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會一直爭吵開戰,
但我們還是無可救藥的愛著我們痛恨的台灣。」
--歌手大支《太陽花》
教改,捍衛台灣未來!
一個課綱.各自表述,究竟隱含什麼爭議問題?
五位高中生獨立採訪撰稿,
讓當事者現身說法、各界立場正反併呈,
將教改學運的歷程全面呈現。
改變台灣,從行動做起!
「身為學生,更應該在乎我們所在的台灣、關注我們的社會脈動,尤其是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教育事務,我希望大家可以不再置身事外。」從成立「台灣中學串聯陣線」參與反課綱活動,本書作者之一的陳君哲認為,學運雖已結束,但應把這段「歷史」用各方的看法全面的呈現,藉由這本書的出版,提醒政府重視全民聲音,希望日後不再發生有關課綱爭議,讓教育不再成為政治操弄的工具。
作者簡介:
作者.主編∕陳君哲
台北市立大理高中學生,捍衛教育青年陣線執行長,畢業於台北市立民生國中。長期關注台灣各項社會議題,2015年反課綱學運時,成立學生團體親身參與,如今希望以學生身分出書,回顧反思學運帶來的改變與影響,並喚起社會大眾持續關心課綱及教育議題。
作者.採訪∕林紹嘉
台北市立大理高中學生,畢業於台北市私立薇閣高中國中部。
作者.採訪∕洪佳榮
台北市立大理高中學生,畢業於台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
作者.採訪∕黃品惟
台北市立大理高中學生,畢業於台北市立萬華國民中學。
作者.採訪∕黃婷禎
台北市立大理高中學生,畢業於台北市立古亭國民中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序文推薦
呂秋遠(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這本書選輯了在課程綱要改革時,許多意見領袖與改革者的意見,對於後繼者在瞭解這段時期眾人的努力時,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這段歷史中,不僅是旁觀者,也同時是重要的參與者。希望這本書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省思,為了未來,我們一直在改變現在。」
冼義哲(青年佔領政治召集人)──
「《反什麼課綱啦!》並沒有為反課綱運動下價值判準,而是將各種對於反課綱運動的聲音收錄其中,讓讀者得以立體的看見更為完整的面貌,至於讀後對於反課綱運動的評價,是每一個讀者自己的課題。」
楊偉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
「本書的撰寫者們,訪問不同黨派、不同社會位置的人士,呈現各界對教育、對課綱、對反課綱運動的不同想法,帶動更多元的思辯,這正是教育需要的精神,也是本書值得一讀的又一原因。」
▍感動推薦
◎林少馳(前時代力量立委參選人)
◎林辰Buchi(台灣吧 共同創辦人)
◎邱顯智(雪谷南榕律師事務所律師)
◎高松景(台北市立大理高中校長)
◎蕭竹均(教育部課審會學生代表)
◎李晶玉、彭文正(政經看民視 主持人)
名人推薦:▍序文推薦
呂秋遠(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這本書選輯了在課程綱要改革時,許多意見領袖與改革者的意見,對於後繼者在瞭解這段時期眾人的努力時,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這段歷史中,不僅是旁觀者,也同時是重要的參與者。希望這本書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省思,為了未來,我們一直在改變現在。」
冼義哲(青年佔領政治召集人)──
「《反什麼課綱啦!》並沒有為反課綱運動下價值判準,而是將各種對於反課綱運動的聲音收錄其中,讓讀者得以立體的看見更為完整的面貌,至於讀後對於反課綱運動的評價,是每一個讀者自...
