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良醫、還是庸醫? 是良藥、還是毒藥?
想要健康長壽,就不能看錯醫生、吃錯藥,
你真的知道該怎麼選醫和選藥嗎?
讓醫學博士岡田正彥告訴你,選擇良醫良藥的50條鐵則!如果可以長保健康,誰都不想去醫院。
但即使能不去看醫生,也很難完全不吃藥,
究竟該如何辨別誰是值得信賴的醫生、什麼才是安全的藥品?
本書作者以國內外大規模調查的基礎及個人臨床醫療經驗,
提出許多犀利獨特的主張:
‧不要相信『權威醫師』的經驗談
‧不靠安眠藥治療失眠的六種方法
‧抗癌藥無法延長壽命!
‧從開藥方式分辨好醫師的五大特徵
‧新藥不是救世的治療藥,而是不安的實驗藥
想要健康長壽,選對醫師就成功九成。
岡田正彥醫師為你解答所有關於醫與藥的迷思與疑惑,
讓你選對良醫、吃對良藥,死前不後悔,長壽又健康!
【專業推薦】
呂鴻基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許重義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兼講座教授
梁錦華 美國功能醫學及抗衰老醫學專科醫師
【日本亞馬遜讀者好評推薦】
★這類健康書通常都會寫得很難懂,但這本卻淺顯易懂!明天我就要來實行書中的健康法。(讀者miyarinn)
★原本以為是常識,但卻是「錯誤的知識」,讓我感到相當驚訝。果然一知半解的常識是很危險的。(讀者K)
★讀了本書後,抱持的疑問全都解開了。這本書非常易讀又易懂,讀起來相當輕鬆。(讀者匿名)
作者簡介:
岡田正彥 (Masahiko Okada)
新潟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
一九四六年生於日本京都府,一九七二年畢業於新潟大學醫學院,一九九〇年擔任同大學醫學院教授與醫學博士。擔任美國IEEE Transaction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學刊副總編輯、《生物醫療工程》學刊總編輯等。一九八一年獲得新潟日報文化獎、二〇〇一年獲得臨床病理學研究振興基金的「小酒井望獎」。專攻預防醫學與長壽科學。現任東京都足立區水野紀念醫院董事,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進行治療與預防諮詢。另外還擔任水野老人照護中心所長,每天接觸許多八十歲以上超高齡患者,給予生活習慣方面的改善建議。
譯者簡介:
吳乃慧
政大廣告系畢,京都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曾出過日文旅遊書,並曾翻譯建築、設計、健康、手作等相關書籍。
章節試閱
【前言】
醫師其實並沒有正式學過處方箋的開立法。
聽到這點,你是不是覺得很驚訝?不過,這是真的。醫學系學生沒上過開立處方箋的課,「成為實習醫師後,再邊看邊學指導醫師的做法」成了培育醫師的基本方法。
我現在頂著新潟大學名譽教授的頭銜,擔任東京某老人健康照護中心的所長,從事高齡者的醫療諮詢。來中心看診的老人家們真的是各式各樣的病痛都有,每次看了他們的「用藥手冊」,都相當震驚。
從每天早上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的藥,到睡前要吃的安眠藥,不少病患一天要吃上好幾位醫師開立的十幾種處方藥,甚至還有要吃二十幾種藥的情況!
每次看到這種狀況,我就會陷入沈思:「如果將這些藥全部吞下,一定會生病的。」
這些怪象其實都源自於醫師的判斷。
一位醫師的培育過程,必須經歷醫學系畢業,然後成為實習醫師。我在當實習醫師的時候,也是一邊跟在醫師學長姐身旁,一邊學習醫療現場做法。
但親臨現場後,好幾次都曾出現「咦!?」的疑惑。
即便眼前兩位病患的病情與病名相同,卻會因為指導醫師的不同,而開出不同的處方箋。如果去查這些藥物的藥理與副作用,還會出現將不能並用的藥同時並用,或是隨便就開立長期使用會產生嚴重副作用的藥物。
從實習醫師時期一直到現在,雖然時間久遠,但醫療現場依舊沒多大改善。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發現:日本人每年看病的次數高居世界第一。相較於先進福利國家瑞典一年三.○次,日本多達一三.一次。這可能要歸功於日本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讓日本人能輕鬆走進醫院、接受檢查然後領藥。可是,醫師卻不曾正式學習過處方箋的開立方法。
因此才會發生A醫師、B醫師與C醫師針對同一疾病卻開出不同處方藥的現象。所以,你現在吃的藥,真的適合嗎?
