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暢銷作家|葛拉威爾—————
繼《引爆趨勢》、《決斷2秒間》、《異數》後
又一違反直覺的精湛傑作!
▌葛拉威爾《紐約客》專欄文章精選
「選入本書的,都是我的最愛。」
————麥爾坎.葛拉威爾
葛拉威爾獨具慧眼、深諳社會心理學
一如偵探般嗅聞,查找出社會現象背後深廣的意涵及故事————
成功的必然?——《黑天鵝效應》納西姆.塔雷伯「什麼都不知道」的投資哲學
你怎麼看狗,狗就怎麼看你——要學會馴狗,得先學會馴人
失敗的藝術——網球比賽、飛機失事、高爾夫球名人賽
影像的雷區——波灣戰爭與乳癌篩選
遊民問題——解決問題比置之不理更省錢
從律師到暢銷小說家——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原著作者班.方登(Ben Fountain)
人才迷思——麥肯錫和安隆的失敗
▌所有《大開眼界》一書中收錄的文章,之前均刊載於《紐約客》¬雜誌。我自1996年起,即是《紐約客》¬的專任撰述。在這段期間我寫過無數文章,選入本書的都是我的最愛。我把這些文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一些鍥而不捨,以及我喜歡稱為「天才型小人物」的人,他們不是愛因斯坦、邱吉爾或曼德拉,也不是其他打造我們這個世界的偉大建築師,而是像銷售萬用剁碎機的朗恩.波沛爾(Ron Popeil);第二部分討論組織個人經驗的方式。我們對於街頭遊民、金融醜聞,或是像「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這類災難,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第三部分是對我們評斷人的能力提出疑問。我們怎麼知道一個人好壞與否、聰明與否,或能不能把某件事做得十分妥貼?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作者簡介: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1963年出生於英國,成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系,現居紐約。曾任《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近十年,自1996年起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特約撰稿人。
善於分析生活中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藉此解析隱藏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成功法則。著有《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決斷2秒間》(Blink)、《異數》(Outliers)、《大開眼界》(What the Dog Saw)、《以小勝大》(David and Goliath)等重量級鉅作(中譯本皆由時報出版)。
自2000年出版首本著作至今,葛拉威爾的每一部作品都創下了銷售與討論熱潮,好評不斷;更長期盤踞《紐約時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榜超過十多年,寫下書市傳奇。曾獲《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譽。
譯者簡介:
李巧云
國立師範大學社教系新聞組學士、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英文研究所碩士。現任專業財經與藝術翻譯及大學兼任講師教授新聞英語課程。譯有《藝術市場七日遊》、《藝術家的煉金術:三十三位頂尖藝術家的表演論》。
顧淑馨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目前專事翻譯。已出版譯作計數十本,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競爭大未來》、《大外交》、《謊言教父馬多夫》、《勇敢抉擇》、《全心待客》、《新世代科技冒險家》、《我的廣告人生》等。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各界好評
葛拉威爾的獨特,在於他能專注於多元豐富的主題,無論是晦澀難解或顯而易知的,他總是全心投入,深刻睿智研究,接著穿針引線,加入自己的看法,再完美闡明個中的關聯,字字珠璣。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葛拉威爾對社會體系與運作的敘述與觀察,提供精闢敏銳的見解⋯⋯讓《大開眼界》發人深省。
──《邁阿密先驅報》(Miami Herald)
葛拉威爾從1996年開始就為《紐約客》雜誌執筆發表文章,在這本選集中收錄了一些精湛作品,顯示:(1)他真正相信人人都有故事要說,(2)他是能串連這些故事,讓它們更添趣味的優秀作家。這些文章包羅萬象,千奇百怪,例如為何「亨氏番茄醬」從不會遇到商場勁敵,還有人類染髮史,更探討剽竊與智慧財產權的關係。
──《星期日郵報》(Sunday Mail)
葛拉威爾的敘事本事,以及追根究柢、探求複雜人性的堅持,讓他寫出一篇篇令人折服的文章⋯⋯他之所以大受歡迎,在於他的詼諧語氣,從來不以專家自居,只是喜歡與幸運的讀者分享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當成比我們普羅大眾更會深入思考社會現象的「中間人」。
──《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如果需要的話,葛拉威爾甚至可以讓削鉛筆器趣味盎然,他是一位隨時蓄勢待發的全方位記者。他的才氣讓《大開眼界》架構嚴明清楚,精彩豐富。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葛拉威爾是媒體世界最明亮的一顆星,他清晰的散文及顛覆社會科學傳統智慧的天分,使他的著作轟動一時;這本主題廣泛、集結專欄文章的《大開眼界》,也是大家非讀不可的書籍之一。
──Time.com,艾利克斯.艾特曼Alex Altman
他的文章總是令人為之一快,任何題材在他筆下總是那樣扣人心絃。他充滿睿智的探索性文章,是《紐約客》倚重的主力。他有鮮活刻劃人物的天賦,也具有紐約人特有對時機的敏感度與違反直覺的思考傾向。他在文章的一開始喜歡把你帶入一種思考模式,等你習慣那些觀點之後,又突然冷不防地把你抽離出來。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克萊格.塞李曼(Craig Seligman)
葛拉威爾具有最佳散文家的特質。他敏銳易感,能言善道,詼諧可親。看他的書,彷彿與一位智者對談。他挑戰你的成見,深入探討一系列社會議題。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從未有人寫過葛拉威爾所寫的這類故事,因為從未有人用他思考的方式來思考。
──《巴爾的摩太陽報》
媒體推薦:各界好評
葛拉威爾的獨特,在於他能專注於多元豐富的主題,無論是晦澀難解或顯而易知的,他總是全心投入,深刻睿智研究,接著穿針引線,加入自己的看法,再完美闡明個中的關聯,字字珠璣。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葛拉威爾對社會體系與運作的敘述與觀察,提供精闢敏銳的見解⋯⋯讓《大開眼界》發人深省。
──《邁阿密先驅報》(Miami Herald)
葛拉威爾從1996年開始就為《紐約客》雜誌執筆發表文章,在這本選集中收錄了一些精湛作品,顯示:(1)他真正相信人人都有故事要說,(2)他是能串連這些故事...