章節試閱
第一篇、代議之論
《段宜康:如果考試能判斷是非,那就失焦了》
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
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
曾任民進黨前新潮流系總召
曾任台北市議員
曾任外省人台獨促進會創會執委
段宜康委員曾於反課綱學運期間整理爭議懶人包;他表示,其中最吸引他注意的莫過於外號「白狼」的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張安樂先生路過教育部「反反課綱」的事件。
去中國化
專訪的開始,他要我們把視野拉高一點來看,對台灣原先課綱最有意見的應該就是中國共產黨,他們認為,從前總統李登輝到陳水扁政府時代,成功的在教育上面改變了年輕人,讓學生「去中國化」。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這麼獨?「中國方面認為原因就是教育,所以他們不斷的透過各管道向國民黨施壓,最後看起來國民黨也讓步了,所以才會鬧出課綱的爭議。」他說。
何謂「爭議處」
段委員表示:「現在資源都十分發達,就算政府要改,也要看大家是否能接受,所以執政者對教育的約束越少越好。」他接著表示,有課綱是因為要考試,教育其實是被考試決定的。前教育部長吳思華當時針對抗爭曾表示「爭議處」不考,問題除了在於爭議處的定義太模糊不清,並沒有明顯的標示外,若考與不考變成判斷此事是非的標準,在這議題上就失焦了。
天生認同台灣
段委員也認為,執導課綱修訂的主事者本來就是一個在意識形態上面的「大中國主義者」。「教育並不是台灣意識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大中國主義者和中國政府,其實都搞錯了這點」,因為我們從小就在台灣長大,就是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很自然就會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即便政府再怎麼教育我們台灣跟中國的聯繫也都徒勞無功。段委員對此的看法是:「他們對於台灣社會不了解,所以才會做出一些不僅徒勞無功,甚至還違反程序正義的事情。」
或許很多人會疑惑,出生於「外省」家庭的段委員,為什麼對台灣的認同感會比對中國還要高?以前的教育環境較封閉,資源有限,但等到是在大學時,開始去思考「我是一個甚麼樣的人?」、「為什麼台灣要為了統獨而弄得你死我活?」這些台灣認同感的問題。「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除了這個地方之外,我沒有其他的祖國,也沒有其他的母國。」台灣就是他認定的國家、故鄉,最後他也嚴肅地說道:「況且我對中國的感情,都是別人告訴我的。」
(陳君哲、林绍嘉、黃婷禎採訪)
第二篇、重返廣場
《廖崇倫:讓學生能夠多元思考》
反黑箱課綱學運發起人之一
畢業於台中第一中學
蘋果樹公社發起人
「中一中還我百年園遊會」發起人
曾任教育部課審會遴選會主席
廖崇倫開始關注反課綱議題,相對其他中學生算非常早,他認為課綱問題並非在學生反課綱後才出現,而是二〇〇九年左右,鄭瑞城部長凍結九八課綱就已產生後續爭議。
扼殺學生對歷史認知
廖崇倫高二下學期時,因教學關係,老師曾提到台灣課綱一直在亂改,因此激發廖崇倫的好奇心。剛好當時中一中辦了歷史講座,專題介紹德國、盧森堡等歐洲國家的課綱;他藉此反思,為何他國課綱直接給予學生許多議題如:「雅典時代民主是否為真民主?」、「法國大革命後是否有女權?」等等做思考?反觀台灣,廖崇倫感慨道:「為何我們的課綱會不斷被各種意識形態主宰,誰上來就聽誰的話?」
他也觀察到,課本介紹十六、七世紀的台灣史時,總是強調台灣跟中原正統王朝的關係,也就忽略了原住民地方勢力、南亞及日本等方向;介紹二戰時的日本,也忽略了「高砂義勇隊」、「台籍義勇兵」等台灣面向的歷史,「這根本就是病態的課綱,除了沒有多元世界觀,還不斷扼殺學生認識各種教材!」廖崇倫為此感到非常憤怒。
蘋果樹公社