+「接受健康檢查」是一大錯誤
我從新潟大學醫學系畢業後,以內科醫師的身分開始行醫生涯,我專攻的是循環系統疾病,診療過許多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
一開始我學習周遭前輩的做法,依樣畫葫蘆地用於我的病人身上。但是,接觸過許多吃了大量藥物的病人後,漸漸對日本醫療現場做法產生疑問。
舉例來說,血壓如果高,就給降血壓的藥;血糖如果高,就給降血糖的藥,都是各別開立處方藥。病人吃了藥,數值雖然得以改善,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藥不能治本,一旦停藥,數值又回到原來惡化的狀態。
我漸漸覺得苗頭不對。
這難道不會讓愈來愈多患者戒不掉藥而危害健康嗎?
因為身體不適去看醫師,吃了醫師的處方藥後又因副作用產生其他不適,最後增加了藥量……。想改變如此可笑的醫療現況,我們該怎麼做?有哪些方法可以做?
幾經思索後,就是從預防醫學與醫療統計學下手。
所謂預防醫學,如字面所示,就是預防生病的醫療科學。
體質容易血壓飆高的人,如何才能避免高血壓發生呢?肥胖的人想與疾病絕緣,平時要多注意哪些方面呢?我們有辦法預防癌症等嚴重疾病發生嗎?
簡單來說,所謂的預防醫學,就是能讓我們保持健康長壽的科學。
而成為預防醫學強而有力後盾的,正是醫療統計學。
所謂的醫療統計學,就是尋求眾多樣本的協助,長期追蹤其醫療成效並進行數據分析的學問。
將吃了某種藥與沒吃某種藥的人、接受某種治療與沒接受某種治療的人分組,進行長期追蹤,這種調查被稱為「大規模調查」,從九○年代開始歐美國家經常進行,延續至今。
癌症患者中,接受抗癌劑治療者與沒接受抗癌劑治療者,何者比較長壽呢?接受健康檢查組與沒接受健康檢查組,哪一組比較不容易生病呢?
本書將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詳細且明確的解答,結果相當令人意外。
健康長壽的得主是——沒接受抗癌劑治療者與沒接受健康檢查組。
蒐集眾多樣本後,令人詫異的真相一一浮現。
+健全的醫療能帶來健康與長壽嗎?
不重視大規模調查的日本醫療現場,至今仍被莫名其妙的常識綁手綁腳。大家會以充滿感激的心情聆聽權威大學教授的經驗談,即使他的意見與最新調查數據大相逕庭也不以為意。這些錯誤的根源來自於以下三點:
1.堅信古老醫學書記載的古老動物實驗:動物有這種反應,人類也會有這種反應。
2.太過重視每位醫師的經驗:經驗比什麼都寶貴,這點不容置疑。
3.醫師被製藥公司的宣傳文案牽著鼻子走。
換句話說,這全都是自以為是造成的。數據分析後浮現的真相,經常動搖自以為是的「常識世界」。
舉例來說,醫療的健全與壽命的長短其實毫不相關。OECD將國民的醫療費與壽命數據製成圖表,橫軸為醫療費,縱軸為壽命。
如果我們所抱持的「常識」正確,那麼愈是醫療高度發展、國民醫療支出頻繁的國家,平均壽命應該愈長;反映在圖表上,應該呈現左下右上一直線的正相關才是。然而,實際製成圖表後,發現醫療的健全與壽命的長短之間並沒有任何關連。即使醫療體系發達,也不能保證該國人民一定能長壽。
其中,美國是醫療極為發達的先進國,其圖表也無法呈現正相關。反而醫療支出過高、花費金額過多,平均壽命愈短。
以同樣的觀點來看加拿大統計學者蒐集到的數據,會令人感到震撼。先進國家每年統計的國人三大死因,以日本來說,第一名是癌症、第二名是心臟病、第三名是腦中風。然而這位加拿大統計學者卻指出:「先進國家死因的前三名或前四名,一定是過度行使醫療資源所造成的。」並斷言:「如果停止不必要的醫療行為,就能讓患者變得更長壽。」
+安潔莉娜裘莉的主治醫師形同犯罪?
