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原汁原味‧戳破假象‧讓人眼睛一亮
【美國超人氣部落客,讀者超過兩百萬】
#紐約時報暢銷書
#到達成功與幸福彼岸的另類思考法
#一本寫給從不看勵志書讀者的勵志書
◆每個人都想要擁有美好的生活,我們很難不去幻想及追求這些美好的畫面。多數人未曾想過的是,這些美好事物的背後,需要用什麼換得?
◆假如你發現自己經年累月渴望某種東西,最後不但沒有得到,連跨出去的第一步都還沒開始。
那麼你所渴望的,恐怕也只是渴望本身。
◆決定你成功與否,不在於「你想要獲得和享受什麼?」終極問題應是:「什麼樣的痛苦是你想要承受的?」
◆生活的品質不在於你擁有多少正面經歷,而在於你擁有多少負面經歷。若能將負面經歷處理得當,也就等於擁有完美的生活。「你如何選擇受苦?」這個問題將改變你的人生。
◆本書作者馬克‧曼森是當今深受歡迎的部落格作家暨企業家。他在網站發表諸多關於「幸福、快樂」的反直觀(conterintuitive)論述。〈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In Your Life)一文擄獲全球暢銷書《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伊利莎白‧吉兒伯特在臉書按讚與轉載,每個月也有超過兩百萬名粉絲追蹤他的文章。
再怎麼樣,也要「管他的」!
★人生彷若織布,少不了疼痛這條織線。
★一個人學會只操心真正值得操心的事,就叫作成熟。
★到哪都躲不掉五百磅重的屎等著你。
重點不是遠離屎,而是找到你樂於打交道的屎。
★改善生活,關鍵不在於有沒有能力把檸檬變成檸檬汁,而是能不能學著提高胃的耐酸度。
★生活中,我們可他╳的在意的東西有限,所以你得聰明地篩選。
★正視生命有盡很重要,因為有助於丟掉蹩腳、脆弱、膚淺的價值觀。
***
「管他的」是一門高深工夫。
在這本劃世代的勵志書裡,超紅部落客毫不廢話,直截了當告訴我們,停止隨時隨地「保持正向」,而是要更懂得因應逆境。
數十年來,我們一再被灌輸,正面思考是快樂充實人生的關鍵。不過馬克.曼森說:「去他╳的保持正向。我們就別再裝了,人生遜斃了,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他在人氣紅不讓的部落格裡,既不會粉飾太平,也不會含糊其詞。他如實說出了真相。這些原汁原味、讓人眼睛一亮、戳破假象的內容,正是今日社會所欠缺的。本書意在協助大家克服只想得到呵護的冀求,以及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這種心態已影響了現代社會,寵壞了一個世代,讓他們覺得只需出場就有金牌可拿。
曼森根據學術研究,加上適時冒出的屎屁尿笑話,來支撐他的論點。他認為,我們若要改善生活,關鍵不在於有沒有能力把檸檬變成檸檬汁,而是能不能學著提高胃的耐酸度。人類會犯錯,能力也有限。他說:「並非每個人都很傑出,社會上有贏家也有輸家,有時候輸贏並非公平競賽的結果,輸贏也並非你的錯誤造成。」曼森勸大家認識自己的能力,瞭解自己力有未逮之處,並坦然接受這樣的自己。一旦願意擁抱自己的恐懼、缺陷、變來變去,不再逃跑躲開,願意正視痛苦的真相,我們才找得到一直在尋覓的勇氣、毅力、誠實、責任感、好奇心與寬容。
人生有太多事可讓我們在意,所以我們得學會取捨,決定輕重緩急之別。曼森明白告訴大家,有錢固然好,但是比不上關心自己怎麼過生活,因為生活的點點滴滴才是真正的財富。這番抓著你肩膀、直視你眼睛的實在談話,來得正是時候。言談間不乏逗人開心的故事、不登大雅之堂的粗言粗語、戳人要害的冷酷幽默。本書猶如迎面甩了我們一巴掌,讓我們覺醒,開始過得更知足、更腳踏實地。
作者簡介:
馬克‧曼森(Mark Manson) 七年級生,超人氣部落客,讀者超過兩百萬人。同時也是企業家,當過愛情顧問。自二○○七年起迄今,馬克已幫助超過三十個國家的人們處理感情和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曾自費出版《模範:和女性交往,誠實為上》(Models: Attract Women Through Honesty),連同有聲書在內,共銷售超過五萬本。馬克在部落格上的文章,曾被《衛報》、《哈芬頓郵報》轉載,暢銷書《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伊利莎白‧吉兒伯特也在臉書上分享,造成大轟動。其中一篇文章〈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正是本書的濫觴。目前馬克仍持續寫作,且不時更新他的部落格:MarkManson.net。他目前居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系碩士。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心理、管理,譯有《無敵》、《活出歷史》、《我的一生:柯林頓傳》、《失業並非壞事》、《跑出全世界的人》(以上為合譯);《常識不可靠》、《忠實的劊子手》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柔韌、開心、自由,來自於知道自己該在意什麼,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該在意什麼。這本充滿哲理又實用的大作,提供讀者這方面的智慧。」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紐約時報》暢銷書《障礙就是道路》作者 「曼森深入探討,對人生的諸多挑戰提供了深思熟慮的了不起洞見,因此他是我最欣賞的作家之一,本書是他迄今最讚的一本。」 ──麥特.凱普尼斯(Matt Kepnes),《紐約時報》暢銷書《一天50美元周遊世界》作者 「讀完本書,猶如被最好的朋友當面打臉。全書讓人捧腹、粗話連篇、發人深省。除非你願意拋開一切藉口,積極採取行動,邁向他╳的更好人生,否則讀了等於白讀。」 ──史帝夫.坎姆(Steve Kamb),暢銷書《升級你的人生》作者、書呆子健身網(NerdFitness.com)創辦人 「完全是其他書籍的反面教材:別勉強自己、放棄、要犯錯、降低自己的標準、停止自以為是、順著痛。每個論點都再真實不過,相較於慣常的正面思考,不僅實用也很有影響力。簡短卻深入,我一個晚上就讀完了。」 ──德瑞克.席佛斯(Derek Sivers),CD Baby創辦人、《想要什麼有什麼:新一代企業人士的四十堂課》(Anything You Want: 40 Lessons for a New Kind of Entrepreneur)作者 「超打臉的勵志書,指導你如何活得正直而完整。有時人得在痛苦的環境才覓得到幸福快樂……本書不乏違反常理與直覺的建議,出人意表卻又極富道理。本書讀來愉快,非常值得推薦,亦可作為評鑑其他心靈勵志書的標竿。」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
名人推薦:「柔韌、開心、自由,來自於知道自己該在意什麼,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該在意什麼。這本充滿哲理又實用的大作,提供讀者這方面的智慧。」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紐約時報》暢銷書《障礙就是道路》作者 「曼森深入探討,對人生的諸多挑戰提供了深思熟慮的了不起洞見,因此他是我最欣賞的作家之一,本書是他迄今最讚的一本。」 ──麥特.凱普尼斯(Matt Kepnes),《紐約時報》暢銷書《一天50美元周遊世界》作者 「讀完本書,猶如被最好的朋友當面打臉。全書讓人捧腹、粗話連篇、發人深省。除非你願意...