎舉者,小加譴黜56,大正刑典57。責成授任,誰敢不勉58!夫如是,則賢者不獎而自進,不肖者不抑而自退,眾才咸得而官無不治矣。今選法皆擇才於吏部,試職於州郡。若才職不稱59,紊亂無任60,責於刺史,則曰命官61出於吏曹,不敢廢也;責於侍郎62,則曰量63書判、資考而授之,不保其往64也;責於令史65,則曰按由歷66、出入而行之,不知其它也。黎庶徒弊67,誰任其咎!若牧守自用,則罪將焉逃!必州郡之濫68,獨換一刺史則革69矣。如吏部之濫,雖更其侍郎無益也。蓋人物浩浩70,不可得而知,法使之然,非主司之過。今諸道節度、都團練、觀察、租庸等使71,自判官72、副將以下,皆使自擇,縱其間或有情故73,大舉其例,十猶七全74。則辟吏之法,已試於今,但未及於州縣耳。利害之理,較然可觀75。曏令76諸使僚佐盡受於選曹,則安能鎮方隅之重77,理財賦之殷乎!」既濟,吳78人也。
【章 旨】以上為第一段,寫楊炎入相;沈既濟上奏選舉議案。
【注 釋】1甲辰 八月初七日。2道州 州名,隋置,州治永陽縣。入唐改名營州,後復為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縣西。3司馬 此指州司馬,為州刺史僚佐,祿厚無職任,一般為安排貶退官員和宗室的閒職。4楊炎 (西元七二七七八一年)唐理財家,代宗時官至吏部侍郎。大曆十二年(西元七七七年),坐與元載同黨,貶為道州司馬;德宗即位拜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建中元年(西元七八○年)改稅制為兩稅法。次年,為盧杞陷害被殺。傳見《舊唐書》卷一百十八、《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五。5門下侍郎 門下省長官侍中之副官。大曆以後,侍中虛位,侍郎即為門下省長官,加同平章事,即為總理政務的宰相。6懷州 州名,州治河內,在今河南沁陽。7喬琳 懷州刺史,德宗徵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不稱職,免,除工部尚書;朱泚之亂,出任偽職為吏部尚書,官軍復京師,被殺。傳見《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七。8御史大夫 御史臺長官,掌監察執法。9同平章事 職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省稱。唐制,加此銜為宰相職。大曆後,多以門下侍郎或中書侍郎為之。10求治 圖治。11不次用人 不按資歷深淺及職位高低用人,即破格用人。12卜相於崔祐甫 德宗向崔祐甫徵詢宰相人選。卜,詢問;徵求意見。崔祐甫,歷仕唐肅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時為中書舍人,薦楊炎。傳見《舊唐書》卷一百十九、《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二。13器業 器識和業績。器,指人的器度、器識、才能。14素 一向。15遷謫 指楊炎被貶。16太原 府名,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17粗率 直率。18詼諧 說話敏捷,滑稽有趣。19張涉 儒者,為國子博士。德宗為太子時,張涉曾為太子侍讀,講授經學。德宗即位,諮以政事,涉謬薦喬琳,又受賄事發被免官。傳見《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五。20駭愕 驚詫。21寇盜 侵犯邊境。22八輩 八批。23配 發配;流放。24江嶺 指長江、五嶺。唐時,湖南、兩廣地區尚未充分開發,常為貶謫、流放罪人之地。這裡指唐俘獲的吐蕃人,流放於江南及五嶺之外。25乙巳 八月初八日。26隨州 州名,州治隨縣,在今湖北隨州。27韋倫 (西元七一六七九八年)唐名臣。肅宗時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因不事宦官,屢為中官所排,連遭貶黜為隨州司馬。德宗即位,徵為太常少卿,出使吐蕃。稱旨而返,終官太子少師。傳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八、《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三。28襲衣 即衣一襲,一套衣服。29協律郎 太常寺屬官,掌和律呂。30沈既濟 沈傳師之父,父子二人博通群籍,並歷官德宗朝史館修撰。見《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九、《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二。31上選舉議 上奏關於選拔人才的議案。32三科 指品德、才幹、資歷三條標準。33勞 政績;勞績。34選曹 指吏部各司。35不及 未能顧及到。