過度的醫療反而會減短壽命,許多醫師忽略它的風險,對患者強迫推銷效果和安全性還未經證實的新療法。
前陣子讓我真切地感到害怕的就是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預防性切除乳房的新聞。
為了降低乳癌發生風險,她在沒有癌症發生的情況下,竟將兩個健康的乳房摘除,再接受乳房填充整形手術。據說手術後乳癌發病率從八七%降為五%。
我認為這樣的醫療行為是大錯特錯的。許多人稱頌她做出這項決定勇氣可嘉,但我覺得焦點被模糊了。特別是我不信賴那位勸她動手術的醫師。
因為,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個手術完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乳癌發生的原因是不是與乳房有關,至今仍有待商榷。這也牽扯到癌症本質的問題,也有可能乳癌的原始癌細胞是來自其他臟器或周邊組織。
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明確劃分哪裡到哪裡是發生乳癌的危險部位。即使摘除了邊的乳房組織,也不能保證完全遠離癌症風險。
此外,最新的研究發現,癌細胞中有不擴散至其他組織、不轉移、不會危及生命的癌細胞,也有即使是早期發現卻已經到處轉移的惡性癌細胞。
我不認同有易罹癌基因的安潔莉娜裘莉在乳房摘除後,癌症發病率會降到五%以下的報導。
能證明這個手術是否降低罹癌風險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聚集數百名與安潔莉娜裘莉有相同基因的人,將他們平均分成兩組,一組將乳房摘除、另一組什麼手術也不做,經長期追蹤進行大規模調查。只有根據調查結果來比較哪一組更健康長壽,才能確認這個手術是否正當。
而且,從二十歲開始到超高年齡都是癌症發病的危險年齡,追蹤調查沒有超過五年、十年以上,是無法得出任何結論的。
以「把可能惡化的部位摘除就好」、「這麼做就能預防」的心態,施行需要大費周章才能證明正當與否的手術,是不是太不科學了呢?我甚至認為這樣的手術所造成的傷害,與詐欺罪、傷害罪無異。
我想對勸安潔莉娜裘莉動手術的醫師提出嚴重抗議。
今後,若是可能罹患乳癌的人就摘除乳房、可能罹患胃癌的人就摘除胃。如果醫療風氣演變到這個地步,許多人就會因過度手術而失去了健康。
令我更在意的是,我絕對無法忍受大家把這種行為誤認為是預防醫學。
過剩的醫療、過度的服藥只會減短患者的壽命。讓患者遠離這些狀況,靠自身的精力健康長壽地活著的醫療精神,才是真正的預防醫學。
+想長壽,選對醫師就成功九成
本書將針對以癌症治療為首的過度醫療行為,及大多數人的用藥問題、不必要的頻繁健診等議題,透過大規模調查數據進行有科學根據的驗證。
舉例來說,癌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根治的說法,其實是毫無根據的。你身邊或許有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痊癒的人,但另一方面應該也存在不少病情不嚴重卻接受手術、使健康受到危害的人。這麼重要的一點,世人卻閉口不提。
如果你的癌細胞置之不理也不成問題的話,醫師將「摘除也好,不摘除也罷」的東西摘除了,你當然還是能長壽。這時外科醫師會臉不紅氣不喘地對你說:「這個手術因為我的完美執刀,讓你能多活十年。」
另一方面,也經常聽到患者發出「吃這麼多藥真令人擔心」、「接受這個手術真的好嗎?」等疑惑。最近我的門診病患一開口就要求「不吃藥」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
但他們會說:「請治好我的病,今後我會努力避免生病。」每次聽到患者這麼說,我都會感嘆患者的思想比專家的還要進步。
我們身體擁有自癒的能力,只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預防大多數的疾病。
其實在醫師當中,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少。如果這些醫師不會一味地開藥給病人,就不會產生過度的醫療行為,也不會發生「不根治就會死」等說詞來威脅病患的情況。
那麼,身為醫療素人的一般人,要如何分辨哪些是值得信任、哪些是不值得信任的醫師呢?又要如何認清哪些藥吃了沒問題、哪些藥吃了很危險呢?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方面的困擾,於是我編寫了這本書。醫療的行使,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希望大家先有這個觀念再開始閱讀這本書吧!