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別硬撐,別勉強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酗酒、流連花叢、嗜賭、粗鄙、小氣、潦倒,在人生最落魄時,寫寫詩。這種人,你可能打死也不會找他指點迷津;勵志書大概也不太可能以他為榜樣。 正因為如此,他是本書最理想的開場人物。 布考斯基想當作家。可惜數十年來,求職路上處處碰壁,沒有一家雜誌、報社、期刊、經紀公司、出版商肯聘用他。據他們透露,布考斯基的作品糟透了:粗鄙、敗壞風俗、道德墮落。拒絕信愈堆愈高、打擊一個接一個,讓他掉入酗酒引發的憂鬱症深淵,久久走不出來,這輩子幾乎都被憂鬱症纏身。 他白天在郵局擔任郵件分揀員,薪水微薄,一有錢幾乎都拿去買醉,若有剩,也全花在賭馬上。晚間,他孤零零一個人喝著酒,有時靈感來了,就在快掛掉的打字機上敲出幾行詩。但往往是醉得倒在地板上不省人事。 他就這麼過了三十年,日子渾渾噩噩,離不開酒精、毒品、賭博、妓女。從小到大,一事無成,對自己嫌東嫌西,不過說也奇怪,在他五十歲時,一家小型獨立出版公司的編輯突然看上他。該編輯無法支付他大筆稿費,也不保證他的書會暢銷。但他對布考斯基這個魯蛇與酒鬼卻有說不出的奇怪感情,決定冒險放手一試。這是布考斯基生平第一次真正走運,他心裡很清楚,這可能是他這輩子的唯一,所以他回信給那位編輯:「我有兩個選擇。一,繼續在郵局工作,然後發瘋……二,離開郵局,試著邁向作家之路,然後餓死。我決定寧願餓死。」 他一簽完合約,短短三週便完成第一本小說,書名就叫《郵局》(Post Office)。在獻詞的部分,他寫道:「嘸人可獻啦。」 布考斯基一炮而紅,成了小說家與詩人,陸續出版了六本小說與數百首詩,銷售量突破兩百萬本。他一夕爆紅跌破大家眼鏡,連布考斯基本人也覺得匪夷所思。 像布考斯基這種大起大落的際遇,是我國文化表述與書寫的主要素材。布考斯基的人生體現了美國夢:為了理想奮鬥不懈,不輕言放棄,最後成功實現大夢。這樣的素材十之八九會被拍成電影。看到布考斯基這類故事,我們會說:「看到沒?他打死不放棄,屢敗屢試,相信自己一定辦得到,堅持到底,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最後憑一己之力脫穎而出!」 但奇怪的是,布考斯基死後,墓碑上刻著:「別試了。」(Don’t try,也有別硬撐、別勉強之意) 看到了沒?儘管著作大賣,讓布考斯基名利雙收,但他就是個魯蛇,他本人也有這個自知之明。他之所以成功並非因為一心想往上爬,而是因為他自知是人生輸家,坦然接受這個事實,然後如實地寫出自己的遭遇與心境。他絕不會違背自我,勉強自己扮演別人。布考斯基的過人之處並非他能克服難如登天的障礙,或是把吃苦當吃補,最後如願發光,成為文學界的一盞明燈;而是他反其道而行,發揚負能量。最大的本事不過是敢赤裸裸將真面目(尤其是最糟糕、最惡劣的一面)全攤在陽光下,義無反顧地公開他的失敗史。 這是布考斯基成功發跡的真實故事:一點也不覺得身為人生失敗組有什麼丟臉。視成功為空氣,完全不把它當回事。就連成名了,他也依舊我行我素:在詩歌朗誦會上,不客氣地對觀眾口出惡言;在公開場合露鳥;看到每個女人都想染指。名氣與成就沒有讓他改頭換面,變成更好的人;他也不想靠改邪歸正名利雙收。 不斷砥礪自己進步,成功不遠矣,但不代表兩者是同一件事。 今天的社會與文化過分強調不切實際的正向思考:要更開心、更健康、凡事爭第一(優於其他人)、更聰明、更敏捷、更富有、更性感、更受歡迎、更有生產力、更受人歆羨、更受人崇拜。此外,要十全十美、卓爾不群:早餐前清空肚裡的黃金,早飯後吻別隨時可自拍入鏡的另一半以及兩個半小孩(其中半個是毛小孩)。接著親駕直升機到辦公室,埋首於工作,這工作不僅能實現個人抱負,也極具意義,說不定將來能拯救地球。 不過,當你停下腳步認真思考後會發現,傳統的人生忠告與寶訓(不外乎正向、快樂的勵志言論),其實是一種固著現象(fixation),一直圍繞你欠缺的東西與缺陷打轉。