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穿越一世紀 思想跨越幾千年
從人類基因開始追根溯源,教你勇敢面對和從容戰勝恐懼!
恐懼是魔鬼,看本森院長教你怎樣打敗它。
讀《我心無懼》,你會發現,從地獄到天堂,不過是一線之隔。
孩提時代,我們害怕童話故事裡所有邪惡的龐然大物;
青春年少,我們擔心著默默無聞的自己,得不到別人的關注;
長大成人,我們懂得了害羞,見到陌生人就緊張、渾身不自在;
中年之後,不夠成功、沒能轟轟烈烈做一番大事業,成為我們內心的通病;
而人到老年,我們又開始恐懼逐漸向自己逼近的死亡。
好像人活一世,一直都逃不過一個「怕」字。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該如何對待人生各個階段所面臨的心靈考驗?
又該如何克服恐懼,收穫平靜幸福的人生呢?
恐懼是魔鬼,看本森院長教你怎樣打敗它。
讀《我心無懼》,你會發現,從地獄到天堂,不過是一線之隔。
內容簡介
文字穿越一世紀 思想跨越幾千年
從人類基因開始追根溯源,教你勇敢面對和從容戰勝恐懼!
恐懼是魔鬼,看本森院長教你怎樣打敗它。
讀《我心無懼》,你會發現,從地獄到天堂,不過是一線之隔。
本書是作者亞瑟‧本森探討人性和內心恐懼的一部隨筆集。緯度上,以人一生中的幾個重要年齡段,分析不同時期的恐懼感及其成因;經度上,引經據典闡述內心恐懼產生的根源,徹底讓人們直面恐懼。最後,經緯結合處,給出人們戰勝恐懼的各種方式和獲得寧靜的啟示。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哲學隨筆。
作者簡介:
亞瑟‧克里斯多夫‧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他的父親是十九世紀末坎特伯雷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其叔叔是著名的哲學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傳統,也很自然地遺傳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樣遺傳在他身上的,還有家族性的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鬱性的精神病,雖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他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並在1885~1903年間,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1906年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1915~1925年間,他擔任莫德林學院院長。
章節試閱
序文
於是,他們繼續前進,終於來到山谷之中。
基督徒說:「我看到路的盡頭有一個物體,它的形狀,我從來沒見過。」
約瑟夫問:「母親,那是什麼啊?」
「一個醜八怪。孩子,那是一個醜八怪。」母親回答道。
「但是,母親,那形狀像個什麼呢?」他又問。
「這我可說不上來。」母親說。
他們接著往前走,那個怪物越來越近。
這時,母親說:「它就在眼前了。」 —《天路歷程》第二章
陰 影
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尚未失去熱情和活力、只要我們仍然渴望揭開人生的謎底,無論這渴望是時時縈繞在心頭,還是間或閃現在腦海,每個人都難免會經歷這樣的時刻:回首往昔,我們既不唏噓感慨,也不穿鑿附會捏造出傳奇經歷聊以自慰,只是細細盤點那些逝去的歲月,追問自己:究竟哪些事情給我們留下了最真切、最清晰、最強烈的印象?在這個時刻,我們會翻檢瑣碎蕪雜的回憶,極力辨認出那些意味深遠的往事,反省自己:在人生的哪個環節中,
我們原本可以換一種處事方式?哪些才是生活的重點?哪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了不朽的印記?以及哪些曾經深深地傷害了我們?