【前言】
醫師其實並沒有正式學過處方箋的開立法。
聽到這點,你是不是覺得很驚訝?不過,這是真的。醫學系學生沒上過開立處方箋的課,「成為實習醫師後,再邊看邊學指導醫師的做法」成了培育醫師的基本方法。
我現在頂著新潟大學名譽教授的頭銜,擔任東京某老人健康照護中心的所長,從事高齡者的醫療諮詢。來中心看診的老人家們真的是各式各樣的病痛都有,每次看了他們的「用藥手冊」,都相當震驚。
從每天早上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的藥,到睡前要吃的安眠藥,不少病患一天要吃上好幾位醫師開立的十幾種處方藥,甚至還有要吃二十幾種藥...
推薦序
《推薦序1》
善用西醫與西藥的平衡認知 / 許重義
西醫的演進與進步,由二千多年前西醫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時代開始,將各種疾病預防、診斷與治療,以科學驗證的方法研究改進,有了目前的成就。但現代醫學的診療對於人類健康維護、有效治療疾病與延長壽命的目標,仍有負面影響。如何善用醫藥防治疾病與延長壽命,應該有更周延與平衡的考量。
本書就倚靠醫藥防治疾病與延長壽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由健康檢查至一些常有病況之診治,提出醫藥並非萬靈丹的反向思維。由於台灣是全世界看醫師、拿處方藥最方便又低廉的「醫療天堂」,本書有益於讀者在全民健保制度下,檢視可能因此過度應用醫療資源,而帶來對健康與壽命的傷害。是一本讓讀者對於醫與藥的優劣點,有更平衡認知的適時專書。
在此也補充一些資料,佐證醫藥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例子,提醒全民小心使用。其中,最好的例子是有多個國家在西醫罷工時,死亡率皆無例外的下降。經整理後發現,西醫罷工愈久,死亡率下降愈多,呈現停用醫藥對健康與壽命有超乎預期的正面影響。這些事實證明,西醫與西藥對健康與壽命並非全然有益。
心臟病是美國的國病,死因排名第一位,高於癌症致死率。但美國對於心臟病的預防與治療是全球最先進的國家,近代心臟病的預防與治療、新藥與新技術之開發,美國也居第一位;心臟病專科醫師也屬美國最熱門的次專科醫師。然而,哈佛大學有一項出乎意料的研究報告,每年美國心臟學會開年會時,當心臟病專科醫師不在城內,心臟病患者因心臟病死亡的可能性反而下降,產生是否過度治療心臟病,反而對病人有負面影響之疑慮。
在醫藥研發與臨床應用皆非常發達的現代,本書提供民眾一個更寬廣的視野,能有比較周延地考量,小心善用醫與藥來促進個人的健康與延長壽命。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兼講座教授)
《推薦序2》
慎選適合的醫療協助,才能終生無憾 / 梁錦華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會經歷的人生旅程,不過要確實平安度過、壽終正寢,除了要帶點「修來」的運氣及長期健康生活習慣外,需要就醫時,更要慎選適合自己的醫療協助,才能真的死而無憾。
岡田正彥醫師,是日本的預防醫學專家,在本書中他讓讀者了解更多不同的醫病見解、用藥態度、保健法則與健康檢查等觀點,協助大家跳出「積非成是」的醫療框架。雖然內文有極少部分與個人看法略有出入,但仍深覺這是一本值得國人好好翻閱的保健好書!
(本文作者為美國功能醫學及抗衰老醫學專科醫師)
《推薦序1》
善用西醫與西藥的平衡認知 / 許重義
西醫的演進與進步,由二千多年前西醫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時代開始,將各種疾病預防、診斷與治療,以科學驗證的方法研究改進,有了目前的成就。但現代醫學的診療對於人類健康維護、有效治療疾病與延長壽命的目標,仍有負面影響。如何善用醫藥防治疾病與延長壽命,應該有更周延與平衡的考量。
本書就倚靠醫藥防治疾病與延長壽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由健康檢查至一些常有病況之診治,提出醫藥並非萬靈丹的反向思維。由於台灣是全世界看醫師、拿處方藥最方便又低廉的「醫療天堂」,...
目錄
推薦序 善用西醫與西藥的平衡認知 許重義
推薦序 慎選適合的醫療協助,才能終生無憾 梁錦華
前言
「接受健康檢查」是一大錯誤
健全的醫療就能帶來健康與長壽嗎?