這些忠告像雷射光,讓你看見自己有哪些不足,看見自己對現狀有哪些不滿,然後不斷提醒你,對你洗腦。你認真學習最佳的賺錢術,因為你認為自己錢賺得不夠多。你站在鏡子前,不斷替自己打氣,告訴自己「我很美」,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美。你拿著約會以及人際關係教戰手冊,因為你覺得自己不討人喜歡。參加可笑的心像練習(visualization exercise),希望自己更成功,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成功。 諷刺的是,固著於正向思考(要變得更好、更卓越)只不過一再提醒我們:自己不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缺了什麼、自己應該要做到卻做不到的事。畢竟,沒有一個真正開心的人需要站在鏡前,不斷催眠自己,說自己很開心,她本來就開心啊。 德州有句諺語:「最小的狗叫得最大聲。」有自信的人,不須向他人證明自己有自信。有錢人不須擺闊,向別人證明自己有錢。不管你是不是應驗了德州那句諺語,你若老是奢求某樣東西,其實是不自覺地一再強化某個現實(unconscious reality):你不是那樣的人。 周遭人以及電視廣告不斷對你洗腦,要你相信掌握快樂人生的關鍵,是有個更好的工作、有輛更拉風的車、有個更漂亮的女友,或是給孩子準備充氣式溫水泳池。社會不斷告訴你,通往美好人生之途就是不斷地增加,有一還要有二、有三……買了再買、有了再有、做了再做、上了再上、多還要更多。你沒有一秒鐘不飽受資訊轟炸,無論大小事,樣樣你都要在意、花心思。在意要不要買台電視機,在意度假有沒有比同事玩得更開心,在意要不要把那個草坪飾品買下來,在意哪支自拍棒適合自己。 為什麼?依我猜測,因為消費者在意愈多,買得也愈多,自然有助於活絡市場。 對店家而言,生意上門固然是好事,但是身為消費者的你,在意太多,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可不是好事。久而久之,你會過度專注於表象與假象,將人生花在追求虛幻的快樂與滿足。美好人生的關鍵是放下,管他那麼多幹嘛。我們應在意怎麼減少而非增加,只須在意真相、當下以及重要之事。 周而復始的回饋迴路惡性循環 人腦裡有個隱伏的怪咖,若放任它不管,會讓你完全抓狂。看看下面的例子,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想到要當面和某人對質,心情忐忑不已。忐忑焦慮讓你坐困愁城,啥事也做不了,然後你開始自問,怎麼會這麼焦慮?這下你因為探究焦慮而焦慮。喔,糟糕!雙倍焦慮!為焦慮而焦慮,焦慮有增無減。快,我的威士忌在哪兒? 或者,我們來談談你的脾氣。你為了一件愚不可及的鳥事發火,而你並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這麼容易動怒,這下你更怒了。然後,在怒火未全熄下,你發現動不動就生氣把自己搞得膚淺又小氣,你不喜歡這樣。因為太討厭這樣的自己,你對自己也怒了。你看看自己:你怒自己為生氣而生氣。去你的,忍不住拳頭就往牆壁招呼。 又或者,你老是擔心自己有沒有做對的事,擔心復擔心,久了質變成擔心自己擔太多的心。或是你每犯一次錯就心懷愧疚,繼而開始對自己心懷愧疚感到愧疚。抑或動不動就傷心、落寞,後來僅僅一想到這狀態,就更傷心、更落寞。 歡迎進入周而復始的回饋迴路(feedback loop)惡性循環。很可能你已經歷過幾次,或者現在都還深陷其中。「天啊,我怎麼老在重複回饋迴路──我實在是再失敗不過的遜咖。我應該停止這樣下去。唉,連自稱是魯蛇,都讓我覺得是十足的失敗者。我應該停止看扁自己。喔,去他的!我這老毛病又犯了!看到了沒?我是魯蛇!啊,我受不了啦!」 朋友,冷靜點。信或不信,這正是身為人類的精彩處。