36考校之法 考選人才校核的方法。唐時考核官吏士人的內容,包括身、言、書、判四個方面。身,要求體貌豐偉;言,要求詞辯雅正;書,要求楷法遒美;判,要求文理優長。考績載於簿籍,以為升遷依據。下文書判、簿歷、言詞、俯仰,即是對考校之法四個方面的具體描述。37書判 書,指書法。判,指擬寫的判詞。38簿歷 記載資歷考績的簿冊,即如今之行狀檔案。此指資歷是否深長。39言詞 指說話語言表達便捷流利。40俯仰 行為舉止要得體。41安行徐言 行為穩重,言語沉靜。42麗藻芳翰 詞藻華麗,書法優美。翰,用鳥羽製作的筆,此指書寫的字。43累資積考二句 謂年資長,屢經考核,並不是勞績。44今人未土著二句 土著,附著於土,即世代居於固定的鄉土。鄉閭,鄰里。古代考選,十分重視鄉閭地方官及社會賢達的推薦,而唐代經安史之亂以後,人物播遷,非世居土著,不可於本鄉鄰里中求得考評。45鑒不獨明 謂鏡子不是一面獨明。46羣司長官 中央各部屬司級以上之長官。47宰臣 職司宰相之臣。唐代中書左、右僕射,門下左、右侍郎,以及加同平章事之大臣,皆為宰臣。48吏部兵部 唐朝中樞機關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吏部掌職官考選。兵部掌兵政及武職考選。49參議 參與評議。50僚佐之屬 中央各部、司及地方州、府等機關下屬六品以下官員。51辟用 徵用。52牧守 州牧郡守等地方大員。此指州、府以上長官。53將帥 將軍一級以上高級武職。高級長官才有不經吏部銓敘而直接辟舉用人之權。54察而舉之 監察檢舉。此指州牧、將帥所辟用的人不稱職,則吏部、兵部將監察劾舉。55私冒 徇私假冒。56譴黜 譴責貶黜。57大正刑典 按法律加大力度治罪。58勉 奮勉;努力。59才職不稱 其才能與所任之職不相稱。此指小才大用。稱,相稱;相當。60紊亂無任 政事紊亂,不能勝任。61命官 奉朝命為官。62責於侍郎 指斥責吏部侍郎。63量 考量;依據。64往 往後;將來。65令史 掌管文書案牘事務的吏員,無品秩。唐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與六部皆有令史。此指尚書省吏部令史。66由歷 經歷;履歷。67黎庶徒弊 唯有老百姓遭害。68濫 過失。69革 革除;去掉。70人物浩浩 人才濟濟。浩浩,繁多。71節度都團練觀察租庸等使 各級地方大員。節度,即節度使,為安史之亂後的唐代最高地方軍政長官。都團練,即都團練使,始置於安史之亂時,掌地方軍事,多以觀察使兼領。觀察,即觀察使,原為採訪使,每道一人,掌監察州縣官吏。唐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改採訪使為觀察使,兼理民政,成為不設節度使的一道行政長官。租庸使,唐玄宗時始置,掌催徵各地租稅及軍用資糧。72判官 節度使、都團練使、觀察使等官之僚屬,佐理軍務。73情故 人情故舊。74大舉其例二句 大略概其比例,十分之七的官吏尚可稱職。75利害之理二句 利與害的道理,顯明地可以看出。76曏令 假使。77鎮方隅之重 擔任獨當一方的重任。78吳 縣名,縣治在今江蘇蘇州。
【校 記】1曰德也才也勞也 「才」字上原有「曰」字,涉上文「曰」字衍,今刪。
【語 譯】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
大曆十四年(己未 西元七七九年)
八月初七日甲辰,任命道州司馬楊炎為門下侍郎,懷州刺史喬琳為御史大夫,一併授予同平章事職銜。德宗正勵精圖治,破格用人,為選擇宰相諮詢崔祐甫,崔祐甫推薦楊炎有器識和業績,德宗也一向聽說楊炎的名聲,所以從降職處分中任用了楊炎。喬琳是太原人,性情粗疏隨意,喜歡開玩笑,沒有其他特長,和張涉是好朋友,張涉稱讚喬琳有才幹,可以重用,德宗相信了張涉的話而任用了喬琳,聽到這一消息的人無不驚詫。
在代宗朝,吐蕃多次派遣使臣求和,卻又侵擾不止,代宗便全部扣留了他的使臣,前後共有八批,有的使者直到老死都沒能回歸。在交戰中俘虜的吐蕃人,全部流配到大江以南或五嶺以外。德宗想用恩德來感化他們,八月初八日乙巳,任命隨州司馬韋倫為太常少卿,出使吐蕃,集中所有吐蕃俘虜五百人,賜予每人一套衣服,把他們遣送回去。
協律郎沈既濟上奏選舉人才的建議,沈既濟認為:「選拔任用人才的辦法,只考察三方面就行了,就是德操、才學和勞績。現在吏部選曹都沒有考慮到這三方面,他們考核人才的辦法,全都在於書法文理、資歷檔案、言詞表達、儀態舉止而已。穩步慢語,不是有德行;詞藻華麗,書法流芳,不是有才幹;資歷深長,屢經考核,不是有功績。用這些標準來選拔天下之士,實在是不能令人完全滿意。現在有些人長期不在家鄉,鄉里的評價不能作為根據;鏡子不是一面獨明,甄選不能單單由吏部操持。臣下謹慎仔細地斟酌古今,認為五品以上的官員和中央各官署內的主要官員,應當下令由宰相推薦敘用,吏部和兵部可以參與討論。六品以下官員和幕僚佐吏一類的人員,允許州、府辟舉任用,如果州牧郡守和將帥或選任不公,那麼吏部和兵部可以查核舉報,循私偽冒的要入罪。不能謹慎推薦人才的官員,輕的加以申斥貶官,重的刑法處置。