作者序
狗眼裡看到什麼?
我小的時候,時常溜進父親的書房,翻看他擺在桌上的那些報告。父親是數學家。他在方格紙上用鉛筆寫東西:一長串一長串工整的數字和圖表。我會坐在他座椅的邊緣,帶著疑惑和好奇,一頁頁翻看著。一來,那些東西當時在我眼裡有如奇蹟,尤其是父親靠這些我眼中的無字天書,居然就有薪水可拿。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如此摯愛的人,每天都在他自己的腦袋裡,做著我難以了解的事,這一點實在令我難以忘懷。
這正是我後來學到的,心理學家稱之為他者心靈(Other Minds)的現象。一歲大的幼兒認為,如果他喜歡起士小金魚香脆餅,那爸爸媽媽也一定要喜歡這種餅乾;他還無法理解自己頭腦裡想的,跟其他每個人頭腦裡想的都不一樣。能夠進步到懂得爸爸媽媽不一定也喜歡起士小金魚香脆餅,是人類發育過程中,認知能力成長的一大里程碑。當幼兒發現有別的想法存在,且跟自己的不一樣,就變得特別著迷。其實成年人也從未失去對人類心理的好奇心。當我們在社交場合上,認識一位當醫生的人時,第一個最想知道的是什麼?不是「你都做些什麼事?」我們大概知道醫生是做什麼的。反而我們想要知道的是,整天跟生病的人在一起意味著什麼意思?我們想要知道,當醫生是什麼感覺?因為我們相當清楚,當醫生跟整天坐在電腦前面,或是在學校教書,或是銷售汽車,感覺完全不一樣。這種問題不是明知故問,也不是蠢問題。對於別人日常工作的內情感到好奇,是人類最基本的原動力之一,而撰寫各位手上拿的這本書,也出自同樣的原動力。
所有《大開眼界》一書中收錄的文章,之前均刊載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我自一九九六年起,即是《紐約客》的專任撰述。在這段期間我寫過無數的文章,而選入本書的都是我的最愛。我把這些文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一些鍥而不舍,以及我喜歡稱為「天才型小人物」的人,他們不是愛因斯坦、邱吉爾或曼德拉,也不是其他打造我們這個世界的偉大建築師,而是像銷售萬用剁碎機的朗恩.波沛爾(Ron Popeil);或是說過這句名言的雪莉.波里柯夫(ShirleyPolyko ):「她染不染頭髮?只有她的美髮師最清楚。」第二部分是說理的文章,討論組織個人經驗的方式。我們對於街頭遊民、金融醜聞,或是像「挑戰者號」(Challenger)太空梭爆炸這類災難,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第三部分是對我們評斷人的能力提出疑問。我們怎麼知道一個人好壞與否,聰明與否,或是能不能把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妥貼?各位會讀到,我對於我們做這類判斷有多準確是存疑的。
閱讀這些文章的價值,不在於問題的本身,而在於我更感興趣的部分:亦即會去思考遊民問題、番茄醬或金融醜聞的人,他們究竟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就我本身而言,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評斷「挑戰者號」的事故。那對我來說是無字天書:工整地記在方眼紙上、無法解讀的數字和圖表。可是如果透過另一個人的眼睛,從另一個人的頭腦裡,去看這個問題,那會得到什麼答案?