安潔莉娜裘莉的主治醫師形同犯罪?
想長壽,選對醫師就成功九成
第1章 值得信賴與不值得信賴的醫師的辨別法
鐵則1 不能養成「一感冒就吃藥」的習慣
鐵則2 當心會說「生病是壓力造成的」的醫師
鐵則3 遇高血壓就開藥的醫師很偷懶
鐵則4 「早期發現癌症」反而更短命
鐵則5 「肺癌篩檢」會引發癌症?
鐵則6 不要相信會說「胃癌篩檢很有效」的醫師
鐵則7 說「不理癌症=死路一條」的醫師不夠用功
鐵則8 「看到黑影就開槍」真的對嗎?
鐵則9 「開刀本位主義醫師」只關心疾病,不關心病患
鐵則10 正因為是癌症,才能安靜地走
鐵則11 不要相信「權威醫師」的經驗談
鐵則12 好醫師與好醫院令人意外的特徵
鐵則13 從開藥方式分辨好醫師的五大特徵
第2章 有效藥物與危險藥物的辨別法
鐵則14 老藥與新藥,哪一種值得信賴?
鐵則15 醫師沒學過處方箋的開立法
鐵則16 為什麼藥要「配水吃」呢?
鐵則17 請勇敢說出「這種藥我不吃」
鐵則18 順利減藥的方法
鐵則19 治療膽固醇不須用藥
鐵則20 治療血壓的藥可以隨時停藥
鐵則21 不靠安眠藥治療失眠的六種方法
鐵則22 抗癌藥無法延長壽命
鐵則23 新藥不是救世的治療藥,而是不安的實驗藥
鐵則24 不吃副作用不明的「複合藥劑」
鐵則25 「漢方藥對身體好」是天大的誤解
鐵則26 請選擇成分少的成藥
鐵則27 當心被「一粒等於好幾顆檸檬」騙了。健康補給品根本無效
第3章 必要檢查與危險檢查的辨別法
鐵則28 接受健康檢查與沒接受健康檢查的人,哪一位較長壽?
鐵則29 全身健康檢查後,一百人中有九十二人發現異常
鐵則30 別急!進一步檢查不等於生病
鐵則31 只有日本認為「代謝症候群很危險」
鐵則32 身高一七〇公分,如果體重七十五公斤最長壽?
鐵則33 讓我們想想「標準」改變誰獲利?
鐵則34 腦部健檢讓健康的人變成重症患者
鐵則35 醫院也是生意人!日本腦部健檢流行的幕後真相
鐵則36 即使「癌症篩檢」有輻射疑慮也應該要做?
鐵則37 「父母罹癌,小孩也會罹癌」是誤解!
鐵則38 被診斷血壓偏高時,該做些什麼?
鐵則39 抽血檢查出現「異常」時,該注意什麼?
第4章 可信保健法與危險保健法的辨別法
鐵則40 「高血壓×肥胖」等於動脈硬化
鐵則41 「限制醣類減重法」與「一天一餐減重法」會減短壽命
鐵則42 掌握不易發胖的兩大關鍵
鐵則43 不要碰標榜「能提升免疫力」的健康食品
鐵則44 「果汁」只不過是有色飲料
鐵則45 血液不可能黏稠!擊潰「血液清澈神話」
鐵則46 魚比肉好,麻油比橄欖油佳
鐵則47 健康長壽的吃魚法
鐵則48 遠離癌症的吃蘋果法
鐵則49 延年益壽的牛奶優格攝取法
鐵則50 延年益壽的茶、咖啡、酒的飲用法
結語
推薦序 善用西醫與西藥的平衡認知 許重義
推薦序 慎選適合的醫療協助,才能終生無憾 梁錦華
前言
「接受健康檢查」是一大錯誤
健全的醫療就能帶來健康與長壽嗎?
安潔莉娜裘莉的主治醫師形同犯罪?
想長壽,選對醫師就成功九成
第1章 值得信賴與不值得信賴的醫師的辨別法
鐵則1 不能養成「一感冒就吃藥」的習慣
鐵則2 當心會說「生病是壓力造成的」的醫師
鐵則3 遇高血壓就開藥的醫師很偷懶
鐵則4 「早期發現癌症」反而更短命
鐵則5 「肺癌篩檢」會引發癌症?
鐵則6 不要相信會說「胃癌篩檢很有效」的醫師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