人生之所以看似撲朔迷離,其根本,在於我們不能預先安排自己的命運。即便身在其時其境,也無法判斷真正的歡樂、真正的危險、真正的憂傷,究竟會發生於何處。很多事情,曾充盈我們的心靈、曾點燃我們的希望、曾成為我們的奮鬥目標、曾激起我們無比強烈的渴望。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們的顏色逐漸褪去,化為我們內心最微小、最空洞的幻影。就像我們翻書時偶然看到曾經夾在書頁裡的花,如今早已枯萎得面目全非。而對於當初摘作這朵花,是為了紀念怎樣一個不平凡的、令人內心激盪的時刻,我們卻已茫然無從追憶了。
僅靠別人的指點,不可能獲得任何真知。唯有付出相對的代價,我們才能真正醒悟人生的道理。比方說,一個孩子即將踏上人生的險途,做父母的,一個憂心忡忡,另一個淚水漣漣。他們會給予很多忠告,但此時的孩子無法理解,也不在意。他表面上在聽父母講話,可眼睛卻盯著地毯,心裡琢磨著:「那個藍色的東西,造型真奇特,地毯的圖案裡到處都有這個東西,它到底是鳥,還是花?喔,這肯定是一隻落在樹枝上的鳥!」盼著父母的這頓嘮叨趕
緊結束,他又瞧了瞧父親手上的傷疤,想起家人告訴過他,那是父親小時候在黃瓜架上受的傷。很久以後,直到這個孩子真的犯了錯誤,也嘗到了苦楚,這才想起父母曾經的忠告和提醒。可這時,他還是會納悶:當初父母怎麼不把話說得更明白些呢?
人生向來如此。就算我們都曾讀過恰爾德‧羅蘭的故事(出自英國著名詩人白朗寧的長篇敘事詩《羅蘭公子》),可如果眼前出現一座與故事裡一模一樣的陰森塔樓,我們仍將看不出其中的危險。必須像恰爾德‧羅蘭那樣,親自進去走一遭,品嘗一下落入陷阱的痛苦滋
味,我們才會醒悟,才會想起其實早有人警告過我們,此地暗藏兇險。
喬治‧麥克唐納德(George MacDonald,1824—1905,蘇格蘭作家、詩人、基督教牧師,代表作:《莉莉斯》、《幻想家》、《公主與哥布林》等)寫過一本離奇而美妙的書—《夢幻
集》。其中一個小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頗深:
有個男孩在一座被施了魔法的森林裡遊蕩,人們告訴他不要靠近食人怪的房子。他的嚮導,一個陰沉的年輕人,把他帶到岔路口。儘管嚮導對其中的一條路感到疑慮不安,男孩卻仍然選擇了這條路。
就在不久前,他曾被樹妖迷惑,被騙取了真情。雖然這件事使他的心情不再像剛出發時那樣歡樂了,但他後來畢竟從樹妖那裡逃了出來,並覺得自己已經從中汲取了教訓。
最終,他還是來到了林間空地裡的矮房子前,看到房子裡有個老太婆正在讀一本古老的書。他走了進去,仔細察看屋子裡的陳設。儘管別人的警告還在耳畔迴響,可他卻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打開了牆角壁櫥的門。起初,他以為那只是個黑漆漆的壁櫥。
但是門開之後,他大吃一驚,裡面竟有一條幽深的通道,通往很遠的地方,通道的另一端,正處於繁星閃爍的夜晚。
接著,一個人影,似乎剛剛穿越一個遙遠的距離,轉過牆角,放慢速度朝他走來。他來不及關上門,只好站在一旁,讓路給那個人影。那個人影從他面前經過,悄無聲息地繞到他的身後。很快的,他明白過來,那是他自己的影子,映在地板上,停在他的腳邊。他問剛才是怎麼回事?