委任官員時要責令他完成任務,誰還敢不勤勉努力呢!這樣一來,賢能之士不需要獎勵就會自求進取,無才無德的人也不需要壓制就會自行淘汰,各種人才都可以為官任職,那麼就沒有什麼治理不好的。現在的銓選辦法,都是由吏部選拔人才,送到州郡試用。如果才能和職務不相稱,辦事雜亂,不能勝任,責備刺史,刺史就會說他所任用的官員出自吏部,不敢棄而不用;責備吏部侍郎,吏部侍郎就會推脫責任說他完全是考量書法文章、資歷考績而任命的,不能保證他以後如何;責備令史,令史就會說是根據他的經歷和為官出入情況來執行的,不知道其他的事情。黎民百姓白受其害,誰來承擔罪責呢!如果不稱職的官員是州牧郡守自己任用的,那麼他們怎能逃避罪責呢!如果肯定是州牧郡守的過失,只要更換刺史就可革除弊端了。如果是吏部的過失,雖然更換了吏部侍郎也無益於事。人物茫茫,不可能都瞭解,是制度不當造成如此情形,不是主管官員的過錯。當今各道節度使、都團練使、觀察使、租庸使等,從判官、副將以下,都讓他們自己選拔,縱使中間可能夾有人情世故,但大體的比例,十人之中猶有七人稱職。而徵辟官吏的辦法,現在已經試行,但還沒有普及到州縣。利弊上的道理,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假使諸使、僚佐都由吏部選派,他們怎麼能夠承擔起鎮守一方的重任,管理殷實的財賦呢!」沈既濟,是吳縣人。
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紀四十二 起屠維協洽(己未 西元七七九年)八月,盡重光作噩(辛酉 西元七八一年)五月,凡一年有奇。
【題 解】本卷記事起西元七七九年八月,迄西元七八一年五月,凡一年又十個月。當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八月到唐德宗建中二年五月。這是唐德宗初即位,欲有一番大作為的時期。德宗即位之年三十八歲,正當盛壯年富力強之時。安史之亂平定後,經代宗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唐朝恢復了一定的國力。天下稅戶三百八十五萬餘,籍兵七十六萬餘,稅錢一千又八十九萬餘緡,穀二百七十萬餘斛。德宗重整朝綱,有一定的實力。德宗...
作者序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三十一冊
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紀四十二 西元七七九至七八一年 一
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紀四十三 西元七八一至七八二年 七一
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 西元七八三年 一三三
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紀四十五 西元七八三至七八四年 一九三
卷第二百三十 唐紀四十六 西元七八四年 二五一
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紀四十七 西元七八四至七八五年 三○五
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紀四十八 西元七八五至七八七年 三六三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 西元七八七至七九一年 四三三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三十一冊
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紀四十二 西元七七九至七八一年 一
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紀四十三 西元七八一至七八二年 七一
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 西元七八三年 一三三
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紀四十五 西元七八三至七八四年 一九三
卷第二百三十 唐紀四十六 西元七八四年 二五一
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紀四十七 西元七八四至七八五年 三○五
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紀四十八 西元七八五至七八七年 三六三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 西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