面對課綱制定程序的瑕疵,「蘋果樹公社」於台中一中也推行運動,策劃者正是廖崇倫,並於「台中一中百年校慶」的活動當天行動。他提到,蘋果樹公社並非正式社運團體,只是幾個好友一起組成,廖崇倫主要負責聯絡媒體、主講,「中一中因為本土意識而成立,所以歷來從事社運的學生、校友眾多,在這次反黑箱課綱行動中,校方未表示任何阻止或反對。」他說道,他們面臨的打壓頂多是校內某些教師講幾句壞話,事實上校長也認為課綱黑箱,再者,就算校方是「保守派」,但面對學生,他們不能展現任何打壓或強硬手段。
荒謬的檢核小組
對於課綱脈絡,廖崇倫認為當時的檢核小組沒任何法律授權,「就忽然冒出來啊!」投票的過程更是沒公開,「完全不向外界透露,難道是不敢為自己行為負責嗎?」他十分不滿的表示。他強調,一〇三課綱微調名目張膽的使用違法的「檢核小組」,沒有法源、專業依據更沒有公開透明,「這實在非常荒謬!」廖崇倫重申。
教育部,分化學生
學生佔領教育部,時任部長吳思華曾揚言提告,並表示只告十八歲以上的學生,廖崇倫認為,這是種分化手法,他憤怒的說:「要告一起告嘛!」而「公民不服從」並未入憲,他認為,可以說學生在社會性上正當,可是在司法性上就有疑慮。參與社會運動、衝場,廖崇倫覺得本就有犯法,參與運動前就該有心理準備,挑戰法律極限。
學生、課審會
蔡政府上任之後,馬上把課綱退回,也召集學生做課審會委員,廖崇倫提到,當時為選出學生代表開了遴選會,只要是學生,甚至畢業一年內皆可報名,他雖未參選,卻也被推派擔任「課審會遴選會主席」。他也以教育角度認為,台灣社會對年輕人非但不信任,更是敵視。「何謂構成教育體制的一個要件?當然是要有專業參與,也要有代表性,要找真正要用得到教材的人,才可以知道這東西到底合不合實際情況。」他表示,當時社會上有人對學生參與課審會運作極力反對,廖崇倫覺得毫無道理,反觀課審會願意找學生代表,事實上就是考量學生參與教育現場的代表性,值得肯定。
多層次攤開歷史
在參與運動之後,廖崇倫曾閱讀過一本英國的國中歷史課本,整本只介紹「工業革命」一個主題,不像台灣,給你一本書叫「中國史」、「台灣史」,他也簡單介紹英國課本:「比如提到工業革命影響,不會只用單一層次說明,會用一張圖表告訴你,當時北美殖民地如何看待此事、給學生很多不同角度的史觀,同樣讓學生自己判斷、選擇。」他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典範,何況台灣族群多樣,多元併呈是較實際的作法,讓學生多元思考,總比硬性逼迫更好。
(陳君哲、黃品惟採訪)
第四篇、教育現場
《陳君暉:做個會思辨的公民》
台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公民科教師
國立師範大學公領系學士
國立師範大學公領系碩士
陳君暉老師任教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時常關注社會議題並告訴學生應學會思,他印象中反課綱發生在二〇一五年六至八月,當時教育部因應社會狀況調整課綱,主要爭議是社會領域的部分,存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內容爭議,主要及中歷史科的史觀問題,另一個是程序爭議,陳老師認為,當時的高中生可能受到太陽花學運的啟發,加上了解課綱瑕疵,拒絕洗腦,所以出現抗爭行為,組成很多的團體並上電視接受訪談,這代表學生對自己的權利有意識,願意去關心公共事務,值得肯定。最終迫於一些壓力,最後教育部採新舊課綱並行,意指新舊課本可以讓老師自由選擇,所以他認為運動的確產生影響力。
最大問題在程序
針對內容跟程序上,陳老師還表達一些看法,內容爭議是有人認為檢核小組裡修訂課綱的偏統派,台灣史的教授比較少,導致課文充滿大中國思想,他覺得內容的爭議其實沒有正確解答,「因為史觀本來就是會有不同的角度切入。」不過他認為,台灣史或是研究中國史的人數比例應該相當,且課綱應該要盡量客觀中立、陳述事實,程序上來講,他印象中檢核小組似乎是教育部臨時成立的,所以那個小組到底有沒有法律權利提出修改課綱權限?再者,檢核小組需要去徵詢基層老師意見,包括學科中心、公聽會,陳老師回憶,當時好像還滿倉促的「基層老師可能都不知道課綱要修改,甚至發公文辦說明會,但公文收到已報名截止。」第三、台權會有要求教育部公布檢核小組開會紀錄及投票紀錄,公開透明才能讓大眾來檢視,台權會後來去打行政訴訟,高等行政法院一審判教育部敗訴,教育部必須依政府資訊公開法公布,