那個老太婆回答說:「你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人都跟你一樣,也曾找到他們自己的影子。」
那個老太婆本來一直低著頭看書,現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抬起頭看著他。他發現老太婆滿嘴都是白森森的獠牙,終於明白了這是個什麼地方,急忙跌跌撞撞地逃出來,而那個黑色的影子,便緊緊地跟著他。
從那以後,他經歷了好長一段憂傷的日子。在那段日子裡,他的身後總是拖著一個令他痛苦不堪的影子。
很多人的經歷,都可以用這則小故事來描述,而且再貼切不過了。這些人也曾迷惘,在遇到誘惑時放棄了最珍貴的東西,比如,純潔的心靈。他們獲得了暫時的滿足,但是很快就發現,有個陰影緊緊跟隨著自己,無論流下多少悔恨的淚水、忍受多少心靈的折磨,都無法驅散這個陰影。或許,只有隨著時間的流逝,心靈的傷口才能逐漸癒合;只有新的目標和忙碌的工作,才能驅散這個陰影。但是即便如此,這個陰影也未必一定能夠消除,哪怕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
但如果總是被這個陰影壓抑著不能自拔,人就毫無尊嚴可言了。再怎麼說,這不過就是個陰影罷了。或許我們在初次遭遇這個陰影時,毫無抵抗的能力,或許我們將忍受漫長而屈辱的日子,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永遠成為它的俘虜。我們絕對不能因為陰影的存在而虛度光陰、身心委靡。因為我們至少確信一件事,那就是在戰勝陰影之前,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竭盡全力與之搏鬥,而且越早拿起你的劍,你就能越早迎來光明。
我們還必須懂得,能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的人,只有我們自己。別人能做的,只有同情和安慰,他們撫慰的,是我們受傷的虛榮心,告訴我們眼前的危險與災難,其實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嚴重,還說我們犯下的錯誤,並非無可彌補;但是他們誰也不能真正做到讓我們不再身陷險境、心無懊悔。他們的安慰,不能成為我們不敢正視困境的藉口。他們頂多不過是在鼓勵我們重新振作起來罷了。
但是我們不能指望改變命運的法則。而且我剛剛說過,我們無法預見將來的危險、這就是命運的法則之一。無論那些過來人怎樣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些危險,無論那些愛我們的人怎樣急切地警告我們,我們都無法逃避這個宿命。因為,錯誤與困境是人生中最寶貴的經驗。
儘管身處困頓時,我們會失去愉悅的心情,也無法判斷何時才能苦盡甘來,但是我們至少能夠反覆地告訴自己:這就是真實的人生,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因為逆境可不是賞賞花、散散步、享受享受林間日光那樣輕鬆快樂的事,逆境是考驗韌性、激發潛能、促人奮進的艱難時刻。只有這樣的考驗與磨礪,才能使我們更加明確人生的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做那些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因為人生中的歡樂,可以使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周遭的世界。而且我們也不必畏懼歡樂,我們可以盡可能地擁有它們、享受它們,因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生活對我們的打磨與雕琢。
CH 02 恐懼心理之種種
如今,每當回首往事,我總能發現,有些經歷彷彿糟糕透頂,可其實並沒有對我造成什麼傷害。當然,我曾經歷的逆境,也不過就是一個平凡人所能經歷到的那些。但是,就如白朗寧(Robert Browning,1812—1889,英國著名詩人、劇作家,維多利亞時代代表詩人之一,與丁尼生齊名。代表作有《戲劇抒情詩》、《環與書》、詩劇《巴拉塞爾士》等)所說:「身為一介凡夫,我已經歷足夠的逆境—失去親人,對生活感到失望、所愛的人疾病纏身,自己也多災多病,那些爭吵與誤解,人們對我的怨怒、敵意與指責,以及我所失去的一切。