比方說,書中有一篇文章是我試圖去了解,驚慌和失常有什麼差別。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一九九九年七月,小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 Jr.)開飛機失事身亡。他是飛行新手,又碰到壞天氣,因此「失去了水平」(這是飛行員慣用的說法),開始螺旋俯衝。我為了解他當時經歷的過程,特別請一位飛行員,帶我搭上與甘迺迪駕駛的同一型飛機,氣候也選擇跟他當時一樣的。我要飛行員做出急速下墜的動作,這不是在耍花招,而是有其必要。我想了解飛機像這樣失事是什麼感覺,因為光是知道甘迺迪做了什麼,不足以讓我解讀出那次意外的意義。
〈影像問題〉這一篇是談到如何解讀衛星影像,就好比布希政府誤以為,自己已掌握了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照片一樣。我之所以著手寫這個題目,是由於和一位放射學家看了一下午的乳房X光片,看到一半時,在毫無提示的情況下,他自己談起曾經想過,像他這種人看乳房X光片所遇到的問題,應該跟中央情報局(CIA)的人看衛星照片時會碰到的問題很類似。我當時正想知道他腦袋裡發生了什麼事,而他卻想知道,CIA官員的腦袋裡是怎麼回事。我還記得在那一刻,整個人覺得頭昏眼花的。
還有就是本書英文書名來源的那篇文章,那是在速寫馴狗專家凱薩.米蘭(Cesar Millan)。米蘭可以用手的觸摸,把最凶悍、最頑劣的狗擺平。當初促使我執筆寫那篇文章的,是想知道米蘭在做這種工作時,他腦海裡在想什麼?可是這個報導寫到一半時,我發現還有一個更棒的問題:當米蘭施行他的魔法時,狗的頭腦裡是怎麼回事?這才是你我真正想知道的:狗眼裡看到什麼?
(中略)
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想過要當作家。我曾經想當律師,後來到大四的時候,決定要進廣告界。於是我向多倫多市的十八家廣告公司申請工作,結果收到十八封拒絕信,我把這些信一字排開,用膠帶黏在牆上(到現在應該還存放在某個角落)。我考慮過念研究所,可是成績不夠好。我申請過獎學金,想到有異國情調的地方遊學一年,也遭到拒絕。到最後寫作成了我無心插柳而走上的路,只因為一個簡單的原因:我怎麼也沒想到寫作可以是一種工作。工作都是很嚴肅、很可怕的,可是寫作卻充滿趣味。
大學畢業後,我在印地安納州一家小雜誌《美國觀察者》(American Spectator)做了半年,再搬到華盛頓特區,做了幾年自由投稿者,後來進入《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再從那裡跳到《紐約客》。一路走來,寫作的樂趣始終未曾稍減,但願那雀躍的精神,在本書的文章中躍然紙上。最令我感到挫折的事,莫過於有人看了我寫的或別人寫的東西,卻生氣地說:「我不贊成這種看法!」他們為什麼要生氣?文章的優劣並不取決於說服力有多強,反正讀者在本書中讀到的文章不會是這一種。寫作的成敗關鍵在於,能不能讓讀者手不釋卷,刺激讀者思考,給讀者一窺別人內心世界的機會,即便讀到最後的結論是,此人的內心世界並不值得羨慕。我把選入本書的文章稱為探險,理由在於我寫作的初衷便是如此。現在就請各位細細品味吧。
狗眼裡看到什麼?
我小的時候,時常溜進父親的書房,翻看他擺在桌上的那些報告。父親是數學家。他在方格紙上用鉛筆寫東西:一長串一長串工整的數字和圖表。我會坐在他座椅的邊緣,帶著疑惑和好奇,一頁頁翻看著。一來,那些東西當時在我眼裡有如奇蹟,尤其是父親靠這些我眼中的無字天書,居然就有薪水可拿。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如此摯愛的人,每天都在他自己的腦袋裡,做著我難以了解的事,這一點實在令我難以忘懷。
這正是我後來學到的,心理學家稱之為他者心靈(Other Minds)的現象。一歲大的幼兒認為,如果他喜歡起士小金魚香脆餅,...
目錄
PART1 成功的必然
第1章──王牌叫賣推銷員
第2章──番茄醬就是番茄醬
第3章──靠金融風暴獲利
第4章──頭髮本色
第5章──約翰.洛克悔不當初
第6章──狗眼看人
PART2 戴上另一副「眼鏡」
第7章──公開的祕密
第8章──百萬金元巴爾
第9章──影像問題
第10章──借來的東西
第11章──連點成線
第12章──失敗的藝術
第13章──太空梭爆炸的省思
PART3 誰是大明星?
第14章──大器晚成
第15章──最具成功相
第16章──危險心靈
第17章──人才迷思
第18章──面談玄機
第19章──潛伏的禍端
PART1 成功的必然
第1章──王牌叫賣推銷員
第2章──番茄醬就是番茄醬
第3章──靠金融風暴獲利
第4章──頭髮本色
第5章──約翰.洛克悔不當初
第6章──狗眼看人
PART2 戴上另一副「眼鏡」
第7章──公開的祕密
第8章──百萬金元巴爾
第9章──影像問題
第10章──借來的東西
第11章──連點成線
第12章──失敗的藝術
第13章──太空梭爆炸的省思
PART3 誰是大明星?
第14章──大器晚成
第15章──最具成功相
第16章──危險心靈
第17章──人才迷思
第18章──面談玄機
第19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