因為課綱有關乎國家公共利益,但敗訴並非代表課綱內容的違法,而是程序要公開透明,後來教育部上訴到最高法院被駁回,高院認為,到底要不要公佈,其實要去思考公佈後,檢核小組成員未來在討論相關議題,會不敢去說明他們的立場跟想法,所以開會紀錄公布的那個界線到底在哪裡?但沒有公開會議紀錄,我們就無法去檢視它的內容、程序到底有沒有如我們所懷疑的黑箱,所以這部分也有瑕疵。
違法與否恐是自由心證
對於學生占領教育部廣場是否有違法的疑慮,陳老師表示,闖入教育部長辦公室,可能有侵入政府官署問題,甚至過程與警方拉扯衝突,也可能有妨礙公務問題,就目前法律來說,有違反刑法疑慮。可能有人會拿太陽花學運來比擬,太陽花學運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法官認為屬於公民不服從,即公開、非暴力、基於良心公益且此違法行為屬於最後手段,並通過比例原則的考驗阻卻違法。太陽花學運張慶忠立委未經審查討論,逕自宣布服貿協議送院會審查,過程明顯程序不正義,且院會審查通過的可能性太大,基於此學生才不得不衝入,用體制外的手段解決。
若拿這個標準來檢視反課綱是否同樣適用?我認為反課綱的確是公開非暴力,且課綱牽動教科書的撰寫與影響學生的意識形態,是基於公益目的,但史觀呈現本無對錯,它是價值問題,且政府是否有必要公開委員名單與記錄到何種程度也還在審理,因此此公益目的恐有爭議。他也思考,學生是否還有其他手段可以運用,譬如訴諸媒體、辦理公聽會、尋求立委或體制內等方式解決。最後教育部選擇不提告,若學生被檢方起訴,究竟是否屬公民不服從,也要看法官的自由心證。
他認為行使公民不服從定要有承擔違法後果的勇氣,且有一定適用條件,並非所有狀況都適用,因此闖入政府官署的方式,並不是一個最理想的方式。他支持學生關心課綱的公共議題,也佩服他們勇敢發聲,但他也擔憂許多人會誤解公民不服從的意涵,甚至產生模仿效應,只要不滿政府都可闖入阻卻違法,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是法治的社會,仍要走民主該有的程序,除非民主機制真的失靈。
課綱該呈現事實
就課綱調整公民科來講,陳老師認為這部分主要是把譬如白色恐怖還有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例子拿掉,他覺得對他來講影響不是很大,因為課綱改成「政府對於人民權利的迫害」,其實是讓編寫教科書的作者和課堂教師亦可自行補充。另外他也覺得,課綱的制定本身就不是細瑣的,並非需要講到很細,且課綱基本上是不該有價值的判斷,應呈現一個事實層面,如果要有價值判斷基本上應該要是多元的。他在課堂盡量引導同學用不同的觀點切入,他認為這個是他覺得重要的。
脫離填鴨教學
對於現在台灣教育上的看法,陳老師提到十二年國教、發展多元選修特色課程,希望學生不只是考試、傳統的填鴨教學,希望透過多元選修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更多專題實作,他非常肯定且覺得對這樣的改革十分支持,台灣的學生被填鴨、考試荼毒太久了,只有關乎分數才會去做,沒有學習的熱忱跟興趣,且台灣的孩子比較沒有機會去探索自己,只是照著大人的方向走,不知道為什麼要讀為什麼要學?
他也覺得,學生學習不可只依靠老師,老師不是標準答案,也不是唯一,學生應該要有自主學習能力、找資料的能力、思辨、把解答找出來的能力,老師應是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思考,有問題可以一起討論,未來教育體制應該朝這個方向走。
(陳君哲、黃品惟、黃婷禎採訪)
第一篇、代議之論
《段宜康:如果考試能判斷是非,那就失焦了》
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
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
曾任民進黨前新潮流系總召
曾任台北市議員
曾任外省人台獨促進會創會執委
段宜康委員曾於反課綱學運期間整理爭議懶人包;他表示,其中最吸引他注意的莫過於外號「白狼」的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張安樂先生路過教育部「反反課綱」的事件。
去中國化
專訪的開始,他要我們把視野拉高一點來看,對台灣原先課綱最有意見的應該就是中國共產黨,他們認為,從前總統李登輝到陳水扁政府時代,成功的在教育上面改變了年輕人,...