「我曾犯下嚴重的錯誤,也曾有愧於自己的職責。我曾做了很多令自己懊悔的事,還曾經是個不可理喻、無情自私的人。其中很多事情都使我受到嚴重的傷害,使我陷入悲哀,甚至絕望之中。但是我從不覺得這些事能造成我本質性的傷害,甚至有些事還使我受益無窮。逆境使我變得富有耐心與勤奮,使我懂得有些事,是自己無論如何都必須全力避免的。
「但有一樣東西卻一直傷害著我。事實上,我常常深陷於此,不能自拔。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就失去了力量,無法邁開腳步繼續前行。它就是恐懼。恐懼有很多名字,每個名字都讓人厭惡──焦慮、懦弱、意志不堅。倘若放任自己的恐懼,人生將不會有任何收益。自從誕生到這個世界上,恐懼就是我人生中的陰影,而且我相信很多人的人生中都存在著這個陰影。我想在這本書裡追蹤這個陰影,看看它的巢穴究竟在哪裡、看看它那可怕的力量究竟從何而來,還要弄清楚人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抵禦它的脅迫。
「置身於光明之中,這個陰影似乎虛幻不實。但是與它正面相對的時候,它總是具有一種力量,令人沮喪、令人麻木。它就像一個心懷惡意的人,對人施加可怕的魔法,使人喪失招架之力。但是說來也怪,我的人生中也有那麼幾次例外。當我真的有理由感到恐懼時,恐懼竟然失去了魔力。我這就舉幾個例子,大家很快便能明白我的意思。
「有一次,我必須要做一個外科手術。事情來得很突然,我毫無心理準備。如果早知道要做手術的話,我會仔細揣摩手術的每一個細節,會把自己搞得心驚肉跳、痛苦不堪。但是事實上,當那一刻真的來臨時,我卻看到自己從容地隨著大夫和護士走到床邊,彷彿是在探險,而且,竟然樂在其中。
「有一次,我被派去協助兩名嚮導搶救一位不幸墜崖的女士。我們的任務是,無論她仍活著,還是已罹難,我們都必須把她帶下山。我們帶上一台輪椅,急匆匆地穿過松樹林趕到山上時,發現這位不幸的女士仍然活著,但是傷勢非常嚴重:她的一隻眼球已經掉出來,一條胳膊和一條大腿已經斷了。她的外套碎成了布條,地上到處都是一汪一汪的血。那血多得超出我的想像,我很震驚人體怎能容納下那麼多的血?
「她的意識尚且清醒。我們必須把她抬到輪椅上,還得問清楚她的家人、住址。在詢問過程中,她暈了過去。我只好繼續努力帶她下山,然後把這個壞消息通知她的親屬。
「如果事先有人告訴我那是個什麼樣的任務,我想我肯定不敢承擔下來。可是這個任務來得實在突然,我無暇顧及太多,結果,發現自己完全可以勝任這個工作,因此,我對自己的潛能深感不可思議。
「還有一次,我被困在冰川上的一個縫隙裡,身體半懸在空中,下面就是深不可測的洞穴。這個洞的底部,是一條暗河,湍急的水流正在冰面下的幽暗中咆哮著。我找不到任何支撐身體的東西,什麼都抓不到,也踩不到。我的同伴根本搆不著我,更別說把我拉上來了。就在我快要失去知覺的時候,我聽到自己的呼吸漸漸微弱下來,覺得自己肯定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但即便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我還是可以對自己說,非常誠懇,也非常謙虛地說:我一點也不恐懼。只是有點擔心自己死後,伊頓那邊的事可能有點不太好處理。因為那時我是老師,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要負責一些學生的食宿。當然,身處困境時,卻仍在考慮這些事情,並不是因為我故意想要轉移注意力,好讓自己能夠平靜地面對死亡。實際上,我的的確確沒感到絲毫的恐懼。
「還有一次,就在不久前,我要進行一次極艱難、極痛苦的會談。會談之前,我緊張得煩躁不安。後來,又有一件事需要我去倫敦一趟。這樣一來,我就有藉口避開這次會談了。就在開車去倫敦的路上,我還在想,這次會談可能開不成了。可是,我卻突然意識到,自己對這次會談其實非常掛念。畢竟我已經忍受了那麼多煎熬、做了那麼多的準備工作。如果這次會談真的被取消,我反倒有些失望了。其實,我還是期待著這次會談的,且想看看這次會談究竟會進行得怎麼樣。好奇的天性使我沒有成為一個逃兵,我如期參加了會談。這次會談,真的是糟透了,比我之前想像得還糟,但是一點也不可怕!