首先,地球上少之又少的動物具備深思熟慮的能力,但人類卻擁有這難得的資產,有能力思索探究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想起自己曾上影音網站YouTube觀看迪士尼小天后麥莉.希拉(Miley Cyrus)的影帶,事後覺得自己真是個神經病,竟會想看麥莉.希拉的演出。啊哈,多神奇的自覺力! 這下問題來了:當今社會透過消費文化(標榜產品有多麼神通廣大)、社群媒體(不外乎炫耀自己過得比別人酷炫),讓世人漸漸相信,焦慮、恐懼、愧疚感等負面情緒毫不可取。我的意思是,若打開臉書動態功能,每個人似乎都過得洋洋得意。靠,本週就有八個朋友結婚!電視播出某個十六歲少女生日禮物竟是一輛法拉利。一個屁小孩發明了一個應用程式(衛生紙用完會自動到府補貨),二十億美元輕鬆入袋。 反觀你,宅在家裡替愛貓剔牙,忍不住嫌自己,人生過得真遜。 回饋迴路惡性循環與流行病幾乎只剩一線之隔,我們許多人已因它承受過大的壓力,過於神經質,也過於嫌棄自己。 回到我祖父那個年代,他日子若過得不順遂,一樣會抱怨人生糟透了,但是他可能會說:「哇塞,我百分之兩百覺得自己今天過得跟牛屎一樣背。但是……唉,管他的,這就是人生,還是認命地乖乖回去鏟乾草吧。」 時間轉到今天,大家會怎麼反應?假若你覺得今天真是他X的有夠背,儘管這情緒只有短短五分鐘,但已經有三百五十張炫耀人生何處不幸福、何處不風光的照片,朝你窮追猛打,你不可能不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不對勁。 就是這懷疑自我、嫌棄自我,讓我們走不出自責的惡性循環。我們不爽自己感到不爽,愧疚自己心生愧疚,生氣自己發火,焦躁自己變得焦躁。唉,我到底怎麼了? 這也是「管他的」何以這麼重要,甚至可以拯救世界,因為這世界就是這麼地該死,但那又怎樣,關我們啥事。學著放下,因為現實一直都是這樣,未來也不會改變。 別在意你心情不好,學著放下,如此一來,你的回饋迴路就會短路斷線。你要跟自己說:「我覺得糟透了,但是管他的,誰在乎呢?」然後,恍若被撒上一層名為「管他的」魔法仙塵,不再因為心情不佳而嫌棄自己。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說過,為了看清眼前的世界,需要抗爭、抗爭、再抗爭。其實釋放壓力與焦慮的辦法近在眼前,只是我們太忙,無暇注意,反而只顧著欣賞養眼照、成人電影,或是忙著研究健腹器材的廣告(其實這些器材根本沒用),埋怨自己怎麼沒練出線條分明的六塊肌與人魚線,順利泡上一個金髮妞。 我們在網上嘲笑「第一世界種種無病呻吟的問題」(First World problems),但我們的確為成功付出了代價。過去三十年,壓力導致的健康問題、焦慮以及憂鬱症大幅飆高。家家戶戶裝了液晶電視,享有日用品宅配到家的服務,儘管走過吃不飽、穿不暖的危機,卻換成精神上、形而上的危機找上我們。現在有太多事情要煩心,有太多機會可選擇,以致不知該怎麼取捨,不知什麼該在意,什麼不該在意。 我們可見、可知的事物多到數不清,同理,世上有數不清的辦法與方式讓我們知道自己不夠格、不夠好,讓我們認清事情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因此覺得糾結,甚至撕心裂肺。 近年來,「追求快樂人生」之類老掉牙的文章,在臉書轉載分享了八百多萬次,但這些文章根本鬼話連篇,狗屁不通,以下才是真理,只不過大家都不明白: 冀求正向思考、正向經驗,本身就是一種負向的生活經驗。說來弔詭,坦然接受自己負面思考與負面能量,反而是正向思維。 這完全顛覆了慣有的思維(mind-fuck)。所以我給你一分鐘好好整理思緒,或者再讀一遍這句話:冀求正向思考、正向經驗,其實是負面作為。這也是已故英國哲學家艾倫.華茲(Alan Watts)所謂的「逆向法則」(backwards law),一個人愈是用力追尋快樂,愈不容易快樂滿足。因為愈去追求什麼,代表你愈缺什麼。一個人滿腦子愈想致富,不管賺再多的錢,愈是覺得自己很窮、一文不值。