推薦序
〈推薦序〉
改變課綱,是正視台灣的開始
◎文、呂秋遠(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在政治學的理論中,有個重要的概念,也就是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政治文化,是個別國家的公民,對於政治的普遍看法;而政治社會化,則是個別國家的公民,形塑對於政治普遍看法的歷程。因此,政治社會化會影響政治文化,而政治文化也會指導政治社會化,兩者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政治社會化中,學校的課程綱要,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為課程綱要的設計,肯定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內涵與學生的學習內容,特別是人文學科。
以國文為例,在解嚴之前,國立編譯館所選擇的課文,都是以孫文、蔣介石、蔣經國等人的文章,作為每一學期的前幾名課文,內容充滿意識形態,但對於學生國文的提升程度,則有待商榷。歷史與地理也相同,當以大中國的漢族意識作為歷史與地理的詮釋方式時,結果就是台灣的學生只知道長江黃河,但不知道淡水河與濁水溪,對於自己從何而來、往何而去,也茫然不知。這就是所謂的過去的學生,「讀的地理是歷史,讀的歷史是故事」的意思,我們沒有正確的認識台灣歷史與文化,而是隨著執政者的意念而移轉。
是以,這次的課程綱要改革格外重要。這本書選輯了在課程綱要改革時,許多意見領袖與改革者的意見,對於後繼者在瞭解這段時期眾人的努力時,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這段歷史中,不僅是旁觀者,也同時是重要的參與者。希望這本書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省思,為了未來,我們一直在改變現在。
〈推薦序〉
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文、冼義哲(青年佔領政治召集人)
我們面對著世界的種種荒謬,有時退卻,有時全力拼搏,我們總是在戰鬥。馬英九執政末期台灣街頭一路狂飆,其中二〇一五年的反課綱運動是值得銘記的一頁。如同每場抗爭,過程中難免有挫折、失落與傷害,但這些傷不會白受,我們終究會改變台灣的未來。
從反課綱運動的歷程,一直到《反什麼課綱啦!》全書的完成,我被君哲的堅持深深感動,更對於本書面對歷史的態度充滿敬意。《反什麼課綱啦!》並沒有為反課綱運動下價值判準,而是將各種對於反課綱運動的聲音收錄其中,讓讀者得以立體的看見更為完整的面貌,至於讀後對於反課綱運動的評價,是每一個讀者自己的課題。
回顧台灣過去編修課綱的過程,各黨都致力透過編修來引導意識形態,所以國文、歷史甚至地理、公民都成了「歷史詮釋權」的戰場;但多元的台灣對於國家認同的「意識形態」有著對立的數套觀點,縱使歷史沒有絕對中立的觀點,也絕不代表它可以成為特定政黨吹捧自己、打壓對手的政治工具,而我們對於國家的認同更不該由教材代為選擇。
面對存在的「爭議」應該客觀呈現,不只是並陳,更要直接地說明這樣的爭議存在,而非企圖將教育作為單一價值與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同樣的態度來看,編整《反什麼課綱啦!》一書的團隊,比起二〇一五年引發課綱爭議的教育部,更值得肯定。
站回運動者的視角回顧那段在街頭上的青春歲月:我們明白社會改革的步伐有時緩慢,甚至偶爾退步,但我們始終不會停止努力往前;我們知道在這個冷漠的世界,選擇關心公共事務,背後都是滿滿的關懷與愛,這些都難能可貴。而當愛著這塊土地的年輕生命凋謝,我們深深地、深深地悲傷,我們嘆息時代的前進本來應該充滿歡笑,未料在現在與未來的兩端,竟需要用眼淚來堆疊。