「這四件事都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如果要問在這幾次事件中,我的勇氣從何而來,我當然願意說,這是因為我擁有頑強的意志。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前三件事發生得太突然,我沒來得及多想什麼。最後一件事使我在等待過程中焦慮萬分、備受煎熬。但是到了最後,我並做一丁點兒的努力,恐懼就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在這幾件事的過程中,我心裡總是湧起一股強烈的感覺,感覺生命進入了更高的境界,感覺自己可以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任何挑戰,我甚至渴望獲得更多的磨礪。就在被卡在冰川縫隙裡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原來,大限將至時,人的感覺也不過如此!』這樣自言自語著,我心裡平靜極了。
「由於有了這樣的經歷,一些在別人看來難以理解的事情,我卻逐漸能夠明白了。比如,歷史上許多悲劇事件的主人翁,最後不是被燒死了,就是被絞死了。而在行刑的那一刻,他們卻還能從容安詳,甚至滿心喜悅。我確信,他們之所以有如此的表現,是因為人類的生命中,有某種成分是永生的、是超越於死亡之上的。因此,在面對死刑時,他們的心靈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力量。在那種時刻,人的本能會比常識和經驗更明智,本能會使即將死去的人們猛然醒悟:『所謂死亡,其實不過如此。』
「面對死亡時,生命中固有的本能遠比想像死亡時人們所做的各種推測,更能揭示死亡的真相。這種本能,使人們在極端的情況下,能夠看清事情的本質,讓人們堅信,在繩子拉緊時、火焰升騰時、刀斧落下時,有一樣東西非但不會受到絲毫損傷,還會擺脫這具備受屈辱的軀殼,最終獲得解脫。眼前的死亡不過是短暫的一瞬,此後我們還要進行更漫長、更重要的旅行。死亡僅僅意味著一個篇章的結束,以及另一個篇章的開始。
當然,死亡也包含了某種卑微的成分,那就是人們的恐懼。開啟新的大門,放棄熟悉的一切,這的確會使人驚恐不安。然而我卻堅信,死亡既然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經歷,那麼,它一定是一件非常簡單,也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我們曾體驗過死亡,那麼,在回顧這個經歷時,我們一定會為自己曾把它看得如此重大、如此可怕,而感到不可思議。
序文
於是,他們繼續前進,終於來到山谷之中。
基督徒說:「我看到路的盡頭有一個物體,它的形狀,我從來沒見過。」
約瑟夫問:「母親,那是什麼啊?」
「一個醜八怪。孩子,那是一個醜八怪。」母親回答道。
「但是,母親,那形狀像個什麼呢?」他又問。
「這我可說不上來。」母親說。
他們接著往前走,那個怪物越來越近。
這時,母親說:「它就在眼前了。」 —《天路歷程》第二章
陰 影
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尚未失去熱情和活力、只要我們仍然渴望揭開人生的謎底,無論這渴望是時時縈繞在心頭,還是間或閃現在腦海,每個...
目錄
CH 01 陰影/
CH 02 恐懼心理之種種/
CH 03 最陰鬱的疑慮 /
CH 04 軟弱 /
CH 05 恐懼的益處 /
CH 06 童年時代的恐懼心理 /
CH 07 青春期的恐懼 /
CH 08 青年時代的恐懼 /
CH 09 中年人的恐懼 /
CH 10 老年人的恐懼 /
CH 11 約翰遜博士 /
CH 12 丁尼生、魯斯金、卡萊爾 /
CH 13 夏洛蒂‧勃朗特 /
CH 14 約翰‧斯特林/
CH 15 本能的恐懼 /
CH 16 對生活的畏懼 /
CH 17 簡樸 /
CH 18 情感 /
CH 19 罪過 /
CH 20 寧靜 /
CH 01 陰影/
CH 02 恐懼心理之種種/
CH 03 最陰鬱的疑慮 /
CH 04 軟弱 /
CH 05 恐懼的益處 /
CH 06 童年時代的恐懼心理 /
CH 07 青春期的恐懼 /
CH 08 青年時代的恐懼 /
CH 09 中年人的恐懼 /
CH 10 老年人的恐懼 /
CH 11 約翰遜博士 /
CH 12 丁尼生、魯斯金、卡萊爾 /
CH 13 夏洛蒂‧勃朗特 /
CH 14 約翰‧斯特林/
CH 15 本能的恐懼 /
CH 16 對生活的畏懼 /
CH 17 簡樸 /
CH 18 情感 /
CH 19 罪過 /
CH 20 寧靜 /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