一個人愈是強烈地想變成讓大家心動的性感美女,每看一次自己,愈是覺得自己醜,儘管實際長相並沒有那麼不堪。愈是強烈地想過得開心、人見人愛,反而變得愈孤單、愈膽小害怕,儘管身邊有眾人圍繞。愈是強烈地想提升心靈層次,愈是變得自以為是與膚淺。 這就像有次我嗑藥之後,愈想一步步靠近住家,房子反而離我愈來愈遠。是的,我剛剛用了吸食迷幻藥之後飄飄然的幻覺,點出追求幸福快樂背後的哲學思維:別他媽的管東管西、瞻前顧後,幹嘛在意那麼多。 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說過(我打包票他說這話時,絕沒有嗑藥):「愈是追求與探索構成幸福的因素,愈是與快樂無緣。愈是追求生命的意義,愈不懂得生活。」 換個更簡單、更直白的說法: 別硬撐,別勉強。 等等,我知道你想說什麼:「馬克,聽你這麼一說,我興奮地奶頭都變硬了,但我為了雪佛蘭卡馬龍跑車(Camaro,電影《變形金剛》裡的大黃蜂)辛苦存了這麼久的錢,就這麼放棄嗎?為了凹凸有致的火辣身材,餓了這麼久,難道就這麼放棄嗎?畢竟,我已花了大錢添購健腹機!還有,我一直奢想的那棟湖邊大宅?若把這一切都放下,不再念念不忘,我可能一事無成過一輩子。你不希望我這樣吧?」 很高興你提出這個問題。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對某件事愈不在意,你對那件事的表現與掌控其實愈好。最不在意某事成敗的人,最後卻插柳成蔭。當你停止在意,一切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到底這是怎麼回事? 逆向法則講究「退一步」、「留餘地」,其實是有道理的:「管他的」之所以有用,發揮的是以退為進、欲擒故縱、以不變應萬變的逆向操作。若擁抱正向是負面思維,那麼接受負面思維其實會激發正向意識。在健身房忍受痠痛煎熬,有利健康與精力獲得全方位的改善。失敗是成功之母。勇於面對怯懦與不安全感,反而更自信、更有群眾魅力。誠實以對儘管痛苦,卻最能催生關係裡的互信與互重。經歷恐懼與焦慮之痛,反而讓你勇氣十足、堅持到底。 說真格的,我可以繼續長篇大論下去,但你應該已抓到重點。人生裡一切的值得均得經歷一番波折等負面的生命經驗才可得,逃避、壓抑、消音只會招來反效果。逃避受苦會繼續受苦,逃避糾結會繼續糾結,否認失敗會繼續失敗,掩飾丟人現眼的一面才叫丟人現眼。 人生恍若織布,少不了疼痛這條織線。硬把疼痛線從布疋上扯掉,不僅行不通,還會讓整塊布四分五裂。想方設法避開疼痛,意味太在意疼痛。反之,面對疼痛,若能一笑置之,你將銳不可擋、攻無不克。 我這輩子在意太多事情,但是對很多事情也一笑置之。這種「管他的」態度,彷彿一條被大家忽視、沒人走的路徑,踏上後,一切將有所不同。 你這一生可能遇過這種人,偶一為之的「管他去」發作,結果締造驚人的成就。你本人這輩子也可能有過「管他去」的經驗,沒想到一鳴驚人,登上讓人望塵莫及的高度。以我自己為例,不顧一切辭掉才做了六週的財務工作,另在網路創業,高居「管他的」名人榜前幾名。後來又「管他的」賣掉大部分資產移居南美洲。會瞻前顧後嗎?一點也不,想到就去做了。 「管他的」想法一冒出來,人生藍圖就此峰迴路轉:職涯出現重大轉彎;一時衝動從大學退學加入搖滾樂團;終於下定決心,甩掉又渣又廢的男友(你頻頻逮到他偷穿你的絲襪)。 「管他的」是一種人生態度,睥睨讓人惶恐不安以及難以克服的挑戰,並照常行動。 「管他的」表面上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要掀開蓋子,才看到又一袋的墨西哥捲餅。不好意思,連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句話是啥意思,但管他的呢!我只是覺得一袋墨西哥捲餅聽起來很屌,所以大家聽懂就好。 我們多數人的生活裡充滿糾結與掙扎,因為過於在意不該在意的東西。我們太在意加油站服務員態度不佳,抱怨他們找錢時盡給零錢。太在意電視台突然停播我們喜歡的一檔節目。太在意同事沒好奇地問我們週末怎麼過。 