但即使如此,我們不會放棄,正如同切‧格瓦拉所說的:「如果說我們是浪漫主義者,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分子,我們所想的都不可能之事;那麽我們將一千零一次地回答說,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推薦序〉
台灣主體與青年主體的追尋
◎文、楊偉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
二〇一五年的課綱微調爭議,發生在總統大選期間,又發生了年輕學子不幸往生的事件,當時震撼了台灣政治,當然也衝擊許多人的心靈。
兩年過去,新課綱正在延擬、審議,我們不但需要面向未來,也應該清理過去。這本由中學生書寫、訪談的作品,可說是這個清理工作的一環,特別是由中學教育的受教者,自己來探索、討論課綱問題,這正是「青年主體性」的展現,是本書最重要的價值。
反課綱運動發生時,國民黨內部其實也有多元異見,但其主流想法仍是捍衛所謂「微調」的課綱,錯失了與青年對話的良機。現在,民進黨執政,新課綱的正需要更新、更深入、更多元的討論。本書的撰寫者們,訪問不同黨派、不同社會位置的人士,呈現各界對教育、對課綱、對反課綱運動的不同想法,帶動更多元的思辯,這正是教育需要的精神,也是本書值得一讀的又一原因。
課綱的核心課題以歷史為主,作為歷史的學習者、研究者,我始終認為,一個符合時代需要的歷史新課綱,應該考慮幾條軸線:
一、「台灣」: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迄今,「認同」的問題仍未解決,民進黨執政以來的許多爭議,如台灣與美日中三國的關係、南海問題、八田與一功過論等,無不突顯「台灣主體認同」的歷史論述與教育仍是需要持續耕耘的課題,更應是新課綱的核心要旨。
二、「民眾」:揚棄傳統帝王、王朝或政權中心的史觀,從庶民的生活與奮鬥出發,重新書寫歷史。
三、「多元」:既然是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書寫,就更需關注傳統史學教育忽略的性別、環境、勞動、民眾的意識與抗爭等面向,尤其要揚棄漢人中心史觀,重視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權利。
四、「東亞」:台灣是東亞世界的台灣,是透過與東亞諸地域連結、交流而發展的台灣。歷史教育要呈現這樣的面向。
五、「全球」:全球史是當代史學是重要趨向,將世界(絕不僅僅是中國)納入台灣史,把台灣納入世界史,是重要的課題。
六、「海洋」:我們是海洋國家,過去的歷史教育強調台灣與大陸的連結,今天的歷史教育要重視將台灣史與世界史相互聯通的「海洋網絡」,要說清楚台灣史、尤其原住民族的歷史,就脫離不了海洋。
最後我想說的是,台灣中學生在課綱爭議中的思考與行動,包括這本小書的努力,除了展現了青年主體性,更是台灣社會進步重要的資產。我在一九八六年進入高中,由於時代的洗禮,也參與發起了中學生運動,組織讀書會、營隊,發行地下傳單等等,當然,今昔相比,歷史條件不同,規模不同,行動力、影響力更是大大不同,看到新一代台灣青年的奮起,是欽羨,更是深深的期待。
〈推薦序〉
改變課綱,是正視台灣的開始
◎文、呂秋遠(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在政治學的理論中,有個重要的概念,也就是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政治文化,是個別國家的公民,對於政治的普遍看法;而政治社會化,則是個別國家的公民,形塑對於政治普遍看法的歷程。因此,政治社會化會影響政治文化,而政治文化也會指導政治社會化,兩者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政治社會化中,學校的課程綱要,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為課程綱要的設計,肯定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內涵與學生的學習內容,特別是人文學科。
以國文為例,在解嚴之前,國立編譯...
作者序
提筆,作伙回到過去
◎文、陳君哲
自己開始接觸反課綱,是在六月底,偶然成立了學生組織—「台灣中學串聯陣線」,常關注社會運動的我,就這樣莫名闖入社運圈。最一開始看到教育部被高等法院裁定課綱違法,一路觀察也好,參與抗議也好,一直到之後引發的許多事情。看到這些,也才種下了想在學運結束後做點什麼的種子……。
出版這本書,一路上感謝許多人協助,從單純的構想,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後來各方人士願意接受一群高中生專訪,一切的一切,都是起初設想不到的。我與其他夥伴,都只是普通的學生,背後沒有任何金援,就連印刷,都要寫企劃書,到處申請贊助,一路走來,我們一本初衷。對於自己出書的理想,就是把已過去的「歷史」,用各方的看法全面的呈現,我們也希望藉由這本書,日後可以不再發生有關課綱的爭議,也不希望再有生命因此消逝。
我很喜歡歌手大支於《太陽花》中的一句歌詞:「或許我們會一直爭吵開戰,但我們還是無可救藥的愛著我們痛恨的台灣。」我們身為學生,更應該在乎我們所在的台灣、關注我們的社會脈動,尤其是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教育事務,我希望大家可以不再置身事外。
我也認為,政府在從事任何足以影響台灣全體國民的議案前,應該要更加注意民眾的聲音,就算只是學生,聲音也不應被忽視,我實在殷殷期盼著,教育不再成為政治操控的工具。
最後,看完這本書將如何重新看待這段歷史,就要交給各位讀者判斷了;我們的微小行動,或許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您能因此改變,進而為台灣社會產生貢獻。我愛我的國家--「台灣」,而這是我能做的。
現在,我與團隊四位成員誠摯邀請您,作伙回到過去。
提筆,作伙回到過去
◎文、陳君哲
自己開始接觸反課綱,是在六月底,偶然成立了學生組織—「台灣中學串聯陣線」,常關注社會運動的我,就這樣莫名闖入社運圈。最一開始看到教育部被高等法院裁定課綱違法,一路觀察也好,參與抗議也好,一直到之後引發的許多事情。看到這些,也才種下了想在學運結束後做點什麼的種子……。
出版這本書,一路上感謝許多人協助,從單純的構想,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後來各方人士願意接受一群高中生專訪,一切的一切,都是起初設想不到的。我與其他夥伴,都只是普通的學生,背後沒有任何金援,就連印刷,...
目錄
推薦序 改變課綱,是正視台灣的開始 文、呂秋遠 5
推薦序 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文、冼義哲 7
推薦序 台灣主體與青年主體的追尋 文、楊偉中 9
作者序 提筆,作伙回到過去 12
前 言 黑箱疑雲 文、陳君哲 16
第一篇、代議之論
第一棒 如果考試能評斷是非,那就失焦了【段宜康】 24
第二棒 考試的毒,影響了台灣的教育【顧立雄】 30
第三棒 台灣的孩子有必要認識這片土地【何欣純】 36
第四棒 黨國史觀會對下一代造成很大的影響【黃國書】 40
第五棒 課綱必須要尊重歷史【鍾小平】 46
第六棒 課綱通過需要經過社會上的討論【王浩宇】 52
第七棒 這一切都是必然,而非偶然【陳明義】 58
第二篇、重返廣場
第一棒 讓學生能夠多元思考【廖崇倫】 72
第二棒 環島反課綱應該要是正向行動【許冠澤】 78
第三棒 誰扼殺希望,誰就是敵人【林致宇】 84
第四棒 我還是會放手去做【陳柏瑜】 90
第五棒 我只是時局中被拱上浪頭的人【朱震】 98
第三篇、媒體視聽
第一棒 台灣就是一個國家【鄭弘儀】 106
第二棒 年輕人的動機應該被鼓勵【彭文正】 112
第三棒 國民黨從來沒有很認真的去反省過【鍾年晃】 128
第四篇、教育現場
第一棒 是學生在帶領著我們【黃惠貞】 140
第二棒 做個會思辨的公民【陳君暉】 154
第三棒 改課綱對歷史老師影響其實不大【劉珍如】 162
第四棒 歷史會還學生公道【黃益中】 168
第五篇、政壇新聲
第一棒 課綱該是飛向自由的翅膀【李正皓】 180
第二棒 課綱需加入歷史記憶,才會完備【徐巧芯】 184
結論、致謝 繼往開來 192
推薦序 改變課綱,是正視台灣的開始 文、呂秋遠 5
推薦序 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文、冼義哲 7
推薦序 台灣主體與青年主體的追尋 文、楊偉中 9
作者序 提筆,作伙回到過去 12
前 言 黑箱疑雲 文、陳君哲 16
第一篇、代議之論
第一棒 如果考試能評斷是非,那就失焦了【段宜康】 24
第二棒 考試的毒,影響了台灣的教育【顧立雄】 30
第三棒 台灣的孩子有必要認識這片土地【何欣純】 36
第四棒 黨國史觀會對下一代造成很大的影響【黃國書】 40
第五棒 課綱必須要尊重歷史【鍾小平】 46
第六棒 課綱通...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