同時間,我們的信用卡刷爆了,養的狗討厭我們,念國三的小孩在浴室吸食甲基安非他命(甲安),而我們卻還在為對方只找零錢以及電視停播《大家都愛雷蒙》(Everybody Loves Raymond)氣得跳腳。 聽好啦,人生就是這麼回事,你終將會死,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我怕你忘了,所以再提醒你一次。你和大家一樣會步入死亡,只不過早晚罷了。短暫的人生,你能在意的事情有限,而且非常有限。若你沒有自覺,不知取捨地在意每件事、每個人,不久你就會掛了,還會被人嫌到不行。 管他的、懶得鳥他,是一門高深工夫。儘管這說法聽起來有些荒謬可笑,搞不好還有人罵我是混蛋。其實我要說的是,我們必須學習聚焦、學習有條不紊地整理思緒。然後選出對自己重要的東西,捨掉不重要的,取捨標準是依據個人不斷琢磨與微調的價值觀。這工夫得之不易,需要花一輩子修練才行。期間你會一再失敗,但這可能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值得費神的糾結,也可能是這輩子唯一的糾結。 你過於在意每個人、每件事。因為自覺付出得多,所以覺得自己理應時時刻刻都過得開心愜意,每件事理應照你要的方式進行,這是一種病,會活剝生吞你。你把每一次逆境或不順心視為不公不義,每一次挑戰視為挫敗,每一次不便視為在找你碴,每一次的意見不合視為背叛。結果走不出思維的死胡同,飽受自覺該得卻得不到的煎熬,在自己惡性循環的回饋迴路裡兜圈子,動個不停卻哪裡也到不了。
第一章 別硬撐,別勉強 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酗酒、流連花叢、嗜賭、粗鄙、小氣、潦倒,在人生最落魄時,寫寫詩。這種人,你可能打死也不會找他指點迷津;勵志書大概也不太可能以他為榜樣。 正因為如此,他是本書最理想的開場人物。 布考斯基想當作家。可惜數十年來,求職路上處處碰壁,沒有一家雜誌、報社、期刊、經紀公司、出版商肯聘用他。據他們透露,布考斯基的作品糟透了:粗鄙、敗壞風俗、道德墮落。拒絕信愈堆愈高、打擊一個接一個,讓他掉入酗酒引發的憂鬱症深淵,久久走不出來,這輩子幾乎都被憂鬱症纏身。...
目錄
第1章 別硬撐,別勉強 周而復始的回饋迴路惡性循環 「管他的」是一門高深工夫 馬克,這本書到底有什麼意義? 第2章 幸福快樂不見得是好事 「掃興貓熊」的不幸遭遇 快樂來自於解決問題 被高估的情緒反應 選擇奮鬥的目標 第3章 你並非特例 分崩離析 特例的暴政 但是,如果我不特殊、不平凡,我活著還有啥意義? 第4章 受苦值得嗎? 自知之明恍若洋蔥 搖滾明星的痛 不足取的價值觀 好/壞價值觀的定義 第5章 都是你的選擇 選擇 負責代表有錯? 面對悲劇的反應 不能改變手上的牌,以及接受天生缺陷 受害情結蔚為風潮 只有做不做,沒有「怎麼做」 第6章 每一件事,你都錯了(我也不例外) 想法的建築師 小心你所堅信的事 堅信不疑的風險 曼森的迴避法則 殺掉自我 對自己少一些確定感 第7章 失敗是前進的動力 成與敗的弔詭之處 痛苦是過程的一部分 「行動吧」原則 第8章 拒絕的智慧 學會拒絕,你的人生會更好 界線 如何建立互信 堅持到底,以求自由 第9章 人終將一死 凌駕在自我之上 死亡的陽光面 謝詞
第1章 別硬撐,別勉強 周而復始的回饋迴路惡性循環 「管他的」是一門高深工夫 馬克,這本書到底有什麼意義? 第2章 幸福快樂不見得是好事 「掃興貓熊」的不幸遭遇 快樂來自於解決問題 被高估的情緒反應 選擇奮鬥的目標 第3章 你並非特例 分崩離析 特例的暴政 但是,如果我不特殊、不平凡,我活著還有啥意義? 第4章 受苦值得嗎? 自知之明恍若洋蔥 搖滾明星的痛 不足取的價值觀 好/壞價值觀的定義 第5章 都是你的選擇 選擇 負責代表有錯? 面對悲劇的反應 不能改變手上的牌,以及接受天生缺陷 受害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